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整理思绪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写总结时要围绕主题展开,突出重点,避免不必要的废话和冗长的叙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知道健全有效的銀行会计内部控制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首要内容,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在商业银行运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商业银行会计系统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对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重新审视,认真分析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措施,确保商业银行稳健经营。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内部控制缺乏深刻认识。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深刻,对其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存在误区。没有真正建立基于全员风险管理观念的内控文化。银行员工的风险内部控制意识缺乏,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缺失,内部管理不符合业务发展的需要。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的过程,但目前很多银行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机构部分工作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一方面,最基本的岗位分离,权责分离并没有完全做到,会计内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不能完全落实。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业务不断推陈出新,但相应的会计操作规程未修订到位,有时还会发生抵触,致使操作中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制度忽视了宏观经济运行及微观经济主体的变化,已经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制度缺乏必要的处罚措施,造成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这些商业银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内部控制上的很多漏洞。
(三)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的审计制度建设滞后。
内部监控具有监督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的特点。由于其强调对经济活动的事前监督和过程控制,因而能将某些违规违法不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有的商业银行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已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影响会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和会计工作能否安全开展的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因素。在新时期,很多新准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很多规定非常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直接增加了银行准确、一致地进行业务核算的难度。这使得会计人员对新业务、新知识缺乏必要的理解认识,容易造成会计人员习惯性的违章操作。同时,部分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日常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金融法规教育流于表面,没有深入到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面对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会计人员自身免疫力较差。
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举措。
(一)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首先,要加强商业银行的文化建设。它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对银行业现在和未来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是由人来实现的,内部控制的目标及控制机制也是由人来制定的,它牵涉到商业银行各部门中每一环节的管理层和员工,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是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文化的基础。其次,要加强遵纪守法观念。增强我国商业银行依法经营观念,增强员工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和行为,才能发挥法律法规应有的作用,强化经营风险防范。
(二)加强账务控制,设置规范的操作规程。
进行会计核算必须有一系列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专门方法和规范,它是银行会计控制系统的基础。目前银行内控制度已基本建立,但内控制度与具体的业务操作联系不够紧密,业务环节不连续,风险防范必须从业务操作规程入手。根据规范、实用、安全、有效的原则,设置标准化操作规程,涵盖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性业务,要求整个业务操作过程必须综合管理动态控制。严禁独自一人操作业务全过程,做到环环相扣。因此操作规程要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断地补充调整。特别是每推出一项新业务时,应根据及时性原则,尽可能在新业务推出之前建立健全新业务的各项操作规程,使新业务开展时就有章可循,以减少开展新业务的风险。
(三)建立严密的分级授权制度,加强重要岗位控制。
商业银行会计岗位设置应当实行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完成会计全过程的业务操作。对会计财务处理必须实行岗位分工,各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种业务必须交由不同的人完成,不相容的岗位一定要分离管理。对各个程序及岗位,合理地授予相应的处理业务的责任和权力,对重要会计事项如错账冲正、开销账户、调整积数、大额付现等必须坚持授权审批,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对等的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
(四)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
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败取决于设计水平和高素质人员的贯彻执行。人员素质控制制度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对新政策、新法规及时传达和组织学习;同时,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技术错误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二要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对会计人员违法乱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督促会计人员履行各项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三要对职工实行休假和轮岗制度,当其他人员接替原工作人员时,以往工作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容易暴露,轮岗可以消除有些人蓄谋侵占盗用的念头。四要建立考评制度,对不胜任者和违法乱纪者及时更换。
