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式,需要我们给出明确的观点并进行充分论证。阅读是拓展知识、增长见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推荐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总结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
在这金秋飒爽的九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仰望苍穹时,脑海中定会浮现出那美好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月有阴晴圆缺。
咦?月亮呢?躲到哪里去了?我与妈妈急切的寻找着。啊!原来在这里,刚刚躲到一团云雾后面了,看来要与我们玩捉迷藏。月儿姑娘披着淡黄色的纱衣,慢慢悠悠的从云雾后面走出来。我不禁被这美丽的月景所吸引了,金盘似的圆脸蛋透过纱衣向大地洒下一片金辉,每当十五、十六的月亮特别圆,比每天残缺的月牙漂亮多了!真是月有阴晴圆缺了!
人有悲欢离合。
我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不禁又勾起了我的回忆。我望到天空中在皎洁的明月边,围绕着一颗最闪亮,最璀璨的星星,大概就是我的老爷吧。他一定在天上望着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嘴角一定洋溢着微笑。您离我远去已经有六年了,这几年您过得好吗?我好想您。每当渐渐进入梦想时,又梦到了您,梦到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当我被这梦惊醒时,想伸手去抓住这梦时,梦不知飞向了何方。如今的每个中秋节都没有了您。我想,如今您一定和嫦娥在月宫里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再喝上两杯醇香的美酒,多么惬意!是啊“人有悲欢离合”,人生中不免有些不如意的事情,但总能过去的,唯一心里最挺不过去的就是对老爷的思念,这种不可忍耐的思念。
此事古难全。
现在我们的祖国,一直在蒸蒸日上“神七,神十”登上月球,完成了中国梦。如今日新月异的祖国只有台湾没有回归,我相信台湾在不久一定会在回到祖国的怀抱之中,这一定会使中国这个家团圆,我祝愿中国这个家永远快乐,没有硝烟的弥漫,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也祝愿祖国的宝岛台湾早日重回祖国。
“老爷,中秋节快乐!祖国,中秋节快乐!”
秋高气爽,气爽秋高,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全家都喜欢过中秋节,我爸,我妈,我姐,我弟,我妹也全喜欢过中秋节,因为中秋节这天,我们全家人能在一起吃月饼。
黄昏的傍晚,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的吹着小风,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挂在葡萄架上,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飞去飞来,这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我和弟弟站在院子中央,抬着头,仰着脖子看那天上的月亮,我说:"看呐,这边的月亮升起来了!"弟弟说:"看呐,那边的月亮也升起来了!"这时,在院子里的全家人,也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妹妹几乎全都异口同声的一起喊到:"看呐,东边的月亮真的升起来了!"。
好大好圆的月亮啊,它就像一轮明月,又像一轮圆月,正在升起来!
我们在院子里高高兴兴的简直就是高兴,没有人能说出这不是高兴。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美丽而又美观的中秋节,尤其是在八月十五这天,正巧又赶上中秋节,真正双喜临门呢!
月有悲欢离和,人有阴晴圆缺,此时此刻,正是全国各地的全国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团圆的好日子,让我们一家高高举起月饼,共同畅饮这一杯高兴的月饼吧!
