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祭月
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流传说法,那么秋分曾经是传统的“祭月节”,因为秋分节气当天,不一定是满月,后来改至农历十五中秋为祭月节,所以中秋节来源于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帝王就有祭月的风俗习惯,我国各地至今遗存许多“望月楼”、“拜月坛”的古迹,比如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皇家祭月的地方。
民间的祭月风俗因地域不同形式各异。
北京地区的祭月风俗是,圆月夜,家家户户在庭院里设桌,桌子上放有月宫蟾兔的牌位和面饼、苹果、葡萄等,然后点香点蜡烛对天拜月,拜完后把牌位对着月亮烧掉。还有“男不拜月”的传统。
广东地区的祭月风俗是,祭拜一位木头雕刻凤冠霞帔的月亮神像。桌子上的祭品有馒头、西瓜、苹果、红枣、芋艿等,
浙江地区的祭月风俗是,庭院里设一张桌子,桌子上放有香、蜡烛、米饼、苹果、花生、红枣等供品。有的还先拜财神后拜月,拜完后放孔明灯。回娘家的媳妇必须在当天返回夫家以示团圆。
江西等地也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风俗,意思是月宫里的嫦娥是女子,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不能给女子跪拜。祭月的供品有香蜡烛、米饼、西瓜、花生、苹果、菱角等。
拜神
拜神是到庙、道观对神的一种祭祀方式。所拜的神有开漳圣王,也称“陈圣王”,是唐朝武进士陈元光,对漳州有功,死后被奉为漳州守护神;观世音菩萨;广东潮州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
拜神的风俗传承很久,供品一般由米粉做的金猪一只、桂圆、荔枝、莲子、白果、花生,糖果、饼干、斋菜等组成,主坛供三支大香、五支小香,然后点香向神鞠躬,祈求平安。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秋分时节就有吃秋菜的风俗,代表一种美好的愿望。秋菜其实就是野苋菜,当地人称之为“秋碧蒿”,紫绿色相间,和鱼片一起熬汤称为“秋汤”,口感非常鲜美。有民谚“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野苋菜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吃秋菜也是有中医秋天滋补的养生理念。
竖蛋
每年的秋分时节,我国很多地区会有做“竖蛋”的试验。据说能把蛋竖立起来的,这一年里风调雨顺,好事连连。
有一种比较科学的说法是,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一天,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处于平衡状态,鸡蛋容易竖立起来。
“秋分到,蛋儿俏。”是一句俗语,或许是指秋分时节天高气爽,人的心情舒畅,鸡蛋也容易竖起来。
送秋牛
送秋牛其实就是送秋牛图。所谓“秋牛图”,是在二开的红纸或者黄纸上印有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的图样,预示丰收。送秋牛图的人都是一些民间说唱的艺人,也叫“秋官”,俗称“说秋”,言词虽然随口而出,但是句句押韵动听,类似于现在逢年过节到家门口拉琴说唱福禄寿发财之类的,主人高兴了就给红包。
粘雀子嘴
秋分时节一些地方的风俗会做米糕或汤圆,除了自家食用之外,还要特意多做一些没有馅儿的糯米圆子,用竹签串上插在田间地头,喂食给麻雀吃,希望用糯米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免得它来破坏庄稼,确保粮食收成,称之为“粘雀子嘴”。
过去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用糯米做成“面雀”拿给小鸟吃。无论是精致的面雀,还是简单的糯米圆子,都寄寓着人们对丰收的美好愿望。中国传统风俗历经千年延续至今,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已经根植于广大民众的血液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把这些传统赋予新的时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古为今用的行为准则。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秋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如左河水诗曰:“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即为“转秋凉”。
秋分的含义:我国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秋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一候的意思谓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华南地区播种晚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在这时期,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降水少的时段。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先后转入干季。
南北两重天
通常情况下,秋分时节我国新疆、青海、四川、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的少数地方已经步入初冬,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呼玛,内蒙古北端的海拉尔、四川西部的甘孜、松潘等地有时会出现雪花纷飞的情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部分地区已进入了深秋时节,人们纷纷登高望远,来到山区密林欣赏层林尽染的秋色。从辽宁南部到江南,人们享受着金秋送来的凉爽。
而在华南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日平均气温还在22℃以上,人们还在吹空调,吃西瓜,依旧没有走出漫长的夏季,但夏天潮湿闷热的天气不多了,遇到较强冷空气南下,还会有少数雷暴天气发生。
江南迎来小阳春
