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我们的资源,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将任务按优先级排序,以确保最重要的任务首先完成。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本学期我将通过教学实践,确实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田径及篮球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加强思想教育,确实完成教学任务,以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内容和结构
高一上学期主要进行田径运动的必修课教学。田径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高一年段进行田径运动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田径运动,作为基础运动项目的功能,为学生进入后期的选项学习打好运动技能和体能等多方面的基础。田径模块教学内容为:短跑和跳远。
高二年段选项教学班的教学内容为篮球运球三步上篮。上篮一般称三步上篮或三步跨篮,是一项基本的秃技术,上篮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上篮包括单手和双手两种手部动作,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手部动作有正手、手、勾手的区别。本学期以行进间单手肩上上篮为主要学习内容。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强调运动爱好与习惯的养成,强调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学习的运动技能内容少而精,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个体发展和需要的联系;以目标统领内容的选择,地方、学校和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很的选择余地;增加了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内容。
经过五个学期的学习锻炼,学生体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很多同学还是不能顺利通过健康标准的考核,所以本学期在完成模块教学的同时,继续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重点是男生的“引体向上”、女生的“仰卧起坐”和耐力跑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学校工作目标为准绳确立个人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1、加强教学大纲的钻研,努力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拓展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提高教研能力、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案,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工作计划《高中体育教学计划》。
3、编制一堂高质量的优质课或一篇原创论文。
4、组织好“两操一课”和校内外(包括市区两级)体育活动,教研活动。
5、组织好体质健康的测试和统计工作,写出统计报告和工作总结。
6、搞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安全预案和应急预案。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选择针对性强的教材内容,高三主要是排球战术和体操双杠和支撑跳跃两个模块的学习。这两个模块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都较高,所以,每节课添加课课练的素质练习,以便保证模块学习的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2、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克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培养的问题。学生的兴趣是体育课锻炼效果的关键,也是学生自主锻炼和自发参与的关键因素,对于该问题,要通过调查和研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评价方式以及认同学生自主创新的有价值的练习方式、方法和评价方式。
3、通过外出学习和网络资源,互相交流成功的经验,学习先进性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水平,更好的驾驭课堂,灵活的处理教学难点和突发情况,增加课堂的流畅性、生动性、活泼性。
4、加强双基教学,提高学生对运动常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相关体育竞赛的规则和竞赛方法,培养学生参与的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了解相关运动项目易发生的运动创伤和运动损伤,教育学生比赛前做好热身活动,尽量避免运动中出现的意外创伤,做到安全运动,快乐运动。
5、组建业余训练队和兴趣小组,积极开展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示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和对体育技能的掌握。
1、排球模块
1)第2周―第5周进攻战术的学习。3号位近体快球、4号位的进攻、2号位的背飞;
2)第6周―第9周防守战术的学习。中1―2、边1―2、心跟进;
2、体操模块
2)第15周―第18周支撑跳跃侧腾跃;蹲腾跃(屈腿腾跃);分腿腾跃;
3、第19―20周体能考核和技能考核;
1、4月份校学生乒乓球赛;
2、4月份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3、5月份区中学生篮球赛;
4、5月份区中学生乒乓球赛;
5、6月份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本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在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实施《新课程课标》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
2、初步掌握本学期新学的的各项运动技术、技能,促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步养成习惯,在群体活动和比赛中能够以公正、团结、协作的态度与同学友好相处。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包括:
1、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发展你的体能;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田径;跳跃。
3、体操:体操技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4、球类:篮球和排球。
四、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是速度、爆发力发展的敏感期,学生活泼、好动,体育活动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集体意识强,特别是女生正处于身体发展快速期,伴随着“月经”的出现,部分同学开始出现害怕上体育课的问题,应该适时的作好指导。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本学期重点作好学生速度和爆发力的素质的练习。
五、具体措施。
1、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充分推行“三段六部”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结合体育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关注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确立“体委轮流制——学生组织能力”研究课题,提高每个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4、将游戏和比赛,穿插到每一节课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六、业务学习。
1、认真领会课改精神,熟练各学段教材内容,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多听课,评课参与集体研讨,取其长补己之短,丰富自己的'阅历。
3、充分利用多媒体、图书室等查阅教学训练方面的资料,学习新的好的教学方法。
4、努力学习电脑知识,能够制造出相应的课件利于教学。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优良品质。
二、学情分析:
体育课是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水平五、六的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大部分学生好动、急躁、模仿性强及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接受得快,爱“独立“,想“自由”,一般对老师安排的课不太感兴趣。有一定的自主自立和鉴别能力,争胜好强,活动量大,所以运动的兴趣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
三、本学期教学达成目标。