夜色已经很深了,深夜也渐渐的浓了,晧月当空,映着皎洁的月亮,我们全家人都流连忘返,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依然兴致勃勃的在院子里看着那轮明亮的月亮。
这个中秋节过的得真快乐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水调歌头》在中秋的地位,是许多诗词都无法超越的,尤其是当你独自一人的时候,这首词才能真正地散发出其独有的气质。虽然中秋的那一天,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但是从心里说,和一个人实在没有多大区别。
小的时候我什么也不知道,但从记事而起,中秋的时候我是一次也没有在姥姥家度过。因为我觉得,姥姥那里应该是母亲去才对,而我应该留在家才对。也许是时间改变了我的想法,坐着车往家里放了点儿东西,便随着姐姐去了姥姥家。
坐在车里,我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密密麻麻的行人,内心觉得:中秋真好!于是,一路上只顾着看外面的风景,和车里的几个人没说几句话,而他们也全然不在意我的冷淡。对此习以为常的姐姐和姨夫一大家子聊得正好,突然问了我一句,“你们放几天假啊?”我漫不经心地随口一说:“好像是四天。”说完又接着看属于我自己的风景。
车速开得的确不慢,但因为堵车而浪费了许多时间。约莫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下车,进门,叫一声姥姥,坐下,拿笔,写作业,吃月饼。在姥姥家,我总是觉得很无聊,没意思。只好拿起笔来消遣点儿寂寞,给自己营造点儿乐趣。就这样,也只好这样,我无聊着,无聊着,一个人无聊着。
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慢慢想着,似乎觉得自己就如同他一般,除了没有月亮,没有酒。就这样,也只好这样,我幻想着,幻想着,一个人幻想着。
吃完中午的团圆饭后,姐姐看着电视,而我却做着作业。时间继续无聊地流逝着,我也继续无聊地移动着自己的笔,无聊地写着一些无聊的化学实验现象。
在一起的亲人的确不少,但不善于交际的我感觉好像是自己一个人过着一样。内心思考着,无聊地思考着。熬了一下午的我,催促着母亲回家,不想让她浪费时间和口水在家长里短上。因为她不可能将一年里发生的事情在几个小时里全都说完,而且我也不喜欢拖时间。
回到了自己家,但依然还是让我收获无聊。该来的人或许根本没来,或许早已离去;而不该来的人,留下痕迹便离开了。我的脑海里依然存在无聊,一个人的中秋,也只有我能明白,无聊的我在内心思考着一些莫名的问题。
也许在国民心中,中秋节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形态,已经不再团圆的那种喜悦,亦已经不再是赏月的最好时光,更多的人应该只是认为,这是一个形式,一顿饭,一瓶酒,另外加上一对不痛不痒的话。
一个人的中秋,我终于看到了那朦胧的月亮,却不再是十几年前的那个月亮。今晚的月不再明亮,不再饱满。我在院子里看着月,慢慢看着它被云遮掩,慢慢看着天空落下雨滴。我、一个人,过着一个人的中秋。
记得央视晚会上的一个主持人说过:“这是我十几年来第一个下雨的中秋节。”而我只想说,这是我十一年来第一个一个人的中秋节。
一个人站在院里,看着看不见的月亮,想起往事,慢慢流下了泪。流泪的我突然明白:月亮没变,只是人变了。
每当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做月饼,我们家只要做好月饼,妈妈总会让我先给村里的长辈们送一些去。妈妈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只要做了好吃的总会送给邻居长辈们一些,让他们也尝尝。
