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优质23篇)
报告的撰写需要考虑读者的背景和需求,以便针对性地传达信息。写完报告后,我们应该进行仔细的校对和排版,确保报告的格式和语法没有错误。如果您对报告的写作有进一步的需求或想深入了解某个领域的报告写作技巧,可以参考以下范文进行进一步研究。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一
经过对霍山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使课堂资料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本事。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确定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经过对霍山的实习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景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必须的帮忙。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忙,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本事。
1、实习中听从教师安排,认真听指导教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本事。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习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经过实习动员、实习情景介绍,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资料、安排及要求到达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4)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资料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一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一天要作实习小结;(3)每一天预习与第二天实习有关的资料。
编写实习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本事,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习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习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一样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习,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经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经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仅巩固了自我的理论知识,并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本事。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并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本事。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十分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十分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经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经过这次霍山的实习,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本事。实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习,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习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习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我的社会实践本事。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习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习第二天的午时,我们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并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习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教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可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可是不明白名字,等到教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明白了如何动手学习,仅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我的本事。
短短五天的实习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习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忙,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习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习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一样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习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习本事。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习的野外实习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12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教师和张教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习地点,并于当天午时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教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习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习虽然辛苦,可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到达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教师,弥补自身的不足。经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必须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习过程中经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习,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习的辛苦。教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教师是实习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并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教师接触得少,实习时才发现原先教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我动手的机会。期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二
邓一婷。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03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新华网2002年10月6日有如下报道:
“走进北京大学校园,树枝上、草地上、教学楼旁、图书馆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顶……到处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鹊以及其他各种飞禽,一派“校园处处闻啼鸟”的景象。
“19年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北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黎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上大学时就在校园内看到喜鹊,但没有现在的数量多,初略估计多达数千只。现在,校园内不仅可以看到喜鹊,还可看到松鼠、刺猬等多种野生小动物,未名湖上还飞来过白天鹅。讲话间,记者不时看到喜鹊从他办公室的窗前飞过。
“现在,北大校园已变成了各种飞禽和动物栖息的乐园。校园内遍布了端庄浓绿的桧柏、苍劲古朴的油松、华美高雅的白皮松、金黄富丽的银杏枫树等常绿树和春秋色树。据北大园林科调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树,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5、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
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6、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
“1920年北京通州协和大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及北京汇文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21年动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园最初用地40公顷,学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润园、鸣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为教工宿舍福利区,同期还购得治贝子园为燕大农学系实习场地。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回顾,让我们拥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为教工住宅区的几个园子,又是怎样的呢?
那么,长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户对此处的反映多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湖边的平房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湖水主要来自万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气熏天,蚊虫成群。
至于住宅距离湖边稍微远一些的住户,则认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这里的生活还差强人意。而且位置比较方便,距离颐和园、香山、北大本部都很近,比较适宜居住。一个学者模样的老人说,“大学里能有北大环境的很少”。一个看上去有八、九十岁的随儿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说:“环境还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而住户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附近没有大型超市,购物不方便。
在畅春园,我们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我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的不善。一位原来在北大食堂工作的老大妈在一再要求我们证明是北大的学生之后,才细细地给我们讲出了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她对北大声誉的维护让我们很是感动。然而作为北京大学的教工宿舍区,却无法提升管理的层次,以至于使其成了来京打工人员的居留地,这一点不能不引起重视。长此以往,住户的维护是不可能维护住园子的声誉、北大的声誉的。
7、万泉文化公园。
公园是公共艺术与绿色生态相融合的一个集中化空间。在20世纪中叶以后,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得到了高速发展,城市空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而肆意扩张蔓延,工矿生产与加工形态尤其是在后工业时代的城市住房、能源、交通、通讯以及整体生态环境的重重压力而呈恶性化发展趋向,使得自然生态、动植物群类的多样性和人类千古历史文化类型之遗产的丰富与完整性,均遭到了触目惊心的破坏。这种情景在贫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甚。许多大城市中心部位和郊区部位设立的公园已远不足以起到明显改善和优化城市环境的功效,而大多只起着对城市社会追求高集中、高速度、高回报、高消费所带来的心身压抑和生态环境的侵害做某些调节、抚慰,抑或暂作短时的消解和逃遁之所。
尽管如此,公园,仍或多或少地代表着人们对业已失缺的自然景色或农耕时代田园风光的祈求与象征性的回归之地。在许多都市街道、广场、社区中心已经渐渐失去原由的公共交流、休闲场所之功能,并缺乏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品质的情形之下,良好的公园便更显其城市花园与“城市之肺”的价值意义。
万泉文化公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这里在过去是一个早市,后来经清理整顿建成公园,成了附近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它是一个半开放性质的城市街心公园,其中有假山、草坪等景观以及儿童游乐区、老年人健身区、舞池、轮滑场等公共休闲娱乐设施。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地面一律采用软质的材料铺就,既不失美观,又有保护性能。我们大约在上午10点左右到达这里,很多孩子在玩耍,很多中老年人在健身,还有很多人这里放风筝,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随机对游客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大多数游人表示住在附近,是常来这里的,有时候甚至只是为了散心而来到这里。他们大多数表示“环境还行,器械不错,比以前强多了”。带孩子来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安全放心。而大多数的不满意集中在公厕卫生上面。据说这里的公厕因为无人管理,常常污水横流,使整洁优美的环境大煞风景。另外就是树木的缺乏,这样就导致在夏天的时候,人们因为没有乘凉的地方,而只得在清晨或者傍晚来散步,白天则失去了使用价值,不能不说是一个欠缺。
万泉文化公园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成功的规划,如果能够加强公园的管理,在一些细微的地方再下一些工夫,应该会是北京西郊生态建设的一个杰作。
8、万泉河。
走到万泉河边,臭气扑鼻。河面上泛着白色的泡沫,河水则已经呈现黑色。原因是大量污水的排放,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其自净能力。而河道的人工化又使得它与自然生命过程相割裂,又使其自净能力大打折扣。
带着对万泉河污染的深深的遗憾,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些相关资料。
2000年2月22日的《北京晨报》上刊登了题为“群众反映北大校园内湖水发臭”的报道。报道指出,入冬以来,北大校园内湖水却迟迟不肯结冰,湖面上漂浮着白色泡沫,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鸡蛋味。记者调查时发现,湖里的鱼紧贴冰面,吸引着众人凿冰取鱼。据有经验的人说,鱼只有在缺氧的情况下才浮上水面吸氧,说明湖水因为污染而缺氧。此时万泉河也未结冰。据海淀区河道管理所万泉河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讲,万泉河是海淀区用于排涝的一条河流,北大、清华园内湖水都靠此河循环湖水,往年河水都结冰,当年不结冰是因为河水中有油状污染物质。员工还特别告诉记者,从这种水中捕捞的鱼有可能受到污染,居民千万不可食用。
2000年2月25日的《北京晨报》又刊登了题为“北京万泉河污染解决难”的报道。海淀区河道所王所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今已经遭受严重污染的万泉河,无法查出污水源之所在,惟一能解北大居民恶臭之苦的权宜之计就是从京密引水渠引入清水,将河水大冲洗,“但好景不长,两三天后,水依然是这样。”为什么污水源无法查出呢?原来,万泉河从1982年开始改造,改造后河水从“京密”引清水,最近两年海淀区市政建设加快,一些单位和个人为省钱省事,不接市政污水管线,直接将污水排入以往在大雨天用于排雨水的雨水管,致使污水直接流入了万泉河。而这些私接的管线,由于局里受资金和人力限制无法查出,所以污染源就没法现身。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另一篇题为“皮肤白白嫩嫩,北京万泉河里游出‘怪蛙’”的报道。一名姓陈的先生于2001年10月在清华西门附近的万泉河中发现一只“怪蛙”。它浑身呈肉色,没有任何花纹,皮肤表面十分光滑。怪蛙的后肢特别粗壮,其腿上红色的肌肉清晰可见,前肢则特别细小,蹲着时也不能支撑身体。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说,这可能是一只白化青蛙。白化现象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现象,在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等许多类野生动物身上都有可能发生。造成白化现象的因素有很多,河水污染是其中一种。这就充分说明了万泉河水质污染的严重性。
(资料来源:)。
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万泉河的水质污染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而它的污染又对周边的水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控制污染源应该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而环保局又声称污染源无法查出,那么,一个彻底而坚定的环保行动就显得犹为重要了。如果坚定地去做,污染源是不可能不现身的。行政管理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9、绿化隔离带。
在向柳浪庄走的路上可以看到一行很大的标语——“保护林木绿地,巩固绿化成果”。是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立的。又可以看到一队士兵带着工具去植树。这提示着我们北京正在进行的绿化隔离带建设活动。这种建设又让我产生了对北京西郊历史变迁的兴趣。我找到了一些资料。
关于“海淀”的变迁。
陶世龙先生在《历史上海淀的江南水乡景色——据侯仁之:晚晴集摘编》一文前写道:“海淀本有淀,1948年来北京时,经燕京大学即现北大校园,去颐和园,在向北转西处,见面积不小的芦苇塘;50年代初尚在。路侧多为农田,土肥水足,京西稻所出,复多莲藕,其后不知何时泯灭。”
侯仁之先生《晚晴集》中则提到:
“在清代,海淀一带园林密布,园中有湖,园外复有水荡甚多,田中种植风荷香稻,宛如江南水乡,有诗为证。
忽牵野性到江湖,沿月扁舟入画图。
几曲波光连太液,千枝灯影散莲蓬。--清人咏未名湖前身的景色。
万泉十里水云乡,兰若闲寻趁晓凉。
两岸绿杨蝉咴咴,轻舟满领稻风香。--乾隆咏自畅春园西花园舟行至圣化寺,描写的是当时巴沟附近的水乡景色。”
这种变迁,究竟是进步,还是失误和倒退?
消失的风景线:京西柳浪庄。
海淀柳浪庄,东傍长河,西邻颐和园,历经五百年生息,今有千户人家,人称京西第一村。
柳浪庄是京西稻之故乡。清代这里有360顷御稻田,皇家每天吃一顷。此地还有“南七北六一十三圈”之说:当年开垦这片稻田时,清廷将工程包给了南七、北六,十三个省,至今村南尚有“兴工地”的地名。乾隆皇帝在《万泉堤上圣化寺即景杂诗》中,也有“万泉久湮塞,甲申岁始命疏浚,即其地开水田,今春加垦辟”的注文。他还以“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的诗句,描写柳浪庄的景色。
京西稻籽粒饱满,蒸出饭来清香四溢。据说毛主席在解放初期在颐和园尝过用京西稻做的饭,他连说“好吃”,建议推广京西稻。
然而,已有五百年历史的柳浪庄即将消失,因为它正处在绿化隔离带上。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区的格局是“分散集团制”,即城市由中心区和环绕周围的十个边缘集团组成;在中心区和边缘集团以及各边缘集团之间,用成片的绿化区隔离。柳浪庄所在的万柳地区,就处于颐和园旁边的百米绿化隔离带上。万柳工程的实施后,所在地农民上楼,退耕还林,柳浪庄将变成绿色风景区。
(资料。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三
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进一步了解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经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本事,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本事。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旅游区大门区——xx旅游区。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20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保护区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中国40处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基地。
x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属20xx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94种。xx的动植物物种占广西已知种数的比例都在30%以上,构成了小面积高密度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是广西不一样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动物区系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是林学专业学习和实习的基地。
4.3、保护区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离xx大门入口2公里处,做一个100平方米的森林记名样方调查,在不一样海拔高度处,观察记录各海拔出的植物种类。
该样方乔木层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灌木层以桃金娘、岗松为主。有很强的热带植物指示性。还有木姜子、漆树、鸭脚木等混杂在群落中,草本层以铁芒箕最多棕叶芦次之。总体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该记名森林样方能够命名为马尾松-桃金娘-铁芒箕群落。
2.2线路踏查。
在590米的鱼跃龙门处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许多蕨类植物。土壤为赤红壤。
在海拔900米的飞翔伞基地我们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马尾松相对减少。苔藓类增多。但依然有较明显的优势群落结构。土壤为红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榄大峡谷,山茶科及槭树等阔叶树十分多。有深山含笑、半疯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桦、罗孚栲等。优势种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样化,有大头茶、甜椎、小叶罗汉松、船柄茶、银荷木、长叶木姜、基脉楠、吊丝红、羊角杜鹃、五裂槭、毛杨桐、蛇葡萄等等优势种极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其间我们还能够看到十分难得一见的灌草带,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没有乔木先锋树种的演替现象。
夏日炎炎,细雨霏霏,我们乘车而上,在各个典型区域下车考察听教师讲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让人异常兴奋。在低海拔的热带丛林看到虽有较大的人为干预。但完整的群落结果依然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在鱼跃龙门观望点,我们看到武鸣盆地的壮观和美妙,向脊的山脉构成鲤鱼的样貌在眼前跳跃。明白我以往就读的广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猜想着我们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几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阵风吹来云蒸雾绕,有时梦境般的美妙。在飞翔伞基地和山花烂漫、灯笼花苑我们脚踩才、石灰石在朦胧的大雾中感受飞翔的心境。观赏着杜鹃花后凋零和生长。留下了密集的相机的咔嚓声。两次走过橄榄大峡谷和云龙佛光景点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纱中,看着悬崖峭壁和上头长着的龙须草叶子上、不停地参出的泉水,感觉但丝丝的秋意。清风吹过,两侧的山体显现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参天,偶有荒草连天。林中鸟叫虫鸣,兽走猿攀,几乎是人间的天堂,动植物的乐园。在北回归线纪念杯及科普走廊我们看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和动植物气息。进入天书草坪,路上有不少的银荷、槭树和竹子。大片的碧草,酸甜的杨梅,矮化的杉木等等能够看到对面山上的微波转发站和最高的山峰在层层的烟雾中托着。大有凡人不可及之势。
进入养生之旅,黄杞、檫木、石楠、青冈、樟树、红苞木、中平树等等。数不尽数的树木展此刻眼前。其中有称化石铁杉的长苞铁杉,雄伟高大的..松等等,一路风景,一路学问。在园林设计和生态保护的双作用下,给我们学习和游玩的感受。前往金龟瀑布的路上,我们一路观看一路感叹。上百级的阶梯和不可思议的古木是我们的惊叹!回来的路上,我们进入知青林,测出了70.5cm的杉木,以及在我脚下留情竹叶青。
经过xx的实习,深切体味到林业工作的不容易。经过本次实习,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态学上的实践,同时,经过教师讲解,树木分类学、土壤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和巩固,并且能够把学过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融合了进来。团队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协助工作的经验也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次是去xx风景区实习,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经过xx黄伍导游的解说,我们懂得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基本情景以及xx风景区的亮点之所在。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四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xx—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
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大**、铁橛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五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19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新华网2019年10月6日有如下报道:
“走进北京大学校园,树枝上、草地上、教学楼旁、图书馆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顶……到处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鹊以及其他各种飞禽,一派“校园处处闻啼鸟”的景象。
“19年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北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黎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上大学时就在校园内看到喜鹊,但没有现在的数量多,初略估计多达数千只。现在,校园内不仅可以看到喜鹊,还可看到松鼠、刺猬等多种野生小动物,未名湖上还飞来过白天鹅。讲话间,记者不时看到喜鹊从他办公室的窗前飞过。
“现在,北大校园已变成了各种飞禽和动物栖息的乐园。校园内遍布了端庄浓绿的桧柏、苍劲古朴的油松、华美高雅的白皮松、金黄富丽的银杏枫树等常绿树和春秋色树。据北大园林科调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树,其中32019年以上的有30棵,12019年以上的有386棵。
5、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
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6、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
“1920年北京通州协和大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及北京汇文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21年动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园最初用地40公顷,学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润园、鸣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为教工宿舍福利区,同期还购得治贝子园为燕大农学系实习场地。 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
回顾,让我们拥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为教工住宅区的几个园子,又是怎样的呢?
