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同步训练八年级语文同步经典学案篇一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珍羞(xiū) 金樽(zūn) 宗悫(kè)
b.投著(zhù) 塘坳(ào) 大庇(bǐ)
c.突兀(wù) 瀚海(hàn) 挂罥(juàn)
d.风掣(chè) 狐裘(qiú) 岑参(cē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你) 欲辨已忘言(辨识)
b.结庐在人境(庐山)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
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 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3.默写或理解性填空。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
7.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排律。
b.在诗歌发展,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
c.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
8.谈谈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诗词欣赏。
(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建造) 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b.心远地自偏(偏僻) 采菊东篱下(篱笆)
c.山气日夕佳(傍晚) 飞鸟相与还(结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 欲辨已忘言(辨别)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同步训练八年级语文同步经典学案篇二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 )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 ),他曾经用舞台gòu 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liáo 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选自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2、换一种动作表情(如沉默、流泪、笑等)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2分) 例句: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仿句: 。
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网络,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督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4、文学常识,点击趣味,按要求填在横线上。(4分)
(1)古代常用称谓代替年龄:
20岁:弱冠
30岁:而立
40岁:
50岁:天命
60岁:
70岁:古稀
80岁:耄耋
(2)请指出古代汉语指代的内容:
巾帼:妇女
社稷:
鸿雁:书信
庙堂:朝廷
桑梓:家乡
汗青:史册
轩辕:
5、探究题:(2分)
伊拉克战争以美军控制伊首都巴格达而告终。但战争初期,美军曾遇伊军顽强抵抗,一度在巴格达城外受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摆出了一副要与美军在城内决一死战的架势。对此,各国媒体纷纷认为美军的“速胜论”遭到了挫败,有的媒体甚至干脆把巴格达称之为“萨达姆格勒”。(人名加“格勒”是前苏联给城市命名的常用方式。)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不涉及战争的性质,仅就媒体对战况的预测,说出“萨达姆格勒”的含义。
材料1:列宁格勒保卫战。苏德战争期间,_北方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后,侵入列宁格勒郊外苏芬界河拉一带。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17日,列宁格勒被围困872天。德军参战兵力有四个集团军、一个装甲集团群和部分空军。苏联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困斗争,终于挫败德军封锁,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到220-280公里外。
材料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德军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1942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目标。7月17日,德军集中100多万优势兵力猛攻斯大林格勒,9月中旬攻入市内,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次年2月,德军第六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等全军覆没,损失官兵近150万人。
探究结果:萨达姆格勒的含义是: 。
6、古诗文默写:(8分)
(1)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浣溪纱》)
(2) ,耳中明月珠。(《陌上桑》)
(3)《五陵春》中作者巧妙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述写自己深重的愁苦,把内心的愁苦实体化、重量化的语句是: , 。
(4)杜甫《登楼》中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 , 。
(5)岁寒三友指松、竹、梅,请写出含有松、竹、梅的古诗句。(任选其中两种事物写两句即可)。 。 。
二、阅读与理解(共40分)
(一)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 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 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分)
(1)气可以养而致 (2)称其气之小大
8、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9、选文用孟子和司马迁的事例论证了“文者气之所形”的观点,请你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论据,用文言或白话均可。(2分)
10、曾巩在《墨池记》中写到:“曦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曾巩认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有那么深的造诣的原因是什么?这和本文作者的观点是否相同,你是怎么看的?(3分)
(二)
谈生命
冰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冲倒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歌唱,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11、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一江春水”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分别喻示了怎样的人生状况?(2分)
12、怎样理解“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2分)
13、读了冰心老人的《谈生命》,你对生命也一定有了许多新鲜的感悟,请运用比喻写一段话。(要求:50字左右)(3分)
生命像
(三)
生活如椅子
