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总结自己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长远目标,以便在职业发展中更加明确前进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运动训练计划和健身建议,供大家参考和实践。
目的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一、二段内容。
重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难点:理解一、二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雪景图。(单击课题)。
二.审题引入。
1.“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按你的想法,“第一场雪”应抓哪些特点写?
三.范读课文,初知内容。
1.边听边想。
作者写“第一场雪”抓住哪些特点写的?
2.生讨论后,师总结。(单击答案)。
四.自学生字词,理清层次。
1.查字典自学字词。
2.按“下雪”“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拼写词语。(单击巩固练习拼写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2.讨论分段。
读课文,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讨论分段依据。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前天--气象台预报寒流即将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布满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刮起凛冽寒风。(寒流到来)。
昨天黄昏--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顺序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明,特点突出。
七.讲读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2.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这段也是按时间发展顺序写的,用看到的和听到的把下雪的情况写出来了,有形、有声、有色。
八.布置作业。
1.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深入体会文章中心。
2.学习写作方法。
重点: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难点: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第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
2.议论。
(1)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雪大、雪美、人欢)。
(2)“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怎样写雪大?进一步理解词语“罩”“粉妆玉砌”。
(3)为什么柳树上的雪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树上的雪为什么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了解原因后,指出这里写的是静景。
(4)一阵风吹来,树上的精致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树枝轻轻地摇晃”到“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指出这里写的是动景。
(5)课文怎样写孩子们欢乐的心情?(“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
(6)“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欢”)。
(7)概括段意。
三.讲读第四段。
2.“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3.作者对第一场雪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
4.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概括段意。
6.小结。
“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叫谚语。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劳动经验的总结,是客观规律的总结,含有科学道理。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预见到来年小麦将会丰收,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大雪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总结谈话。
1.复述全文内容。
2.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第一场雪雪景的描写和联想,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和预见到小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3.学习写作方法。
(1)文章叙述顺序: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大的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写,小的雪前和雪中也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后两段是按景和情、理和情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寒流来时各个阶段的特点非常清楚,雪后落叶的柳树和不落叶的松柏不同的特点表现的非常准确。
(3)景中含情: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悦之情通过具体语言表现出来,把“严寒”写得很美,透过美显示爱,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练习。
七.布置作业.
背诵二.三.四三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前:冷--云--风。
第一场雪中:大片大片一会儿就白了。
后:雪大景美人欢。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进行语言积累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2.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句。
(1)俗语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2)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按照要求预习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见过雪吗?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说说自己的经历。
2.播放下雪视频和雪景视频,谈谈感受。
3.谈话:一场大雪后,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快乐。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4.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
2.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3.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多读读,可以在旁边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质疑。
三、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1.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四、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结:因为是,所以作者抓天气骤然变冷这个特点来写;又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对进行了联想议论。
2.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下雪前的天气变化。
第二段(3)下雪时的景色。
第三段(4、5)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6、7)作者的联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2.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分段朗读课文。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大家思考: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分小组议论。(雪大、雪景美、人欢乐)。
(1)雪后的景色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出示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想像后的壮丽景象,学生可边看图边说。
4.朗读课文,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其它几段又写的是什么呢?学习其余几个段落。
三、学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句,并在书中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3.朗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顺序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2.用对读的形式进行交流。
3.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写得很细致,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籁籁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所以这段写得有序、有色、有形、有声。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你怎样理解瑞雪兆丰年的?它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3.作者由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
1.朗读全文。
2.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3.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2.抄写你觉得写得好的语句。
3.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教学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课文第三段在描写放晴后的雪景时,情景交融,字字句句流露出喜悦之情。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加深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教学设计还注意了媒体的使用,注重学生的感受。
探究活动。
学会求异思维。
要想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素质的人,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求异思维,是与求同思维相对而言。求同思维是寻求唯一的一种答案,而求异思维是在多种假设和构想中寻求答案。像杯子有什么作用?芳芳说:杯子可以用来装水喝。圆圆说:杯子可以装上热水当作简易熨斗用,杯子也是工艺品。显然,芳芳的回答只局限于杯子是盛液体的工具,属于求同思维。而圆圆却指出了杯子的几种特殊用途,属于求异思维的范围。
下一看,有胃病的人为什么总到眼科医院去呢?似乎没有道理。但是,如果用求异思维方式寻求这个答案,却并不难。
你能用求异思维回答这个问题吗?
