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小学(汇总13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14 00:00:00    小编:不做人事的猕猴唐

美术教案小学(汇总13篇)

小编:不做人事的猕猴唐

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以及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教案的编写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探讨教案的编写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美术教案小学篇一

欣赏评述授课人。

:显性目标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课件、图片、资料。

第一节。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引出课题:神州风采是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

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

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秦大家继续研究长城。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苇、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岭、高地、悬崖、峭壁、沟壑、河岸等。

4.古代主要用于防御、边界。现代长城成为坚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的决心。长城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四、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家白雪石、油画家詹建俊以长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者镜头下的长城作品。学生观察、思考,确定创作主题。

五、学生实践。

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六、小结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第二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研究教材看书第30页。

上一课研究了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

这一节,我们继续研究分布在我国各地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研究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

三、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选择同学们有资料的景点或亲自去过的地方,进行与文化、历史、美术相关的研究。

四、小组汇报请各小组结合自选的景点进行汇报。

敦煌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自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以后,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掠走了大量的宝藏,目前散落在英、法、德、俄、印度等许多国家。敦煌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学者们的毕生事业,是人类文明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泰山的历史和文化都很悠久,自古以来被誉为“五岳独尊”,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议同学们把图片和资料、文字汇总,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小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景观和历史文化。分组汇报。

一组:敦煌石窟。

二组:泰山。

三组:乐山大佛。

……。

五、课后延伸。

我国目前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31处,还有许多景观符合世界遗产定义和标准未能列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对我们身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如何保护。不破坏地形植被、生态和水系。

旅游时爱护环境。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它具有最高的价值。

不把遗产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

美术教案小学篇二

1、认识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什么叫间色。

2、说出对橙色的感觉。

3、用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一幅画。

教学重点:

研究橙色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难点:

最好用自己调出的橙色进行绘画。

教学准备:

教师:大玻璃杯一个、小玻璃杯两个、红黄两种颜料水。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水等。

教学过程:

一、做实验。

1、复习:什么叫原色?原色包括哪几种颜色?

2、今天,我们要用其中的两种颜色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操作:把红黄两种颜色进行混合)。

3、问: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产生的颜色叫什么颜色?

4、出示:橙色。

二、新授。

1、问: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你知道它是属于什么色吗?

2、出示:红+黄=橙间色。

3、出示小资料:有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

4、找橙色:让学生找出自己颜料盒里的橙色。

5、问:想不想自己动手,把橙色调出来?

6、学生尝试:用自己颜料盒中的红色和黄色进行调色,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橙色,同学之间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7、欣赏例画:用橙色可以画出许多好看的图画,一起来看一下。

8、说一说:你看了橙色的画有什么样的感觉?看到橙色可以使你联想到什么?

9、问:你会用你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1、以橙色为主,画一幅画。

2、出示要求:最好用自己调出来的橙色完成作业。

3、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作业展评。

教学后记:

橙色属于间色,是由原色中的红色和黄色相调和而产生的颜色。这堂课我以实验的方式解决了学生对橙色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研究,说一说对橙色的感觉,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调出橙色,使学生充分体验橙色的丰富性;最后再用自己调出的橙色画一幅画,学生就不会感到单调了,画面的层次感就更突出了。

美术教案小学篇三

熟练掌握泥条盘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耐心、讲卫生的行为习惯。

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花边器皿。

泥条的合理组织。

1、欣赏上学期泥条盘筑手足形器皿的优秀作品。

2、欣赏泥条盘筑而成的花边器皿作品。

1、器皿底板的制作压一块泥板,根据需要切割出底面的形状,如圆形、心形等。

2、改变泥条盘筑的方向和方式,盘筑器皿坯体。

(1)搓出泥条数根,泥条大小合适、粗细均匀。

(2)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可卷成螺旋状、弧形,也可相交、缠绕、编织等,使作品更加生动、美观。

3、装饰、作品。

1、学生熟练的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尝试改变泥条的方向,盘筑一件生动、美观的花边器皿。

2、教师检查学生的泥条是否粘结牢固,给予大胆、认真的学生以鼓励、肯定,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在构思上加以启发。