那么,长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户对此处的反映多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湖边的平房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湖水主要来自万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气熏天,蚊虫成群。
至于住宅距离湖边稍微远一些的住户,则认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这里的生活还差强人意。而且位置比较方便,距离颐和园、香山、北大本部都很近,比较适宜居住。一个学者模样的老人说,“大学里能有北大环境的很少”。一个看上去有八、九十岁的随儿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说:“环境还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而住户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附近没有大型超市,购物不方便。
在畅春园,我们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我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的不善。一位原来在北大食堂工作的老大妈在一再要求我们证明是北大的学生之后,才细细地给我们讲出了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她对北大声誉的维护让我们很是感动。然而作为北京大学的教工宿舍区,却无法提升管理的层次,以至于使其成了来京打工人员的居留地,这一点不能不引起重视。长此以往,住户的维护是不可能维护住园子的声誉、北大的声誉的。
7、万泉文化公园。
公园是公共艺术与绿色生态相融合的一个集中化空间。在20世纪中叶以后,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得到了高速发展,城市空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而肆意扩张蔓延,工矿生产与加工形态尤其是在后工业时代的城市住房、能源、交通、通讯以及整体生态环境的重重压力而呈恶性化发展趋向,使得自然生态、动植物群类的多样性和人类千古历史文化类型之遗产的丰富与完整性,均遭到了触目惊心的破坏。这种情景在贫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甚。许多大城市中心部位和郊区部位设立的公园已远不足以起到明显改善和优化城市环境的功效,而大多只起着对城市社会追求高集中、高速度、高回报、高消费所带来的心身压抑和生态环境的侵害做某些调节、抚慰,抑或暂作短时的消解和逃遁之所。
尽管如此,公园,仍或多或少地代表着人们对业已失缺的自然景色或农耕时代田园风光的祈求与象征性的回归之地。在许多都市街道、广场、社区中心已经渐渐失去原由的公共交流、休闲场所之功能,并缺乏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品质的情形之下,良好的公园便更显其城市花园与“城市之肺”的价值意义。
万泉文化公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这里在过去是一个早市,后来经清理整顿建成公园,成了附近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它是一个半开放性质的城市街心公园,其中有假山、草坪等景观以及儿童游乐区、老年人健身区、舞池、轮滑场等公共休闲娱乐设施。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地面一律采用软质的材料铺就,既不失美观,又有保护性能。我们大约在上午10点左右到达这里,很多孩子在玩耍,很多中老年人在健身,还有很多人这里放风筝,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随机对游客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大多数游人表示住在附近,是常来这里的,有时候甚至只是为了散心而来到这里。他们大多数表示“环境还行,器械不错,比以前强多了”。带孩子来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安全放心。而大多数的不满意集中在公厕卫生上面。据说这里的公厕因为无人管理,常常污水横流,使整洁优美的环境大煞风景。另外就是树木的缺乏,这样就导致在夏天的时候,人们因为没有乘凉的地方,而只得在清晨或者傍晚来散步,白天则失去了使用价值,不能不说是一个欠缺。
万泉文化公园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成功的规划,如果能够加强公园的管理,在一些细微的地方再下一些工夫,应该会是北京西郊生态建设的一个杰作。
8、万泉河。
走到万泉河边,臭气扑鼻。河面上泛着白色的泡沫,河水则已经呈现黑色。原因是大量污水的排放,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其自净能力。而河道的人工化又使得它与自然生命过程相割裂,又使其自净能力大打折扣。
带着对万泉河污染的深深的遗憾,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些相关资料。
2019年2月22日的《北京晨报》上刊登了题为“群众反映北大校园内湖水发臭”的报道。报道指出,入冬以来,北大校园内湖水却迟迟不肯结冰,湖面上漂浮着白色泡沫,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鸡蛋味。记者调查时发现,湖里的鱼紧贴冰面,吸引着众人凿冰取鱼。据有经验的人说,鱼只有在缺氧的情况下才浮上水面吸氧,说明湖水因为污染而缺氧。此时万泉河也未结冰。据海淀区河道管理所万泉河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讲,万泉河是海淀区用于排涝的一条河流,北大、清华园内湖水都靠此河循环湖水,往年河水都结冰,当年不结冰是因为河水中有油状污染物质。员工还特别告诉记者,从这种水中捕捞的鱼有可能受到污染,居民千万不可食用。
2019年2月25日的《北京晨报》又刊登了题为“北京万泉河污染解决难”的报道。海淀区河道所王所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今已经遭受严重污染的万泉河,无法查出污水源之所在,惟一能解北大居民恶臭之苦的权宜之计就是从京密引水渠引入清水,将河水大冲洗,“但好景不长,两三天后,水依然是这样。”为什么污水源无法查出呢?原来,万泉河从1982年开始改造,改造后河水从“京密”引清水,最近两年海淀区市政建设加快,一些单位和个人为省钱省事,不接市政污水管线,直接将污水排入以往在大雨天用于排雨水的雨水管,致使污水直接流入了万泉河。而这些私接的管线,由于局里受资金和人力限制无法查出,所以污染源就没法现身。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另一篇题为“皮肤白白嫩嫩,北京万泉河里游出‘怪蛙’”的报道。一名姓陈的先生于2019年10月在清华西门附近的万泉河中发现一只“怪蛙”。它浑身呈肉色,没有任何花纹,皮肤表面十分光滑。怪蛙的后肢特别粗壮,其腿上红色的肌肉清晰可见,前肢则特别细小,蹲着时也不能支撑身体。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说,这可能是一只白化青蛙。白化现象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现象,在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等许多类野生动物身上都有可能发生。造成白化现象的因素有很多,河水污染是其中一种。这就充分说明了万泉河水质污染的严重性。
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万泉河的水质污染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而它的污染又对周边的水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控制污染源应该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而环保局又声称污染源无法查出,那么,一个彻底而坚定的环保行动就显得犹为重要了。如果坚定地去做,污染源是不可能不现身的。行政管理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9、绿化隔离带。
在向柳浪庄走的路上可以看到一行很大的标语——“保护林木绿地,巩固绿化成果”。是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立的。又可以看到一队士兵带着工具去植树。这提示着我们北京正在进行的绿化隔离带建设活动。这种建设又让我产生了对北京西郊历史变迁的兴趣。我找到了一些资料。
关于“海淀”的变迁。
陶世龙先生在《历史上海淀的江南水乡景色——据侯仁之:晚晴集摘编》一文前写道:“海淀本有淀,1948年来北京时,经燕京大学即现北大校园,去颐和园,在向北转西处,见面积不小的芦苇塘;50年代初尚在。路侧多为农田,土肥水足,京西稻所出,复多莲藕,其后不知何时泯灭。”
侯仁之先生《晚晴集》中则提到:
“在清代,海淀一带园林密布,园中有湖,园外复有水荡甚多,田中种植风荷香稻,宛如江南水乡,有诗为证。
忽牵野性到江湖,沿月扁舟入画图。
几曲波光连太液,千枝灯影散莲蓬。--清人咏未名湖前身的景色。
万泉十里水云乡,兰若闲寻趁晓凉。
两岸绿杨蝉咴咴,轻舟满领稻风香。--乾隆咏自畅春园西花园舟行至圣化寺,描写的是当时巴沟附近的水乡景色。”
这种变迁,究竟是进步,还是失误和倒退?
消失的风景线:京西柳浪庄。
海淀柳浪庄,东傍长河,西邻颐和园,历经五百年生息,今有千户人家,人称京西第一村。
柳浪庄是京西稻之故乡。清代这里有360顷御稻田,皇家每天吃一顷。此地还有“南七北六一十三圈”之说:当年开垦这片稻田时,清廷将工程包给了南七、北六,十三个省,至今村南尚有“兴工地”的地名。乾隆皇帝在《万泉堤上圣化寺即景杂诗》中,也有“万泉久湮塞,甲申岁始命疏浚,即其地开水田,今春加垦辟”的注文。他还以“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的诗句,描写柳浪庄的景色。
京西稻籽粒饱满,蒸出饭来清香四溢。据说毛主席在解放初期在颐和园尝过用京西稻做的饭,他连说“好吃”,建议推广京西稻。
然而,已有五百年历史的柳浪庄即将消失,因为它正处在绿化隔离带上。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区的格局是“分散集团制”,即城市由中心区和环绕周围的十个边缘集团组成;在中心区和边缘集团以及各边缘集团之间,用成片的绿化区隔离。柳浪庄所在的万柳地区,就处于颐和园旁边的百米绿化隔离带上。万柳工程的实施后,所在地农民上楼,退耕还林,柳浪庄将变成绿色风景区。
(资料来源:华夏旅游网)。
看到这消失了京西稻的、正处于建设状态的柳浪庄,心情真的是十分复杂。
绿化隔离带的建立。
绿化隔离地区是北京城区最近的绿色屏障,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和10个边缘集团之间以及各边缘集团之间建设,绿化面积为125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工程从1986年开始实施,今年隔离带建设已完成了绿化面积3.5万亩,是过去6年绿化面积的总和,形成了10个面积在5000亩左右的绿色板块。这10大绿色板块相互连接后,将形成环绕北京城的生态屏障,对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将发挥重要作用。
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种方案,在审视和慎重地对待文化资源和传统的同时,寻找生态的最佳切入点呢?也许,京西稻,本不该从北京消失的;也许,柳浪庄,本不该从地图上消失的。
10、京密引水渠与北京水治理。
关于北京水环境治理。
北京水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也是一项历史上就不断进行的工程。北京中心地带在古代曾是湖泊群,从昆明湖可以通航至紫禁城,又有筒子河、护城河环绕皇城、京城,湖水相连,使北京这座历代名都在威严大气之外,又增加了几分秀丽和飘逸。但自清代末期开始,由于北京水系疏于管理,河道淤积污染,航运废止。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城市水系进行过三次较大的整治,兴建了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开掘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将两大水库的水引入北京,增加了北京的环境用水量,水环境大为改观。但毕竟40多年来未对水系进行过彻底治理,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加,河湖遭到新的污染,有的河道成了臭水沟。湖泊淤泥深厚,据北京市水利部门的监测,淤泥累计达到230万立方米。
北京水环境恶化的状况引起了中央和市政府、市民的广泛关注。1998年初在北京市人大代表会上,225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要求治理城市河湖的污染。1998年9月26日,从治理北京心脏地区的六颗明珠——“六海”开始,城市水系治理拉开了帷幕。京城水系治理的目标是“水清、岸绿、流畅、通航”,这次水系治理为北京历史上首次,规模之大、投入之多都没有先例。
京密引水渠-——继昆玉河后又一景观河道。
京密引水渠技术改造工程是解决北京城市供水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全长112.7公里,成为京城供水最重要的“大动脉”。
据官方报道,1989年京密引水渠开始冬季送水,从此引水渠的输水任务由季节性输水转变为常年不间断输水。但经过30多年的超负荷运行,京密引水渠已年久老化,而且大部分土渠冲刷严重,泥土大量淤积,影响了输水能力。渠道损坏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据1990年至1999年统计分析,京密引水渠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率平均为23%,最高的1999年达到32.7%,进行技术改造已经十分迫切。技改工程完成后,渠道的输水能力增强,可使十分宝贵的地表水资源得到充分的节约利用,每年可节水1亿立方米。今年春天开始京密引水渠两岸的绿化,设计方案是草和树层次分明,京密引水渠已成为继昆玉河、南护城河之后的又一景观河道。
(资料来源:2019年10月29日北京晚报)。
然而据我们了解,京密引水渠在1998年前还是基本自然化的,现在已经完全人工化了。过去水渠旁是高大遮荫的树木,而今天笔直的河岸旁边只有刚刚栽种的整齐划一的小树。现在的京密引水渠已经成为一条景观河道,可以看到河道上面的条条游船。常来此地的游客对自然河道的消失普遍存有遗憾,而同时也对环境的整治表示理解。据说过去这里没有人管,十分乱,现在则好得多了。
11、颐和园。
颐和园是京津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园林。我想,此次实习的最后一站设在这里,就是要挖掘生态建设中的美,以及在美中寻找不足。
也许对于颐和园,本应该有很多东西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它,实在是太庞大太壮观了,而其中又蕴涵了太多的美,太丰富的思想和文化。每一个又都拥有太多的评论和赞美,我再说似乎显得多余。那么就谈一些背面的东西吧!