秋分过后,原先占据在大陆上的暖空气(副热带高压)继续南退。冷空气即将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导力量。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随着冷空气分股南下,一般年份,江南大部也都先后进入了秋季(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秋老虎”不见了踪影,人们开始享受一年中的好天气。江浙一带,人们用金风送爽、云淡风轻、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等一切美好的词语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进入降水减少的时段
秋分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将先后转入干季。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华西秋雨
在9月份和10月份,由于冷暖空气的对峙,在华西地区(渭水和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往往发生连绵的秋雨,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天、几十天。特别是在四川盆地,几乎年年都有,并且常常是夜雨。著名唐朝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就是对这种情况的生动描述。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寒露风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后,引起显著降温,影响晚稻抽穗、开花、灌浆,造成减产的低温冷害。因各年强冷空气出现时间和强度不同,在长江中下游、华南的桂北、粤北、闽西北、闽中一带,寒露风多在秋分时节出现。各地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作为出现寒露风的标准;华南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标准。
初霜冻不足为奇
谚语说:“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受大陆冷高压控制的西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温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初霜的到来标志着农作物生长季的结束,农业生产开始进入秋收大忙时期。不过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那样耐不住风寒,傲立秋风中的菊花与枫叶就组成了一幅“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的优美画卷。同时,初霜的降临,使这些地区的人们提前欣赏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景。
大雾影响不可小视
进入秋分,大雾天气开始增多,主要是辐射雾。
辐射雾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凝结后而形成的雾。它常出现在有微风而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在秋冬季节,我国内陆地区常有这种雾出现。辐射雾往往范围较大,跨越数省,不仅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而且影响高速公路、跨省国道、航空、铁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
1、梨
梨,因为本身的鲜嫩多汁,被称为“天然矿泉水”。梨,能够清热解毒,清心降火,生津润肺,适合作为秋季润燥的食物。
除了生吃之外,我们还可以榨汁享用。或加澎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许,煮饮,对天气亢燥、体质火旺、喉炎干涩、声音不扬者,具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
2、西兰花
西兰花90%的成分都是水,它所含的异硫氰酸盐也具有防癌效果。西兰花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还有助于提高皮肤弹性。
水、空气、热量都会破坏维生素c,所以烹饪西兰花时要特别注意,好不要用水煮,而采取炒、烤或微波炉烹饪的方式。
可以用西兰花煮汤,即使维生素c溶入汤中,我们也可以喝到。确保维生素a不流失的方法就是使用植物油烹饪。
3、鲜枣
与其他秋季水果相比,鲜枣多项营养素含量均居首位,如维生素c、钾、镁、铁、锌等。维生素c可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钾对控制血压有利,镁有助于对抗压力等。
需要提醒的是,枣偏热,痰多、便秘、胃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都不宜多吃。
1、调饮食防秋燥
秋分已至,阴气渐盛,阳气渐收,要注意预防秋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也缺少水分,故需要补充水分,但喝白开水并不能抵御秋燥带来缺水效应。古人对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也就是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这样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良方。并宜多食梨,梨既能润肺,又能化痰止咳,为秋季养生佳果,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2、适当“秋冻”防感冒
俗语云:春捂秋冻,为什么要秋冻,我们中医讲人与天地统一,人与天地的变化协调一致,秋分以后天气转凉,草木逐渐枯萎,天地之气逐渐收敛,人气亦宜收敛,秋季适当少穿些,实际上有助于帮助秋季的收敛。
从现代医学角度,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能够预防感冒。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总之既达到锻炼身体目的,又不宜大量出汗。平时可适当用冷水洗脸对预防伤风感冒有一定效果。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在这时期,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降水少的时段。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先后转入干季。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一候雷始收声:秋分之日"雷始收声",雷二月春分阳中发声,阳光开始明媚;八月阴中入地收声,万物随以入也,阳光亦随之衰微。秋分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分后,霜阶叶,梧桐雨,点滴更漏,月下人独立。
