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怎样培养感悟的能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以下是一些来自真实生活中的感悟,它们或许能够让你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妈妈胜过好老师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教育子女,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去学习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在此分享心得总结。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听办公室的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作者确实勇气可嘉,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我的一个同事有句话很精辟:"一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会被认为是疯子;十几、二十几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艺术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欢!"没有人原意被人当做疯子。
二、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给大羽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大羽的语言,很少去给大羽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大羽认字,更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大羽翻开书自己讲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进行回忆。老师也告诉妈妈:"大羽的语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都会很清楚的给我们讲讲。"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很好,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很多人吃惊,记得今天元旦我们四家带着孩子一块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车时,大羽突然来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开车带我们去的)"顿时大家都乐了。嘿!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回来路上妈妈来例假,加上晕车,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个服务区,大家都下车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吴叔叔坐在车上,小赵阿姨和妈妈也下来站车旁透气,一会大羽喊小赵阿姨,叫小赵阿姨帮他把车前面放的香蕉给他递一个,小赵阿姨问大羽:"你为什么不叫你妈妈帮你拿呢?""因为我妈妈胃疼!"看来孩子是真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就这样到了郑州,大家决定去吃点饭再回家,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喂,妈妈问大羽:"妈妈喂你吃吧?""我自己吃,因为妈妈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难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饭,继续坐上王阿姨开的车,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会后大羽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唱这些歌吗?"大家异口同声道:"不知道!为什么呀?""因为我想让王阿姨好好高兴高兴"王阿姨一听,乐道:"说的我太高兴了!看来我下次要多请你吃出来玩几次呀!"但是我给大羽讲完故事,一般会要求他回答几个问题,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听懂,现在看来我太急于求成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尹老师的书,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产生了几点深切的感受,改变了我的观念和做法:
一、“不考100分”
尹老师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写道:“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
读了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的儿子(润泽)只比姐姐家的儿子(嘉政)大一天,可是两人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谈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润泽活泼开朗,天性调皮贪玩,单纯幼稚,不拘小节。弟弟嘉政性格稳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级时,为了便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结交更多的伙伴;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每次考试成绩总会有高低之分,为了避免比较,产生自卑心理,伤害自尊心。因此将两个孩子分别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虽然两人成绩都很优秀,但因为同一年级,使用试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试中总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几分。谈到兄弟俩的学习,润泽渐渐显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绪低落。现在家里很少听到他大喊大叫的声音了,星期天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做手工,搭积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欢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纪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还是让他受到了伤害?经过与他谈心,才知道他不愿意听到大人们谈论他的成绩,更不愿意与弟弟的成绩相比较。我猛然醒悟:大人们在聊天时无意中对兄弟俩的成绩进行了一次次的比较,对他产生了多么大的压力。他总是生活在弟弟的阴影中,因此逐渐变得压抑,内向。大人们虽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还是想方设法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级、年级的排名,好像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才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是的“分数”能反映“成绩”,但并不完全代表成绩。只有当家长关注知识的本身,关注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才不会仅仅看重分数。考得不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学得不扎实、理解不透的地方,经过努力可以弥补不足,有所进步。一味地追求分数,只会将孩子变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孩子的成长真是有害无益。
一位称职的家长,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独立自主成长”
作者在书中谈到女儿圆圆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惊叹。九岁的小女孩独立远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钦佩尹老师的豁达、睿智,使圆圆有了独立出远门的难得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圆圆独自去青岛甚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正是这样的信任与豁达才培养出这样自主自立的女儿。我小时候一直到上师范学校,都没有出过远门,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对他呵护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时因为自己曾经在高速公路上出过一次车祸,所以心有余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鸡护小鸡似的牵着他,总担心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小学依然不敢让他独自过马路。了解了尹老师的做法,看到了圆圆的独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触。现在我终于敢放手让孩子独自上学,并且自己过马路,看到他过马路时专注地观察左右车辆时,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会比现在更加自信、自强。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去学习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因为喜欢畅游书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会先找到当地的图书馆,办一张图书证,一逢周末便扎进图书馆,早出晚归。
年少时,酷爱读小说,有道儿女情长的言情小说,像《我为歌狂》《谁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诉说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如古龙的《武林外史》;还有发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飘》。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类书籍便成了案头常见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便是其中一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妈妈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书中内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在这部著作中,她经常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阅读此书让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是第一章,它让我知道:对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应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书中所说的事情都是我已经亲身经历的事情,然而对比之下,相形见绌。比如,我会在孩子打针时,骗他“一点也不疼”;“逗”孩子时,可能开怀了自己,却给孩子带来了羞辱、担忧和失落;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不仅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自卑怯懦,也让孩子身心俱伤,而在犯错后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作为母亲,我不懂我的儿子,而作为老师,我又不懂我的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上小学时,我属于那种不需要花费什么工夫在功课上也能考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年级越高越会力不从心,而这跟我那少得可怜的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对于这一点,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过。
关于阅读,尹建莉老师强调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当然,阅读有好坏之分,但这里的好坏绝不是以“有没有用”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孩子的的兴趣”为核心要素。在书中,她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坏阅读的几个特点,其中说到“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时,她提到:书中的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她打了一个既形象又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个月前阅读的书正如三个月前的一顿美餐,尽管我们可能根本不记得当时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当时可口食物里的营养的确被我们吸收了。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评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能让家长、老师以及那些关心教育的人从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确如此。这正如我坚信阅读不仅对孩子重要,还对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同样重要一般。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
