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珠山嵌云
人们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人称大珠山为“岸海名山”,它的“名”不在“仙”,而在“云”。
大珠山峰峦挺拔,海云依山势而生,海雾在山间弥漫。云淡时,大珠山裹进了似有似无的蝉翼纱里,群峰像刚刚睡醒的姐妹,正着晓装,还有些仪态慵慵;云浓时,群峰或立于茫茫云海,或挂飞流云瀑,或斩滚滚云涛,好似天泼浓墨,绘出了一轴轴大气磅礴的画卷;雾开时,峰峰峦峦宛若丽人撩帐走出;雾合时,她们犹如沉进了美好的梦乡。云带飘飘,每一座山峰和每一道峻岭似要临风起舞;彩云红彤,满山上云的花朵触天怒放,大珠山瑰丽,好像是云乡里的一座壮观的花园;当每一座山头都包上洁白晶莹的云团,大珠山就真的成了一串神奇的玉珠。这时候,你会想到清人周于智的诗:“累累形胜隐苍烟,九曲谁将一线穿?神女倦游何处去,双珠抛在水云边。”
大珠山在胶南市东南部海滨,它南北长20多公里,直插入海,主峰大砦顶海拔486米,总面积65平方公里。无论从东面还是从西面远望,大珠山都是一道青峰相连的半岛风景。它枕沧海波涛,挂高天风云,铺大地葱翠,既清新秀丽,又气象万千。《齐乘》和《掖海丛书》都称大珠山为“岸海名山”。清乾隆年间的《胶州志》则说它是“州中第一胜地”。大珠山是古代高士隐居、僧尼修行和文人墨客探幽的地方。1994年,胶南市把大珠山辟为旅游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外开放。
大珠山的古迹多,主要有石门寺大雄宝殿、天然石门、墓塔林、吟诗台、麻衣庵、珠山石室和3处隋唐石窟等,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大珠山的奇石多,主要有僧道对弈、大佛说法、菩萨献睡姿、雄狮护胜、虎踞山巅、天鸡鸣翠、卧象守玉溪、僧人读经、猪八戒背媳妇、倒坐观音、青蛙望山等50多块,数量之多,形神之肖十分罕见。大珠山的奇花异草多。大珠山东麓有一山谷,天然生长着杜鹃花、迎春花、棠梨花、野玫瑰、芙蓉等大量花卉。珠山杜鹃有三种:蓝荆子、映山红和崆峒花,面积一万多亩。每年4月,她们竞彩比美,花潮如涌,花海浩瀚,一直开放到五月中旬,每年杜鹃花开时节都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踏青赏花。
1993年以来,景区先后建设了石门寺大雄宝殿、墓塔林、天王殿、玉泉宫、磨铁庵、钟楼、鼓楼、念佛堂等,并进行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景区进行了绿化美化。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光临胶南,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大珠山风景区的导游员,姓x,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游览州中第一胜地——大珠山,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我的导游服务能够增添您旅途的乐趣,使您的旅行轻松、愉快。
下面我把胶南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胶南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是青岛西郊的卫星城市,也是一个新兴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东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北、西、南部分别与胶州市、诸城市、五莲县、日照市相邻。全市总面积189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3公里,共有人口80.6万。
胶南市地处东南暖温带,属海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度假、避暑、疗养胜地。胶南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美丽富饶,人杰地灵。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便捷的陆海空交通赐予胶南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科教文化、卫生事业蒸蒸日上,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胶南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众多。“山、海、谷、俗、仙、奇、美”构成了胶南的旅游特色。海上名山大珠山和小珠山同被誉为“双珠嵌云”;闻名遐迩的齐长城蜿蜒千余里,胶南境内就长达55公里,途经二十几个山头,气势壮观,可谓“缘冈峙崇观,跨谷绝惊虹”;千古名胜琅琊台驰名中外;全国第三高岛——灵山岛,俨如画屏,孤悬海中,被誉为“灵岛浮翠”;巍峨屹立的铁橛山悬泉如盖、滴水淅沥,素有“铁橛悬泉”之美称;发源于铁橛山,流经胶南、胶州的胶河,享有“胶河澄月”的美誉。
现在我们来到了大珠山景区。大珠山滨临黄海,总面积为65平方公里,主峰大砦顶海拔486米,巍峨挺拔、风光秀丽,以“谷秀、峰奇、石怪、花繁”著称于世。山中峰峦叠嶂,云霭雾绕,远远望去,宛如在海边撒下了一串珠子,清人周于智有诗曰:“累累形胜隐苍烟,九曲谁将一线穿?神女倦游何处去,双珠抛在水云边。”自古被誉为“岸海名山”,清乾隆年间的《胶州志》称之为“州中第一胜地”。
大珠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的融汇之地。有建于隋唐年代的佛教造像石窟,有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门古寺,有麻衣庵、珠山石室等古代名士隐居和文人墨客探幽的遗迹;有奇峰异石一百多块,惟妙惟肖,每一座奇峰异石,都有一段美妙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大珠山东麓珠山秀谷内,生长着杜鹃花、迎春花、棠梨花、野玫瑰等大量花卉,特别是蔓延三个山谷的万亩野生杜鹃花,盛开时,花海浩瀚,极为壮观,堪称江北第一奇观,被人们誉为“春来飞红第一山”,在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一年一度的“山东?胶南杜鹃花会”也在此隆重举行,前来赏花的游客充谷盈川。
大珠山景区现分为两大主要旅游区——自然生态旅游区(珠山秀谷景区)与佛教文化旅游区。
佛教文化区
我们首先参观佛教文化区。这里依山面水,环境优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整个珠山景观与佛教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寺庙里梵音阵阵,香烟渺渺,珠山中佛迹遍布,每处景,每块石,都透露出与佛文化的不解之缘。大家若不信,就随我一路看下去。
(在外停车场)大家往前看,我们首先观赏第一处与佛教有缘的自然奇观。前面的那片山峰构成了“菩萨献睡姿”的景象。据说在久远的年代,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来到大珠山,他见这里峰峦雄奇,水色清秀,生机盎然,便连连称道此处为人间胜地。为了表达他对大珠山的喜爱之情,他将自己优美的睡姿化为一道山岭,永远留在了这里,形成“菩萨献睡姿”的奇观。文殊菩萨的睡姿清净、舒展、和谐,给大珠山增添了佛光灵气。在无量菩萨中,文殊菩萨的智慧第一,据说连他的梦也是妙诗华章。由于他把自己的睡姿奉献在这里,所以大珠山才满腹锦绣,也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向着菩萨的睡姿膜拜,祈求智慧文采。
大家再看,在文殊菩萨的脚下有一个凤凰的象形石,文殊菩萨来到这里后,吸引了很多的凤凰栖息,听他讲经说法。长年累月就变成了凤凰的象形石,在山后还有个叫凤凰村的村落呢。
随着这条路往前走就是狮子峰了。由于雨水的冲刷,我们看到的狮子峰已不如从前一目了然了,整个狮头露了出来,只见狮身不见狮尾,成了“神龙见首不见尾”,更是为这处佛教圣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为了保护大珠山的这片佛地胜境,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将自己乘坐的那头狮子的雄姿化为一座山峰,极其威严地守护在通往石门寺的山口道旁,成为“雄狮护胜”的景观。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奇石就是“螭”。螭是还没长出角的幼龙。经上说:文殊师利菩萨是早已成了佛的,他的名字叫“龙种上佛”,佛国的名称叫“平正”,他在《处胎经》里说:“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为菩萨。”相传东海龙王的幼子对“龙种上佛”非常崇拜,得知他在大珠山奉献睡姿后,便同好友“鳌”一起来到大珠山朝拜,为了永远追随后来称为“大行文殊师利菩萨”的“龙种上佛”,龙王的幼子就留在此山狮子峰一侧,成为名曰“螭”的奇石。他的好友“鳌”呢?也没回东海,留在西山化作名曰“鳌”的奇石,与一位老僧为伴。这样,石门寺胜境就出现了“东山有螭,西山有鳌”的景观。
大家看东山上的这一只天鸡,它按佛的旨意,天天登上山顶鸣唱,召唤翠色生命繁衍成长。因此,石门寺佛教胜境一年四季都有青翠,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大家看这块巨石就是卧象守玉溪。相传大行普贤来到石门寺,见寺前这条山溪水澄清透彻,溶天光山色于其中,犹如碧玉一般,正好与自己明净的心境相映照。他打量溪水流出山外哺育一方众生,更觉它的珍贵,便吩咐自己乘坐的那头白象守在溪畔,呵护这碧玉般的溪水。白象想到自己还有驮着普贤菩萨四处弘扬佛法的使命,于是就将身旁的一块巨石度化成自己卧于溪边的样子,并赋予它守护玉溪的灵性,这块卧象巨石为保护溪水的洁净,一直守到现在。卧象石上镌“卧象”两个隶书字,是明代琅琊文人刘翼明所书。