答案:
休漠的朋友去眼科医院上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读准“gkh”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正确书写。
2、过程和方法: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体会三个声母的朗读,能通过观察认识gkh。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
1、收信。
师手拿一信封:小朋友们,早上,拼音王国的邮递员叔叔给我们送来一封信,谁来读读这封信呢?(邀请一(6)班小朋友到拼音王国来共度中秋佳节)。
2、谈话。
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去吗?
生:
生:
师:好,现在我们就赶快去买车票吧,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了四个队,每队都有自己的车票,读得最好,表现最好的队员,就能幸运的拿到车票(出示画有车子,上边写着拼音字母的卡片,生读对了,就把车票给他们)。
各队读。
二、教学新课。
生回答。
师总结,师生互动,说说这幅图。
3、教学g。
师:今天,代表拼音王国的拼音宝宝们,来迎接我们小朋友的,就是由鸽子带来的g,谁能跟g打个招呼(叫一生来读,读的好,就叫他来当当小老师,教教小朋友,学生跟小老师读)。
师:谁能编个顺口溜记记它?
请生编顺口溜,想出一条,就请他当小老师,其他小朋友跟读。
师:g在拼音王国中,也有自己的家,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到g的家吗?(出示写有g的四线格)。
生观察,找到g在拼音格的位置,说笔顺,书空,生说,师写。
师:好,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跟g做个游戏吧,
你拍一,我拍一,我们认识ggg。
你拍二,我拍二,我们记住ggg。
你拍三,我拍三,g是我们的好朋友。
你拍四,我拍四,我们大家坐坐好。
4、扶放学习kh。
出示可爱的kh的剪纸。
师:g还带了两个好朋友来迎接我们小朋友的到来,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可自由读。
师:认识k的小朋友举手,那么我们来叫一下k吧。
同样,叫读的比较好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示范口型,领读,跟读。
用手放在嘴前,感受发k的气流比发g的气流强。
念h。
师:现在,我们小组来比比,叫叫h,看看哪个小组,把h叫得最美啦。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其实,kh也一直藏在我们的图画中,看哪个小朋友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到他们啦!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啊,那谁能编个顺口溜,记记他们呢?
生编顺口溜,并当当小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起到gkh的家里去吃月饼吧,可是,我们还不知道kh的家啊,它们的家在哪里呢?(出示写有kh的拼音格)。
师:我们到了gkh的家,他们给我们送上了字母形状的月饼,看看,哪个小朋友吃的月饼是最好的(生完成书中描红部分)。
打乱顺序,各组分别和gkh说再见。
5、书写gkh。
师:我们乘着我们的小车,回到了我们的教室,小朋友们,gkh对我们那么好,我们是不是应该封回信表示感谢呢?写信给别人,字一定要写的工整,现在,请小朋友们马上拿出《课堂作业本》练写gkh,先描红,再写!写好的小朋友,先自己看看,自己觉得可以啦,再给组长看!
三、总结。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并知道两个偏旁:八字头、鸟字旁。
2、读好问句,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动物,自由地编编儿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动物园,想去吗?可是想去动物园必须有两点要求。
(1)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的同学去,你们能做到吗?
(2)还要闯几个谜语关。
形式:老师说一个谜面,学生说谜底后,相应地教学这个生字。
猴子:学猴。
兔子松鼠:学松和鼠。
公鸡:公的书写孔雀。
鸭子:学鸭。
2、读动物的名字:让我们亲热地叫叫它们的名字。
3、欣赏动物(一边欣赏一边叫他们的名字)。
4、揭题。
二、学习课文。
(一)第一部分的学习。
1、师:动物比尾巴大赛就要开始了,我们去看看他们先比什么?