在颐和园的西堤上,一对中年夫妇谈到自己对绿化的一点看法。他们认为,北京——包括颐和园——的绿化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应该在追求自然的同时创造出新意,而目前的绿化则显得很刻意,千篇一律。
而在昆明湖西岸,我们又看到了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让人震惊的一个镜头:一根长长的管子,向湖中排放着黑黑的污水……那一刻,我们都沉默了。这类似的一幕,我曾经在青岛的海滩上看到,然而作为湖,自净能力又是远不如海的。我不知道,在奥运会的契机下,大力推动颐和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时刻,那一根管子,意味着什么。急功近利,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三、专题分析与思考。
1、关于绿化。
北大校园绿化。
在《校园各功能区的绿化情况分析及建议》中,有关于北大校园绿化的一些思想。
根据校园绿化的原则,宿舍区应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舒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适用树形优美的常绿乔木、开花灌木,使宿舍区具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
教学区应该采用整齐式园林手法,树木采用对植、列植或在建筑物两侧栽植绿篱,在建筑物前铺设大面积草坪,点缀美观的花灌木或栽植地被植物。忌栽飞扬花絮的树木和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植物。教学区的植物绿化存在一些问题。如三教与五四体育场相邻,中间仅有圆柏等矮小灌木及碧桃等小乔木,缺少噪音屏蔽带,使得教学楼内正常学习受到很大影响。理教周围主干道两侧栽种的槐树,易生虫害,影响美观,另外,理科楼群周围缺少乔木,略显单调。
行政区作为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园林规划布局较好。乔木种类繁多,以雪松、银杏、白皮松等树形优美的树种为主,以孤立树的形式矗立在早熟禾草坪上,宁静、庄严、肃穆,符合行政区景观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办公楼前面的花坛花期已过,已经枯萎变黄,无人理会,与周围景观极不协调,有失观瞻,建议及时更新,以保证花色常鲜。
总之,我们在进行新的绿化建设时,要注意从植物本身特性,植物的精神内涵与景点、建筑的搭配,实施的可行性,成本节约等方面综合考虑。
人工化的自然与完全的自然之辩。
人工化的自然与完全的自然,可以说是一个讨论了许久的问题,然而结论的得出又是那样困难。
一路上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而有时自然的力量和其精密程度真是让人叹服。燕南园草坪上,十几种植物和谐地生长共存,蚯蚓的存在则为其创造了一个极其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杂草和人工种草同时存在的地方,总是杂草先于种草而绿。与自然界生命过程割裂开来的自然物总是显得异常脆弱。在柳浪庄的野地中,生长有先锋植物灰藜,作为一年生植物,它在一年中能长很高,对土壤产生很大的改良作用。3-6年之后,灰藜被其它植物取而代之,二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灌木、乔木等逐渐进行演替生长。在颐和园万寿山上,有一个古代的水土保持工程。山体上建成覆瓦状,从而加强雨水的下渗作用,减缓雨水的下流作用,这样就可以起到保水和保土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的特性为自然服务。在万寿山上生长着自然条件下的侧柏,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状态下生长很好的植物,而园林工人却想把它们全部清理掉,在山体上多种一些草。然而不耐旱的人工草势必需要更多的人工浇水,从而为喜旱的侧柏提供了一个不利的生长环境,最后必然导致不利的生态结果。试图人为改变自然的选择,必将得到违背自然的选择。
(这样的和谐与完整,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这种统一的景色,不是正我们所寻找的么?)。
2、关于城市环境的整治。
我们有一个责任,即不仅仅是仔细考虑美的含义,而且开放我们自己去体验美并且遵循美的引导。这种人类特有的适应才能帮助我们同自然界发展一种伦理关系。
——l.k.奥斯丁。
在我国许多城市社区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及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使得大面积裸露的土地受到长期的侵蚀和沙化,原由树林植被被轻易伐弃;水资源短缺,垃圾、废水处理系统不完善,环境污染加剧等情形在生态上个社区的健康生存发展带来长久的、潜在的危机。另一方面,社区中旧有的建筑街道、溪水及文化名胜等历史文化景观在社区的改建和新建中被轻易拆除、解体或毁坏。这显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相符合。而在北京市,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我们在北京西郊的实习当中,就见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
“首都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人和城市、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经济繁荣、生活富庶、环境优美的城市文明发展道路……”,中共北京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给人们描绘出了一幅未来5年美好的蓝图:人均绿地面积将更多,空气将更加清新,百姓的住房将更加宽敞,道路也将越来越宽广,堵车现象越来越少……北京人居质量会变得越来越高。
市政府已经确立投资上百亿元来打造“碧水绕京城”的美景,目前,许多昔日的臭河道已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北京还将再投入54.5亿元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河道整治,2019年市区将不再有臭河过市。万泉河的变清应该是指日可待了。
北京市政府还确定了138项城市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即开展包括圆明园遗址公园搬迁腾退规划、中央电视塔周边整治规划、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周边地区环境整治规划、颐和园周边环境整治规划、明城墙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等重点地区环境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然而这种重点整治,实行起来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
《北京晨报》2019年12月01日报道,“在北京大学西门外蔚秀园南墙和畅春园北墙之间,有条三四米宽的小胡同,这就是篓斗桥地区。这里挤满了私搭乱建的小平房,环境堪称脏乱差。眼下,这里成了拆迁现场,半年后,将建成一条宽阔、整洁的花园式新道路。篓斗桥地区和它南面的西苑操场路,两条小路才两三百米长,却集中了几十家小商店、六七个发廊,还有饭馆、酒吧。环境脏乱,与北大校园文化氛围极不协调。为此,北京市和海淀区两级政府与教育部和北大共同努力,筹集整治拆迁费1.3亿元。篓斗桥地区拆迁范围南到畅春园、北至蔚秀园、东临颐和园路、西至篓斗桥,涉及84户拆迁户、7198.06平方米拆迁面积和227名拆迁人口。目前,绝大多数人已经搬走了,昔日嘈杂的小街现在变成了拆迁现场。不久,这里将建成宽10米的平整街道,配上绿化美化,篓斗桥地区将变成篓斗桥花园。”
眼下距报道时期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然而我们在实习经过的时候,篓斗桥地区似乎还是描述中的情形,“宽阔、整洁的花园式新道路”似乎还在摇篮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城市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一个欠缺和漏洞。只规划不办事,整治过程阻力重重,即使在首都北京也是如此,真是让人有些寒心。
3、城市环境艺术的思考。
从万泉文化公园,想到了城市环境艺术。
人类从洞窟与巢居中走出来,筑土构木,为自己的生存营造了栖身之地。工业化与科技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嘈杂、拥挤、污染的城市,人们渴望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享受阳光的沐浴,为自己营造融入自然的新的生活环境。
矗入云天的高层建筑,蛛网般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瑰丽闪烁的城市夜景以及光怪陆离的商品橱窗,给现代社会绘制了一幅变幻万千的现代生活图景。今天,与其说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了,不如说生活在一个无所不包的人工世界了。这个人工世界,虽然以自然世界为物质依托,但已使人远离了原生自然,它启发人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业社会的条件下、,能不能建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解决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日益拥挤的交通,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等新问题。如何维护城市的风景线,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现代人工城市的环境空间,只有人工设计表现自然环境,寓自然于环境之中,才能使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才能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环境艺术在创造人类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设计着人类未来的文明。
城市环境中,有许多方便人们生活、娱乐、交通而存在的硬质景观以及植物绿化及各种水体等形态构成的软质景观。它们作为城市社会中功能性设施和工具的同时,构成了城市环境景观的实体要素。此外,许多城市或城郊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天然的景观资源,如若公共艺术的设置与这些人工的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和非人工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相组构,就将使纯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与其周遭环境因素(人工或非人工的)共同构成更大空间范围和心理效应的公共艺术景观,就可以使城市建筑性环境、公共设施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组构在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其艺术和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人性化原则。
在环境艺术的生存与推广中,不可避免地面对着人居环境及相关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维护的需求。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一个旨在鼓舞和知道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的宣言,即《人类环境宣言》。宣言中强调指出,“……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它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对于大地环境经管规划和较大型的公共艺术的推广活动方面应当做到:
1、树立社会文化和经济开发活动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及景观资源。
3、反省和避免艺术规划和创作活动中有碍于人类极其社会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状态。
4、明晰公共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5、确立公共艺术推广与城市环境及景观规划间的协调与统合的原则。
客观上,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改造与维护中,正应该起到它美化环境、催发人气、促进正确的生态观念、协助绿色革命的部分作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和绿色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和失衡,森林、绿地、湿地及地表水环境资源大量消失,成为威胁城市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无论从维护人类社会宏观生态环境的目的着眼,还是从公共艺术及其景观的审美效应出发,都必须强调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中绿色生态建设的密切关系,促使公共艺术在总体上与硬质景观和绿色生态元素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从而达到优化和“软化”城市环境的效果。
城市环境艺术,一种在选择之中的进步与慰藉。
四、总结。
而在实习当中,也发现了许多以前所忽略的东西,有让人愉快的,也有让人不那么愉快的。从学校东门的那条大路,到颐和园的昆明湖,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与思考。城市的环境,还有太多等待着改进,也有太多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治理。而保存与整治,又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如何在存留作为文化古都的北京风貌的同时,在发展经济和建设的同时,将北京的生态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则是需要引起很多思考的。而现在我能够做的,只有把它们写下来,在重新审视,在审视当中,获得进步。而假如我的审视能够引发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就是很感满意的了。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六
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15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平均温度15、2℃,最热月极端温度34、2℃,最冷月极端温度一7、1℃;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225、1mm;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供给)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青城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
根据青城山样地调查资料、野外路线踏勘记录的植物种类及《中国都江堰市植物名录》中所记载的青城山植物,初步估计植物346种,其中蕨类植物51种,隶属于26属l6科,种子植物295种,隶属于192属90科。其中裸子植物7种6计青城山约有维管属5科;双子叶植物252种169属77科;单子叶植物36种22属8科。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
青城山森林植被能够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尽管个别样地受人为影响,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林内,使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可是,目前常绿树种发育良好,落叶成分缺乏更新幼苗。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群落会演替为顶极群落;暖性针叶林中针叶树种杉木生长发育情景不良。而常绿阔叶树种在群落中发育良好。据此能够断定,群落中杉木的地位将会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暖性针叶林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青城山森林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常见种群的联结关系大多数未到达显著程度,种对问的独立性较强,种间联结存在明显的松散性。能够预测,随着植被的发展,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对生境有相同或相似反应的物种之间,能够利用群落中的共同资源而构成极显著的正联结,或者一个种依靠另一个种而生存,也呈现出正联结性;与此相反,两个对生境有不一样反应的物种,便生活在不一样的小环境中,构成显著的负联结。另外,如果一个种对另一个种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构成种间显著的负联结。
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各种测度指标基本表现相同的趋势。各森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不一样植被类型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常绿阔叶林大于暖性针叶林。植被类型相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植被类型不一样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一样。所以,物种多样性能反映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等的差异。除环境因子影响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外,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对物种多样性的大。所以,加强森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青城山风景区森林植被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众多,种子植物属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在那里相互交触,充分显示了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七
一、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校园里的老师,学生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并营造一个适宜广大城院学子与职工学习与生活的环境。
二、实习时间:
6月3日到206月8日。
三、实习地点: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一)调查项目。
1、校园概况:占地面积、绿地面积、绿化面积、湖面面积、建筑面积。
2、自然要素:校园绿化质量、植被质量、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噪声环境质量情况照明质量等。
3、工作分配:蔡晃耀(组长),主要负责分配各组员的工作和配合各个部分工作。
陈俊安、廖劲修:主要负责城市学院自然要素的实况调查。
李晓雯、陈健新:主要负责城市学院自然质量调查,包括实况调查、问卷调查;。
蔡晃耀、蔡晓文:主要负责资料的整理,同时配合各个部分的工作。
(二)调查表格、数据统计。
表1城市学院校园自然要素调查表。
校区组成学生宿舍区教学区办公区教工宿舍区。
占地面积120亩40亩75亩30亩。
绿地面积450903090。
绿化树种2种4种2种3种。
湖面面积0亩8亩0亩0亩。
建筑面积10.2万18.2万5.1万3.8万。
表2城市学院校园自然要素质量问卷表。
要素调查对象质量满意程度原因。
很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绿化质量学生105734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效果不明显。
教师671生态区没有完全建成,植被没有成熟。
空气质量学生12872由于周边的工厂排放废气或者下雨天下水道发出的异味。
教师1103校园出现灰蒙蒙的现象,雾气经久不散。
水体质量学生04556宿舍用水有时会强烈的消毒水味道。
教师284自来水偶尔出现混浊现象。
噪声环境质量学生67322隔音效果不好,课室或宿舍外有人喧闹就很吵。
教师2102搞活动时,外面比较热闹。
墙体质量学生16436隔音不好,墙体渗水严重,还出现墙灰脱落现象。
教师2102隔音不好。
照明质量学生206318湖边晚上灯光光线不好。
教师1031部分路灯坏了,没有人及时修理。
(三)关于调查对象。
男:
48人女:
67人学生:101人教师:14人总计:115人。
(四)结果分析。
4.1学校简况。
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新校区位于寮步镇西侧,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小坑村范围。新校区选址占地面积81.88公顷(1228亩),其中建设用地总面积53.33公顷(800亩),是东莞市重点项目之一。
规划提出,新校区计划招生总规模为2万人,建筑面积约66.3万平方米,容积率0.81,整个校园分为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首期)建设规模为33.33公顷(500亩),学生规模扩大至1万人,建筑面积约41.3万平方米,容积率1.24,二期建设用地面积为20公顷(300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25,建筑限高40米。
4.2绿化质量。
现状:绿化面积428亩,主要树种有36种,主要分布在中心湖、生态园。
主要树种有荔枝树、剑麻、合欢树、木芙蓉、棕榈、广玉兰、紫叶李、悬铃木、紫薇、桂花、月季、水杉、墨竹、侧柏、构树、南天竺、木槿花、红枫、马褂树、刺柏、凤尾兰、泡桐、洒金柏、红叶石楠、珊瑚树、白玉兰、重阳木、淡竹等36种。
调查情况:如右侧的饼状图,从调研结果了解到,有70%人对校园绿化质量表示满意,其中很满意的占14%,有30%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维护和植物种类少,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效果不明显。
我的建议:从调查结果看有70%的人对校园绿化质量表示满意,说明我校的绿化质量还是不错的,要是如果再加强维护,使植物茁壮成长就更好了。
4.3空气质量。
校园空气质量很一般,经调查2的人群对空气质量很满意;。
33为一般满意;65%表示不满意。总的来说,我校的空气质量能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对于城市学院的空气质量,领导们必须得重视,采取措施,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提高我们的满意度才是良策。而对于不满意的人群,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空气尘土多、有气味,由于周边的工厂排放废气或者下雨天下水道发出的异味;部分老师认为校园出现灰蒙蒙的现象,雾气经久不散。
该严格遵法,守法;最后,校园应该加大绿化,保护生态环境;。
4.4水体质量。
城市学院位于东莞市松山湖大道文阁旁,环境优美,植被繁茂,“山、水、树、人”融为一体。真可谓依山傍水。
然而,从调查情况看:如右侧饼状图发现,2%对校区的水体质量表示很满意,46%表示一般满意,52%的人不满意。
经分析,主要原因是(1)宿舍用水有时会强烈的消毒水味道和有臭味。
(2)自来水偶尔出现混浊现象。
我的建议:校园内应设置储水池,让自来水有很好的静置、沉淀。
同时,加入多重过滤网,更好的隔离杂质等等。
4.5噪声环境质量。
校园噪音环境质量良好,经调查,7的人群对空气质量很满意;72为一般满意;21%表示不满意。总的来说,我校的噪音环境质量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对于不满意的人群,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区太吵,晚上很晚了还有人在吵闹;隔音效果不好,课室或宿舍外有人喧闹就很吵;搞活动时,外面比较热闹,会很吵。
我的建议:
(1)对于校园里的噪声,源头只要还是宿舍旁边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发出的噪声和同学们的喧闹声。那么我们应该从源头处预防,传播过程消减。即,对于在学生的喧闹,应及时进行处理,劝告他们尽量安静点,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2)对于高速公路的车辆,在规划的时候应该加厚墙体,门窗都要进行严格地使用隔音材料,从而达到更好隔音效果。从我在宿舍居住2年发现,学校在这个方面做得的确不错。特别是门墙方面,隔音效果不错!