(五)加强内部监督和评审。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论是制度的制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均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以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因此,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被监督。商业银行应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对各机构、各业务部门的再监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职能,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的漏洞和隐患,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具有双重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卢鸿.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张小霞.现代企业内控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在传统财务会计中,会计要素划分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适应会计揭示的需要;另一个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依据这两个标准,我国将会计对象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张基本会计报表。但是,企业进入破产状态后,破产会计的目标表现为向债权人、人民法院。清算组等提供破产企业资产变现、破产债务偿付程度等信息,监督破产财产分配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同时,破产企业资金运动经过接管、变卖、清偿、分配环节,以清算资金偿付债务、分配财产后,资金运动终止。其资金运动在空间上没有依次性和继起性,也不可能产生经营成果。这决定了传统财务会计中的会计要素已经不适应破产会计的需要,有必要结合破产企业运动的特点,重新构建破产会计要素。
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日至破产程序终结日这一清算期间内,将实现破产的最终结果――法人主体资格消失、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变卖资产并偿付债务。因此,破产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是,资产、负债、清算净资产和清算损益能够清晰反映清算过程和结果,并构成破产清算会计报表框架的项目,这成为破产企业会计要素构成的内容。
(一)资产。资产是破产企业持有的用以在破产清算期内偿付各种债务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资产按其归属对象分为担保资产、抵销资产、受托资产、应追索资产、破产资产和其他资产。担保资产是指根据法律或协议规定,对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使债权人享有物资保证的资产;抵销资产是指破产企业与债权人互为债权、债务人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以债权抵销债务的那部分资产;受托资产是指破产企业在破产前接受其他企业委托,所有权属于其他企业的资产;应追索资产是指所有权属于破产企业,但由其他企业、个人占有或因破产企业发生破产法所特指的无效行为或欺诈行为而转移的资产,这部分资产追回后归入破产资产;破产资产是指根据破产法规定,在企业被宣告破产后,用以支付破产费用、偿付破产债务的资产;其他资产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国家专有、个人或社团组织所有的资产以及为满足社会保障需要而限定的资产。
破产资产的确认应符合如下确认标准:(1)破产资产必须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能够清偿债务的资产。(2)破产资产必须是破产企业可以独立支配的资产。(3)破产资产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时限的资产。(4)破产资产必须是可以依照破产程序强制清偿的资产。
依照破产资产的确认标准,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破产资产包括以下内容:(1)破产宣告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资产。(2)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资产。包括破产企业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形成的资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破产企业由于无效行为如隐匿、私分或无偿转让资产等,依照法律规定应由清算组追回的财产等。(3)破产企业未到期的、应在将来行使的财产请求权。(4)担保资产大于担保债务的差额。(5)抵销资产大于抵销债务的差额。(6)其他。
(二)负债。负债是破产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在破产程序终结前偿付的债务。负债按其对资产的要求权的不同分为担保债务、抵销债务、受托债务、优先清偿债务、破产债务和其他债务。担保债务是指有一定财产作为担保的债务;优先清偿债务是指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在破产债务之前、从破产资产中优先偿付的债务,包括应付破产清算费用、应付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应交税金;抵销债务是指破产企业与破产企业的债权人互为债权债务人时形成的能够抵销的债务;受托债务是指债权人不依破产程度而取回在破产企业存放的财产的权利;破产债务是在破产宣告前发生的,依法申报确认,并从破产财产中获得公平清偿的债务。
破产债务的确认标准为:(1)破产债务首先必须符合普通债务的条件,在破产宣告前成立并未得到偿付的债务。(2)破产债务必须是按照破产程序在规定的时间申报、经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确认、清算组核实的债务。(3)破产债务必须是债权人对债务人整体财产的财产请求权,包括无财产担保债务和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有财产担保债务。(4)破产债务必须是按破产清算程序公平的、强制执行的.债务。破产债务的个别、自由清偿反为法律所禁止。(5)破产债务的履行受债务人财产价值的限制,破产资产价值是债务人履行破产债务的最高数额。
依据以上确认标准,破产债务包括:(1)无财产担保债务。指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没有提供财产担保、不具有优先受偿权利的债务。(2)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债务。(3)担保差额债务。指有财产担保的债务额超过担保资产的价值而未受清偿的那部分债务。(4)保证债务。指为破产企业的债务提供保证的保证人,在代破产企业清偿债务后形成的代为清偿债务。(5)抵销差额债务。指破产企业和破产债权人互为债权债务人时,破产企业的债务额大于破产债权额的差额。(6)赔偿债务。指企业被宣告破产、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后,由于清算组解除破产企业未履行的合同而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损害赔偿额。(7)其他债务。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满足社会保障等需要而发生的债务。
(三)清算净资产。清算净资产是指破产企业所有者权益净额,它表现为资产可实现净值总额与确定的债务总金额的差额。它由接管破产企业时所接管的原所有者权益总额和破产宣告日至破产程序终结日发生的清算损益构成。
(四)清算损益。清算损益是破产企业自破产宣告日起至清算结束日止的清算期间的清算成果。它包括清算收益、清算损失和清算费用。(1)清算收益是指在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和重新确认债务中,以及由于其他原因发生的资产价值增加和负债金额减少。(2)清算损失是指在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和重新确认债务中发生的资产值减少和负债金额增加。(3)清算费用即破产费用,是指在破产清算过程中合理预计的、为破产债权人的共用利益而由破产财产中支付的费用。它包括各项清算管理费用、诉讼费用、共益费用等。
破产企业应编制破产宣告日、破产清算结束日以可变现价值为基础的破产清算资产负债表和破产清算期间的破产清算损益表,表中各项目按破产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和排列。
----摘自《商业会计》第5期。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如何理解资产的账面余额、账面净值和账面价值?
