2025年束河古镇导游讲解(十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一
范将军1932年筹划出资在其故乡四川省大竹县清河场修建的故居“哈儿街”更是独具特色,举世闻名。此街全长385米,占地3.3万平方米。两旁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主显宾躬之态。整个建筑群均为砖木结构,瓦顶悬山式,天架椽屋、前后乳伏牵用三柱建筑。一律采用外廊式穿榫结构,一楼一底两层楼房。街道两旁各有通廊和108根仿希腊式圆形廊柱,柱身均有人物、动物及花鸟等浅浮雕图案。整个街面,格局统一,风貌独特,排列齐整,典雅堂皇,颇为壮观,气宇非凡,是西南难寻的仿古建筑群,专家鉴定为:“国内少有,国外没有”独具特色的大型建群。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研究及使用价值。街内设有“哈儿将军陈列馆”,收藏有大量范将军及其亲友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和其它实物;并有“哈儿茶楼”、“哈儿餐饮”等。街旁东柳河流水潺潺,永平桥、双龙桥装点美景。
特色餐饮:羊肉蒸笼、羊骨汤、酸辣羊血等羊肉系列。
自驾游线路:达州南外经达渝高速至石河(约30分钟)出口,经石清路13公里至景区。
散客可在达州南外汽车站搭乘达州至大竹大巴车(全程高速),经达渝高速至大竹县城,在县车站换乘大竹至清河中巴车至景区。也可在达州南外汽车站乘达州至大竹大巴车(半高速),在石河站下车后换乘石河至清河中巴车至景区。
清河镇是爱国将领范绍增的故乡,20xx年7月被列为省级试点镇。位于大竹县北部,距县城23公里。该镇旅游发展规划在“特色”上做文章,以特色为生命力,坚持走特色兴旅之路,突出“0一线”,“0”即三个景点,就是“将军街”古建筑群、大竹第一峰“万里坪”、有“海螺碧珍龙、蓬莱小岛峙中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美称的中峰岛。“一线”即公路沿线,在去万里坪、中峰岛及主要的公路两旁,都种植一些如松、柏、槐、杨、竹等风景树。这些地方旅游潜力巨大,旅游价值极高。
“将军街”古建筑群。清河镇老街(将军街)建筑群,历史悠久,始建于秦汉,明末清初形成规模,民国九年(1920xx年),由开明士坤(范绍增之父)范先级等出资募资扩宽街道,修葺街面,民国二十年(1931)年,抗日名将、-起义将领范绍增(范哈儿)在上海借鉴希腊式建筑风格,制成图纸,在原建筑群的基础上,独自出资改造兴建中西式圆柱通廊,砖木结构,瓦顶悬山式六架椽屋,前后乳伏塔牵用三柱,前低后高建筑群,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至显宾躬之态,房屋低层与二层楼圆柱间隔处和顶部,均有人物、动物、花草、浅浮雕、花边等图案,街两边各108根圆柱,街南北各有一道栅子门,上有郭举人亲笔手书的“清场雅镇”和“河引义源”字匾,整条街道成“l”字形(困牛型),格调统一,风貌独特,典雅堂皇,规模宏伟,全长385.5米,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共150间,独具特色,是西南地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中西合壁的古建筑群体。1990年9月、20xx年5月、20xx年12月被县、市、省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古建筑保护群体,20xx年2月申报为全省历史文化镇。
范绍增“范哈儿”将军。他豪爽大方,“劫富济贫、救援乡民”,在全国传为佳话。13岁参加“袍哥”,投入张作霖名下为徒,讨阀过袁世凯,曾任过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司令,也曾受过蒋介石器重,并广交朋友,是抗日名将,抗日打了胜仗,老百姓排队欢迎,也是0的朋友,曾与地下党王维舟有联系,并保护过王维舟,也曾向解放区送过大量药品。解放时弃暗投明,在三汇镇率部起义,任过解放军某部高参,河南省体委副主任,通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电视剧的播出,名声大振,不少省外游客千里迢迢到清河观光“哈儿”故里,即将上影的“中将范哈儿”二十集连续剧,更给清河古镇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大竹县第一峰“万里坪”。离场镇8公里,是全县最高峰,海拔1196米,登高一望千山万壑尽在视野,山村点缀,炊烟袅袅,恰如一幅水墨丹青,山上有自然形成的神秘的“猪儿嘴”、“天星眼”、“灯盏窝”景点。万里坪顶峰可观看相邻的“红庵寺”遗址,传说“红庵寺”曾有108个和尚,因长老和尚想和一个上山烧香拜佛的杨秀英小姐成亲,把杨小姐关在庙后“鱼古洞内”,后被小姐在省上当“猴爷”的哥哥杨猴爷知晓后,扮成卖头绳梳篦的货郎,打听到了妹妹杨秀英的下落,带官兵攻打“红庵寺”,救出了杨小姐,并放火烧了“红庵寺”,
有“火烧红庵寺,照亮北京城”的传说。
中峰岛(海螺山)。也叫南轩中学,解放后为中峰中学,离场镇3公里,又名“中峰庵”、“可印庵”“小中国台湾”,岛上有近万平方米教学楼空房,岛顶有一古庙“海螺寺”至今保持完好。该岛孤峰屹立,绿树成荫,古柏参天,白鹤成群,寺宇幽静,东柳河水中分,环抱左右,四面环水,二桥相通,下流复合,潺潺流水,清彻透底,鱼蟹胜多,岛屿四面山峦重叠,松林成片,勘称风景如画。“县志”有诗曰:“海螺碧珍龙、蓬莱小岛寺中峰”,山顶古庙有对联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形象地描述了该岛的幽、静、美。 19世纪的清河古镇 踏水桥..我爱我的家乡
“双龙”踏水桥。该桥头有近320xx年巨伞式黄角树,树根环抱“石土地”,石碑上刻有碑文——“有水也认清,无水也认青。去掉青也水,添争便读静。有水也是河,无水也是河,静静河水谁不爱,喜的是河水再高不淹街”。
五拱桥。该修建于1920xx年,是清河镇的“牛尾”,桥两端各两棵大黄角树,现存一棵,桥两边石拱上长有数棵小黄角树,为桥两边自然绿色景观,民谣有:“过五拱桥不见五拱桥,不过五拱桥看到五拱桥,桥头黄角树成精,深更半夜找女人”。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二
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是一座多姿多彩的古镇。暑假里,我和爸妈一起去束河古镇度假,我又一次感受到她的美丽。
束河的风景很美。我们住的客栈旁有一条小溪穿过,溪边有一条石板路,路边有柳树和核桃树。不远处架着一座小桥,桥是用木块和铁链组成,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踩空似的。
束河有着蓝莹莹的天空,层层叠叠的云朵,金灿灿的阳光,绿油油的群山,低矮的木屋,清粼粼的流水……真像是一个人间仙境啊!
