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刚才,我们一起收看了省、市会议,各级领导对当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受疫情冲击等诸多因素影响,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下面,针对做好我区就业创业工作,简要强调三点。
一、提高政治站位,要认识再提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点任务。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部署上来,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正视困难,增强信心决心,切实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全市“七稳、三争、一畅”工作中就特别对稳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发展、稳就业刻不容缓。我们要高度重视稳就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稳就业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研判风险挑战,谋划对策措施,切实帮助高等学校毕业生解决就业创业困难,努力稳住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
二、聚焦工作重点,要工作再主动
第一,紧盯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人社部门要针对国家、省、市出台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文件,尽快精准对接到位,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各金融机构要按照“政策要跑在需求前面”的要求,看长远、算大帐,切实助其发展。要建立政策清单和调度机制,提高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及时备足资金,尽快投放到位,力争在执行标准上提升一级、在实施进度上抢先一步,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尽快见到红利。
第二,紧盯渠道,要加快发展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容量。要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当前一方面要推动我区已确定的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配套解决好人才、用工需求,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破解招工难;
另一方面要尽快研究安排一批就业容量大的项目,培强做大主导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创业门槛、提供创业便利,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开发更多的就业增长点,不断做大就业盘子。
第三,紧盯民生,要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紧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越是就业形势复杂,对这些重点群体越要格外关心、真情扶持,帮助他们找到岗位,提高就业质量。高校毕业生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目前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黄金期,教育、人社部门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络对接,积极开展网络双选会,结合“百日招聘活动”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对一时难以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要安排职业技能培训和组织参加就业见习,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对我区发展急需的优秀大学生,要积极组织开展“名企名校行”等招才引智活动,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到我区就业,提供人才保障。
第四,紧盯稳定,要加强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切实防控风险。人社、发改、工信等相关部门要合理运用大数据平台,加强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密切跟踪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影响,加强规上企业、重大项目用工监测,完善城镇调查失业率制度,加强移动通信、交通运输、社保缴纳、招聘求职等大数据比对分析,多维度开展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时段就业监测,及时发布失业预警,要密切跟踪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变化,及时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和需求。
第五,紧盯满意,抓好高质量就业服务提升。人社部门要牵好头,推行“1+1+x”招聘模式,扩大线上线下招聘服务,组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大线上招聘力度,推行视频招聘、远程面试,动态发布岗位信息,实施“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春风行动。扩大人力资源供求双方在线办理事项,鼓励进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新式,要鼓励企业吸纳本地求职人员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复工率。广泛发布用工需求信息,挖掘区域产业园和服务业带动就业潜力,开发一批就业岗位,引导就地就近就业。
第六,紧盯农民工就业服务,抓牢农民工欠薪整治工作,做好农民工群体服务保障,切实筑牢稳就业保民生的共同基础。一是加强源头治理。积极推进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应用,扎紧监管制度“笼子”,真正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烟台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管理办法》《烟台市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办法》落实落地落细,确保全区所有在建项目纳入平台监管。二是加快存量线索处置进度。对存量线索加大处置力度,进一步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倒排工期,实行对账销号、限时清零,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案。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情节严重的企业,敢于执法、敢于亮剑,提高企业违法违规成本。人社部门统筹协调,对被处罚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外进行公示,实行联合惩戒。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分包、转包、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等问题,阻断向农民工转嫁风险的链条。
三、加强组织领导,要责任再压实
相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的要求,切实把稳就业列入重要日程,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人社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工作调度和督导检查,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配合。要全方位提供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各有关部门要将政策清单、服务清单、服务机构联络清单等打包集中发布,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同时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政策支持力度,多举措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援助工作。要强化责任担当,形成合力,用好机制,改进作风,不折不扣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全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发展经济“保就业”的过程,就是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支持服务业复市兴市的过程。各镇街、各部门要坚决扛牢稳就业保就业的重大责任,自觉立身经济发展主战场,实现企业发展和稳岗就业的“同频共振”。
