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通用18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能力。8、要正确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总结的说服力。这些总结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写作技巧。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一
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
运用“标准镜头”看真历史、核心观。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而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这不仅是一句众所周知的口号,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学习五四精神用“标准镜头”“0.5倍速”才能慢慢欣赏体会其中的精髓。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当建团100周年与五四运动相遇,五四精神更需用心出发、从心学习,做基层干部就像摄像机运镜一样,让自己的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看到、听到、学习到“五四精神”,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换用“广角镜头”看广视角、大景深。广角镜头可以看到全貌,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而五四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战争年代,死亡、疾病、饥饿都曾摧残着人们,但越是在这种环境下就越是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他们为了生存而奋斗、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在现在的和平年代,虽无需舍身取义的壮烈,但作为基层干部,更应做时代“积淀人”,在线上理论引导群众、营造浓厚氛围,在线下沟通交流、夯实理论思想,多措并举,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翻转“微距镜头”看小细节、发光点。微距镜头有其独特魅力,通过镜头把细小的物体放大,往往能够得到非同寻常的震撼视觉感受。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懂得以小见大才能让我们更好探索“五四”“微观”世界。我党早期那些革命者,胸怀家国天下、为民族舍生取义,正是这些先驱者们砥砺前行,最终缔造伟大中国革命事业成就,五四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不要让“五四青年节”只变成日历上的一个节日,不要让“五四精神”只变成书本上的一句话,基层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学习“五四精神”励志、立信,以“标准镜头”看历史、以“广角镜头”看宏观、以“微距镜头”看细节,肩负起责任、坚定理想信念、为新时代表率。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二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腐朽封建社会,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生来嘴衔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唯一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在一个封建社会里,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称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也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是因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独守空房,误了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却嫁给孙绍祖,被丈夫折磨而死我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与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中,一边是封建社会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终不弃。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三
暑假里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就有《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我被里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情节吸引住了。在这本书中,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悲剧贯穿全文。
故事讲述的是母亲病逝后,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这本来是一段很美好的姻缘,但是因为凤姐的从中作坏,使得贾宝玉娶了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故事。
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富有,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他的。他很疼爱宝玉,我不是很喜欢宝玉这个人,作为男人应该拿得起放得下,可他轻佻,顽劣,屡教不改,最后是黛玉的离开才使他醒悟过来。林妹妹是一个多愁善感,动不动就哭,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女子。我觉得她生在那个封建社会真是不幸。也许是接触的人太少了,她的面前只有一宝玉,宝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她的神经。
我也曾经看过红楼梦的电视,我觉得里面的有此片段真的是很有想象力,黛玉在一片桃花树下,提着一个小蓝子和一个小锄头,纤纤弱弱的葬花。还有一个画面是宝玉和宝钗结婚,这里是高朋满坐,热热闹闹。那里是黛玉一个人躺在床上,流着眼泪,思念宝玉,最后悲愤而亡。
这个家因为有了贵妃而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最后也是因贵妃的去世,而使家中落魄,最后宝玉出家当了和尚。这里面祥细的讲了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衰败。
曹雪芹生动的人物刻画,完美的景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四
谈起黛玉,更多的是心疼。
在贾府,贾母看似慈善,对刘姥姥施恩有加,但是实际上自吹自擂。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手段,黛玉看来,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很喜欢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就连被王夫人认为“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玉的眼睛。黛玉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于是,黛玉被认为“小性,多心,心窄”,没有大家闺秀风范,不能入选“宝二奶奶”,终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虽然是“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鸡肚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她是不谙人情,是恃才傲物,但“芙蓉吹断秋风狠”,不要过份指责她的“多心”,那实则不为她之过,周遭使她不得不多多考虑。
宴席上众人嘲笑乡下人刘姥姥,独无描写宝钗之笔,是曹翁忘了这号人物,并不是这样,只是她维持了大家闺秀的仪态。一方面她让王熙凤认为“不干已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方面又让老太太,王夫人觉得“小惠全大体”。对黛玉的讥讽听若惘闻,让人以为她从不记恨。她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宝钗被认为“大家闺秀,温顺,识大体”,选上了“宝二奶奶”,终成了“山中高士晶莹雪”。
对于宝钗,我始终是不喜欢。太过于圆滑,在我看来就是虚伪。
文档为doc格式。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五
《红楼梦》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红楼梦》的少年版,这个暑假怀着一腔对《红楼梦》的向往,再次拜读,翻开那本散发着神秘气息的书。
《红楼梦》主要讲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悲惨的爱情故事。
贾宝玉——众星拱月。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了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竖着五彩丝簪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清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蹬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晴若秋波。如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这是贾宝玉在书中出场时的描写。他是书中的中心人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与他的家庭相违背,在当时那个时代,每个人都被灌输着“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但贾宝玉不同,在外人看来他是喜欢和女孩“厮混”,其实在我看来他是在逃避那个男权社会。贾宝玉的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的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之分。他憎恶藐视世俗男性,也十分的尊重下层阶级的女性。在书中贾宝玉写过一首《西江月》,可以看出贾宝玉的无奈与在封建社会他的思想不被人们看好。
林黛玉——冰清玉洁。
“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角,是金陵十二钗之首,是贾宝玉的姑表妹。她的性格与贾宝玉相似却又不同,遵从封建道德但性格叛逆,多愁善感但豁达开朗,爱使小性子但宽宏大度养尊处优但具有忧患意识。所以他也是书中最捉摸不透的人物.