束河的天气很凉爽也很多变,像是婴儿的心情一样时好时坏。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阴雨绵绵,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一种奇观——“太阳雨”,俗话说:“雨后见彩虹”,在束河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能看见彩虹。
束河的人们生活的很清闲。伴着音乐和歌声,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门前的小河边,有的在打牌;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喝茶;还有的在发呆。每天傍晚时分,一群穿着民族服装的老人们围着篝火跳舞,惹得游人都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中来。
束河的物产也很丰富。有天然的向日葵,野生的核桃,当地特有的牦牛酸奶;金银制品有元宝、麒麟、耳环、算盘、铜板和硬币等,做工非常精致。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三
束河古镇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程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 。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 束河古镇之古称。
束河古镇看点:
丹凤含书之地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 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清泉之乡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皮革之乡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茶马古道博物馆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农耕图腾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丛林般的粮架耸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茶马遗迹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旧货,抚今追昔,让你浮想联翩。
束河八景
夜市萤火龙门望月雪山倒映断碑敲音
鱼水亲人西山红叶石莲夜话 烟柳平桥
束河景点
青龙桥
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 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25 米、宽 4.5 米、高 4 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可见束河在丽江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开春时节,桥畔的杨柳长出了新芽,如烟似纱,仿佛绿色的波浪要涌到桥面上来,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烟柳平桥”。
四方街
长宽不过 30 几米,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为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时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设有夜市,人们像今天的都市人一样漫步在四方街上,随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点儿自己想吃的东西参与一下喜欢的游戏,逛夜市的人手里举着手氢,穿行在青龙河畔,如夏夜流萤,成了一道风景,叫做“夜市萤火”,列入束河八景之一。
龙潭
龙泉山下古树参天,一道好水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舞,游鱼逍遥,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无穷,成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潭边有一截断碑,年代已不可考,用石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是束河八景之中的“断碑敲音”。不过,为了保护这一景观,大家还是不敲的好。
潭中的鱼儿是游人最喜欢的景致。它们不怕人,每当喂食的时候,纷纷争指令性计划令物,溅起的水花泼到喂食者脸上,人与鱼如此亲昵相处并不多见,这番情景被列入了束河八景,叫做“鱼水亲人”。
龙潭上端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西殿供奉观音,北楼供奉龙王,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在这里,远近风光尽收眼底,田畴润绿,炊烟袅袅,鸡犬争鸣,生机勃勃,一派田园牧歌,无限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月明之夜,登楼赏月最有风味,文人墨客每每对月吟诗作画,传为佳话。此景在束河八景中叫“龙门望月”。
“西山红叶”
束河西山上有很多漆树。每到秋天,树叶鲜红,秋光灿烂,令人赏心悦目。在束河八景中,这叫“西山红叶”,最为动人。
石莲夜读
束河西山的最南边就是松云村,后边有石莲山,山上有个山洞,象老虎张开的大嘴,为了震住老虎的威风,当地人在洞口建筑了一个寺庙,叫石莲寺,其中有一棵柱子是用铁链拴着的。民国时期曾经办过夜校,读书人围火夜读,成了一道风景,叫做“石莲夜读”,列入束河八景。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四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
它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四公里处,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镇海拔2440米,核心区约5平方公里,近千户人家,约3000人。地理坐标:北纬26度55分,东经100度12分。年平均气温12.6度,最高气温(极端)32.3度,最低气温(极端)零下7.5度。7-9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气候特点: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湿季节分明。
丹凤含书之地
束河坐西朝东,背风向阳,村后山麓为玉龙雪山余脉,山奇水秀,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与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清泉之乡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皮革之乡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马鞍、皮衣、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滇藏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茶马遗迹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商品,抚今追昔,让你浮想了翩。