妈妈曾经给讲过这样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那时候,家家都很穷,过年很多人家别说吃饺子,就连吃上一口好面馍都不容易。我拿着刚刚织好的一块布,准备过年做件新衣服。当我拿着布让你大娘帮我裁剪的时候,路过我们邻居强家,我听到了小孩的哭声。于是就跑到他们家去看看,结果看到他们家四个孩子都在被窝里,抱着被子在哭呢?你们哭什么呢?怎么不起床出去玩呢?“呜呜呜……我们没有衣服穿……呜呜呜……”孩子们说着又哭了起来。我一看四个孩子都光着腿,没有衣服穿。这时候他妈妈从外面回来了,哭着对我说,孩子们的衣裤都穿得烂得不能要了,没有布给他们做衣服,他们只好躲在被窝里不能出门。这时候妈妈就把自己手中的一块布送给了他们,让他妈妈给他们做衣服,虽然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太大的困难,但是对他们来说也是雪中送炭一样的温暖。后来他们家的孩子都长大了,都考上学出去参加工作了,他们家也搬去贵州了。但是这件事他们依然都还记得,每次回老家来都会来我们家坐坐,也会说起这件事。当时我只觉得自己少穿一件衣服,让孩子们高高兴兴过个年,没想到他们却记在心理了。所以当能帮人一把的时候,尽量伸出手帮一把,哪怕是自己少吃点,少穿点,也不能看着邻居挨饿受冻。”这就是善良的妈妈。
有时候看到这些好看又稀罕的月饼,我都想吃,不想送给人家,但是妈妈不愿意。总是对我说:“你先去给爷爷奶奶们送去,家里我给你留着,等你回来再吃。”于是我就会飞快地跑到邻居爷爷奶奶家,把妈妈准备好的月饼一家一家地送去。他们也会说:“尝尝我们家的月饼。”但是我总会飞快地跑回家,因为妈妈不让我随便吃人家的东西,总是告诉我说:“放下东西就走,人家给东西也不能要,要早点回来。”于是就这样我跑完一家又一家,送了好多人家,累得我气喘吁吁才算完成任务。
后来我长大了,但中秋节送月饼的传统依然在继续,这时候弟弟也长大了,总是我们两个人分头行动,这样就送得比较快一点。随着岁月的增长,一些年龄的大的爷爷奶妈们都相继去世了,能送的人家也越来越少了。这几年妈妈也很少回老家去了,爷爷奶奶都相继去世了,老家的长辈们也都不在了。中秋节的时候,拿起月饼才想起来已经无家可送了。
是呀!岁月催人老,不知不觉,妈妈也成老人了,我和弟弟都已经是中年人了。现在的中秋节都是弟弟开着车回家给叔叔家送月饼,爷爷辈的老人都已不在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小时候,给他们送月饼,他们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夸我说:“一年不见,你看有长高了,也懂事了。”他们都是那么慈祥善良,每年的端午节,他们都会往我书包里塞鸡蛋,而且还嘱咐我说:“到学校别忘了把鸡蛋吃了,好好学习,将来能考一百分。”我就是在这些爷爷奶奶的祝福声中长大的。
过节了,这些难忘的往事又涌上了心头,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人已不再,但是这份情,这份关爱,却时时刻刻温暖着我!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那样的夜晚也该在中秋前后吧。肯定不会是玉人和月折梅的冬夜,因为蛰声喧喧。月光分明很好,好得令人无法入睡。它转朱阁,低绮户,用一片清辉点缀人的无眠,厚厚的窗帘也无法阻止它的长驱直入。
月下漫步,脱口而出的往往都是前人的句子。左奔右突,兜一大圈子还是会落到某位先贤手中。仿佛他们在无声的抗-议:这片月光是我的。再冥思苦想,还是落了陈窠。别去江边,屈原李白们在行吟。别去桥上,二十四桥明月夜和枫桥夜泊还不够吗?别去树下,月上柳梢头明月松间照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早成了名篇......月不该寂寞,熙熙攘攘涌动着的都是它的追随者。只是可惜了我们这些后来人,老是牵人衣袖踩人足跟,被这圆影子折磨得神魂颠倒欲罢不能。诗句是他们的,我的确什么都没有。
月色太美了,美得总想与人分享。于是,思远人怀故乡之心油然而生。这瑶台镜白玉盘,无端把一些游离的思绪集中放大了。它象个会念咒语的美丽妖精,而我们只是懵懂的书生,注定要受它的盅惑不能自拔。于是我们笑自己小时不识月,问它几时有,举杯殷勤相邀,怕它寂寞,还编造了嫦娥玉兔桂花树给它,让它逾发超凡脱俗起来。就是这轮明月,从远古一直照到现在,不晓得给了多少文人墨客无边的灵感,在他们笔下腾挪变化姿态万千。终了还固执地长叹一声,月是故乡明。
月光若有温度,应该是幽寒的,象千年雪峰顶上终年不化的寒冰,需敲开用小火慢慢温了,让它表层松软融化。