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账面余额-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3.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5.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20**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利润表三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
(一)收进。
(二)用度。
用度“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该定义明确用度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排除了“非日常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流出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同样具有很强的排他性。
(三)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进减往用度后的净额、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进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进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四)利润表关系式。
从利润的定义可以看出,利润表三要素之间并非简单的“利润=收进-用度”,按照定义,利润表关系式应为:
利润=收进-用度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损失。
从基本准则的规定来看,“利得”和“损失”并没有作为单独的利润表要素,但在计算利润时,却又作为单独的要素出现,这就使得利润表要素的定义与内容不能首尾一贯、相互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操纵的混乱。
二、全面收益观对利润表要素的影响。
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全面收益采用了与传统净收益确定的“收进用度观”不同的“资产负债观”。在“资产负债观”下,收益是企业在一个时期内净资产的增量。与传统的净收益概念相比,它涵盖的内容要广得多,包括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都是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如可销售证券上的利得和损失、现金流量避险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要在财务报告中揭示全面收益,必须对传统的损益表(利润表)进行改进或扩展。
一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利得和损失的规定尚不够明确,仅在第五章“所有者权益”部分给出了利得及损失的定义:“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进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进”,“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至于利得和损失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情况下应“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什么情况下应“直接计进当期利润”,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对于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罚款收进、捐赠支出等,仍然沿用“营业外收进”和“营业外支出”的项目名称,并未使用“利得”、“损失”概念,使收进、用度和利得、损失混淆不清。
二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确认金融工具等“未实现资产持有损益”,并将其列进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对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进行了规范,不再计进治理用度等项目,同一计进“资产减值损失”。但上述两项内容并未与营业利润分开列示,即将其他全面收益(未实现资产持有损益)列进营业利润。
三是我国在两张基本会计报表中同时报告全面收益:一方面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另一方面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表露“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四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银行存款利息收进”仍然记进财务用度,这种做法不够规范。由于用“用度”项目反映“利息收进”,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在利息收进数额较大的情况下,会使利润表上的财务用度变为负数。此外,还给财务分析评价带来了不便,如“eva”、“mva”、“自由现金流量”等指标要用到企业的'资金本钱数据,由于缺乏利息支出的必要信息,给资金本钱的确定带来了困难。
三、损益表(利润表)要素的扩充和格式重排。
(一)损益表(利润表)要素的扩充。