农耕图腾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业林般的粮架耸立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束河八景
烟柳平桥 夜市萤火 龙门望月 雪山倒映 断碑敲音 鱼水亲人 西山红叶 石莲夜话
青龙桥
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25米、宽4.5米、高4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可见束河在丽江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开春时节,桥畔的杨柳长出了新芽,如烟似纱,仿佛绿色的波浪要涌到桥面上来,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烟柳平桥”。
四方街
长宽不过30几米,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为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时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设有夜市,人们象今天的都市人一样漫步在四方街上,随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点儿自己想吃的东西参与一下喜欢的游戏,逛夜市的人手里举着手氢,穿行在青龙河畔,如夏夜流萤,成了一道风景,叫做“夜市萤火”,列入束河八景之一。
龙潭
龙泉山下古树参天,一道好水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舞,游鱼逍遥,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无穷,成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潭边有一截断碑,年代已不可考,用石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是束河八景之中的“断碑敲音”。不过,为了保护这一景观,大家还是不敲的好。
潭中的鱼儿是游人最喜欢的景致。它们不怕人,每当喂食的时候,纷纷争指令性计划令物,溅起的水花泼到喂食者脸上,人与鱼如此亲昵相处并不多见,这番情景被列入了束河八景,叫做“鱼水亲人”。
龙潭上端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西殿供奉观音,北楼供奉龙王,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在这里,远近风光尽收眼底,田畴润绿,炊烟袅袅,鸡犬争鸣,生机勃勃,一派田园牧歌,无限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月明之夜,登楼赏月最有风味,文人墨客每每对月吟诗作画,传为佳话。此景在束河八景中叫“龙门望月”。
束河西山上有很多漆树。每到秋天,树叶鲜红,秋光灿烂,令人赏心悦目。在束河八景中,这叫“西山红叶”,最为动人。
束河西山的最南边就是松云村,后边有石莲山,山上有个山洞,象老虎张开的大嘴,为了震住老虎的威风,当地人在洞口建筑了一个寺庙,叫石莲寺,其中有一棵柱子是用铁链拴着的。民国时期曾经办过夜校,读书人围火夜读,成了一道风景,叫做“石莲夜读”,列入束河八景。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五
云南束河古镇位于四川东北部,巍巍巴山南麓、滔滔渠江之滨的大竹县清河镇,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两条清波粼粼的河流穿境而过,故得“清河”美谓。这是一块神奇、富裕和充满无限生机与希望的土地。
范将军1932年筹划出资在其故乡四川省大竹县清河场修建的故居“哈儿街”更是独具特色,举世闻名。此街全长385米,占地3.3万平方米。两旁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主显宾躬之态。整个建筑群均为砖木结构,瓦顶悬山式,天架椽屋、前后乳伏牵用三柱建筑。一律采用外廊式穿榫结构,一楼一底两层楼房。街道两旁各有通廊和108根仿希腊式圆形廊柱,柱身均有人物、动物及花鸟等浅浮雕图案。整个街面,格局统一,风貌独特,排列齐整,典雅堂皇,颇为壮观,气宇非凡,是西南难寻的仿古建筑群,专家鉴定为:“国内少有,国外没有”独具特色的大型建群。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研究及使用价值。街内设有“哈儿将军陈列馆”,收藏有大量范将军及其亲友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和其它实物;并有“哈儿茶楼”、“哈儿餐饮”等。街旁东柳河流水潺潺,永平桥、双龙桥装点美景。
特色餐饮:羊肉蒸笼、羊骨汤、酸辣羊血等羊肉系列。
自驾游线路:达州南外经达渝高速至石河(约30分钟)出口,经石清路13公里至景区。
散客可在达州南外汽车站搭乘达州至大竹大巴车(全程高速),经达渝高速至大竹县城,在县车站换乘大竹至清河中巴车至景区。也可在达州南外汽车站乘达州至大竹大巴车(半高速),在石河站下车后换乘石河至清河中巴车至景区。
清河镇是爱国将领范绍增的故乡,20xx年7月被列为省级试点镇。位于大竹县北部,距县城23公里。该镇旅游发展规划在“特色”上做文章,以特色为生命力,坚持走特色兴旅之路,突出“0一线”,“0”即三个景点,就是“将军街”古建筑群、大竹第一峰“万里坪”、有“海螺碧珍龙、蓬莱小岛峙中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美称的中峰岛。“一线”即公路沿线,在去万里坪、中峰岛及主要的公路两旁,都种植一些如松、柏、槐、杨、竹等风景树。这些地方旅游潜力巨大,旅游价值极高。
“将军街”古建筑群。清河镇老街(将军街)建筑群,历史悠久,始建于秦汉,明末清初形成规模,民国九年(1920xx年),由开明士坤(范绍增之父)范先级等出资募资扩宽街道,修葺街面,民国二十年(1931)年,抗日名将、-起义将领范绍增(范哈儿)在上海借鉴希腊式建筑风格,制成图纸,在原建筑群的基础上,独自出资改造兴建中西式圆柱通廊,砖木结构,瓦顶悬山式六架椽屋,前后乳伏塔牵用三柱,前低后高建筑群,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至显宾躬之态,房屋低层与二层楼圆柱间隔处和顶部,均有人物、动物、花草、浅浮雕、花边等图案,街两边各108根圆柱,街南北各有一道栅子门,上有郭举人亲笔手书的“清场雅镇”和“河引义源”字匾,整条街道成“l”字形(困牛型),格调统一,风貌独特,典雅堂皇,规模宏伟,全长385.5米,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共150间,独具特色,是西南地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中西合壁的古建筑群体。1990年9月、20xx年5月、20xx年12月被县、市、省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古建筑保护群体,20xx年2月申报为全省历史文化镇。