游客朋友们我们面前就是千年古刹-石门寺了,从外停车场一路大家已观赏了几处象形石,大珠山中与佛教有渊源的象形石还有很多,如天然大佛、金童拜师、倒坐观音、僧道对弈、金蟾拜观音等等,我会一一给大家讲解。这些足以证明古代僧人为何会在此选址建庙的原因了,我国古代非常讲究风水学,就是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佛光普照、神灵护佑之所,难怪石门寺庙宇不大,却香客云集,香火旺盛。
为什么叫石门寺呢?因为寺门是由三块天然巨石自然形成。山门朝东,在国内寺院中是少有的一座庙门朝东的寺庙。为何朝东?三个原因:一是因地制宜。因以石为门;二是风水好。风水讲究的是“藏风聚气”,石门寺背面有高山为靠,前面远处有低伏小山,右侧有护山环抱,山门前地势宽敞,且溪水流畅,具备了“藏风聚气”所有的条件;三是五行学说,水能克火。石门寺香火旺盛,最怕引起火灾,山门正对溪水,为的是水能克火。
石门寺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据说李世民东征高丽时,被高丽王盖苏文追杀到此,他又困又渴,走到寺门处,见巨石下流出潺潺泉水,趴下就饮,顿感体力大增,后被寺里的僧人藏在了弥勒佛的大肚子里,躲过了追兵,李世民在寺内得到僧人的精心照料,修养几日后,身体得以康复。李世民登基后,下旨出重金扩大寺院规模,据说当年在大雄宝殿的正中,刻有“唐王重修”四个赤金大字。大家看左侧的清泉,一年四季清澈见底永不干涸,就是当年李世民喝过的玉泉。因为此泉,水碧如玉,甘甜可口,含大量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据考证,此水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现在大家随我进入石门寺,首先看到石台上有两根斑驳的石柱,石礅、石门耳,南面有一盘古老的石碾,是修复石门寺时从原址上清理出来的石门寺的建筑遗物。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建筑遗物不是方的就是圆的,方圆代表天地,九州方圆,说明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地大物博,万物在这个国度里和谐共存。圆中规,方中矩,方圆又代表规矩。石门寺的方圆之梦,是佛教追求规矩与和谐相统一的理想,也是石门寺的灵魂。它教导我们要远离贪欲,诚信做人、乐于助人、善待他人。
据说寺院内曾经古木参天,有五棵古老的大银杏树,其中有一棵号称“天下第一树”,在门西侧,为秦汉遗物,距今已有20__多年的高龄,主枝若虬龙凌空,周旁逸出的枝叶繁茂,覆盖达1亩多地。58年大跃进伐银杏树时,石门寺内的和尚非常无奈,所以在石门旁刻了一个“海”字“一九五九年”,就是“恨”的意思。这棵古银杏树到底有多粗呢?据说有这么一位年轻人慕名来到石门寺,想实际丈量一下这天下第一树。年轻人量了七搂八拃以后,恰巧有一小媳妇,在此避雨,没有要离开的意思。由于古时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无奈之下,年轻人只好离开。所以后来也有了“七搂八拃一媳妇”之说。
大家现在看到左右两旁的就是钟鼓楼。所谓“晨钟暮鼓”,是我国唐代一种计时方式,意思是早晨敲钟,一天开始,晚间击鼓,一天劳作结束。晨钟是警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迷路人。希望人们听到钟声,提起正念,象征吉祥。暮鼓是闻鼓声烦恼轻,智慧长,菩堤增,愿成佛,度众生,象征智慧。来到石门寺敲击钟鼓有祈福平安一生的说法。
按佛教仪规布置,一进山门见到的建筑就是天王殿。迎面看见一位笑颜常开、大肚子的和尚,他就是“皆大欢喜”弥勒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继承者,也就是未来佛。释迦牟尼曾预言,在他涅盘后4000岁(相当于人间56亿7000万年),弥勒将降生人间,继承释迦牟尼的佛位,弘扬佛法成为未来世的佛祖。进入殿内在弥勒佛两侧分别是四大天王,他们手持斩妖除邪的法宝,以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风指剑锋,保护众生,调指琵琶,用音乐感化民众,雨指宝伞以制服群魔,顺指龙,以净天眼来观察保护世界。在弥勒佛的背后将军打扮的人就是韦驮菩萨,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进门拜弥勒,出门拜韦驮。大家请看,韦驮金盔金甲,威风凛凛,手持降魔金刚杵,面朝里面的大雄宝殿,其职责是保护寺院和修行者的安全。关于弥勒佛与韦驮菩萨,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民间故事。相传,弥勒与韦驮起先各是一寺之主,弥勒因笑口常开,他住持的寺庙香火极盛,却不善管理,甚至连自己的鞋子都被人偷走。而韦驮呢,防外治内倒是极严,使坏人望而生畏,但也是敬香者望而却步。释迦牟尼发现后,出面协调,云:“两人扬长避短,弥勒在前,笑迎客从四方来,争得更多香火;韦驮在后,严峻相送,可以更好地管家。”从此两人和谐合作,寺庙甚为繁荣,堪称团结合作的楷模。看来释迦牟尼也是非常懂得用人之道的。
大家请随我向里走,右边的是玉泉宫。这里供奉了五位神仙,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关帝和送子娘娘。因佛教与道教都是以普度众生,给人类造福祉为己任,所以佛道本是一家,佛家寺院里同时供奉佛、道两家神仙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国寺庙中同时供奉佛、道两家神仙的有很多。
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的神之一,东汉后期道教产生,道徒们把天帝请进来让他当仙界皇帝,道教理论家特意编了一部《玉皇经》记述玉帝一生“神迹”。玉帝塑像或画像一般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汉帝王的打扮。
王母娘娘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神仙,因为她是尊贵的天界第一夫人,王母有两件宝物一是不死药,二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桃。王母又叫“瑶池金母”,为人间赐福添寿。
太上老君也称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学问很大。
关帝俗称“关公”被民间尊称为“武圣”,关公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作为三国名将的关公,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毫无建树,可他英雄传奇的一生,却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为一身,光顺治帝给他的封号就长达26个字之多,是道德的楷模,所以道家、佛家都供奉他。
送子娘娘,她是位洋神仙,珂利帝母是她的大名,是500鬼子之母,又俗称“鬼子母”。她每生一个孩子前,都要吃掉人家另外一个孩子,终于有一天惹怒了如来,便藏起了她其中一个孩子,她十分想念孩子整日悲涕,如来便说:“你的孩子是孩子,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吗?”从此她如梦方醒,幡然悔悟,当即皈依佛门。民间因其是个多产母亲,便常将她作为送子娘娘,送子观音来礼拜。
走出玉泉宫,我们来到了地藏殿。走进殿内,只见中央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左侧是道明和尚,手持“锡杖”(“锡杖”原为僧人行路和乞食用,后来成为佛教的一种法器)。右侧是道明的父亲闽公(闽公:原是九华山下的一位大财主,积德行善,后跟随地藏王菩萨)。
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有插地藏香的风俗,因为这一天是大愿地藏菩萨的圣诞,也是菩萨的成道日。因此每逢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插地藏香来表示对他的纪念和敬意。我国的安徽九华山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如您有未实现的愿望可以求地藏菩萨,他能保佑我们的愿望实现。
现在大家请往东边看,那有一块龟石。传说远古时候有一只恶龟,游到山下的大海,发现此地山清水碧,就起了恶念,想占为己有来修练,当然它是得不到的,于是运用魔法掀动潮水,想淹没这个地方,它爬高一米水便跟着涨高一米,眼看就要爬到山顶,突然听到佛经阵阵,它被这梵音所吸引,驻足细心聆听,不知不觉听得入迷,也被佛法所感化,就永远留在这里成为佛家的忠实弟子。神话虽不足信,但从山上多处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来看,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地壳变化,海水下沉,浮起了这座大山。
在龟石的旁边是大佛说法石。很早以前,有一位大佛来大珠山讲经说佛法,他端坐山顶,面对这现在大雄宝殿的方位。大佛宏论精湛,前来聆听的僧众如林,恶龟都被他感化。前方山顶的麻衣庵,东侧有平敞的“说法石”,现在依然留有当年盛会的遗迹。大佛的讲法连山也被感化了,在人们不知不觉间,说法石后面生出一座高峰,与大佛讲经说法的形象一模一样。旁边一位双手抱着单膝的弟子正在认真聆听。那全神贯注的神情更是惟妙惟肖,甚至叫人还能看出他在不时地点头领悟呢。
