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展史书 化肥的发展史(三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14 00:00:00    小编:大谦聊职场

化学发展史书 化肥的发展史(三篇)

小编:大谦聊职场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化学发展史书 化肥的发展史篇一

⑴农作物生长需要多种元素,但土壤里常缺少氮、磷、钾元素,所以常施含n、p、k元素的盐作为化学肥料。

⑵常用氮肥有:铵态氮肥(如nh4cl、nh4hco3、nh3·h2o)、硝态氮肥(如含no3-的盐)、有机氮肥(如尿素co(nh2)2)

"雷雨发庄稼":因为雷雨时常使土壤里产生少量的硝态氮肥。

⑶常用磷肥有: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ca(h2po4)2、

⑷常用钾肥有:草木灰(含k2co3)和含k+的盐

⑸复合肥料:同时含有n、p、k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肥料。(如kno3等)

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

①利:化肥、农药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弊:

a.不合理施用化肥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一方面化肥中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施人后会引起潜在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因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引起土壤酸化,水域中氮和磷含量升高,氮化物和硫化物气体排放等,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环境的污染。

b.农药本身有毒,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使用化肥的注意事项:

①铰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碱、草木灰等)一起使用,因为铵态氮肥中的nh4+遇到oh-会生成易挥发的nh3,降低肥效。

②使用氨水或磷酸氢铵时要防止挥发,立即灌溉或用土盖上,人要站在上风口,因氨气对人的眼、鼻等膜有刺激作用。

③硝酸按受热易分解,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易发生爆炸。所以当硝酸铵受潮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④硫酸按不易长时间使用,以免造成土壤酸性增强或土壤板结。

<

化学发展史书 化肥的发展史篇二

化学肥料的概念:

化学肥料是指以矿物、空气、水做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制成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的物质,简称化肥。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另外还有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比较少的微量元素肥料。

a)氮肥:(含氮元素)

(1)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2)缺氮:叶片发黄

(3)常用氮肥:尿素co(nh2)2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含氮量46.7%)

(4)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原理:nh4no3+naoh==nano3+nh3↑+h2o

现象: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注意: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否则肥效会减弱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b)钾肥:(含钾元素)

(1)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2)缺钾:叶尖发黄

(3)常用钾肥: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c)磷肥:(含磷元素)

(1)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2)缺磷:生长迟缓,产量减低,根系不发达

(3)常用磷肥:

磷矿粉:ca3(po4)2

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如草木灰)

d)复合肥:含氮,磷,钾的两种或三种元素

如kno3、nh4h2po4、(nh4)2hpo4(后两种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常见化学肥料:

1、氮肥

①作用:氮是合成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重要元素,氮肥充足会使植物枝繁叶茂、果实硕大。缺少氮元素,会使植物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光合作用减慢等。外观表现为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为棕色。

②氮肥的特性

a.氮盐与碱混合受热可产生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例如: naoh+nh4no3=nano3+h2o+nh3↑

检验按根离子(nh4+)时,需有可溶性碱和红色石蕊试纸。

b.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溶于水的氨气大部分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水中发生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由于氨水中存在的阴离子全部是oh-,所以氨水呈碱性,一水合氨属于碱类。请注意,通常情况下氨水指氨气溶于水后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切勿将氨水的化学式写成nh4oh,因为氨水中没有nh4oh存在。

c.碳酸氢按受热分解:nh4hco3==nh3↑+ co2↑+h2o↑。

③氮的固定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如: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这类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使用氮肥。

2、磷肥

①作用:磷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寒、抗旱能力。若缺乏磷元素,常表现为生长迟缓、产量降低,但磷过量则会引起作物贪青晚熟,结实率下降。外观表现为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出现紫色。

②常见磷肥有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ca(h2po4)2 和caso4的混合物]等。

3、钾肥

①作用:钾肥能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民、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若缺乏钾元素,常表现为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②常见钾肥有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等。

(4)复合肥

含两种或两种以土营养元素的化肥。

①特点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互补作用,有效成分高。

②种类磷酸按〔磷酸二氢铵nh4h2po4和磷酸氢二按 (nh4)2hpo4的混合物」、硝酸钾(kno3)。

化学发展史书 化肥的发展史篇三

化学发展史的知识

a)我国商代有了青铜器,春秋晚期能炼铁,战国时期能炼钢,唐代有了火药?

b)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c)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d)177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e)十九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f)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g)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化学发展史的知识点拨

化学的发展:

1.我国商代有了青铜器,春秋晚期能炼铁,战国时期能炼钢,唐代有了火药。

2.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4.177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5.十九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6.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7.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化学发展史的知识拓展

化学发展六个时期:

(一)史前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化学作为一种技术,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了。尽管在这个期间,并没有文字记载,但是在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和后来的希腊、罗马,都可以找到人类利用化学的遗迹。猿人就知道用火,知道用火煮东西和烧制陶器。这可以说是最早期化学的开始。

(二)炼丹时期:大体说来是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这个时期中国在化学方面的著作最多,例如《参同契》、《道藏》以及重要的本草书,都对我国古代化学成就作了详细的记载。至於在欧洲,这方面的书籍也很不少,例如阿拉伯、埃及和希腊,在1572年就有一部书,书名是《炼金的化学方法》。在欧洲,已经开始有“化学”这个名词了,并在1572年出版了《化学原理》(artischemiaeprincipes)一书。许多希腊、阿拉伯、罗马的有名学者,例如帕拉图、阿里士多德、阿维森纳、给伯尔,都写了有关化学方面的书,在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据乃是这些学者开始认识到实验是科学工作的重要工具。

(三)医药化学时期:在1500—1700年这两百年间,欧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学史上称之为复兴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出版了很多最早的化学著作,例如德国化学家格劳贝尔于1684年写的《新哲学的炉》;德国化学家孔柯尔写的《化学实验》;德国冶金学家阿格里柯拉写过一本名为“deremetallica”的书,中国明崇祯十六年李天经和汤若望将此书翻译出版,中文书名《坤舆格致》,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翻译的化学书籍。

(四)燃素时期:这个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化学家,例如德国化学家施塔尔,他写过《化学基础》一书,是1723年出版的。还有德国化学家贝歇尔,他写过《冶金术》一书和很多其他著作。尽管他们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可是他们做了很多实验,积累了许多感性知识。一直到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写了《怀疑派化学家》一书,才开始对于元素理论有了基本的认识。

(五)定量时期:这个时期从1775年至1900年,这一时期化学研究的目的是开始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工农业上的许多问题,并利用定量的化学实验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这个时期又称为近代化学发展时期,很多科学家写了许多著名的书籍和论文,特别是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1808年所写的《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提出了原子学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於1777年发表《燃烧概论》论文,建立了燃烧作用的氧学说,并确立了物质不灭定律,使化学开始进入近代化学时期。接下来,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开始使用化学符号;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在发展有机化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科学相互渗透时期:这个时期基本上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一方面,物理学提出的量子论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过去很难解决的蛋白质、酶等的结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过去认为原子是看不见的,现在不但可以用超显微镜看到原子,而且原子本身的能量也已经开始被人们利用了。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