出示三个问句: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谁来说说它们在比什么?
(2)教学疑问句,并指导它们的读法。
(3)第一句重点指导后两句学生自己读。
2、齐读三个问句。
师:猜猜看,哪些动物能得冠军。
3、用多种方式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二)第二部分的学习。
师:其他动物也迫不及待地想比自己的尾巴了,他们又比什么呢?
出示课文,并用多种方法读文。
(三)齐读课文。
1、看课文读2、看板书读。
三、巩固生字。
1、刚才小朋友读得很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可是生字宝宝很调皮,他们悄悄地溜到课文外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开火车一人领读后齐读)。
2、走迷宫(大家都喜欢走迷宫,如果走的成功,电脑博士会把掌声送给你。)。
四、编儿歌。
1、用()的尾巴()的句式说话。
2、做做小诗人。
()的尾巴()?()的尾巴()。
3、出示学生的作品。
教学反思:
一、如何吸引孩子。
这堂是同课异构的教研课,现在我作为三年级的老师,刚拿到这篇课文,觉得课文内容简单,而要学的生字却有12个,而学生字也是第一课时的重点,所以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调动一年级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40分钟里学得兴趣盎然,我做了如下安排:首先用去动物园吸引孩子,然后又用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形式出示六种课文中的小动物,最后巩固生字也用了走迷宫的方式来呈现,让学生如同走进了一个童话王国,在里面好奇地看着、听着、读着、写着,不知不觉中扎扎实实地学习了生字、学习了课文。
二、教给学习方法。
虽说还只是一年级的孩子,但我觉得教师可以潜移默化教给一些学语文的方法。比如:学生字的方法,猴、鸭可以是联系偏旁的方法,适当渗透一些偏旁表示字义的作用,鼠可以联系动物来识记,把、巴、比、尾又可以用加加减减的方法。识字教学,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很重要,长期坚持,学生老师都轻松。
读好问句又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课堂中,我先告诉学生这只小耳朵叫问好,又讲问句的读法,然后示范,学生练习,这样一步步地教下来,学生基本掌握了问句的读法,在出现第二部分的问句时,马上能通过自己的练习读好问句了。
三、抓实语文点。
语文课,该教给孩子一些什么或者说,拿到一篇文本,去仔细找找这篇文本的语文点,我想这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处理每一篇文本时所必须考虑到的很重要的一点。这篇课文我想到的是从文本处拓展,编写儿歌。首先出示几种小动物,用()的尾巴()。说话为编儿歌做铺垫。其次出示()的尾巴()?()的尾巴(。请孩子自由说。最后展示新编的《比尾巴》,作者是全班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搜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内容】。
识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快乐识字。
1、和老师一起给生字戴上呼啦圈。
2、生自学生字,师在黑板上贴生字卡片。
3、点名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
4、在读这些生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5、生再读生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看谁的办法好,看谁记的生字多。
6、全班交流,随机认识两个偏旁:八字头、鸟字边。
7、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这些生字的。
8、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点名读课文并评价。
3、师范读课文。
4、师和生一起读课文。(师问生答)。
5、比赛读课文。(分小组或分男女生)。
6、还可以换哪些方式读课文?
四、小结。
四季(第一课时)。
执教者:徐炜。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感受四季的特点和美。
教学重难点:自主识字、练习朗读。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一).(课件放四季图片):小朋友,今天老师把春、夏、秋、冬四个姐妹都请到了咱们教室。你看,她们来了。
(二).小朋友,看了四季的美景,你最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朗诵课文,感知内容。
(一).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美丽的四季吧?(范读)。
(二).过渡:好听吗?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课本上,想不想像老师那样读一读课文,那就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认准字形)。
(一).自由读课文:自读课文,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该怎么办?难读的地方呢?
