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案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案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是一份优秀教案的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教案的编写要点。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1、认识角。
2、从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正确的画角。
教法: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角、做角认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以谜语形式开头,全员参与,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不断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认识角,并会画角,做角,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学生汇报。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引导观察三角板。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找学生指一指。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三)探究新知。
1、感知角。
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看谁指得好。请一个学生拿三角板到前面指给同学们看。请同学们照样指一指角。请一名同学,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地摸摸它的`头,有什么感觉?再摸摸边,有什么感觉?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找找角,摸摸角。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指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师板书(边)。
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一个顶点、2条边)。
瞧(课件出示)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请你用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逐个说明理由)。
3、折角、做角。
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张圆形纸)你能想办法折出一个角吗?
生活动:自己用圆片折角、摸角,说说它的顶点和边,选择个别学生折的角贴在黑板上。(同学们互相评价)。
生活动:用小纸条做角,然后小组讨论、汇报。
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分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4、画角。我们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那能不能把角画出来呢?
学生活动:画角,师巡视,指导。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是怎样画角的?
师小结: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三、归纳提高。
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作业。
做一做: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你把它找出来,说给同桌听听。
五、板书。
一个顶点,两条边。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整时的认读方法。
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面、实物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课件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出现分针、时针,接着依次出现1~12的数字,最后形成钟面。
师: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钟表。
2、说一说。
(1)钟表有什么作用?
(2)你了解钟表的哪些知识?
设计目的:利用课件初步熟知钟面的组成部分,为后面制作钟面做好铺垫,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加强钟面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钟表知识的程度,并以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的主要依据。
二、自主探索
1、制作钟面。
师:想认识钟表得先了解钟面,你们想做一个吗?
(1)(指着大屏幕)请同学们先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再在小组中讨论做钟面需要哪些材料。
(2)各小组同学打开时钟爷爷的礼物(一个画有格子,但没有写数字的钟面,一枝彩笔,一个按钮,没有给学生时针和分针。)
(3)小组合作制作钟面。
学生产生质疑:时钟爷爷给的材料不能制作钟面。
师:还差什么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老师这里来取时针、分针。
(学生活动)
2、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把你们组做的钟面介绍给大家。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
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组成一个漂亮的钟面。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分别闪烁)
设计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观察、合作的能力,我把观察已有的钟面模型改为小组合作制作钟面。在制作时我又有意不给学生时针、分针,设置障碍,让学生体会时针、分针在钟面中的重要性,也潜伏这节课的重难点,认识整点时刻和时针、分针有密切关系。
3、认识整点时刻。
(1)学生尝试拨钟。
师:现在请你们在小钟面上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
选3个拨整点时刻的学生上讲台。
a、请他们把拨好的钟面放在实物投影上。
b、再请这些学生分别给同学们说一说拨的是几时,是怎样拨的。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得真好,他们说×点、×点、×点是生活用语,在数学中我们说×时、×时、×时。
板书:×时、×时、×时。
师:这些时刻都属于整点时刻。
(2)观察比较。
讨论:小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指着什么数。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得出认识整点时刻的方法。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教师把3个钟面上的分针添上红色,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整点时刻的分针指着12。)
(3)练习。
a、教师拨时刻,学生指认(4时、9时)。
师:9时,你一般在干什么?
b、学生拨时刻。
请学生拨出上午上课的时刻和下午上学的时刻。
师:你们迟到了吗?
师:看来大家都很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
c、同桌同学互拨互说。
设计目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在钟面上拨出喜欢的时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认识整点时刻的方法,来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4、认识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1)出示:7:00。
师:你见过这种时间吗?认识吗?你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种电子表示法是怎样表示7时的。
小结:在两点右边写两个0,左边写几就是几时。
(2)练习。
你能把黑板上的×时、×时、×时用电子表示法表示吗?
(集体订正,做对的同学请画面小红旗表扬自己)
三、综合运用
1、找朋友。
课件出示:游乐场的草坪上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在玩找朋友的游戏(配上找朋友的儿歌)。
动物们分别戴上上面的钟表头饰。
师:请同学们帮小动物找找好吗?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
2、看表演。
课件出示:小猴去看海狮顶球节目,来到表演馆门口被大象伯伯挡住,大象伯伯说:“小猴,要过1个小时才开始。”小猴看看手表。
师:你会认小猴的手表吗?这时的时刻是多少?你知道海狮顶球节目开始的时间吗?
