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在诗中抒发了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是啊!家乡,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每每闭上眼,小时候的事就浮现在脑海中,幸福也洋溢在心中。哦,这原来就是家乡的味道。
小时候,爸爸妈妈都要去上班,我便在老家跟着奶奶一起生活。那时候,既天真又调皮,几个小孩聚在一起便有模有样的学起了大人,见面一点头,捡地下的烟蒂学大人们让烟;拿起个小杯子,倒上点水,便学起了大人们敬酒,家乡的一切总是那么的美好。到了晚上,几个小伙伴商量好,围坐一圈用砖头搭一个“小炉子”,然后各自回家偷几個地瓜,烤啊烤,一边说笑着,一边盯着地瓜。快要熟的时候,地瓜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这时,一圈人全部紧紧盯着地瓜,“两眼发光,垂涎欲滴”。那情景,比居里夫妇发现镭还兴奋、激动!
家乡的人们总是那么勤劳无论哪一家都有个一亩三分地,辛勤的耕耘,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能看一次电影了。
听说晚上要放电影,家家户户老早的就把饭做好了。晚上,村里的人拿着板凳早早的来到了放电影的地方,不管男女老少,真是热闹非凡。大人们相互的打招呼声,小孩的嬉戏声,老人谈论家常的声音不绝于耳。
第一次放电影是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先生》。我们一群小孩子高兴的又蹦又跳。电影刚一开始,四周的喧闹声立马停了下来,每个人都聚精会神的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情节。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映入眼帘的恐怖画面吓得一些人惊声尖叫,小孩子被吓哭的声音萦绕在耳畔,久久不绝,让人有些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烦意乱。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大胆者,见到别人离开,竟是扳着凳子直接来到了屏幕前面,脸上洋溢着笑容。
到了过年,更是热闹无比了。除夕那天,家家都要放鞭炮,厨房里的人要赶在鞭炮放完之前把饺子煮出来。春节前后,能够收到压岁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了,我们放下尊严,为别人磕头,得到的一些钱最后会被大人以“代为保管”的名义收走,即便如此,我们依旧乐此不疲。
家乡的味道是什么?是春天遗爱湖公园里的花团锦簇,是夏天赤壁公园里池塘边的蛙鸣,是秋天望月堤旁桂花的甜香,是冬天龙王山上的银装素裹……哦!对于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来说,家乡的味道有罗田的糖炒板栗、红安的烤红薯、黄州的东坡肉……当然绝对不能少了外婆做的包子!
说起外婆做的包子,我忍不住要流口水了,那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味道,它面皮筋道,肉质鲜美,一口咬下去是满嘴汤汁但决不油腻。这么好吃的包子是怎么做成的呢?为了满足我的口福之欲和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外婆让我参与了她做包子的过程。
外婆把做包子材料什么的都准备好了便忙活了起来。只见外婆先把肉放在菜板上用两把刀一上一下交替地剁,那声音极有节奏,眨眼间就剁好了一大盆肉泥了。然后加工包菜丁、红萝卜丁、生姜末等等配菜,将配料和肉沫调和成肉馅备用。
接下来就是和面了。外婆在面粉里加上适量的水和碱使劲地揉。面团和好后,外婆将面团搓成粗粗的条状,然后切成大小一致的小面团,在案板上上下移动面条,边移边切,以免切出来的面团粘连。接着用擀面杖将面团压成一张张面皮。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我在一旁不由得惊叹外婆娴熟的手艺和速度。外婆也不无得意地说:“别看外婆年纪大,这速度可决不会比小年轻慢哦。”
开始包馅了。外婆把肉馅挑起放在面皮中间,再将面皮轻轻合拢,一边合一边捏,很快一个包子就成型了,边上出现了一圈大小一致的褶子,像展开的花瓣一样,真好看!
总算开始蒸包子了,等待的过程漫长难捱。我在旁边不停地转悠,从蒸笼里发出包子香味,早已让我按捺不住。外婆见我猴急的样子,慈爱的刮着我的鼻子笑眯眯地说:“瞧把我家的小馋猫给急成啥样了。”火候差不多了,外婆用筷子夹了一个给我先尝尝。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外婆心疼地说:“慢点慢点,别烫着,别急!”
品尝着那回味无穷、齿颊留香的包子,我简直陶醉了。留在舌尖上的不仅仅是包子的味道,还有满满的爱的味道!,叫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说起外婆做的包子,我忍不住要流口水了,那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味道,它面皮筋道,肉质鲜美,一口咬下去是满嘴汤汁但决不油腻。这么好吃的包子是怎么做成的呢?为了满足我的口福之欲和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外婆让我参与了她做包子的过程。
外婆把做包子材料什么的都准备好了便忙活了起来。只见外婆先把肉放在菜板上用两把刀一上一下交替地剁,那声音极有节奏,眨眼间就剁好了一大盆肉泥了。然后加工包菜丁、红萝卜丁、生姜末等等配菜,将配料和肉沫调和成肉馅备用。
开始包馅了。外婆把肉馅挑起放在面皮中间,再将面皮轻轻合拢,一边合一边捏,很快一个包子就成型了,边上出现了一圈大小一致的褶子,像展开的花瓣一样,真好看!