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那样的夜晚也该在中秋前后吧。肯定不会是玉人和月折梅的冬夜,因为蛰声喧喧。月光分明很好,好得令人无法入睡。它转朱阁,低绮户,用一片清辉点缀人的无眠,厚厚的窗帘也无法阻止它的长驱直入。
月下漫步,脱口而出的往往都是前人的句子。左奔右突,兜一大圈子还是会落到某位先贤手中。仿佛他们在无声的抗议:这片月光是我的。再冥思苦想,还是落了陈窠。别去江边,屈原李白们在行吟。别去桥上,二十四桥明月夜和枫桥夜泊还不够吗?别去树下,月上柳梢头明月松间照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早成了名篇。月不该寂寞,熙熙攘攘涌动着的都是它的追随者。只是可惜了我们这些后来人,老是牵人衣袖踩人足跟,被这圆影子折磨得神魂颠倒欲罢不能。诗句是他们的,我的确什么都没有。
月色太美了,美得总想与人分享。于是,思远人怀故乡之心油然而生。这瑶台镜白玉盘,无端把一些游离的思绪集中放大了。它象个会念咒语的美丽妖精,而我们只是懵懂的书生,注定要受它的盅惑不能自拔。于是我们笑自己小时不识月,问它几时有,举杯殷勤相邀,怕它寂寞,还编造了嫦娥玉兔桂花树给它,让它逾发超凡脱俗起来。就是这轮明月,从远古一直照到现在,不晓得给了多少文人墨客无边的灵感,在他们笔下腾挪变化姿态万千。终了还固执地长叹一声,月是故乡明。
月光若有温度,应该是幽寒的,象千年雪峰顶上终年不化的寒冰,需敲开用小火慢慢温了,让它表层松软融化。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一年又一年,我们转眼间长大了,伴着我的中秋夜,也在发生着变化,一年胜似一年。 记忆中很清晰,前几年快到中秋节时分,家家忙着打月饼,特别是我奶奶家。那时候,奶奶到加工厂里打的月饼,我吃起来很香很甜,虽然仅仅是瓜子白糖面粉的。
我记得,我家邻居如果先打好了月饼,就拿来给我们尝尝鲜,不管是一块还是两块。我看到后,欢欢喜喜的样子,拿一块放在嘴里吃着,还不停地问:“奶奶,我们家什么时候打月饼啊?”
中秋节,苹果和梨是必有的。我经常抱起一大个梨,吃的不亦乐乎。晚上,全家人居在一起赏月,谈论着家长里短。我是快快乐乐的,心里总想着,月亮上会不会有嫦娥。
时间过的多快,我已走过了16个中秋节了。有时候想想,还真的很喜欢以前的中秋。 和以前不同,今年的中秋,总感觉来的有些快。
今天,吃完早饭,开始学习,并没有感觉到中秋的不同。中午,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吃月饼。可吃完午饭,妈妈就去玩了。爸爸去午休了。屋子里空落落的,好清静的中秋节啊!
晚上,期盼已久的中秋晚会来临了。边吃着月饼,月亮从窗外洒来一束束皎洁的幽光,正好照在我身上。看着晚会,感觉一点意思也没有。人呢,也没有了以前的欢快劲儿。
这时候,若有若无地听见了一声鞭炮的嘹亮声,有些镇耳朵,我紧紧地捂了起来。外面,屋里,还是和平常没什么两样,只是多了月饼的芳香味。
看完晚会,就上床睡觉了。望到很明亮的月光,撒下了一片银色的朦胧。有树枝遮去了一块,忽明忽暗的,宛若少女羞答答的脸庞。
月光还是和以前一样,澄澈,明亮,唯独月光下的人变了,变得不一样了。
逢年过节了!逢年过节了!我与小伙伴们的愉快的嘈杂声划伤大杂院平静,也打开我们家这一大杂院和睦中秋夜的帷幕。
听每家餐厅厨房传出切土豆丝嚓嚓嚓声、各种各样调味罐丁丁当当撞击声,液化气炉子传出呜呜声————大杂院里诸位母亲早已奏出中秋团圆特色美食协奏曲,一瞬间空气中天主教弥撒各种菜的香味,那香味好似食伤神的法术剂,把我与好多个小伙伴们一瞬间变为流着唾液的小馋猫,嗅着香味各家各户的餐厅厨房跑了遍,看一下到底是这些美味可口吊起来大家食欲。
上餐了!上餐了!一生憨厚老实的叫卖声飞上云霄,我们家的东北炖菜、斌子家的牛肉炒馍馍、小五家的重庆辣子鸡……每家各具地方特色的餐厅厨房美味可口都飞向院里的超大饭桌,大家好似尾巴跟在大人后边,喊着“逢年过节了,开饭啦,逢年过节了、开饭啦”不一会一桌聚集很多省区地区美食特色美餐早已提前准备结束,招牌菜、特点月饼、独特饮食结构,却由于中秋节这一阖家团圆日子,也阖家团圆在一起激发这大家这群馋小孩的味觉。