薛宝钗——端庄稳重。
“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シ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薛宝钗与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有所不同,后两者都有些许叛逆,但薛宝钗就是安于封建社会体系的一个代表。“罕言罕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书中的这句话就正是将薛宝钗的性格写了出来。
这三人的爱情故事凄美悲凉,结局也是令人潸然泪下,《红楼梦》--红楼旧梦,像是写了他们三人的一场梦。
胡适说《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我看见的满是悲伤,虽然我只是浅读了一番,但能深深的感受到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批判。《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小说,它是一个时代的代表。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六
再读红楼梦,我有想要一种落泪的感觉。以前为别人的故事哭过,现在是为这些故事原来可以这么真实而哭泣。红楼梦不仅仅可以投射出那个年代的很多东西,更能投射出一些历经时光而不消弭的主题。贾府的戏写再多的章回也会落幕,没有不消亡的事物。林黛玉改变自己苟且生活也抵不过岁月如刀。有些消弭是至微至渐的,消逝于无形,所以老祖宗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有些消失是大厦轰然倒塌,打的人措手不及。秦可卿告诫王熙凤的话不是让她力揽狂澜,而是未雨绸缪。其实衰败迹象大家早心知肚明,但每个人总觉得天塌下来个高的顶,只顾吃喝玩乐,粉饰太平,腐化由内而外,最后贾府的天真的塌了,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是自然的。责任真是个很抽象的词,它好像不在,却又无所不在。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经常被吐槽没文采,比如说辞藻不够华丽,文章不够优美,是语文老师“重点扶贫对象”。这大概就是经典阅读存在的必要性之一。好在虽然我没有创造美的能力,我还有欣赏美的眼光。不会唱歌至少我知道大音希声,不会绘画至少我知道大象无形,不会诗词歌赋至少要有文人风骨。
我个人觉得评价红楼梦最中肯的还是这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虽还读不出红楼梦真正的味道,但这书只这词句,只这人物、只这情节都已让人折服。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七
五四风雷,百年激荡。195月4日,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斗转星移,沧海巨变,百年已过。回望一百多年前的这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似浪潮爆发涌流在东方大地上,淘洗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形成了百年来激励代代青年奋进的“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上好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这堂必修课,用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力量,步履坚定、奋勇前行。
上好这堂必修课,要以历史为师,做好“课前预习”。
“预知大道,必先为史”。课前预习做得到不到位、仔不仔细,关系着学习的质量和水准。要充分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起因经过、具体表现,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各个角度,总结历史规律,揭示历史趋势,对五四运动进入深入细致的研究学习,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五四精神为什么“强”等问题。明镜以察形,往古方知今。通过提前做好“课前预习”,能让我们在学习“五四精神”的过程中,思维更加开拓、视野更加广阔,透过现象表面深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个人与国家的相交点上,深层次、多方面的感悟五四精神。
上好这堂必修课,要有创新意识,记好“课堂笔记”。
传统的课堂笔记是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这种方式下往往课也没听好、笔记也没记全,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创新、解放思想,从老旧的办法里脱身出来,根据自身学习程度和接受能力,摸索探寻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如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既要赓续传统,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五四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干事创业中跳出“老框架”,走出“舒适区”,打破“旧思维”,敢为“天下先”,闯出新道路,闯出新思想,闯出新局面。
上好这堂必修课,要担当实践,写好“课后作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学习的知识落到实处、干在真处,这堂课才算完成。一百年前,青年们振臂高呼,前赴后继投身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八十多年前,青年们奔赴抗日救国一线,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六十多年前,青年们响应国家号召,向农村进发,向边疆进发,在广阔天地里播撒希望,建设国家……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握着时代传来的接力棒,要抓住新时期赋予的新机遇,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志存高远、敢于担当、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将我们从“五四精神”里学习、思考、感悟到的力量,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坚决不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做时代的奋进者、搏击者、弄潮儿,以青春奏响时代之歌、书写时代诗篇。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发展永不停歇。时间流逝,记忆不灭,五四精神,永存世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青年干部要上好学习和传承“五四精神”这堂课,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报效伟大祖国中谱写青春华章。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八
在以前虽然看过一些回忆录,但是几乎都是透露着闲情逸致的气息与韵味。而这本《朝花夕拾》却是通过作者童年的生活与求学的历程来反映作者对往日的人和事的深切怀念,同时对于那些反动势力和守旧的操守也表明了自己坚决反对的立场。
《狗猫鼠》是一篇由这三种动物之间的关系而引出对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的批判。文章中对于他们的讥讽与嘲笑,说明了在看见某些人在一些问题上屈服于比自己强的人,并且随声附和,自己会不自禁地流露出心中对那些人的憎恶。接下来的救养可爱的隐鼠和隐鼠被猫吃更体现出了他的怜悯之心。如此之小的年纪便懂得了做人之道,的确很了不得。
《藤野先生》写的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学医受到了日本学生的歧视与侮辱,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通读全文可以看出作为日本老师的藤野先生有着严谨、正直、热诚,没有一丝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文中有一句话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人所知道。”可以说这是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但这也是作者对于藤野先生崇高品格的赞扬。我的心中又不免产生了一个疑惑:这是否对鲁迅的成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呢?可能吧!记得鲁迅曾说过:“他对我的热心的希望,小而言,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这先说出了藤野先生对科学持着严谨求是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也让我坚定了之前我所说的给鲁迅带来的一定的影响,让鲁迅有着严谨求是,一丝不苟的品质。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九
说不尽红楼梦,道不尽红楼梦。读完了红楼梦有无尽的回味,它是中国小说难以征服的顶峰是当之无愧的。不仅因为它较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它的博大意蕴和深刻内含。下面是小编带给大家的几篇关于红楼梦读书心得的范文!
第一次捧起《红楼梦》拜读是在初中,当时读红不别的,仅是想跟饱读史书的友人炫耀我读了而你不曾涉及的领域,《左传》、《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等,只要是史书,好友均有涉猎,时常与之相处,竟妄自菲薄,不能自已,于是决心读红想他日定可与之较量一二,如今想来可笑可叹,笑我当年好胜心之强,叹我当年读书初心之单纯。
如今,功利性阅读、浅阅读、快餐式阅读屡见不鲜,甚至有人一年不曾完整阅读一本书,没有书籍滋润的人是没有灵魂的,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月”活动的开展,正是提醒着那些终日奔波忙碌的人们,停下你的脚步,静心,阅读,让阅读带走浮躁,让阅读沉淀下最珍贵的思索。
虽说当年接触红楼梦只是想丰富学识,竟真没料到后来热爱它到一发不可收拾。有人读红渴望见证宝黛爱情悲剧,有人读红为享受曹翁芙蓉泣露的唯美表达,而我读完红楼感受有三:
其一,全书表现手法,草蛇灰线绵延千里,读一个词一句话定能让你解出两个词三句话来,每次阅读都会再三感叹曹翁笔法的巧妙。每一个人名、地名等均引用谐音,隐晦地诉说着红楼的结局。就拿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回来说,警幻仙姑一杯“千红一窟”一杯“万艳同杯”皆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解释,开篇便是“哭”与“悲”的寓意,红楼全书的基调定是悲情了;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又是“原应叹息”的谐音,这定是作者对红楼梦中女子的最好表达。“谐音寓意”的手法几乎贯穿全书,先后铺垫做的仍是天衣无缝。有袭人与蒋玉菡通过宝玉交换汗巾一回,暗示结局二人终成眷属,又有怡红院夜宴群芳一回,红楼女子抽签行令,宝钗抽到的是唐人罗隐《牡丹花》诗中“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不仅是宝钗这个“冷美人”的真实写照,全诗最后两句“可怜韩令成功后,辜负秾华过此身。”也暗示她的结局甚至和林黛玉的关系。以上种种实例还有未曾列出的情节,无不体现着作者尽心的安排,精巧的构思,难怪曹翁曾自叹道“字字得来皆是血”啊!