1、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启新课标教学基本理念,让学生充分体验健身的体育魅力。
2、掌握体育课兴趣内容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3、提高学生小组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4、学生乐于参与,积极互动,自强自信,有良好的表现欲望。
5、树立积极向上的自我挑战精神,发展学生个性,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教育法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确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提高思辩能力,激发工作热情,外树形象,内修涵养,脚踏实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我校的体育工作更一层楼。
(二)贯彻落实教学常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贯彻落实教学常规,重点抓好“五认真”的落实。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认真辅导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认真考核。同时抓好课前准备和课后教学活动中的常规落实工作。把认真备课和认真上课作为常规的关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2、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同一备课组的教师要做到:统一教材,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备课组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组织教学实施的基层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它在教学实践中的组织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益。
(三)规范群体,搞好两操两活动。
1、群体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课间操已成为学校的风景点,因此,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做到全校上下齐管,体育组实干的格局。
(1)制定课间操评比制度和评比细则。
(2)严格执行课间操进退场的管理,体育教师利用课堂进一步提高课间操的质量。
2、合理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分管领导、值周教师、班主任、体育组分管群体的教师要全力以赴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3、制定课外体育活动须知、课外体育活动安全制度,合理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轮转表和活动场地。要求班主任到班组织和管理,群体教师巡回辅导。
4、采用班主任签到和班级活动人数统计工作,并把统计数据列入班主任、班级评优条例。
(四)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建设。
1、备课组是落实教学常规、实施素质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层单位。充分认识建设好备课组意义的重要性。
2、抓好队伍建设,树立良好风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倡导以诚相待的优良风气,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扬人之长,去己之短,团结协助,共同进步。
3、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群体优势,通过传、帮、带的渠道,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五)全面动员,搞好各项体育活动。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教学和按时写教案、认真听课和备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课间操进行有效管理(班主任、体育教师、学生会、领导等一致到位并进行评比)。
一、学情分析:
经过五个学期的学习锻炼,学生体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很多同学还是不能顺利通过健康标准的考核,所以本学期在完成模块教学的同时,继续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重点是男生的“引体向上”、女生的“仰卧起坐”和耐力跑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学校工作目标为准绳确立个人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学大纲的钻研,努力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拓展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提高教研能力、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案,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工作计划《高中体育教学计划》。
3、编制一堂高质量的'优质课或一篇原创论文。
4、组织好“两操一课”和校内外(包括市区两级)体育活动,教研活动。
5、组织好体质健康的测试和统计工作,写出统计报告和工作总结。
6、搞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安全预案和应急预案。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选择针对性强的教材内容,高三主要是排球战术和体操双杠和支撑跳跃两个模块的学习。这两个模块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都较高,所以,每节课添加课课练的素质练习,以便保证模块学习的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2、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克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培养的问题。学生的兴趣是体育课锻炼效果的关键,也是学生自主锻炼和自发参与的关键因素,对于该问题,要通过调查和研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评价方式以及认同学生自主创新的有价值的练习方式、方法和评价方式。
3、通过外出学习和网络资源,互相交流成功的经验,学习先进性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水平,更好的驾驭课堂,灵活的处理教学难点和突发情况,增加课堂的流畅性、生动性、活泼性。
4、加强双基教学,提高学生对运动常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相关体育竞赛的规则和竞赛方法,培养学生参与的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了解相关运动项目易发生的运动创伤和运动损伤,教育学生比赛前做好热身活动,尽量避免运动中出现的意外创伤,做到安全运动,快乐运动。
5、组建业余训练队和兴趣小组,积极开展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示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和对体育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进度:
1、排球模块。
1)第2周―第5周进攻战术的学习。3号位近体快球、4号位的进攻、2号位的背飞;
2)第6周―第9周防守战术的学习。中1―2、边1―2、心跟进;
2、体操模块。
2)第15周―第18周支撑跳跃侧腾跃;蹲腾跃(屈腿腾跃);分腿腾跃;
3、第19―20周体能考核和技能考核;
1、4月份校学生乒乓球赛;
2、4月份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3、5月份区中学生篮球赛;
4、5月份区中学生乒乓球赛;
5、6月份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智力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状况的分析)通过高中两年的体育教学训练,学生知道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能够按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兴趣选一至两个项目进行锻炼,而且掌握了所选项目的基本技术,有部分同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分项填写)。
知识目标:学会一两种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了解体育活动对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应用简单的方法测试自己的体能,按兴趣新选一个或按上学期的项目进行训练。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与社会适应能力。
情感目标: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顽强的意志,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增强自信,感受交往、合作与竞争,培养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