财务报表要素应能体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并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和财务目标的变革而不断发展。我国现有的利润表要素即收进、用度和利润,在列报企业财务业绩,尤其在列报全面收益方面尚显不足。在改进利润表要素的过程中,应留意以下几点:1.涵盖性与穷尽性。报表要素要能涵盖全部经济事项,也即任何一项经济事项都能明确回属在特定的财务报表要素中。2.互排性。每个要素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各个要素之间不能有相互交叉的内容。3.适当性。要素的数目不可太多,否则就会失往回类功能的意义,但也不能太少,否则很难反映种别的特征。4.协调性。是指对要素的划分应与相关的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相协调。由于财务报表要素不是孤立的,无论是作为会计理论的一个概念,还是作为会计准则的一项内容,它都应前后一致,相互协调,存在一定勾稽关系。5.对等性。各个要素的层次应对等,切忌将存在包容关系的内容并列作为财务报表要素。
基于以上考虑,改进利润表要素具体的做法是:将“利润表”改称“损益表”,增加“全面收益”要素,将利得、损失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取消利润要素。“全面收益”除包括净损益外,还包括其他全面收益,即“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将目前绕过损益表(利润表)“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及损失”,同一在损益表(利润表)中列示,使所有者权益只核算与所有者或股东有关的交易(投进资本、减少资本、股利分红)。损益表(利润表)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全面收益=收进-用度利得-损失=本期净损益其他全面收益。
或:
全面收益=收进-用度利得(已实现的利得)-损失(已实现的损失)其他全面收益(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及损失)。
经过调整后,损益表(利润表)要素有五个,即收进、用度、利得、损失、全面收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基本准则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使各要素的定义与内容首尾一贯、相互协调,同时又重新建立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即: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资-向所有者分红全面收益。
(二)损益表(利润表)格式的重排。
1.损益表(利润表)要提供猜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其相应的收进和用度项目必须具有持续性和可猜测性。所以,分别列示正常经营活动损益和非正常经营活动损益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前者才是持续的、可猜测性的经营活动,后者是偶发性的、非持续性的活动。
2.取消现有损益表(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收进”和“营业外支出”项目,代之以“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清楚地界定“非活动资产处置损益”中的“非活动资产”。由于严格地讲,“非活动资产”包括“非活动经营性资产”(如固定资产)和“非活动金融性资产”(如长期投资),而“非活动金融性资产”的处置损益计进“投资收益”。所以,应将“非活动资产处置损益”修正为“非活动经营性资产处置损益”。
3.调整“投资收益”和“财务用度”的核算内容,将银行存款利息收进回属于“投资收益”,以免“财务用度”变为负数;同时在“财务用度”下单独列示“利息支出”,以利于资金本钱的估算及其他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4.应客观列示“财务用度”和“投资损益”对损益的影响,由于“财务用度”涉及企业的融资活动,而“投资损益”涉及企业的投资活动(股权和债权投资)。但对一个生产型的企业来讲,最主要的、持久的利润来源是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应将“财务用度”从期间用度中分离出来,并和“投资损益”共同列示于“营业损益”之后。
5.关于“所得税用度”的列示题目。ias1将“所得税用度”列示在“非常项目”之前,而非“当期净损益”之前,即所得税用度是与正常经营活动有关的用度支出,与“非常项目”无关,所以在“非常项目”前列示更能够反映正常经营活动的实际利润贡献,使得财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但对我国损益表(利润表)而言,这种列示方法可能并不能够实现上述目标。由于除非能够将正常经营活动的所得税用度与非常项目的所得税用度予以分别列示,否则恰当的列示方法还是在当期“净损益”之前。
基于上述分析,损益表(利润表)的列示格式和内容应作出相应的修正,建议列报格式和内容如表1。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损益表(利润表)中用度项目的列示均是按用度在企业中的功能进行分类的。将用度按功能划分时,企业应表露关于用度性质的附加信息,包括折旧费、摊销费和雇员用度等,由于关于用度性质的信息有助于猜测未来现金流量,因而企业在按功能列报用度时需作附加表露。
【主要参考文献】。
[1]丁春贵.论我国利润表要素的设置和定义[j].审计与经济研究,,(1).
[2]孙兰婷.会计基本要素的探讨[j].会计研究,,(3).
[3]魏明海,龚凯颂.会计理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要素与财务报告[a].大连出版社,2005.