其二,全书读完,宝钗形象深入我心,最为欣赏。记得之前在红学会里抛出一句“我是宝钗党”的话时竟只有一人予我支持,人人都说宝姑娘工于心计,冷漠狠心,是封建卫道士的典型形象,我却想为她喊冤,因为我从红楼梦中读出了宝钗的“外冷内热”和“身不由己”。艳冠群芳的特点不再赘述,“任是无情也动人”便是宝钗的真实写照。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这是宝钗警言黛玉尽量少阅《西厢记》等杂书,是为了保护黛玉,并自此开始送燕窝与病中黛玉。还有宝钗暗自帮助湘云筹办菊花社、后又救济邢岫烟等段落,都是宝钗善良的体现。自幼丧父,哥哥薛蟠不学无术,于寡母相扶相依,寄人篱下,在大观园又要处处谨慎,而这谨慎处事又让读者以为其左右逢源,实在可惜。总之,宝钗能随波逐流又能坚持己心的特质被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也不得不使我敬佩宝钗之惊世才华、善良敦厚、知书达理、进退得宜。
其三,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最终命运因红楼梦后二十回手稿不慎迷失,读者也未曾可知。但从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可知四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局。“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古训即可从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得到印证。无论任何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既不能为一时的停滞而懊恼,因为有时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有时我们也不能站在人生巅峰时刻时忘乎所以沾沾自喜,因为“登高必跌重”,保持冷静的头脑,去面对新的开始。这正是我在读红后的最大体会,红楼梦中朴素的哲学思想相信对每个读者来书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楼梦》一书博大精深,绝不是一篇短文可以完全呈现出读后之感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的开篇题词,让读者不禁唏嘘,这是要投入多少心血才能如此言是。说起我与红楼的缘分要追溯到学生时代,因为高中有一篇课文叫做《林黛玉进贾府》,不知诸位还记得否?我正是因为此文,才入了梦,而且一梦就是三年。
起初阅《风月宝鉴》的时候,真心觉得里面文字晦涩难懂,其中多为女儿嬉戏之言,
诗词。
歌赋,才华横溢,亦不寻常。我相信,每位初阅红楼的读者,都是将其中一位奇女子带入自己的理想来读的。我与大多数读者似有不同,并不喜爱黛玉的娇嗔婉转,反倒颇爱宝钗的精明睿智。虽然脂砚曾云: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在终身误中,曹公也曾透露真情: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可总觉得宝钗的金锁中那八字谶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和通灵宝玉正面那八字铭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天作之合。吾爱宝钗的另一原因应该就是受八七版红楼的影响了。
随着时间的推逝,以及自己阅历见闻的增长,对红楼的认识变得更加宏观了,不只是再迷恋于其中的儿女情长,对世事更替,改朝换代,荣辱兴衰也有了深刻的认知。四大家族的兴衰影射了一个王朝,甚至一个纪元的兴衰。曹公作为当事人,也是受波及者,忍着血泪写下了这一部传奇。有些人认为其目的是为了警醒后之来者,有些人认为这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不甘,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对腐朽的封建专制的一种冲击。我总觉得,可能并非如我们所想那般复杂,曹公著红楼可能只是为了将自己生命中那段最美好的回忆保存下来而已,不想忘,也忘不了。
《红楼梦》记述了几百位奇女子,其中以金陵十二钗为最。但有一人,虽不为金钗正册,但她的人气却比正册多数有过之而无不及——她就是晴雯。一个生不逢时的女孩,一个让人心疼的女孩,一个善良的女孩。其实一开始觉得晴雯刁蛮任性,区区一个贾府的丫鬟,整日作小姐姿态,还与宝玉打闹嬉戏,这在当时太不成体统。可当我一遍一遍地阅读有关晴雯的章节,我突然发现这个可怜的女孩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冷傲任性,她将自己那温热的心隐藏了起来,只有面对自己最在乎的人时才会表露。大家还记得王夫人送宝玉的雀金裘让他给弄破了那件事吗?当时宝玉就吓傻了,大家也都手足无措。怡红院的这一夜过得异常焦躁。但第二天早上醒来,宝玉却发现自己的雀金裘被缝补好了,细腻的针线功底让外人根本看不出来这件衣服曾损坏过。宝玉惊喜交加,到处询问,最后才知道是晴雯拖着自己生病的身体连夜掌灯为他缝补好的。晴雯的病也因为熬夜变得恶化了,这为后面她的死落下了病根,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她在他最需要的时候默默站了出来,却没有邀功,因为她爱他。但她明白,自己与那位王孙公子终究无缘。她只能作为一个下人,默默守护着他,直至她先于他离开这个世间。她不甘过,她幻想过,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曹公对晴雯的判词就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宝玉对晴雯也是有感觉的,不然怎会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被逐出贾府后,在家卧床几日滴水未进,却迟迟不愿离开这个世间。因为她在等一个人,她还想在自己死之前再见他一面,虽然知道无甚可能,但那一丝渺茫的幻想仍在激荡着她的灵魂。她的执念终究还是感动了上苍,宝玉趁家里人不注意,偷跑了出来。在她濒死的边缘,她看到了那张让她魂牵梦萦的脸庞。她笑了,然后又哭了,血泪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到了那只被紧紧握住却已了无生机的纤细的指尖。回到贾府的宝玉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神采,整日精神恍惚,在一个满月之夜,宝玉独自一人在怡红院外追思晴雯,竟想的痴了,遂撰写出了那篇传世千古的《芙蓉女儿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精,则星日不足喻其光,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恐怕这才是宝玉内心深处的晴雯吧。
工作之后,便很少读书了。以前学习时间紧迫,还愿挤时间去阅读,而如今有大把时间,却不愿去读了。四月二十三日为世界阅读日,山航领导为了鼓励员工多读书,读好书,举办了阅读知识竞赛,名著。
心得体会。
等活动。这让我沉溺已久的心再度明朗了起来,更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道理。今后的我一定会用实践来完善自我的发展,让生命充满活力。
有人说贾宝玉前世是一块“顽石”,而且说宝玉生下时嘴里所衔着的宝玉为女娲补天时遗留下来的石头。也许是这块石头的原因吧,家中的人都以为宝玉和这块石头是一条命,当玉碎了,宝玉也就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又因宝玉天生长相俊美,也就都更加宠爱他了。
当然,穿戴也更为华丽,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长得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再一看又是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又由于宝玉生长在贾府,贾府中大部分都是女子,所以也就对宝玉的性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红楼梦》中有贾宝玉说过的一句话:“女子都是水做的骨肉,男子都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子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就是体现了贾宝玉非常喜欢和女孩在一起玩耍,讨厌世俗的那些男子。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有一段写“宝玉摔玉”,可见,宝玉“摔玉”这一举动是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表现了他追求平等,反对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思想,体现了他“行为乖张”的叛逆性格。
而且在历人《西江月》中有写道: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揭示了贾宝玉叛逆的性格,不愿受封建统治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要求独立不羁,个性释放,不服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
从《红楼梦》这篇小说中使我们学到了贾宝玉的人无贵贱之分,要敢于与现实生活中的不美好的事物作斗争,不能让不好的事物影响到我们,要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勇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美好品质。同时,也使我们懂得了人不能勾心斗角,贪图名利,要打败封建传统,使时代进步。
璜大奶奶是个尊称,是贾璜的正房,而贾璜多半是宁国公贾演的后人,是贾代化某个兄弟的长房长孙,不过书中没有交代清楚,也不重要,自不去深究。
这个璜大奶奶本姓金(下文中统一称金氏),其兄娶妻胡氏,得一子学名金荣,不过兄长去的早,留下了孤儿金荣跟着寡母胡氏度日。
按说金家这样的小门小户的人家,儿子金荣长大了自然该去当个差,赚些日月,如果跟对主子,兴许还能谋个出路。不过看起来金寡妇胡氏不甘于此,她和李纨一样心性高,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进学读书,将来能够多些机会。好在胡氏和金氏姑嫂关系不错,金氏出面求了凤姐,争取到了一个附读名额,金荣于是去贾府家塾上学了。
这天,金荣因打扰秦钟和香怜的私语而引发纠纷,最后因宝玉帮着秦钟,金荣不得已给秦钟磕头赔礼,但是心中却是不服,被母亲胡氏知道后一通责骂,金荣知道如果要去上学,这口气不得不忍下了。
胡氏虽然骂住了金荣的不服,自己却没忍住,到底还是叨咕给了小姑子金氏听。
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分析。
一。胡氏和小姑子的关系。
胡氏和小姑子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小姑子肯为侄儿附学的事情去求凤姐,就是一个例子。这种良好的姑嫂关系一般有两个决定性因素:兄妹关系好、嫂子不小气。从书中不多的描写可以看出,胡氏是个有见识的人,当儿子受了委屈时,到底是替儿子出气还是让儿子继续读书,胡氏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但是一转脸背着儿子金荣,胡氏也是满腹委屈,不由得向小姑子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显然是个心直口快的人。
金家哥哥去世得早,胡氏带着金荣生活,其境况显然不如贾府旁支贾璜夫妻,这金氏出来,得坐着车、带着婆子的,挺讲究排场的。这是胡氏做不到的。因而这对姑嫂之间的关系是,金氏钱财多些、胡氏仰仗金氏多些,而这金氏因着哥哥的关系,对金荣也挺看待的。
二。金氏和尤氏、凤姐的关系。
贾珍是宁府的长房长孙,又是族长,但是作者生活的年代,家族内部是长幼有序、等级森严的,宁府的老爷贾敬不理家务,荣府的贾母辈分高出贾珍两辈,因此,即便贾珍是族长,族中大事很多却是在荣府定。金荣附学的事情在凤姐手上正是一个例证。
贾璜是贾珍贾琏一辈的堂兄弟,金氏“时常到宁荣二府里去请请安,又会奉承凤姐儿并尤氏,所以凤姐儿尤氏也时常资助资助他”,也就是说,金氏是有求于凤姐、尤氏的。
三。金氏为什么要兴师问罪?