(可就优化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改革试验,调动学生积极性,抓好形成质量诸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培优和辅导后进生等方面,结合实际,订出具体措施)。
1、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
2、多形势,多手段引导学生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3、分层次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4、设置一定的难度和困难情境,培养学生勇敢、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的优良品质。
5、场地器材巧妙设计,自编自制体育器械。
6、对于年级体育报考的学生,按照高考大纲要求,根据其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训练计划,辅导其训练为高考作好准备。
通过高中两年的体育教学训练,学生知道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能够按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兴趣选一至两个项目进行锻炼,而且掌握了所选项目的基本技术,有部分同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知识目标:学会一两种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了解体育活动对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应用简单的方法测试自己的体能,按兴趣新选一个或按上学期的项目进行训练。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与社会适应能力。
情感目标: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顽强的意志,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增强自信,感受交往、合作与竞争,培养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
1、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
2、多形势,多手段引导学生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3、分层次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4、设置一定的难度和困难情境,培养学生勇敢、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的优良品质。
5、场地器材巧妙设计,自编自制体育器械。
文档为doc格式。
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锻炼,学生体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很多同学还是不能顺利通过健康标准的考核,所以本学期在完成模块教学的同时,继续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重点是男生的“引体向上”、女生的“仰卧起坐”和耐力跑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学校工作目标为准绳确立个人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1、加强教学大纲的钻研,努力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拓展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提高教研能力、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案,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3、编制一堂高质量的优质课或一篇原创论文。
4、组织好“两操一课”和校内体育活动,教研活动。
5、组织好体质健康的测试和统计工作,写出统计报告和工作总结。
6、搞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安全预案和应急预案。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选择针对性强的教材内容,主要是排球战术和体操双杠和支撑跳跃两个模块的学习。这两个模块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都较高,所以,每节课添加课课练的素质练习,以便保证模块学习的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2、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克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培养的问题。学生的兴趣是体育课锻炼效果的关键,也是学生自主锻炼和自发参与的关键因素,对于该问题,要通过调查和研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评价方式以及认同学生自主创新的有价值的练习方式、方法和评价方式。
3、通过学习和网络资源,互相交流成功的经验,学习先进性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水平,更好的驾驭课堂,灵活的处理教学难点和突发情况,增加课堂的流畅性、生动性、活泼性。
4、提高学生对运动常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相关体育竞赛的规则和竞赛方法,培养学生参与的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了解相关运动项目易发生的运动创伤和运动损伤,教育学生比赛前做好热身活动,尽量避免运动中出现的意外创伤,做到安全运动,快乐运动。
5、组建业余训练队和兴趣小组,积极开展有意义的体育活动,
参加地区县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示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和对体育技能的掌握。
1)第2周—第5周进攻战术的学习。
2)第6周—第9周防守战术的学习。
2)第15周—第18周支撑跳跃侧腾跃;蹲腾跃(屈腿腾跃);分腿腾跃;
3、第19—20周体能考核和技能考核;
1、3月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4月份校学生篮球球赛;
3、5月份中学生篮球赛;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坚持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启发思维、观察体验、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练结合为主旨,充分体现兴趣性、师生互动性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背景。本课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勇于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
二、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跑的这个教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体育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自然活动能力。高一年级跑得教材内容主要以跑得专门性练习和跑的技术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教学活动,改进跑的技术,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同时还是培养学生自信、果断等良好心理品质的有效手段。
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22)班学生,该班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一般,参与跑等项目的活动兴趣不高,以前虽接触过快速跑教材但对快速跑的技术动作掌握情况不够理想,尤其是对摆臂技术的掌握缺憾较大,从而对跑速和跑成直线造成了直接影响。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运用了各种方法安排了各种跑的练习,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倾向。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与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
2、运动技能与目标: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学会30米快速跑的正确方法,提高奔跑能力,并了解跑的知识、对身体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跑和游戏发展学生跑的能力,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培养顽强的精神。
4、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乐趣。