繁忙大人逐渐学会放下手上事儿相继保证自己做家菜式前,小孩已终止大吵大闹应急跟在大人后边,好像全是心心相惜的在体会故乡的味儿,这时候只听认为老人抬起高脚杯说:“我们是来源于不一样省区的外界流动人口,却一同租房子住在这个大杂院里,无话不说,并不是家人却胜似亲人,每到佳倍思亲尽管大家避开故乡,避开家人,但也有大家彼此之间,大家彼此之间照料,彼此之间协助,这一大院便是大家一同的家,每一年中秋节大家都聚在一起过中秋节,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是这一规定一直沒有变,大家对家人的思念沒有变!大家期盼阖家团圆心沒有变!月是故乡圆,今日这第一杯就敬给大家远在故乡的家人,老人语音一落,任何人抬起高脚杯向着故乡的方位静静地凝望,随后一饮而尽,我明白大人门喝到腹部是淡淡的思乡之情,一头牵着故乡的眷念、一头牵着漂泊异乡的思念。
故乡端酒完毕大院中秋节的吃团圆饭恰好是开始了,男人们总算能够丢弃一身疲倦在互相端酒,谢谢左邻右舍互相呼应,谈论着最近工作情况和准备,美女们桌子桌底繁忙,一有时间就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着你变年青了、她便好看、这一件衣服裤子、那类护肤品各种各样鸡毛蒜皮,有时候还传一陈陈欢笑声,而我与小伙伴们门就一头扎在山珍海味特色美食上,恨不能一下把自己喜爱的特色美食都吞到自身的腹部,我的腹部不断强烈抗议,可是我脑子里就是就是一字“吃”、“吃”
随着着大人饮酒划拳声、女性小孩欢歌笑语生娇羞的嫦娥仙子悄悄的踏入星空,把祝愿的余晖撒满全部庭院,或许许多人都觉得到嫦娥仙子产生故乡家人的思念,逐渐越来越静寂,大人门互相打这电話阐释着思念,可是我则凝望这轮明月,全部庭院任何人都和月亮融为一体带上节日思念与祝伴随着一阵阵秋雨,奏出中秋夜和睦月光曲,望一眼集聚在一起幸福快乐洋溢着大杂院的隔壁邻居,望着身旁重庆小面带幸福快乐的朋友们————————啊!我禁不住感慨!北京我爱我家,隔壁的.邻居!更喜欢我大杂院这一不一样的中秋佳节!
西边还残留着几朵亮云,天空还是深蓝色,几颗性急的星星已坠入云空。东边有一丛树挡住了地平线,好像把远处黄色的灯光切碎了。
忽然,我看到黄色的灯光在移动、在变化,慢慢地在树丛上露出了一个瓣,小瓣越变越大,越变越圆,终于钻出树丛。哦,月亮升起来了!她金黄的脸庞,又大又圆,带着羞涩柔和的笑,半圈稍亮的光,托着她的脸使她更显得端庄。
月儿悠悠地像高处升腾,金黄色也慢慢变淡,月儿更美了,就像嵌着墨玛瑙的金盘。月儿偏南了,躲到了一幢高楼后面,她在和我捉迷藏呢!一会儿又跃出来了。我和妈妈走出家门来到了空地上仰望明月,月儿只有排球那么大,向大地洒下温柔的光。
月儿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忽明忽暗,明暗清晰,那暗的是什么呢?是古人眼里的嫦娥、玉兔、桂树?可在我的眼里是高楼大厦,是汽车,我相信月球上也有幸福生活。
出来望月的人还真不少,三五成群,望月沉思。他们被月景迷住了,还是在思念亲人?此时,月亮升得很高,变成闪亮的银盘,把清凉的银线洒向屋顶、草地、小河……细细地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境。
月亮升到中天时,就变成一个小圆镜,她那皎洁的光也有些耀眼了。这时,不知哪个小朋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宁静的夜晚歌声更显得悠扬婉转,犹如一股清泉流入我的心田。
我靠着妈妈,仰望着天上的银月,脑海里出现了万家团圆的欢乐情景。
说到中秋时候特别喜欢,但是那个时候不懂中秋节的寓意,只知道玩乐只知道中秋的月亮很圆,家里的老人也经常个我说月亮上面的有神仙,那个时候怎么会不信呢,所以就是很向往,每每到了中秋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我天正的以为月亮上面是有神仙的,这倒是让我现在想想很滑稽,可是回想起来却又很美好,今年中秋也到了,现在的我当然不会相信月亮上面有什么神仙,可是却失去了儿时的那种美好。
这次中秋还是向以前一样,一家人吃完饭都在外面纳凉,等待着月亮出来,九月份还是比较热的,大人没都在聊着天,我倒是显得很无聊,我对他们的聊天不感兴趣,他们对赏月也不感兴趣,所以我跟弟弟妹妹们都在等待着圆月的到来,似乎今年的月亮不很情愿,吃吃不肯出现,我想着吧或许是天上的云太多了挡住了,果然还是在夜晚来临之前月亮出来了,我很享受那种感觉,在某一刻月亮突然地出现,折射在我们的脸上,尽管按微薄的月光不是很亮,但是我却觉得周围无比的敞亮。