(二).学生自由读读,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反馈:
1.指读: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同时比比谁听得最认真,能听出他读的好和读的不好的地方。
2.评一评:可以让指正的学生教一教?应该怎么读?那你读来听一听?(教师的评价紧跟在后)。
3.小结:刚才小朋友的小耳朵都很聪明,听得认真仔细,相信大家学了生字后会读得更好。
(四).识字:(课件“摘红花”)。
1.记字音:出示11个生字。
(1)谁会读?领读。
(2)去掉拼音、谁能读?指读、开火车试读。
2.记字形:想个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1)四人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2)交流识字方法:你们小组记住了哪个字,说说方法。
四、熟读课文。
(一).读准了字音,再读课文,肯定比刚才读得好。请大家把课文读两遍,咱们来比赛读。
(二).比赛读:
1.说规则:这样吧!你最喜欢读哪一小节,最有把握读好它,就选哪一小节参加比赛。为了使每一位选手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请选择好小节,好好读读,准备准备,开始。
2.赛前准备。
3.指名赛读。
4.评委点评:你认为哪位选手读得最棒,说说他棒在哪里?
5.教师随机再次正音,点拨。
(三).多种形式读:通过比赛,我们大家学会了不少读好课文的方法,还想读吗?
1.四人小组中,喜欢同一小节的小伙伴可以一块读。
2.小组内自主读文。
3.听了小朋友读得那么高兴,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行吗?我想读春天的!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也能像老师这样有感情地读你喜欢的那一小节吗?
(3)学生自主读。
五、学习书写生字。
(一).过渡:读好了、读通顺了课文,我们就来写一写文中的4个生字吧!
(二).指导书写:
1.读读:七、儿、九、无。
2.找找:有什么相同点?要注意些什么?
3.范写学生写。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二、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挂图),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课题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的、运用方法认字、写字。
2、积累词汇、诗歌。
3、口语交际。
4、展示作品。
5、通过认、读、说、写,做识字、积词、交际,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重点运用方法认字、写字。
难点进行口语交际。
教具生字卡片、学生收集的字词资料等。批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
过程: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交通支招一支笔九龙坡龙头巨龙龙舟。
要求请求凡人凡是平凡利用利益有利。
我会写: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第二课时。
过程: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2、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高粱葡萄一声:黄澄澄红彤彤)。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
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
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
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四课时。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在本组教学开始就引导学生平时进行动手、动脑,创作关于秋天的作品,积累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的内容是学生自制的书签、贺卡、图画、诗歌等都是有关秋天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可让学生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布置一个展示角或课上展出并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意识。
过程:
一、出示一些简易的手工作品:
1、看、欣赏、评。
2、导语:
这些作品都是用卡纸、树叶、花、塑料瓶壳做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
二、动手做作品:
可以写、画、剪、贴等。
三、展示作品,评作品。让孩子的作品成为本月墙报的主角。
四、作业:运用方法认字、写字。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
布置作业为自己的作品写几句话。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郊--交(立交桥)球--求(要求)。
枝--支(一支歌)帆--凡(平凡)。
笼--龙(龙灯)梨--利(顺利)熟字去偏旁,成为新字。
我会写:植橘橙_______脖胳膊_______。
苍菊著_______字宜察_______。
我会读:娃娃胳膊光盘名片旅游团山峰巨石枫树菊花风景区翠鸟甲鱼高粱橘子降落伞。
勤劳观察认识尤其奇形怪状。
课后小结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系统地复习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我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识字的规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很快就能找到规律。为了让他们学会运用,我让孩子们,把规律放到实际生活中所遇到过的字,这么一来,学生的识字兴趣不仅被调动起来,而且有利于孩子将来的识字,通过这次的训练,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有关诗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而感到自豪,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板书:“我”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个在江轮甲板上赏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样的呢?(板书:赏月)。
3、出示“月夜江上美景图”。学生看图后,出示第2自然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过渡: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与小外甥在赏月的过程中交谈了什么呢?(板书:交谈)。
1、默读,思考。
2、检查、交流,小结,板书:颂月、论月。
3、讲读5―12自然段。
过渡:“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诵颂月古诗的?
