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一学期来,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做到不但备学生而且要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好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一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堂课进行总结,写好课后反思。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 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法,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好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分类总结,及时进行的评讲,并针对出现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由于条件所限,生物课本中一些探究实验没有开足开齐,经常是教师一人演示或者是观看视频演示实验,学生无法亲身探究,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不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开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还需进一步加强,体现知识为现实服务的宗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学会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来实施教学,争做新时期的教学能手!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教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的特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10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的方法和基本要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的自然课里已经学过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你能说出一些生物吗?(要求:每位同学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要重复)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的分布特点,知道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能影响环境。
2.能力方面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周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是本章的重点。
组织好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活动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手段:ppt文件、调查范例等。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1)从周边或校园的生物引入调查;
(2)举例说明调查的基本方法;
(3)分组,教师指导制定调查计划;
(4)实施计划,教师组织指导;
(5)汇报、总结、交流、评议。
2.教学过程
(l)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2)关于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①利用录像或投影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进行科学调查的资料,利用投影向学生演示调查活动的范例,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②讲解学生记录的方法,强调在活动的过程中如实做好记录的重要性。
如向学生讲清在调查前要制定好调查记录表,随时记录下观察的内容。如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在活动中要尽量多地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以便调查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把调查内容撰写成调查报告。
③向学生强调调查的意义,切忌将调查作为游玩。
教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把活动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去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
(3)分组,制定调查计划,为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①建议将班内同学按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一组)。由组长专门负责,制定调查计划。
②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小花园、生活小区或街道等地去调查。也可以在校园内进行调查。选择一条动、植物种类多且有不同生活环境的路线。
③调查的内容力求多样化。
班内的不同小组可以调查不同的内容,各有侧重点。如可以调查园艺花卉生物、蔬菜粮食作物,也可以调在城市的行道树种类等。
(4)实施计划。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①认识调查地段的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
要注意观察生物的分层现象,不仅观察高大的乔木、灌木,还要注意观察草本生物和藤本生物。不仅观察高大的生物类群,还要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类群,如阴湿树干上的菌类、生活在水中的藻类等。
③教育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不要任意攀折花木,尤其要爱护身边的珍稀生物。
④调查限定在几天之内完成。如对生物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设立小专题,作进一步的调查。
(5)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把调查记录归纳管理,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调查的内容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6)总结、交流、汇报。调查结束后可以与本班的板报小组合作,布置展览,将各小组的调查报告、收集来的图片资料等筛选展出,作班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