我们学校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最近读了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儿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她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她做她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地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孩子做她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尹老师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家长,在于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孩子生活的环境里没有人喜欢看书,孩子回到家以后爸爸妈妈不是在打麻将。就是在看电视,你说孩子会喜欢看书吗?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课外阅读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从心理学的视解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是的,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有好的工具和完善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做到了帮孩子干这干那,但对孩子“袖手旁观”,那可真叫做一种“煎熬”。经常看他那笨拙的样子,我恨不得冲过去三下五除二帮他弄个服服帖帖的,在品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很多时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他还可以积攒经验教训,在可以犯的错误面前,为什么不给一点机会?人生中,还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错误呢!那处处呵护中长大的他又该如何去判断?!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教育学者、教育硕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记,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
本书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轨迹,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诸多教育智慧,里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诉妈妈需要注意的问题,遇到孩子的各种问题怎么处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你越讲什么,他越不听什么,这时候不应该指责他、批评他,而是想办法和他成为“朋友”,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再择机出手。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第一次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忍不住又翻阅了一次。无论是以妈妈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阅读这本书,都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
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利用五一假期,我和女儿一起参加了班级组织的“亲子读书”活动,父母和孩子共同读一本书。我和女儿一起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心得。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重大,不仅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要在学习上帮助孩子,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和老师的辅导也是分不开的,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与个性,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女儿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骂、冷嘲热讽,有时候利用做母亲的权利情不自禁地就把这些都用在女儿身上,我深深的觉得我们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应该放在一边,彻底的改变一切。
通过读这本书,它时时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有内涵的好妈妈形象,给孩子做榜样。妈妈应该是朋友,应该是老师,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的好女儿,妈妈会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你也要多争一点儿气,勤奋学习,好好和你一起加油,共同进步!
最近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发。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给我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时她讲得眉飞色舞,引起了我想阅读这本书的欲望。于是从网上买了这本书阅读起来,这本书不仅写得好,而且还很有收藏意义,过段时间再去看看还是很有必要的。
读过这本书后,我感觉在数学教学中,尤其在讲评试卷时,让学生来讲一下解题思路,这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途径。特别是应用题教学,让学生讲应用题比做应用题的效果更好。讲解题思路的这种做法是我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因为班级人数较多不能让每个孩子讲,我经常提醒家长们让孩子改错之后再把这些题讲给家长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有明显进步。
看完这本书我倒有种感觉在教学中当遇到学生问题时千万不可随便一处理,而是要静静地思考,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达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说孩子的事件件是大事,不仅强调了教师对变化的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而且还要从变化走向新的教学能力和习惯的养成。这也是体现了一个“人“字。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或者说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意义,也是这本书读来我最深刻的感受,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在此谈谈心得感想。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作者确实勇气可嘉,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我的一个同事有句话很精辟:"一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会被认为是疯子;十几、二十几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艺术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欢!"没有人原意被人当做疯子。
二、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给大羽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大羽的语言,很少去给大羽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大羽认字,更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大羽翻开书自己讲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进行回忆。老师也告诉妈妈:"大羽的语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都会很清楚的给我们讲讲。"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很好,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很多人吃惊,记得今天元旦我们四家带着孩子一块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车时,大羽突然来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开车带我们去的)"顿时大家都乐了。嘿!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回来路上妈妈来例假,加上晕车,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个服务区,大家都下车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吴叔叔坐在车上,小赵阿姨和妈妈也下来站车旁透气,一会大羽喊小赵阿姨,叫小赵阿姨帮他把车前面放的香蕉给他递一个,小赵阿姨问大羽:"你为什么不叫你妈妈帮你拿呢?""因为我妈妈胃疼!"看来孩子是真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就这样到了郑州,大家决定去吃点饭再回家,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喂,妈妈问大羽:"妈妈喂你吃吧?""我自己吃,因为妈妈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难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饭,继续坐上王阿姨开的车,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会后大羽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唱这些歌吗?"大家异口同声道:"不知道!为什么呀?""因为我想让王阿姨好好高兴高兴"王阿姨一听,乐道:"说的我太高兴了!看来我下次要多请你吃出来玩几次呀!"但是我给大羽讲完故事,一般会要求他回答几个问题,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听懂,现在看来我太急于求成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听办公室的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每一位妈妈都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好妈妈!”其实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第一个是想到是班上的孩子,我该如何去教育他们?如何把他们教育好?其次是我以后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最后就是我自己。
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应该能从书中悟出我教育学生的方法。虽然我只看了50多页,但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的第3章《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它里面包含了爱笑的妈妈,给孩子播种阳光、积极向上的妈妈,孩子长大错不了、妈妈脾气坏,孩子性格暴躁、切莫让大人的脏话脏了孩子的心灵、别把虚伪传给孩子、妈妈的风度,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暴力强权、把好心态遗传给孩子、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教给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允许孩子“平凡”。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写了很多事情再次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这也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不对。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经常会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处罚孩子,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认同,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最后,我想说:“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深知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有了孩子之后,一直在读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最近拜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扉页,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一生”。是这句话激发了我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我想了解尹建莉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下面是我对如何控制孩子看电视,玩电子产品方面一些感悟。
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少玩电子产品这方面,圆圆妈妈虽然在语言行动中都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看电视,玩电子产品受到了控制,但是圆圆妈妈却一直在用培养的思路来引导孩子,从来不过分的限制孩子。她认为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防止孩子上瘾的好办法。家长在家中要少看电视,少玩手机,以身作则!在孩子很想看,想玩的时候,让孩子心安理得地去玩,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玩电子产品,一边觉得有负疚感,如果真的因为某个环节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要多体恤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尊重孩子。有时候即便我们强制把孩子从电视前赶到书桌前,但他真的能安心的去学习吗?当然是不能的,那学习的效果显然很差!