现在大家跟我进入大雄宝殿。为什么佛寺中的主殿叫大雄宝殿呢?大雄宝殿是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地方,“大雄”两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歌颂佛祖像勇士一样,一切无畏;二是出自佛祖的德号“大雄”。宝殿正中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他曾在古印度的深山老林里苦修六年,最后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他胸前的金色“卍”符号,读作“万”,意思是万德吉祥或万福,也是太阳与火的象征,寓意是无穷无尽、无限循环。佛教有轮回观点,若要用一个符号表达,“卍”这个无穷无尽的符号是再恰当不过了。
佛祖两边站立的塑像分别是迦叶与阿难,他们是释迦牟尼的得力弟子。佛祖涅盘后,迦叶在灵鹫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第一次聚会,确定佛教经典,功业显著;阿难是佛祖的堂弟,跟随佛祖25年,聪明智慧,擅长记忆,第一次佛教聚会时,他能背诵出佛祖生前讲的经文,并写在贝叶树的树叶上,成为佛经,所以有“真经书贝叶”之说。
左边端坐雄狮背上的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又名叫“龙种上佛”,是释迦牟尼有力的弘法助手。这位菩萨的行愿是处处以众生为根本,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右边的这座是普贤菩萨。这位菩萨创建了十大行愿功德,是一位大慈、大悲、大智慧的菩萨。四川的峨眉山是普贤的道场。他的坐骑是六牙象王。
在释迦牟尼佛的后面有一尊倒坐观音。“问观音为何倒坐?为众生永不回头”。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以救苦救难为己任,让众生获得安乐。观音作为菩萨,本无性别,但在南朝后,为更好地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闺房小姐供奉,产生了女身观音像,又称“大悲菩萨”。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现在我们来到了依山居。大家看前面,半山腰处有一道士和一和尚在下棋,这块奇石叫僧道对弈。细心的游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道士垂首注视棋盘,在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布子,而和尚手拿棋子停于半空之中举棋不定,他还不时地向下看石门寺内来往的香客和游人,心烦意乱不知该如何走,恰成举棋未定姿态。据说,大珠山这片灵秀的名胜之地,佛家看好了,道家也看好了。最早来到这里的僧人和道士都选中此地,互不相让。最后,要比赛下棋,以输赢定去留。结果呢,棋逢对手,他们对弈三年三月又三天,也没比出个输赢高低来,僧和道都留了下来。所以直到今天,石门寺里既有佛家的大雄宝殿,又有道家的玉泉宫。
旁边是僧人读经石。传说有一位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的和尚,知道不少天文地理风土民情,他来到石门寺宣讲他的经书博论,可是无人听他的滔滔阔论,他一气之下上了山对着石头讲,无论晴天下雨、酷暑严寒他都不停,他的全神贯注,竟忘了自己在对石头讲法,便大声发问:“你们说对不对?”突然这些石头竟点头,原来他的痴迷感动了天神,他成佛后便留下此石,称赞他坚持不懈的毅力,教人为善的哲理。
大家看在最低的山峰上有一只被佛法驯化了的老虎,它卧踞山巅,年年月月守护着这块佛教的风水宝地,成为虎踞山巅的景观。
倒坐观音石,多数寺院的观音都面南而坐,我们这里自然天成的观音跟大雄宝殿内的观音却都是面北而坐。他们为什么都是倒坐的呢?因为观音看到山南面是波涛浩瀚的大海,北面才有芸芸受苦受难的众生,为了帮助拯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所以他面朝北,是倒坐的。人们向南而拜,倍觉亲切,对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更加敬仰。
大家看在倒坐观音的山脚下有一只青蛙,它悄悄躲在那听观音菩萨讲经,是那么的虔诚,这个景点我们叫金蟾拜观音。寺周围这些跟佛教有渊源的象形石更增添了石门寺的灵气。
沿着这条山路,我们走到了塔林。塔林是历代住持和有地位、有贡献的僧人的墓群。按照佛教的葬仪形式,僧人圆寂以后,根据死者的佛学修养,佛教地位,生前的威望和经济地位,徒孙多寡等条件,来建造层级和高矮,大小不同的墓塔。一般是十代住持才能立一个墓塔。按层级分,有单层和多层,最多层级为七级,即“七级浮屠”。来上香的居士大多都在拜过寺院及珠山中的众佛后,再来拜一拜塔林,因为下面葬的都是得道高僧。石门寺现遗留下的墓塔有12座,最多层级为2层。
大珠山巍峨屹立,挺拔险峻,无论从东面还是从西面远望,它都是一道青峰相连的半岛风景。清人高凤举有诗《游大珠山下》“夹岸山花红浸水,夕阳倒影动鱼罾。胡麻莫问秦人饭,只此风光已武陵”都是对大珠山秀美风光的称赞。
石门寺西线(西上东下)
沿石阶上山,我们可以看到母子相依、雄狮回眸等奇石。在路边还有一种浑身长满刺的树,当地人称“后娘棍”,它的学名叫“刺楸”。据传在封建的旧社会,有棍下出孝子这一说法,人们对后娘持有偏见,后娘用全身带刺的木棍教育儿女,所以当地人称此种树为“后娘棍”。此树有收敛镇痛,治脚气、腰膝痛的作用。在建筑中因其木材硬度适中,所以可作建筑用材。
再往前走到了通天遛,因以前此地险、陡、滑,行走时难于通天,而人们历尽艰辛上去后,在下面的人抬头望去,好似站在天上,故得名“通天遛’。穿过瘦身石,我们来到的是山顶休息区,在这可以欣赏刻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是佛教经典中最为经典,也是字数最少的佛经(全文264字),经文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经句,为多数人所熟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代表佛教文化的经典之作。
内容:(唐三藏法师玄奘奉召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瀎.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口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木栈桥,此桥于20__年竣工。桥上视野开阔,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形似手掌的奇石,手掌五指分明、纹络清晰。在手掌石的上方还有一块形似企鹅的象形石。我们可在桥上欣赏千年古刹石门寺及胶南市区、小珠山、大海等风景。走过索桥我们来到了拜佛台,拜佛台东视小砦顶,西连心经石,北望石门寺,南仰天然大佛,佛、台、寺三点一线,是参拜天然大佛的最佳位置。
沿木栈桥到达大磨,在这里有空谷传声的刻石,还可以听到钟声回荡于山涧间。
千古冰臼奇观:从桥上向下看,在一块磨盘形状的大石中间有一石孔,据科学研究,这个石孔是冰川曾经存在的有力证据之一,是古冰川气候环境的直接产物和重要遗迹,是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冰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态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冰臼”。并由此推断,距今大约200万至300万年以前的第四纪早期,这里曾被冰川覆盖,这对研究大珠山古气候、古地貌均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冰臼”这一奇特地质现象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曾发现,曾引起世界地学界的高度重视,堪称“世界奇观”和“天下一绝”,这在世界地学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难怪有不少专家对冰臼的发现曾这样评价:“冰臼的发现若能最终被证实,则世界的第四纪地质环境历史将重新改写”。究竟结果如何?还需科学家们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可观奇石有:
鳄鱼探海:在天然大佛的前面,有一块石头相互连接好似鳄鱼身上的鳞片,鳄头从洞中探出,一副虔诚聆听佛经的模样。
倒脱靴:传说八仙中铁拐李曾云游到大珠山,被珠山的风光山色所吸引,就掏出酒葫芦把酒吟诗,酒过三巡后东倒西歪,两只靴子也不知甩到何处去了,酒醒后到处寻找也不见靴子的踪影,岂不知一只扔在了山涧里,另一只正倒悬在悬崖边呢,怎么会找到。这两只靴子就留了下来,这是其中的一只,另一只在观景台。
沿着山路往下走,在路的左侧(休息区)看到石门涧、石门古寺、大珠山水库的另一番景色。特别是咱们现在看到的石门涧,涧内青松翠藤,苍深蓊郁,一条山溪蜿蜒曲折,溪水潺潺;到夏天雨季,有飞瀑悬挂山崖,流水般从这面长满绿苔的石壁上一泻而下。在古时,石门涧是文人墨客常来游览聚会的地方。涧内有一巨石,因刘翼明、王无竟经常在此吟诗,所以又叫“吟诗台”。直到现在,刻石上还留有明代文人王无竟手书的一首诗“苍霭寒山深,有人乃在此。一杯复一炉,煮茗溪光里”。在路的左侧巨石下有一清泉,此泉沾有天地之灵气,山下石门寺的僧人和山上麻衣庵的尼姑都到此处打净水,为佛像开光,因此当地人叫它“净坛”。
从净坛顺溪水往山下走,整个石门涧从正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涧内巨石嶙峋,到夏天雨季,溪水与巨石相撞,迸发出无数条飞瀑,银珠玉粒四溅,而脚下的煮茗溪依然低声慢语,柔软地漫过小桥。正是“石上看云坐夕辉,野花香处竟相忘。云来云去人何在?一片泉声下翠微”。(《石门南涧》王无竟)
全程: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翻山了,时间有点长望大家做好准备!