(2)分角色对背古诗。讨论交流上述问题。(三次,每一组诗的作者教师都是明知故问,第二组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第三组都是写在江上看月亮。)。
(3)小结。
(4)多媒体出示情景,学生背诵。
(5)想一想,读了“我”和小外甥对背古诗的情景,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对背诗不是随随便便的,你背的诗还得跟我背的诗有一定的联系呢!小外甥自信、聪明、机灵,“我”真不愧是一位大作家。)。
(6)指名表演背诵。
6、讲读14―20自然段。
过渡:小外甥不仅向“我”挑战,对背诵月的古诗,而且问“我”“月亮像什么?”
(1)指名朗读。思考:“我”有没有直接回答小外甥的问题?为什么?
(2)检查交流。
(3)自读,思考: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
(4)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要求“绘声绘色”地叙述。
(5)小结。
三、讲读第三段。
1、范读。
2、交流。
3、指名朗读。
四、总结深究课文。
2、质疑赏析。你读了这篇课文后,认为还有什么问题值得研究的?
3、提示总结。
古诗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多读、多背、多想,不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能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一种。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期盼更多富有创新力的人才呀!
“我”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我”会幻想些什么?(从小外甥的身上,他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这篇课文写的景很美,写的小外甥很可爱,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深远的。整篇课文的语言是那么优美的。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并背诵写有关山(或水)的古诗,看谁背得多。
附板书:
“我”小外甥。
望月颂月聪明好学。
交谈。
简评:
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夏沔尊先生在二十年代就提出,要多读高级文艺作品,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说,高级文艺作品宛如“贞娴的淑女”,低级文艺作品就像“媚惑的娼妇”。高级的文艺作品,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写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丽的,介绍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爱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深远的,语言是隽永的。应该说,这篇文章是一篇高级的文艺作品,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是一篇比较好的课文。我反对把“短、浅、白”的文章,作为课文。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当作记叙文来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在弄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战略的眼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蔡小玉老师选择《望月》,上了一堂研究课。她是有胆量的,上课也是成功的。我揣摩她教学的指导思想,概括为六个字:低起点,巧引导。也就是放低教学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能引则引,逐步提高学习的要求。我认为,她确定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她采取了三条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她安排教学过程: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三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地创设课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人、景、物和当时当场的气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觉亲”。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着而自豪的。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她正确地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两条绿线间的4个字只识不写。
3、凭借具体语文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天空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语文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天空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1)指名读课题。
(2)你们知道拉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简介拉萨: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市内玛布日山(红山)上有建筑宏伟的布达拉宫。
2.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尤其是那儿的天空,更让人神往。你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一读这篇美文,你也会喜欢上那儿的。(课件放音乐)。
问:听完了这篇美文,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3.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不懂的和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不懂的问题自己先解决,实在不懂的可进行小组讨论,再不行,就留着和老师一起解决。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认真地品读一下。
二、品读课文,体会美。
1、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课件出示:欣赏拉萨的天空(组图)。
(4)多蓝的天空啊!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呢?
自由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同桌互相交流,朗读自己所勾画的语句,看看怎样朗读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特点表现出来。
(3)第二段。
课件出示图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a、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拉萨位于海拔3700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那儿的天空总是那么近,好像伸手就能摸到蓝天。)。
b、指名读。
课件出示图2:有贴着山顶的白云的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了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a、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b、描述:蓝得这么纯净、这么明洁的天空,谁愿意用朗读让大家感受这种美。指名读。
c、过渡: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一定很单调。如今,这蓝蓝的天空并不孤单,在白云、草地、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更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让我们神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第二自然段)。
(4)第三段: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5)第四段:
课件出示图片3: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a、自由轻读,你知道了什么?(的周围本来就没有比它高大的建筑物,有了这蓝天的映衬,布达拉宫就显得更加。如果没有这湛蓝开阔的天空,布达拉宫的气势就不会让人觉得那么雄伟壮丽。)。
b、朗读指导: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在蓝晶晶的天空的衬托下,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用你的声音来告诉大家吧!