4.6墙体质量。
校园墙体质量良好,经调查,4的人群对墙体质量很满意;87为一般满意;9%表示不满意。总的来说,作为“东莞速度”建设出来的学校,我校的墙体环境质量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而对于不满意的人群,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隔音不好,墙体渗水严重,还出现墙灰脱落现象。
我的建议:学校应该定期对墙体进行检查和维护,同学们也应该积极、及时地向宿管反应墙体脱落、漏水等问题。
4.7照明质量。
对于学校的照明质量,经调查,20的人群对墙体质量很满意;62为一般满意;18%表示不满意。总的来说,我校的照明环境质量方面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满意度很满意的,是上述调查中最高的,真的不错。而对于不满意的人群,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湖边晚上灯光光线不好,容易发生意外;部分路灯坏了,没有工作人员及时修理。
我的建议:
2、合理安排灯具布置方式,保证照明的均匀度,当然也需要个别重点照明,形成阴影,造成层次感。
3、选择合适的灯具安装方式,及安装位置,避免眩光。
4、定期对学校的灯进行检查维修,维护。
六、实习总结:
此次实习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组的同学全部圆完成了各自的实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组员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校园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校园自然要素调查的方法,校园自然元素质量数据的分析和满意度分析,对于城市学院的校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城市学院植被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统计方法。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习,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习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习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习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八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九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xx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
“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十
要求学生掌握城市生态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能通过调研独立开展对某城市的生态评价工作;理解城市生态规划的总体思路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了解参观城市在人文、社会、经济、自然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城市的特点。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十一
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进一步了解x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x旅游区大门区——xxx旅游区。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广西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的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和宾阳四县交界处。保护区管理局设在武鸣县两江镇汉安村那江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0′~108°24′,北纬23°24′~23°30′。保护区呈西北至东南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21km,东西宽19km,一般海拔1200m左右,主峰龙头山在山体中部之武鸣与上林两县交界处,海拔1760.4m,相对海拔1563m,是广西中部最高的山峰。保护区总面积16994hm2,林地权属全部为国有。
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20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着多样性山地混合森林和珍贵稀有生物物种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地带性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态系统平衡观测实验室。是广西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科研、教学、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保护的对象有(1)保护北回归线上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xxx生境多样性,植物群落也多样性。共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多个植被类型。并且保存着近6000公顷的原生植被,以桫椤、黑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在xxx形成了较大面积的优势群落。(2)保护区域内丰富的物种资源及其基因。(3)保护桂中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x保护区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中国40处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基地。
xx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属2069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94种。xxx的动植物物种占广西已知种数的比例都在30%以上,形成了小面积高密度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是广西不同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动物区系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是林学专业学习和实习的基地。
4.3、保护区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部门对xxx的保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并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1986、2002年被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1999年被自治区环保局、林业局、海洋局、地矿局授予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同年,xxx保护区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接纳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2005年得到“香港吴氏野生动物保护”的资助以及纳入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保护基金会资助项目;同时,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开发利用xxx的旅游资源,建设环xxx旅游圈,形成“北有桂林,南有南宁”的旅游战略决策;同年,xxx保护区由副处级事业单位提升到正处级事业单位。
2.1、100m2记名样方调查。
在离xxx大门入口2公里处,做一个100平方米的森林记名样方调查,在不同海拔高度处,观察记录各海拔出的植物种类。
该样方乔木层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灌木层以桃金娘、岗松为主。有很强的热带植物指示性。还有木姜子、漆树、鸭脚木等混杂在群落中,草本层以铁芒箕最多棕叶芦次之。总体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该记名森林样方可以命名为马尾松-桃金娘-铁芒箕群落。
2.2线路踏查。
在590米的鱼跃龙门处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许多蕨类植物。土壤为赤红壤。
在海拔900米的飞翔伞基地我们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马尾松相对减少。苔藓类增多。但依然有较明显的优势群落结构。土壤为红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榄大峡谷,山茶科及槭树等阔叶树非常多。有深山含笑、半疯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桦、罗孚栲等。优势种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样化,有大头茶、甜椎、小叶罗汉松、船柄茶、银荷木、长叶木姜、基脉楠、吊丝红、羊角杜鹃、五裂槭、毛杨桐、蛇葡萄等等优势种极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其间我们还可以看到非常难得一见的灌草带,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没有乔木先锋树种的演替现象。
夏日炎炎,细雨霏霏,我们乘车而上,在各个典型区域下车考察听老师讲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让人异常兴奋。在低海拔的热带丛林看到虽有较大的人为干预。
但完整的群落结果依然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在鱼跃龙门观望点,我们看到武鸣盆地的壮观和美妙,向脊的山脉形成鲤鱼的样子在眼前跳跃。知道我曾经就读的广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
猜想着我们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几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阵风吹来云蒸雾绕,有时梦境般的美妙。在飞翔伞基地和山花烂漫、灯笼花苑我们脚踩才、石灰石在朦胧的大雾中感受飞翔的心情。观赏着杜鹃花后凋零和生长。
留下了密集的相机的咔嚓声。两次路过橄榄大峡谷和云龙佛光景点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纱中,看着悬崖峭壁和上面长着的龙须草叶子上、不停地参出的泉水,感觉但丝丝的秋意。清风吹过,两侧的山体显现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参天,偶有荒草连天。林中鸟叫虫鸣,兽走猿攀,几乎是人间的天堂,动植物的乐园。
在北回归线纪念杯及科普走廊我们看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和动植物气息。进入天书草坪,路上有不少的银荷、槭树和竹子。大片的碧草,酸甜的杨梅,矮化的杉木等等可以看到对面山上的微波转发站和最高的山峰在层层的烟雾中托着。大有凡人不可及之势。进入养生之旅,黄杞、檫木、石楠、青冈、樟树、红苞木、中平树等等。数不尽数的树木展现在眼前。
其中有称化石铁杉的长苞铁杉,雄伟高大的xxx松等等,一路风景,一路学问。
在园林设计和生态保护的双作用下,给我们学习和游玩的感受。前往金龟瀑布的路上,我们一路观看一路感叹。上百级的阶梯和不可思议的古木是我们的惊叹!回来的路上,我们进入知青林,测出了70.5cm的杉木,以及在我脚下留情竹叶青。
经过xxx的实习,深切体味到林业工作的不容易。通过本次实习,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态学上的实践,同时,经过老师讲解,树木分类学、土壤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和巩固,并且能够把学过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融合了进来。
团队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协助工作的经验也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次是去xxx风景区实习,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经过xxx黄伍导游的解说,我们懂得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xxx风景区的亮点之所在。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十二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去相关部分实习可以了解如何灵活运用生态学的知识来改变环境。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实习报告,供大家阅读!
目录:
1实习概况
2实习记录
3分析与讨论
4实习心得
5参考书目
6对实习的建议
1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2 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xx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
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实习效果和教训:
1.3.1实习效果:
总结实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
1.3.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
2 实习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 静园及其附近: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 未名湖及其附近: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 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近这些老太太时,却诧异地发现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矛盾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经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鲜,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别了快乐的一家子,我却发现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水池但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致于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质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允许了,就不应该这样做;这种不遵守公共道德,应该给予指责。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讶。
2.6 到颐和园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现代化和整洁,有些凌乱,肮脏,带有些乡土气息,应该是处于城乡过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著名的京西稻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干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弯曲美和自然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我原来昆玉河的两岸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没人管理,很脏,而现在好多了,如果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干净的话,他们还是更喜欢以前自然的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生硬。
最后的一站是万寿山。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几百年前的保持水土的工程。这儿的山并非如其他一般呈一坡状,而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感觉有点象梯田。这样做加强了雨水下渗,减缓了沙下流的速度,从而使得山坡上的水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侧柏。侧柏适应于碱性环境,耐干旱,能够自己生长无须人工管理,然而现在由于人工的干预,已经使的它的生长受到影响。
3 讨论与分析:
本部分将对2中所描述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1 人对自然的需求: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有着一种亲近自然的本性,这些自然环境带给人的愉悦之情是那些人工环境所不能替代的。环境心理学家们认为,“对自然环境的美好体验可以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种美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体验”(1),因此在2.1部分对燕南园的采访中,如我们所料,被采访的女士对燕南园感到很满意。而作为修建于50年代的燕南园,生活条件并不如条件极为现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为燕南园有着极其好的自然环境,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和悦耳的鸟鸣。而同样在万泉河文化公园,喜爱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这自然的绿对人所产生的吸引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公园竟然剥夺的孩子的这种权利,在草地上打出了“请勿践踏”的牌子。2.2中的静园后的草地也是不许践踏的.也许,设计师们是出于保护植物的目的,才这样做的。然而,试问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是否又考虑到了人对自然的需求呢?是否想到了公园的建造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而不是仅仅追求美观,追求表层上的绿。对于人而言,真正意义上的绿是我们可以亲近的绿,而不是那可望不可即的绿。对于保护植物和满足人对绿的需求上的矛盾,这是一个很好解决的问题,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完全可以用耐践踏的植物来替代这种娇气的植物,如车前草。同时,我发现当我们在向自然亲近时,所受到的阻力不仅仅是设计师们的设计失误,还有来自人们观念的僵化以及人们错误思想的指导使得他们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破坏。2.5中最后的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人似乎早已经忘却了人亲近自然的本性,似乎已经麻木。由于社会长期的误导,在他们看来,这种本无可厚非的很美好的天性反而成了素质低下的表现,是应该收到谴责的。而在他们心里,这种天性已经泯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然而更可悲的是,孩子们的这种天性也将被这种观念所扼杀。而在2.4中连根一起将野菜拔起的老太太们亲近了自然,却在以着另一种方式破坏着她们所喜欢的自然环境而全然不知,也许当她们发现的时候,她们再也没了这片可亲近的自然环境了,这不也是一种可悲吗?!所以,经过这次实习,我认为要让我们能与自然更近,除了设计的改进,还应该转变人的观念,应该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自然的亲近),什么是应该先考虑的(合理的人性的满足),什么是我们该做的?(采取合理的方式保护我们亲近的自然)。
3.2 万泉河广场:
“要使我们的城市广场句要意义,必须重新认识城市广场是‘人性场所’”。(2)从被访问人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广场设计的并不是很成功,因为它忽略了一点:人。尽管看上去广场很漂亮,但置身其中特别是夏天,并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因为广场的周围并没有给游人提供庇荫的大树和坐的地方,只有一些冰冷的石凳和一些设计师们认为具有艺术效果的同样冰冷的石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个广场是“非人性的广场,缺乏对普通人的关怀”(3)。其次,广场中的喷水池几乎是不怎么用的,那么也就是这个喷水池只是为了特殊的几天来装点门面而用,这样岂不是对资源的浪费?再者,这样的广场是存在着安全隐患的。溜冰的孩子如不小心碰到周边的石球是很容易受伤的,而喜欢到处乱跑的小孩也许一不注意就会不小心在铺设的“河道”与广场的交接处踩空从而受伤。而这些也正表明了我们的设计师在设计广场时还是主要以美观排场为标准,而对人的关怀反成了其次甚至不在考虑之范围!我认为应该在这个广场其周围种上大树,并给游人提供舒服的坐椅。至于喷水池和石球石柱,我认为应该做一个适当的改造,使得这些隐患能消失。
3.3 水(河):
“每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其所在地的水系紧密相关。”(4)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然而,在实习中,我却一次又一次的看到水体的污染。在蔚秀园中的臭水不仅影响了那里的环境,更给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威胁,在被采访的人中,没有一个人不对此感到不满和无奈。在去颐和园的途中,我看到了流着污水的万泉河。在颐和园门前,我看到了修了水泥堤坝的昆玉河.对于前面两个问题,我们经常接触,其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而最后一个,在采访时,原来以为这样做只是会造成视觉上的不舒适,然而回来后,查书,发现这样做的危害远远不止于此.原来自然的河堤,与水系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那里栖息着许多动物,生长着许多植物,它们不仅仅使得让我们感受到了生物的多样性,而且还对水的自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当水泥护堤建成后,这一切都遭到了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下降,污染加剧.(4) 知道了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方面,我们在大声呐喊着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又在破坏着它,而可悲的是,我们有时却不知道自己是在破坏反而以为是在”保护” . 看来,我们保护环境不能是盲目而为, 应该去除那种盲目自大,不信科学自以为是的心理,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否则只能是加剧其恶化!