同志们,做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公益性岗位扩容体质、农名工工资欠薪整治等诸多民生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是政治任务,更是良心活,一定要换位思考,多角度考虑工作如何开展。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会议精神,把促进就业作为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头等大事,确保我区在民生问题上对得起老百姓,绝不能打马虎眼。散会。
;摘 要:近年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档案管理尤其是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毕业生的档案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励与惩罚情况、思想道德品质等全方面信息,起到保障毕业生的作用。对高校毕业生的档案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对毕业生的一项服务,其工作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严谨性,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进步,大学生就业状况和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档案管理水平越高,大学生就业状况就越好。对高校毕业生的档案进行管理非常重要,所以需要多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增强管理力度,明确其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改革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树立更完善的全新服务理念,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大学生就业;强化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学校教育的不断进步,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及时做出调整与改变,必须提高高校对毕业生档案管理水平。当下,很多高校在管理毕业生档案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系列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增强高校对毕业生档案管理能力,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管理手段,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同时还具有现代化和信息化等特点,从而有效地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相应的支持,才能保证更好的服务。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出现的问题
1.不重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各企业转变了分配和接受就业人员的制度,使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造成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很多问题,不仅不利于毕业生档案管理,对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会有不好的影响。首先是毕业生对档案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在入学时,没有按着学校要求把档案转进所读的大学,以致大学期间的档案填写不够完整、不够准确,造成了档案的缺失。这些问题也为后续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就是毕业生档案的存放不够统一,例如有的毕业生把档案放在就业单位,有的则放在教育部门,还有的放在家里,甚至有的毕业生已经把自己的档案遗失了等等,这些都给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2.档案管理标准不一致,管理内容不统一。当前,我国没有一致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标准,导致很多学校档案管理标准都不一样,档案中包含的材料也是千差万别,没有特定的标准。由于欠缺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很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档案内容上,大部分档案内容只简单标注学生毕业时的学籍情况、入团情况、学习成绩等,这些记录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就业,此外甚至还有很多部分学校的档案不规范的表达,从而导致档案内容的复杂和不规整,严重影响了档案资料的使用效果。
3.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方式落后。很多大学仍旧采用相对落后的档案管理方式,其中,分散管理是最主要的模式,管理学生档案的责任就落在了学院下,同一个学校,不同的学院档案管理标准也不一致,当学生面临毕业的时候,才对各个学院的档案进行规整和管理,这样就容易加大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再加上工作环节分布的不科学,导致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合理,容易产生档案丢失等一系列问题。
4.对高校毕业生档案存在滞后利用现象。滞后利用现象就是毕业生不能把个人档案及时提供给相关就业单位,不能为自己的就业提供保障。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就包括“档随人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毕业生的就业不再是“包分配”,而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关系,学生在进行就业面试的时候基本是不带着档案的,往往是只有毕业生确定了就业单位,档案才能从学校寄出给相应的就业单位。所以,学生应聘的时候,应聘单位不能在同一时间看到应聘学生的档案,出现了档案利用滞后现象。另外,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档案的填写不能保证完全记忆,所以在应聘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个人简介与实际档案内容不相符的情况,也会影响毕业生的个人信誉。
5.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对于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除了管理制度和方式上存在问题,其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随着社会人才需求量的逐渐增大,高校的招生状态一直处于扩大招生计划,各大高校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就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然而,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明显不足,再加上一部分高校不重视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实际上管理学生档案的人员也不够专业,缺乏必要的素质,档案管理意识也比较淡薄,缺乏系统科学性的管理制度,导致档案存放时太过杂乱等现象的发生,最终影响了学生档案的管理质量。
对高校毕业生的档案进行管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首先,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为毕业生与就业单位之间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大学生毕业以后,首要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档案在学生应聘工作的时候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是学生在学校表现的书面反映,档案中存在的记录都是真实的记录,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择的时候,要想全面了解来应聘的毕业生,就可以借助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通過调取学生的档案,对学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如此便在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搭建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学生能够顺利地就业提供了保证。其次,强化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大学生档案的妥善管理与保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档随人走”,所以,毕业后,学生的档案都会跟着学生离开,转到其他部门,比如各个地区的人社局或者是企业,增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学生档案得到了更妥善的保存,还能够保证学生档案的顺利转存。如果学生完成学业毕业了,不管是不是已经找到了就业单位,其档案都会随着学生的离开而进行转移。