师:小猴和你们一样聪明,10时他准时来到表演馆。那我们就和小猴一起观看海狮顶球吧。
(课件展示海狮顶球)
3、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图”。
a、小组合作。
每组发一张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图(教科书第92页)。
要求:小组合作分别给每幅图配上相适宜的时间,为小明合理地设计一天。
b、集体评价。
哪个组安排得最合理。
师:希望大家能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设计目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这一环节后,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一些具有坡度的题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配上有趣的动感画面,增强学生的解题兴趣。特别是为小明设计一天的时间安排,让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这是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
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直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直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直角”的样子。)。
”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直角”。
学生试着指出“直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引导学生正确指出“直角”,为学生独立画“直角”做好准备。)。
了解“直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我用三角板比较的。
这是直角。
这个角比直角小,是锐角。
这个角比直角大,是钝角。
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
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全班汇报。
生: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
完成p66页练一练1~6题。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2: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3:我知道怎样比“角”的大小。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1。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一、导入
1、猜图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三角形。
师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那我们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
2、揭示课题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认识角
(一)找角
(二)感受角
1、看!图中那位老师手中的三角尺变到我手里来了,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个角)
2、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尺,我们一起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学习)
3、汇报: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观察角
2、同桌交流角的特点
3、角的各部分名称: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它角的顶点,两边平平、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
4、小练习:判断哪些是角。
同学们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学生汇报后,师提问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说出理由。
(四)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察活动角
老师出示教具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它是怎样一点一点变大或变小的。
动手操作
拿出手中的活动角,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渐变大或变小的过程。
说一说,角在变大,角两边的开口也在逐渐怎么样?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1。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一、导入。
1、猜图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三角形。
师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那我们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
2、揭示课题。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认识角。
(一)找角。
(二)感受角。
1、看!图中那位老师手中的三角尺变到我手里来了,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个角)。
2、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尺,我们一起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学习)。
3、汇报: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观察角。
2、同桌交流角的特点。
3、角的各部分名称: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它角的顶点,两边平平、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
4、小练习:判断哪些是角。
同学们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学生汇报后,师提问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说出理由。
(四)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察活动角。
老师出示教具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它是怎样一点一点变大或变小的。
动手操作。
拿出手中的活动角,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渐变大或变小的过程。
说一说,角在变大,角两边的开口也在逐渐怎么样?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2、跟同学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时出现问题:有的同学角的两边有长有短。
这时我们怎么知道谁的角大呢?
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开口大小有关,我们可以比一比,发现角两边的长短不影响比较。
师追问: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师小结:
出示填空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
(五)画角。
我们了解的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画出来?
1、师示范画角。
师:从一个点起,先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
2、课件展示。
3、学生总结老师是怎样画的。
4、学生尝试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
三、巩固练习:在生活中找角。
其实角的世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等着你去研究、探索,如果你感兴趣,下课以后再继续研究吧!
板书设计: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ppt课件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平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
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
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
学生:好!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角
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学生: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点。
教师:你是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孩子,这些角除了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以外,还有什么?
学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教师:你更了不起!发现了角除了有一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顶点。
教师:你真棒!那两条线呢?
学生:边。
教师:太棒了,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上台指出,教师电脑出示。
3.指角
(1)指平面图形上的角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你们同意吗?(同意)看来圆形上没有角,咱们先把它请下来好吗?(好)
你们很会观察,都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上有角,那你能指出这三个图形上的角在哪里吗?(能)
这三个图形老师都把它们放在你桌子上的小信封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指一指它的角吧!开始行动!
教师:谁愿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他指的这里是角吗?
学生:是。
教师:老师把他指到的地方搬到黑板上,再看看是角吗?
教师板书
教师:它是角吗?
学生:不是,它只是角的顶点。
教师:我很赞同你的观点。那究竟该怎样指角呢?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快把掌声送给他,指的多好呀!所以我们在指角的时候应该先指角的顶点,再指角的两条边,拿出你手中的平面图形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师生共同指角。
(2)指出身边的角
教师;多好呀!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你再仔细看看,你的身边有角吗?(有)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看一看
学生争相指出。
(3)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特能干的孩子,我们不仅在平面图形中找到了角,还在身边发现了角,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角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角吧!