二候蛰虫坯户:后五日,"蛰虫坯户"。"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言天气转凉,越冬虫类受到寒气驱逐,开始入地封巢,经营蛰伏之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由地面观察,可见虫穴里翻出来的细小泥粒。
三侯水始涸: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干竭,言此时北方雨季已过,田间沟渠之水到秋冬开始干涸,水色见厚见老。
“秋分到,蛋儿俏”。同“春分”一样,在每年的“秋分”来临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要在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
据史料记载,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在“春分”这天“竖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其玩法简单易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竖蛋”活动不仅在“春分”才有,“秋分”时节同样流行。“‘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岭南人们都会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秋分时分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嘴儿。煮好十多只实心的汤圆,放在盘子里晾着。从竹林里砍来带叶的竹子,各家的孩童把一只只汤圆戳在竹竿的顶端,扛到地里,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希望糯米做的汤圆,能粘住偷食的雀儿嘴巴,让它受个教训,今后不再敢来。
事实上,最馋嘴的,恐怕不是雀儿,还是孩子们自己。因为做完这件事之后,他们立即就呼朋引伴,到河边的空地上,烧野锅,吃秋菜了。有人拎来了铁锅,有人下钩钓鱼,有人寻找柴火,有人在小河的斜坡上挖起灶台,更多的人,四散开来,采挖野菜。
中国传统的祭月,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统领工作),一名赞礼(相当于主持人),若干执事(主祭的助手),一般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按照传统,“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男子一般担任赞礼、执事协助祭月。
“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登高远望,无边秋景,让我们的忧虑,在秋水长天,落霞孤鹜中,随着落叶萧萧而去。谨祝秋安,顺颂冬祺!
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
秋分释义: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正式进入秋季。
秋分(autumnal equinox),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20xx年6月21日,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xx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两个: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喝秋汤意在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每年的秋分节气,民间也有“竖蛋”的习俗,很多地方都要在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竖蛋”后当然少不了吃蛋,鸡蛋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少量欧米伽3脂肪酸,大量卵磷脂、叶黄素等保健成分。秋分吃蛋,益处多多。
汤圆
秋分这一天,有些地方民间有吃汤圆的习俗,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农民朋友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芋饼
老北京还有秋分吃芋饼的习惯,因为芋头这种高热量食品温软易消化,适宜秋天食用。芋艿的营养价值很高,块茎中的淀粉含量达70%,既可当粮食,又可做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补品,秋补素食一宝。芋艿还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钾、镁、钠、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皂角甙等多营养成分。
竖蛋习俗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
竖蛋习俗
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四邑(今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拜神习俗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9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饮食以清润温润为主
入秋后,天干物燥渐现,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以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多走走赶走抑郁
秋令时节,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出汗不多的项目,如散步、跳舞等。如此既可以得到锻炼,又可以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
宜早睡早起
秋季昼夜温差大,易邪气入体,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秋季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常笑宣肺