剪子峰:在路左边有一形似剪刀的山峰被称为剪子峰。
青石河:青石学名济南青。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后,于1932年由德国建筑师毕娄哈主持修建天主教堂,此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称圣弥爱尔大教堂,于1934年建成,占地2470平方米,当时德国人勘测到大珠山石质较好,就大量盗采,因此此教堂的建筑材料一大部分来自珠山青石。
麻衣庵:这里就是麻衣庵遗址。据胶州志记载,汉代的朱仲、晋代的陈仲举、宋代的赵麻衣等名士在此隐居。现在的麻衣庵虽仅剩屋基断墙,但周围的遗存众多(有石碑、石臼、石磨、石碾、石桥、石梯、石室、石洞、刻字、庵基、望海楼石基等等)。其中庵后的峭壁上有一悬空石室,石室呈椭圆形,深三米、宽两米半、高两米半,室门凿造得很精致,顶为孤形,有石门框和石雕门槛。明诗人孙镇“划然古石室,元冥河代剖”疑为汉代所凿建。在离石室前约3米处有刻莲花图案的大石,过去有铁板桥与石室相通。在石室东侧的山壁上有数百个刻字,中间部分已水蚀剥落,模糊不清,两侧有大字“太清岩”“云逍庵”,均遒劲有力而俊秀,不知何人所题。“太清岩”书写年代较“云逍庵”早。庵东侧有一石前额刻“朝阳洞”三字,石顶平坦可供10多人在此休息,石上还有刻字和旗杆窝。
据传此地在唐朝以前归道家所有,建有“玉泉观”,后归佛家所有,改名为“云逍庵”。宋时因赵麻衣在此隐居,人们把这又称为“麻衣庵”。(朱仲是汉代人士,《列仙传》记载事迹:曾献世间罕见的夜明珠于皇宫。陈仲举是晋代人士,史料记载晋朝时曾做过豫章太守,后隐居大珠山修仙成道。赵麻衣是北宋年间有名的易学大师,善于看相,经常穿用麻制成的衣服,周游于民间)。
望海楼:位于麻衣庵西侧,留有遗址,条石砌的建筑基础依然很规整,古砖古瓦随处可见。志书和民间都说这里建有望海楼。此处峰高330米是观海赏景的最佳地方,向东望沧海浩淼,向西望海湾连着海湾,海滨风光尽收眼底.
朱朝洞:这是大珠山的一个著名景点。高凤翰在《平山和尚石门寺题壁诗》跋中载:“崇祯第九子削发为僧游至石门寺。”洞以两块巍峨的天然石为门,中间夹一条通道。院内有石砌建筑物遗址,在山洞前有一空地依稀能辨认出石碾、石臼。洞内巨石相摞相叠,幽深阴凉。据附近村庄老人们所讲:明代末年李闯攻进北京城,皇帝的一个儿孙化装成老百姓带着聚宝盆逃出京城,逃到了大珠山躲进山洞里,他就地取材制成石碾、石臼等,从此在山上住了下来。这个姓朱的人死后将聚宝盆埋在大珠山一个较隐蔽的地方。因此人是明朝朱姓所以称“朱朝洞”。
前行不远经过松林,在林中听松涛阵阵,观大自然赋予珠山的神奇色彩,您能观看到更多的奇石,大诗人陆游曾说过:“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让我们共同来欣赏珠山的奇石吧!前方欣赏奇石“金猪运石”。
观景台:观景台位于大砦顶南,在台上遥望远方,您会欣赏到古镇口湾、灵山湾、北方第一高岛灵山岛和山下秀谷的美景。在主峰大砦顶(海拔486)西侧的山峰上有一道狭小的缝隙,从这望去仅能看到一小片天空,所以人们称“一线天”。
在观景台附近的奇石有:
杜宇护花:杜宇,蜀国人,蜀人对杜宇的故事最多、最美,传播也最广。史书上说:“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据说,杜宇是“从天而降”的,他的妻子则是从井中出来的。他的最大功绩是“教民务农”,以致他“仙去”后化为杜鹃鸟,每到春天来临便啼叫不止,催民春耕春种,以致啼出血来。
倒脱靴:这是铁拐李找不到的另一只靴子。
由山顶向下走,经平地松林时向左前方望去,会看到两座像烟囱的山峰,因有大小之分,所以叫“大釜台”、“小釜台”;又称“双釜呈祥”(寓意双福呈祥)。欣赏着珠山的美景,您看右侧山顶,一只巨蜥昂首遥望天空,好似在寻找突然不见的月亮,神情是那样紧张这就是有名的“巨蜥望月”。沿滨海大道向西走,大珠山上还有一处相似的巨石,同样出名,名为“神龟望月”。
自然生态旅游区(珠山秀谷景区)花区下山路段
珠山秀谷以“花繁、谷秀”著称。秀谷谷长5里,谷内溪水潺潺,青山碧水相依相拥,南坡生长着野生杜鹃花、迎春花、棠梨花、牡丹花等多种花卉。每年四、五月,秀谷内野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傲然挺立在悬崖峭壁、山梁沟壑和潺潺流淌的小河边,漫山遍野,争奇斗艳。
观花云径(山顶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几处山谷里盛开着杜鹃花,远远望去,如云似霞,好似红衣少女在翩翩起舞。沿着观花云径向下走,你就好似进入了花海中。这里是谷内杜鹃花生长最集中的地方。大珠山的杜鹃花有三姐妹蓝荆子、映山红和崆峒花。春分刚过,杜鹃花的大姐蓝荆子首先绽放,花儿红中透着蓝晕,比山外的梅花更早地报告春天的消息。到四月末,蓝荆子、棠梨花、连翘花开始慢慢凋谢但花潮并没有退。杜鹃花的二姐映山红在大珠山的山坡上、溪水边,悬崖峭壁间迎着春风细雨悄然开放,烛火般的红颜色为五一黄金周掀起了第二次花事高潮。在映山红开到正旺时,三姐崆峒花也迎着暖风走来,她的颜色是红白相间,生长在悬崖峭壁和平地矮坡上,它不像映山红和蓝荆子先开花后长叶,而是一开花就枝繁叶茂。大珠山的花事高潮迭起,一直可以持续到夏末。
平台:站在这里我们看到的“珠山秀谷”四个大字,是原胶南市领导潘盛国题写,落款“虚白”是他的笔名。从这向上看,在山崖峭壁上,红色的杜鹃花从谷底一直开到崖顶,花丛茂盛,花影绰约。杜鹃花为落叶灌木,高为1—2米,枝叶褐色。她有喜阴恶阳的习性,喜欢冷凉的气候,所以一般生长在山的阴坡。杜鹃花除有观赏价值外,还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小儿食花味酸无毒,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所以杜鹃花又叫红踯躅。
仙人庐:这里是花会期间举办茶道表演、下棋比赛等活动的场所,也是平时供游客休息、观景的地方。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面山上的连翘花、芍药、牡丹和杜鹃花。
刻石:选自清乾隆版《胶州志》,对古时的大珠山做了详细的描述。内容为“清乾隆版胶州志卷一 大珠山在治南百二十里 齐乘云 岸海名山也嶙峋万仞 势压群峰山麓石辟为门 有石门寺 旁一泉若珠玑 曰玉泉 故又名玉泉山 泉侧有卧象石 东有狮子峰 钟峰皆形肖 南行二里许有飞来石 层级而上曰 南天门 过石板桥有石室一名麻衣庵 又有珠朝庵 黑龙潭 皇坛 地藏庵 琳宫仙迹不可枚举 为州中第一胜地 ”
仙人拳:您看看这块巨石上面的痕迹,像不像人的拳头?传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云游天下,行至大珠山,见这里风景宜人,兴致大起,于是喝酒比武,酒至酣处,吕洞宾一拳打在巨石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拳印,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仙人拳。
板栗谷:大家从这向上走,谷内树深林密、郁郁葱葱,这便是板栗谷。说起板栗谷,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大珠山下有户人家,一位老人临终前对他懒惰儿子说“一旦遇上饥荒年,没有粮食吃时,就吃咱家粮仓的墙壁。”过了不久真出现了饥荒,百姓们很快都吃完了存粮。老人的儿子也吃光了本来就不多的存粮,他在饥饿中想起了他爹临终前的话,就半信半疑的吃起了粮仓的墙壁,不料坚硬发白的墙壁吃到口里竟然又香又甜,细细一看原来是用板栗磨成粉砌成的。老汉的儿子靠板栗墙渡过了饥荒的事慢慢传扬开来,人们纷纷效仿,在山上大量种植板栗树,以防再次出现饥荒,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板栗谷。
谷内的板栗树有的树龄已达百年了。板栗树全身都是宝:树木是制作家具的良好木材;树枝、树皮可以提取烤胶;而花是很好的蜜源。板栗可以做成栗粉和糕点等,也可入药辅助治疗肾虚,故又称为“肾之果”。板栗一般在每年的十月份左右成熟,那时您就可以来采摘板栗了。
在花区,随处可见的还有檀树,多为黄檀,又名不知春,一年四季常绿,4、5月份开花,花为蝶形,花朵为黄白色。檀木一般生长在山路、沟谷、峭壁石隙处,檀木的材质好是选做家具的良好木材。
游客朋友们,我的讲解工作即将结束,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我的工作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最后希望您能再次光临花满谷,诗满涧,高僧坐云端的大珠山风景名胜区!