因为喜欢畅游书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会先找到当地的图书馆,办一张图书证,一逢周末便扎进图书馆,早出晚归。
年少时,酷爱读小说,有道儿女情长的言情小说,像《我为歌狂》《谁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诉说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如古龙的《武林外史》;还有发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飘》。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类书籍便成了案头常见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便是其中一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妈妈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书中内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在这部著作中,她经常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阅读此书让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是第一章,它让我知道:对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应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书中所说的事情都是我已经亲身经历的事情,然而对比之下,相形见绌。比如,我会在孩子打针时,骗他“一点也不疼”;“逗”孩子时,可能开怀了自己,却给孩子带来了羞辱、担忧和失落;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不仅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自卑怯懦,也让孩子身心俱伤,而在犯错后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作为母亲,我不懂我的儿子,而作为老师,我又不懂我的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上小学时,我属于那种不需要花费什么工夫在功课上也能考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年级越高越会力不从心,而这跟我那少得可怜的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对于这一点,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过。
关于阅读,尹建莉老师强调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当然,阅读有好坏之分,但这里的好坏绝不是以“有没有用”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孩子的的兴趣”为核心要素。在书中,她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坏阅读的几个特点,其中说到“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时,她提到:书中的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她打了一个既形象又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个月前阅读的书正如三个月前的一顿美餐,尽管我们可能根本不记得当时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当时可口食物里的营养的确被我们吸收了。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评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能让家长、老师以及那些关心教育的人从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确如此。这正如我坚信阅读不仅对孩子重要,还对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同样重要一般。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20_年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我们学校有20_多名学生,他们阅读的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因为喜欢畅游书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会先找到当地的图书馆,办一张图书证,一逢周末便扎进图书馆,早出晚归。
年少时,酷爱读小说,有道儿女情长的言情小说,像《我为歌狂》《谁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诉说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如古龙的《武林外史》;还有发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飘》。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类书籍便成了案头常见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便是其中一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妈妈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书中内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在这部著作中,她经常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阅读此书让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是第一章,它让我知道:对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应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书中所说的事情都是我已经亲身经历的事情,然而对比之下,相形见绌。比如,我会在孩子打针时,骗他“一点也不疼”;“逗”孩子时,可能开怀了自己,却给孩子带来了羞辱、担忧和失落;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不仅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自卑怯懦,也让孩子身心俱伤,而在犯错后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作为母亲,我不懂我的儿子,而作为老师,我又不懂我的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上小学时,我属于那种不需要花费什么工夫在功课上也能考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年级越高越会力不从心,而这跟我那少得可怜的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对于这一点,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过。
关于阅读,尹建莉老师强调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当然,阅读有好坏之分,但这里的好坏绝不是以“有没有用”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孩子的的兴趣”为核心要素。在书中,她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坏阅读的几个特点,其中说到“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时,她提到:书中的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她打了一个既形象又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个月前阅读的书正如三个月前的一顿美餐,尽管我们可能根本不记得当时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当时可口食物里的营养的确被我们吸收了。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评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能让家长、老师以及那些关心教育的人从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确如此。这正如我坚信阅读不仅对孩子重要,还对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同样重要一般。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