梭罗说过这样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凳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时用两张,社交时用三张。
“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肝胆相照的,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两张凳子,一张给朋友,一张给自己。社交需要三张椅子,留一张自己坐,一张给增长的知识,一张给促膝而谈的乐趣。如果还有其它的椅子,就显得多余了。有四张,想凑一个麻将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张,其中一张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跻身其间,旁若无人地坐下,跷起二郎腿。对过着纯粹的内心生活的梭罗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他是一个从社会结构中分离出来的原子,五张椅子会让他回到他原有的生活状态。三张椅子——梭罗的需要,就那么简单。
有趣的是,我的目光穿过历史,又在居里夫人的客厅里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居里夫人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两张椅子,让他们有了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
梭罗纯粹,居里夫人高尚,在生命的质量上都是常人无可企及的。他们都没有多余的椅子。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简化,比如减掉多余的椅子,不让“身外之物”有落座的机会。椅子以舒适为标准,过于豪华,就变成一种装潢了,结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种累赘了。
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和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坐落;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有了多余的椅子你就回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想到许多人苦心钻营的位子,想到那轻飘飘而又沉甸甸的票子……于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沉甸甸的,没有了坐下来的轻松和欢乐。
泰戈尔说,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同样,有了多余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飞翔,连静坐沉思的乐趣也消失了。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 14、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在本文中阐述的观点是:“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
b、文章开头即表明作者的观点,然后引用名人事例进行阐述。
c、文章中所提到的椅子都是指实物。
d、全文共选了梭罗、居里夫人和泰戈尔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15、你认为文中“多余的椅子”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6、文中所说的“梭罗纯粹”、“居里夫人高尚”具体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或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3分)
答:
17、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四)
我们常听人说:“在人生的旅途上,别忘了驻足片刻,欣赏路边绽放的玫瑰。”但现代人忙碌得如陀螺打转,又有多少人曾放慢脚步,注意身旁美好的事物呢?我们脑里装的尽是排得密密麻麻的行程表,整日为工作烦心,还要被乌烟瘴气的交通搞得头顶冒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几乎忘了身旁还有他人存在。
最糟糕的是,我也是属于这类庸庸碌碌、对生活失去敏感度的人,特别是在拥挤的街道上开车时。然而前一阵子我在街上目睹了一件事,霎时让我了解,在我这封闭的世界外,原来有这么广阔的一片天地。
就在我心浮气躁地加足马力,准备绿灯一亮就冲出去时,路旁一幅景象突然吸引了我的视线。一对双眼失明的年轻夫妇手挽着手,准备穿越这个车辆川流不息的路口。先生手上还牵了个小男孩,少妇胸前则背了个婴儿,他们拿着白色拐杖一步一步探着,小心翼翼地往前进。
就当这一幕在我眼前发生时(我有全场的视野),我见到一件令人不敢置信的事:从四面八方开来的每辆车,都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没有人鸣按喇叭表示不耐,也没有人火冒三丈地大叫:“滚开,别挡路!”在这一刻,。
这家人开始一步一步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在拐杖的扶持和众人的指示下,最后终于平安无事地到达路口的另一边。这时,他们仍是紧紧地手携着手,这一点带给我莫名的悸动。
我注意这对夫妻脸上并无惊魂未定的表情,可见他们并不知道刚才的情况有多危急,然而目睹到这一幕的驾驶员们,都如释重负般地松了一口气。
最先见义勇为的那位先生转过头,隔着车窗对我说,"刚才好险呀!"而我左边车道的女士则说了一句:"真是不可思议。"显然所有的人都被这个偶发事件所感动。
这对失明夫妻的目标只是想穿过路口,而他们身旁却有八线川流不息的车道。但在毫无畏惧及怀疑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对街。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同样有相当多的艰险困难;我们若能信任自己的直觉,并接受"明眼人"的指导,自然能稳当地走到目的地。
当我开车离开那十字路口时,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周遭的人更多一分关怀。我十分感谢上天给我健康的双眼,以前我总认为看得到是理所当然。试想整日活在黑暗中是何种滋味?闭着眼穿越马路,心情该是何等慌张恐惧?我们常忘记自己在生活中拥有许多看似平常,却十分珍贵的天赋。既然上天赐我一双眼睛,我就该多观察身旁的世界,并尽力帮助其他不幸的人。
我后来常回想起这件事,同时也从中领悟了许多。
走过人生这一遭时,帮你自己一个忙吧!停下匆忙的脚步,花点时间,仔细观察你四周发生的事物。也许你会得到不少惊喜。
18、细读选文,根据文意,为选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19、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本文的题记,要求能揭示主旨。(2分)
20、选文第二段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段意及上下文意进行简要的分析。(3分)
21、请结合文意在文中画线处加入对当时环境的描写,要求能渲染出当时的气氛。(3分)
22、文中作者说道“我后来常回想起这件事,同时也从中领悟了许多”,你认为作者领悟到哪些,请根据其中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认识。(3分)
23、文中提到“我们常忘记自己在生活中拥有许多看似平常,却十分珍贵的天赋”,你对这句话如何认识,请简要地论述。(3分)
三、思维与表达(60分)
24、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想向别人介绍或说明些什么?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八年级语文同步训练八年级语文同步经典学案篇三
同学们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在平时多下功夫,把老师所讲的内容消化为己用,小编搜集整理了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春望》练习题及答案,以助大家学习一臂之力!