大珠山在山东樱桃 杜鹃 鼓楼胶南市东南部海滨,南北长20多公里,总面积65平方公里,直插入海,主峰大砦顶海拔486米。无论从东面还是从西面远望,大珠山都是一道青峰相连的半岛风景。它枕沧海波涛,挂高天风云,铺大地葱翠,既清新秀丽,又气象万千。《齐乘》和《掖海丛书》都称大珠山为“岸海名山”。清乾隆年间的《胶州志》则说它是“州中第一胜地”。大珠山是古代高士隐居、僧尼修行和文人墨客探幽的地方。1994年,胶南市把大珠山辟为旅游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外开放。
珠山嵌云
人们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人称大珠山为“岸海名山”,它的“名”不在“仙”,而在“云”。
大珠山峰峦挺拔,海云依山势而生,海雾在山间弥漫。云淡时,大珠山裹进了似有似无的蝉翼纱里,群峰像刚刚睡醒的姐妹,正着晓装,还有些仪态慵慵;云浓时,群峰或立于茫茫云海,或挂飞流云瀑,或斩滚滚云涛,好似天泼浓墨,绘出了一轴轴大气磅礴的画卷;雾开时,峰峰峦峦宛若丽人撩帐走出;雾合时,她们犹如沉进了美好的梦乡。云带飘飘,每一座山峰和每一道峻岭似要临风起舞;彩云红彤,满山上云的花朵触天怒放,大珠山瑰丽,好像是云乡里的一座壮观的花园;当每一座山头都包上洁白晶莹的云团,大珠山就真的成了一串神奇的玉珠。这时候,你会想到清人周于智的诗:“累累形胜隐苍烟,九曲谁将一线穿?神女倦游何处去,双珠抛在水云边。”
大珠山在胶南市东南部海滨,它南北长20多公里,直插入海,主峰大砦顶海拔486米,总面积65平方公里。无论从东面还是从西面远望,大珠山都是一道青峰相连的半岛风景。它枕沧海波涛,挂高天风云,铺大地葱翠,既清新秀丽,又气象万千。《齐乘》和《掖海丛书》都称大珠山为“岸海名山”。清乾隆年间的《胶州志》则说它是“州中第一胜地”。大珠山是古代高士隐居、僧尼修行和文人墨客探幽的地方。1994年,胶南市把大珠山辟为旅游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外开放。
大珠山的古迹多,主要有石门寺大雄宝殿、天然石门、墓塔林、吟诗台、麻衣庵、珠山石室和3处隋唐石窟等,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大珠山的奇石多,主要有僧道对弈、大佛说法、菩萨献睡姿、雄狮护胜、虎踞山巅、天鸡鸣翠、卧象守玉溪、僧人读经、猪八戒背媳妇、倒坐观音、青蛙望山等50多块,数量之多,形神之肖十分罕见。大珠山的奇花异草多。大珠山东麓有一山谷,天然生长着杜鹃花、迎春花、棠梨花、野玫瑰、芙蓉等大量花卉。珠山杜鹃有三种:蓝荆子、映山红和崆峒花,面积一万多亩。每年4月,她们竞彩比美,花潮如涌,花海浩瀚,一直开放到五月中旬,每年杜鹃花开时节都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踏青赏花。
1993年以来,景区先后建设了石门寺大雄宝殿、墓塔林、天王殿、玉泉宫、磨铁庵、钟楼、鼓楼、念佛堂等,并进行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景区进行了绿化美化。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光临胶南,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大珠山风景区的导游员,姓x,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游览州中第一胜地——大珠山,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我的导游服务能够增添您旅途的乐趣,使您的旅行轻松、愉快。
下面我把胶南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胶南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是青岛西郊的卫星城市,也是一个新兴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东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北、西、南部分别与胶州市、诸城市、五莲县、日照市相邻。全市总面积189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3公里,共有人口80.6万。
胶南市地处东南暖温带,属海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度假、避暑、疗养胜地。胶南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美丽富饶,人杰地灵。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便捷的陆海空交通赐予胶南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科教文化、卫生事业蒸蒸日上,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胶南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众多。“山、海、谷、俗、仙、奇、美”构成了胶南的旅游特色。海上名山大珠山和小珠山同被誉为“双珠嵌云”;闻名遐迩的齐长城蜿蜒千余里,胶南境内就长达55公里,途经二十几个山头,气势壮观,可谓“缘冈峙崇观,跨谷绝惊虹”;千古名胜琅琊台驰名中外;全国第三高岛——灵山岛,俨如画屏,孤悬海中,被誉为“灵岛浮翠”;巍峨屹立的铁橛山悬泉如盖、滴水淅沥,素有“铁橛悬泉”之美称;发源于铁橛山,流经胶南、胶州的胶河,享有“胶河澄月”的美誉。
现在我们来到了大珠山景区。大珠山滨临黄海,总面积为65平方公里,主峰大砦顶海拔486米,巍峨挺拔、风光秀丽,以“谷秀、峰奇、石怪、花繁”著称于世。山中峰峦叠嶂,云霭雾绕,远远望去,宛如在海边撒下了一串珠子,清人周于智有诗曰:“累累形胜隐苍烟,九曲谁将一线穿?神女倦游何处去,双珠抛在水云边。”自古被誉为“岸海名山”,清乾隆年间的《胶州志》称之为“州中第一胜地”。
大珠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的融汇之地。有建于隋唐年代的佛教造像石窟,有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门古寺,有麻衣庵、珠山石室等古代名士隐居和文人墨客探幽的遗迹;有奇峰异石一百多块,惟妙惟肖,每一座奇峰异石,都有一段美妙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大珠山东麓珠山秀谷内,生长着杜鹃花、迎春花、棠梨花、野玫瑰等大量花卉,特别是蔓延三个山谷的万亩野生杜鹃花,盛开时,花海浩瀚,极为壮观,堪称江北第一奇观,被人们誉为“春来飞红第一山”,在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一年一度的“山东•胶南杜鹃花会”也在此隆重举行,前来赏花的游客充谷盈川。
大珠山景区现分为两大主要旅游区——自然生态旅游区(珠山秀谷景区)与佛教文化旅游区。
佛教文化区
我们首先参观佛教文化区。这里依山面水,环境优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整个珠山景观与佛教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寺庙里梵音阵阵,香烟渺渺,珠山中佛迹遍布,每处景,每块石,都透露出与佛文化的不解之缘。大家若不信,就随我一路看下去。
(在外停车场)大家往前看,我们首先观赏第一处与佛教有缘的自然奇观。前面的那片山峰构成了“菩萨献睡姿”的景象。据说在久远的年代,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来到大珠山,他见这里峰峦雄奇,水色清秀,生机盎然,便连连称道此处为人间胜地。为了表达他对大珠山的喜爱之情,他将自己优美的睡姿化为一道山岭,永远留在了这里,形成“菩萨献睡姿”的奇观。文殊菩萨的睡姿清净、舒展、和谐,给大珠山增添了佛光灵气。在无量菩萨中,文殊菩萨的智慧第一,据说连他的梦也是妙诗华章。由于他把自己的睡姿奉献在这里,所以大珠山才满腹锦绣,也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向着菩萨的睡姿膜拜,祈求智慧文采。
大家再看,在文殊菩萨的脚下有一个凤凰的象形石,文殊菩萨来到这里后,吸引了很多的凤凰栖息,听他讲经说法。长年累月就变成了凤凰的象形石,在山后还有个叫凤凰村的村落呢。
随着这条路往前走就是狮子峰了。由于雨水的冲刷,我们看到的狮子峰已不如从前一目了然了,整个狮头露了出来,只见狮身不见狮尾,成了“神龙见首不见尾”,更是为这处佛教圣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为了保护大珠山的这片佛地胜境,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将自己乘坐的那头狮子的雄姿化为一座山峰,极其威严地守护在通往石门寺的山口道旁,成为“雄狮护胜”的景观。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奇石就是“螭”。螭是还没长出角的幼龙。经上说:文殊师利菩萨是早已成了佛的,他的名字叫“龙种上佛”,佛国的名称叫“平正”,他在《处胎经》里说:“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为菩萨。”相传东海龙王的幼子对“龙种上佛”非常崇拜,得知他在大珠山奉献睡姿后,便同好友“鳌”一起来到大珠山朝拜,为了永远追随后来称为“大行文殊师利菩萨”的“龙种上佛”,龙王的幼子就留在此山狮子峰一侧,成为名曰“螭”的奇石。他的好友“鳌”呢?也没回东海,留在西山化作名曰“鳌” 的奇石,与一位老僧为伴。这样,石门寺胜境就出现了“东山有螭,西山有鳌”的景观。