我们学校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最近读了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儿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她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她做她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地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孩子做她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尹老师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家长,在于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孩子生活的环境里没有人喜欢看书,孩子回到家以后爸爸妈妈不是在打麻将。就是在看电视,你说孩子会喜欢看书吗?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课外阅读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从心理学的视解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是的,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有好的工具和完善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做到了帮孩子干这干那,但对孩子“袖手旁观”,那可真叫做一种“煎熬”。经常看他那笨拙的样子,我恨不得冲过去三下五除二帮他弄个服服帖帖的,在品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很多时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他还可以积攒经验教训,在可以犯的错误面前,为什么不给一点机会?人生中,还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错误呢!那处处呵护中长大的他又该如何去判断?!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教育学者、教育硕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记,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
本书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轨迹,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诸多教育智慧,里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诉妈妈需要注意的问题,遇到孩子的各种问题怎么处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你越讲什么,他越不听什么,这时候不应该指责他、批评他,而是想办法和他成为“朋友”,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再择机出手。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朋友介绍的,一开始没太引起注意,看过的教育类书籍不少,说实话,收获不多。读的时候总觉得句句有理,放下书却觉得什么都不会。因为孩子们的状况是花样百出的,真不晓得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既不伤着孩子的心灵,又能解决问题。闲来无事就买了这本书读,作者尹建莉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作为有从教经验的母亲16年的教子手记,这本书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
书中说:父母之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其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我想,教师之爱如江水,虽然都有奔涌之势,却有质量之分。我们实在应该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们的师爱质量。不仅要知道怎样欣赏孩子们的优点,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们的缺点。
我读这一章时的感觉是“震撼。她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而且她强调,阅读的动机就是有趣,这样才会保证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回想我们的阅读教学和指导,尽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逼着孩子们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而作者通常通过诱惑的方式引孩子阅读。她说,强迫只能产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论教育者还是家长,通常把方法用反!经她这么一点,我真觉得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不高明。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个人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品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都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孩子。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纵观全书,尹建莉更像是一位艺术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细雨,巧妙地渗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茁壮成长的。读完此书,心中感触颇多。一些教育原理被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尹建莉又用易懂的话语把教育细节展示给我们。我们也不能奢望一本书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读,这本书读来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心理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工作中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和需要。
一、要快乐。
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也许因为压力而感到烦恼,但是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因为只有快乐,才能始终保持一种激情,只有快乐,才能将心中的温暖与欢乐播撒。成长必须经历痛的里程,但痛并快乐着更是一种成长。
二、热爱学生。
好的教师必须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的“爱”是真诚的。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教师的“爱”是公正的。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师的“爱”是严格的。严师出高徒。爱学生就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宽严相济。教师的“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教师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三、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渊博的学识。
教师要时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如果不具备广博的学识见闻,学生问你问题你竟不曾听说过,反而要向学生“取经”,这可大大折损了教师的威望和形象。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加上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中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做到深入浅出,收放自如,游刃有如,保证教学质量。对于一个教师的最高评价莫过于学生在课堂上求知若渴,赞赏和佩服的眼光了!
四、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教育。所以做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大胆突破,敢于向传统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培养其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总之,老师只要本着一颗心,去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专业,敢于去创新,做个在平凡的岗上有追求的老师,向学生捧献真诚的心,和学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老师。
日本教育家依田新提出,厌学是因为个体 “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怠惰产生沮丧,产生对 自己的失望和厌恶”每到九月开学季,很多孩子出现了厌学的情况。在这里,励志少年军校的老师与您一起分享改变初中生厌学的对策。