d、小结:拉萨的天空就是这么湛蓝、透亮,蓝得让人神往,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让我们捧起书本,美美地读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6)第五段:
课件出示图片3:“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我们来整体感受一下。
2、自主诵读。
3、指名读,放轻音乐。
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0课。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写狼和小羊的对话,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如果碰上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
《狼和小羊》层次清晰,分别写了狼的三个借口以及小羊的两次反驳,最后写“狼向小羊扑去”,留给了小朋友多维的想象,全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寓意深刻,非常适合低年级小朋友表演朗读,可以让小朋友从读中去理解内容,从读中去感悟寓意,所以,课堂教学时适合以读为主。在小朋友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把话说通顺,并训练多种表达方式,最后在小朋友对生字有了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所以,朗读、语言训练(说话)、生字教学是本课的三个重点,而理解小羊反驳狼的话则为教学的难点,因为其中渗透逻辑思维中的推理训练。
[教学目标]。
1、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碰到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机智地跟作作斗争。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小溪、故意、借口、吃惊、温和、上游、气冲冲、家伙、去年、背地里、可怜、先生、争辩、逼近、反正”等词语的意思。
3、能给句子加上逗号、叹号和问号。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狼三次借口的内容。
难点:理解小羊第一次反驳狼的理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通读全文,读悟课文1~3节,学会生字:溪、脏、温。
第二课时:读悟课文4~6节,分角色朗读全文,学会生字:怜、辨、龇、嚷、反。
第三课时:复习巩固生字,完成课后练习、课堂作业本中练习。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2、教师准备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出示课题,读题。
2、说说:你印象中的狼是怎样的?小羊是怎样的?
二、初步感知:
听老师读课文,谈谈听后感想。
三、通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音节读2遍,词语读2遍,读通课文。
2、指名分节读,师生共同评谈。在读中理解词语“温和“等,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3、自由读全文一遍,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阅读1~3节,学习生字。
1、读懂第2节。
(1)说话:狼为了吃小羊,它是怎么说的?(把“你”、“我”换成“小羊”、“狼”再说一说)。
(2)说出狼气势汹汹的样子。
2、读懂第3节。
(1)说话:水是从()流到()的。(指名上黑板写词:上游、下游)。狼站在(),小羊站在()。(指名上黑板贴“狼”、“小羊”图)。所以()。
(2)用“因为(),所以()”说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羊的理由。
(4)理解:“找借口”的意思,说说狼找的第一个借口是什么?
3、分角色朗读全文。
4、学习生字:溪、脏、温。
五、课堂小结。
狼是多么蛮不讲理,对狼光讲道理是不行的,要勇敢机智地跟它作斗争。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选择一题做;
(1)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2)看插图写话。
七、板书:
狼和小羊。
狼图。
羊图溪脏温。
作者邮箱:zhl112521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进行语言积累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2.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句。
(1)俗语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2)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按照要求预习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见过雪吗?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说说自己的经历。
2.播放下雪视频和雪景视频,谈谈感受。
3.谈话:一场大雪后,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快乐。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第一场雪》,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4.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
2.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3.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多读读,可以在旁边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质疑。
三、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1.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四、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结:因为是,所以作者抓天气骤然变冷这个特点来写;又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对进行了联想议论。
2.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下雪前的天气变化。
第二段(3)下雪时的景色。
第三段(4、5)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6、7)作者的联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2.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分段朗读课文。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大家思考: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分小组议论。(雪大、雪景美、人欢乐)。
(1)雪后的景色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出示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想像后的壮丽景象,学生可边看图边说。
4.朗读课文,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其它几段又写的是什么呢?学习其余几个段落。