大家看东山上的这一只天鸡,它按佛的旨意,天天登上山顶鸣唱,召唤翠色生命繁衍成长。因此,石门寺佛教胜境一年四季都有青翠,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大家看这块巨石就是卧象守玉溪。相传大行普贤来到石门寺,见寺前这条山溪水澄清透彻,溶天光山色于其中,犹如碧玉一般,正好与自己明净的心境相映照。他打量溪水流出山外哺育一方众生,更觉它的珍贵,便吩咐自己乘坐的那头白象守在溪畔,呵护这碧玉般的溪水。白象想到自己还有驮着普贤菩萨四处弘扬佛法的使命,于是就将身旁的一块巨石度化成自己卧于溪边的样子,并赋予它守护玉溪的灵性,这块卧象巨石为保护溪水的洁净,一直守到现在。卧象石上镌“卧象”两个隶书字,是明代琅琊文人刘翼明所书。
游客朋友们我们面前就是千年古刹-石门寺了,从外停车场一路大家已观赏了几处象形石,大珠山中与佛教有渊源的象形石还有很多,如天然大佛、金童拜师、倒坐观音、僧道对弈、金蟾拜观音等等,我会一一给大家讲解。这些足以证明古代僧人为何会在此选址建庙的原因了,我国古代非常讲究风水学,就是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佛光普照、神灵护佑之所,难怪石门寺庙宇不大,却香客云集,香火旺盛。
为什么叫石门寺呢?因为寺门是由三块天然巨石自然形成。山门朝东,在国内寺院中是少有的一座庙门朝东的寺庙。为何朝东?三个原因:一是因地制宜。因以石为门;二是风水好。风水讲究的是“藏风聚气”,石门寺背面有高山为靠,前面远处有低伏小山,右侧有护山环抱,山门前地势宽敞,且溪水流畅,具备了“藏风聚气”所有的条件;三是五行学说,水能克火。石门寺香火旺盛,最怕引起火灾,山门正对溪水,为的是水能克火。
石门寺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据说李世民东征高丽时,被高丽王盖苏文追杀到此,他又困又渴,走到寺门处,见巨石下流出潺潺泉水,趴下就饮,顿感体力大增,后被寺里的僧人藏在了弥勒佛的大肚子里,躲过了追兵,李世民在寺内得到僧人的精心照料,修养几日后,身体得以康复。李世民登基后,下旨出重金扩大寺院规模,据说当年在大雄宝殿的正中,刻有“唐王重修”四个赤金大字。大家看左侧的清泉,一年四季清澈见底永不干涸,就是当年李世民喝过的玉泉。因为此泉,水碧如玉,甘甜可口,含大量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据考证,此水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现在大家随我进入石门寺,首先看到石台上有两根斑驳的石柱,石礅、石门耳,南面有一盘古老的石碾,是修复石门寺时从原址上清理出来的石门寺的建筑遗物。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建筑遗物不是方的就是圆的,方圆代表天地,九州方圆,说明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地大物博,万物在这个国度里和谐共存。圆中规,方中矩,方圆又代表规矩。石门寺的方圆之梦,是佛教追求规矩与和谐相统一的理想,也是石门寺的灵魂。它教导我们要远离贪欲,诚信做人、乐于助人、善待他人。
据说寺院内曾经古木参天,有五棵古老的大银杏树,其中有一棵号称“天下第一树”,在门西侧,为秦汉遗物,距今已有20xx多年的高龄,主枝若虬龙凌空,周旁逸出的枝叶繁茂,覆盖达1亩多地。58年大跃进伐银杏树时,石门寺内的和尚非常无奈,所以在石门旁刻了一个“海”字“一九年”,就是“恨”的意思。这棵古银杏树到底有多粗呢?据说有这么一位年轻人慕名来到石门寺,想实际丈量一下这天下第一树。年轻人量了七搂八拃以后,恰巧有一小媳妇,在此避雨,没有要离开的意思。由于古时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无奈之下,年轻人只好离开。所以后来也有了“七搂八拃一媳妇”之说。
大家现在看到左右两旁的就是钟鼓楼。所谓“晨钟暮鼓”,是我国唐代一种计时方式,意思是早晨敲钟,一天开始,晚间击鼓,一天劳作结束。晨钟是警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迷路人。希望人们听到钟声,提起正念,象征吉祥。暮鼓是闻鼓声烦恼轻,智慧长,菩堤增,愿成佛,度众生,象征智慧。来到石门寺敲击钟鼓有祈福平安一生的说法。
按佛教仪规布置,一进山门见到的建筑就是天王殿。迎面看见一位笑颜常开、大肚子的和尚,他就是“皆大欢喜”弥勒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继承者,也就是未来佛。释迦牟尼曾预言,在他涅盘后4000岁(相当于人间56亿7000万年),弥勒将降生人间,继承释迦牟尼的佛位,弘扬佛法成为未来世的佛祖。进入殿内在弥勒佛两侧分别是四大天王,他们手持斩妖除邪的法宝,以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风指剑锋,保护众生,调指琵琶,用音乐感化民众,雨指宝伞以制服群魔,顺指龙,以净天眼来观察保护世界。在弥勒佛的背后将军打扮的人就是韦驮菩萨,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进门拜弥勒,出门拜韦驮。大家请看,韦驮金盔金甲,威风凛凛,手持降魔金刚杵,面朝里面的大雄宝殿,其职责是保护寺院和修行者的安全。关于弥勒佛与韦驮菩萨,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民间故事。相传,弥勒与韦驮起先各是一寺之主,弥勒因笑口常开,他住持的寺庙香火极盛,却不善管理,甚至连自己的鞋子都被人偷走。而韦驮呢,防外治内倒是极严,使坏人望而生畏,但也是敬香者望而却步。释迦牟尼发现后,出面协调,云:“两人扬长避短,弥勒在前,笑迎客从四方来,争得更多香火;韦驮在后,严峻相送,可以更好地管家。”从此两人和谐合作,寺庙甚为繁荣,堪称团结合作的楷模。看来释迦牟尼也是非常懂得用人之道的。
大家请随我向里走,右边的是玉泉宫。这里供奉了五位神仙,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关帝和送子娘娘。因佛教与道教都是以普度众生,给人类造福祉为己任,所以佛道本是一家,佛家寺院里同时供奉佛、道两家神仙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国寺庙中同时供奉佛、道两家神仙的有很多。
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的神之一,东汉后期道教产生,道徒们把天帝请进来让他当仙界皇帝,道教理论家特意编了一部《玉皇经》记述玉帝一生“神迹”。玉帝塑像或画像一般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汉帝王的打扮。
王母娘娘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神仙,因为她是尊贵的天界第一夫人,王母有两件宝物一是不死药,二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桃。王母又叫“瑶池金母”,为人间赐福添寿。
太上老君也称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学问很大。
关帝俗称“关公”被民间尊称为“武圣”,关公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作为三国名将的关公,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毫无建树,可他英雄传奇的一生,却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为一身,光顺治帝给他的封号就长达26个字之多,是道德的楷模,所以道家、佛家都供奉他。
送子娘娘,她是位洋神仙,珂利帝母是她的大名,是500鬼子之母,又俗称“鬼子母”。她每生一个孩子前,都要吃掉人家另外一个孩子,终于有一天惹怒了如来,便藏起了她其中一个孩子,她十分想念孩子整日悲涕,如来便说:“你的孩子是孩子,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吗?”从此她如梦方醒,幡然悔悟,当即皈依佛门。民间因其是个多产母亲,便常将她作为送子娘娘,送子观音来礼拜。
走出玉泉宫,我们来到了地藏殿。走进殿内,只见中央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左侧是道明和尚,手持“锡杖”(“锡杖”原为僧人行路和乞食用,后来成为佛教的一种法器)。右侧是道明的父亲闽公(闽公:原是九华山下的一位大财主,积德行善,后跟随地藏王菩萨)。
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有插地藏香的风俗,因为这一天是大愿地藏菩萨的圣诞,也是菩萨的成道日。因此每逢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插地藏香来表示对他的纪念和敬意。我国的安徽九华山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如您有未实现的愿望可以求地藏菩萨,他能保佑我们的愿望实现。
现在大家请往东边看,那有一块龟石。传说远古时候有一只恶龟,游到山下的大海,发现此地山清水碧,就起了恶念,想占为己有来修练,当然它是得不到的,于是运用魔法掀动潮水,想淹没这个地方,它爬高一米水便跟着涨高一米,眼看就要爬到山顶,突然听到佛经阵阵,它被这梵音所吸引,驻足细心聆听,不知不觉听得入迷,也被佛法所感化,就永远留在这里成为佛家的忠实弟子。神话虽不足信,但从山上多处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来看,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地壳变化,海水下沉,浮起了这座大山。
在龟石的旁边是大佛说法石。很早以前,有一位大佛来大珠山讲经说佛法,他端坐山顶,面对这现在大雄宝殿的方位。大佛宏论精湛,前来聆听的僧众如林,恶龟都被他感化。前方山顶的麻衣庵,东侧有平敞的“说法石”,现在依然留有当年盛会的遗迹。大佛的讲法连山也被感化了,在人们不知不觉间,说法石后面生出一座高峰,与大佛讲经说法的形象一模一样。旁边一位双手抱着单膝的弟子正在认真聆听。那全神贯注的神情更是惟妙惟肖,甚至叫人还能看出他在不时地点头领悟呢。