春望
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的阅读理解题: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2分)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以下为08年大庆中考题)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了在哪里?
5.(07年沈阳)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以下是03年咸阳中考题)
6.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9.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希望这份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春望》练习题及答案可以帮助大家很好的巩固所学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语文同步训练八年级语文同步经典学案篇四
《春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童年,激发学生珍惜花样年华,追求诗意人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孩子们对于新年总是有许多丰富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交新年家庭录像带并播放,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营造教学氛围。
2.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方法。教师宜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练读;学生表演朗读;个体读、集体齐读等方式。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录像机、录像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激发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品读课文,鉴赏作品诗化的语言,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延伸拓展,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作品。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琦君,当代最有名的台湾女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以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琦君说童年》想必大家都看过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其中的《春酒》。
设计(二)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二、激发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氛围
1.课前,学生提供新年家庭录像带,教师选择精彩片断播放,创设浓浓的课堂氛围,师生一齐步入第一个教学环节——“都来看我过春节”。
2.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步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大家都来说“新年”。
3.教师总结并提示: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过年的故事——《春酒》。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沉浸在作者娓娓的述说中。
教师强调需要积累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
家醅(pēi)炮制(páo)挑剔(tì)
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2.学生默读,体会文中深情。
3.学生大声读课文,力求读得顺畅,读出文中的情感。
4.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范读,其余同学点评。
四、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作者的思想情感多媒体依次显示各个讨论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集体交流。
1.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明确:文章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
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设文眼,却又不露痕迹,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家乡的味道”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许多年之后按母亲的办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这一切都围绕“家乡的味道”展开。
2.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
明确:这几件事显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民俗之美:新年虔诚地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添了几许神秘;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家家邀饮春酒、贺喜道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
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通明,人人兴高采烈。寥寥几笔,淳朴的民情便流淌开来。
3.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4.教师总结引申:琦君散文中的童年记忆、故乡怀想是那样的美,儿童圣洁的心灵,乡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似乎轻笼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她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句?
过渡: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现代也有许多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接下来,一起感受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插入音乐、歌词)
2、提问:这首诗和《春酒》有着相同的情感,是什么?
乡愁,是琦君笔下那杯甘醇的美酒;是余光中隔着那湾浅浅海峡的呼唤;是席慕蓉心中那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树,远离故乡的游子,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够落叶归根。这种难以割舍的思乡情结,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最深厚的情感基础,正是这种特殊的情感,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八年级语文同步训练八年级语文同步经典学案篇五
一、 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12分)
⑴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为知类。
⑸曹刿阻止鲁庄公乘胜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⑹古人写雪,手法不一。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中的“ ”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比喻精妙;而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2、下面字形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
b.啜泣(chuò) 颔首(hàn) 孜孜不倦(zī) 海市蜃楼
c.妖娆(ráo) 匀称(chèng) 根深蒂固(dì) 盛气凌人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登山,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d.老师的举动让孩子们停住了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4、依饮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与关云长的绘像; 。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给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① 紫红色的面孔 ②浓正的长眉
③ 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 ④ 丹凤的亮眼
a、① ③ ② ④ b、② ④ ① ③