范绍增“范哈儿”将军。他豪爽大方,“劫富济贫、救援乡民”,在全国传为佳话。13岁参加“袍哥”,投入张作霖名下为徒,讨阀过袁世凯,曾任过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司令,也曾受过蒋介石器重,并广交朋友,是抗日名将,抗日打了胜仗,老百姓排队欢迎,也是0的朋友,曾与地下党王维舟有联系,并保护过王维舟,也曾向解放区送过大量药品。解放时弃暗投明,在三汇镇率部起义,任过解放军某部高参,河南省体委副主任,通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电视剧的播出,名声大振,不少省外游客千里迢迢到清河观光“哈儿”故里,即将上影的“中将范哈儿”二十集连续剧,更给清河古镇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大竹县第一峰“万里坪”。离场镇8公里,是全县最高峰,海拔1196米,登高一望千山万壑尽在视野,山村点缀,炊烟袅袅,恰如一幅水墨丹青,山上有自然形成的神秘的“猪儿嘴”、“天星眼”、“灯盏窝”景点。万里坪顶峰可观看相邻的“红庵寺”遗址,传说“红庵寺”曾有108个和尚,因长老和尚想和一个上山烧香拜佛的杨秀英小姐成亲,把杨小姐关在庙后“鱼古洞内”,后被小姐在省上当“猴爷”的哥哥杨猴爷知晓后,扮成卖头绳梳篦的货郎,打听到了妹妹杨秀英的下落,带官兵攻打“红庵寺”,救出了杨小姐,并放火烧了“红庵寺”,
有“火烧红庵寺,照亮北京城”的传说。
中峰岛(海螺山)。也叫南轩中学,解放后为中峰中学,离场镇3公里,又名“中峰庵”、“可印庵”“小中国台湾”,岛上有近万平方米教学楼空房,岛顶有一古庙“海螺寺”至今保持完好。该岛孤峰屹立,绿树成荫,古柏参天,白鹤成群,寺宇幽静,东柳河水中分,环抱左右,四面环水,二桥相通,下流复合,潺潺流水,清彻透底,鱼蟹胜多,岛屿四面山峦重叠,松林成片,勘称风景如画。“县志”有诗曰:“海螺碧珍龙、蓬莱小岛寺中峰”,山顶古庙有对联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形象地描述了该岛的幽、静、美。 19世纪的清河古镇 踏水桥..我爱我的家乡
“双龙”踏水桥。该桥头有近320xx年巨伞式黄角树,树根环抱“石土地”,石碑上刻有碑文——“有水也认清,无水也认青。去掉青也水,添争便读静。有水也是河,无水也是河,静静河水谁不爱,喜的是河水再高不淹街”。
五拱桥。该修建于1920xx年,是清河镇的“牛尾”,桥两端各两棵大黄角树,现存一棵,桥两边石拱上长有数棵小黄角树,为桥两边自然绿色景观,民谣有:“过五拱桥不见五拱桥,不过五拱桥看到五拱桥,桥头黄角树成精,深更半夜找女人”。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六
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是一座多姿多彩的古镇。
束河古镇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程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 。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 束河古镇之古称。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 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丛林般的粮架耸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的各种旧货,抚今追昔,让你浮想联翩。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七
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是一座多姿多彩的古镇。
束河古镇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程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 。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 束河古镇之古称。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 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丛林般的粮架耸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旧货,抚今追昔,让你浮想联翩。
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是一座多姿多彩的古镇。暑假里,我和爸妈一起去束河古镇度假,我又一次感受到她的美丽。
束河的风景很美。我们住的客栈旁有一条小溪穿过,溪边有一条石板路,路边有柳树和核桃树。不远处架着一座小桥,桥是用木块和铁链组成,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踩空似的。
束河有着蓝莹莹的天空,层层叠叠的云朵,金灿灿的阳光,绿油油的群山,低矮的木屋,清粼粼的流水……真像是一个人间仙境啊!
束河的天气很凉爽也很多变,像是婴儿的心情一样时好时坏。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阴雨绵绵,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一种奇观——“太阳雨”,俗话说:“雨后见彩虹”,在束河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能看见彩虹。
束河的人们生活的很清闲。伴着音乐和歌声,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门前的小河边,有的在打牌;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喝茶;还有的在发呆。每天傍晚时分,一群穿着民族服装的老人们围着篝火跳舞,惹得游人都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中来。
束河的物产也很丰富。有天然的向日葵,野生的核桃,当地特有的牦牛酸奶;金银制品有元宝、麒麟、耳环、算盘、铜板和硬币等,做工非常精致。
从丽江喧嚣华丽的舞台中卸妆,我终于来到了束河这座静静而小小的城。初见束河,阳光很热情和温暖,进入束河这座小小而安静的城,真的是有种静谧安详的气场可以让我沉迷其中。拱桥上的五花石阳光下斑驳的厉害,巷子里的石板路散发着清冷原始的光泽,路人很少,很悠闲,路口的小摊上能看见才从菜地果园才摘下的蔬菜和瓜果,清风过处,远远的都能感觉到那淡淡的泥土的芳香。
束河的闲适生活无处不在,这里无疑是狗狗猫猫的乐园,他们总是或欢快或慵懒,或闲散或发呆,树荫下,屋檐边,巷子角,拱桥上,处处都是他们生活的乐园,简简单单的生活。束河这座小小而静静的城任我很自由的游走其中,看沿着巷子弯弯曲曲延伸的风雅,看玉龙雪水哗啦啦的穿堂入室,看暖暖阳光下人们自在鲜活的市井画面。一只小狗懒懒的躺在自家的门口,脑袋很舒服的斜靠在门槛上,很疑惑的望着我,说:让开,别挡着我的阳光。
我在束河悠长的古街上不经意地闲逛着,当转过几个弯来弯去的小巷时,发现绿树掩映下的一方角落一个不起眼的门牌,推门而入,主人不在,只有一男一女悠闲的晒着太阳,空气静谧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登高望远,这家客栈更靠近束河的山腰,半山坡上一丛丛开着耀眼的紫色花朵,山腰上的大树有很浓郁的绿色,穿过青灰色的屋脊,是一副安静的画面。在客栈的屋顶天台上坐了很久,阳光穿过厚重的云层时不时的来晾晒自己,目光及处,是此起彼伏的青瓦白墙,群巷千回百转,不知道那些深幽的门楼下流逝过多少岁月的故事,鸽子在天空时高时低的飞舞,就如我此刻的心情,欢快却又宁静。丽江客栈,想来是能让我们安安静静停下来整理自己心绪的,却不知道墙之外,我们依然遗失了一路的心事,在阳光下,二月的束河。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八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