秋分养生起居调摄也很重要。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这时,应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秋季穿衣要冻也要捂
添衣也不要过多过快,以使人体有抗御寒冷的能力,所谓“春捂秋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儿童和老年人体质较弱,不同于青壮年人,对冷的敏感性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减,早、晚应多穿些衣服,避免受凉感冒。特别要注意让脚保暖,别让脚部仍处于夏天中——光脚穿凉鞋,这样很容易着凉,引起肠胃不适,甚至由此招来感冒。除了白天让脚暖和外,晚上回来用热水泡一会儿脚也很不错。
防病
夏秋交替,“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正是因为中午热,早晚凉,早晚温差大,贪凉的人纷纷中招,医院感冒发烧、肠胃病、呼吸道疾病等开始增多。进入白露节气后,秋病也进入高发期,尤以气管病、胃肠病、过敏病最为多见。
与此同时,随着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心脑血管疾病也赶来凑热闹。过敏也是秋季比较常见的疾病,特别是过敏性鼻炎多发。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
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在这时期,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降水少的时段。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先后转入干季。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秋季养生注重睡眠,我们每一天都会睡觉,但很多人的睡觉都不科学。我们在秋季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工作,增强自身的免疫力。秋季气候比较凉爽,所以给我们的睡眠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秋季,我们的睡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睡前进食
因为睡觉前吃东西,会增加肠胃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还会影响入睡。睡前如果实在太饿,可以少量进食,休息一会儿再睡。
二忌饮茶
茶中的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睡前喝浓茶会让人难以人睡,同时饮用过多的茶会使夜间尿频,影响睡眠质量。
三忌睡前情绪激动
睡前情感起伏会引起气血紊乱,导致失眠,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所以睡前力戒忧愁焦虑或情绪激动,特别是不宜大动肝火。
四忌睡前过度娱乐
睡前如果进行过度娱乐活动,尤其是长时间紧张刺激的活动,会使人的神经持续兴奋,使人难以入睡。
五忌睡时过多言谈
准备睡觉的时候最好不要过多说话,那样很容易就会影响到睡眠质量,会使神经进入到兴奋状态,影响我们的睡眠。
六忌睡时掩面
睡时用被捂住面部会使人呼吸困难,身体会因之而缺氧,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七忌睡时张口
睡觉闭口是保养元气的最好方法。如果张大嘴巴呼吸,吸人的冷空气和灰尘会伤及肺脏,胃也会因之着凉。
八忌睡时吹风
人体在睡眠状态下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易受风邪侵袭。因此睡觉时要注意保暖,切不可让风直吹。
1、蜂蜜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曾经听过,如果能在秋季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喝一点蜂蜜水,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养生作用。蜂蜜水不仅能防秋燥,还可以帮助缓解便秘和咳嗽,如果平时不怎么爱喝水,甜甜的蜂蜜水是很好的选择。
蜂蜜建议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吃的时候可以舀一勺放在水里,搅拌均匀之后饮用就可以了。但是记得必须使用不超过40度的温水,因为热水会把蜂蜜里面的营养成分给破坏掉。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吃一勺蜂蜜,这样会更加方便。
2、梨
梨子是一种凉性的水果,吃了之后能达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因为它的水分含量是很高的。如果平时总是口干舌燥,或者心烦、反胃,吃点梨子都能够帮助缓解。由于梨子还可以清热、镇静,所以说很适合在秋天食用,能辅助降秋燥。
不同吃梨的方法,可产生不同功效。生吃梨能明显缓解咽喉干、痒、痛、哑的不适,减轻便秘、尿赤等症状;用冰糖蒸梨可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对润泽嘶哑发干的嗓子具有良好的作用;用梨加蜂蜜熬制成梨糖膏,对肺热久咳症有明显疗效。
3、白萝卜
秋天多吃白萝卜可有效缓解秋燥。白萝卜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多吃萝卜上下通气不咳嗽,而且能通便。不妨做个白萝卜排骨汤来解秋乏、去秋燥。
由于萝卜性偏寒凉而利肠,脾虚泄泻的人好少吃,而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子宫脱垂等疾病的患者切记不要吃。
4、芝麻
黑芝麻药食两用,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等保健功效,被视为滋补圣品,黑芝麻中含有优质蛋白质和丰富的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珍贵的芝麻素及黑色素,这些珍贵的营养素不但能促进毛囊黑色素的合成量,促进养发乌发,同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维生素e等更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润肤、护肤的功效。可以说,黑芝麻是男女老幼皆可食用的好食材。
若将胡桃肉和黑芝麻研碎合用,真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称得上事半功倍。用脑过度、神经衰弱、体虚疲乏、皮肤干燥者饮用尤好。
5、银耳