3.4 湿地: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狭义的定义通常把湿地视为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由于土壤浸泡在水中,所以特征植物得以生长。我们在颐和园看到的湿地应该正是这种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度区域。湿地的功能除了对水质的净化起着关键作用外,还有有着以下功能:滞留营养物和沉积物,防止自然力的破坏(保护海岸线,防风,排除有毒物),流量调节,防止盐水的入侵。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湿地的这些功能,而不是去破坏它,因地制宜,那么湿地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好处。同时很重要的是,世界上的许多湿地还是许多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如位于喜马拉雅山山脚的蓬湿地现已变成了鸟的世界,并仍有大量鸟群不断飞来,将此地视为远离污染的纯净天堂。而对于城市,一个人工痕迹很重的生态系统,湿地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在我的周记六中曾提到的上海江湾湿地是上海最后一块自然湿地,现在却面临着被房地产开发的境地!很庆幸的是,颐和园的湿地还未受到开发商的威胁。
3.5 一些未找到答案的问题:
4 实习心得:
这次实习给我的收获确实不小。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原来在课本上在电视中看到的各种不合理的现象总觉得似乎离自己很远,然而在走出了象牙塔后,才发现原来这些不合理离自己是如此的近,是如此的严重。我们已经感知到了环境的恶化,也知道环境的.恶化会对人类本身造成巨大的威胁,然而我们仍然有着很多急功近利的人,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去破坏那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生态平衡。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盲目的人,他们本着保护环境的心理想去做一些切实的事情,然而却由于知识的缺乏,思想上的盲目自大,往往是南辕北辙,不仅没有保护环境反而由于他们的保护心切使得环境的恶化大大加剧。而事实上往往,生态系统有它自己的调节方式,根本毋需我们的看似“好心”的多此一举。所以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像鲁迅先生那样“摇旗呐喊”,以唤起国民的环保意识,同时,我们还应该向国人大力宣传科学知识,我们要树立的不仅仅是环境危机意识还更应该是正确的科学的环保意识!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也发现了不少亮点。首先让我耳目一新的是燕南园中那自然淳朴的居住环境。相信这种环境应该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而其中生态与人的协调,我想也是值得我们所借鉴的。其次便是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如垃圾堆前的车前草,还有在去往颐和园途中所看到的灰藜)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5参考文献:
3.4部分资料来源
6对实习的一些建议:
2 希望能多一些自己观察调查的时间以获取更多更全面的材料。
3 我认为这次实习同学间的配合还不够。希望在下一次实习中,能改变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使得实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态学综合实习,地点主要位于崂山北九水以及学校校园。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习的野外实习地点位于崂山北九水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10年5月11日,我们在柳新伟老师和杨洪晓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崂山实习地点,并于当天下午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杨老师指导我们认识了崂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柳老师的带领下,在三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习期间,我们还在张艳老师的带领下到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做了一次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样品的采集。
回到学校后,我们相继做了几次环境监测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环境监测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
此次实习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崂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习,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习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习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习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 “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新华网10月6日有如下报道:
“走进北京大学校园,树枝上、草地上、教学楼旁、图书馆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顶……到处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鹊以及其他各种飞禽,一派“校园处处闻啼鸟”的景象。
“19年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北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黎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上大学时就在校园内看到喜鹊,但没有现在的数量多,初略估计多达数千只。现在,校园内不仅可以看到喜鹊,还可看到松鼠、刺猬等多种野生小动物,未名湖上还飞来过白天鹅。讲话间,记者不时看到喜鹊从他办公室的窗前飞过。
“现在,北园已变成了各种飞禽和动物栖息的乐园。校园内遍布了端庄浓绿的桧柏、苍劲古朴的油松、华美高雅的白皮松、金黄富丽的银杏枫树等常绿树和春秋色树。据北大园林科调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树,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5、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
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6、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
“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早在金代就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到了明代,大规模构筑园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赐园”。民国期间成为燕京大学校园。校园的用地中包括了八个古园遗址,即“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及“治贝子园”等。在位置上与圆明园毗邻,在内容、造园风格上与圆明园之万春园中的若干园中园有类似之处。不同于宏丽的皇家园林,也有别于咫尺山林的私家园林而独具一格。后历经沧桑,诸多古园或随同圆明园一起付之帝国主义列强之火,或被军阀侵占变卖,不少已经夷为平地。……淑春园、朗润园、鸣鹤园、承泽园为幸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为完整,这是校园历史悠久的见证,也是宝贵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协和大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及北京汇文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21年动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园最初用地40公顷,学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润园、鸣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为教工宿舍福利区,同期还购得治贝子园为燕大农学系实习场地。 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那么,长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户对此处的反映多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湖边的平房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湖水主要来自万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气熏天,蚊虫成群。
至于住宅距离湖边稍微远一些的住户,则认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这里的生活还差强人意。而且位置比较方便,距离颐和园、香山、北大本部都很近,比较适宜居住。一个学者模样的老人说,“大学里能有北大环境的很少”。一个看上去有八、九十岁的随儿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说:“环境还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而住户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附近没有大型超市,购物不方便。
在畅春园,我们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我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的不善。一位原来在北大食堂工作的老大妈在一再要求我们证明是北大的学生之后,才细细地给我们讲出了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她对北大声誉的维护让我们很是感动。然而作为北京大学的教工宿舍区,却无法提升管理的层次,以至于使其成了来京打工人员的居留地,这一点不能不引起重视。长此以往,住户的维护是不可能维护住园子的声誉、北大的声誉的。
7、万泉文化公园
公园是公共艺术与绿色生态相融合的一个集中化空间。在20世纪中叶以后,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得到了高速发展,城市空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而肆意扩张蔓延,工矿生产与加工形态尤其是在后工业时代的城市住房、能源、交通、通讯以及整体生态环境的重重压力而呈恶性化发展趋向,使得自然生态、动植物群类的多样性和人类千古历史文化类型之遗产的丰富与完整性,均遭到了触目惊心的破坏。这种情景在贫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甚。许多大城市中心部位和郊区部位设立的公园已远不足以起到明显改善和优化城市环境的功效,而大多只起着对城市社会追求高集中、高速度、高回报、高消费所带来的心身压抑和生态环境的侵害做某些调节、抚慰,抑或暂作短时的消解和逃遁之所。
尽管如此,公园,仍或多或少地代表着人们对业已失缺的自然景色或农耕时代田园风光的祈求与象征性的回归之地。在许多都市街道、广场、社区中心已经渐渐失去原由的公共交流、休闲场所之功能,并缺乏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品质的情形之下,良好的公园便更显其城市花园与“城市之肺”的价值意义。
万泉文化公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这里在过去是一个早市,后来经清理整顿建成公园,成了附近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它是一个半开放性质的城市街心公园,其中有假山、草坪等景观以及儿童游乐区、老年人健身区、舞池、轮滑场等公共休闲娱乐设施。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地面一律采用软质的材料铺就,既不失美观,又有保护性能。我们大约在上午10点左右到达这里,很多孩子在玩耍,很多中老年人在健身,还有很多人这里放风筝,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随机对游客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大多数游人表示住在附近,是常来这里的,有时候甚至只是为了散心而来到这里。他们大多数表示“环境还行,器械不错,比以前强多了”。带孩子来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安全放心。而大多数的不满意集中在公厕卫生上面。据说这里的公厕因为无人管理,常常污水横流,使整洁优美的环境大煞风景。另外就是树木的缺乏,这样就导致在夏天的时候,人们因为没有乘凉的地方,而只得在清晨或者傍晚来散步,白天则失去了使用价值,不能不说是一个欠缺。
万泉文化公园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成功的规划,如果能够加强公园的管理,在一些细微的地方再下一些工夫,应该会是北京西郊生态建设的一个杰作。
8、万泉河
走到万泉河边,臭气扑鼻。河面上泛着白色的泡沫,河水则已经呈现黑色。原因是大量污水的排放,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其自净能力。而河道的人工化又使得它与自然生命过程相割裂,又使其自净能力大打折扣。
带着对万泉河污染的深深的遗憾,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些相关资料。
2月22日的《北京晨报》上刊登了题为“群众反映北园内湖水发臭”的报道。报道指出,入冬以来,北园内湖水却迟迟不肯结冰,湖面上漂浮着白色泡沫,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鸡蛋味。记者调查时发现,湖里的鱼紧贴冰面,吸引着众人凿冰取鱼。据有经验的人说,鱼只有在缺氧的情况下才浮上水面吸氧,说明湖水因为污染而缺氧。此时万泉河也未结冰。据海淀区河道管理所万泉河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讲,万泉河是海淀区用于排涝的一条河流,北大、清华园内湖水都靠此河循环湖水,往年河水都结冰,当年不结冰是因为河水中有油状污染物质。员工还特别告诉记者,从这种水中捕捞的鱼有可能受到污染,居民千万不可食用。
2月25日的《北京晨报》又刊登了题为“北京万泉河污染解决难”的报道。海淀区河道所王所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今已经遭受严重污染的万泉河,无法查出污水源之所在,惟一能解北大居民恶臭之苦的权宜之计就是从京密引水渠引入清水,将河水大冲洗,“但好景不长,两三天后,水依然是这样。”为什么污水源无法查出呢?原来,万泉河从1982年开始改造,改造后河水从“京密”引清水,最近两年海淀区市政建设加快,一些单位和个人为省钱省事,不接市政污水管线,直接将污水排入以往在大雨天用于排雨水的雨水管,致使污水直接流入了万泉河。而这些私接的管线,由于局里受资金和人力限制无法查出,所以污染源就没法现身。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另一篇题为“皮肤白白嫩嫩,北京万泉河里游出‘怪蛙’”的报道。一名姓陈的先生于10月在清华西门附近的万泉河中发现一只“怪蛙”。它浑身呈肉色,没有任何花纹,皮肤表面十分光滑。怪蛙的后肢特别粗壮,其腿上红色的肌肉清晰可见,前肢则特别细小,蹲着时也不能支撑身体。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说,这可能是一只白化青蛙。白化现象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现象,在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等许多类野生动物身上都有可能发生。造成白化现象的因素有很多,河水污染是其中一种。这就充分说明了万泉河水质污染的严重性。
(资料来源: )
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万泉河的水质污染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而它的污染又对周边的水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控制污染源应该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而环保局又声称污染源无法查出,那么,一个彻底而坚定的环保行动就显得犹为重要了。如果坚定地去做,污染源是不可能不现身的。行政管理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9、绿化隔离带
在向柳浪庄走的路上可以看到一行很大的标语——“保护林木绿地,巩固绿化成果”。是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立的。又可以看到一队士兵带着工具去植树。这提示着我们北京正在进行的绿化隔离带建设活动。这种建设又让我产生了对北京西郊历史变迁的兴趣。我找到了一些资料。
关于“海淀”的变迁
陶世龙先生在《历史上海淀的江南水乡景色——据侯仁之:晚晴集摘编》一文前写道:“海淀本有淀,1948年来北京时,经燕京大学即现北园,去颐和园,在向北转西处,见面积不小的芦苇塘;50年代初尚在。路侧多为农田,土肥水足,京西稻所出,复多莲藕,其后不知何时泯灭。”
侯仁之先生《晚晴集》中则提到:
“在清代,海淀一带园林密布,园中有湖,园外复有水荡甚多,田中种植风荷香稻,宛如江南水乡,有诗为证。
忽牵野性到江湖,沿月扁舟入画图。
几曲波光连太液,千枝灯影散莲蓬。--清人咏未名湖前身的景色
万泉十里水云乡,兰若闲寻趁晓凉。
两岸绿杨蝉咴咴,轻舟满领稻风香。--乾隆咏自畅春园西花园舟行至圣化寺,描写的是当时巴沟附近的水乡景色。”
这种变迁,究竟是进步,还是失误和倒退?
