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不仅关注学科内容的有机整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了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我们需要事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这些教案范例涵盖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卢森堡43,940。
2.挪威43,3505.香港36,800。
3.瑞士39,8806.日本34,5108.加拿大31,300。
4.美国37,6107.丹麦33,7509.冰岛30,81098.中国1,700。
2、掌握本册出现频率较高的多音字;。
3、能辨别形近字并组词;。
4、复习课内成语,知道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5、通过知识点的归纳与展示,培养复习资料整理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2、复习课内成语,知道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教师:课件。
学生: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竞赛收集复习资料。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二、梳理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
1、先谈谈你做阅读题的步骤。
2、生交流步骤。(师有针对性地评价孩子们的答案)。
3、老师总结阅读步骤,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阅读的步骤:浏览全文知其大意找准句段细细揣摩紧扣中心提炼观点。
4、说说学一篇课文要学到什么?又用到什么方法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老师总结的阅读方法再读一读。(课件出示)。
阅读的方法:
理解字词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
2、联系生活实际。
……。
概括段落或全文的方法:
1、找中心句。
2、从课题想。
3、合并法。
4、提炼六要素。
……。
体会情感的方法:
1、读文字,想画面。
2、关注标点符号。
3、抓住重点句。
4、联系生活实际。
……。
领会写作手法的方法:
1、积累摘抄。
2、仿写。
……。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再进行归纳,提炼,使学生从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阅读方法上,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三、课内阅读练习,学会应用,培养能力。
1、下面我们带着总结的阅读方法,用提炼出的阅读步骤,完成练习。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目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1)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
(2)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3)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最后从坐船者的感觉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3、联系上下文理解?操纵自如?的意思。
学生交流,师给予合适的评价。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课内阅读练习,快速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步骤)。
四、课外阅读练习,学用迁移,提高能力。
挑战能力;看谁最会学!
没想到,为了一篇表扬稿,我竟和班长生起气来。
前几天,我班教室的一个破窗户不知是谁修好,还换上了一块新玻璃。我就根据这件事写了一篇表扬稿,交给了班长李明,他是广播室的播音员。李明接过表扬稿,看了看,眉头一皱,便向广播室走去。
可是第二天,还是没有广播我那篇稿子,我又去问李明。?今天的稿太多,你那篇下次广播吧!?说完,他脸红了红。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那篇表扬稿仍然没有广播。也许班长把这件事忘记了,也许是把那篇稿弄丢了,我生气了。班长过去并不是这样的。上学期,班上出现的每一件好人好事,都逃不过他的眼晴,他都写了表扬稿。我记得一次王明拾到一笔钱,归还了失主,班长知道了,马上用午休时间写了一篇表扬稿,及时表扬了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你看他工作多么(仔细精细)!可是现在,他对工作却这样不负责任,对班级出现这样一件好事,漫不经心!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不广播我那篇表扬稿。
可是第二天,班长生病了,播音员由副班长担任,我那篇稿子广播了。我高兴地迎住从广播室走出来的副班长,伸出大拇指(夸耀夸奖)地说:?副班长,你对工作真是认真负责啊!?接着,我把班长(放臵搁臵)我那篇表扬稿的经过告诉了他。谁知,副班长听了哈哈大笑说:?谁做的好事你还不知啊???噢?是班长!?我这才恍然大悟。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1)满不在乎:
(2)恍然大悟:
3、认真读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各反映了班长什么内心活动:
第一处,班长想:
第二处,班长想:
4、请在第三小节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5、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
6、请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7、文中的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交流答案与方法和步骤。
a、渗透读书是个性化的,答案多元化。(板书:好读书不拘一格)。
b、老师也有感情地读,师生共读,好书人人读,好书可以读一辈子。(板书:读好书永无止境)。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的练习,熟练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步骤)。
1、思考:阅读文章还有其它方法吗?