现在大家跟我进入大雄宝殿。为什么佛寺中的主殿叫大雄宝殿呢?大雄宝殿是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地方,“大雄”两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歌颂佛祖像勇士一样,一切无畏;二是出自佛祖的德号“大雄”。宝殿正中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他曾在古印度的深山老林里苦修六年,最后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他胸前的金色“卍”符号,读作“万”,意思是万德吉祥或万福,也是太阳与火的象征,寓意是无穷无尽、无限循环。佛教有轮回观点,若要用一个符号表达,“卍”这个无穷无尽的符号是再恰当不过了。
佛祖两边站立的塑像分别是迦叶与阿难,他们是释迦牟尼的得力弟子。佛祖涅盘后,迦叶在灵鹫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第一次聚会,确定佛教经典,功业显著;阿难是佛祖的堂弟,跟随佛祖20xx年,聪明智慧,擅长记忆,第一次佛教聚会时,他能背诵出佛祖生前讲的经文,并写在贝叶树的树叶上,成为佛经,所以有“真经书贝叶”之说。
左边端坐雄狮背上的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又名叫“龙种上佛”,是释迦牟尼有力的弘法助手。这位菩萨的行愿是处处以众生为根本,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右边的这座是普贤菩萨。这位菩萨创建了十大行愿功德,是一位大慈、大悲、大智慧的菩萨。四川的峨眉山是普贤的道场。他的坐骑是六牙象王。
在释迦牟尼佛的后面有一尊倒坐观音。“问观音为何倒坐?为众生永不回头”。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以救苦救难为己任,让众生获得安乐。观音作为菩萨,本无性别,但在南朝后,为更好地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闺房小姐供奉,产生了女身观音像,又称“大悲菩萨”。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现在我们来到了依山居。大家看前面,半山腰处有一道士和一和尚在下棋,这块奇石叫僧道对弈。细心的游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道士垂首注视棋盘,在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布子,而和尚手拿棋子停于半空之中举棋不定,他还不时地向下看石门寺内来往的香客和游人,心烦意乱不知该如何走,恰成举棋未定姿态。据说,大珠山这片灵秀的名胜之地,佛家看好了,道家也看好了。最早来到这里的僧人和道士都选中此地,互不相让。最后,要比赛下棋,以输赢定去留。结果呢,棋逢对手,他们对弈三年三月又三天,也没比出个输赢高低来,僧和道都留了下来。所以直到今天,石门寺里既有佛家的大雄宝殿,又有道家的玉泉宫。
旁边是僧人读经石。传说有一位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的和尚,知道不少天文地理风土民情,他来到石门寺宣讲他的经书博论,可是无人听他的滔滔阔论,他一气之下上了山对着石头讲,无论晴天下雨、酷暑严寒他都不停,他的全神贯注,竟忘了自己在对石头讲法,便大声发问:“你们说对不对?”突然这些石头竟点头,原来他的痴迷感动了天神,他成佛后便留下此石,称赞他坚持不懈的毅力,教人为善的哲理。
大家看在最低的山峰上有一只被佛法驯化了的老虎,它卧踞山巅,年年月月守护着这块佛教的风水宝地,成为虎踞山巅的景观。
倒坐观音石,多数寺院的观音都面南而坐,我们这里自然天成的观音跟大雄宝殿内的观音却都是面北而坐。他们为什么都是倒坐的呢?因为观音看到山南面是波涛浩瀚的大海,北面才有芸芸受苦受难的众生,为了帮助拯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所以他面朝北,是倒坐的。人们向南而拜,倍觉亲切,对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更加敬仰。
大家看在倒坐观音的山脚下有一只青蛙,它悄悄躲在那听观音菩萨讲经,是那么的虔诚,这个景点我们叫金蟾拜观音。寺周围这些跟佛教有渊源的象形石更增添了石门寺的灵气。
沿着这条山路,我们走到了塔林。塔林是历代住持和有地位、有贡献的僧人的墓群。按照佛教的葬仪形式,僧人圆寂以后,根据死者的佛学修养,佛教地位,生前的威望和经济地位,徒孙多寡等条件,来建造层级和高矮,大小不同的墓塔。一般是十代住持才能立一个墓塔。按层级分,有单层和多层,最多层级为七级,即“七级浮屠”。来上香的居士大多都在拜过寺院及珠山中的众佛后,再来拜一拜塔林,因为下面葬的都是得道高僧。石门寺现遗留下的墓塔有12座,最多层级为2层。
大珠山巍峨屹立,挺拔险峻,无论从东面还是从西面远望,它都是一道青峰相连的半岛风景。清人高凤举有诗《游大珠山下》“夹岸山花红浸水,夕阳倒影动鱼罾。胡麻莫问秦人饭,只此风光已武陵”都是对大珠山秀美风光的称赞。
石门寺西线(西上东下)
沿石阶上山,我们可以看到母子相依、雄狮回眸等奇石。在路边还有一种浑身长满刺的树,当地人称 “后娘棍”,它的学名叫“刺楸”。据传在封建的旧社会,有棍下出孝子这一说法,人们对后娘持有偏见,后娘用全身带刺的木棍教育儿女,所以当地人称此种树为“后娘棍”。此树有收敛镇痛,治脚气、腰膝痛的作用。在建筑中因其木材硬度适中,所以可作建筑用材。
再往前走到了通天遛,因以前此地险、陡、滑,行走时难于通天,而人们历尽艰辛上去后,在下面的人抬头望去,好似站在天上,故得名“通天遛’。穿过瘦身石,我们来到的是山顶休息区,在这可以欣赏刻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是佛教经典中最为经典,也是字数最少的佛经(全文264字),经文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经句,为多数人所熟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代表佛教文化的经典之作。
内容:(唐三藏法师玄奘奉召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瀎.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口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木栈桥,此桥于20xx年竣工。桥上视野开阔,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形似手掌的奇石,手掌五指分明、纹络清晰。在手掌石的上方还有一块形似企鹅的象形石。我们可在桥上欣赏千年古刹石门寺及胶南市区、小珠山、大海等风景。走过索桥我们来到了拜佛台,拜佛台东视小砦顶,西连心经石,北望石门寺,南仰天然大佛,佛、台、寺三点一线,是参拜天然大佛的最佳位置。
沿木栈桥到达大磨,在这里有空谷传声的刻石,还可以听到钟声回荡于山涧间。
千古冰臼奇观:从桥上向下看,在一块磨盘形状的大石中间有一石孔,据科学研究,这个石孔是冰川曾经存在的有力证据之一,是古冰川气候环境的直接产物和重要遗迹,是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冰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态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冰臼”。并由此推断,距今大约200万至300万年以前的第四纪早期,这里曾被冰川覆盖,这对研究大珠山古气候、古地貌均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冰臼”这一奇特地质现象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曾发现,曾引起世界地学界的高度重视,堪称“世界奇观”和“天下一绝”,这在世界地学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难怪有不少专家对冰臼的发现曾这样评价:“冰臼的发现若能最终被证实,则世界的第四纪地质环境历史将重新改写”。究竟结果如何?还需科学家们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可观奇石有:
鳄鱼探海:在天然大佛的前面,有一块石头相互连接好似鳄鱼身上的鳞片,鳄头从洞中探出,一副虔诚聆听佛经的模样。
倒脱靴:传说八仙中铁拐李曾云游到大珠山,被珠山的风光山色所吸引,就掏出酒葫芦把酒吟诗,酒过三巡后东倒西歪,两只靴子也不知甩到何处去了,酒醒后到处寻找也不见靴子的踪影,岂不知一只扔在了山涧里,另一只正倒悬在悬崖边呢,怎么会找到。这两只靴子就留了下来,这是其中的一只,另一只在观景台。
沿着山路往下走,在路的左侧(休息区)看到石门涧、石门古寺、大珠山水库的另一番景色。特别是咱们现在看到的石门涧,涧内青松翠藤,苍深蓊郁,一条山溪蜿蜒曲折,溪水潺潺;到夏天雨季,有飞瀑悬挂山崖,流水般从这面长满绿苔的石壁上一泻而下。在古时,石门涧是文人墨客常来游览聚会的地方。涧内有一巨石,因刘翼明、王无竟经常在此吟诗,所以又叫“吟诗台”。直到现在,刻石上还留有明代文人王无竟手书的一首诗“苍霭寒山深,有人乃在此。一杯复一炉,煮茗溪光里”。在路的左侧巨石下有一清泉,此泉沾有天地之灵气,山下石门寺的僧人和山上麻衣庵的尼姑都到此处打净水,为佛像开光,因此当地人叫它“净坛”。
从净坛顺溪水往山下走,整个石门涧从正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涧内巨石嶙峋,到夏天雨季,溪水与巨石相撞,迸发出无数条飞瀑,银珠玉粒四溅,而脚下的煮茗溪依然低声慢语,柔软地漫过小桥。正是“石上看云坐夕辉,野花香处竟相忘。云来云去人何在?一片泉声下翠微”。(《石门南涧》王无竟)
全程: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翻山了,时间有点长望大家做好准备!