消失的风景线:京西柳浪庄
海淀柳浪庄,东傍长河,西邻颐和园,历经五百年生息,今有千户人家,人称京西第一村。
柳浪庄是京西稻之故乡。清代这里有360顷御稻田,皇家每天吃一顷。此地还有“南七北六一十三圈”之说:当年开垦这片稻田时,清廷将工程包给了南七、北六,十三个省,至今村南尚有“兴工地”的地名。乾隆皇帝在《万泉堤上圣化寺即景杂诗》中,也有“万泉久湮塞,甲申岁始命疏浚,即其地开水田,今春加垦辟”的注文。他还以“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的诗句,描写柳浪庄的景色。
京西稻籽粒饱满,蒸出饭来清香四溢。据说毛主席在解放初期在颐和园尝过用京西稻做的饭,他连说“好吃”,建议推广京西稻。
然而,已有五百年历史的柳浪庄即将消失,因为它正处在绿化隔离带上。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区的格局是“分散集团制”,即城市由中心区和环绕周围的十个边缘集团组成;在中心区和边缘集团以及各边缘集团之间,用成片的绿化区隔离。柳浪庄所在的万柳地区,就处于颐和园旁边的百米绿化隔离带上。万柳工程的实施后,所在地农民上楼,退耕还林,柳浪庄将变成绿色风景区。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十三
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校园里的老师,学生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并营造一个适宜广大城院学子与职工学习与生活的环境。
6月3日到6月8日。
(一)调查项目。
1、校园概况:占地面积、绿地面积、绿化面积、湖面面积、建筑面积。
2、自然要素:校园绿化质量、植被质量、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噪声环境质量情况照明质量等。
3、工作分配:蔡晃耀(组长),主要负责分配各组员的工作和配合各个部分工作。
陈俊安、廖劲修:主要负责城市学院自然要素的实况调查。
李晓雯、陈健新:主要负责城市学院自然质量调查,包括实况调查、问卷调查;。
蔡晃耀、蔡晓文:主要负责资料的整理,同时配合各个部分的工作。
(二)调查表格、数据统计。
表1城市学院校园自然要素调查表。
校区组成学生宿舍区教学区办公区教工宿舍区。
占地面积120亩40亩75亩30亩。
绿地面积450903090。
绿化树种2种4种2种3种。
湖面面积0亩8亩0亩0亩。
建筑面积10.2万18.2万5.1万3.8万。
表2城市学院校园自然要素质量问卷表。
要素调查对象质量满意程度原因。
很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绿化质量学生105734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效果不明显。
教师671生态区没有完全建成,植被没有成熟。
空气质量学生12872由于周边的工厂排放废气或者下雨天下水道发出的异味。
教师1103校园出现灰蒙蒙的现象,雾气经久不散。
水体质量学生04556宿舍用水有时会强烈的消毒水味道。
教师284自来水偶尔出现混浊现象。
噪声环境质量学生67322隔音效果不好,课室或宿舍外有人喧闹就很吵。
教师2102搞活动时,外面比较热闹。
墙体质量学生16436隔音不好,墙体渗水严重,还出现墙灰脱落现象。
教师2102隔音不好。
照明质量学生206318湖边晚上灯光光线不好。
教师1031部分路灯坏了,没有人及时修理。
(三)关于调查对象。
男:
48人女:
67人学生:101人教师:14人总计:115人。
(四)结果分析。
4.1学校简况。
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新校区位于寮步镇西侧,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小坑村范围。新校区选址占地面积81.88公顷(1228亩),其中建设用地总面积53.33公顷(800亩),是东莞市重点项目之一。
规划提出,新校区计划招生总规模为2万人,建筑面积约66.3万平方米,容积率0.81,整个校园分为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首期)建设规模为33.33公顷(500亩),学生规模扩大至1万人,建筑面积约41.3万平方米,容积率1.24,二期建设用地面积为20公顷(300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25,建筑限高40米。
4.2绿化质量。
现状:绿化面积428亩,主要树种有36种,主要分布在中心湖、生态园。
主要树种有荔枝树、剑麻、合欢树、木芙蓉、棕榈、广玉兰、紫叶李、悬铃木、紫薇、桂花、月季、水杉、墨竹、侧柏、构树、南天竺、木槿花、红枫、马褂树、刺柏、凤尾兰、泡桐、洒金柏、红叶石楠、珊瑚树、白玉兰、重阳木、淡竹等36种。
调查情况:如右侧的饼状图,从调研结果了解到,有70%人对校园绿化质量表示满意,其中很满意的占14%,有30%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维护和植物种类少,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效果不明显。
我的建议:从调查结果看有70%的人对校园绿化质量表示满意,说明我校的绿化质量还是不错的,要是如果再加强维护,使植物茁壮成长就更好了。
4.3空气质量。
校园空气质量很一般,经调查2的人群对空气质量很满意;。
33为一般满意;65%表示不满意。总的来说,我校的空气质量能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对于城市学院的空气质量,领导们必须得重视,采取措施,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提高我们的满意度才是良策。而对于不满意的人群,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空气尘土多、有气味,由于周边的工厂排放废气或者下雨天下水道发出的异味;部分老师认为校园出现灰蒙蒙的现象,雾气经久不散。
该严格遵法,守法;最后,校园应该加大绿化,保护生态环境;4.4水体质量。
城市学院位于东莞市松山湖大道文阁旁,环境优美,植被繁茂,“山、水、树、人”融为一体。真可谓依山傍水。
然而,从调查情况看:如右侧饼状图发现,2%对校区的水体质量表示很满意,46%表示一般满意,52%的人不满意。
经分析,主要原因是(1)宿舍用水有时会强烈的消毒水味道和有臭味。
(2)自来水偶尔出现混浊现象。
我的建议:校园内应设置储水池,让自来水有很好的静置、沉淀。
同时,加入多重过滤网,更好的隔离杂质等等。
4.5噪声环境质量。
校园噪音环境质量良好,经调查,7的人群对空气质量很满意;72为一般满意;21%表示不满意。总的来说,我校的噪音环境质量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对于不满意的人群,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区太吵,晚上很晚了还有人在吵闹;隔音效果不好,课室或宿舍外有人喧闹就很吵;搞活动时,外面比较热闹,会很吵。
我的建议:
(1)对于校园里的噪声,源头只要还是宿舍旁边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发出的噪声和同学们的喧闹声。那么我们应该从源头处预防,传播过程消减。即,对于在学生的喧闹,应及时进行处理,劝告他们尽量安静点,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校园墙体质量良好,经调查,4的人群对墙体质量很满意;87为一般满意;9%表示不满意。总的来说,作为“东莞速度”建设出来的学校,我校的墙体环境质量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而对于不满意的人群,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隔音不好,墙体渗水严重,还出现墙灰脱落现象。
我的建议:学校应该定期对墙体进行检查和维护,同学们也应该积极、及时地向宿管反应墙体脱落、漏水等问题。
4.7照明质量。
对于学校的照明质量,经调查,20的人群对墙体质量很满意;62为一般满意;18%表示不满意。总的来说,我校的照明环境质量方面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满意度很满意的,是上述调查中最高的,真的不错。而对于不满意的人群,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湖边晚上灯光光线不好,容易发生意外;部分路灯坏了,没有工作人员及时修理。
我的建议:
2、合理安排灯具布置方式,保证照明的均匀度,当然也需要个别重点照明,形成阴影,造成层次感。
3、选择合适的灯具安装方式,及安装位置,避免眩光。
4、定期对学校的灯进行检查维修,维护。
此次实习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组的同学全部圆完成了各自的实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组员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校园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校园自然要素调查的方法,校园自然元素质量数据的分析和满意度分析,对于城市学院的校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城市学院植被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统计方法。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习,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习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习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习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十四
我们郑州**学院03级城市规划专业7月6日——7月13日在苏州市和上海市进行城市认识实习。
根据实习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次实习选择江南水乡之都苏州市和。
国际都市上海市内进行,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建筑形式、造园布局、植物材料应用上的地方特点,其主要功能、主要服务内容及对全城人口的活动影响。
2、苏州市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模、位置和主要服务半径,从中了解各市整体的规划历程。并了解苏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处理新城开发与旧城保护时所采取的成功手法。
3、苏州工业园区的区位选址、开发建设和规划布局,园区内建筑的规模、形式、风格,以及、与旧城的关系。
目的:对苏州和上海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产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与框架,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苏州传统造园中假山布置“瘦、透、露、皱”的四字精髓,同时体会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涵的浓浓的文人情思(园林文学)以及古建中的牌匾、对联中诗文、书法对环境氛围的烘托、点睛的作用(如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的意境体会);也使我们了解了走在中国前沿的上海市的城市建设和规划。
1、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xx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走进苏州园林,你就走进了一幅画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谓是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下面我就重点讲下我们所去的拙政园。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十五
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管理和栽培技术;。
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以及蔬菜大棚管理技术。
实习时间:20××年10月27日。
我们在柳老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来到了实习地——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进行实习,期间实习地的郝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下面结合农业生态学的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将此次实习总结报告如下:
一、从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看农业生态环境管理。
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一方面取得投入少产出多,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取得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同步进行的,这样就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
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的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共有蔬菜种植基地210亩,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60栋,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的番茄、樱桃番茄和芹菜三个蔬菜产品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并申请注册了“好家牌”蔬菜商标。该示范园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实习中我们了解到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结合生态农业的需要,进行了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其农业生态模式在硬件上的体现有以下几点:
3、为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各温室都安装了自动卷帘装置;。
4、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虫害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板等物理方式进行诱杀,病害则采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来防治,大大提高了蔬菜的质量与产量,同时又将农药对环境的危害降到了最小;5、为全面提高基地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基地建设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室、技术培训室、生产资料服务中心和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化育苗温室。
二、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及大棚管理技术。
我们在基地郝经理的指引和带领下参观了各种蔬菜大棚。由于该地位置优越,下有崂山地下水,上有适宜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上周围政府、企业聚集,不用出门,品质良好的蔬菜就已经被订购一空,给生态园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1、黄瓜的嫁接管理技术。
在金黄一号黄瓜大棚,郝经理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黄瓜与南瓜的嫁接技术。在黄瓜和南瓜生长出3-4片叶子时,用刀片分别在黄瓜和南瓜靠近根部的茎上切一个小口,使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再用夹子夹住,通过嫁接,把黄瓜嫁接到南瓜的根上。大约3-5天伤口愈合,这时剪掉黄瓜的根,由南瓜根供给养料。黄瓜根系不发达,供给养料有限,而南瓜的根系很发达,养料供给充足,这样就弥补了黄瓜根系不发达的缺陷,养料供给得到保障,产量也就大幅提高。
在管理过程中,8叶以下的瓜要打掉,同时黄瓜须也要打掉,防止他们争营养,保证产量。此种嫁接的好处还有,南瓜不怕重茬,可以连续种植,保证产量。黄瓜的口味在于肥料,此处施用有机肥,既保证了营养,又保证了口味。另外,由于大棚薄膜以及草栅的应用,能够产生较大的温差,利于糖分的积累,黄瓜的口感好,水分多,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2、番茄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番茄棚中我们主要参观学习了樱桃番茄的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
一般情况下,樱桃番茄可无限生长,但其在地里生长2年,次年由于温差小,而是口感下降,我们多只栽培年前的一茬。定植种苗后,要插架绑蔓,其作用是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秧、果并旺。搭架多采用人字架、尼龙绳吊挂。一般第一层花序见果时需绑蔓,要松紧适度,为茎生长留有余地。番茄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当温度低于10℃时便停止生长,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调控棚内温度。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植株进行整枝打杈,方法是露地生长整枝留主茎,在第一花序下打杈只留1-2侧枝。注意避免在下雨前、下雨时或露水未干时整枝;同时在雨雪天后马上打药、杀菌,以防染玻生长后期需摘除下部老叶、病叶、病果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在植株进入坐果期后,应结合灌水进行薄肥勤施,以满足植株和果实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果实成熟期的肥水管理,干湿要均匀,以防止裂果。叶腋间极易发生侧枝,必须经常、及时地整枝。一般情况下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一般为3-5公斤,管理良好时,单株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
3、豆苗的栽培管理技术。
用作芽苗菜生产的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能保持催芽室具有20℃-25℃,栽培室具有16℃-25℃的温度调控能力;必须有忌避强光的一定光照条件,绿化型产品光照强度一般在三万到四万米烛光以下;必须具有通风设施,能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具有自来水、贮水罐或备用水箱等水源装置,以满足芽苗菜对水分的需求。此外,特别是棚室内生产,还必须设置排水系统。
豆苗的生产流程是:分选出品质好籽粒饱满的种子,用水浸泡10小时左右;将其播种在事先正好的畦中,同时在其上覆盖1厘米左右的沙土,目的是用于压住豆苗使成苗粗壮,沙土要在不到两天的时间人工撤除;生长期一般为5-6天,这期间要每天用20米下井水进行喷灌处理,不用施加任何肥料,当豆苗长成即可采收;采收过后要对底土进行挖出处理,将其中的根系筛除后在移入畦中进行新一茬的生产。
三、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实习,了解了部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管理技术,学到了很多农业生产和大棚管理知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通过对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习,真正的了解到农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的农业生态建设充满了信心,极大的增加了对农业生态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十六
认知地点:成都。
认知时间:20xx/8/11~20xx/8/25。
指导老师:周华。
姓名:田建平。
学号:20xx1020218。
日期:20xx/9/18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
目录: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大城市引导中小型城镇发展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经过三年的课本知识学习之后,我们对对城市应该有总体宏观概念,应。
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城市布局、功能结构等方面全面了解极其重要,走进。
城市,亲身体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习目的。
城市认识实习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通过此次实习可以巩。
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继学习累计感性认识。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城。
市热点问题的实地考察和调查,获得城市规划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规划。
专业的理解。
1、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概况、性质、规模和规划结构布局等;
2、调查城市市中心、城市商业中心、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群体。
设计对功能与空间的处理手法;
3、调查城市代表性居住区的功能结构、公共设施等的布局和处理手法:
4、了解该城市景观特色构成、城市绿化,主要树种、建筑小品、雕塑、城市景。
观、环境状况、地方特色等;
5、凋查了解重要广场或特色街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功能组织及空间构成情况;
6、了解该城市道路系统、交通枢纽站点、道路断面设计、交叉口、停车场、车。
行及人行交通等概况:
7、调查历史街区现状及保护开发清况。
四.实习计划与安排。
1.出发前期对成都市基本概况通过查资料得到初步了解,对城市总体有一个全面。
清晰的认识。
2.制作出行路线,以及日程安排,进行出行预算。
3.做出具体路线图,并且进行最优化,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了解一座。
城市。
4.进行车票以及住宿的的预定。
五.日程记录。
20xx年8月11日乘k879次列车于次日11时左右到达成都火车站,寻找住所。
以及准备成都市地图。
8月12日14时开始正式对成都市认知调查,住所为横陕西街,距离人民公园大。
约300m,因此遵循就近原则,首先对人民公园做以具体调研。
8月13日对天府广场以及广场地下空间进行调研。
8月14日对春熙路商业中心进行认知调研。
8月15——8月17日对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进行调研。
8月18——8月19日对成都地铁以及城市道路进行调研。
8月20——8月21日对府河音乐花园住区进行初步调研。
8月22——8月23对两个火车站以及主要汽车站进行调研。
8月24日对调研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并且补充调研。
8月25日返程。
1.成都市概况。
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mm。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短”、空气潮湿,冬春两季干旱少雨,冰雪灾害较为罕见。
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级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其中农业人口800万)。
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发展格局。
2.市中心、商业中心,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
公共建筑群对功能空间处理手法:以春熙路为例。
春熙路街道,覆盖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
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以及临街区域,面积大约20。
一,由春熙东路、春熙西路、春熙南路、春熙北路四条步。
行街组成。春熙路广义上也指由它为中心发展成的春熙路。
是成都老城区三大商圈之一。(1)业态。
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及伊藤洋华堂等大型购物商。
场和多种类型的大小商业店铺,可以满足不同层次。
消费者的爱好及需求,在多样化购物场所分布这一。
点上做得比较成功,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市民的。
消费需求逐渐从单纯的购物行为向多方面延伸,形。
成了购物加娱乐的多方面休闲心理,由于缺乏休闲。
娱乐场所,因此有部分人群感觉不是很满意。
(2)交通组织。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十七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十八
实习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x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x旅游区大门区——xxx旅游区。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广西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的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和宾阳四县交界处。保护区管理局设在武鸣县两江镇汉安村那江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0′~108°24′,北纬23°24′~23°30′。保护区呈西北至东南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21km,东西宽19km,一般海拔1200m左右,主峰龙头山在山体中部之武鸣与上林两县交界处,海拔1760.4m,相对海拔1563m,是广西中部最高的山峰。保护区总面积16994hm2,林地权属全部为国有。