会计要素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怎么解释会计要素这个名词?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要素的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
资产
内容: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能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另外,会计中入账的资产必须是可以可靠计量的。
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两大类,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另外,根据特殊的目标,资产又划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等类别。
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以交易性为目的的持有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向客户收取(但暂未收到)的款项。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商的款项。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负债
内容: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等;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条件: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另外,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
内容: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所有者权益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了企业资本的来源。
收入
内容: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是会计活动带来的结果。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以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在企业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费用
内容: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是企业为获得收入而付出的相应“代价”。
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
内容: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
从数值上看,利润就是收入(包括利得)减去费用(包括损失)之后的净额。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利润公式: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会计要素的划分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会计对象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错中复杂的,为了科学、系统地对其进行反映和监督,必须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按类设置账户并记录账簿。划分会计要素正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没有这种分类,就没法登记账簿,也就不能实现会计的反映职能了。
2、会计要素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会计账户的基本依据。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必须确定分类标志,而这些标志本身就是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不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会计要素就无法设置账户,也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
3、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手段,会计报表应该提供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由会计要素构成的,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框架的基本构成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会计要素为设计会计报表奠定了基础。
“二八法则”,作为若干年来一直在营销界享有“统治”地位的市场理论,几乎被所有的营销人、企业家奉为“至宝”,却很少有人怀疑其科学性和客观实在性,但时至今天,这一理论是否还值得我们去捍卫,是否应该让它破产?在这个命题的背后却发人深省。
“二八法则”的前提。
“二八法则”的存在是有前提的,它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市场的目标客户或者销售网点必须是成“二八分布”的格局;第二个前提就是这一领域中的20%的客户对具备对这一行业的格局和发展进程起主导和支配的地位的能量。但是现在的市场格局是否满足上述条件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是如此,在医药行业亦是如此。尤其是在医药行业,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医药零售这三大板块中除了医药流通业在局部地区形寡头垄断而形成“二八格局”之外,医药工业、医药零售这两大板块都没有形成这一格局,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医药工业企业和医药零售企业能在市场中具备左右市场格局的能量,湖南的老百姓不能,广东的海王星辰不能、辽宁的成大方圆也不能,或者这几家区域巨头加起来也做不到。因此在这种市场格局分布之下,“二八法则”就无法成为目标客户划分、市场资源投入的准则。但更为遗憾的是,这一理论被过多的误读、被过分的迷信,甚至形成一种思维的固执。而这一固执均源自于一种“教条式“的误读: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基于概率基础上的总结与提炼,而非绝对的数字公式,“二八法则”也不例外。但是,实际的市场实践中这一理论却被僵化地加以运用,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将“二、八”绝对化。有些领导甚至于要求下属将辖区的终端进行等级划分,然后硬性地挑选出20%的终端,将80%的市场资源投入其中,另外80%的终端却分享20%的市场资源,同时想当然的要求20%的终端产出80%的市场效益。但市场的结局却往往让人大跌眼镜,因为将80%的资源投入到20%的终端,固然可将这些终端塑造成明星终端、广告终端,却很然形成效益终端。这种思维的固执所造成的弊端是明显的:。
二、导致促销过度:
80%的市场资源投向了这20%的终端(而且不是个别厂家的行为,大多数厂家都是如此),为了争抢市场份额,促销之战不断升级,促销筹码不断加大,最终端导致促销过度甚至“拼光血本”。有专家指出,厂方的营销资源至少有50%是被浪费了,但是无法准确知道是哪50%被浪费了。但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这被浪费的50%当中大部分都消耗在这20%的重点终端。因为厂家对这20%的终端倾注了80%的市场期望,当这些重点终端的销量还未达到80%的比例时,理所当然地认为还有潜力可挖(尽管潜力可能已经挖光了),于是乎不断加大市场投入,但这些投入可能都是无效的。
品牌的魅力在于吸引并稳固消费人群,而“品牌溢价”的基石就是“人口溢价”,只有一个品牌具备了相当规模的消费者人群,有足够的“人口基数”才能实现“溢价”。而且只具备了更为庞大的消费群才能产生“市场惯性”以便为企业提供更为持久的市场收益并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红桃k就是个现成的事例,当它的重点市场已经兵败如山倒时,在二三级市场的广阔终端却还是依然坚挺。而按照“二八法则”来衡量,这些二三级市场均属于其中的80%而不是20%的范畴。
四、推高企业的机会成本:因为企业对20%的重点终端的资源倾斜,导致另外80%的广阔终端投入不足,足以酿成对80%的终端原本可以获得的市场收益降低的局面,由此推高企业的机会成本。80%的广阔终端商圈覆盖广泛,所服务的人群庞大,远非20%重点终端可以比拟。这些点多面广的“广阔终端”也许很容易就能完成20%的目标市场收益(处于市场成熟阶段的产品尤其如此),这时企业可能会误以为这一范畴的目标市场的潜力已经挖空,便寻求下一目标市场。但事实证明这却是假象。只要是医药行业的人士对湖南老百姓和广东的海王星辰肯定不会陌生。老百姓旗下的门店全国共有92家,每一家门店的商圈范围大约是半径为600m的同心圆,总覆盖范围大约是104平方公里,而海王星辰旗下的门店有1500家,每家门店的商圈范围是以300m为半径的同心圆,总覆盖范围是433平方公里。如此比较,一个商品进入海王星辰获得的市场机会和影响力是进入老百姓的四倍,很显然将资源投入前者更为有效。但按“二八法则”,海王星辰的门店肯定是被列入80%的范畴而应压缩市场投入,而老百姓的门店则列入20%的范畴而进行资源的充分供给,岂不缪哉!