三、增强高校对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
1.重视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建设相应的管理制度。想让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专业,首先就要改革和建设档案管理制度,使其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严谨化。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于毕业生档案管理程序要有严格的执行制度,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时,要以档案管理标准为依据,统一管理,避免因分散管理档案而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后续档案的归档和管理的顺利进行。在制定档案材料的具体格式的时候,要注意档案内容的规范性和全面性,同时在管理工作当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并且每个档案都要有一定的管理工作台账,帮助毕业生及时查询了解档案的归档位置,以及档案转移后能够被很好地记录。
2.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想要让高校对毕业生档案管理的能力得到提升,必须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优秀、专业素质高、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所以,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系统的管理方式,同时还要对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很强耐心和责任心,以及工作时必要的细心。管理人员素质更加专业化,才能保证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课,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要求其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保持警惕,帮助工作人员加强对档案的管理意识。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不仅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流程的熟悉度,同时也为其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3.实现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档案利用的及时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中都融入了信息化的元素,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档案管理效率,同时改变了档案利用滞后的现象。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实现,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纸质档案模式,有效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力,可以通过备份有效防止档案遗失状况,利于档案价值的展现以及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就业单位也可以经过学生同意登录档案管理系统,查询和整理应聘者的档案,对学生有更全面的认识,对选拔人才的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例如,管理档案时利用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可以解决档案信息存储难的问题,方便查询与整理,为管理人员减轻了工作量。還比如,在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有效的电子技术进行信息保护,在对学生档案进行很好保存的基础上也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所以,强化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将纸质档案信息化,让档案信息变成流动的资源,不仅有效减少档案丢失等问题的出现,同时也利于保存管理,增强了档案利用的及时性。
4.加强学生的档案认知,提升学生的档案管理配合意识。学生作为档案材料的主人公,必须加强其对个人档案的认识,让学生明白档案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于档案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学生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毕业生档案是学生就业的根本保障,也是相对最有利的证明,所以加强学生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配合意识,也能够强化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室内演讲、组织活动宣传等,增强学生对档案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档案的重要性,在学校积极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之中,不要置身事外,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能够顺利进行。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结束语
时代在快速发展,世界环境下竞争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每个学生都面临着更加严峻和复杂的就业形式,加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保障,也有利于我们国家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坚持“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及时发现并解决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增强高校对毕业生档案管理能力,在根本上为毕业生提供支持,促进毕业生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张娜(1985-),女,大学本科,档案馆员,主要负责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的应用与开发。
相关热词搜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刚才各县市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交流发言,同志通报了全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工作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完全同意。这是我到就业局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市视频会,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见个面,在就业工作方面我是一个新兵,具体业务也不太熟悉,下面我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大家沟通交流。
一、上下联动、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我们在制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审慎科学研判,将离校未就业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毕业生就业率设定到80%,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举措。在党***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决策引导下,经济秩序全面快速恢复的加速推动下,我市人社部门迅速行动,积极作为,在全市范围打响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百日攻坚战”,全市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0余场,推荐就业岗位2万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近3000人,全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4000余人,联系服务率达到100%,就业率达到90%以上。9月30日,省人社厅《关于全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情况的通报》中,我市7项指标都排在全省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社系统干部职工辛勤工作的结果,尤其是负责就业工作基层一线人员辛苦付出,担当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社局、市就业局对大家负责担当的工作态度表示敬意,对大家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感谢!