它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四公里处,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镇海拔2440米,核心区约5平方公里,近千户人家,约3000人。地理坐标:北纬26度55分,东经100度12分。年平均气温12.6度,最高气温(极端)32.3度,最低气温(极端)零下7.5度。7-9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气候特点: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湿季节分明。
丹凤含书之地
束河坐西朝东,背风向阳,村后山麓为玉龙雪山余脉,山奇水秀,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与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清泉之乡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皮革之乡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马鞍、皮衣、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滇藏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茶马遗迹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商品,抚今追昔,让你浮想了翩。
农耕图腾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业林般的粮架耸立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束河八景
烟柳平桥 夜市萤火 龙门望月 雪山倒映 断碑敲音 鱼水亲人 西山红叶 石莲夜话
青龙桥
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25米、宽4.5米、高4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可见束河在丽江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开春时节,桥畔的杨柳长出了新芽,如烟似纱,仿佛绿色的波浪要涌到桥面上来,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烟柳平桥”。
四方街
长宽不过30几米,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为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时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设有夜市,人们象今天的都市人一样漫步在四方街上,随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点儿自己想吃的东西参与一下喜欢的游戏,逛夜市的人手里举着手氢,穿行在青龙河畔,如夏夜流萤,成了一道风景,叫做“夜市萤火”,列入束河八景之一。
龙潭
龙泉山下古树参天,一道好水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舞,游鱼逍遥,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无穷,成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潭边有一截断碑,年代已不可考,用石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是束河八景之中的“断碑敲音”。不过,为了保护这一景观,大家还是不敲的好。
潭中的鱼儿是游人最喜欢的景致。它们不怕人,每当喂食的时候,纷纷争指令性计划令物,溅起的水花泼到喂食者脸上,人与鱼如此亲昵相处并不多见,这番情景被列入了束河八景,叫做“鱼水亲人”。
龙潭上端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西殿供奉观音,北楼供奉龙王,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在这里,远近风光尽收眼底,田畴润绿,炊烟袅袅,鸡犬争鸣,生机勃勃,一派田园牧歌,无限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月明之夜,登楼赏月最有风味,文人墨客每每对月吟诗作画,传为佳话。此景在束河八景中叫“龙门望月”。
束河西山上有很多漆树。每到秋天,树叶鲜红,秋光灿烂,令人赏心悦目。在束河八景中,这叫“西山红叶”,最为动人。
束河西山的最南边就是松云村,后边有石莲山,山上有个山洞,象老虎张开的大嘴,为了震住老虎的威风,当地人在洞口建筑了一个寺庙,叫石莲寺,其中有一棵柱子是用铁链拴着的。民国时期曾经办过夜校,读书人围火夜读,成了一道风景,叫做“石莲夜读”,列入束河八景。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九
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是一座多姿多彩的古镇。
束河古镇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程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 。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 束河古镇之古称。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 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丛林般的粮架耸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旧货,抚今追昔,让你浮想联翩。
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是一座多姿多彩的古镇。暑假里,我和爸妈一起去束河古镇度假,我又一次感受到她的美丽。
束河的风景很美。我们住的客栈旁有一条小溪穿过,溪边有一条石板路,路边有柳树和核桃树。不远处架着一座小桥,桥是用木块和铁链组成,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踩空似的。
束河有着蓝莹莹的天空,层层叠叠的云朵,金灿灿的阳光,绿油油的群山,低矮的木屋,清粼粼的流水……真像是一个人间仙境啊!
束河的天气很凉爽也很多变,像是婴儿的心情一样时好时坏。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阴雨绵绵,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一种奇观——“太阳雨”,俗话说:“雨后见彩虹”,在束河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能看见彩虹。
束河的人们生活的很清闲。伴着音乐和歌声,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门前的小河边,有的在打牌;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喝茶;还有的在发呆。每天傍晚时分,一群穿着民族服装的老人们围着篝火跳舞,惹得游人都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中来。
束河的物产也很丰富。有天然的向日葵,野生的核桃,当地特有的牦牛酸奶;金银制品有元宝、麒麟、耳环、算盘、铜板和硬币等,做工非常精致。
从丽江喧嚣华丽的舞台中卸妆,我终于来到了束河这座静静而小小的城。初见束河,阳光很热情和温暖,进入束河这座小小而安静的城,真的是有种静谧安详的气场可以让我沉迷其中。拱桥上的五花石阳光下斑驳的厉害,巷子里的石板路散发着清冷原始的光泽,路人很少,很悠闲,路口的小摊上能看见才从菜地果园才摘下的蔬菜和瓜果,清风过处,远远的都能感觉到那淡淡的泥土的芳香。