二八法则反例。
中国的银行业可谓诟病丛生、千夫所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各营业网点排长队、对各小额帐户征收“小额帐户管理费”。如此现象,枚不胜数,一时间舆论哗然:口诛笔伐者有之、咬牙切齿者有之。这时某银行的高管通过媒体向大众解释:根据二八法则,20%的客户给银行创造80%的收益,我们必须将vip窗口留给大宗客户,其他普通的储户只能在非vip窗口排队,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可以看出,在给20%的vip客户抛足笑脸的同时,却尽显出对80%普通储户的冷眼与傲慢。银行业的公众美誉度降到了历史的低点。当然,这些低美誉度暂时并不会影响到这些银行的高收益,更不会危及它的生存,因为普罗大众们没得选择,只有这些银行才能办理承兑、借贷业务。但是,如果没有这种行政垄断因素在撑腰,银行家们恐怕早就将“二八法则”抛进历史的垃圾桶,因为对品牌伤害最大的因素就是对顾客的傲慢,这些虽然低端却占80%的庞大客户群是绝对不可得罪更不可放弃。
而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代表的通信企业,则是完全按照“二八法则”的反面来配置资源,尽管其高端的vip客户给其贡献大部份的营业收益,其客户服务部门的绝大多人员和行政资源却在为收益不高却数量庞大的低端客户提供服务。如果按“二八法则”来衡量,这些投入都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企业的收益也是不会太高的,但我们千万别忽略了一个事实,1999年才成立的中国移动,其公众及客户的美誉度在所有企业中却名列前矛,并且在2005年就成为仅次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等公司之后位列“中国100强企业排行榜”的第五位。
“二八困惑”应当如何诠释?这个方程有解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读:距离考试的时间只剩下4个月的时间,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刚开始学习或者还没有开始学习的考生,要抓紧了,时间不等人,不要到最后了才抱怨时间不够用。当然小编提醒大家要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有三个关键词不可忽略,分别是“时间”、“方法”和“坚持”,三者合一,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方可轻松过关!
中级职称考试是长期的攻坚战,要想通过考试,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两年过三科,依靠没有规划的时间战或者短暂的突击战,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合理安排中级会计职称的学习时间,可以把学习分成几个阶段,根据阶段特征再划分期限,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3、 习题强化阶段:精选习题,提升解题能力;
中级会计职称的学习要注意方法,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样思路才能清晰,而且要注意总结,一些共性问题、易混淆问题要随时做好汇总记录,举一反三,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拼的不是智商、基础和兴趣,而是毅力和耐力,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有很多,但是能否坚持到底才是决定是否通过的关键。所以备考中级会计职称的考生朋友们,在备考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目标,不能半途而废,在感到疲惫迷茫的时候,建议考生朋友们看看考试吧心得技巧的学习心得和成功经验分享,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进!
中级职称的备考以及考试,就像一场长途旅行,在这场旅行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事,会遇到美丽的风景,会遇到很多想要或者不想要的东西。豁达的人总是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简单快乐才是好滋味。希望大家都能对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坚持到底。
摘要:基础会计教学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既是会计职业能力中的基础课程,又是学生具有初级会计职业能力的“定型”课程,在会计学科学习中有杠鼎性作用。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会计从业人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会计从业者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的,因此职业院校中基础会计教学方法也要有相应的创新与突破,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知识自主更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学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应的,职业院校对于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传统以“知识的灌输、从业能力的给予”为形式的教学方式也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具备成为专业会计师的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当前会计教学应有之义,课堂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另外,会计基础教学除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会计学习基础,作为入门课程也需要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之子啊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定位,并对其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最终结合分析的原则,进行策略性思考,以期对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改进做出有益的启示。
1、基础会计课程定位。
2、基础会计教学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2.1启发与创新性原则一般情况下,基础会计教学是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中的起步阶段,很多学生也是在基础会计学习中开始接触会计学习,对于其中的学习内容陌生、对课程理解无明显感觉。在这个阶段,逐步加深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理解,对会计学习形成感性的认识,能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会计学习以及会计从业打下良好基础,也是学生日后能够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应具备的必要素质。另外,当前这也院校学生多数都是90后的年轻群体,具有严重的个性化倾向,也具有相应的自主创新意识,对新鲜事物本身就具有兴趣。因此,基础会计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充分开发,用兴趣作为引导学生进步的最好的教师。2.2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直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然而在教学中往往发展为对理论教学有所侧重,对实践教学有所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要求能够用娴熟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搭建相应的理论体系,为实践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也要求能够用较多的实践,践行与检验理论,在理论中求得真知。具体到会计专业,由于当前经济形式发展快,仅满足于理论的学习也许能够在短期学习中取得相应的职位,但在长期的从业生涯中是难以维持的,且会计从业后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没有足够的实践是难以完成的,作为实践性强的科目,大量的时间必不可少。2.3市场导向原则职业院校的基础会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具备专业素养的会计从业人员。学生毕业后最直接的就是面对就业问题。为了增强学生自身素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基础会计教学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时代步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同时,与企业具有密切的联系,能够加强职业院校以及学生自身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扩展机会,增加就业率。具有明确的市场导向性,能够引导学生随时关注市场变化,充实自身,这样的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就业会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概括说来,以市场为导向既是学生会计基础学习的必备素养,也是企业选拔人才时的重要参照,需要通过与企业的交流来建立。