剪子峰:在路左边有一形似剪刀的山峰被称为剪子峰。
青石河:青石学名济南青。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后,于1932年由德国建筑师毕娄哈主持修建天主教堂,此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称圣弥爱尔大教堂,于1934年建成,占地2470平方米,当时德国人勘测到大珠山石质较好,就大量盗采,因此此教堂的建筑材料一大部分来自珠山青石。
麻衣庵:这里就是麻衣庵遗址。据胶州志记载,汉代的朱仲、晋代的陈仲举、宋代的赵麻衣等名士在此隐居。现在的麻衣庵虽仅剩屋基断墙,但周围的遗存众多(有石碑、石臼、石磨、石碾、石桥、石梯、石室、石洞、刻字、庵基、望海楼石基等等)。其中庵后的峭壁上有一悬空石室,石室呈椭圆形,深三米、宽两米半、高两米半,室门凿造得很精致,顶为孤形,有石门框和石雕门槛。明诗人孙镇“划然古石室,元冥河代剖”疑为汉代所凿建。在离石室前约3米处有刻莲花图案的大石,过去有铁板桥与石室相通。在石室东侧的山壁上有数百个刻字,中间部分已水蚀剥落,模糊不清,两侧有大字“太清岩”“云逍庵”,均遒劲有力而俊秀,不知何人所题。“太清岩”书写年代较“云逍庵”早。庵东侧有一石前额刻“朝阳洞”三字,石顶平坦可供10多人在此休息,石上还有刻字和旗杆窝。
据传此地在唐朝以前归道家所有,建有“玉泉观”,后归佛家所有,改名为“云逍庵”。宋时因赵麻衣在此隐居,人们把这又称为“麻衣庵”。(朱仲是汉代人士,《列仙传》记载事迹:曾献世间罕见的夜明珠于皇宫。陈仲举是晋代人士,史料记载晋朝时曾做过豫章太守,后隐居大珠山修仙成道。赵麻衣是北宋年间有名的易学大师,善于看相,经常穿用麻制成的衣服,周游于民间)。
望海楼:位于麻衣庵西侧,留有遗址,条石砌的建筑基础依然很规整,古砖古瓦随处可见。志书和民间都说这里建有望海楼。此处峰高330米是观海赏景的最佳地方,向东望沧海浩淼,向西望海湾连着海湾,海滨风光尽收眼底.
朱朝洞:这是大珠山的一个著名景点。高凤翰在《平山和尚石门寺题壁诗》跋中载:“崇祯第九子削发为僧游至石门寺。”洞以两块巍峨的天然石为门,中间夹一条通道。院内有石砌建筑物遗址,在山洞前有一空地依稀能辨认出石碾、石臼。洞内巨石相摞相叠,幽深阴凉。据附近村庄老人们所讲:明代末年李闯攻进北京城,皇帝的一个儿孙化装成老百姓带着聚宝盆逃出京城,逃到了大珠山躲进山洞里,他就地取材制成石碾、石臼等,从此在山上住了下来。这个姓朱的人死后将聚宝盆埋在大珠山一个较隐蔽的地方。因此人是明朝朱姓所以称“朱朝洞”。
前行不远经过松林,在林中听松涛阵阵,观大自然赋予珠山的神奇色彩,您能观看到更多的奇石,大诗人陆游曾说过:“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让我们共同来欣赏珠山的奇石吧!前方欣赏奇石“金猪运石”。
观景台:观景台位于大砦顶南,在台上遥望远方,您会欣赏到古镇口湾、灵山湾、北方第一高岛灵山岛和山下秀谷的美景。在主峰大砦顶(海拔486)西侧的山峰上有一道狭小的缝隙,从这望去仅能看到一小片天空,所以人们称“一线天”。
在观景台附近的奇石有:
杜宇护花:杜宇,蜀国人,蜀人对杜宇的故事最多、最美,传播也最广。史书上说:“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据说,杜宇是“从天而降”的,他的妻子则是从井中出来的。他的最大功绩是“教民务农”,以致他“仙去”后化为杜鹃鸟,每到春天来临便啼叫不止,催民春耕春种,以致啼出血来。
倒脱靴:这是铁拐李找不到的另一只靴子。
由山顶向下走,经平地松林时向左前方望去,会看到两座像烟囱的山峰,因有大小之分,所以叫“大釜台”、“小釜台”;又称“双釜呈祥”(寓意双福呈祥)。欣赏着珠山的美景,您看右侧山顶,一只巨蜥昂首遥望天空,好似在寻找突然不见的月亮,神情是那样紧张这就是有名的“巨蜥望月”。沿滨海大道向西走,大珠山上还有一处相似的巨石,同样出名,名为“神龟望月”。
自然生态旅游区(珠山秀谷景区)花区下山路段
珠山秀谷以“花繁、谷秀”著称。秀谷谷长5里,谷内溪水潺潺,青山碧水相依相拥,南坡生长着野生杜鹃花、迎春花、棠梨花、牡丹花等多种花卉。每年四、五月,秀谷内野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傲然挺立在悬崖峭壁、山梁沟壑和潺潺流淌的小河边,漫山遍野,争奇斗艳。
观花云径(山顶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几处山谷里盛开着杜鹃花,远远望去,如云似霞,好似红衣少女在翩翩起舞。沿着观花云径向下走,你就好似进入了花海中。这里是谷内杜鹃花生长最集中的地方。大珠山的杜鹃花有三姐妹蓝荆子、映山红和崆峒花。春分刚过,杜鹃花的大姐蓝荆子首先绽放,花儿红中透着蓝晕,比山外的梅花更早地报告春天的消息。到四月末,蓝荆子、棠梨花、连翘花开始慢慢凋谢但花潮并没有退。杜鹃花的二姐映山红在大珠山的山坡上、溪水边,悬崖峭壁间迎着春风细雨悄然开放,烛火般的红颜色为五一黄金周掀起了第二次花事高潮。在映山红开到正旺时,三姐崆峒花也迎着暖风走来,她的颜色是红白相间,生长在悬崖峭壁和平地矮坡上,它不像映山红和蓝荆子先开花后长叶,而是一开花就枝繁叶茂。大珠山的花事高潮迭起,一直可以持续到夏末。
平台:站在这里我们看到的“珠山秀谷”四个大字,是原胶南市领导潘盛国题写,落款“虚白”是他的笔名。从这向上看,在山崖峭壁上,红色的杜鹃花从谷底一直开到崖顶,花丛茂盛,花影绰约。杜鹃花为落叶灌木,高为1—2米,枝叶褐色。她有喜阴恶阳的习性,喜欢冷凉的气候,所以一般生长在山的阴坡。杜鹃花除有观赏价值外,还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小儿食花味酸无毒,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所以杜鹃花又叫红踯躅。
仙人庐:这里是花会期间举办茶道表演、下棋比赛等活动的场所,也是平时供游客休息、观景的地方。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面山上的连翘花、芍药、牡丹和杜鹃花。
刻石:选自清乾隆版《胶州志》,对古时的大珠山做了详细的描述。内容为“清乾隆版胶州志卷一 大珠山在治南百二十里 齐乘云 岸海名山也嶙峋万仞 势压群峰 山麓石辟为门 有石门寺 旁一泉若珠玑 曰玉泉 故又名玉泉山 泉侧有卧象石 东有狮子峰 钟峰皆形肖 南行二里许有飞来石 层级而上曰 南天门 过石板桥有石室 一名麻衣庵 又有珠朝庵 黑龙潭 皇坛 地藏庵 琳宫仙迹不可枚举 为州中第一胜地 ”
仙人拳:您看看这块巨石上面的痕迹,像不像人的拳头?传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云游天下,行至大珠山,见这里风景宜人,兴致大起,于是喝酒比武,酒至酣处,吕洞宾一拳打在巨石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拳印,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仙人拳。
板栗谷:大家从这向上走,谷内树深林密、郁郁葱葱,这便是板栗谷。说起板栗谷,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大珠山下有户人家,一位老人临终前对他懒惰儿子说“一旦遇上饥荒年,没有粮食吃时,就吃咱家粮仓的墙壁。”过了不久真出现了饥荒,百姓们很快都吃完了存粮。老人的儿子也吃光了本来就不多的存粮,他在饥饿中想起了他爹临终前的话,就半信半疑的吃起了粮仓的墙壁,不料坚硬发白的墙壁吃到口里竟然又香又甜,细细一看原来是用板栗磨成粉砌成的。老汉的儿子靠板栗墙渡过了饥荒的事慢慢传扬开来,人们纷纷效仿,在山上大量种植板栗树,以防再次出现饥荒,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板栗谷。
谷内的板栗树有的树龄已达百年了。板栗树全身都是宝:树木是制作家具的良好木材;树枝、树皮可以提取烤胶;而花是很好的蜜源。板栗可以做成栗粉和糕点等,也可入药辅助治疗肾虚,故又称为“肾之果”。板栗一般在每年的十月份左右成熟,那时您就可以来采摘板栗了。
在花区,随处可见的还有檀树,多为黄檀,又名不知春,一年四季常绿,4、5月份开花,花为蝶形,花朵为黄白色。檀木一般生长在山路、沟谷、峭壁石隙处,檀木的材质好是选做家具的良好木材。
游客朋友们,我的讲解工作即将结束,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我的工作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最后希望您能再次光临花满谷,诗满涧,高僧坐云端的大珠山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