5、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体现合作交往,团结合作的拼搏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快速跑的能力,及身体灵敏性、协调性。
教学难点:体验、观察、合作探究的锻炼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从观察体验入手,创设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的情景,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展现自我和体现团队精神。
五、教学方法:
通过体验观察、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运动的参与性。在教学设计和教材处理上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1、导入与热身。
课前预设知识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不同的认识进入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和思维,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主动地融入课堂之中,自然的走向过渡。采用蛇形移位跑,徒手操和专项练习,起到热身运动,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练习情趣,并逐渐导入新课,进入教材。
2、合作与探究。
合作与探究是本次课的重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练方式。贯彻于课的始终,并在教学中得以突现。以掌握合作跑技术和接力跑技术为难点,以“体验观察——思考比较——感知——寻找问题,选择方法——学会解决问题”为教学流程,在教学中将重难点分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体验与观察: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体验与实践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有针对性的练,以演示、激励、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体验法、观察法、尝试法、讨论法、合作法、互助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过程,达成目标。
第二层:巩固与加强:把合作跑作为重点,让学生在快速跑的基础上,以小组竞赛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竞赛中建立正确的合作跑,并蕴含规则要求,进一步巩固、提高合作跑的能力。
第三层:自主锻炼: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结合,发挥想象,选创动作,进行柔韧灵敏练习,使学生学会柔韧、灵敏的练习方法,安全措施,突出学生的组织能力,再次展现师生互动、合作锻炼的课堂情景。
3、放松与小结。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自上而下的放松活动,力求生理和心理彻底放松。课后小结,对同学们的体会和练习进行讲评。
六、教学过程。
1、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发现问题,改进练习方法,提高快速跑的动作质量,发展快速跑的能力,使力量、柔韧、灵敏性、身体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得到发展。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体会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建立和谐的课堂情景和集体荣誉感。养成课外积累知识的习惯。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并向教师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注意事项,导入教学,安排见习生。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等,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如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有效的实施,使本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这是各地特别是各校需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管理。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学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2003年4月,国家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由此,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管理和教学模式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国家将放宽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统一管理和硬性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也有利于发挥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从而真正体现课程实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这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教育部统一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体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标准等,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编写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三、地方和学校因地制宜地制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我国地域辽阔,内陆与沿海不仅地形地貌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而且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各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国家制订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了各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力求使《课程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需求,提出了学生在水平五阶段的学习目标,而没有提出“事无巨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保证95%以上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成学习目标。另外,《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实施建议也仅仅是建议性的。所有这些都给了地方和学校很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因此,地方和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
(一)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
其他形式取代。二是每一门课程的建构。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国家的一门课程,其设置的目标体系是地方课程所不能更改的,但是,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方法却是地方可以自行确定的。这是因为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南北、东西差异极大,北方冬季较长,适宜于冰雪运动,而南方夏季长达数月,给学习游泳形成了良好条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时尚运动开展比较普遍,西部地区目前还比较困难,滑沙、攀岩等项目却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地方可以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订适合本地区的、有助于实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目标的实施方案,供学校进一步选择。