第二。金氏火急火燎地要去宁府找尤氏、秦氏说理,也是要在胡氏面前展示自己体面的意思。
四。金氏为什么会偃旗息鼓?
看书中的描写,金氏到宁府后,尤氏接待了她,和她聊了儿媳妇秦氏的三件事:
第一。秦氏生病了,还挺重;。
第二。尤氏自己对秦氏疼爱有加;。
第三。秦钟到姐姐那里哭诉,秦氏心情大不好。
而“金氏此来,原要向秦氏说说秦钟欺负了他侄儿的事,听见秦氏有病,不但不能说,亦且不敢提了。况且贾珍尤氏又待的很好,反转怒为喜,又说了一会子话儿,方家去了。”这里面,核心的一句话把金氏偃旗息鼓的原因点明了,就是:“贾珍尤氏又待的很好”
金氏在初闻寡嫂转述言语的时候,确实是非常生气的,想着平时尤氏待人挺和气、秦氏挺懂规矩,自己就打算出面去找尤氏秦氏讨个公道。
幸亏当年没有手机,不能当场打电话发作,及至金氏到宁府,气也已经消了一大半了,冷静下来后,就会想起贾珍尤氏对她的好处,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她愿不愿意为了侄儿的愚蠢而失去自己的利益。答案是清楚的,金氏其实并不关心自己的侄儿有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就算是自己的亲人受了委屈,也不如自己的利益重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手捧一本《石头记》静坐于房檐下,思绪万千,满是惆怅。对于这本轰动全球的巨著,世人褒贬不一,各有其感,正如鲁迅先生说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眼光而有所不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是的,《红楼梦》留下了太多的含义,留下了太多的辛酸,同时亦留下了太多的争议,凭世人各行其言,我却依旧沉迷,沉迷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悲情才女——黛玉,沉迷于“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怡红公子。痴痴傻傻的我,常为其泣,为其喜,为其叹,为其忧,于是这本巨著染上了我的泪痕。
时喜,为宝玉对林妹妹之思而喜;时悲,为林妹妹多愁善感的诗句而悲;时悲愤,愤慨于现实的污浊与黑暗;时感叹,感叹于那一如南柯梦般的荣华最终化作尘埃。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那样纯洁、朴素,却没有得到当代的认可,才落到——林妹妹泪尽之时却是宝玉成婚之日。这从三生石畔来到人间的绛珠仙草,最终质本洁来还洁去。而宝玉,曾经追逐过,曾经向往过,作为所谓现实的反抗代表着,最终落到琉璃灯碎,远行出家的地步。一份真实、纯洁而朴素的来自人们心中最深刻的感情,被扼杀了;最被人鄙视摒弃的只为博得肉体上的一时快感的假性情,却被人渲染成一如当代之风,把低俗当做高雅,却把真正的高雅贬得一文不值。如今,谁又能像怡红公子那样,虽多情却忠贞,纵使在众多娇媚的女儿中,独爱颦儿。现实的社会,浑浊的尘埃,谁还有“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的心境;又有谁能思索“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深意。世俗的人,爱上没有真性情的世界,即使是曾经有过真爱的人,再度聚首,却也沧海桑田,往日的旦旦誓言,早已是南柯一梦,梦醒时分,一如过往云烟,徒留下伤感于叹息罢。
世人都在感叹当代的污浊感情,而在现实的世界中却未曾真正看清情感的真谛,一味鄙俗地认为花前月下是浪漫,风花雪月是自然,甜言蜜语是温情,放荡不羁是快感,而从未有人想过,含蓄的美,忠贞的美,纯洁的美,简单的美。而这样的美,最终变成一首空曲,徒留一抹心酸泪。
木石姻缘,虽然未被认同,却留下了那缕芬芳。虽然“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休来同一梦,休叫世人痴!”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十
湘云啊,你一向不是挺喜欢黛玉的吗?你俩的感情不是挺深厚的吗?可是今天,你在雪地里吃烤肉,黛玉只想跟你开个玩笑,说了几句话,你却脸色骤变,冷笑着说黛玉不是正经人,这不是伤她的心吗?你也知道,她生性多疑,没几个知心人儿,你就更应该体谅她,这样,大家也会说你人缘好,越发喜欢你的。记住,帮助别人,待人宽容是最快乐的。
原先晴雯在我眼中,似乎缺乏一些教养,而且眼珠子常常跑到头顶上,可是她对宝玉却是尽心尽力。
宝玉的雀金呢被烧了个洞,偏偏只有她会用孔雀线补,如果换作别人,也许不想再操劳,因为有病在身,是很好的理由,可是这件事落在晴雯手上,就不一样了,她坚决地坐起来,一针一线地补着。这种劳神费力的工作对她来说真是种惩罚,好在宝玉平时对她千依百顺,如今晴雯知恩图报,看来,宝玉的一片苦心没有付诸东流了。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十一
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开始读《红楼梦》了,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在大观园里交织联络成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数不胜数。最受瞩目的便是宝黛的旷世之恋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
言随心至,淡泊名利,林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而贾宝玉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林黛玉像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她的出现使贾宝玉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贾宝玉宝黛之恋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黛玉总是患得患失。终落得香消玉殒的凄凉结局。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十二
暑假里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就有《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我被里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情节吸引住了。在这本书中,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悲剧贯穿全文。
故事讲述的是母亲病逝后,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这本来是一段很美好的姻缘,但是因为凤姐的从中作坏,使得贾宝玉娶了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故事。
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富有,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他的。他很疼爱宝玉,我不是很喜欢宝玉这个人,作为男人应该拿得起放得下,可他轻佻,顽劣,屡教不改,最后是黛玉的离开才使他醒悟过来。林妹妹是一个多愁善感,动不动就哭,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女子。我觉得她生在那个封建社会真是不幸。也许是接触的人太少了,她的面前只有一宝玉,宝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她的神经。
我也曾经看过红楼梦的电视,我觉得里面的有此片段真的是很有想象力,黛玉在一片桃花树下,提着一个小蓝子和一个小锄头,纤纤弱弱的葬花。还有一个画面是宝玉和宝钗结婚,这里是高朋满坐,热热闹闹。那里是黛玉一个人躺在床上,流着眼泪,思念宝玉,最后悲愤而亡。
这个家因为有了贵妃而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最后也是因贵妃的去世,而使家中落魄,最后宝玉出家当了和尚。这里面祥细的讲了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衰败。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十三
《红楼梦》展现了钟鸣鼎食之家饫甘餍肥的生活,细细读来,我从中发现了很多旧社会人性的缩影,它们有的可爱,有的鄙陋,但我喜欢这样的一些人,他们让我进步,让我成熟。
权力的游戏:食物。
食物满足口腹之欲,可在书中,它也是权力的象征。地位尊贵者,有给予他人饮食的权力,如上对下、主对仆、长对幼,还有表示亲切,表示认同的意味,更有甚者,以奢靡自豪。站在权力链顶端的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时,丫鬟们拿来点心,糕、卷、饺时,贾母皱眉说:“这油腻腻的,谁吃这个!”每看到此类情节,总觉心惊,在物质充裕的今天,也见不到如此奢靡的生活。贾母也有时将菜分给晚辈吃,在这里龙蛇虎虫,天壤之别,一目了然,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人,无论元旦、上元、端午,甚至是他们缺席的家常聚餐,贾母都要给这几个人送菜肴,而贾环,我似乎就没见到他被注意过,冷暖亲疏可见一斑。另一种游戏方式,是贾宝玉的交流技巧。金钏儿投井,于是乎,宝玉就想在妹妹玉钏儿身上补偿,连哄带骗地让玉钏儿尝了一口他的汤,这样,玉钏儿也不好再冷目相向了。这是宝玉讨好人,对于他自己喜欢的人,宝玉更是如此,留的食物在作者笔下都有特定的意味,一次给袭人,一次给晴雯,说明这两个人“与别个不同”。这些都是作者笔下极具末世感的人情世道,这也是他多年来“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真实体会,对封建大厦将倾的精确判断。