3、职业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策略性思考。
3.1构建整体知识体系。
由于经过会计基础学习后学生需要具备会计从业的基本素质,并且作为会计学习的基础课程,在知识体系的形成方面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会计基础知识的构建有如下两种方式:
其一,具有整体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帮助学生在意识上树立学习会计的观念,一方面,在教学之初,就要帮学生构建相应的整体意识,解答学生的困惑,如:“为什么要学习会计、意义又在哪里”“学习会计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会计学习体系都包括哪些方面”,这些问题的解答,能够让刚刚进入学习阶段的学生对会计学习有初步的了解,清晰学科的目标与意义,能够树立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参与者的岗位的自豪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时常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与串讲。
其二,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学科渗透。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师,对于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包括会计从业的基本知识,也包括常见的经济法规、各国的基本经济动态、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揉入会计发展史、会计法规、经济动态等的知识,逐步进行学科渗透。这样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会计整体观念,并且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2注重实践教学基础。
会计教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以往的实践教学中,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以及实践内容都较为简单,学生所接触到的实践内容也多是简单的练习,严重削弱了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基础会计学科的实践需要从学校与社会两个方面进行。在学校方面,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模拟实践体系,帮助学生进行校园的常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多方位依仗多媒体教学设备;还要投入资金,建立相对完善的教育实践基地,为会计专业提供专门的校内实践基地。并且可以以校园为依托,将教育资源共享到社会,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金压力,扩大建设投入;也可形成广告效益,进而形成品牌效益,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更为完善的教学目标。
在社会方面,广泛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平台。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在实战中锻炼应变能力等,这与学生在课堂环境中体验到的实践内容是不一样的。同时,学生能够有机会走进企业,在无形中增加了就业机会,尤其是对于涉及企业经济利益方面的内容,企业一般会较为稳定的选用一些人,有效增加竞争力与就业率。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引进学生进入企业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财会专业的学生尽管在实践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但在理论上较为扎实,能够为企业财务发展的理论方面做出贡献;同时,由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企业理念、新应用的尝试等都会有较为清晰的理解,为企业发展添加动力。
3.3以培养学生兴趣与能力为目标。
基础会计教学要明确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为学生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作为一门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学生学习是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的,即就业,加强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自觉进行深入学习,为日后的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基础课程只能引导学生入门,但深入的学习、终身学习,是需要学生自己进行的,没有良好的兴趣基础,学生很难坚持。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学生学习能力、会计操实践能力,这些对于会计师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职业技能学校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的培训,不仅要培养能够会计专业上岗的会计师,同时也要培养具有终身学习以及职业更新能力会计师人才。
4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对于会计专业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要完美结合,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断进行自身的更新。培养出与时代发展更为适应的人才。
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含金量很高,但备考也有一定的难度。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辅导:审计要素,欢迎大家阅读。
审计业务三方关系人: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审计业务涉及三方实体:
被审计单位在治理层(委托人)、注册会计师(审计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被审计人)。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鉴证对象即财务报表。
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即是标准。
标准的特征: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必要信息。
审计证据既包括支持和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这些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审计证据包括支持证据和佐证证据。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证据数量)和适当性(证据质量)相互关联。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财务报表(鉴证对象)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适当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发表能够提供合理保证程度的意见。
会计对象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会计硕士考研知识点之会计对象6要素,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见基础会计)。比如说妈妈给了小明零花钱5元钱,他用了3元钱买了一只铅笔,还剩下来2元钱。这个就发生了一项经济业务,当然小明是不会这么想的。但是作为会计,我们要知道会计主体是小明,我们要按会计的方式帮他记账,这个记账就是指的核算。(承上例)再比如妈妈给小明的这5元钱的用途已经定好了,为了防止小明挪做他用,作为会计我们要想措施避免小明乱花钱。这个就是会计监督。所以本人的理解是:凡是能让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经济业务就是会计对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性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会计要素的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