束河的闲适生活无处不在,这里无疑是狗狗猫猫的乐园,他们总是或欢快或慵懒,或闲散或发呆,树荫下,屋檐边,巷子角,拱桥上,处处都是他们生活的乐园,简简单单的生活。束河这座小小而静静的城任我很自由的游走其中,看沿着巷子弯弯曲曲延伸的风雅,看玉龙雪水哗啦啦的穿堂入室,看暖暖阳光下人们自在鲜活的市井画面。一只小狗懒懒的躺在自家的门口,脑袋很舒服的斜靠在门槛上,很疑惑的望着我,说:让开,别挡着我的阳光。
我在束河悠长的古街上不经意地闲逛着,当转过几个弯来弯去的小巷时,发现绿树掩映下的一方角落一个不起眼的门牌,推门而入,主人不在,只有一男一女悠闲的晒着太阳,空气静谧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登高望远,这家客栈更靠近束河的山腰,半山坡上一丛丛开着耀眼的紫色花朵,山腰上的大树有很浓郁的绿色,穿过青灰色的屋脊,是一副安静的画面。在客栈的屋顶天台上坐了很久,阳光穿过厚重的云层时不时的来晾晒自己,目光及处,是此起彼伏的青瓦白墙,群巷千回百转,不知道那些深幽的门楼下流逝过多少岁月的故事,鸽子在天空时高时低的飞舞,就如我此刻的心情,欢快却又宁静。丽江客栈,想来是能让我们安安静静停下来整理自己心绪的,却不知道墙之外,我们依然遗失了一路的心事,在阳光下,二月的束河。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十
束河古镇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程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 。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 束河古镇之古称。
束河古镇看点:
丹凤含书之地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 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清泉之乡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皮革之乡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茶马古道博物馆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农耕图腾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丛林般的粮架耸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茶马遗迹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旧货,抚今追昔,让你浮想联翩。
束河八景
夜市萤火龙门望月雪山倒映断碑敲音
鱼水亲人西山红叶石莲夜话 烟柳平桥
束河景点
青龙桥
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 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25 米、宽 4.5 米、高 4 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可见束河在丽江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开春时节,桥畔的杨柳长出了新芽,如烟似纱,仿佛绿色的波浪要涌到桥面上来,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烟柳平桥”。
四方街
长宽不过 30 几米,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为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时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设有夜市,人们像今天的都市人一样漫步在四方街上,随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点儿自己想吃的东西参与一下喜欢的游戏,逛夜市的人手里举着手氢,穿行在青龙河畔,如夏夜流萤,成了一道风景,叫做“夜市萤火”,列入束河八景之一。
龙潭
龙泉山下古树参天,一道好水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舞,游鱼逍遥,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无穷,成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潭边有一截断碑,年代已不可考,用石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是束河八景之中的“断碑敲音”。不过,为了保护这一景观,大家还是不敲的好。
潭中的鱼儿是游人最喜欢的景致。它们不怕人,每当喂食的时候,纷纷争指令性计划令物,溅起的水花泼到喂食者脸上,人与鱼如此亲昵相处并不多见,这番情景被列入了束河八景,叫做“鱼水亲人”。
龙潭上端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西殿供奉观音,北楼供奉龙王,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在这里,远近风光尽收眼底,田畴润绿,炊烟袅袅,鸡犬争鸣,生机勃勃,一派田园牧歌,无限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月明之夜,登楼赏月最有风味,文人墨客每每对月吟诗作画,传为佳话。此景在束河八景中叫“龙门望月”。
“西山红叶”
束河西山上有很多漆树。每到秋天,树叶鲜红,秋光灿烂,令人赏心悦目。在束河八景中,这叫“西山红叶”,最为动人。
石莲夜读
束河西山的最南边就是松云村,后边有石莲山,山上有个山洞,象老虎张开的大嘴,为了震住老虎的威风,当地人在洞口建筑了一个寺庙,叫石莲寺,其中有一棵柱子是用铁链拴着的。民国时期曾经办过夜校,读书人围火夜读,成了一道风景,叫做“石莲夜读”,列入束河八景。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十一
云南束河古镇位于四川东北部,巍巍巴山南麓、滔滔渠江之滨的大竹县清河镇,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两条清波粼粼的河流穿境而过,故得“清河”美谓。这是一块神奇、富裕和充满无限生机与希望的土地。
范将军1932年筹划出资在其故乡四川省大竹县清河场修建的故居“哈儿街”更是独具特色,举世闻名。此街全长385米,占地3.3万平方米。两旁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主显宾躬之态。整个建筑群均为砖木结构,瓦顶悬山式,天架椽屋、前后乳伏牵用三柱建筑。一律采用外廊式穿榫结构,一楼一底两层楼房。街道两旁各有通廊和108根仿希腊式圆形廊柱,柱身均有人物、动物及花鸟等浅浮雕图案。整个街面,格局统一,风貌独特,排列齐整,典雅堂皇,颇为壮观,气宇非凡,是西南难寻的仿古建筑群,专家鉴定为:“国内少有,国外没有”独具特色的大型建群。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研究及使用价值。街内设有“哈儿将军陈列馆”,收藏有大量范将军及其亲友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和其它实物;并有“哈儿茶楼”、“哈儿餐饮”等。街旁东柳河流水潺潺,永平桥、双龙桥装点美景。
特色餐饮:羊肉蒸笼、羊骨汤、酸辣羊血等羊肉系列。
自驾游线路:达州南外经达渝高速至石河(约30分钟)出口,经石清路13公里至景区。
散客可在达州南外汽车站搭乘达州至大竹大巴车(全程高速),经达渝高速至大竹县城,在县车站换乘大竹至清河中巴车至景区。也可在达州南外汽车站乘达州至大竹大巴车(半高速),在石河站下车后换乘石河至清河中巴车至景区。