2、(出示课件):五彩纷呈的读书方法。
阅读课文法:朗读全文,划段分层,概括中心,领略写法,摘抄背诵。自学文章法:浏览,提问,精读,背诵,复习。
以写带读法:读书时,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感悟写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做题方法和步骤后,用多种读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欣赏佳作如逢知己,走进名人如交挚友;感悟名著如悟人生,品评美文似品香茗。孩子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加油。
1、完成阅读练习《我的爷爷》。
2、推荐阅读《藏羚羊的跪拜》。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拓宽孩子的读书视野,更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题板。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一、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二、进行综合练习:
1、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度()瀑()僻()。
渡()爆()避()。
qiang()he()。
强和。
qiang()he()。
2、补充词语。
()逸()出()()玉立。
望而()()()()大物。
3、补充诗句。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
此夜曲中闻折柳,()。
(),此花开尽更无花。
4、
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补充词语。
补充诗句。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2.能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结合具体事例的学习,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并能积累文章最后一段含义深刻的语句。
1结合品词品句,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2、落实单元重点,结合文本进行想象训练。
1.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2.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板书:享受,(要求看清笔顺)生活中,我们“享受”些什么?(阳光,温暖,乐趣,友情)。
2、师过渡:“享受”总是与美好幸福连在一起。今天,我们有幸与作者一起静静地来享受一份——(板书:心安理得)。
3、出示课题:23、享受心安理得(齐读课题)。
4、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问心无愧理所当然。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中心。
1、师:那么,怎样才能毫无愧色地享受别人给你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呢?课文哪一节告诉了我们?(最后一节)。
出示: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一样,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多音字“着”。
3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
板书:随时随地。
为别人着想。
4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能用上关联词来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指名说。
教师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
如果做到了——,你就能——。
总结:课文最后一节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三、了解文章结构,概括三件事情。
交流:
第一件:在法国东南部一个叫“爱归里”的小镇,人们尽情享用老人花园里四季常开的鲜花,也主动照顾一对年逾八旬的老人和他们的花园。(“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
=548;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
第三件:在登阿尔卑斯山时,我享用之前的登山者特意留下的手杖,也把雨披留给接下来的登山者。
2、在经历了这三件事后,作者分别有什么感受呢?请你快速浏览三件事,把作者的感受用横线划出来。
1)生划句,师边巡视检查,边评议。
2)交流出示。
a、在这中间,付出和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么心安理得。
b、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留给我的遗憾。
c、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
四.学习第一事例,深入感受人们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一)学习第一件事。
过渡:这三句话该怎么理解呢?我们说理解句子就要抓住关键词。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话。
1.理解:“在这中间,付出的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出示:“双方“指的是谁?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为什么都会显得心安理得?)。
2、默读1、2节,根据问题,找找句子。
1)“双方“指的是谁?板书:一对老夫妇街坊邻里。
2)交流句子:付出得到。
每天清晨,老先生会将一只塑料桶放在花园门口,里面插满了刚剪下来的鲜花,街坊邻里甚至是过路人,如果你爱花,都可以从塑料桶里拿取,只要向老夫妇说声“谢谢”就行了,不需付钱。
每天都有人向他们送上问候或赞美,向他们道谢。如果老夫妇有个头疼脑热,有人会主动开车送他们去医院,周末的时候也总有壮劳力来他们家的花园里义务除草、修理暖棚。
3)如果你是这对老夫妇,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想的呢?