二、再增措施,持续做好实名制登记服务工作
我们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但离省厅的要求和社会的期盼,我们还有差距,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做好宣传引导,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一是要紧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主题,做好政策宣传,运用新闻媒体、微博微信、广播电视、招聘会现场等渠道,宣传创业补贴、社保补贴、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孵化基地、就业见习、临时性公岗等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让高校毕业生本人及其家庭都能及时获取政策信息。二是积极开展线上职业指导测评宣传推广活动。近期,国家人社部在“中国就业网”上线了职业指导测评工具,内容包括职业测评、求职技巧、办公软件、创业策划、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营销等优质免费课程,将会在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观念,提升综合素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请各县(市、区)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推广宣传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尽快择业就业。三是做好跟踪宣传,及时报道经验做法和亮点特色,随时上报行动进展工作信息选树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毕业生在基层,在一线岗位就业创业。
(二)畅通服务渠道,做实做细帮扶台账。一是充分利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库,畅通部门间数据转交,加强协同服务。畅通失业登记和求职创业服务渠道,通过发送短信、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等方式,开展一次重点群体未就业人员信息摸排,健全就业清单和求职需求清单,做到逐一联系,应登尽登,摸排记录实、就业状态清、服务需求准。二是做实就业帮扶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完善就业状态、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准确记录岗位推介、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等就业创业服务情况。三是加强数据比对分析,在向全省实名制登记系统录入相关就业或就业服务数据信息时,要比对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参加社会保险失业登记,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等数据信息,据实记录就业见习、就业合同、求职意愿等情况,准确填报就业单位、就业时间等就业信息,进一步提高统计质量,确保毕业生就业数据真实、准确、及时。
(三)突出毕业生特点,做好品质化服务。一是加强与本地用工企业协调联动,加强与行业部门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广泛征集就业岗位,用好河北公共招聘网,根据高校毕业生特点,分类筛选用人单位和就业岗位,提升面向毕业生的岗位推送质量,重点推送知识型、技术型、管理型等岗位,重点采取小型化、专业化、行业化专场招聘形式,按照人岗匹配原则,通过短信、微信向未就业毕业生精准推送个性化岗位信息,提高对接成功率。二是提升就业见习组织化程度,健全就业见习宣传推介、岗位募集、服务对接工作流程,支持有见习需求的毕业生积极参与,增加实践经验。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就业见习岗位,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留用率。三是增加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急需紧缺岗位培训,及时开展新职业培训,调动优质培训资源,提供高质量培训项目。要根据高校毕业生的特点,组织开发培训教学计划大纲,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校毕业生本人就业意愿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要强化技能操作训练,确保培训质量,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四)加强工作督促,开展跟踪回访服务。省人社厅已经全面建立了定期调度机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失业登记落实情况委托第三方开展电话调查,并将回访结果通报反馈各地。近日省厅对实名制系统内毕业生就业去向为暂时不就业的和已就业就业单位为人才中心的进行了随机电话调查,并将电话调查结果反馈各市,涉及我市的问题有就业信息登记不准确、电话号码错误等。下一步,市局也要对实名制登记信息进行定期回访抽查,并将抽查结果通报县(市、区)人社局,对抽查结果异常的县(市、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现在的就业服务已经由过去“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转变为“精准滴灌”的精细化模式,所以,请大家迅速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方式,运用现代技术实施动态管理,精准服务,跟踪服务,主动适应新趋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希望大家在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举措方面多出亮点,出成效,为推动全市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大胆尝试,提供有益借鉴。
三、强化作风,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落实。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要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责任,针对目前工作进展,梳理问题,分析原因,加大工作督促推进力度,要切实落实实名制服务,对登记求职的百分百联系,百分百服务、加快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就业见习组织及培训等就业服务的组织实施,确保就业帮扶到位。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上至***、下至省、市政策的酝酿出台都是在对基层情况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也很想了解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适时调整完善既有政策,达到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目的。所以我们作为抓落实的基层单位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把实际工作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对策真实反映上去,让上面的政策更切实可行,更加接地气,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顺畅开展。