银耳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以滋阴润肺、美容养颜,其药用价值与人参、鹿茸齐名,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历代皇家贵族都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银耳对秋燥造成的皮肤干燥、瘙痒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多吃银耳可以使皮肤变得白嫩且富有弹性。
银耳可以和很多食物搭档而食,诸如百合、莲子、红枣、雪梨、紫薯等,煮粥炖肉皆可,是秋季润肺佳品,对阴虚火旺不受参茸等温热滋补的病人也是一种良好的补品。银耳炖冰糖可治疗因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多。
6、鸭肉
鸭子富含营养,不仅享有“京师美馔,莫妙于鸭”、“无鸭不成席”之美誉,同时也为祖国医学所称道:“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食疗首选鸭。
鸭肉虽好,吃时也有讲究。首先,感冒患者不宜食用鸭肉,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感冒时还是以喝鸡汤为宜;其次,慢性肠炎者要少吃,鸭肉味甘咸,吃了可能使肠炎病情加重;腹痛、腹泻、腰痛、痛经等症状的人也好少吃鸭肉。
7、胡萝卜
胡萝卜对改善秋燥引起的便秘很有帮助,也富含β-胡萝卜素,可中和毒素。新鲜的胡萝卜排毒效果比较好。胡萝卜是有效的解毒食物,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而且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和果胶,与体内的汞离子结合之后,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体内汞离子的排出,非常适合经常熬夜的人。胡萝卜、白萝卜不要一起食用。虽然胡萝卜、白萝卜对人体都有很多好处,二者一起食用却会让两者营养降低。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9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南北两重天
通常情况下,秋分时节我国新疆、青海、四川、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的少数地方已经步入初冬,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呼玛,内蒙古北端的海拉尔、四川西部的甘孜、松潘等地有时会出现雪花纷飞的情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部分地区已进入了深秋时节,人们纷纷登高望远,来到山区密林欣赏层林尽染的秋色。从辽宁南部到江南,人们享受着金秋送来的凉爽。
而在华南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日平均气温还在22℃以上,人们还在吹空调,吃西瓜,依旧没有走出漫长的夏季,但夏天潮湿闷热的天气不多了,遇到较强冷空气南下,还会有少数雷暴天气发生。
江南迎来小阳春
秋分过后,原先占据在大陆上的暖空气(副热带高压)继续南退。冷空气即将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导力量。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随着冷空气分股南下,一般年份,江南大部也都先后进入了秋季(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秋老虎”不见了踪影,人们开始享受一年中的好天气。江浙一带,人们用金风送爽、云淡风轻、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等一切美好的词语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进入降水减少的时段
秋分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将先后转入干季。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华西秋雨
在9月份和10月份,由于冷暖空气的对峙,在华西地区(渭水和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往往发生连绵的秋雨,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天、几十天。特别是在四川盆地,几乎年年都有,并且常常是夜雨。著名唐朝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就是对这种情况的生动描述。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寒露风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后,引起显著降温,影响晚稻抽穗、开花、灌浆,造成减产的低温冷害。因各年强冷空气出现时间和强度不同,在长江中下游、华南的桂北、粤北、闽西北、闽中一带,寒露风多在秋分时节出现。各地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作为出现寒露风的标准;华南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标准。
初霜冻不足为奇
谚语说:“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受大陆冷高压控制的西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温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初霜的到来标志着农作物生长季的结束,农业生产开始进入秋收大忙时期。不过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那样耐不住风寒,傲立秋风中的菊花与枫叶就组成了一幅“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的优美画卷。同时,初霜的降临,使这些地区的人们提前欣赏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景。
大雾影响不可小视
进入秋分,大雾天气开始增多,主要是辐射雾。
辐射雾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凝结后而形成的雾。它常出现在有微风而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在秋冬季节,我国内陆地区常有这种雾出现。辐射雾往往范围较大,跨越数省,不仅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而且影响高速公路、跨省国道、航空、铁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