百家争鸣:机敏。
红楼中的人,各个能文善属,展现出中华五千年积淀的辉煌文化,但这里有许多人物的个性诗赋。《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林黛玉的《杏帘在望》夺得桂冠,体现出她非同寻常的咏絮之才。而我读到第六遍时,发现些许细微之处,除了贾宝玉做的三首,其他的都带有体仁沐德的意味,宝玉纨绔的叛逆性格,在这里再次爆发。而林黛玉做桃花诗后,薛宝钗谎称是宝琴所作,而宝玉不仅一眼识破,还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便是宝玉非同寻常的机敏,更是宝黛之情深厚的体现。黛玉著名的《葬花吟》,才情四溢、爱情之音。却让我想到同是才女的林徽因,林徽因极具反抗精神,在炮火纷飞的天安门前所表现的,完全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吾观林黛玉,只是在与贾宝玉吵架时才有一点生气,大部分时间只是抚落花而自怜。我也在对比中知道了:机敏应如宝玉一般沉诣人心,不应如黛玉一般使小性而不奋起。
人之明鉴:官场。
这里的主体是描写女孩儿,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官场中的或丑或妙,其实,这里的官场有许多不寻常的地方。还是在元春省亲的情节中,贾政跪在女儿前说的话便很可笑,我记得西蜀文人李密在《陈情表》中曾写道:“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而在这,却变成了父亲跪拜女儿。我想,作者写此丑态,是为了渲染末世感。后来,贾政在与门客下棋,冯家晚辈冯紫英前来拜见,末了居然是来推销产品的!这里表现了晚清八旗子弟的无聊和自高自大。如此可笑的官场,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判断,也只有曹雪芹能写出来,作为一个没落贵族,曹公敏锐地察觉到,康乾盛世下,外国技术的发展;国力虽强,国人披靡的阴暗。在这番时空的碰撞中,一个人不能改变世界,但能记录时间,我们应是:乱世慷慨我行歌,不作阴暗人,但鉴阴暗事。
《红楼梦》并非仅仅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其实也不是我所想的封建没落史,而是通过个体身世揭示永恒的人生观、枯荣观和社会观的人生悲剧,我在这里取景三处,只是选择了对我有启发的冰山一隅。它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对我,无论人烟神火,新春旧年,日月星辰会记得!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十四
每次看《红楼梦》,总也看不到结尾,原因无他,只是觉得林黛玉的生世可怜本就可怜,可为什么结局也那么的凄惨,为何要让她知道宝玉成亲,最后气结而亡。这个结局知道就够了,没必要去一遍遍的温习那种心痛。
我知道很多人写了红楼梦的续篇,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以前,我一直是不喜欢薛宝钗的,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家也是大家族之一,薛宝钗从小就家境富足,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在封建社会的礼教中,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身不由己的。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本应是一个敢爱敢恨,个性洒脱,恣意生活的宝钗,却成了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对于她的一生,曹雪芹先生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夜深了,月光如水。我合上书,站在窗前抬头仰望天空,满天的繁星都在眨着它们明亮的眼睛,而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红楼梦》中的一幕幕情景。
恍惚间,我也仿佛来到了大观园感受到了那里的一切,也似乎看到了大观园里姑娘们的倩影,也听到了她们爽朗的笑声。黛玉,轻移莲步,顾盼多情。两弯似蹙非蹙涓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眉尖若蹙,且唤颦颦。外祖母赐与你鹦哥,即是以后与你日日相伴的“一片真心为姑娘”的紫鹃。荣国府收留了你。
在这个到处承载欢笑的大家庭中,原本就体弱多病的你,该怎样开始并继续你的生活呢?还好你遇到了宝玉,那个知你懂你的人。有人可以陪你说笑,在你掉眼泪的时候安慰你,不开心的时候给你讲笑话逗你开心,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
你在大观园中小心翼翼的生活,承受了本不该由你那个年龄承受的一切,在你小小的心中,究竟有多少的委屈和迷惘,多少的孤独和痛苦?而这些也许你只有自己全部承受,找不到可以倾听心声的人吧?也许人这一辈子的宿命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虽有一个疼你、爱你、关心你的人在你的身边陪你,可他却给不了任何你想要的,上天还是跟你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一切的努力还是抵挡不过重重的阻碍。
也许幸福,快乐,对你来说只能是奢望。因为你无法忍受一次次期望带来是失望的恶性循环,其实你真的很脆弱,你不坚强,虽然你很勇敢。
为何你总是强颜欢笑,不敢向众人表达真实的自己,其实你很善解人意,不是吗?寄人篱下的你一无所有,剩下的也只有一丝丝可怜的自尊而已了吧。为何你总是闷闷不乐?是孤独,是寂寞吗?也许你也想想像其他姑娘们一样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可是你却做不到。因为你怕。
你的才气,你的美丽,你的清高,你的委屈,眼眸深邃的忧伤,嘴角洋溢的温柔,只有懂你的人懂你。
在那繁星闪烁的夜空里,你是我心底最亮的一颗星。
我用目光碾过那本书,安静,顽固,浮华的尘土早在时光流逝中抹去,昨日的梦呓隐约中透露出这本红楼。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一切的故事,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是真的,它凄美得让人难以相信,是假的,它却真实得可怕。不过转念一想,又何必计较呢,若是看透了一切,这本书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我,宁愿在迷失中品读这本书。
贾家,宁荣二府,这是财富,权势的代名词,可其实有谁知晓,一入豪门深似海,宝玉,宝钗,湘云,包括黛玉,整日待在大观园里,吟诗赏花,固然风雅,可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整日的限制,使得大观园里的人情感封闭地可怕,越压抑越多,爆发时什么都拦不住。
踏破时间,回首那一段缠绵凄苦的情史,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过去了却也过不去。初识黛玉,容颜惊艳,明眸皓齿,只是那双眸子却总是含满了泪水。宝玉,娇生惯养,却也才思敏捷,嬉笑不羁,却也纯真无邪。相见时的似曾相知,宝黛之缘,在相见的那一刹那早已注定。就在这大观园之中,宝黛互相的情愫至此开始酝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上天注定的缘分,却也拗不过贾母的一语定音。
美黛终损,谁可知当时一怒摔玉只为伊人。焚稿时,有谁知道黛玉心中的苦楚,泪洒了一遍又一遍,宝玉却还蒙在鼓里,在为他和“黛玉”的婚事而欢天喜地,两处气氛差距之大,却能异曲同工地显示出两人之间的爱意。终于,终于,那个眼里常有泪水的绝代女子,最终含恨而去,黯然飘逝。而宝玉最后知道了真相,伤心欲绝,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最终看破红尘,即使中了举人也无心再管,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后人只知道,原来的那个纨绔公子贾宝玉,身边再也没有那个叫林黛玉的佳人,一切,都结束了。
贾母是非常疼爱宝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她有她的观念,宝玉有宝玉的想法,碰撞之后,只得一切按照贾母的意思去办。
再去看王熙凤,她果敢,泼辣,心肠却也阴毒。她收受银两,逼死年轻情侣,逼死尤二姐,犯下的罪行着实不少。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王熙凤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女强人,她将贾府上上下下的事务处理地有条不紊,几乎没有出过乱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当家人的角色,而且最后王熙凤身患重病,还要处理贾府事务,最后被所有亲人背弃,死得也确实可怜。
贾府的丫鬟们也是构成红楼的重要元素,虽说是丫鬟,却也都是气质出众,富有才情的雅女子。袭人,鸳鸯,晴雯,妙玉,哪一个,不是令人倾倒的女子。
结束了这本红楼梦,内心却依然波澜起伏,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在最后的结尾诗中结束了......