清河镇是爱国将领范绍增的故乡,20xx年7月被列为省级试点镇。位于大竹县北部,距县城23公里。该镇旅游发展规划在“特色”上做文章,以特色为生命力,坚持走特色兴旅之路,突出“0一线”,“0”即三个景点,就是“将军街”古建筑群、大竹第一峰“万里坪”、有“海螺碧珍龙、蓬莱小岛峙中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美称的中峰岛。“一线”即公路沿线,在去万里坪、中峰岛及主要的公路两旁,都种植一些如松、柏、槐、杨、竹等风景树。这些地方旅游潜力巨大,旅游价值极高。
“将军街”古建筑群。清河镇老街(将军街)建筑群,历史悠久,始建于秦汉,明末清初形成规模,民国九年(1920xx年),由开明士坤(范绍增之父)范先级等出资募资扩宽街道,修葺街面,民国二十年(1931)年,抗日名将、-起义将领范绍增(范哈儿)在上海借鉴希腊式建筑风格,制成图纸,在原建筑群的基础上,独自出资改造兴建中西式圆柱通廊,砖木结构,瓦顶悬山式六架椽屋,前后乳伏塔牵用三柱,前低后高建筑群,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至显宾躬之态,房屋低层与二层楼圆柱间隔处和顶部,均有人物、动物、花草、浅浮雕、花边等图案,街两边各108根圆柱,街南北各有一道栅子门,上有郭举人亲笔手书的“清场雅镇”和“河引义源”字匾,整条街道成“l”字形(困牛型),格调统一,风貌独特,典雅堂皇,规模宏伟,全长385.5米,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共150间,独具特色,是西南地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中西合壁的古建筑群体。1990年9月、20xx年5月、20xx年12月被县、市、省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古建筑保护群体,20xx年2月申报为全省历史文化镇。
范绍增“范哈儿”将军。他豪爽大方,“劫富济贫、救援乡民”,在全国传为佳话。13岁参加“袍哥”,投入张作霖名下为徒,讨阀过袁世凯,曾任过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司令,也曾受过蒋介石器重,并广交朋友,是抗日名将,抗日打了胜仗,老百姓排队欢迎,也是0的朋友,曾与地下党王维舟有联系,并保护过王维舟,也曾向解放区送过大量药品。解放时弃暗投明,在三汇镇率部起义,任过解放军某部高参,河南省体委副主任,通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电视剧的播出,名声大振,不少省外游客千里迢迢到清河观光“哈儿”故里,即将上影的“中将范哈儿”二十集连续剧,更给清河古镇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大竹县第一峰“万里坪”。离场镇8公里,是全县最高峰,海拔1196米,登高一望千山万壑尽在视野,山村点缀,炊烟袅袅,恰如一幅水墨丹青,山上有自然形成的神秘的“猪儿嘴”、“天星眼”、“灯盏窝”景点。万里坪顶峰可观看相邻的“红庵寺”遗址,传说“红庵寺”曾有108个和尚,因长老和尚想和一个上山烧香拜佛的杨秀英小姐成亲,把杨小姐关在庙后“鱼古洞内”,后被小姐在省上当“猴爷”的哥哥杨猴爷知晓后,扮成卖头绳梳篦的货郎,打听到了妹妹杨秀英的下落,带官兵攻打“红庵寺”,救出了杨小姐,并放火烧了“红庵寺”,
有“火烧红庵寺,照亮北京城”的传说。
中峰岛(海螺山)。也叫南轩中学,解放后为中峰中学,离场镇3公里,又名“中峰庵”、“可印庵”“小中国台湾”,岛上有近万平方米教学楼空房,岛顶有一古庙“海螺寺”至今保持完好。该岛孤峰屹立,绿树成荫,古柏参天,白鹤成群,寺宇幽静,东柳河水中分,环抱左右,四面环水,二桥相通,下流复合,潺潺流水,清彻透底,鱼蟹胜多,岛屿四面山峦重叠,松林成片,勘称风景如画。“县志”有诗曰:“海螺碧珍龙、蓬莱小岛寺中峰”,山顶古庙有对联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形象地描述了该岛的幽、静、美。 19世纪的清河古镇 踏水桥..我爱我的家乡
“双龙”踏水桥。该桥头有近320xx年巨伞式黄角树,树根环抱“石土地”,石碑上刻有碑文——“有水也认清,无水也认青。去掉青也水,添争便读静。有水也是河,无水也是河,静静河水谁不爱,喜的是河水再高不淹街”。
五拱桥。该修建于1920xx年,是清河镇的“牛尾”,桥两端各两棵大黄角树,现存一棵,桥两边石拱上长有数棵小黄角树,为桥两边自然绿色景观,民谣有:“过五拱桥不见五拱桥,不过五拱桥看到五拱桥,桥头黄角树成精,深更半夜找女人”。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十二
云南束河古镇位于四川东北部,巍巍巴山南麓、滔滔渠江之滨的大竹县清河镇,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两条清波粼粼的河流穿境而过,故得“清河”美谓。这是一块神奇、富裕和充满无限生机与希望的土地。
范将军1932年筹划出资在其故乡四川省大竹县清河场修建的故居“哈儿街”更是独具特色,举世闻名。此街全长385米,占地3.3万平方米。两旁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主显宾躬之态。整个建筑群均为砖木结构,瓦顶悬山式,天架椽屋、前后乳伏牵用三柱建筑。一律采用外廊式穿榫结构,一楼一底两层楼房。街道两旁各有通廊和108根仿希腊式圆形廊柱,柱身均有人物、动物及花鸟等浅浮雕图案。整个街面,格局统一,风貌独特,排列齐整,典雅堂皇,颇为壮观,气宇非凡,是西南难寻的仿古建筑群,专家鉴定为:“国内少有,国外没有”独具特色的大型建群。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研究及使用价值。街内设有“哈儿将军陈列馆”,收藏有大量范将军及其亲友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和其它实物;并有“哈儿茶楼”、“哈儿餐饮”等。街旁东柳河流水潺潺,永平桥、双龙桥装点美景。
特色餐饮:羊肉蒸笼、羊骨汤、酸辣羊血等羊肉系列。
自驾游线路:达州南外经达渝高速至石河(约30分钟)出口,经石清路13公里至景区。
散客可在达州南外汽车站搭乘达州至大竹大巴车(全程高速),经达渝高速至大竹县城,在县车站换乘大竹至清河中巴车至景区。也可在达州南外汽车站乘达州至大竹大巴车(半高速),在石河站下车后换乘石河至清河中巴车至景区。
清河镇是爱国将领范绍增的故乡,20xx年7月被列为省级试点镇。位于大竹县北部,距县城23公里。该镇旅游发展规划在“特色”上做文章,以特色为生命力,坚持走特色兴旅之路,突出“0一线”,“0”即三个景点,就是“将军街”古建筑群、大竹第一峰“万里坪”、有“海螺碧珍龙、蓬莱小岛峙中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美称的中峰岛。“一线”即公路沿线,在去万里坪、中峰岛及主要的公路两旁,都种植一些如松、柏、槐、杨、竹等风景树。这些地方旅游潜力巨大,旅游价值极高。
“将军街”古建筑群。清河镇老街(将军街)建筑群,历史悠久,始建于秦汉,明末清初形成规模,民国九年(1920xx年),由开明士坤(范绍增之父)范先级等出资募资扩宽街道,修葺街面,民国二十年(1931)年,抗日名将、-起义将领范绍增(范哈儿)在上海借鉴希腊式建筑风格,制成图纸,在原建筑群的基础上,独自出资改造兴建中西式圆柱通廊,砖木结构,瓦顶悬山式六架椽屋,前后乳伏塔牵用三柱,前低后高建筑群,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至显宾躬之态,房屋低层与二层楼圆柱间隔处和顶部,均有人物、动物、花草、浅浮雕、花边等图案,街两边各108根圆柱,街南北各有一道栅子门,上有郭举人亲笔手书的“清场雅镇”和“河引义源”字匾,整条街道成“l”字形(困牛型),格调统一,风貌独特,典雅堂皇,规模宏伟,全长385.5米,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共150间,独具特色,是西南地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中西合壁的古建筑群体。1990年9月、20xx年5月、20xx年12月被县、市、省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古建筑保护群体,20xx年2月申报为全省历史文化镇。