电脑播放图片。
4.练习
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用手势告诉我们。
教师:你们很棒,都认识了角。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角呢?(能)
教师:你想画一个角吧?(想)那就画在作业纸上吧!
学生动手画,教师展示。
教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太厉害了,不仅认识了角,还学会了画角,你能创造一个角吗?(能)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放在课桌上的信封里,现在咱们就两人一组来创造角。
学生合作创作角。
1.展示角
教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创造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2.蓝角和红角的故事
电脑播放故事。
教师: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呢?
学生:因为他们俩争大小。
教师:红角为什么认为自己大呢?
学生:因为红角的边长。
教师:你真是一位会倾听的孩子,那结果怎样呢?他们谁打谁小?
学生:他俩一样大。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师:你们简直是一群天才儿童,在听故事中还学会了这么重要的知识:通过蓝角和红角的比较,我们知道了他俩一样大,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利用活动角做游戏
教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活动角,我们来做个好玩的游戏吧!这个角可是一个调皮的角,我们用它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听要求。
教师提要求,学生具体做。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边叉开的大角就大,两边叉开的角小就小。
教师:我们快把掌声送给这位会思考的孩子!
(课件演示)通过我们玩活动角,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变大,角还可以变得更大,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距离有关。
教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认识了角。
教师:最后,咱们都来听一听角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吧!
(播放课件)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画法。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掌握角的画法。
三角板、红领巾、扇面、棋盘面。
两根硬纸条、图钉、橡皮头、直尺、小棒、彩纸。
一、导入。
师板书:角。问:这个字你们认识吗?(齐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有角的图形吗?说说看,哪些图形上有角?(生举例)。
说到红领巾,师再出示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呢?谁来指一指?
老师也把它贴到黑板上,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锐角和钝角)。
看,黑板上现在留下的这些图形就叫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三个角,说说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直的线,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和这个尖尖的点,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有谁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师介绍)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角就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出示小兔,我们先来看小兔找的角,对吗?
小羊找的对吗?(对)。
看,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几个角?(指名上来指)。
再出示棋盘(六边形),这是我们小朋友玩的飞行棋的棋盘,这个棋盘上又能找到几个角呢?(指名上来指)。
谁来和小朋友汇报一下,(口答校对)。如果有图形学生有争议的,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三、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会画吗?试试看(师巡视,找一个画法正确的小朋友板演)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小朋友的画法再来画一个角,好吗?(生练习纸上练习画)。
找几人上黑板画(画不同方向的)。
2.画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四、做角。
2.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我们一起来玩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好吗?
我们一起来变一个大一些的角,能再变大些吗?变小些呢?
(指名上来拉)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原来角的大小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五、总结。
今天,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了哪些本领?(学生自由说)学生说到学会了画角,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在脑子里画一个角,想一想,要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另一条边你画好了吗?把眼睛睁开。
六、游戏。
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来玩几个游戏。开心吗?
1.我们先来玩折纸游戏。请你拿出一张白纸,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折好后指给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巡视,选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说说现在纸上留下了几个角?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给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发展学习有关方向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难点: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策略与方法: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材中创设了1路车站台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了1路车的路线图,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起点说出1路车所经过的地点,使学生看懂简单的路线图。以教材中的路线图为例,将往返路线、回家路线这一系列的认识路线和方向的教学活动融于“春游”这一大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这样一个大情境中学会知识、认识路线,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
习
引
入
(一)。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昨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新的方向,你还记得吗?看看这个方向板,你能填出共余七个方向吗?(请生说一说)。
回顾昨天学习内容,思考七个方向的填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和北的中间是东北方,西和北的中间是西北方,西和南的中间是西南方,东和南的方向是东南方。)。
通过复习熟习新认识的四个方向。
(二)。
引导学生明确方向和距离是叙述行走路线的关键。
让学生仔细观察,回顾旧知,解决去广场的路线问题。
(请生说出从家到广场的路线)。
用以前学习过的路线图唤起学生记忆,要说清行走路线需要说清两点:方向和距离。
探
索
与
体
验
1.介绍1路车的乘车路线。
先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春游结束,他们要从动物园返回广场,汽车从动物园出发怎样行驶可回到广场呢?