高中时一位师姐就和我说过:每一个女生都要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红楼梦》。确实,在人生的每一个不同阶段里,读《红楼梦》让你每一次都看到不同的东西。
小学时的我,不懂宁、荣两府的暗波汹涌,只知道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叫贾宝玉的男生和一堆女生的情情爱爱。到了初中,踏进青春期,翻开《红楼梦》,不禁为宝玉和黛玉的凄惨爱情而悲伤,而薛宝钗更是时代的祭品。步入高中,开始深入学习历史,再度打开《红楼梦》,这次看到的不再是浮于表面的悲哀爱情,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宁、荣两府的衰落,更多的是封建社会的条条框框对人的束缚,更多的是封建制度的没落。步入大学的我还没来得及翻它,但是我相信这次我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曾经我的老师告诉我,读懂了《红楼梦》里面的建筑,你可能就会成为一名建筑大师。今天的我确实不得不承认《红楼梦》里面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都有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每一句都富有深意,值得我花时间来琢磨。虽然现在看经典的人越来越少,愿意花时间来琢磨经典的人更少,但我相信:红楼不灭,经典永存!
《红楼梦》,一部书中人物的悲剧,一部作者的悲剧。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书中的人物多达900多个,而其中我有一个最喜欢——探春。
在那样一个千顺从,万顺从的时候,只有她敢于去抗争,敢于去维护自己的尊严。一个敢于同命运、同邪恶斗争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而她“分骨肉”的无奈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了。
在《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黛玉葬花,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情节,也是黛玉的个性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我所看的《红楼梦》,不仅仅是120回的通行本,还有周汝昌校汇本、甲戌本、戚序本,一共四个版本。我没有看高鹗的续书,因为我总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那样子的,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还原一个我认为真实的情节而不受高鹗的影响。
《红楼梦》博大精深,次次读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今天,我看了一本很有去的书叫《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和《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绝亡。初读了《红楼梦》是觉得很深奥,看不懂,所以我就连续看了几遍。在我看第三遍的时候,终于开始懂了。
红楼梦其实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在〈红楼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合上书本。我觉得我们离红楼儿女们的故事是多么遥远。我们淋浴在党的春风中,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所以,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要发奋图强,努力向上学好知识,将来做个国家的有用人才,为国争光!
英国的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中提到,她愿意带着一本书环游世界,愿意将这本书读上一百遍直到能背诵的程度。如果让我环游世界而只带一本书,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红楼梦》。《红楼梦》温暖了我多少日子呀?不管生活中有多少烦恼,只要捧起她,我就忘了世界,沉浸在美里。
那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呢?我与《红楼梦》真正的相遇缘于我的大学舍友——小马宁。她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气质如兰,从小就痴迷于红楼,大学期间只要没课就泡图书馆阅读《红楼梦》相关书籍,最终考上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专业研究生。她睡在我的下铺,我们俩一起吃饭一起上课,闲聊时她总会把话题扯到《红楼梦》,而我只为应付高考熟读了红楼梦判词,大体了解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于是她总是说服我去读《红楼梦》,"不读红楼梦,妄为中文系的学生"这是她的原话。我硬着头皮读几回便读不下去了,抱怨里面的人物太过繁多,记录的生活太过琐碎,连人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都记叙的那么详细,没甚意思。她鼓励我说:"看不下去不要紧,我开始看时也是这样,先看看87版《红楼梦》电视剧再试试。"我用一两天的时间就把电视剧看完了,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看完后的感受,我陷入了极大的悲凉中,张同庆老师讲看完《明史》时也有相似的感受,因为它们都在讲繁华盛景如何衰落。当我看到"落了片白茫茫世界真干净"时,我突然明白了曹雪芹为什么要那么浓墨重彩的写饮食、写服饰、写出行排场、写园林建造。我又捧起原著重新读,这次我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我想这算是我和《红楼梦》真正的相遇,我开始走进她。每读完一回小马宁就和我讲解她的理解,因为有了小马宁的陪伴,我与《红楼梦》的这次相遇很美好。现在想来,真正走进一本书,有时也需要机缘,感谢小马宁,把我带进了《红楼梦》的世界。我们大学毕业五年不见了,但每次读红楼都会想起她,因为红楼,她长久地融入我的生命。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记事繁杂,每读一次都会遇到美丽的瞬间,让你拍手惊问上次读怎么没体会到!今天刚读了《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香菱因为和芳官等女孩嬉闹把新做的一条石榴裙弄脏了,怕回去惹薛姨妈不高兴,正在着急时,善解人意的宝玉替她从袭人那儿借来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香菱很感激他,两人分别时有这样一段文字:"二人已走了数步,香菱复转身回来叫住宝玉。宝玉不知有何话说,扎煞着两只泥手,笑嘻嘻的转来,问:‘作什么?’香菱红了脸,只管笑,嘴里却要说什么,又说不出口来。"你看曹雪芹的笔触多真啊,隔着文字,我们便体会到了香菱那种欲说还羞的依依不舍。在这一刻,身世悲惨的香菱内心该有多感激宝玉呀。她命运坎坷,几经转卖,遇人不淑,但是因为她来到了大观园,学会了作诗、认识了像宝玉这样的一些挚友,便觉她凄冷的人生拥有了暖意。像这样美丽的瞬间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
因为遇见《红楼梦》,我内心豁达了不少,"过满则溢","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红楼梦》中蕴含了中国儒、释、道哲学精华,当自己为蝇头微利而焦头烂额时,想起它便可吐口气,宽宽心,劝慰自己多一些平和与诗意。