品尝着那回味无穷、齿颊留香的包子,我简直陶醉了。留在舌尖上的不仅仅是包子的味道,还有满满的爱的味道!,叫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的家乡在安阳这座古城内西部的一座小村庄,这里是我永远的乐土,因为这儿有我最喜欢的味道——皮渣的味道。皮渣是家乡婚宴三下锅文化、三道版文化、八大菜系文化的主要食材,是独具地方特点的美味菜肴。
每逢过年,我都会回到这个美丽的宁静的村庄,和家人一起辞旧迎新,度过这喜庆非凡的节日。而在众多饭菜中,皮渣一定是最引人注目的,它既可煎可烩,也可炒菜做汤,我曾经无数次看着奶奶做出这种晶莹的佳肴,奶奶首先把正宗的红薯粉条与淀粉糊融合在一起,两者是1比1的,还要加“调味”,绿绿的葱丝,黄黄的姜穗,白白的蒜蓉,奶奶挥手一洒,就像雪花般飞舞,飘飘然,均匀落在已熔好到糊糊里,顿时一股清香飘出。然后把它放在容器中,如锅、盘之类,上笼开蒸40分钟即可,一出锅,那浓浓的混着姜、蒜辣的气味扑鼻而来,过会儿就会慢慢的香起来,就不像那般猛烈了,却有丝带温柔划过鼻尖。最后,把皮渣切成一块块,它看着已是晶莹剔透十分精致,不过这时候可不能尝噢!要耐心,因为它十分烫,凉后尝起来可是果冻般弹软,看似软软,却十分筋道,不会碎,不会变成糊,香而不腻,厚味绵长。每次当我大口咀嚼着这喷香的皮渣,忙活很久的奶奶都会坐在一边慈爱的看着我,满足地笑着。
我爱家乡的味道,就是饱含着奶奶对我爱的皮渣味道。
甜而暖,红而香的皮渣是家乡人民最朴实最实在的情,像红色丝带般系在每个家乡儿女的心中,将他们紧密的连在一起。那带着皮渣出门打工的儿女们就像是带着家味,无论走到哪儿,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不会忘记那份温暖,也会永远记住,总有家在身后等着你凯旋归来,在心中和行动上也会越来越有劲,不负家乡所盼望,不忘初心,懂得感恩之情。
我爱家乡的味道是皮渣的味道,人情的味道,爱的味道。
被妈妈一说,我才注意到,今天的一桌菜比较特别,毛笋烧肉、油焖笋、马兰头、青菜、番茄炒蛋……很普通,但是却不平常。原来,这些菜都是早上我们从山里的外公家带来的。鲜嫩的竹笋和毛笋是早上外公刚从山上挖来的,青菜和马兰头摘来时还带着早上的露珠碧绿碧绿,鸭蛋是外婆刚从鸭棚里捡起的……怪不得妈妈吃得那么迫不及待,原来这些菜里真的有家乡的味道!
说起这些家乡菜,最先想起的是外公家门前的小菜园,不管什么时候去,那里总是一片生机勃勃,青菜、卷心菜、黄瓜、玉米、辣椒等,时令蔬菜应有尽有。对我来说,这片菜园还是我的乐园,每次去,我和弟弟总喜欢拿个小锄头,挖挖这里,撬撬那边,浇水、捣泥浆……玩得尽兴,玩得不知疲倦。我还在这片菜园闹出很多笑话呢?每次回家,阿姨总喜欢围着菜园子出些问题考考我和住在城里的弟弟,“这是什么菜?”顺着阿姨手指的方向,我仔细地分辨着这一丛既像菜又像草的植物,琢磨了好半天才说:“这不就是青菜嘛!和别的青菜有区别吗?”“怎么没区别?”阿姨说,“你再仔细看看它的叶子?”我蹲下身子一比较,确实有不同,我只得瞎猜:“菠菜!”哈哈,阿姨笑开了。“不是菠菜,是苋菜。”“那是什么?”阿姨又问开了。“嗯,辣椒!”我回答道。“小笨蛋,辣椒分明长在枝上,怎么会爬在地上……”几个回合,对于没有生活经验的我完全战败,反而逗得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家捂着肚子笑个不停,也就是在这一次次笑声中我慢慢认识了菜园子的各种蔬菜,也更加喜欢这个菜园子里的味道。
那里是我的家乡,有我的思念,还有那浓的化不开的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