()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现(),心想(),于是()。
5)天长日久,付出和得到的都是那样心安理得,谁来说说,为什么他们能那样的心安理得呢?(因为他们彼此双方付出了,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6)连贯地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注意联系课文内容把关键词的内涵说清楚,说具体。
7)是呀,正因为彼此都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所以,——出示句子: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8)教师引读:
9)小结:作者目睹了这一切,感受到在这里,付出与享受是相互的,因为他们都随时随地为别人付出了,所以享用起来也是心安理得。
(板书:)。
五.学习第二三件事,自读体会人们是怎样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的,又享受心安理得的。
(一)“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我”的遗憾是什么?“我”是怎样来“弥补”自己的遗憾的?)。
2、请同学圈划理解,组内交流。
4出示:只见冰箱上醒目地贴着一张纸条……。
请您注意查看食品保质期……。
它们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
5、说话训练:这真是一位()的前房客,他()。可是,真遗憾哪,()。
6、小结引读:虽然我享受了这位不知名的前房客带给我的方便,但是我总觉得不太坦然,不太好意思,所以此后,我又几次去法国度假——,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才能心安理得。
(二)交流第三件事。
1)“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
2)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引导学生从“特意,很自然”等词语体会为别人着想)。
3)在这件事情中,“我”还有遗憾吗?觉得心安理得吗?(心安理得了)为什么?
4)小结:是啊,因为大家都能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付出,因此,在享受别人带给自己的好处、方便时也能心安理得。同时这份心安理得也让作者心中感觉到了一丝美好和幸福,成了一份享受。
五、想想:这三件事能不能交换顺序?为什么?
板书:耳闻目睹。
亲身感受。
身体力行。
六.领悟文章中心。
1.从这三件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之所以呢毫无愧色的享受别人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因为——(让学生说)。
2.教师引读:而作者写这三件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才—。
3.小结:当我们享受阳光、快乐、亲情、乐趣、友谊的同时,别忘了给予别人同样的快乐,这样才能真正地享受心安理得。
语海拾贝中包含四部分内容:读一读,记一记;读一读,写一写;金钥匙和语文故事。读写是为了积累更多的词语,金钥匙则教给学生读写的小窍门,让学生写景时把自己的感受与想象写出来,语文故事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自主阅读选择的是叶圣陶的名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选编本文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语文生活指导学生写关于春天景物的文章,或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或是说一说自己观察的所见所闻,然后通过习作实践,巩固所学的语文技能,将其应用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建议】。
在学习金钥匙时,学会写作小技巧后,教师可选择一个对象,启发学生加以想象,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相互交流。
学习语文故事时,让学生通读全文,练习改写古诗,如指导学生把古诗改成小剧本。
自主阅读的教学应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先让学生初读全文,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根据游览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再根据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从而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接着,直奔课文的主体——描写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的部分,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作者在这三处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并从作者的体验和生动描绘中,归纳出它们的不同特点。
本课是名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认真揣摩、体会,做到不仅读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强阅读体验。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使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尤其是关于内洞的石钟乳、石笋的描写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做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在进行语文生活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景物,可以拍下来,然后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介绍出来。在介绍时可让学生把自己观察的景物先介绍给同组同学听,交流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补充资料】。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形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太阳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和人类的密切关系通过朗读加深了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2、了解课文在说明太阳特点时所用的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对导课、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活动组织、教师教学中须着重注意的问题、教学方法与技术运用等重要环节的设计和说明)。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2、引入课题:太阳。
3、抽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关太阳的传说。
4、过渡:同学们想对太阳有更全面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太阳》。
(二)初读课文,子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2、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指名回答。
3、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三)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1、齐读第一部分,思考:太阳有哪些特点?找出相关语句。
2、指名回答,大屏幕出示描写太阳远、大、热的相关语句。
1、通过学习,了解课文中讲述的三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根据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结合自身实际,说说学习文章后的感受,明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道理。
重难点: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
一、故事导入激趣入文。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心安理得理解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们都有付出,所以得到时都那么心安理得)。
4、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朗读。
二、合作学习。
板书:付出得到。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集中交流。
预设。
第二件事;。
出示:如果我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困难时看到这张纸条,心想:想想、说说。
(从遗憾到弥补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的不安到心安)。
朗读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
第三件事;。
“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
讨论;。
我感动什么?“有没有必要留雨具?”