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在涉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目标任务完成方面,不能仅仅为了完成目标任务而完任务,所有的工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一是一,二是二,要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弄虚作假,在具体工作中,要知实情,讲真话,干实事,出实效,该做的动作一定要做到位,该抓的一定要抓到底,不能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各位同志们在就业工作方面都是专家,我这个外行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大学生考研人数从2018年的238万猛增至2020年的341万;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抛下创业激情,选择保守性就业,其中,体制内就业趋向明显回潮,2019年公务员考试空前火爆,报考人数再创新高。据统计,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较2019年同比增长40万人。考虑到2019年尚未就业的存量,以及就业岗位减少的事实,本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巨大,形势极其严峻。
毋庸置疑,疫情导致就业岗位锐减。首先,作为提供就业的主体,不少中小微企业面临产品需求萎缩、生产活动停滞、复工复产困难和经营资金短缺等问题。这场突发的危机不仅给现有医疗体系带来极大冲击,也给其他行业带来空前挑战,除医疗物资供应、生活必需品保障、物流快递业等少数单位超预期高效运转外,相当一部分单位陷于停产、歇业甚至隐形倒闭状态,其中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面临的压力更是始料未及,这使得众多高校毕业生无业可就。其次,就业招聘活动暂缓开展。高校纷纷将开学、考研复试和专升本考试等时间推迟,客观上打乱了毕业生的就业和升学计划。面对“史上最难毕业季”的艰难选择,高校毕业生当何去何从?显然,经济社会趋向复苏和就业市场回归正常,还需经历一段缓冲时间和渐进过程。
疫情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立足逆向思维,危机亦即转机。尽管疫情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委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广大民众一呼百应、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不仅高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还为多地区、多行业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带来了动力、创造了契机。例如,由防疫物资衍生的战略性和上游产业如日方升,生物制药和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的作用高度彰显,非主流新兴行业异军突起,中西部地区召唤返乡人员本地就业创业,基于防疫的非接触式虚拟行业生机勃勃,围绕中心城市和都市圈产生的逆城镇化行业别开生面,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整体工作面夯实了基础。
就业调控的根本在于调整用人市场供求关系,理应将重点放在改进职位结构、创设就业岗位上,以多侧面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帮助其实现“顺利毕业,尽早就业”。与此相应,要求我们处理好下列八对关系。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民生急需并重,强化就业对稳大局与保民生的协调作用。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保障社会民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调控的首要任务。应坚定不移地立足制度自信,积极营造平稳的就业氛围,降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焦虑。在面向国家战略上,正视新动能发展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中蕴含的大量就业机会,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考虑国家战略所需学科、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等因素,重视研究生和专升本扩招的高校和专业,鼓励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等,加强人才储备。在保障民生岗位上,坚持实施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项目等政策;扩大教育、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等领域的招聘;同时,扩大幼儿园和高中教师招聘规模等,确保稳大局与保民生岗位的协调。
坚持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岗位并联,关注就业的两极发展趋势与整体链接效应。巩固和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关键在于处理好上下游产业关系,抓好就业岗位的两极延伸,使上游与下游产业共生共存、互助互赢,确保各产业领域均有稳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产力,健全现代化产业链条。多数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中位居上游,如粮食、石油等行业扮演着国计民生保障的原材料供应角色,在吸纳大学生就业中可再次承担责任。下游的来料加工、医疗防护、物流快递等中小企业也应借疫情防控东风,积极增设各种岗位,面向高校扩大招用一批,间接支持创业带动一批。在上下游产业岗位联动上,政府一方面发动大型国有企业开展招聘;另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吸纳毕业生,积极处理好上下游产业的岗位关系,充分发挥各生产阶段岗位的链接效应。这既有利于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又有利于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呼应与对接,形成健康的产业结构和良性的产业循环系统。
坚持高端行业与基础行业并举,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引领就业工作健康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不仅立足于特殊时期的需求,更要统筹谋划,处理好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疫情之下,让我们更清醒地意识到生物制药和基因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开发、军事工程等领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意识到培养优秀高尖端人才在国家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目前,我国高精尖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事务多、压力大,多数重点研究岗位需要增设助理、博士后,这既可减轻专家学者的日常工作负担,还可加强关键人才培养的衔接性和可持续性。当然,基础行业发展同样不容忽视,要鼓励毕业生克服好高骛远心态,引导他们到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民生急需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就业创业。高端行业与基础行业间的关系同国家战略与民生急需领域的关系一脉相承,均是基于大局意识、未来意识开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调整。