每天读几页《红楼梦》,便更易发觉平凡生活中的美与惊喜,几天不读《红楼梦》便觉面目可憎,心生杂念。每天遇见《红楼梦》是最美的享受。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十五
第一次捧起《红楼梦》拜读是在初中,当时读红不别的,仅是想跟饱读史书的友人炫耀我读了而你不曾涉及的领域,《左传》、《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等,只要是史书,好友均有涉猎,时常与之相处,竟妄自菲薄,不能自已,于是决心读红想他日定可与之较量一二,如今想来可笑可叹,笑我当年好胜心之强,叹我当年读书初心之单纯。
如今,功利性阅读、浅阅读、快餐式阅读屡见不鲜,甚至有人一年不曾完整阅读一本书,没有书籍滋润的人是没有灵魂的,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月”活动的开展,正是提醒着那些终日奔波忙碌的人们,停下你的脚步,静心,阅读,让阅读带走浮躁,让阅读沉淀下最珍贵的思索。
虽说当年接触红楼梦只是想丰富学识,竟真没料到后来热爱它到一发不可收拾。有人读红渴望见证宝黛爱情悲剧,有人读红为享受曹翁芙蓉泣露的唯美表达,而我读完红楼感受有三:
其一,全书表现手法,草蛇灰线绵延千里,读一个词一句话定能让你解出两个词三句话来,每次阅读都会再三感叹曹翁笔法的巧妙。每一个人名、地名等均引用谐音,隐晦地诉说着红楼的结局。就拿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回来说,警幻仙姑一杯“千红一窟”一杯“万艳同杯”皆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解释,开篇便是“哭”与“悲”的寓意,红楼全书的基调定是悲情了;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又是“原应叹息”的谐音,这定是作者对红楼梦中女子的最好表达。“谐音寓意”的手法几乎贯穿全书,先后铺垫做的仍是天衣无缝。有袭人与蒋玉菡通过宝玉交换汗巾一回,暗示结局二人终成眷属,又有怡红院夜宴群芳一回,红楼女子抽签行令,宝钗抽到的是唐人罗隐《牡丹花》诗中“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不仅是宝钗这个“冷美人”的真实写照,全诗最后两句“可怜韩令成功后,辜负秾华过此身。”也暗示她的结局甚至和林黛玉的关系。以上种种实例还有未曾列出的情节,无不体现着作者尽心的安排,精巧的构思,难怪曹翁曾自叹道“字字得来皆是血”啊!
其二,全书读完,宝钗形象深入我心,最为欣赏。记得之前在红学会里抛出一句“我是宝钗党”的话时竟只有一人予我支持,人人都说宝姑娘工于心计,冷漠狠心,是封建卫道士的典型形象,我却想为她喊冤,因为我从红楼梦中读出了宝钗的“外冷内热”和“身不由己”。艳冠群芳的特点不再赘述,“任是无情也动人”便是宝钗的真实写照。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这是宝钗警言黛玉尽量少阅《西厢记》等杂书,是为了保护黛玉,并自此开始送燕窝与病中黛玉。还有宝钗暗自帮助湘云筹办菊花社、后又救济邢岫烟等段落,都是宝钗善良的体现。自幼丧父,哥哥薛蟠不学无术,于寡母相扶相依,寄人篱下,在大观园又要处处谨慎,而这谨慎处事又让读者以为其左右逢源,实在可惜。总之,宝钗能随波逐流又能坚持己心的特质被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也不得不使我敬佩宝钗之惊世才华、善良敦厚、知书达理、进退得宜。
其三,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最终命运因红楼梦后二十回手稿不慎迷失,读者也未曾可知。但从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可知四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局。“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古训即可从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得到印证。无论任何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既不能为一时的停滞而懊恼,因为有时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有时我们也不能站在人生巅峰时刻时忘乎所以沾沾自喜,因为“登高必跌重”,保持冷静的头脑,去面对新的开始。这正是我在读红后的最大体会,红楼梦中朴素的哲学思想相信对每个读者来书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楼梦》一书博大精深,绝不是一篇短文可以完全呈现出读后之感的。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十六
红楼总众女子中,我最喜湘云,喜爱她的率真,她的洒脱,她的豁达。雪芹先生让湘云第一次出场乃在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篇文字中,而在二十九回中,宝玉与钗黛三人斗口之间便已带出湘云其人。太君因见金麒麟眼熟,故问。钗曰“史大妹妹有一个”黛则讽曰“宝姐姐别的事情上还有限,惟有在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读至此,如不见后文,不知此文之妙,笔带双关,既活画出钗黛二人形象,又为后文打下伏笔,似此类之文,红楼中甚多,由此可见一斑,可知雪芹先生之胸中丘壑。
书归正文,呵呵,湘云第一回出场,人并不感其突兀,概因前之已伏之笔吧。而后由贾母,王夫人眼中写出湘云之衣着打扮,再由宝钗口中说出湘云旧事,至此,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丝毫不费笔墨,却有如此传神。
到宝湘在书中的初会便是有一番景象了。与宝黛初会比较看来,当真是妙极。如此文字,似犯而不犯,似重而不重,又有几多。而这位云妹妹当真是心直口快且俐齿伶牙,几个绛纹石的戒指换出的那一番道理,想来读者应记忆犹新吧。直到玉卿挨打,宝钗赶蝇,龄官划蔷,湘云才结束了她的第一次小住。此间数个故事,纷乱头绪,却从未有缺何人,象凭空消失一般,必在纷乱中有几笔点到,象宝玉挨打时,众人来看,便点了湘云一笔,宝钗赶蝇时,湘黛二人偶见,又是一笔。如此又生出多少故事,至龄官划蔷后,湘云来辞,一切就顺理成章,总在乱中添置几笔,让人看后觉得简单而又有绪。
湘云二次来访,便是海棠结社后了。若上一次雪芹先生要突出刻画湘云的性格,此一次则刻画湘云的才情。两首白海棠诗写尽多少故事,而其中“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两句我窃以为便是其真实写照,再看她的菊花诗“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事,看来惟有我知音”,“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倘若陶彭令再生,也比慨然菊有此咏者,不枉矣。再看红楼最精妙的一副百笑图中,也不乏湘云的身影,雪芹先生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写到“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如此这般,红楼中的人物性格便全部展露在读者面前,如此文字,试问古今小说中非红楼而谁有?好一副红楼百笑图,如见如闻。
