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读后感(模板13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一
相传上古大禹年间,大禹大分天下为九州。当时便于官员的管辖,划分地界大多采取以山之行、川之向为划分的标准。而为了尽可能多的拓展自己治下地域的面积,各主事官员也是借助仙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各自较着劲,由此演绎了一幕幕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新昌乡西岭脚村仙人桥的故事便是众多故事中显为夺目的一例。
故事是这样拉开帷幕的:话说,古时在划分常山县与毗邻淳安县的县界时,土地爷与当地仙人就划分标准发生了分歧。土地爷主张以山高为界,以山的高处为界(即现新桥乡塘关村上界牌自然村),仙人则力主应按水流为界。两人你来我往,从晨曦微露到繁星闪烁,争得面红耳赤,仍然谁也说服不了谁,两人各执一词。于是两人商定来日再定。
仙人驾鹤而归,途中暗忖,“土地爷一意孤行,要按山高为界,与自己所执意见相距甚远,如此相持不下,莫说明日,就算三年五载也未必解决,”眼见快到家门,突然他心生一计,不觉暗自发笑……于是仙人按下云头,来到位于淳安县内的白马乡朱沙河处,连夜搬运石头至常山县内的新昌乡西岭脚以东(现仙人桥桥址处),开始了造山运动。
话说土地爷,自已觉得仙人十拿九稳会依自己主见,便心生畅快披星戴月的往土地庙赶,途中突觉眼皮跳得厉害,不觉忧从心生,暗思莫非仙人会违背意愿与己不利?想到此处于是拨转脚步向前趋行。土地爷赶到朱沙河附近,四处探访。从一村妇口中听闻一怪事。村妇言:“刚才曾见一人大半夜在河东侧赶一群鸭子,当时觉得很奇怪……”
土地爷听后,心中明白,却也是一筹莫展,奈何不得。顿时眉头紧锁,不时突觉灵光一现,计从心来。土地爷心想:“你暗渡陈仓,施请君入瓮之计;我来个将计就计,让你前功尽弃”。古时,土地爷掌管天亮时辰。
这时,土地爷来到河东侧,果然发现了仙人在搬运石头,便等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见朦胧处一山的雏形渐成,土地爷掐准时机,提前一个时辰天亮,而天亮后,仙人已无法指挥河中石头来造山,而所垒之山却仍未成型,并且中间缺了一大口子。面对土地爷,仙人羞愧难当,为弥补所犯错误,便在缺口处用木头搭成一桥,以便当地百姓往来通行。此后此桥便称为仙人桥。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二
寓言有良多种,譬如《拉锁封寓言》、《克拉姆林寓言》等。我今天看的这本书就叫做《中国古代寓言精选》。
这本书中聚集了古代的一些寓言精髓。寓言的意义就在于每个寄意,寄意就是每个寓言告诉读者的事理。我每读完一个寓言故事,都会细细品味它的寄意,所以读完这本书后,我就懂得了许很多多的人生大事理。
虽然说这是寓言“精髓”,可是这本书中每个寓言都很是具体。有的.寓言家喻户晓,有的却无人知晓。
这本书不像其他寓言书,他的故过后面并没有直接写明寄意,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慢慢品味,如许就可以使读者的理解更加深一层。使事理刻进心中。
这一个个故事充分地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想,这些故事一定是老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才创造出来的吧!这每个故事都体现了中国的气概。是什么让这些民间寓言流传至今的呢?是——智慧。
看了这书,我觉得古代的老百姓真厉害啊!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三
在端午节和六一儿童节的假日里,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本书,那就是我们中国人猜想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也写出了人们的想像。我挑了几篇课文给你们讲讲。