坚持主流职业与非主流职业并列,加大就业岗位双向拓展的合理配置。当前,主流职业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有大量的就业岗位,需要产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来充实。高校所培养的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教育、文学、农业、工业、科技、医疗、军事、管理、艺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都适宜于相应的主流职业岗位。而非主流职业多为新兴职业,如电竞顾问、轰趴管家、育婴师、非遗菜系传承人、宠物训练师、线上餐厅装修师、民宿房东、密室剧本设计师、宠物摄影师、旅拍策划师、植发医生等。一方面应维护传统职业行业的地位,继承和发展传统行业,形成大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开发新岗位、形成新业态。当然,在新旧行业之间也有产业融合的问题,如生物芯片、纳米电子、三网融合等新型产业,这些产业专業性高、技能交叉、任职条件严苛、胜任者偏少,可适当降低门槛,选聘相近专业人员,并采取边工作边培养方式促其成长。
坚持城镇化与逆城镇化走向并行,推动个性化生活就业新风潮。当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于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也是一个契机。城镇化率代表了地方产业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人口聚集速度与方向,是地方公共服务、资源利用及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应鼓励各地围绕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吸引更多企业与产业,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同时,疫情过后,大众的生活格调发生微妙变化,个性化色彩愈发浓厚,部分市民反而更加向往农村生活,一定程度上可能推动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理念。逆城镇化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绿色蔬菜种植、禽畜养殖、医疗保险、民宿服务、休闲旅游等产业方兴未艾,亦更需要专业化人才的介入,岗位需求量大增,势必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要选择。在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并行推进中,抓住生活化就业缝隙,支持高校毕业生走进乡村、向基层一线流动。
坚持东部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择业并进,凸显就业的地域分布特征及拉动功能。利用地域发展差异发挥辐射功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从静态角度看,东部地区岗位趋向饱和,但从动态角度看,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形成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极;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长江中游经济带建设,激活了经济发展潜力,就业岗位增幅不断加大,拉动了经济的内延引擎。综合此前出台的相关政策,一方面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东部建设,另一方面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东北地区就业,无疑可消解东部发达地区就业压力偏大的问题。另外,在东部向中西部爆发式延伸颇受重视的同时,向深远海延伸的方向也应得到加强,如海洋矿产资源探测、海岛吹填工程、海洋旅游、海洋军事拓展、大洋生态等领域发展愈发必要,因此,应利用海洋领域的新发展新需求所产生的人才缺口,多侧面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坚持实体与虚拟行业并拢,重视就业的岗位属性辨识,推动就业结构虚实结合。比较而言,实体经济务实尚本,虚拟经济劲头十足,二者各有千秋。为此,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渐趋合拢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拥有不同的产业结构,提供了不同的就业岗位,需要重视就业岗位的属性辨识与正向引导,尤其应理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2020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多与网络有关或带有部分虚拟特征,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全媒体运营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等。当下虚体经济有泛滥之势,亟需理性看待高校毕业生就业中舍本逐末、弃实就虚的问题;也要以实为先、虚实兼顾,鼓励实体经济岗位适当增加虚拟色彩、支持虚拟经济岗位强化实体属性,理性引导就业走向。
坚持国内就业与海外就业市场并存,助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就国内的人员选聘而言,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国形成了诸多后发优势行业,如航空航天、舰船科技等,需重点巩固,强力扶持,使其成为就业的关键领域。就国际输出与岗位选聘而言,我国的5g通讯、高铁、核电、桥梁工程等先后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巨大转变,迎来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市场潜能,在专业技术人员劳务输出上有广阔的空间和可观的需求,相应的服务岗位、关联岗位、陪伴岗位也与日俱增。此外,经过疫情大考,我们在国际公共卫生合作、文化交流、在线教育服务、海洋作业等方面也逐渐赢得了更多海外信任。因此,应当既注重国内传统与优势行业的人才选聘,又更加自信地看待国际人才市场,兼顾海外就业,特别要选拔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强、文化底蕴厚、交流能力突出的青年代表国家到海外就业。
【参考文献】
①《强化版稳就业新政密集而至,更针对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中国青年网,2020年3月24日。
②《“中国经验”行之有效 愿意继续与国际社会分享》,人民网,2020年3月26日。
责编/赵橙涔 美编/陈琳(见习)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