或许这就是一种执着吧,我总是觉得中秋节的月亮是最圆的,可是有的时候却不是,但是它又想对来说很圆,今年的月亮果然没让我失望,显得非常的圆,一眼望去就显得很清晰,看久了就让我回想了儿时,有了那种儿时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好了,一轮明月高高的挂上,它寓意着团团圆圆,这一天的人们都在观赏者月亮,一家人聚在一起那种安逸的感觉实在很舒适,时间慢慢流逝一直到很晚很晚,我才不舍的回家屋里。
我习惯性的打开了自己的窗户,一直以来每次到了中秋我都会打开窗户,让那月光进来,虽然之能照在房间的一角,但是我觉得那种感觉是真很美好,赏月是需要保持心静的,我也喜欢静下心来,透过窗户去欣赏外面的圆月,这一举动仿佛是在模仿古人,但是这就是中秋,这就是赏月,赏月的习俗也会一直流传下去,不管是以什么方式赏月都是一种情怀。
每年八月十五都是满月,所以才会叫中秋节,这时的我们都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姥姥最常给我讲的故事就是关于月亮上的嫦娥仙子、玉兔和桂花树。吃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听着姥姥讲故事感觉好幸福,姥爷问我:“好吃吗?”我说;“太好吃了!”姥爷说:“你只知道好吃,你知道月饼的来历吗?”我好奇地摇摇头“那好,我来给你讲讲吧,你姥姥只给你讲故事都还没有吃月饼,咱让你姥姥也吃着月饼听故事好不好?”姥爷说:“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渐渐把中秋节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它代表着平安`幸福,慢慢地月饼也成了节日的礼品了。”姥爷接着问:“你知道月饼名字的来历吗?”我又摇摇头,着急的催姥爷快讲,姥爷说:在很久以前,“月饼”也叫“胡饼,”据说有一年的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唐太宗嫌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着皎洁的明月,随口说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字便在民间渐渐传开。听到这里,我对姥爷说:“这个故事好美、这个月饼好香、好甜!”
可是妈妈又给我讲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妈妈说:“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人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在民间流传开了。”我问妈妈:“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妈妈耐心的回答:“中秋之夜,月色皎白,古人把月圆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和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整个晚上,我都在津津有味的听姥爷、姥姥和妈妈给我讲有关八月十五的各种传说,我都听的入了神。我对妈妈说:“我喜欢每个故事与神话。”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需要我们一起传承、发扬光大,不可以让西方文化所侵蚀。”现在的我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我会记住家人对我说的每句话。
睡觉的时候,妈妈教了我一首词,叫《水调歌头》(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妈妈念着词,我听着听着就慢慢的睡着了。
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有我的老师、我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听老师讲故事、和同学做游戏、大家有说有笑的在一起吃着月饼欢度中秋佳节呢!