我先给你们讲讲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吧!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里十分混乱,宇宙像一个大鸡蛋,在这大鸡蛋中有一个巨人。他在混乱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他觉得这一片黑暗十分闷得慌,也看不到一丝光明。于是盘古胳膊一伸开,脚一蹬,大鸡蛋就被打破了。可是,在大鸡蛋外面,也十分黑暗,盘古他一打一踢,一下子把这一万八千年的黑暗打散了,清的一部分变成了天,重的一部分变成了地。盘古怕他们再合起来,他就脚蹬这地,手举着天。又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天地已经相离一万丈了。盘古也长成了一万丈高。天地相距十分远的时候,盘古渐渐的倒下了。这时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头变成了东山,脚变成了西山,左臂变成了南山,右臂变成了北山,头发变成了星星,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他的灵魂变成了鸟兽鱼虫。
还有一篇课文叫作《女娲补天》。有一天,天塌了,世界上一片混乱。女娲不怕危险,去找五彩石,找到五彩石以后,女娲在地下冶炼了五天五夜。她飞向天空把天补好了,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怎么样,你也快来读读这本神奇的《中国神话故事》吧!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四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鹰、穴鸟和牧人的故事。受益匪浅。
鹰从一处高高的悬崖上飞下来,抓走了一只羊羔。
穴鸟见了那情景,惊羡不已,也想仿效一下。于是,他啪啦啪啦地从空中飞下,落到一只公羊的背上。然而在他把爪子扎进羊毛后,爪子便被羊毛缠住了,任凭他怎么扑动翅膀,也飞不起来。
牧人看见了,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便赶紧跑过去,把穴鸟捉住,截去了穴鸟翅膀上那些强劲的羽毛。
傍晚时,牧人把穴鸟带了回去,给自己的孩子们。孩子们询问那是一只什么鸟,牧人回答说:“我明明知道他是一只穴鸟,可他自己却想成为鹰。”
这个故事说明:无论做任何事情,人都应该认识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行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恶果,成为别人的笑料。
战国时期,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恃熟读兵书,以军事家自居。没有实践经验的他在秦军的吹捧下迷失了自我,也蒙蔽了当时的赵王。赵王置众人的劝说,甚至是赵奢的遗嘱于不顾,让赵括取代廉颇去率领赵军和秦军作战于长平。结果40万赵军被活埋,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谈。由此看来,不能认清自我给人带来的危害有多大啊!
认识自己的同时,要求我们做事不要盲从,要对各种形势有科学的判断和前瞻性。中国人的盲从心理特别严重,往往开始时,一个人望天,最后就会有一群人望天。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下海经商的热潮,一些政府人员、公司职员甚至是学校教师也卷入商海大潮中。这几年全国出现了炒股热,都想大捞一把,可是却经历了目前股市的低迷,让很多股民擦亮了双眼。做事情应该有自己的理由,而不是因为别人都在做。学会理性思考很重要!
不能清醒认识自己在教育方面表现更为普遍。一些家长往往对孩子产生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于是拔苗助长,结果事倍功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失败的案例。自法国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献给爱丽丝等优美的乐曲流行在华夏大地以后,很多家长纷纷给孩子买钢琴、请教师,希望孩子成为将来的`钢琴家。于是给孩子设定目标,在哪个时间段,水平应该达到什么级别。强大的压力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我还清晰的记得以前看过的一则报道。
勤能补拙是良训、天道酬勤……这样的道理我不反对,不过,要在某个领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我个人认为只是勤奋还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天赋。试想如果让刘翔去练举重,让占旭刚去练110米栏,即使是他们训练再刻苦,恐怕连国手也成不了。