1、评议本节课学生的作业效果,对所有能完成作品的学生加以肯定。

2、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作简单的。

3、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或玩陶过程中的问题谈意见和感受。

4、下课。

美术教案小学篇四

1、识与技能:能利用废纸的色彩进行条状式、互套式拉花设计与制作。

2、过程与方法:在废纸选择中展开想象;在探索中解决条状式和套环式拉花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3、情感、情态、价值观:产生探究各种拉花制作的兴趣;认识废物利用,培养环保意识。

1、重点:条状式、套环式的拉花的设计与制作。

2、难点:纸拉花产生"连续不断"的内在因素。

3、兴趣点:拉花的易学多变;废物利用;美化环境。

1、本要求:能设计制作条状式、套环式拉花。

2、较高要求:能设计制作有主题内容的条状式、套环式拉花。

3、个性探究:能设计制作有创意的拉花。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幼小,活泼好动,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玩玩,"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发挥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开拓他们富于童真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一、课堂引入。

1、请两位小朋友拉开拉花,引导学生观赏。

2、小组讨论:说说拉花有什么作用。学生汇报。

3、导入课题。

二、课堂发展。

1、出示橡皮筋与各种几何形状的纸,设问:考一考大家,谁能把这些纸变成橡皮筋一样有弹性。

2、引导看课本,观察分析拉花的设计制作方法,提问:你找到方法吗?

3、每组学生尝试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几何形状的,剪成有弹性的连续不断的形状。(学习条状式拉花)。

4、教师示范。

5、探讨:不同基本形的纸进行折叠、剪切会产生怎样的拉花?试一试。

6、小组尝试几何形折叠后再剪的过程。(学习套环式拉花)。

7、设问:剪出的拉花怎样装饰才好看?有什么用途?

8、小组探讨,尝试组合设计。

三、成果分享。

1、作品展示。

2、小组代表发表感受,如:我学会看制作图;我学会了()种剪拉花的方法;我知道拉花的用途。

1、通过设计制作,学生能掌握条状式和套环式的制作方法。能关注到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动手操作、想象等。

2、课堂气氛活跃,能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想象与表达。学习兴趣浓厚,分组活动中能全心投入。

3、让学生认识废物利用,环保意识得到培养。

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本课目标要求。

1、教学形式未够多样化,可合适地利用教学媒体手段。

2、应及时控制学生的激动情绪。

美术教案小学篇五

1课时。

七年级学生。

本课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版,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在对印造型的基础上可适当添画,把无意识创造平面肌理效果与有意识的创造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

应知: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

应会: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隐形内容和目标:通过分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方法。

如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版)、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全班60人,每4人一组,分成15组。

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

生:西瓜、苹果——————。

师:揭纸展示。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把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的课件。

生:观赏图形造型。

(猜问题,易引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可以起。

到诱发学生从中发现美的欲望。)。

学生自主探究。

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

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

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

(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并进行创作。

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的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而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

生:尝试制作,并大胆上台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通过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

生:分组制作,要求制作一幅构图新颖,有个性特色,不失现代肌理艺术效果的版画作品,要讲究用色、用水、构图等要素。

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艺术贵在创新。

生:对本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幅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幅抽象作品。讨论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生:将本组作品自由张贴于黑板上,组合成一幅大的抽象壁画作品。

下课礼仪。

师生再见。

通过现场示范实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传授理论知识,示范作品,都较为系统,正确的辅导,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

整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积极的参与精神展开,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符合《新课标》精神。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

该课题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美术教案小学篇六

应会:不同风格线色的表现。

隐性内容与目标:创新精神,集体合作意识。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引导学生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水彩笔或油画棒。

图片、课件。

一、介绍“我”的最爱。

1、老师先热情地向小朋友介绍。

2、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绘画工具及自己最喜爱的一种颜色。

3、小结:今天,我们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水彩笔和油画棒,大家知道吗?他们画出的画可漂亮啦,不信?你们来看!

二、欣赏美丽的图画。

1、展示两幅儿童画,让学生说说这两幅画分别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学生作品——投影)。

2、是的,水彩笔和油画棒。这两种绘画工具画出的画都那么美丽,色彩都那么鲜艳。

三、“我们”也来试一试。

1、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色彩,画一道美丽的彩虹吧!