待到湘云第三,四次来,便应是整部红楼梦中最热闹非凡的文字了“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怡红院群芳开夜宴”等,如果说从前那两次只但是是湘云的一个剪影,那么此两回中,湘云便得到了一个升华。在庐雪庵的联诗中,湘云的联句是最多的,在我看来质量也是最高的。雪芹先生以如此笔墨将新到的宝琴,李纹,岫烟都给了读者一个大致的交代,如此便不感陌生了。憨湘云醉眠芍药洇,在我看来是红楼中画湘云最美的一副图画,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一般,湘云则是眠花了。试想红楼众闺阁中,除却湘云,还有谁会如此酣眠,无拘束,无牵挂的醉卧于花阴之间。在湘云的世界里,没有解不开的烦恼和忧虑,试问钗黛二人可有如此胸襟吗?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湘云便是这样的真名士。“英豪阔大宽宏量,从不将儿女私情略系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也许是胜极必衰的原因吧,此等繁荣文字的背后便隐藏了无限的悲哀,此后逐晴雯,死金钏,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大观园从此便笼罩上一层阴云,再也没有散开,湘云此后再来,没有了从前的那种笑声了。红楼便真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湘云的结局到底如何,雪芹先生没有写完,“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就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吧。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十七
暑假,我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看到一尊千手千眼观音木雕贴金像,满殿金光耀眼、光彩夺目。任何人看到了,都会感慨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和神通广大,也就是“手眼通天”。
我却脑洞大开,忽然想到了《红楼梦》里的一个关键人物。她是凡人,自然不能和观音相比,但是从一件小事上,让我觉得她有点千手千眼观音的潜质。她就是女二号——宝姐姐。
《红楼梦》是一部很琐碎的小说,记叙的都是家长里短的生活小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很多人都不会喜欢。然而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平平淡淡中蕴含着无数人生哲理。
我要说的事是这样的:家境贫寒、不得不寄人篱下的邢岫烟姑娘,受人敲诈,入不敷出。因为缺钱,大冬天她被迫把棉袄当了,冻得“拱肩缩背”,有苦说不出。邢岫烟是个有涵养的人,只能忍着。她的姑姑邢夫人是个冷血动物,视而不见;平日里在一起吟诗作对、相处融洽的姐妹们没人过问;惯会怜香惜玉、把邢妹妹当作“一字师”的宝哥哥居然也无动于衷。只有宝钗有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立即悄悄替她赎出棉衣——偏巧当铺就是她家开的。
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件芝麻粒大的小事,但我想对于邢姑娘一定是天大的事,相当于“雪中送炭”。宝姐姐用实实在在的善举告诉我们:越善良的人,越需要聪明;越聪明的人,才有能力越善良。当你善良到跟观音菩萨一样时,你需要有千手千眼。为什么要有千眼?一是能看尽世间的苦难,不遗漏;二是希望看清事情的方方面面,不被蒙蔽。所以观世音只需要一颗满怀善意的心,却需要一千双眼睛。
看看宝钗的平素所为:她对一直怀有敌意的黛玉以德报怨,频频“送温暖”——好药以及“心理大保健”;豪爽但不成熟的湘云揽下了诗社东道,却无钱应对,又是宝钗全额赞助替她撑腰;金钏儿惨死,宝钗不顾忌讳,把自己的新衣服给这个与自己没什么交集的丫鬟做了丧服……这些事情也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慈善”,但绝不是每一个人都做得出来。贾府那么多为富不仁的男人,却没有一个有宝钗这个弱女子这般敏锐的眼光、宽阔的胸襟、博大的气场。
《红楼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巨作,难得有宝钗这样充满正能量的人物。当沧浪之水不再清兮,像宝黛那样一味地消极逃避是不可取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从小事做起,无愧于心,扶危济贫,与所有人和谐相处,这是宝钗的做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到任何时候都不过时。我喜欢“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姐姐。
暑假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想篇十八
璜大奶奶是个尊称,是贾璜的正房,而贾璜多半是宁国公贾演的后人,是贾代化某个兄弟的长房长孙,不过书中没有交代清楚,也不重要,自不去深究。
这个璜大奶奶本姓金(下文中统一称金氏),其兄娶妻胡氏,得一子学名金荣,不过兄长去的早,留下了孤儿金荣跟着寡母胡氏度日。
按说金家这样的小门小户的人家,儿子金荣长大了自然该去当个差,赚些日月,如果跟对主子,兴许还能谋个出路。不过看起来金寡妇胡氏不甘于此,她和李纨一样心性高,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进学读书,将来能够多些机会。好在胡氏和金氏姑嫂关系不错,金氏出面求了凤姐,争取到了一个附读名额,金荣于是去贾府家塾上学了。
这天,金荣因打扰秦钟和香怜的私语而引发纠纷,最后因宝玉帮着秦钟,金荣不得已给秦钟磕头赔礼,但是心中却是不服,被母亲胡氏知道后一通责骂,金荣知道如果要去上学,这口气不得不忍下了。
胡氏虽然骂住了金荣的不服,自己却没忍住,到底还是叨咕给了小姑子金氏听。
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分析。
一。胡氏和小姑子的关系。
胡氏和小姑子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小姑子肯为侄儿附学的事情去求凤姐,就是一个例子。这种良好的姑嫂关系一般有两个决定性因素:兄妹关系好、嫂子不小气。从书中不多的描写可以看出,胡氏是个有见识的人,当儿子受了委屈时,到底是替儿子出气还是让儿子继续读书,胡氏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但是一转脸背着儿子金荣,胡氏也是满腹委屈,不由得向小姑子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显然是个心直口快的人。
金家哥哥去世得早,胡氏带着金荣生活,其境况显然不如贾府旁支贾璜夫妻,这金氏出来,得坐着车、带着婆子的,挺讲究排场的。这是胡氏做不到的。因而这对姑嫂之间的关系是,金氏钱财多些、胡氏仰仗金氏多些,而这金氏因着哥哥的关系,对金荣也挺看待的。
二。金氏和尤氏、凤姐的关系。
贾珍是宁府的长房长孙,又是族长,但是作者生活的年代,家族内部是长幼有序、等级森严的,宁府的老爷贾敬不理家务,荣府的贾母辈分高出贾珍两辈,因此,即便贾珍是族长,族中大事很多却是在荣府定。金荣附学的事情在凤姐手上正是一个例证。
贾璜是贾珍贾琏一辈的堂兄弟,金氏“时常到宁荣二府里去请请安,又会奉承凤姐儿并尤氏,所以凤姐儿尤氏也时常资助资助他”,也就是说,金氏是有求于凤姐、尤氏的。
三。金氏为什么要兴师问罪?
第二。金氏火急火燎地要去宁府找尤氏、秦氏说理,也是要在胡氏面前展示自己体面的意思。
四。金氏为什么会偃旗息鼓?
看书中的描写,金氏到宁府后,尤氏接待了她,和她聊了儿媳妇秦氏的三件事:
第一。秦氏生病了,还挺重;。
第二。尤氏自己对秦氏疼爱有加;。
第三。秦钟到姐姐那里哭诉,秦氏心情大不好。
而“金氏此来,原要向秦氏说说秦钟欺负了他侄儿的事,听见秦氏有病,不但不能说,亦且不敢提了。况且贾珍尤氏又待的很好,反转怒为喜,又说了一会子话儿,方家去了。”这里面,核心的一句话把金氏偃旗息鼓的原因点明了,就是:“贾珍尤氏又待的很好”
金氏在初闻寡嫂转述言语的时候,确实是非常生气的,想着平时尤氏待人挺和气、秦氏挺懂规矩,自己就打算出面去找尤氏秦氏讨个公道。
幸亏当年没有手机,不能当场打电话发作,及至金氏到宁府,气也已经消了一大半了,冷静下来后,就会想起贾珍尤氏对她的好处,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她愿不愿意为了侄儿的愚蠢而失去自己的利益。答案是清楚的,金氏其实并不关心自己的侄儿有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就算是自己的亲人受了委屈,也不如自己的利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