考考你:
a.小明从商场出发坐了四站,他可能在哪站下车?
学生说完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思考方法。
b.小红坐了三站在少年宫下车,她是从哪站上车的?
学生说完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思考方法。
c.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引导学生看清路线能否用以前学的四个方向说清楚,引出昨天学过的四个新的方向.
每个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中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
再引导学生看清再说明路线时从出发点到目的的,其间要说清方向、距离,还要说清经过的拐弯地点。这样才更清楚。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实
践
应
用
练一练:
1、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
学生结合图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再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练习,巩固对路线图的认识,让学生能独立解决路线问题。
2.完成书上第2题。并指导学生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3、小结:方向和距离是说清路线两个重要条件。请你课后描出你上学的路线图下次课进行交流。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2、正确认识几时几分。
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1、这是什么声音?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时间王国继续探索有关时间的奥秘(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钟面。
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大格?我们来数一数。
b、一个大格被短线分成几个小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2、你是怎样数的?
(二)认识分。
1、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
你能记住每个刻度数字表示几分吗?和同桌说一说。
(三)认识时。
1、看龟兔赛跑比赛,说说谁赢了?
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当分针走一大圈的时候时针走多少?时针走一大格时间是多少?
认识:1时=60分。
(四)读时间。
1、我们认时间的时候,不仅要看分针,而且要看谁?
2、这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是8时的?
3、这是几时几分?8:05。
写时间:生说师写。
那么这个时间在电子表上怎样表示呢?我们来看,因为是5分,不满10分,所以我们在小圆点右边的第一位,添写一个零。(板书:8:05)这个时间我们还可以写做8时05分。(板书:8时05分)像这样的时间,你们会写吧。
4、读写:11:30和3:45。
总结读时间的方法。
我们要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三、练习反馈。
1、连一连。
2、写一写:91页1题小红的一天。
3、学会了读写时间,你们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我们一起听1分钟的歌曲。
4、你觉得1分钟的时间怎么样?
5、小游戏:时间列车。
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要结束时间王国之旅回家了,用我们手中的智慧卡乘座时间列车回家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八第1~3题。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习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最大。)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给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发展学习有关方向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难点: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策略与方法: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材中创设了1路车站台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了1路车的路线图,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起点说出1路车所经过的地点,使学生看懂简单的路线图。以教材中的路线图为例,将往返路线、回家路线这一系列的认识路线和方向的教学活动融于“春游”这一大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这样一个大情境中学会知识、认识路线,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3.学生讨论,回答相应问题。
小结:除了公交线路图,有时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三、认识方位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中国地图,出示动画“中国一些地区方位图”
教学内容:
教材解析:
倍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选取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大海边采集贝壳标本的情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意义,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在比较两个数量时沟通同样多和1倍的联系以及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3、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乐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贝壳图片,练习作业纸,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2、交流反馈问题。
预设一: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和、差的问题,说明:同学们提的是我们以前学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的问题。
预设二: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
(说明:预设二是根据上课环节中学生提出倍的问题这一生成而设计的。)。
3、谈话:王晶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问题,师板贴问题。
4、谈话: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生可能提问:什么是倍?)是啊,倍的知识咱们以前没有见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它,和倍做朋友。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海边拾贝壳的情境导入新课,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利用课件出示的问题,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操作演示,初步认识倍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遍问题。(生齐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指生说)。
2、摆一摆:用你手中的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
生操作学具,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摆法。
3、观察: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有什么关系。
预设一:(1)李飞拾的贝壳数比王丁拾的多3只。
(2)王丁拾的贝壳数比李飞拾的少3只。
预设二:李飞拾的贝壳数有两个王丁拾的那么多。
预设三: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这是上课时课堂上生成的内容。)。
4、(1)根据预设一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比王丁的多3个?
预设一:画竖线(在李飞和王丁同样多的3只贝壳后面画竖线)。
预设二:分一分(将李飞的贝壳数分成3只和3只两部分)。
谈话:现在李飞的贝壳数分成了几部分?
预设:两部分。
谈话:(师指着每一部分)李飞的这一部分和王丁的贝壳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部分呢?