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着多样性山地混合森林和珍贵稀有生物物种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地带性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态系统平衡观测实验室。是广西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科研、教学、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保护的对象有(1)保护北回归线上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xxx生境多样性,植物群落也多样性。共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多个植被类型。并且保存着近6000公顷的原生植被,以桫棰黑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在xxx形成了较大面积的优势群落。(2)保护区域内丰富的物种资源及其基因。(3)保护桂中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x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中国40处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基地。
xx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属2069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94种。xxx的动植物物种占广西已知种数的比例都在30%以上,形成了小面积高密度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是广西不同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动物区系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是林学专业学习和实习的基地。
4.3、保护区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部门对xxx的保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并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1986、xx年被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被自治区环保局、林业局、海洋局、地矿局授予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同年,xxx保护区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接纳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xx年得到“香港吴氏野生动物保护”的资助以及纳入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保护基金会资助项目;同时,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开发利用xxx的旅游资源,建设环xxx旅游圈,形成“北有桂林,南有南宁”的旅游战略决策;同年,xxx保护区由副处级事业单位提升到正处级事业单位。
2.1、100m2记名样方调查。
在离xxx大门入口2公里处,做一个100平方米的森林记名样方调查,在不同海拔高度处,观察记录各海拔出的植物种类。
该样方乔木层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灌木层以桃金娘、岗松为主。有很强的热带植物指示性。还有木姜子、漆树、鸭脚木等混杂在群落中,草本层以铁芒箕最多棕叶芦次之。总体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该记名森林样方可以命名为马尾松-桃金娘-铁芒箕群落。
2.2线路踏查。
在590米的鱼跃龙门处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许多蕨类植物。土壤为赤红壤。
在海拔900米的飞翔伞基地我们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马尾松相对减少。苔藓类增多。但依然有较明显的优势群落结构。土壤为红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榄大峡谷,山茶科及槭树等阔叶树非常多。有深山含笑、半疯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桦、罗孚栲等。优势种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样化,有大头茶、甜椎、小叶罗汉松、船柄茶、银荷木、长叶木姜、基脉楠、吊丝红、羊角杜鹃、五裂槭、毛杨桐、蛇葡萄等等优势种极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其间我们还可以看到非常难得一见的灌草带,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没有乔木先锋树种的演替现象。
夏日炎炎,细雨霏霏,我们乘车而上,在各个典型区域下车考察听老师讲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让人异常兴奋。在低海拔的热带丛林看到虽有较大的.人为干预。但完整的群落结果依然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在鱼跃龙门观望点,我们看到武鸣盆地的壮观和美妙,向脊的山脉形成鲤鱼的样子在眼前跳跃。知道我曾经就读的广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猜想着我们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几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阵风吹来云蒸雾绕,有时梦境般的美妙。在飞翔伞基地和山花烂漫、灯笼花苑我们脚踩才、石灰石在朦胧的大雾中感受飞翔的心情。观赏着杜鹃花后凋零和生长。留下了密集的相机的咔嚓声。两次路过橄榄大峡谷和云龙佛光景点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纱中,看着悬崖峭壁和上面长着的龙须草叶子上、不停地参出的泉水,感觉但丝丝的秋意。清风吹过,两侧的山体显现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参天,偶有荒草连天。林中鸟叫虫鸣,兽走猿攀,几乎是人间的天堂,动植物的乐园。在北回归线纪念杯及科普走廊我们看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和动植物气息。进入天书草坪,路上有不少的银荷、槭树和竹子。大片的碧草,酸甜的杨梅,矮化的杉木等等可以看到对面山上的微波转发站和最高的山峰在层层的烟雾中托着。大有凡人不可及之势。进入养生之旅,黄杞、檫木、石楠、青冈、樟树、红苞木、中平树等等。数不尽数的树木展现在眼前。其中有称化石铁杉的长苞铁杉,雄伟高大的xxx松等等,一路风景,一路学问。在园林设计和生态保护的双作用下,给我们学习和游玩的感受。前往金龟瀑布的路上,我们一路观看一路感叹。上百级的阶梯和不可思议的古木是我们的惊叹!回来的路上,我们进入知青林,测出了70.5cm的杉木,以及在我脚下留情竹叶青。
经过xxx的实习,深切体味到林业工作的不容易。通过本次实习,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态学上的实践,同时,经过老师讲解,树木分类学、土壤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和巩固,并且能够把学过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融合了进来。团队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协助工作的经验也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次是去xxx风景区实习,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经过xxx黄伍导游的解说,我们懂得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xxx风景区的亮点之所在。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十九
经过一周的实习参观,我对城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城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指导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剖析城市,我当时顿感茅塞顿开。对城市的认识有了新的标准。
城市规划应从整体、长远的角度出发城市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低矮,破旧的棚房被大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随着房地产商加紧开发的脚步,城市的面貌被一天天地改变,直到面目全非,步入城市只能感觉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我国几千年来发展的城市文明一下子湮没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城市应该是时间,历史的见证,在我国大多数城市里几乎很难找到历史的痕迹,这不能不说是现在文明发展的一大遗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城市的一些领导,一心只为了经济的增长,gdp的稳升,大肆鼓励房地产商开发,而缺乏整体规划,而房地产作为规划的实施单位,也没有规划意识,一味蛮目的开发,毫无章法。导致现在诸多城市的杂乱无章,给城市带来了很多不便。另外,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如福州中州岛的开发,就引来许多人的指责,在一个交通繁忙,拥挤的交通主干道两侧开发商业性建筑,丝毫没有考虑其对交通的影响。由于交通的不便,到现在为止,都几乎没有商家愿意入住,以致开发的建筑空置,是对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若能在此建设一个公园,让被繁忙工作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有一个放松的地方,也给城市一个透气的空间。另外,在现在城市建设中,还缺少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以致历史正在一点点被抹杀。如北京的紫禁城,被高楼大厦给团团围住,周围的高楼远远超过了紫禁城高度,昔日的辉煌,高耸威严,已丧失在混凝土森林中。
现在,我们应该认真做出城市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开发力度,我们必须从长远的利益来看,着眼未来,才能真正做出优秀的,成功的规划。城市道路建筑与交通系统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元素,交通是人们完成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前提。城市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通道,而且是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空间,是组织城市景观的骨架,它应该成为居民观赏的重要场所。同时城市道路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体现城市景观和历史文脉的宜人的公共空间。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城市快速路一般与原有路网分离开来,是高层的道路系统。快速到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运输的动脉。因此,在快速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如福州的二环路也属于快速路,但快速路在承担城市长距离交通运输的同时,也吸引了附近的大量车流,机动车都试图通过快速路达到提高速度,节约时间的目的。不想适得其反,快速路成为移动的停车场。快速路的建设带动了两侧土地的升值,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可远离快速路的土地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包。快速路两册往往建有大型的公共建筑,是人流集散中心。大量人流的出入给快速路的使用带来了不必要的影响,这和快速路的建设初衷是完全背离的。因此,应采用辅路与主路分离的原则,将辅路单独设置成双通行路。并与主路平行且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和城市次干路或城市支路结合使用。这样原来的线性空间就变成了交通网络化的空间。城市道路的网络化避免了快速路对城市龙件连续性的破坏,也为城市用地的内向型原则提供实现的可能。道路两侧建筑不能沿着道路开发,而应沿着干路网络内向发展。从而突出干路交通功能,而快速路两侧的空闲用地可以配合绿化,下面还可以用做社会停车,实现快速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福州城市总体规划“东扩,南进,西拓”作为福州新世纪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全面推进新区建设,努力实现城市的滚动发展。
金山新区,鼓山新区,江滨板块,洪山,快安等新区均快速发展,城市品质日益提高。福州市区发展的新格局是以中心城为依托,以空港,海港为导向,沿江向海东进南下,有序滚动发展形成一城(中心城),三组团(马尾,长安,琅歧)的布局,市区规划面积161.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0万。福州市规划理念是大力开发城市新区,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加强经贸城市功能,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改造中心城,二环线以内工业用地,发展第二产业,重点建设仓山,盖山,快安工业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开发鼓山新镇,金山新区,快安儒江居住区,疏解旧城区的过高人口密度,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加强外围组团见者,激素马尾开发区,快安工业区,以长安港区,带动长安组团,以建设琅歧大桥客货码头,鼓山旅游,带动琅歧组团发展,实现福州市区沿江东进向海发展战略。
我们在做城市规划时必须贯彻规划的基本原则: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并贯彻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始终。城市建设用地应充分挖掘现有用地潜力,有效利用非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要确定分地区和分阶段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控制目标,并严格按此实施。从现在到xx年是福州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三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刻,二十世纪基础打好了,二十一世纪发展才有后劲。近期建设应为远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市域、市区、中心城都应选择条件具备的几个片区,集中项目、集中投资、集中力量,建设一片、成效一片、收益一片,形成设施配套齐全、高起点、高标准、环境优美、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型发展地区,成为世纪之交福州发展的“龙头”。发挥机场和海港优势,加快周边地区开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抓紧建成几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新一轮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加快建成水口电站、大目溪水电站,缓解城市用电紧张状况。建成福泉高速公路,提高104、316、324三条国道和三条省道福州段的等级,并建成国道之间的联络线,形成便捷、畅达的对外公路交通网。整治闽江口航道,扩大闽江口内港区规模,配套建设长安港区,重点发展外海港区。建成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已于1997年6月完成),并抓紧实施机场专用道路工程,使城市与机场的交通更为安全、便捷,使机场能更好地为福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成为城市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部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继续保持福州中心城邮电建设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建成15个电信母局及3个模块局,使市话容量增加到58万户,主线普及率达到40部/百人。新建、扩建4处邮政枢纽、7个邮电分局、6个邮电支局,基本满足城市对邮电事业的需求。新增供水能力3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日。实行环境综合整治,使城市环境得以改善。建设红庙岭垃圾处理场及日产能力150吨的堆肥厂,处理能力50吨的特种垃圾焚烧厂。建设城市绿化环,沿江、沿河绿化带,以及城区十个以上公园,使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建设城市形象工程,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完成四个城门改造工程。进一步拓宽改造福马、福古、福厦、福飞等四条主要对外交通道路,对四个城门进行成片综合开发,使进入城市的四个通道都形成现代化的面貌。完成闽江北港北岸防洪堤路(江滨大道)工程。增加城市东西通道;提高市区防洪能力,使之达到200年一遇标准;结合建设沿江绿化,开发建设江滨地区;改善福州城市沿江形象。建成几个大型公共设施工程。重点建设省革命历史博物馆、省博物馆、福建会堂、省体育馆新馆、福州市电视中心大楼、国际会展中心、市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市体育馆等省会城市标志性工程,提高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含量。完成内河整治工程。建成大腹山、新西河引水冲污工程,加强对流入河道的污水进行处理,全面改善市区43条内河水质。建设市区周边的绿化生态圈和公路两侧绿化带。集中建设闽江北港两岸,特别是江滨大道的绿化。继续建设温泉公园、金牛山公园、高盖山公园、西河公园、东湖公园、黎明公园、浦下公园、金鸡山公园等。福州软件园规划在我们参观园区之前,园内工程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园内的整体规划。福州软件园地处福州市西北隅风景秀丽的五凤山麓,规划面积为3.3平方公里,1999年2月经科技部评审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并被列入福建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和福建省产业化基地重点项目,同年3月破土动工。
xx年6月,园区“创业楼”迎来了30家首批入园的软件企业。xx年12月,软件园产业一期建成并交付使用,与之配套的公寓楼、园林景观等工程也全部完工,便利店、中西式快餐店、公交车站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与此同时,省市及周边地区的优秀软件企业不断涌入,达到入园企业150家,入驻企业42家,并在当年创下技工贸收入15亿元的业绩。xx年9月,经福州市政府批准,“福州市研究生培训服务工作总站”在园内正式挂牌成立,由此,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人才吸纳与培养问题得以缓解。
xx年6月,“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福州基地”项目申报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评审,并获立项。xx年12月,软件园产业二期全面竣工,同时规划用地1700亩的产业三期工程开始建设,至此,园区已开发面积1.1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xx年12月,福州软件园被信息产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标志着福州软件园已经跻身全国软件产业强手之列。
截止至xx年4月,福州软件园已有入驻企业176家,福建省4家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全部入驻软件园,福州软件园的产业集聚效应已基本形成。另外,他还为我们讲叙了在规划中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具体地讲解了规划的整个流程,他还告诉我们规划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二十
通过霍山的实践,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巩固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帮助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判断各种生态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霍山的实践研究,我们对霍山周围的植被有了更深入的观察,了解了霍山的植被覆盖度和植被物种的来源,有助于今后预防自然灾害。这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1、实习期间听老师安排,认真听导师讲解。
2、仔细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并做好记录。
3、学习如何分析植被分布,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卷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和1%样方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dbh。
5、练习结束后,准备一份生态练习报告。
1、对田间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和分析,重点观察和分析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2、对几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初步观察和认识,以及对它们在行唐寺、霍山分布的认识。
3、观察霍山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6月5日至6月10日。
实习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习的动员和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和要求的目标。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都需要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
(1)每班4-5人,指定各小组实习组长;
(2)检查现场用品和其他劳动保护设备(手套、铲子等)。);。
(3)了解野书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基本工作方法基础培训。
基本训练内容包括:。
(1)植物识别;
(2)霍山的地形和植被特征;
(3)野外采集植物标本;
(4)制作室内标本;
(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
(5)生物丰度和分化的统计。
要求如下:。
(1)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每天及时清理图纸并进行墨迹;
(2)每天做一次实习。
(3)每天第二天预习与实习相关的内容。
写实践报告主要培养学生对实际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总结、综合分析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时间3-4天。
要求:(1)教师要说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纸的格式,报告的提纲;
(2)学生花2/3的时间完成地图的编制和报告的初步编制;
(3)老师认真辅导,审图,批改报告初稿;
(4)学生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复习和抄写。
4、实践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练习主要使用样本方法来测量工厂数据。首先,用卷尺测量10%10棵树、5%5灌木和1%1草本植物的样本。然后,用水稻尺测量各种数据,用实验数据分析调查点的物种多样性,得到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的分布,做出物种的分布曲线。
(2)现场调查和测量。
第二天是练习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在霍山脚下进行植被调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样地进行实地调查。首先,采用抽样方法调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了解样地的植被物种组成,利用实验数据分析调查点的物种多样性,得到物种多样性指数。其次,采用邻样法对样地的物种进行调查,得出物种——面积曲线,以确定最小的正方形面积。
1、霍山有什么植被及其作用?