我们大家建立博客、加入圈子、发表帖子,应该以交流思想、发表见解、记录感悟和提高写作水平为目的。如果认为自己获得几篇精华帖,就要求自己写出李杜那样的古诗、写出徐志摩、戴望舒那样的现代诗歌、写出余秋雨那样的散文、写出新华日报社那样的时评来,显然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明智的选择。
认识你自己,这是成功者必备的一项素质。否则,古希腊大石柱上不会镌刻这句话作为指导芸芸众生的箴言。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五
在老师的带领下,这学期我们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我的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郑人乘凉》和《亡羊补牢》。
《郑人乘凉》讲的是古时候有个郑国人到一棵树下乘凉的故事。太阳在空中移动,他不停的移动凉席,追着树影跑。到了黄昏,他又把凉席铺在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不停地移动凉席,他又怕露水会沾湿他的衣服。渐渐地,月亮当顶,他就躲到树底下,浑身上下也被露水沾的越来越湿了。这个人白天的乘凉方法十分灵巧,可在晚上又用同样的方法就显得笨极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
《亡羊补牢》讲的是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邻居劝他赶快修一修,他不在意,他并没有修。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邻居劝他把羊圈修一修,这回他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的窟窿修了。羊圈修好了,从此以后羊再也没有丢过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要及时改正。
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学习更多寓言故事中做人的道理。我喜欢这本书。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六
从前,清江浦有户姓杨的菜农,主人叫杨淳。一天,他卖完菜回家途中,看到两个凶徒正狂殴一后生。那后生脸上和金黄色衣裤上沾满了血迹,几乎奄奄一息。杨淳虽然胆小怕事,可看那孩子实在可怜,就硬着头皮上前求情。没想到,那两个家伙出手反而更狠了。杨淳再也看不下去,抡起扁担就向坏蛋身上打去,让其中一个结结实实地挨了一下。另一个立刻转移目标,向杨淳扑来,没过多久,杨淳竟被当场打死。这时,一个跟后生同样装束的老翁匆匆赶来,那两坏蛋一见如临大敌,狼狈逃去。
原来老人乃是天上的金鸡仙翁。那后生是他的孙子金鸡仙童,因贪玩自己跑出来,没料到半路遇到魔道灾星……金鸡仙童目睹恩人死于非命,忍不住落下泪来。他在杨淳的尸身前跪下,虔诚地拜了三拜,就随祖父化作金光飞回天庭。
再说自从杨淳死后,他的闺女冬笋可就遭罪了。她娘在冬笋五岁时就病逝,后来杨淳续弦娶了麻氏,那麻氏过门时还带了个拖油瓶的儿子冬瓜。麻氏对冬瓜当作心头肉来疼,却把冬笋当使唤丫头看待。往日杨淳在世时她还有所忌惮,如今则毫无顾虑地欺侮冬笋。
这天,麻氏带着冬瓜去戏园子看戏,却要冬笋在家做一大摊子事。冬笋磨豆腐、炸肉圆、蒸米糕……忙着忙着,劳累过度的她一阵眩晕,接着竟昏昏沉沉地睡着了。等她醒来,天色已晚。冬笋顿时紧张起来,因为麻氏交待的事情她才做好一半。冬笋正心惊胆战呢,可巧麻氏就带着冬瓜回来了。冬笋想,一顿打骂看来是逃不过了,然而灾难并没降临。冬笋感到蹊跷,再就着刚点的油灯仔细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只见碗柜里雪白的馒头整齐地码成小山,几条红鱼已经剖好洗净,灶台上大铁锅里的稀饭正嘟噜嘟噜地发出阵阵香味。这些冬笋还没来得及做的事,现在全部做好了,会是谁暗中帮助她呢?冬笋感到万分奇怪。