预设:同样多。
预设:也是同样多。
(2)根据预设二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你能给大家摆一摆,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李飞拾的贝壳数有两个王丁拾的那么多吗?
生到黑板摆一摆,分一分。
谈话:现在李飞的贝壳数分成了几部分?
预设:两部分。
谈话:(师指着每一部分)李飞的这一部分和王丁的贝壳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同样多。
这一部分呢?
预设:也是同样多。
(3)根据预设三即课堂生成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课堂生成:李飞的贝壳数里面有2个3,所以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
谈话:你真棒!老师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你都提前会了。真是个喜欢学习的孩子!
谈话:同学们看,如果把王丁的贝壳数3只看做1个3,根据这位同学说的,李飞的贝壳数里面是否有2个3?(预设:是)。
谈话:那谁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到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
5、讲解:我们把王丁拾的3只贝壳看作一份,是1个3,李飞拾的贝壳数里面有这样的2个3。
小结: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6、谈话: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来指一指,圈一圈,说一说。
同位互相说。
7、谈话:现在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最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
学生再摆一摆,让生到前面展示。
追问:为什么要3个一份,3个一份的摆?是根据谁的只数摆的?
谈话: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现在你知道了吗?谁来说一说。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学生摆,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你是怎么摆的?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
4、课件演示:6里面有3个2,6是2的3倍。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操作活动,并在每次操作前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操作,然后通过操作之后的追问,帮助学生理解每次操作活动的意义,使学生初步体会倍的含义。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谈话:李飞同样是6只海螺壳,为什么一会儿是王丁的3倍,一会儿又是王丁的2倍?
生交流想法。
2、回顾总结: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倍的?
引导学生梳理认识倍的方法:摆一摆,圈一圈。
3、揭示课题:我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认识了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同学们真的和倍交上了朋友。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倍数会因比较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初步体会比较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深入理解倍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纸的内容,然后展示交流。
2、解决问题。
谈话:再让我们回到大海边,你还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师选择其中三个问题解决。
(1)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生圈一圈,汇报结果: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
师说明:8是4的2倍。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84=2。
让学生说一说:8表示什么?4和2分别表示什么?
师说明:倍不是单位名称。学生齐读有关倍的小知识。
(2)学生独立解决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交流算式,订正结果。
(3)解决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法,认识3是3的1倍。
迁移学习:4是4的1倍,5是5的1倍。
学生举例:说一说谁还是谁的1倍。
观察: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交流看法。
小结: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使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通过解决问题,迁移学习1倍的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倍的小知识,理解倍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不能做单位名称。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方面进行回顾总结。)。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让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方面进行回顾总结,梳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倍,解决倍,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活动组织:
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
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做二年级数学练习题有助于同学们成绩的提高,接下来为大家提供了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练习题,同学们可以认真做一下,相信一定会帮助到大家的!
一、我会填。
1、在钟面上,时针从7走到8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圈,是()分。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指在4上,分针指在12上,表示()时。分针从12走到12,是()分,是()小时。
3、7时30分到10时30分,经过()小时。时针从7到11,经过了()小时。分针从2走到6,共走了()分钟。
4、学校下午2时上第一节课,每节课40分,第一节下课是()时()分,课间休息10分,第二节是()时()分上课,()时()分下课。
5、1小时=()分,120分=()时。
6、()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7、学校秋游,8:00出发,9:10到达,路上用了()时()分。
8、上午8:00开始下雨,下了4个小时,()时雨才停止。
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3.看一场电影要2()。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7、我们放学的`时间是11()30()。
三、判断。
1、分针走一圈是1分。()。
2、晚上7时新闻联播开始。()。
3、小明下午2:00到校,4:30分放学,下午在校的时间是2小时30分。()。
4、钟面上最短的针是分针。()。
5、电子表上显示6:45就是6时45分。()。
6、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7、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
四、在钟表盘上拨出下列时刻。
1、5:559:3512:009:003:00。
2、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钝角的是: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形成锐角的是: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形成直角的是:
五、拓展延伸:
1、博物馆开放时间是上午8:00~下午4:30。
(1)现在是7:35,离开放还有多长时间?
2、小花猫从一楼到二楼用了1分钟,按这样的速度,它上到六楼共要多少时间?