秋分有雨来年丰
秋分有雨来年丰的意思是说秋分节气的时候若下雨,第二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民间这样的俗语有很多,都是经过历年大家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因上口好记而流传至今。
相反如果秋分节气这天没有下雨,那么第二年的收成就不怎么好。这是古人长期经验的总结,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农村的老人都是比较相信的。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从俗语字面的意思是说在秋分前后如果是大晴天,或者是秋分没有降雨,那么接下来就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降雨,也就是说会是在冬季出现旱情。
这个时候天气开始转凉,降雨量也不太大,秋分的时候如果是晴天的话,那么很久的时间都会是干旱,所以后边万物可能不生。
这一句农村俗语就是针对农作物收获的,说的也是过去人们没有天气预报,根据一些经历总结而得出的一些生活经验,也蕴含着一些生物地理的知识。
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
例如“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是宜雨不宜晴的,如果秋分节气这天下雨了,那预示着这一年的年景很好。
另外还有“秋分半晴又半阴,来年米价不相因(米不贵)”,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如果是阴雨天,那么来年的粮食就会大丰收,自然米价也就不贵了。
其实古人期盼在秋分节气的时候下雨,并不是说来年就一定会是风调雨顺了,这不过是把秋分节气下雨当作是一个好兆头,表达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
秋分出雾,三九前有雪
这句俗语就是说如果在秋分之时就下起了雾,那么大家就要提前注意了,天气会急剧变凉,冷天会到来早很多,而且三九之前就有可能会下雪。
所以在秋分之时,有起雾的地方,就需要提前留意了,说明会高当年的冬天会来的早,在三九之前就开始进入严冬,提醒人们注意御寒,而且要预防感冒。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
这同样是一句很简单的民谚,不过主要是在山西地区流传。其意思是说在秋分的时候降雨又有雷电,那么在冬季的时候一般雨雪天气不会太多。
秋分响雷,遍地生贼
有些地区的人应该都听到这么一句农谚“八月响雷,遍地生贼”说的是农历八月如是巨雷大雨,不是好兆头。而“秋分响雷,遍地生贼”的道理估计也是寓意不好的意思。
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
“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说的就是秋分日的天气状况对以后的天气的影响很重大。这里的“腊月冬不净”指的是腊月会出现多雪的天气,冬腊月下雪多是好兆头,在西南地区,人们皆开年小麦收成好。
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
这是在南方地区流传很广的一句谚语,在过去南方种植水稻都是双季的,即早稻和晚稻。在秋分的时候正是南方的双季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刻,而早来的低温阴雨很容易形成“秋分寒”天气,这也是晚稻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如果在秋分的时候还没有抽穗扬花,那注定当年的水稻产量也不高,很难有收成。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9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防秋燥
秋分过后,暑热余气渐消,天气会越来越干燥,人们经常会感觉皮肤干涩、鼻子干燥、嘴唇干裂、咽干等情形。所以这一时节的养生,重在益肺润燥。平时一定要多饮水、多喝汤、粥等,去除秋燥之气。小花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喝水以“一次少量、多次缓饮”为宜。
喝水以“一次少量、多次缓饮”为宜。
注意保暖
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低,中午时候的气温有时候则堪比夏天。而且还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每下雨后气温就会明显下降。这样的天气情况,为了身体健康,就要及时增减衣物,早晚穿的多一些,以免着凉感冒;中午穿的少一些,以免上火。
比较合理的衣着是:上衣是短袖+外套,下身长裤或长裙。
饮食要均衡,不能盲目进补
秋分是昼夜平分的节气,也就是平分了阴阳。养生时也要注意阴阳平衡,表现在饮食上,就是营养均衡,不可过量。不少朋友经过了苦夏后,总觉得自己夏天摄入营养不足,需要好好补一补了。而这时节天气不冷不热,瓜果蔬菜纷纷上市,更是让人胃口大开,一吃就不可收拾,体重增加在所难免。
饮食均衡,不盲目进补
秋季运动要适量,运动不可过量
秋季适合运动,这一时节的运动也要顺应秋季规律,运动不可过量,运动项目也不宜太过激烈,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时适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是这个时节的首选,这样既可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比如做家务、散步等适宜秋季运动。登高能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
注重心情愉悦,扫除抑郁
精神调养在秋分非常重要,因为秋天有万木凋谢之感,人们容易产生“悲秋”,因此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一、忌睡前进食
因为睡觉前吃东西,会增加肠胃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还会影响入睡。睡前如果实在太饿,可以少量进食,休息一会儿再睡。
二、忌饮茶
茶中的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睡前喝浓茶会让人难以人睡,同时饮用过多的茶会使夜间尿频,影响睡眠质量。
三、忌睡前情绪激动
睡前情感起伏会引起气血紊乱,导致失眠,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所以睡前力戒忧愁焦虑或情绪激动,特别是不宜大动肝火。