三、学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句,并在书中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3.朗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顺序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2.用对读的形式进行交流。
3.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写得很细致,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籁籁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所以这段写得有序、有色、有形、有声。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你怎样理解瑞雪兆丰年的?它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3.作者由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
1.朗读全文。
2.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3.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2.抄写你觉得写得好的语句。
3.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3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八、作业。
a1.课后练习二。b.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手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学会评价他人,学习他人。
3、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谈、提高协作能力。
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怎样读好课文,做到感情真挚。
让学生情景表演,综合应用语文,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设计理念:
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生如何与别人谈论天气。通过朗读指导和训练教会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并通过课外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和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背景。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谈了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写雪的文章。板书:第一场雪。
这是峻青爷爷写的,写于1962年,(板书:峻青1962)注意:问题就出在这个年代上,这三年是什么年代?你们听说过没有?1960到1962年我国遇上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农业歉收,经济停滞,所以人们叫做“三年困难时期”。在这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冬天,作家看到了这么一场预兆着丰年的大雪,非常高兴,写下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来读,你们看着文章,想一想他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都写了那些内容。
师读课文。学生听,思考。
二、学生回答理清文路。
师问:课文的写作顺序什么?写了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课文结构)。
三、创设情景培养说话。
咱们先来看雪前的天气变化,我想这些变化当时人们一定都注意到了,人们想没想到要下雪了?希望不希望下雪呢?试着想象一下,人们会怎么谈论天气,根据你从文中相应部分体会到的,表演完成对话。
出示对话:
小王:兄弟,你还别说,这天气预报还真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可不是,你看前几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就是,你看今天,这天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是呀,你看今天,这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
小李:……。
表演的真好,眼看一场瑞雪就要从天而降了,那雪到底下了没有?下的大吗?人们的心情?作家看到这场大雪想到了很多,人们一定也会由这场雪产生很多联想。他们在一起又会怎么谈论这场雪?请你根据你从文章相应部分体会到的,表演完成对话:
出示对话:
孙子:爷爷,这雪可下的真大呀!
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子:不就是一场雪吗?人们为什么那么高兴?
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爷爷:……。
孙子:……。
真不错,刚才我们表演了两段对话,它是那两部分的内容?(雪前、联想)。
那谁能总结一下雪前这部分的情况。抓主要词语。
联想部分:
板书:寒风凛冽天骤变。
更喜瑞雪兆丰年。
四、以读代讲体会感悟。
这场雪到底下的怎么样?雪后的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欣赏课件。
雪下的大不大?雪景美不美?
那一部分写出了雪大?(雪中)。
这一部分是写下雪的过程,我们如果要写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写?(时间顺序)。
学生找,老师引导。
“冬天的………”
想一想,这句话以前写什么时候?(白天)以后呢?(晚上)。
白天雪的特点一个字:“大”
谁能通过读给我下一场大雪?(指导朗读)。
这是下雪的前半段,白天雪下的很大,到了晚上还能看见吗?晚上怎么办?手势(听)。
生说“听”真富有诗意“听雪”好!
那晚上听雪有什么特点?一个字“静”
既然是静,那就一定要读出静,用轻重两种方法读,指导读出“静”。
既然是这么静的,为什么还要搞出那么多声音来呢?(指导用反衬的写作手法)。
静中微响更觉其静。
师总结:这一部分作者通过看雪、听雪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山村雪夜图”,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板书:山村夜静(听)雪漫天(看)。
课文中同样有一句话,抓住这关键的一句话,你马上会明白?学生找。
这句话是怎么写?(总写、概括写)。
以后呢?(具体写、细致写)后面写了三个细节,引导学生分别说出:银条、雪球、彩虹、
写了银条、雪球、彩虹、三个细节。读的时候,写整体的句子要读的壮阔一些,雄壮些(范读)后面就要读的细腻一些(范读)。
学生练习读课文。
男女分组读老师指导。
这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那是个怎样的世界?还可以说成怎样的世界?
学生回答。
引导板书:粉妆玉砌。
这样的美景中人们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人欢笑。
指导读出高兴。
出示读书歌:
读书做到有感情,
讲说语气要记清。
体会作者心中想,
设身处地入情境。
轻重缓急要分清,
抑扬顿挫要分明。
下面你们就用这个秘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课。
指名读。
读的不错,现在来看看老师的板书,象什么?写什么的诗?
读一读。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古人写雪的名句:
出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在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这两句诗是作者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