后来冬笋就暗暗留意,她发现每当自己遇到麻烦时,好运总会适时降临。一日晌午,麻氏故意刁难冬笋,让她在半个时辰之内,将一百斤各占一半的黑、白芝麻分拣开来。吩咐完她自己就屁颠屁颠地睡觉去了。这么多的芝麻,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分拣开来谈何容易啊?冬笋正一筹莫展,突然一只漂亮的小公鸡跑了进来,埋头就啄那摊芝麻。眨眼工夫,那一大堆芝麻就消掉一半。就在冬笋目瞪口呆之际,芝麻已被吃得一粒不剩。冬笋回过神来,心想糟了,待会儿还不知要受到晚娘怎样的惩罚呢!就在冬笋心急如焚时,那鸡子来到两只缸前,张开嘴来。转眼之间,黑、白芝麻就像流水一样淌了下来,分别装满了两只缸。随后,那公鸡身体一晃,变成一个英俊后生,含情脉脉地望着冬笋。冬笋也对报恩而来的金鸡仙童一见钟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对年轻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只是瞒着麻氏和冬瓜。
再说那冬瓜在她娘的宠溺之下变成一个花花公子,整天游手好闲。一天,他看中一个姑娘,就让他娘找人提亲。那姑娘的父亲提出条件,要冬笋和他家换亲,嫁给他的傻儿子。麻氏一听,满口答应,可没想到一向逆来顺受的冬笋会横竖不肯,麻氏怕冬笋逃跑,就把她软禁起来。金鸡仙童闻讯后闷闷不乐,他想,唯有自己获取玉帝恩准,娶了冬笋,才能救下心上人。然而,天条森然,规定仙凡之间不得通婚,除了甘受无数次油烹水煮之苦。金鸡仙童为了心上人,瞒着冬笋忍受酷刑,苦不堪言。后来这事到底让冬笋得知了,她想,看来今生和情郎是无缘了,与其让爱人饱受煎熬,不如自己死去让他断了念头不用再受苦。于是,她趁人不备投水自尽。
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同情这对苦命鸳鸯,以还魂神水救活了冬笋,又在玉帝王母面前替金鸡仙童求情,凭一妙计让玉帝网开一面。观音菩萨略施法术,变出金鸡仙童和冬笋的替身,让其饱受油烹水煮之苦,而他俩的真身却顺利结成夫妻,举案齐眉,白头偕老。
如今淮扬菜中有道佳肴,名唤“笋穿鸡翅”的,就是当年观音菩萨宅心仁厚的杰作,也是一对有情人坚贞爱情的见证。据说,观音菩萨为了褒扬金鸡仙童和冬笋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特地在这道菜上下了甜蜜咒语,食客每吃一次,故事的两个主人公就会得到一次祝福,而佳肴的享用者只要一心向善也会增一分功德。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七
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人应当怎样做。这本书中虽然都是一些古代的寓言故事,但是后面的`话却是句句有理。
这本书中的故事许多。例如:叶公好龙、缘木求鱼、狐假虎威等等、井底之蛙。
这本书交给我们的道理许多:缘木求鱼的道理是:不要老是停留在一个地方思索,要学会换位思索。
井底之蛙的道理是:井底的青蛙目光短浅,要学会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我看完书时就想:我以后肯定不能想井底下的青蛙一想,目光短浅,我要做一个目光长远的人。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八
从前,有一对老夫妇,他们有三个女儿,都很漂亮,只是大姐脸上稍微有几点麻子,倒也轻易看不出来。三个女儿长得一模一样,性情可不一样:大姐懒惰,是个“横草不拈,顺草不提”的人,别人有什么好处,她老是嫉妒;二姐迟钝,心里没主意,对啥事都随随便便;就属三姐聪明,勤谨,又爱帮助人,爹妈都说三姑娘好。
在他家附近,有一棵三个人搂不过来的黄葛树,这年春天,树上开满了红彤彤的绣球花。三个姐妹看见了,都想去摘朵花放在屋里。
大姐抢先去了,到树跟前一看,那大树底下盘着有土钵粗的一条蛇,蛇纹花花朗朗的,大姐一见骇得回头就跑。
二姐随后也去了,走拢一看,大蛇摇头晃尾地瞅着她,她吃一惊,心想:“为了朵花把命丢掉,犯得上么?”迟迟疑疑地转身回去了。
三姐最后去了。她隔着好远就闻见了绣球花的香气,到树跟前一看:蛇还是盘在那儿。三姐左看看,右看看,心里实在想摘朵香喷喷的绣球花。她自言自语地说:“蛇呀,你为什么拦住路,拦住我摘绣球花?”蛇却一动也不动地看着她。三姐鼓起勇气去摘花,那蛇说话了,蛇说道:“好姑娘,花是我的,你要摘它,得答应我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呢?”三姐骇了一跳,奇怪地问蛇。
“请你做我的新娘子,这花就当做聘礼。”
三姐想:“蛇怎么能娶我呢?”她看了看花,实在舍不得走开,就大胆对蛇说道:“好吧。”那蛇很快地就爬开了,三姐走上去摘了三大朵红彤彤的绣球花。
三姐把花拿回家,给了大姐一朵,二姐一朵,满屋子立刻变得香喷喷的,三姐高兴地坐在花面前干活,把蛇的要求也给忘了。
过了两天,大姐正在房里绣花,忽然从窗外飞进来一只蜜蜂,蜜蜂绕着她的耳边飞叫个不停,听起来好像是说:
嗡嗡嗡,嗡嗡嗡,蛇家请我做媒公。
金柱头、银磉磴,
问你大姐肯不肯?