3、锯一根木头,每锯一段要用8分钟,锯成5段要用多少分钟?
4、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40分钟,在7;30到学校,小明在()时()分从家出发。
5、老师从9时40分开始开会,开了40分钟,会议应在()时()分结束。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3、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物体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习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内容:
《时钟》。
活动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三、《龟兔赛跑》故事导入师:谁赢了?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四: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是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幼儿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
六、出示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时间一样,而小朋友干的却不一样?
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回家和妈妈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并结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以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教材以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知道可以以它们边的数量分类、命名。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通过折、剪、拼等活动,突出图形的变换,是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一向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行能力,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变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共3课时:
认识多边形2课时有趣的七巧板1课时。
课题一、认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小朋友好,出示对话框: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师指名在幻灯机上分)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数一数、说一说。围一围。
三、总结评价,应用扩展。
出示“想想做做”
第1题。(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分小组讨论,汇报。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搭一搭,最后在看一看,数一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教学随笔:
课题二、认图形(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的练习。
2、完成第4题。(1)教师出示依仗长方形纸,沿着长边对折,展开后,再折入一个角,成为一个五边形。提问:现在是几边形?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2)再将另一个角折入。提问:这又是几边形?你会折吗?学生照样子折一折。(3)看书第27页,请学生照样子继续折一折,并根据折的情况填写题中的小括号。(4)启发:你还能继续往下折吗?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再指名汇报。小结:刚刚我们利用手中的四边形--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了许多五边形、六边形。
3、完成第5题。(1)说明要求。(2)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并交流。(3)指名汇报,表扬有多种想法的学生。4、完成第6题。(1)说明图意。(2)学生动手试一试,剪的结果可有多种方法,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三、全课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认识七巧板。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1)学生们拼,指名板演(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3)动手操作:试一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2、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1)学生分小组活动。(2)指名板演、讲解。(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
3、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29页的四幅图。5、说明: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请形式分别说说着四幅图是什么?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112113页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二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掌握角的画法。
教具:三角板、红领巾、扇面、棋盘面
学具:两根硬纸条、图钉、橡皮头、直尺、小棒、彩纸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师板书:角。问:这个字你们认识吗?(齐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有角的图形吗?说说看,哪些图形上有角?(生举例)
说到红领巾,师再出示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呢?谁来指一指?
老师也把它贴到黑板上,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锐角和钝角)。
看,黑板上现在留下的这些图形就叫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三个角,说说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直的线,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和这个尖尖的点,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有谁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师介绍)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角就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2.在我们认识角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也找来了他们认为的角,你们看,他们找的对吗?
出示小兔,我们先来看小兔找的角,对吗?
小羊找的对吗?(对)
看,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几个角?(指名上来指)
再出示棋盘(六边形),这是我们小朋友玩的飞行棋的棋盘,这个棋盘上又能找到几个角呢?(指名上来指)
谁来和小朋友汇报一下,(口答校对)。如果有图形学生有争议的,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三、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会画吗?试试看(师巡视,找一个画法正确的小朋友板演)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小朋友的画法再来画一个角,好吗?(生练习纸上练习画)
找几人上黑板画(画不同方向的)
2.画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四、做角
2.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我们一起来玩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好吗?
我们一起来变一个大一些的角,能再变大些吗?变小些呢?
(指名上来拉)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原来角的大小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五、总结
今天,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了哪些本领?(学生自由说)学生说到学会了画角,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在脑子里画一个角,想一想,要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另一条边你画好了吗?把眼睛睁开。
六、游戏
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来玩几个游戏。开心吗?
1.我们先来玩折纸游戏。请你拿出一张白纸,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折好后指给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巡视,选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说说现在纸上留下了几个角?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请你来说说这是几时?(生:8时多)8时多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有关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认识钟面。
师:我们要想认识时间可离不开钟表这个朋友,请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同桌一起说一说。
师:好,说完了吧,谁愿意来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谁想来?
(对,它和尺子上一样,也有刻度线,看看这些刻度线有什么不同?)师:对数字的都是长一点的刻度线,这些长刻度线把钟面分成了几大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1,2,3,4,5,6,7,8,9,10,11,12。
师:好,这12个大格你们也数出来了吗?