又到八月十五,中秋节。每一年一次的月圆,月光圆润温和地洒在地面上,这一天的月亮分外的圆亮。这要我想到了上年我们家的团圆饭,那时候的风景要我迄今难以忘怀。
闽西月饼,灯盏糕,大螃蟹,是湖南人团圆饭桌子不可或缺的菜式。嫩滑脆香的闽西月饼,代表和和美美,事事顺心;圆溜溜鼓起灯盏糕,代表家中荣华富贵,子女满堂红;味美汁多的大闸蟹,代表财源广进,八方比较发达。
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食,一社交圈幸福快乐欢歌笑语的家人,和谐地坐着一起,边用餐边闲聊,倾吐乐趣与彼此之间的情丝之情。浅浅的溫暖与幸福快乐索绕每一个人的心中,屋内的气体闻着全是甜甜的。
团圆饭之后,便就到重中之重了——赏月。月光狡黠,点亮全部全景天窗。茶桌上摆着大家最喜欢的闽西月饼,也有甜瓜等新鲜水果小吃。这种物品尽管不值一提,但全是中秋节的必食之品,用于祈祝亲人幸福美满和睦、恩恩爱爱、健康平安的。每吃一口月饼,心里都感觉十分达到,就像是真真正正地有着了一次幸福快乐。
月亮云气萦绕,如同那挂在天上的园盘;又像是一颗闪闪发亮的裸钻;最让人沉醉的便是那好似西子一样的美眸。月光就像是一股清泉,虽裹着一层很薄的烟纱,但却让乾坤猛然迷沉迷醉。
在中秋夜不可以团圆的家人啊,请你们不必伤心,不必孤单,由于想念和真情是不容易由于间距而降低消退的。思念的明显只能伴随着间距的变长而越来越更为浓,更为醇,更为厚。沒有必需去难过懊悔,内心紧紧挂念就充足了。
那里,家里班级小的小孩牵着一个小兔子灯笼,在庭院里高兴地跑着。啊对,也有各家各户的灯,在这个温暖的夜里,尽管,沒有元宵佳节的灯光节那麼的庄重和宣布,可是各家各户或是自身累成狗开过。屋子的门边,房角的壁檐上,窗子的顶部……最好玩的或是就是小孩手上拿着的小动物小灯笼了。别具一格的造型设计,栩栩如生的喻意。但是,最广泛的或是许愿灯,拿纸绑成大型小灯笼,在灯下的铁架台上引燃酒精块,热流上腾,使灯飘舞在夜幕中,大家便在下面凝望这盏慢慢升上天上的灯,并静静地许过心里最幸福的期待。
天上被映衬得更会亮,不但有这温暖人间的许愿灯是,更有一轮洁白的明月。
在八月十五之前,人们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脸上写着大大的“兴奋”。在家的人,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期盼门口出现熟悉的身影;而在外的人呢,总想着家里的人,想着与他们团圆的场景,那么温馨。总之,在这月圆之时,家里家外的人总是惦记着彼此。
终于等到久违的这一天了!青烟萦绕,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个个身着红衣,面带微笑,过节的气氛在人群中蔓延开了。此时,在异乡的游子们正风尘仆仆地往家赶,“兴奋”早已在心中扎下根,恨不得一下子就回到家里,抱一抱自己的亲人。而在家里,大人们等待着孩子的归来,有的站在门口,目光死死盯在路口,寻找着孩子的身影;有的站在路口焦急地走来走去,仿佛一刻都不能再等了;有的站在街坊邻居的院子里,伸长脖子,向路口眺望,再也按捺不住了!终于,那张熟悉的面孔又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什么都不用说,一个大大的拥抱,似乎就已经淋漓尽致地舒发了自己的思念。游子们终于卸下了那重重的行李——思念,这一刻,只属于他们!
炎热的中午过后,迎接人们的便是凉爽的下午,不知是谁开了头,清脆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接下来,鞭炮声一阵接一阵,像是在演奏一曲高分贝的交响曲,人们沉醉其中,也不在意它的音量了!每家每户都准备起了贡品,那些做工精致的贡品道具,一看就叫人舒服,平时爱顽皮的小孩子们也充当起了小能手,跟着大人们忙前忙后,长大了,再也不是家长的累赘了!
我们家也要开始祭拜了!贡银燃起后,随之响起的就是一串鞭炮声。那场景,妈妈就是一个受了惊的小鸡,拿着一枝香,便赶紧跑了回来。人人捂着耳朵,时不时还有一个炮飞到自己身上,不过没事,因为要过个趣味节嘛!我们点起了香,徐徐青烟袅袅升起,然后,说出了自己一年的心愿,希望能显灵。
又临中秋八月半,月圆金秋醉西楼。泪洗半面吞心事,情浓红尘念故乡。
月缺了,恨难圆。呆呆的看着此时挂在天边的那一轮半弦的明月,有种说不出心境!脑子里立马浮现出我最崇拜、尊敬的一位浪漫主义伟大诗人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纵观古往今来,在文人眼里的“月”总是牵引着一股股乡愁、离愁、怀乡、怀人、孤独之想、空朦之想、妄幻之想的意愿。苏轼笔下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白居易的"月明人倚楼"等等。都一一表现出了对月意的不同的诠释。
人散了,难聚合。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着多多少少的悲欢与离合。我们才会明白许多之前不曾明白的事理,才会懂得“该珍惜”这三个字的具体寓意。失去与得到之间总是那么难以让人捉摸。得到定会有相应的失去相呼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总有它存在的意义!