2、学生分别用油画棒摆涂,水彩笔平涂的方法画彩虹。

(1)“摆涂”:先在画面的左下方往右上方轻轻画一条弯弯的拱形弧线,然后依线从左往右,从右往左来回摆动地涂画。

(2)“平涂”:"挨着涂"就是一定要一笔一笔的颜色都挨在一起,既不重叠,又不留下空隙。

3、同时出示两张用水彩笔和油画棒画的彩虹。

想一想:

(1)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水彩笔和油画棒有什么不同?

四、学学大师的画。

1、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什么?(学生读画)……。

2、这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

3、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合作,用水彩笔和油画棒来学着画画。

四人小组用四开的大画纸合作画。

五、看看“我们”的画。

1、展示各组的画。

2、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1)我们组画的是……?

(2)我用了……颜色?

(3)“我”最喜欢的是……?

美术教案小学篇七

教学目的:

让学生认识人体外形的四个基本部分,为今后学习人体结构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人体外形的四部分。

难点:让学生记住四个部分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投影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几幅不同类型(男、女、学生、工人、干部等)的人物挂图,指出人体中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使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由这四大部分构成。

三、教师示范指出四个部分在身体的什么地方。

四、引导学生指出四个部分在身体的什么地方。

五、课堂教学总结。

六、完成思考题。

人体由几部分组成?请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人体健康主要条件。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人体健康的三大主要条件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人体健康的三大主要条件。

难点:阳光、空气、水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投影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知道阳光、空气、水是人体健康的三大主要条件的主要原因。

三、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课堂教学总结。

五、完成思考题。

人体健康与哪些条件有关?

美术教案小学篇八

1、火车、地铁、公共汽车、小轿车、牛马车……你乘坐过哪些车?一定有不同的印象。回忆一下将最有趣的印象画出来。

2、学会用独特的色彩作品表现乘车印象。

3、通过学习,能应用收集的信息,解决绘画主题的确立,处理好画面效果。

重点:学会用别具一格的的作品表现乘车印象。

难点:能应用收集的信息,归一整理,处理画面。

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白纸。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1、学生进美术教室时,让其自由组合、自由建组、自由坐位。

2、并以4—6位同学围坐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的编排。

1、继续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2、随时留心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会有些形象和故事成为你有趣的回忆。

3、乘车的小插曲一定很多,有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

1、如何表现“乘车印象”?

(1)(学生回复原位)今天,我们要以“乘车印象”一题来展开并创作一幅画。你会怎样设计这幅画?以小组的形式,大家交换一下看法。

(2)学生讨论。

(3)每一小组选派1—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讨论内容。

2、用什么形式表现“乘车印象”?

(1)同学们的想法很精彩,但你们想过用什么工具来表现“乘车印象”吗?

3、利用自己所带工具,如何创设独特的画面——“乘车印象”。

(1)以小组形式再次展开讨论,交流如何利用自己所带工具,搞好画面创作。

(2)继而大组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更多的信息。〈以组内共同创作为主〉)。

1、学生作品。

1、以“乘车印象”命题,创作一幅色彩画。以3—4人为一组进行小组创作。

2、学生作业期间,以组为单位,可走下位置看其他组。

同学作业,也可组内相互观看。以此拓宽思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对个别组的学生进行主题引导或对他们进行画面的技法表现及一些特殊效果的处理。

3、选拔有意义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点拨一部分学生作业,让其有成功信念。

4、适当之时给一部分学生绘画资料籍以参考。

5、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1、展评学生作品。

2、说明创作意图、评价自己组或他人组的绘画作品。

1、就学生的半成品,让其解说自己的创意及成品将出现的效果。

2、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画面。

1、面观察学生作业。

2、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对个别学生进行画面的技巧表现辅导及一些特殊效果的处理。

1、自己评价作品并介绍。

2、谈谈一节课后的收获!

1、如何把你的作业装饰得更美?

2、有什么想法?

6、例举各种画面的装饰手法。(边框法、花边法、衬底法……)。

7、你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吗?