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心安理得了)。
为什么?(这次是作者自觉的行为)。
朗读句子。
三、深化主题领悟中心。
2、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理解:随时随地毫无愧色。
交流: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
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是接受,为了享受心安理得就要付出。
3、读中心句,体会含义。交流感受。
4、像这样的行为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达成了共识,作者也深受感动,并且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学校前段时间举行的“学会感恩,爱心义卖”活动。(出示有关的画面)播放《爱的奉献》,观看义卖活动。
5、出示说话练习。
在爱心义卖活动中,我,觉得心安理得。
6、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享受心安理得》,作者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这种精神带给了我们,但愿我们能把这种共识带回家里,也带到社会中去,这样我们会生活得很快乐。
四、板书设计。
本单元以“智谋”为题,选编了两篇传统智谋故事作为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贺龙和包拯两位历史人物,而且要引导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为“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个部分,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受电视剧的影响,对包公的神奇断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且易读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合作编演课本剧,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和对故事的再创造。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游戏(教师说,学生猜。)“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猜一个字。(“驴”字)(教师板书:驴)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教师板书:包公)。
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因为北宋建都在开封,开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长”了。是个大官。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3.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展示小黑板或课件)。
2.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3.特别指导学生注意多音字:挣、差、圈。
4.对比记忆字形。
审案()吭()衙()役()。
神()按()炕()衔()投()。
5.选择你理解的词语练习说话,提出你不懂的词语。
6.教师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懊恼。
四、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断案故事。
2.用简单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足智多谋)。
(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
1.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要是正当的。)。
2.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他们的聪明才智!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组词,体会句子含义及句中表达的感情,练习背诵、了解人物背景。
重点。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教具题板。
难点。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逐课复习生字、词语、句子。
二、针对复习情况,对出错较多的地方进行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词。
役()拱()嫂()。
设()哄()搜()。
2、补充词语。
雪中()i()同归()()。
跌跌()()()()迢迢。
()()尽瘁()()蹈火。
3、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在九门功课中,数学对我最感兴趣。
(2)妈妈每天五点整左右下班回家。
(3)张老师会说好几国流利的英语。
(4)昨天晚上,烟台下了一夜的大雨。
2、补充歇后语。
(1)十五只吊桶打水。
(2)小和尚念经。
(3)千里送鹅毛。
(4)张飞穿针。
(5)周瑜打黄盖。
板书设计。
在九门功课中,数学对我最感兴趣。
妈妈每天五点整左右下班回家。
教后记。
优点:复习生字、词语、句子同学们都能认真复习。
缺点: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个别同学不会用修改符号。
使学生扎实、稳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形成体系,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本次复习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按单元训练重点复习,第二阶段进行专项训练。
第一阶段。
本阶段按单元进行复习。主要是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能理解运用;进行局的有关练习;巩固梳理课文内容,抓住重要段落进行阅读训练,形成阅读能力,学会学法;结合课文进行作文训练。
关于字词的复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自学字词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结合以往检查、练习情况,针对出错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掌握。把自己认为容易写错的字相互交流,相互提醒,确保每个同学、每个单元都过关。根据具体课文内容,课堂上进行判断读音、多音字、辨字组词、改正错别字、选词填空、句型变换、缩扩句、造句、改病句等训练。
根据单元主题及训练重点,梳理每课知识点,并联系现实,适当拓宽。搜集相关名言、成语。每个单元,选择比较典型的语段作为例子重点进行训练,并概括归纳相关阅读规律、技巧,其他语段则以练习的形式进行。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从新课堂同步训练、单元双测中选择比较经典、有代表性的语段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运用所学规律,形成阅读能力。
关于作文,结合单元主题,进行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的指导。有些课文则结合句的训练,进行造句、仿写、续写等训练。