(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二)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
《会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司、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
何为确认、计量、记录?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也是会计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之一。确认,是将经济业务事项是否作为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计量,是用货币或其他度量单位计算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和结果的过程;记录,是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在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中登记经济业务事项的过程。确认主要解决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是什么,是否应当在会计上反映”的问题;计量主要解决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在会计上“反映多少”的问题;记录主要解决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在会计上“如何登记”的问题。
《会计法》的上述规定,明确了确认、计量、记录会计要素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要素;二是确认、计量、记录会计要素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对于如何确认、计量、记录会计要素,《会计法》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而是授权国务院财政部门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予以明确。
1、资产的确认条件(环球网校提供会计要素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4、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5、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6、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1.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及免试条件。
2.217注册会计师考试条件。
3.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习题。
4.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事项的确认。
5.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确认。
6.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
7.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
8.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
9.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
10.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答疑。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如何理解资产的账面余额、账面净值和账面价值?
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账面余额-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是由哪些部分所构成的,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会计要素确认条件的知识,欢迎阅读。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d.汇总记账凭证。
2、下列项目中,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是__。a.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b.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相关费用c.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盘亏损失。
d.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造成的净损失。
3、如果原始凭证的金额填写错误,应__。a.要求对方更改。
b.自己用褪色的药水更正c.退回并要求对方重开d.直接涂改。
4、下列总账登记方法说法错误的时__。
d.总分类账不可以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
e.胰岛功能尚存的轻、中型糖尿病。
d.记入借方的金额与记入贷方的金额不等。
11、某企业上期发生的库存商品盘亏查明原因,属于自然损耗,这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__。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c.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d.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d.收回借款时,退还原借款收据。
c:乙地方税务局决定停止执行行政处罚决定。
d:丙人民法院判决变更乙地方税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b.按照mm理论,能够使企业预期价值最高的资本结构,是预期每殷利润最大的资金结构。
c.按照等级筹资理论,首先是偏好内部筹资,其次如果需要外部筹资,则偏好债务筹资。
d.按照净营业收益理论,负愤越多则企业价值越大。
20、登记账薄时,正确的做法是__。
a.书写可以使用蓝黑墨水、圆珠笔或铅笔b.用红字冲销错误记录。
c.文字或数字的书写必须占满格。
d.发生的空行、空页一定要补充书写。
c:现金股票增值权d:优先股。
c.资产负债表d.利润分配表。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
c.在word编辑环境,通过键盘输入文档内容行至行末时,不必按回车键进行换行。
d.在word编辑状态,可以通过键盘上的delete键将已选中的文本块删除。
4、根据《支付结算办法》及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屑于银行违反结算纪律的行为有__。
d.未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
6、关于输入数据的叙述中,正确的有__。
d.如果科目中有待核银行账科目,需输入票据日期、结算方式和票号
c:单位党政领导d:职工代表大会。
8、以下公式中,表示年金现值系数或与年金现值系数等价的有__。a.(p/a,i,n)b.(a/p,i,n)c.(f/a,i,n)d.(p/a,i,n)(p/f,i,n)。
c.无形资产减值准备d.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2、短期借款应按__设置明细账。a.借款的性质b.借款的数额c.债权人。
d.借款的日期
c:李某领取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
d:赵某领取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退休工资。
18、以下对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有__。
d.该行为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23、现金流量表所说的现金不包括()。a.库存现金b.银行存款。
c.其他货币资金。
d.所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c.会计的对象针对的是某一主体平时所发生的经济活动d.货币是会计唯一计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