厌学的学生一般没有目标,更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对千年历史文化的敬仰,没有继承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感,也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更没有对个人知识能力 提升的自我要求。当挫折来临时,便不会产生抵御能力。加之初中学生自制能力差、情绪不 稳定,便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理由导致学习放一边。有时某位老师的一个眼神、“男女朋友” 吵架都可能造成逃学。渐渐地,“对自己的无 能为力和怠惰产生沮丧,产生对自己的失望和 厌恶”,成为厌学者。
(一)社会因素
“ 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现在读大学不包分配,读书没有“利用价值”。 有些学生认为读的书对以后工作没有用处,别人卖手机的每天也有100元底薪。当他们看到这种情况时,如果自我因素不强大的,便很难热爱学习。低俗文化因素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育不是你教孩子什么,而是你是怎么做的,孩子就会怎么做。家长从不拿书报,孩子是不会爱阅读的。家长的不良榜样与教育方式不当,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影响。还有,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较大的期望值也会影响孩子。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不闹事就可以了。就算有事,也是老师你的事,不是我家长的事,所以老师不要找家长我。家长对老师的不尊重, 对知识的不重视,很难让孩子热爱学习。
(三)学校因素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分数,而不是对孩子全 面素质的培养,也会造成在学习考试上没天分 的孩子的心理负担。教师的道德水平不高 ,片面追求应试教学的“业绩”,个人人格魅力欠缺,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依据以上对厌学心理根源的分析,励志少年军校把厌学的矫正对策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要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教育
1. 学校要给家长进行读书有用论的教育,给家长普及各学科的学习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 来的重大意义。
2. 教育家长对孩子学习结杲进行正确阳因,不要盲目攀比而挖苦孩子笨。家长要学会运用赏识教育,必要时进行合理的惩罚。
3. 帮助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人生目标。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些历史故事、伟人事迹等。
4. 父母制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增加家庭的文化气息,多读书报,做孩子的好榜样。
(二)教师需要做的改变
1. 教师应在课堂上下功夫。在备课过程中,要想尽办法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让知识以生 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孩子,让他们有跳一跳能 够得着的成就感。课堂上,尤其要注重对中 下生的培养。
2. 善于运用赏识教育。“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教师要在课堂 上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自我的机 会。教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在孩子一次次的 小成功中给予鼓励,给孩子成功的美好体验。在孩子受到鼓舞后,要乘胜追击,争取学习成 效,让孩子更有信心。
3. 善于运用竞争机制。初中生的孩子争强好胜,乐于表现,争取表扬。可以采取分组竞赛,表彰进步学生等等。
(三)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1.认识各科学习的意义,培养对各科学习的兴趣。
2.学会对考试成功与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3.养成努力学习的习惯,习惯成自然。
4.多知道些历史,了解伟人的故事。
这些方法都是从实践中得到的,但每一个环节的实施也并非易事,外界的限制太多,有的对策也需要改进,如果您的孩子有厌学的情况,欢迎您与我们联系,针对您的孩子,与您一起探讨,帮您解决问题。励志少年军校做最好的教育,与您共绘孩子美好的蓝图。
起初看到这么本书被吸引,是因为当了妈妈后,一直很注重对孩子的人生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希望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来正确引导孩子。在网络发达的现况下经常听说这本说,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看,来到公司后,公司为了员工有一个好的习惯,每个月要求每位员工读一本书。在借书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公司有这本书,便想着借来来看看,好好继续学习学习。毕竟,孩子现在4岁半,这些年,虽然很努力的去做一个好妈妈,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一些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
其实,就像这么本说的: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是男孩子的麻麻,更要做的极致,因为你的一个错误的做法,就会导致,孩子胆小、懦弱等等。尤其是男孩子,没有阳刚之气。这本书,分为7大板块,分别是:爱的质量、轻松学习、品格教育、学习习惯、家长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教育误区。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内容举例,引导家长怎样去做,通过读这本书,也会想到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道理,比如: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你不可以去抢,如果你想要,要学着去商量交换,如果对方小朋友不愿意,你可以先玩自己的或者玩其他的再或者你没有,麻麻觉得可以,可以买给你,但是,你一定不可以抢。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东西,你不愿意给别人的时候或者你很喜欢,那么你有权利保护好它,不被抢走。其实,就是想告诉孩子,东西不可以靠抢来解决,因为抢惯了,长大以后是很可怕的,但是,也不可以懦弱,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要自己保护好,不然长大了,失去什么都会觉得正常。还有就是从孩子1岁半会走以后,早教、游泳、乐高再到现在的思维机器人、识字、英语、钢琴、围棋、跆拳道,真的不知道现在这么做对不对,觉得孩子都没有玩的时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当代成功的教育专家尹建萍的著名作品。该书的7大章从孩子培育的'各个方面阐述了成功的教育方法,更让人们对于“母爱”一词产生了新的理解方式。
初读这本书,我尝试代入角色,站在“母亲”的角度阅读――假设自己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怎么做,相比之下就会发现并感受到作者在教育方面细腻、敏锐的触觉,如在常规思维下,当孩子被板凳碰疼的时候,大多数父母都会首先教小孩“责怪”板凳,表面上对孩子的心理安慰是成功的,但潜移默化中却给孩子灌输了“出现什么问题首先找别人的茬”的思想。相反,“给板凳揉揉痛”的做法却让孩子在与他人出现矛盾时学会反省自身、换位思考、相互体谅。成功的教育方式与平庸的教育方式的差别就在这种细节之处,但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而巨大的。作者在文中多处都展示了诸如“给板凳揉痛”这般有爱而且耳目一新的教育思想及实操方法。作者善于结合亲身经历,在文中列举了许多简单而实用的操作方法,从实践总结出理论,使家庭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空泛飘渺,而是有理可依、有法可行。既保留了其专业性,又增加了书本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并且孩子的习惯的形成会深深受到父母教育的影响,因此,身为父母,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言传身教,这也是我阅读这本书后确立的新目标――以后要当一个好妈妈,从正确的教育方式开始。