品种:野生核桃、榛子、白桦、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功能:。
(1)保护生态环境。
(2)水土保持。
(3)吸收水分、产生氧气、吸收灰尘和二氧化碳,具有温室效应。
(4)防止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5)经济价值。
(6)观光价值。
2、霍山常见物种。
常绿阔叶树包括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沙柳、紫椴等。
常见的灌木有刺梨、刺梨、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梅花、威灵仙等。
常见的草本植物有老鹳草、梅花、羊草、白茅根、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洋甘菊等。
6月5日至6月10日,这学期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综合实践,主要地点在霍山行唐寺。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的技能和知识。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们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极大地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不仅欣赏了霍山美丽的自然风光,调查了解了霍山植被的类型和分布特征,还学习和掌握了野外植被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野外实习的时候,虽然很累,但是看到这么美的自然风光还是很开心的。这次教学实践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巩固、拓展、深化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识别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如何测量植被的各种数据。通过在霍山的这次实践,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实践技能,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实习的第一个任务是了解霍山地区的植被及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在霍山风景区实习,既欣赏美景,又学习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其社会实践能力。第二个任务是测量霍山的乔木灌木草本的各种数据。首先用卷尺测量10%10个样方测量树木,5%5个灌木,1%1个草本植物。然后,用水稻尺测量各种数据,用实验数据分析调查点的物种多样性,得到物种多样性指数。一些基本的调查方法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除此之外,在野外的恶劣环境中,我们也培养了自己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习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数据,而是学习测量方法和实用技巧。实习第二天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及其药用和经济价值,不仅让我们对植物形态有了更生动的了解,也亲身体验了如何分析植被的分布。
实习期间,我个人感触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老师讲的很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到的时候耳朵很痛,但是还是说不出一两句。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但不知道名字,但直到老师说了名字他们才意识到。让我清楚的知道怎么用手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短短的五天实习很快就过去了,感觉有点舍不得。实习的时候,我们互相帮助,遇到危险地形的时候,我们互相帮助上山,加强了实习时同学之间的友谊。因为实习需要所有学生的合作,每个学生负责不同的测量工作,任何学生的缺乏都会影响测量工作,这样才能学会团结。总之,实践教会了我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给不了我的东西,提高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次生态综合实践的野外实践场地位于霍山行唐寺附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20xx年6月5日,在严明、张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霍山实习现场,下午对周围环境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老师首先带领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有代表性的植物,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和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系统地调查了几个典型山坡上的植物群落结构,做了调查记录,收集了数据,并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和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践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生态学的适当术语,并进行了野外调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每天从野外实习回来后,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分类记录当天的统计数据。他们分组总结日常经验,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了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了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虽然这次实习很辛苦,但是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都成功的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收获了很多。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为今后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地调查实践巩固和发展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践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所以一定要重新拿回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种-面积关系的分析、植物群落格局的分析,也对霍山植被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认识了有代表性的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的生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和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实习期间的合作克服了很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中,就个人而言,这是一种艰苦的实践,是对人生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实习的辛苦。老师也很难。专业教师是实习团队的领导者。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和方向,确保学生的安全,还要不断地向我们解释。在学校和老师接触很少,实习的时候发现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以实物为例,进一步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教给我们,给我们充足的时间观察,让我们有机会自己动手。希望学校以后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二十一
2、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
1、熟悉华东线路流程。
2、激发学生内在导游潜能,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
1、无锡灵山景区—三国城影视拍摄基地。
2、苏州虎丘—寒山寺。
3、车游南浦大桥—外滩—城隍庙。
4、湖州南浔古镇。
5、杭州万松书院—西湖。
华东线旅游是我国现在最热门的旅游线路之一,这条线路每年仅接待外国的游客就多达3000万人,而接待的国内游客更是不尽其数。如果一个导游能成功带好华东旅游线,那么在他的导游生涯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作用。作为导游界新人的我们也格外重视华东线旅游。然而不亲身经历一次华东线怎么能让自己有深刻的体会呢,相信学校也是出于锻炼我们并开发我们的内在潜能为目的,开展了此次实习。你是否适合导游这个行列,是否能带好华东线,是否能设计出好的旅游线路,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希望通过此次实习有解答,而在出发前我也通过学长学姐了解了往年华东线实习的事项,明确了实习的目的,行程,费用,一些注意事项和我们出发前需要做好的准备。
华东实习是从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南京这样一个小圆,共有八大景点,四个购物店,活动内容非常丰富,而总费用分两种,有导游证380元/人,无导游证580元/人,四天三夜只包五餐,这就需要我们带足食物,因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未必方便去吃饭或购物,同时旅游景区的消费也是相当的高。我们是去实习的,必要的纸笔,书籍是必须携带的,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
太湖明珠——无锡。
3月19日早晨6:00旅游外语学院旅游专业300多名同学都在经贸学院北大门门口等待旅游大巴的到来。我班共43人分在1号车上,车上依旧是一名导游一名老师,很幸运去年皖南实习时是和王辉老师同一辆车,今年也一样。导游是一位活泼的07届学姐,笑容很灿烂。车子缓缓开离金陵,我们的第一站是无锡。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美秀丽,历史千年悠长,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公元前11世纪,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让王位偕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筑城立国,自号“勾吴”,开创了吴国历史。据说因境内锡矿枯竭取名无锡,无锡总面积4786平方公里,总人口431万,下辖两个市七个区,定香樟为市树,梅花、杜鹃为市花并确立《太湖美》为市歌。无锡出了很多名人,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曲作者盲人阿炳就是无锡人,《围城》作者钱钟书等等,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水域也流经无锡,我们在无锡实习参观游览的景点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无锡市灵山景区和无锡中视影视基地景区(三国城,水浒城,唐城)。
首站我们来到了无锡市灵山景区,作为神州五大佛之首的灵山大佛,不仅是88米的高度令人叹为观止,宗教文化上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是担负着带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重任。
我们来到灵山景区时临近正午,很不巧没能赶上九龙灌浴的奇观,在九龙灌浴广场,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矗立在前方,巨大的荷花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衬托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飞龙和八个形态各异的供养人环绕着巨大的水池。不能品味泉水喷薄欲出的`感觉,但可以感受到进入景区的那份静谧。位于佛手广场行道的左侧是天下第一掌,是按灵山大佛右掌复制,且形状大小完全一致的铜质手掌,在灵山,有“摸佛手有福气,摸佛脚有灵气”的说法。这是因为这只右手的印上是“施无畏印”,佛教的说法是寓意除却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佛掌心的千辐轮,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恰逢灵山景区在维修,大佛只能仰望,我们便只能摸摸佛手,增添佛气。
随后我们来到灵山梵宫内,灵山梵宫是无锡灵山胜景中的景点之一,坐落于烟波浩淼的无锡太湖之滨,钟灵毓秀的灵山脚下,气势恢宏的建筑与宝相庄严的灵山大佛比邻而立,瑰丽璀璨的艺术和独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辉映。灵山梵宫建筑气势,布局庄严和谐,总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高三层的梵宫采用退台式建筑布局,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呈对称分布,建筑面宽150米,进深180米,顶部为错落有致的五座华塔,后侧为曼陀罗形态的圣坛。
来到莲花变色穹顶大会厅内观看大型音乐会,剧场上方是高度达30多米的巨大穹顶,1500盏金光灿灿的莲花灯瞬间开启,刹那间千万盏明灯拱聚的穹顶,仿佛星光灿烂的天穹,仰望中,恍若置身浩翰的宇宙之中,绮丽而唯美。灯光变幻中,一场情境、意境、心境交融的《觉悟之路》演出在如梦如幻的美妙景象中拉开帷幕。天籁妙音间,一幕幕或神奇壮观或虚幻奇美的场景在时空变换中交替,人随其中,穿越过去、现实和未来的亿万年隧道,经历地狱、人间和天堂的世界转换,心灵在长廊楼阁和花草树木的恬淡中行走,在瞬息变幻的电光火石和狂风暴雨中历练,在时而飞升的万千彩蝶和神圣的菩提树下感悟生命??当穹顶缓缓打开,一束金光穿云破雾,从“天际”直泻而下,这是心灵的撞击。
下午车子开往我们的第一家购物店-紫砂博物馆及紫砂研究中心,在这里副馆长为我们讲述了店的规模,设施,及将来我们做导游后如何将游客带到店里,并欣赏了店中各种特色茶壶,让我们大开眼界,不过价格也是相当贵。我只能限于欣赏而已了,出了购物店去吃了午餐,餐标是10人一桌,15元/人,八菜一汤,用餐时导游忙前忙后,怪不得说导游人员的身体素质一定要好,不过铁打的身体也经不住不规律的饮食和不间歇的讲解。
下午用过午餐,我们稍作休息便出发前往无锡中视影视基地,是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由三国城,水浒城和唐城构成。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能匆匆游览了三国城,进入三国城首先看到城门楼,这里是当年居中诸葛亮智设空城计的拍摄场景。门楼后的广场中间有着一尊鼎,它不仅是三国城的象征,同时又寓意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意思。这尊大鼎全部由生铁做成,重15.8吨,高5.17米,其重和高是世界鼎之最。在汉鼎的左侧为周长400米的跑马场,导游事前就向我们介绍了下午4:00推出的大型古战争演示“三英战吕布,参演的主要演员和40匹骏马都曾参加电视《三国演义》拍摄的。
往汉鼎后走便来到桃园,这里竹片的围栏让我们想到当年桃园结义时的精彩场面。通由小径我们便来到了吴王宫,这里是三国城最高的建筑,宫门前闽楼高达21米,走进宫门是王宫的宫殿,重檐歇山顶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招亲的地方,出了吴王宫还可以参观火烧赤壁特技场。出了三国城还可以看到门口有卖无锡两大特产之一的惠山泥人,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在这里卖的多是粗货,小的一对福娃1元,大的5-8元,采用磨具印胚,手工彩绘,造型单纯,用笔组犷色彩明快。当然也少不了无锡的特产酱排骨,糕点等等。
出来三国城,我们的无锡之旅也就结束了,我们便直奔苏州,无锡到苏州走沪宁高速有42公里约1小时到达,晚上便住宿在苏州。
文档为doc格式。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二十二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拟定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划和计划,组织领导、指导、检查、监督、实施全市城市管理执法工作。
(二)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经政府批准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设施。
(三)行使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四)行使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五)行使城乡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
(六)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行政处罚权,对大气排放有毒有害烟尘和气体的行政处罚权,对在公共场所焚烧杂物的行政处罚权。
(七)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
(八)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部分行政处罚权。
(九)负责对街面流动售犬、违反携犬外出和溜犬规定,以及因养犬而破坏市容环境卫生等行为的查处工作;捕捉养犬重点管理区内的街面无主、遗弃的犬只,送交犬只留检所处理。
(十)参与城乡规划、园林绿化规划、市政公共设施、城市交通规划和失去消防设施规划及相关城市管理内容的建设规划的审议、论证。
(十二)在城市道路范围内,与公安部门共同规划临时停车点、停车泊位。
(十三)负责全市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置、核准,对市区道路、河流、小区保洁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管理。监督检查市容环卫责任区工作的落实。
(十四)编制城市照明管理具体规划(包括景观照明规划),组织城市照明设施建设的设计、审批与实施,负责指导、监督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与修缮等工作。
(十五)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这让我很惊讶,城管居然有那么多的职责,它包括了环卫所,和工商局,公安局等相互协作。那么多的工作要做,那他们肯定很忙,这和我映像中政府部门悠闲的工作不一样啊!怀着这样的疑惑我开始了我的暑期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我被分到城中中队。在城中中队的日子里,我逐渐清晰了城管基层的工作内容,也亲眼见证着这样一只每天忙碌着的可爱队伍。在烈日下,他们坚守着他们的岗位,在街上巡查;在清晨早查时,他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抱怨;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尽力给予大家方便。每天,除了例行的巡查外,在后勤部,我们热心的民众电话经常响起。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和其他部门进行协调,有些需要城管去户外解决的中队里就会迅速分配人手去解决。这些天里有市民反映违规搭建的,噪音扰民的,非法经营的……很难想象,城管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值班。
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团委还给我们安排了几次小活动。在宣传环保的垃圾分类回收活动中,我了解到垃圾分类回收的重大意义以及回收工作的任重而道远;在参观了西郊环卫所,我了解了政府竭力提供辛苦工作的的环卫工人舒适的休息环境;在游长江的活动中,我领略了长江的壮阔,延岸造船厂的繁华。
令我映像最为深刻的是体验城管活动,虽然只有仅仅半天,却让我记忆深刻,我跟随了一名城管体验他的日常工作。我看到城管不厌其烦的劝道水果店主将水果放置在店内,不能超出店外非法经营,可是店主很敷衍,嘴上说着好,可是就是不行动,最后城管和我只能自己动手一箱一箱搬。我以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可是令人失望的是,的给我们巡街返回,那个水果店主已经把水果又搬出来了。城管告诉我,对付这些非法经营的店主,他们每天都要进行无数次的劝导。在这之前,我在网上了解到百姓对城管的评价很低,认为他们仗势欺人,素质低下,动辄就会挥手打人,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觉得作为一名城管实在太不容易了!他们素质低下?不,我了解到仅仅基层的城管90%以上都有本科学历。他们动辄挥手打人?不,他们面对民众的激烈行为,都不动手。在我实践过程中,我们中队进行过一次早查,在这次早查中,小贩在我们城管要扣押货物时,反抗撞坏了我们队两辆巡逻车,我们对违法的小贩开出的罚款仅仅300元左右,并且全部返还了扣押的货物。
通过这次的暑期实践,不但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教会我宽容,大度,更让我对城管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的工作虽然是那么的艰辛,可是他们是多么的可爱,他们的付出是多么的伟大!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城市才是如此的美好!
生态学城市实习报告篇二十三
1、了解车辆结构、了解车辆各部件及检修现场;了解供电及接触网。
2、了解城轨交通通信系统组成;了解6502继电联锁及计算机联锁系统;了解转辙机、信号机;了解cbtc。
3、了解轨道交通车站环境,根据要求设计车站布局;掌握轨道交通运营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相关流程;了解车站环控设备及行车组织及调度。
4、了解地铁工务分公司的主要设备及线路维护过程。
实习地点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龙阳路及张江基地,实习设备为现场设备。
1、上海城市轨道车辆基本车型,车辆结构部件;车辆零部件及车辆检修现场;供电设备及接触网。
2、上海城市轨道信号基本结构;城轨交通通信系统组成;6502继电联锁及计算机联锁系统;转辙机、信号机;cbtc。
3、上海城市轨道运营基本原理;车站环控设备;行车组织及调度。
4、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工务分公司的主要设备及线路维护过程。
1、实习内容
(1)了解车辆结构、了解车辆各部件;
(2)了解供电设备;
(3)了解接触网;
(4)分析车站的主要特点,以及是否能够适应突发事件(火灾、爆炸、投毒等)发生。
(5)能够对现有行车调度指挥工作提出建议和设想;
(6)能够对行车调度指挥流程进行概括和分析;
(7)了解地铁的轨道结构的组成。
(8)了解地铁的隧道与高架线路的优缺点。
(9)了解信号
(10)了解信号传输技术
(11)了解车辆及检修现场;
(12)了解城轨交通通信系统组成;6502继电联锁及计算机联锁系统。
(13)了解车站环控设备;行车组织及调度。
(14)了解地铁工务分公司的主要设备及线路维护过程。
2、实习方式
实习方式:
学生的实习地点在上海地铁申通集团有限公司;采用跟随实习指导教师学习形式进行;每班学生分2组进行,按照实习要求和内容进行相关实习。
实习安排:
实验中心主要负责安排实习和现场技能教学,负责实习预安排、评阅实习报告、进行实习工作总结。
6月26日,我们来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龙阳路基地进行现场观察学习实习,实习中**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相关设备及知识。通过接触我们了解到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的主要组成部分、atp系统怎样监控列车在轨道上运行状态,观看并了解了转辙机、信号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知道了信号灯的分类和不同灯光的信号灯所表达的不同信号观看了道岔的结构。
6月28日,我们来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张江路基地实习,张江路基地原先是地铁站,后来被作为实训基地。首先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列车供电系统控制室和监控室,介绍了供电设备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作用和操作步骤,并详细讲解了牵引站接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