范绍增“范哈儿”将军。他豪爽大方,“劫富济贫、救援乡民”,在全国传为佳话。13岁参加“袍哥”,投入张作霖名下为徒,讨阀过袁世凯,曾任过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司令,也曾受过蒋介石器重,并广交朋友,是抗日名将,抗日打了胜仗,老百姓排队欢迎,也是0的朋友,曾与地下党王维舟有联系,并保护过王维舟,也曾向解放区送过大量药品。解放时弃暗投明,在三汇镇率部起义,任过解放军某部高参,河南省体委副主任,通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电视剧的播出,名声大振,不少省外游客千里迢迢到清河观光“哈儿”故里,即将上影的“中将范哈儿”二十集连续剧,更给清河古镇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大竹县第一峰“万里坪”。离场镇8公里,是全县最高峰,海拔1196米,登高一望千山万壑尽在视野,山村点缀,炊烟袅袅,恰如一幅水墨丹青,山上有自然形成的神秘的“猪儿嘴”、“天星眼”、“灯盏窝”景点。万里坪顶峰可观看相邻的“红庵寺”遗址,传说“红庵寺”曾有108个和尚,因长老和尚想和一个上山烧香拜佛的杨秀英小姐成亲,把杨小姐关在庙后“鱼古洞内”,后被小姐在省上当“猴爷”的哥哥杨猴爷知晓后,扮成卖头绳梳篦的货郎,打听到了妹妹杨秀英的下落,带官兵攻打“红庵寺”,救出了杨小姐,并放火烧了“红庵寺”,
有“火烧红庵寺,照亮北京城”的传说。
中峰岛(海螺山)。也叫南轩中学,解放后为中峰中学,离场镇3公里,又名“中峰庵”、“可印庵”“小中国台湾”,岛上有近万平方米教学楼空房,岛顶有一古庙“海螺寺”至今保持完好。该岛孤峰屹立,绿树成荫,古柏参天,白鹤成群,寺宇幽静,东柳河水中分,环抱左右,四面环水,二桥相通,下流复合,潺潺流水,清彻透底,鱼蟹胜多,岛屿四面山峦重叠,松林成片,勘称风景如画。“县志”有诗曰:“海螺碧珍龙、蓬莱小岛寺中峰”,山顶古庙有对联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形象地描述了该岛的幽、静、美。 19世纪的清河古镇 踏水桥..我爱我的家乡
“双龙”踏水桥。该桥头有近320xx年巨伞式黄角树,树根环抱“石土地”,石碑上刻有碑文——“有水也认清,无水也认青。去掉青也水,添争便读静。有水也是河,无水也是河,静静河水谁不爱,喜的是河水再高不淹街”。
五拱桥。该修建于1920xx年,是清河镇的“牛尾”,桥两端各两棵大黄角树,现存一棵,桥两边石拱上长有数棵小黄角树,为桥两边自然绿色景观,民谣有:“过五拱桥不见五拱桥,不过五拱桥看到五拱桥,桥头黄角树成精,深更半夜找女人”。
束河古镇导游讲解篇十三
束河古镇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程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 。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 束河古镇之古称。
束河古镇看点:
丹凤含书之地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 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清泉之乡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皮革之乡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茶马古道博物馆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农耕图腾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丛林般的粮架耸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茶马遗迹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旧货,抚今追昔,让你浮想联翩。
束河八景
夜市萤火龙门望月雪山倒映断碑敲音
鱼水亲人西山红叶石莲夜话 烟柳平桥
束河景点
青龙桥
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 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25 米、宽 4.5 米、高 4 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可见束河在丽江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开春时节,桥畔的杨柳长出了新芽,如烟似纱,仿佛绿色的波浪要涌到桥面上来,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烟柳平桥”。
四方街
长宽不过 30 几米,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为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时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设有夜市,人们像今天的都市人一样漫步在四方街上,随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点儿自己想吃的东西参与一下喜欢的游戏,逛夜市的人手里举着手氢,穿行在青龙河畔,如夏夜流萤,成了一道风景,叫做“夜市萤火”,列入束河八景之一。
龙潭
龙泉山下古树参天,一道好水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舞,游鱼逍遥,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无穷,成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潭边有一截断碑,年代已不可考,用石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是束河八景之中的“断碑敲音”。不过,为了保护这一景观,大家还是不敲的好。
潭中的鱼儿是游人最喜欢的景致。它们不怕人,每当喂食的时候,纷纷争指令性计划令物,溅起的水花泼到喂食者脸上,人与鱼如此亲昵相处并不多见,这番情景被列入了束河八景,叫做“鱼水亲人”。
龙潭上端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西殿供奉观音,北楼供奉龙王,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在这里,远近风光尽收眼底,田畴润绿,炊烟袅袅,鸡犬争鸣,生机勃勃,一派田园牧歌,无限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月明之夜,登楼赏月最有风味,文人墨客每每对月吟诗作画,传为佳话。此景在束河八景中叫“龙门望月”。
“西山红叶”
束河西山上有很多漆树。每到秋天,树叶鲜红,秋光灿烂,令人赏心悦目。在束河八景中,这叫“西山红叶”,最为动人。
石莲夜读
束河西山的最南边就是松云村,后边有石莲山,山上有个山洞,象老虎张开的大嘴,为了震住老虎的威风,当地人在洞口建筑了一个寺庙,叫石莲寺,其中有一棵柱子是用铁链拴着的。民国时期曾经办过夜校,读书人围火夜读,成了一道风景,叫做“石莲夜读”,列入束河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