当然,这本书的定位并不只是妈妈或是父母。书中的许多观点,对我们,作为孩子――受教育者,也是深有启发的,例如第二章中关于学习和阅读问题。如果学习好比长期投资,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一支优质的潜力股,或许在低年级的时候课外阅读的力量还未能显示,越是坚持、积累、沉淀,到了后阶段它便越发升值,越能增强我们的个人竞争力;然而,若在前期忽视了其重要性,渐行渐远的差距在后期学习中也很难再补回来,损失将是惨重的。我自己就是一个失败的投资者,从小忽视课外阅读,并非父母老师没有正确指导,而是自己没有树立起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都看得太轻,结果到后面的学习会深感越来越吃力。因此阅读到这一点时我深有体会,在懊悔的同时也该重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力量,重新抉择,从现在开始做好这份“投资”,不让自己在下一个人生阶段再次懊悔!此外,书中对品格教育、亲子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也是值得我们以孩子身份去思考的,在父母的培育下,自己也应主动把自己培养为自觉、自立、自强的人!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还没到以父母身份学习模仿书中教育方式的阶段,但也已经不是仍需要父母操心教导的岁数了。现在的我,愿读一本好书,与父母分享他们的心得,更重要的是,记住学到的东西,希望在未来少走弯路。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才知道为什么《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也成功了。我觉得不外乎有两点:
一,一个好作者。一个好的作者决定着图书的整体质量。假如我们每天都是被一些科学家所包围,我们的生活就变得更加地精致,当然也变得更加地耐人寻味。对于那些烂作品来讲,我们都是过眼云烟,看看就罢了,不产生任何的回应。但是一本好书,总是让我们能够更深层次地书写。
二,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看到一本好的书就要知道它的好的点子。我看这本书的特点不外乎于以下这些。
1、我们的选题不错。看来好的选题就成功了一半,但是没有好的宣传和推广,我们就不能很好地达到市场的效应,不能够营造氛围。当然,我们的一切都是市场决定,我们要做的就是市场要的产品,我们要有能力才行。一个没有能力的,想的法子再好,也不会成为畅销书,所以以后要知道市场的走向。我们如何来判断市场的走向那?这看似不会的问题,想一想,什么都可以清楚。就像,我们刚开始能够读书一样,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但是到最终的时候,我们总能够找到路,这条路需要自己走,再多的人教也是教不会的。
2、我们看到,一个好的.作家,一个好的作品,不外乎它的内容了。我们看到很多的教育类书籍,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的书都是教我们如何去做的。举个例子,告诉我们家长们错误的做法,然后把正确做法举出来,就形成了一本书,但是,我们要是用心去发现,往往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那就是才气。我们也许知道我们遇到的问题,我们也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但是生硬地将它们说出来是多么地掉价。我敢相信,我们有一双能够洞察一切的眼睛,当然,这一定要是工作上,不然,你的才能就没有可用之地。我们看到,这本书,从点滴的生活智慧中告知我们真理。我们妈妈爸爸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生活中总有很多不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生硬地学习又不免过犹不及,或者干脆不干好。我们要的是心智。我们看到,作者的生活如此生动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很可能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但是人家的生活和咱们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如何才能进入那?我们不是告诉大家要怎么做,而是说,我们是怎么做的。当然,这一定是成功的案例,若是失败的,我们也一定能够找到失败的道理,这样我们的生后就不会艰难了。我们不要教条,我们要亲身体验。我们要科学知识,但是不要生搬硬套。而现在的教育现状就是这样,我们必须看到了很多的要求你做的方法,但是没告诉你你自己是如何想的,这想的深层次有着怎么样的正确与失误。我们要的是最根本性的探讨,而不是做表面文章,这些表面文章我们可以所处可见。
就这样,我需要多看几本书,才能给大家做出让大家心悦诚服的书来。
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的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每一位妈妈都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好妈妈!”其实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第一个是想到是班上的孩子,我该如何去教育他们?如何把他们教育好?其次是我以后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最后就是我自己。
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应该能从书中悟出我教育学生的方法。虽然我只看了50多页,但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的第3章《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它里面包含了爱笑的妈妈,给孩子播种阳光、积极向上的妈妈,孩子长大错不了、妈妈脾气坏,孩子性格暴躁、切莫让大人的脏话脏了孩子的心灵、别把虚伪传给孩子、妈妈的风度,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暴力强权、把好心态遗传给孩子、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教给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允许孩子“平凡”。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写了很多事情再次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这也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不对。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经常会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处罚孩子,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认同,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最后,我想说:“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
听办公室的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作者确实勇气可嘉,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我的一个同事有句话很精辟:"一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会被认为是疯子;十几、二十几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艺术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欢!"没有人原意被人当做疯子。
二、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给大羽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大羽的语言,很少去给大羽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大羽认字,更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大羽翻开书自己讲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进行回忆。老师也告诉妈妈:"大羽的语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都会很清楚的给我们讲讲。"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很好,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很多人吃惊,记得今天元旦我们四家带着孩子一块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车时,大羽突然来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开车带我们去的)"顿时大家都乐了。嘿!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回来路上妈妈来例假,加上晕车,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个服务区,大家都下车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吴叔叔坐在车上,小赵阿姨和妈妈也下来站车旁透气,一会大羽喊小赵阿姨,叫小赵阿姨帮他把车前面放的香蕉给他递一个,小赵阿姨问大羽:"你为什么不叫你妈妈帮你拿呢?""因为我妈妈胃疼!"看来孩子是真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就这样到了郑州,大家决定去吃点饭再回家,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喂,妈妈问大羽:"妈妈喂你吃吧?""我自己吃,因为妈妈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难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饭,继续坐上王阿姨开的车,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会后大羽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唱这些歌吗?"大家异口同声道:"不知道!为什么呀?""因为我想让王阿姨好好高兴高兴"王阿姨一听,乐道:"说的我太高兴了!看来我下次要多请你吃出来玩几次呀!"但是我给大羽讲完故事,一般会要求他回答几个问题,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听懂,现在看来我太急于求成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尹老师的书,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产生了几点深切的感受,改变了我的观念和做法:
尹老师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写道:“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
读了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的儿子(润泽)只比姐姐家的儿子(嘉政)大一天,可是两人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谈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润泽活泼开朗,天性调皮贪玩,单纯幼稚,不拘小节。弟弟嘉政性格稳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级时,为了便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结交更多的伙伴;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每次考试成绩 总会有高低之分,为了避免比较,产生自卑心理,伤害自尊心。因此将两个孩子分别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虽然两人成绩都很优秀,但因为同一年级,使用试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试中总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几分。谈到兄弟俩的学习,润泽渐渐显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绪低落。现在家里很少听到他大喊大叫的声音了,星期天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做手工,搭积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欢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纪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还是让他受到了伤害?经过与他谈心,才知道他不愿意听到大人们谈论他的成绩,更不愿意与弟弟的成绩相比较。我猛然醒悟:大人们在聊天时无意中对兄弟俩的成绩进行了一次次的比较,对他产生了多么大的压力。他总是生活在弟弟的阴影中,因此逐渐变得压抑,内向。大人们虽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还是想方设法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级、年级的排名,好像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才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是的 “分数”能反映“成绩”,但并不完全代表成绩。只有当家长关注知识的本身,关注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才不会仅仅看重分数。考得不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学得不扎实、理解不透的地方,经过努力可以弥补不足,有所进步。一味地追求分数,只会将孩子变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孩子的成长真是有害无益。
一位称职的家长,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在书中谈到女儿圆圆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惊叹。九岁的小女孩独立远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钦佩尹老师的豁达、睿智,使圆圆有了独立出远门的难得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圆圆独自去青岛甚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正是这样的信任与豁达才培养出这样自主自立的女儿。我小时候一直到上师范学校,都没有出过远门,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对他呵护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时因为自己曾经在高速公路上出过一次车祸,所以心有余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鸡护小鸡似的牵着他,总担心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小学依然不敢让他独自过马路。了解了尹老师的做法,看到了圆圆的独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触。现在我终于敢放手让孩子独自上学,并且自己过马路,看到他过马路时专注地观察左右车辆时,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会比现在更加自信、自强。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去学习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听了十佳优秀教师的报告。我深深地体会到优秀教师的事迹平凡又伟大,他们的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和深思,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优秀教师的事迹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他们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新时期人民教师树立了的光辉榜样。
从优秀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
优秀老师们有着爱党、爱国始终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们立志于教育事业务实敬业、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这些优秀教师仅仅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一少部分,他们是幸运的,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忠于教育事业的老师,尽管他们没有得到这么高的荣誉,但是依然痴心不改,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中,都得到了领导的关心,让我觉得这里像个家,温暖而亲切,工作环境中,总难免出错,在不犯原则性错误的时候,总能够得到领导的宽容,也从领导的眼神里读到了对我的厚爱和期望,在不责备的同时,让人没有下次再犯同类错误的理由。
虽然被评为优秀员工,我深知我做的不够的地方太多太多,有很多东西还需要我去学习。我会延续自己踏实肯干的优点,同时,加快脚步,虚心向其他优秀者学习,做好每一项工作,这个荣誉会鞭策我不断进步,做的更好。我深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中,我会细心积累经验,使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携手为品汇购物广场的未来努力,使之成为东方一颗璀璨的明珠。
优秀老师们有着爱党、爱国始终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们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事业务实敬业,不畏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献身精神、他们做学问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前段时间,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
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以前也当过教师,她有一个女儿,很是不错,十六岁就考上了清华大学,还超出分数线二十多分,她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育儿经验写下了这篇文章。一个如此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她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我们这些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到如何去做才能最好得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做个聪明的好孩子!书中总的分成七大点进行讲解:
1、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点点都讲的很详细,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更好得把问题摆放在我们面前,教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去解决,使孩子不受伤害,维持他们的那份纯真。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看了这一段,我有意识在和儿子生活、学习和游戏中注意对他进行这方面的锻炼,比如:自己洗澡。我家的热水器开关安放的较高,5岁的儿子踮起脚也够不着,每次洗澡都是我给他开关水,我觉得很是麻烦。一天,儿子又叫我放水,我告诉他自己搭个凳子就行了,他很乐意地做了,可是一个凳子矮了,我就告诉他用一高一矮两个凳子组成梯子这样就可以碰到开关了。这个方法实施后,他很喜欢,只要一喊他洗澡,他就会自己搬俩凳子洗澡去了。在学习方面,刚开始我还是陪他学习,给他读题目。在他的识字量提高后,我就不再守着他做作业,而是让他自己把所有的作业做完后,再一起检查。
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他基本上能独立完成作业,只是偶尔有不认识的字才来问我。玩游戏的时候也是这样,比如找不同,其实我早就看到了不同之处,但是我还是装着苦苦搜寻的样子,等他先找到,然后就夸他观察仔细,眼睛亮等等,得意洋洋的儿子找得更仔细认真了。但是要注意不能次次都是他赢,偶尔还要超过他一两次,这样才能激发他的竞争意识。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的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其实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但我并不了解。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才对家庭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看书时我也常常联想起我的侄女,想到她的行为。
比如打针这件事,记得一次侄女肚子一直疼,我和妈妈就带她去了医院,医生看过后说要抽血检验,侄女一听就害怕了。虽然我们一直安慰她打针不痛的很快的,但她依然拼命反抗。或许是因为家里人常常说如果她不乖,就带她去打针,以至于让她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打针很痛的。或许家里人的行为应当避免,我们也应当以温柔的方式告诉她打针是怎么一回事。
而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书中所提到阅读的重要性。我从小到大读的书不多,虽然偶尔心血来潮会买书看,但并没有阅读的习惯。虽然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作文。
但我发现没有一定的阅读量作文真的写不好。我每次作文都写不好或许就是因为思想和言语不够丰富。而如今电视和电脑触手可及每次家里人没时间管侄女时就会让她去看电视玩电脑从没想过让她看看书或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我们全家人都应该反思吧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当然我们不可能照搬书中的方法,但我们应当去学习,去体会,去做。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本书学到对待孩子的正确方法吧。
第一次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忍不住又翻阅了一次。无论是以妈妈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阅读这本书,都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诗词。
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我们学校有20xx多名学生,他们阅读的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难忘的老师,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建议书,红领巾心向党,未小难忘的老师海面上跃出一轮红日,鲜艳夺目,海空顿时洒满了金辉,海面由墨蓝一变而为湛蓝。难忘的老师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
您是舵手,引导我进入知识的海洋,您是灯塔,指引我人生道路前进的方向。您的一颦一笑伴我成长,您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老师是您改变了我,让我从一个差生变成了好学生,是您用特别的教学方法一次又一次的教导我,让我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您爱我们如同爱自己的孩子。记得一次期末考试,我得了满分,您激动地告诉我的妈妈:“孙野萌的妈妈,孙野萌语文考了100分!”那种欣喜,好像中了大奖一样。还有一次期末考试之前。您拉着我的手,恳切地说:“孙野萌,只要你不马虎,就一定能得满分!”以后我每次做题,眼前总是浮现出您期待的目光。
您象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您用一生的心血,培育出桃节满天下,您却依旧站在那三尺讲台上,用汗水和心血把我们培养。谢谢您,我的老师!
老师的爱,就像身旁的空气,摸不着,却不处不在,可我却时时刻刻感觉到她的存在;老师的爱,就像你的影子,每分每秒陪伴着你,让你不再孤单;老师的爱,就像一泓暖暖的泉水,汩汩流过你的心房,留下的是一颗水晶般灿烂而充盈。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天空,因为天空让他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而我要感恩的,是我的老师。
每天清晨自从我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总有一张慈祥的脸庞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眼前,总有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陪伴在我的身边,那张慈祥的脸上永远带着和蔼的微笑,那个并不高大的身影在我心中却是如此的伟岸。
听说这本书好多年了,坊间山寨的也不少,终于抽空读了。有了很多育儿书打底,自以为在育儿这件事上已很有心得,为乐小贝度身定做的育儿笔记都有不少了,看看尹建莉的育儿笔记,补补自己还没经历或来不及总结的,感觉也挺有收获。
但是真正打动我的并非那些点点滴滴,而是某一章节让我自省,真觉醍醐灌顶。作者说到一个事例,名校毕业完美主义某女,读了很多早教书,孩子尚在襁褓就开始唐诗熏陶,早期教育也的确收效明显,孩子表现出色,在幼儿园的智商测试中得了第一,让她更加全力以赴育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却越来越差。我相信,读过这么多书的家长肯定不会犯一些“方仲永”之类的低级错误,她一定比大多数的家长懂得更多,为什么会适得其反呢?作者说是对孩子管束太多。反思起来,我和她又有什么两样?正是因为下过很多功夫,自以为懂得很多,价值观正确得很,又是完美主义强势的个性,对孩子才会事无巨细地高标准严要求,长此发展下去,乐小贝和她的孩子又有什么两样?还好早早读到这个故事,真的应该悬崖勒马好好梳理一下育儿思路了。
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来管束孩子,处处盯着他、纠正他固然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相比之下,放手让他自由发展,适时调整他的基本发展方向对我来说是更辛苦的事,因为总是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计较不去管束,担忧他的发展、操心他的安危,觉得他没有在我预设的轨道上前行就不是最好的结果。为什么不能对孩子多一些自信呢?想想自己这样由着性子一路走来,也没有读很多自我发展人生规划的书,尽管殊多遗憾,大体还是好的,为什么非得要事事追求完美呢?倘若乐小贝将来像我一样,虽然有很多事情学得不精,很多方面能力有限,但生活悠游自在,工作稳定家庭和睦,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想到前几个月曾经和丁小卑探讨过,以他大而化之的个性,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管教乐小贝?他说,他觉得严重的事情就会管。可是问下来很多事在他眼里都没达到严重的程度,诸如不学习算不算?偷家里的钱算不算?阈值太宽泛了。丁小卑反而能从中提炼出他的优点来,简直太淡定了。但不管束不代表不引导,只是不像我这么上纲上线视若洪水猛兽,一定要讲个清楚明白,完全可以平和地以乐小贝能够接受的方式处理。这么看来,大条如丁小卑或许在某些育儿方式上比我直觉更准确。
不管之管是门艺术,教育本来就不是这么刻意的事。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而且是千变万化没有固定处理方式的错,自然也不是仅仅靠多读书就能学会的。为了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首先要摆正心态,平等对待他,给予他充分的自由;其次要多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的需求和心理,关注他的优点和进步;最后才是多读书,不光是育儿书籍,也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学会更好的表达艺术,能以符合儿童理解和接受习惯的表达方式沟通,同时,拓宽自己的兴趣面,能和孩子玩在一起,自然就全面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