大姐被蜜蜂吵烦了,就用绣花针向蜜蜂刺去,蜜蜂受了伤,飞跑了。
二姐正在:里扫地,蜜蜂又绕着二姐的耳边飞叫道:
嗡嗡嗡,嗡嗡嗡,蛇家请我做媒公。
金柱头、银磉磴,
问你二姐肯不肯?
二姐被蜜蜂缠腻了,顺手给了蜜蜂一扫帚,蜜蜂骇得飞跑这蜜蜂是蛇郎请来做媒的。蜜蜂走时,蛇郎告诉小蜜蜂:三姐的眉儿怎样,眼儿怎样,可是,三个姐妹长得一模一样,蜜蜂怎么分得出来?所以挨了大姐一针,二姐一帚。蜜蜂忍痛回去找蛇郎,蛇郎说:“都怪我没说清楚,蜜蜂弟弟,你看那最年轻、最和善、最勤谨的就是她了!”
小蜜蜂经不住蛇郎的请求,又飞去了。
三姐正在做鞋,她做好了爸爸的,妈妈的,又做两个姐姐的,虽说手巧,可也够她忙的。蜜蜂就绕着她的耳边飞来飞去,唱着:嗡嗡嗡,嗡嗡嗡,蛇家请我做媒公。
金柱头、银磉磴,
问你三姐肯不肯?
三姐忙着做鞋,起初没留意,等多听了两遍,就警觉起来了。“蛇家?要要是那蛇遣媒来了吗?”心里又是害怕,又是好奇。蜜蜂一个劲地围着她叫,三姐想:“它真能娶我吗?”便小声地说:“肯、肯、肯。”
小蜜蜂听见这话,赶紧就飞走了。
过了一天,山洼里出现了一大队人抬着聘礼盒,向三姐家里走来了。到了家,把礼品往屋里一摆,领头的就向三姐的爹妈说:“蛇家下聘来了!”这可把一对老夫妇闹糊涂了,说道:“我们的三个姑娘都没许人,哪来的这门亲事?”领头的说:“请问你家三姑娘!”三姐又吃惊,又欢喜,就把前前后后的事都对爹妈说了。爹妈很爱三姐,也没有别的主意,只好收下了聘礼。
过了三天,蛇家来迎亲,长长的队伍把周围十几里的人家都哄动了。二姐看见了,倒不在意,大姐心里可不快活,她想:“我将来如三妹不如?”又一想三妹是嫁给蛇家,心里就痛快了,她说:“说不定三妹会让蛇吞掉呢。”
三姐舍不得爸爸、妈妈、两个姐姐,临上轿的时候说:“爹呀,妈呀,你们不用难过。我这儿带着碗菜子,我一路上把它撒在地里,待到明年菜子开了花,你们就来看我!”
三姐上了轿,吹吹打打地被蛇家接走了。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九
他讲了从前,魏国有一个人,要去楚国闹出的笑话。楚国在魏国的南边,可是他却让马车一直往北走,走在路上有人问他去哪里,他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楚国应该往南走,说他的方向走反了,他听了却说我:“我有很多钱和好马,不要紧。”他不听路人的劝说一直往北走。路人也没有办法,虽然他的条件好,可是他却离想去的地方越来越远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目标所在的方向。不要在还没有弄清楚方向的时候,就着急出发,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努力错了方向,甚至会起到向反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强于别人就得意洋洋,根本听不进去他人的劝告。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谦虚听取他人的意见。好的意见就听从,不好的意见就忽略。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十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是民国才子章衣萍所著。初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看到故事二字,瞬间觉着自己与名人拉近了距离。里面的每一位名人的故事严谨又不失生动,选材丰厚又不驳杂,站在孩子的视角,选用故事这种形式,非常便于孩子接受,而且让孩子读起来会特别有趣味,无形中特别有助于培养小朋友对历史的兴趣。
还有,语言没有那么晦涩,让小朋友在读故事的时候,仿佛就是在跟爸爸妈妈讲故事一样的感受。而且在每一个故事的前面,书中有单独拿出两页对故事的主人公进行从画像,到字号有一个简介,另一页上又单独画出一条线,让孩子在看的时候一目了然,这个名人的故事会涉及那几个主要的点。而且串联起来的故事讲解点,是以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为主。
譬如,在讲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故事时,故事里还通过苏轼与好友的一个个小插曲开展,让大家更加了解苏轼在当时的生活状态,及他的词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这一点,一方面加深小朋友对宋词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更加清楚明白文人墨客的表达方式。