四、忌睡前过度娱乐
睡前如果进行过度娱乐活动,尤其是长时间紧张刺激的活动,会使人的神经持续兴奋,使人难以入睡。
五、忌睡时过多言谈
卧躺时过多说话易伤肺气,也会使人精神兴奋,影响入睡。
六、忌睡时掩面
睡时用被捂住面部会使人呼吸困难,身体会因之而缺氧,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七、忌睡时张口
睡觉闭口是保养元气的最好方法。如果张大嘴巴呼吸,吸人的冷空气和灰尘会伤及肺脏,胃也会因之着凉。
八、忌睡时吹风
人体在睡眠状态下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易受风邪侵袭。因此睡觉时要注意保暖,切不可让风直吹。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在这时期,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降水少的时段。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先后转入干季。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节气饮食
秋分时节,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白露的“燥”是“温燥”,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像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等,都是调养佳品。
秋分时节,还可适当多吃一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水果吃多了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
预防秋燥方面,对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一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比如:生梨、芝麻、银耳等。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一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秋分药膳还要善用百合,像百合莲子羹、银耳百合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除饮食外,还要记得给皮肤做些保养,以防皮肤干裂。
着衣事项
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预防风寒。但也不必过早“多穿衣”,应注意耐寒锻炼,也就是常说的“秋冻”。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流鼻涕、支气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脚、浴鼻,身体健壮的人还可洗冷水浴等。
我们如果想早晨出去锻炼一会,不要只穿着单衣出去,我们要根据室外的温度来决定穿多少出去锻炼。在锻炼的时候,不要一下子脱得太多,好能等到热身之后再脱下。锻炼之后,尤其是出汗之后千万不要脱衣,更不要在风中逗留,很容易受凉。
枸杞
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
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感、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
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好每天食用。
红薯
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
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大枣
据中医专家讲,大枣不光是甜美食品,还是治病良药。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
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
专家介绍说,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百合
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
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
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
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分”即为“半”之意,秋分日居于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后,昼夜时间等长,并由日长夜短逐渐变成日短夜长,气候由热转凉。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1、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
2、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
3、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祭月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同"春分"一样,在每年的"秋分"来临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要在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其玩法简单易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送秋牛
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1、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2、吃鸡蛋:每年的秋分节气,民间有“竖蛋”的习俗,“竖蛋”后当然少不了吃蛋。
3、吃汤圆:秋分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吃汤圆的习俗。
4、吃螃蟹:秋分时节是蟹肉最肥美、也最滋补的时候。
5、吃萝卜:秋分养生可适当多食辛味、酸味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