1、学生装裱。

2、注意方法运用。

1、使用小刀、剪刀时注意安全。

2、和一部分同学商讨,如何把画面装饰得更好、更美……。

1、自己评价作品并介绍。

2、装饰、布置于教室一角。

美术教案小学篇九

《魔幻的颜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学习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节课通过学习三原色的同时学生掌握原色与间色之间的关系,了解原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能运用原色和间色作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及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会观察色彩的变化,了解三原色、三间色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三原色或用三原色调配的颜色作画,加深对三原色、三间色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色彩的魅力和变化,提高学生色彩感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三原色知识,掌握三原色调色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三间色,能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并作画。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都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和艺术的感知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他们色彩表现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色彩感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根据本课的特点,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探究法、实验法。启发探究法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同时辅以试验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本课首先将采用学生观察,直观感受的学习方法,然后学生能自主探究,在试验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一)、导入:

在上课之初,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么作用?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新授:

1、认识三原色:

(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颜色中,什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

(2)、观看课件(一段拟人卡通动画)后问:“看了动画,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吗?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呢?”

(3)、得出定义: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

2、认识三间色:

(1)、观看视频,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2)、出示三色轮,引导学生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教师小结,用色块表示: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3)、做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教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提问:“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

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教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4)、得出定义:通过讲解、实验,发现这三间色里,不管哪种间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给间色下定义,先提问:“同学们知道间色是什么吗?”然后教师总结间色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三)、练习:

用水彩画材料,运用三原色和间色完成8开彩虹桥或七色花作品。

(四)、展示与讲评:

练习完成后收集全班学生作业,从中选出三幅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自己来评价,画面中的原色、间色在哪里。最后教师根据几幅代表作品对整个学习进行总结评价。

(五)、小结:

本课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思路明确,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

美术教案小学篇十

浙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二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涉及课题。全册共有20课,分为9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我所任教的四个班级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的美术基本训练后都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这学期的美术技能上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个别比较薄弱的学生还需要在课堂上多关注,课后多交。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知道观察入手,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并培养学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细腻的情感。以课本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带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美术教案小学篇十一

生:我是用纸条围成一个圆圈,在里面粘上一个小纸人什么的。因为它是圆的,所以能滚动。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在玩自己制作的玩具时,心里觉得怎样?

生:(齐声)很开心(边说边笑,样子很神气)!

师:今天,我们一起亲手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来玩一玩,好吗?

生:(情绪高涨,齐声大喊)好!

师:你们看到过哪些东西会摇动起来?它是怎么摇的?可以边说边做动作。

生:我看到一种躺椅能一上一下地摇动(配合动作演示)。

生:我玩过一种玩具,有个小人站在小球上,把小人往下一拨,就摇过来、摇过去的(说着还扭动身体做着来回摇晃的动作,引得满堂笑声)。

生:是圆形的!是圆形的!

师:你真细心!——这儿有个圆形的透明胶,(放在桌上滚)谁有办法让它摇动起来?(让学生边摆弄透明胶边启发思考)

生:有了!(双手用力往下压透明胶的圆面,压不动)

生:我来!(他的同桌“抢”过透明胶,三下两下就把它压成了橄榄形,再用手一摁端点,透明胶奇迹般在原地摇摆起来。大家惊异着发出了阵阵欢呼声。他们俩是一脸的兴奋。)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谁先想到这个主意的?

生:是我!我在家喜欢把圆圆的透明胶压扁了,它就滚不起来了,就只能摇动了。

师:你们俩相互帮助,共同努力,获得了成功。奖你们一个“蓝猫”!(学生得意地接过“蓝猫”)

生:(两学生齐声说)今天,我们太高兴了!

生:我也要“蓝猫”!

生:老师!求求你——给我一个“蓝猫”!