古诗文的复习,要求熟练背诵及默写指定篇目,理解重点词句意思,掌握作者感情,把握主题。搜集、整理作者的其他作品,同一内容不同诗人的其他作品。
第二阶段。
本阶段主要进行专项训练。字词主要由学生相互出题检测。句的练习,主要进行病句、句型转换、缩扩句、第三者转述等。课外知识,则进行有关名言的积累运用、课外古诗文的背诵、应用。阅读,则按文体进行。选择写景、叙事、说明等不同类型的典型文章,进行阅读技巧与方法指导,总结阅读规律,提高阅读能力。
作文,教师挑选命题、半命题、给材料作文等不同类型,进行审题、选材等作文技巧指导。并穿行有关应用文训练。
1、字词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相关训练。狠抓双基,当堂检测,及时跟踪过关。
2、注重句的训练。从理解词义入手,结合课文,通过造句、仿写等练习,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3、采取小竞赛、抢答、知识竞赛、我当小老师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复习。
4、精讲精练,帮助学生学会学法,掌握有关技巧与规律。
5、狠抓落后生的转化功,从思想教育入手,树立学习信心,专人辅导,确保每个人不掉队。
6、进行作文技巧、方法指导,提高作文水平。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认识7个生字,能把句子读通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两翼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天净沙·秋思》并背诵。并能够说出诗词大意。
2、有感情的朗读《乡愁》,能够体会出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2、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导入揭题。
1、师介绍《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小令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3、师:在作者谢冰莹心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象。
过渡: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怀念家乡的心情总是通过文字来抒发的。远离家乡的谢冰莹所怀念的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文字背后的温度。
(二)、初读感知。
学生畅所欲言(课文主要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太平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生:‚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指导朗读,突出‚一辈子‛)。
2、过渡语:是呀,最美是故乡呀。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看看作者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这些美好印象,到底是哪些景致?请你默读课文,划出体现她对家乡思恋之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细读品味。
过渡:小桥流水的恬静和居民的祥和生活都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让你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思念的句子。
昔日:指往,从前。疾步:快步行走。绝望:毫无希望。
破烂不堪:形容很破烂。颤抖:物体振动、抖动。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腼腆:本课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得意扬扬: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
一如既往:跟过去一样。
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
源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错误的道路。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雪上加霜: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祸事加深。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做。
艰涩:本文是艰难缓慢的意思。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毫无疑义:一点不怀疑。
二、近义词。
安顿:安置安全:平安绝望:失望挖掘:发掘悲痛:哀痛。
害怕:惧怕连续:持续弯曲:曲折疲惫:疲乏腼腆:害羞。
誊写:抄写歧途:歧路谨慎:小心敬仰:仰慕虚弱:衰弱。
后悔:懊悔锻炼:磨炼拖沓:拖拉骄傲:自豪准确:正确。
三、反义词。
挖掘:掩埋漆黑:明亮伤害:保护疾步:缓慢连续:间断。
瘦弱:强壮瘦小:高大歧途:正路糟糕:精彩慈祥:严厉。
紧张:松弛谨慎:疏忽虚弱:结实艰涩:流畅冷漠:热情。
寿命:生存的年限。比喻使用的存在的期限。
乖巧:合人心意,计人喜欢;机灵,灵巧。驯良:和顺善良。
矫健:强壮有力。玲珑:精巧细致。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企图:图谋,打算。
嫌疑: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庞然:高大的样子。
生息:生活;生存。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二、近义词。
宽敞:宽广捕获:捕捉判断:判定锐利:丰利响亮:洪亮。
暖和:温暖陈列:陈设清楚:清晰凉爽:凉快削弱:减弱。
稳定:稳固危害:损害。
三、反义词。
宽敞:狭窄退化:进化倾斜:陡直乖巧:蠢笨敏捷:笨拙。
警觉:麻痹锐利:迟钝干净:肮脏坚实:薄弱安全:危险。
清楚:模糊强烈:柔和集中:分散危害:维护削弱:增强。
稳定:波动。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1、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1课时。
方法指导: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来想象诗的意境意、体会诗的主旨。
2、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来赏析“明月之诗”,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
3、学会对关于明月进行美的想象和描写。
5、诵读、默写故事是积累古诗的重要方法。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1、我会读这首诗:
2、我会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美景: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我要补充的是:
“__”字用得好,好在:
“__”句写得好,表达了。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六)诵读此诗,比赛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