生:数出来了。
师:除了长刻度线,还有许多短刻度线,这些短的刻度线把一大格分成了几小格?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一大格是几小格,一共有几小格?可以同桌商量一下。有知道的你说说。
生:有5个小格。
师:一共有几小格呢?
师:对不对?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可以和屏幕一起数,声音大一点。(课件演示一个大格有五个小格)。
生:2,3,4,5。
师:那整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大家都数的是60个吗?你是怎么数的?
师:那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一大格,一大格数的。
师:你给大家上前面数数,我们看看她是怎么数的?
(课件演示:钟面上有60个小格)。
认识1分,几分。
师:(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那我们看分针走了1小格是几分啊?(课件演示)。
生1: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不错,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两小格呢?你说?生:分针走两小格是2分。
师:那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
生: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钟。
师:是的,走到1是5分钟。那分针如果从12走到2是几分?
生:12走到2是10分。
师:对,分针从12走到2是10分钟。如果分针继续走,走到3。多少分?生: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钟。
师:对,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如果分针继续走,走到4是多少分呢?走到5是多少分?走到6、7、8,9、10、11、12各是多少分,你知道吗?生:知道。
师:我请##给大家说?大家注意倾听哦!
生:分针走到4是20分钟,分针走到5是25分钟。
师:谁想接着说?生:分针走到6是30分钟。
······走到12是?
师:回到12了,这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生:60分。
师:真不错,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是60分)。
认识1时=60分。
师:时针和分针是一对好朋友,时针走,分针也走,现在请你再次观察屏幕上的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男生观察时针,女生观察分针(播放课件)。
(1)男生汇报: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
(2)女生汇报:分针转动了一圈,是60分。
(3)研讨:刚才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动了一圈,是60。
分,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你有什么发现?
(生:1时=60分)。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又同时停,虽然他们所走的路程不同,但他们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1时就等于60分。谁给大家读一遍?好,你来读。
生:1时等于60分。
读时间。
我们认时间的时候,不仅要看分针,而且要看谁?
生:时针。
师:好,下边我们一起来认认时间,这是几时?
大屏幕出示钟表。(5时)。
生:5时?
生:时针指向5和6的中间,还没有指到6,指到5和6的之间,所以就是5时多。
师:时针指在4和5之间,就是4时多。我们继续看,这是几时多?(出示:6时10分)。
(学生讨论)。
小朋友们,知道几时我们看时针,那要知道分就得看分针了。
出示4时5分。
们还可以写做8时05分。(板书:8时05分)像这样的时间,你们会写吧。
生:这是8时半。
师:我们还可以说成8时多少分?
生:30分。
师:对,8时半也就是8时30分。再看,这个时间可难,谁认出来了?(出示:4时55分。)。
生:5时55分。
师:还有什么不同意见,你说说?
生:5时55分。
师:都认为是5时55分吗?就没有不同意见,你说说?
生:这是4时55分。
师:那你说说怎样想的,为什么是4时55分呢?
生:没有。
师:所以我们说它是4时多,分针指向11,所以我们说它是4时55分。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4时55分,还差多少分就是5时了?
生:差5分,
师:4时55分也可以说成差5分5时。
谁能这样说说?
生:差5分5时。
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现在咱们来看,这是在哪?
生:天安门广场。
师:北京天安门前,这是__日北京天安门前升降国旗的时间。谁认识这个时间?
升旗降旗。
师:再看这是一张北京西到郑州的火车票,你知道是几时几分开?
总结读时间的方法。
生:听懂了?(课本91做一做)。
师:学会了认时间,你们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我们一起听1分钟的歌曲。(放歌曲,同时屏幕钟表钟表计时一分钟)。
(听歌曲)。
师:歌还没有听完呢,1分钟的时间就到了。那你觉得1分钟的时间怎么样?你说说。
生:我觉得1分钟的时间很快。
师:很快,的确,1分钟的时间快的连一首歌都听不完,虽然一分钟很短暂,
生:能。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题。
红红的一天。
自己先说一说,生说。
第一幅谁来说?
生:7时5分,红红在刷牙。
······。
2、连一连。
练习二十三第2题。
2、你能在钟表上播出下面的时刻吗?
表格出示:上午预备时间:7:50。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认识时间”是在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__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