都说读史能明志,还是很期盼咱们出版社能多出这样的书,希望小朋友们通过多阅读此类作品,日后成长为一个有广阔视野,有历史观,有格局的人。如果说到不足,每个故事中能把引用的诗词加个注解就更完美了。至少有了注解,小朋友在读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词的内涵,也有助于小朋友记忆。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十一
巫山神女本是天庭王母的女儿瑶姬。传说中居住在仙界瑶池的西王母娘娘有二十几个漂亮的女儿,瑶姬是最小的,也是最美丽并且可爱活泼的,因此,西王母对瑶姬十分的爱护。由此瑶姬拨开了云朵往凡间看去,发现人间极为艰苦,瑶姬偷偷看凡间的事情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十分的生气,但是这更加引发了瑶姬想要去凡间走一趟的决心,西王母知道自己拗不过自己的宝贝女儿,又怕女儿吃苦,最后只好同意了瑶姬下凡,西王母还想着海龙王的太子十分的搭配自己的`女儿,于是不忘让瑶姬去龙宫。
瑶姬去了龙宫后才知道这是一场局,气愤之下去了人间,来到人间的时候发现有十二条恶龙作怪,于是瑶姬收拾了他们,但是这十二条恶龙死后还是化为了十二座大山挡住人们的去路,瑶姬又化身入了山,将自己的身体化为万物,帮助了贫苦的人们,最后瑶姬化为了一块玉女石像屹立在山顶,后来河水泛滥,人们苦不堪言,大禹治水经过巫山,瑶姬见大禹为了人们治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英雄,于是制作了一本治水的宝卷,并将其送给了大禹,后来得到了瑶姬赠与的宝书,大禹开辟出了黄河,瑶姬后又开山降水汇成清澈的河流灌溉着百姓的田地,巫山从此青翠。
之后便有了巫山神女的故事在民间传播。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十二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里面包括人们喜欢用的成语,如:“揠苗助长”、“黔驴技穷”、“叶公好龙”、“一叶障目”、“螳螂捕蝉”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它讲的是齐宣王特别喜欢听别人吹竽,所以他着急了很多吹竽的高手来给他演奏。齐国首都临淄城外有一位复姓南郭的先生。他的生活非常拮据,经过朋友介绍进得宫中为齐宣王吹竽以养家糊口。尽管他不会吹竽,不过装模做样的也未被别人察觉。后来齐宣王去世了,新国王喜欢听独奏,便下令乐队每天一人值班为国王演奏,其余队员放假休息。他们都很高兴,只有南郭先生愁眉苦脸的,同伴们问他怎么了,他不好意思的说出了原因。原来啊,南郭先生他不会吹竽。
中国古代故事的读后感篇十三
寓言讲求比喻,是常常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说明某种道理的文学样式,文体特征上结构简短、形象鲜明、艺术手法夸张。在古今中外的寓言作品中,用比喻说话,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生物或无生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动作和语言,借以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是共同的特点。
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形象非常鲜明生动、主题的寓意非常深刻,在文学性中寄寓着丰富的生活哲理,这是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后的直接感受。如《庖丁解牛》、《南辕北辙》等等脍炙人口的寓言,里面包含着很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在《买椟还珠》这则寓言中,本来主要买的是“椟”中的“珠”,却买“椟”还“珠”。舍弃了最重要的东西,选择了无足轻重的东西,这种在生活中经常存在的现象,通过这个寓言很生动很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再如在《井底之蛙》中,通过青蛙与东海大鳖的对话和行为,说明人生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人不要为周围的有限的环境所拘囿,应该目光更远大一点。
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驴子是蠢笨的形象,老鼠是贪婪的形象,猴子是机灵的形象,狐狸是狡猾的形象,老虎是横暴的形象,蚂蚁是狂妄之徒,蝙蝠是骑墙派,如此寓意,既符合动物的体貌行动特征,又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生活道理,真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