c、③ ② ① ④ d、① ④ ② ③
5、在句中,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也不同。请参照示例,根据要求,改变句子。(不减词语,可适当改动标点)(4分)
【示例】原句:这本书是他送我的。
改为突出“他”的句子:是他,送给我这本书的。
原句:我从那些平凡人的身上看到了一种让人感动的力量。
(1)改为突出“力量”的句子: 。
(2)改为突出“平凡人”的句子: 。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1)明卿:作者的好友。 (2)楚:楚地 (3)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6.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环境 、 的特点。(2分)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1梁君:即魏国国君。○2彀gòu弓:拉开弓。○3御:车夫。○4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5祠:祭祀。○6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8、划分朗读节奏(1分)
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
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3分)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11、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
12、简要点评一下文中梁君这一人物形象。(2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①十八年前,我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对画画独具的天赋,我意识深处有一种当画家的梦。那时候,我家太穷,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上学的时候,内心迸发出的画画冲动让我偷偷拾起老师用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一展风采。
③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种预感——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同学们紧绷心弦,始终没人应声,我当然吓得不行。老师却微笑起来,慢慢地拿起了黑板擦。随着黑板擦在黑板上慢慢地移动,一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不见了,顶边的淡淡的细线也擦去了,留下来的,只是黑板中心的那个人头像。
⑦这时候,我看见老师笑了,还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我也笑了。我看了看老师,再扫了一眼画像,发现鼻子上是有一些偏差。我羞愧地红了脸。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同样的道理,我们写作文,也要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才能又简约,又鲜明。”说着,他拿起粉笔,在人头漫画的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形态更生动的人头像出现了。
⑧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老师向同学们打了一个手势,又说:“鱼儿在水里才能遨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一些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往往容易产生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影响环境美。所以说,我得擦掉它!”然后,我看见老师拿起黑板擦,往那个人头像擦去。随着那人头像一点一点地消失,我的眼睛,也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
⑨十八年后,我终于成了一名全国有名的青年画家。画作先出现在画本上,然后是墙报上,直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我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让我实现了今生的梦。
13.通读选文,请拟一个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标题。(不超过10字)(2分)
14.结合文意解释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暴风雨:
15.选文第④段写道:“(老师)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请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3分)
16.阅读选文第⑧段,结合全文,说说“我”眼睛为什么会“湿润”。(3分)
17.研读下面两个文段,请对两个文段的人物描写做简要的分析评价。(4分)
文段一: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同样的道理,我们写作文,也要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才能又简约,又鲜明。”说着,他拿起粉笔,在人头漫画的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形态更生动的人头像出现了。
文段二: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礼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节选自都德《最后一课》)
(二)伟大的力量
⑴伟大究竟是怎样成就的,决定伟大的力量究竟在哪里?
⑵决定伟大的是两个最基本的力量。一个是时间,即伟大的时间函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的价值就显现了。例如,我端杯子喝水是正常行为,连喝5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如果我这个动作保持5000个小时,我就成了雕塑。
⑶实际上一件事是不是伟大要靠时间去证明。当你做一件你希望它伟大的事情时,首先要考虑你准备花多少时间。如果是1年,绝对不可能伟大,20年就可能有机会了。在大足石窟,一个人坐着小板凳,敲了70多年,于是他也就成了塑像。而敲20年的都不见了。
⑷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在互相转化。当所有的聪明人都急于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他们的决策就成为一个愚蠢的决策。反过来,一个愚蠢的人做了一个谁都不相信的愚蠢的决定,然后,每天都倒腾一点,虽然很慢,但到第18年时他的竞争对手都不见了,到第20年他就成功了。时间使愚蠢的人变成聪明人,而聪明人想偷懒节省时间,却使自己做了愚蠢的事。所以,伟大的人一开始做的决定常常被认为是愚蠢的,但他往往用十足的耐心,靠时间去_世俗观念,成就伟大。
⑸另一个决定伟大的力量就是跟谁一起做。你花了很长时间,但不是和伟大的人一起做,这件事就会沦为平凡,你就会和英雄无关。
⑹我在纽约做世贸项目的时候有一个极深的印象:所谓创造历史,就是在伟大的时刻、伟大的地点和一群伟大的人做一件平凡的事。具体行为都很凡庸,如讨价还价等等,只是时间、场合、人物是伟大的,结果这些平凡的事改变了历史。相反,普通人是在平凡的时间、平凡的地点和平凡的人做着看似伟大的事情,其结果没有改变任何社会现状,也不会改变任何人。所以,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要选择伟大的时机、伟大的伙伴。
⑺你选择了好的伙伴,然后以足够的时间做一件常人还看不到结果的所谓不正确的事,你就有机会成为非常伟大的人。所以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不仅仅要敢于坚持原则,而且要敢于坚持“错误”的原则。错误到头了,真理就出现了。讲的就是敢于坚持一个别人看不到结果的事,靠时间把这件事坚持下来,同时团结一些伟大的人来共同完成。
(作者:冯仑 选自《读者》2008年第7期《怎样成就伟大》一文,有改动)
18.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19.第⑹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什么作用?(3分)
20.请分析第⑺段画线句中“错误”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21.“聪明人”和“愚蠢人”常常相互转化。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请选取一例,加以简要评析。(3分)
四、写作
22、题目:请你以“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八年级语文同步训练八年级语文同步经典学案篇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渴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 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作者的思想过去,精彩的语言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一) 导入:
一、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今天学习他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请举手?