……

师:可以。谁想要得到“蓝猫”,谁就要继续加倍努力!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带的不同材料来想一想,你想做个怎样摇动的玩具?先个人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

(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后)

生:我想用硬纸片来做个半圆形的会摇的玩具。

生:我想用弹簧来做一个会摇的玩具。

师:你们都是爱动脑子的好孩子。尤其是你——怎么会想到用弹簧来做会摇的玩具的?(奖给他一个“蓝猫”)

生:(喜滋滋地拿着“蓝猫”,摇头晃脑地大声说)我到常州看见过弹簧人玩具,挺好玩的。

生:把弹簧粘在硬纸板上,再把小纸人粘在弹簧上,就好了。

师:你真聪明!以后我们做事前要逐步养成大胆预想的好习惯。这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玩是孩子的天性。做玩具、玩玩具是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此,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引领学生在回忆中重新体验在制作玩具、玩自制玩具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和积极的情绪体验,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巧妙迁移、激发了学生制作会摇的玩具的浓厚兴趣,奠定了本课快乐学习的基调。由此,将学生的情绪、心理等调整到了一个比较适宜的兴奋状态,为迎接新挑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学,是真学;在做中教,是真教。”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采取以问引思、以做促思、以说理思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说。教师不时以话语和行动激起学生思维之泉的层层涟漪,多点激活学生思维,热情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探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师随机应变,拿透明胶做道具,巧设新挑战;学生乐学善思,同桌自主合作,拼搏创新,巧妙而迅捷地摘取了成功之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真是痛快!真是高兴!又如,针对学生不同寻常的回答(弹簧人),教师善于抓住时机,及时捕捉学生瞬间闪现过的智慧灵光,深入挖掘,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巧妙迁移、巧借外力以解困”的思维过程,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教益,达到了由点到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这方面,教师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学生一方传递过来的信息反馈,舍得花时间、花精力,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创新。

另外,教师能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激励性的话语、奖励学生非常喜欢的“蓝猫”等方式,及时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并分出奖励层次,明确目标,保证了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吸引力。由于教师的积极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促使学生不断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从而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张扬了个性,发展了个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分享到了合作的快乐。

美术教案小学篇十二

欣赏与评述:讲述课前收集到的树的资料,并能对自己和他人共同合作的树进行欣赏与合理的评述。

隐性渗透: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以及主动调查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思想,以及树立创建绿色家园的远大理想。

本课重点: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以及树与人类的关系,并尝试运用绘画的形式设计表现绿色家园中的树。

本课难点:共同合作完成的画面的构图美的处理。

课前准备:观察认识身边的书收集树的资料。

课件剪刀彩笔蜡笔。

1、观察认识身边的树,查找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2、认识身边的树。(课件展示)。

3、树的分类知识。(课件展示)。

教学意图。

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习惯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1、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收集,汇报树对人类都有那些作用。

2、思考:如果没有树,人类会怎样?(课件展示)。

教学意图。

树是人类的朋友,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课堂上,师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汇报展示,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以及视觉形象。

1、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

2、你想怎样来做?

教学意图。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思想;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树立创建绿色家园的远大理想。

1、我们共同设计完成绿化我们校园的任务。

2、运用绘画的方法,每人至少设计一棵树。

3、树的造型要美,树的排列要体现出秩序美。

教学意图。

集体合作完成设计绿化校园的任务,感受集体力量的强大;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美化自己身边的环境,以及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1、欣赏绿色的校园。

2、共同探讨,合理安排构图美的处理。

3、谈谈怎样保护我们身边的树?

教学意图。

面对全体学生共同设计创作绿色校园,他们是多么的兴奋,同时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共同调整画面的组合,又培养了学生的构图的组织能力,并树立了保护树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思想意识。

板书设计:

植树。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绿色家园。

美术教案小学篇十三

2课时。

造型表现。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1、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2、为妈妈做一件礼物。

绘画与手工用具。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2、新授:

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讲讲你自己的妈妈,也可以把你妈妈的照片拿上来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照顾我和爸爸,做家务,打扫卫生。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和伟大的。你懂事了妈妈会开心,你遇到烦恼时,妈妈会理解你,帮助你。妈妈永远是你心灵的庇护所。

3、作品赏析。

讨论: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在节日的时候,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来表现的:书中图例。

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礼物呢?

彩纸、布、皱纹纸、干花,线……。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可以拼贴,也可以做成立体的,颜色搭配和谐,造型新颖。

四、:表扬优秀作业。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