情断了,难复现。情在的时候就是所谓的情比金坚,可当情一断却似泡沫一般一触即碎。不过是一阶段一阶段的存活而已!有情的人总是满怀心喜的洋洋益气,满面春风。绝情的人总是不停的对一切揣着恨世嫉俗,愤世如仇的心理。
心碎了,爱不再。曾几时,因出现了,所以心动了;因心动了,所以爱上了;因爱上了,所以甜蜜了;因甜蜜了,所以幸福了。可后来,因你走了,所以距离远了;因远了,所以开始淡了;因淡了,所以漫漫不在乎了;因不在乎了,所以爱不再了;因爱不再,所以心就碎掉了。
再过一天就是每年一次的中秋节了,本应该同家人们共聚一堂。开开心心的聊着家常,和和气气的,美美满满的吃着大家一起做的糍粑。只是,这种情境早就离开我的生活里几年了。我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会再出现。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们,这个节日是伤怀的,是落寞的,是愧疚的,是难受的在其心中。
今天,天公突然的降下些雨点,温度也低了。突感的凉飕飕,就像一根根小小的针尖一下又一下的扎进了我的心窝。月儿出来了,不由的想念起家,思念起家人来。独酢一杯清茶,对邀天边明月,轻轻许下小愿,遥寄祝福回乡。面向家的方向,埋下头,在心里默默问道:在家的您们还好吗?请原谅不孝的女儿又一次不能陪在您们身边一起过中秋节了。
都说:月是中秋圆,情是金秋浓。以前,不是很理解,也不知道是对是错。现在,不知道是长大了还是心智开了,渐渐的明白了,也懂得了。不管身在何处,我们看到的是一轮圆月;不管身在何处,我们品着不同饼却怀着同样的情;不管我们身在何处,我们的心情总是相同。
热情如火的夏曳着艳丽的花裙子渐行渐远,我们只能望见其日益模糊的背影。在泛黄的草尖,在丹桂的清香中,在日趋高远的天幕间,趁着人们不经意,秋翩然而至。一年中最圆那轮月,已爬上山坡,探出树梢展颜于碧空之中。中秋,到了!
中秋是人们共享团圆,清点收获的日子,神也格外的有人情味,最美的仙女嫦娥洒下了一地温情脉脉的清辉,将相聚的人们幸福裹得更紧,将分离的人们的相思拉得更长。
而今,我所在的小镇里,中秋成了孩子们的热切期待,对他们而言,“中秋烧塔”是比吃月饼更感兴趣的重头戏。吃罢午饭,一街的孩子们就忙活起来,捡瓦片,拾柴火,找一空旷处,叠瓦成塔。搭塔是一门学问,需得将瓦片层层叠放,砌成瓦塔,又要留好空隙,能将枝叶柴草放进去燃烧,不至蔽火。一切就绪,只等夜幕降临,晚饭过后,一个个迫不及待赶到烧塔处,柴草从塔留好的空隙处塞进去,火便熊熊地燃起来。火光通红,火花飞溅,火苗从每一层瓦隙伸出来,格外好看,孩子们也越发兴奋,脸儿被火光映得红红的,小鼻尖显着汗珠儿,他们围着燃烧着的塔叫着,喊着,跳着,快乐就停驻于他们身上。大人们也被吸引进来,添上一两把柴草,重温一下童年的滋味。火愈烧愈旺,青青的瓦片,渐渐变红,乃至全身通红,引得人们驻足观看。夜渐深,闹腾了一晚的孩子在母亲的声声呼喊中渐渐散去,枕着对来年中秋的期盼入梦。
夜己深,风渐轻,声渐尽,月儿分外明,何处人家,传来忽隐忽现的唱歌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