很简单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家庭就是我们祖国呀! 那可恶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都多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地方?
(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
语句上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语句。
2)、讽刺劫掠者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民族想象力所能产生一切成就。
3)、是幻想某种规模巨大典范。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讲。我觉得他们没必要分得这麽详细。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这一点,学生都能总结出来。但话语还不准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出色,光荣,他们期待是雨果对英法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口吻,有辛辣讽刺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人,他是站在谁立场上?
人类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立场,中国立场,或者是人民立场等等。)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第一态度是什麽?(有个学生说,我会原谅他,再给他一次机会。)是,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什麽品质?
清醒头脑,正直良知,公正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博大胸怀与高尚品格。
9、好了,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感想。
课后记:先用有趣故事吸引住他们,故事明白了。那麽这篇课文就好理解了
四、小结。
八年级语文同步训练八年级语文同步经典学案篇七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 ) 霪雨霏霏( )( ) 岸芷汀兰( )( )
樯倾楫摧( )( ) 浩浩汤汤( ) 阴风怒号( )
2.解释加点的词。
①增其旧制( )
②前人之述备矣( )
③沙鸥翔集( )
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3.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④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然则:
②去国怀乡:
③南极潇湘:
④连月不开:
6.写出上文中的对偶句。
7.阴晦凄凉的景致带给登楼者的感受是什么?
8.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第二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
9.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
(二)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1.“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
12.“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13.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4.作者动静结合描写月夜美景,请你描绘一幅“盛夏月夜图”。
八年级语文同步训练八年级语文同步经典学案篇八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口吻()②媒介()③煞风景()④颐()和园
⑤点缀()⑥摄()影⑦孕()育⑧前瞻()后顾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美感:②史诗:
③驻足:④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摧残毁坏)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②每当其间(呈现显现出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③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奏出唱出谱出)形于色的乐曲。
④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控制制约)结构之美呢!
4.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①“小桥流水人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重于绘画的形式美。
②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构不成画面。
③喜鹊构成的桥意义好,形式自由,生动活泼。
④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5.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6.能够表明作者爱桥的原因的句子是。
7.上述两段文字从结构上看是关系。
8.用“‖”标出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①层
②层
③层
9.第二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10.简要概括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二)
【编者按】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阅读下文,思考文后的问题
文房四宝
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则又是这“四宝”中的名品。
宣纸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泾县,曾被朝廷封为贡纸。由于它历来集散于泾县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纸”。宣纸蜚声海外由来已久。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宣纸制品曾远销欧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英国的一个贵族,竟以70个基尼金的高价,在伦敦买下了一束用宣纸扎的花。楮片(檀树皮)和稻草是宣纸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这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的宣纸,按厚度分单宣、夹宣、三层以至四层;就吸水性能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工笔画则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纸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优点,所以我国不少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真迹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是在烟灰中加胶调剂,而后置铁臼里捣研制成。质量高的墨还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几种中药,有的还掺入黄金。这样的墨研磨起来香气馥郁,书写后色泽乌艳,墨迹见水不化。古时制的墨往往有“轻胶万杵”或“十万杵”的字样,意思是料精功到。徽墨的制造始于唐末。相传河北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庭珪避乱南徙,看到黄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质好,就定居在此制墨为生。以歙州古松烧烟制成的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钻研技术,改进捣烟、和胶等方法,墨的质量具有“光泽如漆”“其坚如玉”的优点。
文房四宝中的笔,指的是毛笔。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监筑长城时,偶然看到城墙上粘有一撮羊毛,随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将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国第一支毛笔。传说后来蒙恬曾在浙江吴兴县的善琏镇住过,当地人奉他为“笔祖”,在镇上修建了“蒙恬祠”,并开始制造湖笔。湖笔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黄鼠狼尾毛(狼毫)经过梳、结、装、择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笔书写、绘画,落笔重压时有腰力,提笔离纸后笔头尖正成锥形,笔的周身圆浑饱满,挥毫泼墨,刚柔相济,得心应手。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端溪,据记载,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现砚石的坑洞星罗棋布于端溪两岸的斧柯山上。端砚的制作分采石、选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砚磨的墨经久,还极耐冻。传说晚唐时,端州梁举人赴京会试,时值隆冬,人家的砚台都结了冰,只有此公砚上的墨水不冻,于是中了进士,因而人们也称端砚为“神砚”。
──摘自《人民画报》
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四宝”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点。
答: 。
2、体会本文的行文特点。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