方案也只能是指导性和建议性的,而不应该是命令式的、强制式的,要充分考虑各校之间的差异,要给各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从学校整体的课程设置来看,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开设课程的整体规划。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精神,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高中水平五阶段每周应该安排2节课,每名学生应获得学分,这是必修的课程。学校还可以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生需求等因素,按国家规定的比例设置一部分校本课程与选修课程。如果某中学在设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每周2学时以外,再设置一节《形体仪表课》,这就是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中的自设课程,但绝不能以自设课程来取代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是课程(学科)本身的实施方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到体育教研室和每一个体育教师身上,其表现形式是三种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学时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按水平划分学习阶段和按不同的学习内容设置学习目标。下面主要讨论如何按水平五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制订水平教学计划。
1.水平教学计划不是传统学年教学计划的简单合并。
《课程标准》既然是以水平来划分学段的,那么在同一个水平中各学年之间就存在一种有机联系,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对整个水平阶段有一个整体的考虑,而不是仅对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考虑。教师可以按照水平制订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教学计划,既要对《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群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把握,又要对同一个水平目标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以便水平教学计划更有助于学生达成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
2.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我们又应该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呢?一是明确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或活动建议。二是认识到多种目标之间的关联性。例如,在实现运动参与方面的某个目标时,可能也同时实现了某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在达成运动技能方面的某个目标时,同时又实现了某个身体健康方面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对目标群进行认真地分析,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作为制订水平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三是考虑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高中阶段选择一个运动项目中的哪些具体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并没有作具体的规定,每个教师都有选择具体教学内容的空间和余地,这样既可以发挥每一个教师的创造性,又能使教师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如场地、器材、学生的爱好等)。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所选的具体教学内容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二)水平教学计划的制订方法。
水平教学计划制订一般可以分成两个步骤。
1.目标分解。
《课程标准》设置了五个不同方面的学习目标,为了能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也提出了一些活动或内容建议,以“内容标准”的形式提供给教师参考。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可以对这些学习目标或内容标准做进一步的整理,按照平行的和递进的关系;将目标分为几个集合群,依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列出一组目标集合与另一组目标集合之间的排列关系,选择一些最适合实现某一个目标集合群的学习内容来进行教学。
2.单元组合。
在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的三级目标体系后,根据地方、学校特点,对能够实现各学习目标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对选择出的内容项目做进一步的排列,以单元的形式来呈现,如足球教学单元、健美操教学单元、武术教学单元、投掷教学单元等。通过这些教学单元的教学,全面实现水平五的学习目标。
总之,水平教学计划的制订,首先应该进行目标的分解,形成几个以目标集合群为特征的时间单元,然后再在各时间单元中选择最适合实现这个目标集合群的、以项目为主要特征的内容单元进行教学。
1.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
在水平教学计划中,许多地方是以教学单元来表述的。所谓教学单元,是一种教学时间的集合,突出了单元的概念。而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内容的集合,强调了教学的概念,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组织一项或一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因此,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根据以上的分析,单元教学计划很显然应该是一种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新体育课程强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注意水平教学计划的整体构思,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多维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因而更倾向于重视宏观教学计划的设计。单元教学计划可以看成是构成水平教学计划的分子,由许多分子组成了完整的水平教学计划。因此,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
单元教学计划不同于传统教学计划中的学期教学计划。从概念上讲,单元教学计划小于学期教学计划,即在一个学期里可能出现2~3个单元不等。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使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是单元教学最大的特点。单元教学计划有三大优点:一是单元教学计划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单元与单元之间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二是单元教学计划表现出一定的运动技术学习的系统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某一项运动技能的水平,同时,它的考核与评价方法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三是单元教学计划又是学时计划的主要依据,它能使学时计划成为一种连贯性的教学过程描述。
2.单元教学计划是制订学时教学计划的依据。
其实,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教学计划与学时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一方面是水平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另一方面则是学时计划的主要依据。一个单元教学计划需要用多少节课来完成,可以有一定的伸缩性。由于教师、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的不同,同一个教学单元所设计的学习目标,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单元教学计划作为学时教学计划的依据,教学内容可以事先确定,但其时间的集合并不是固定的。
(二)单元教学计划制订的方法。
具体采说,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目标统领内容”的思想。
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虽然比义务教育阶段更偏重于一些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但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仍应注意将学习内容置于学习目标的管理之下,即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需尽量考虑如何实现多方面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进行篮球运动单元教学中,应考虑在提高学生篮球运动技能水平和增强学生体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见案例1)。
2.教学内容的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新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如过去体操教学中的绳操、棍棒操被各种健身操与现代舞蹈所代替,单调的投掷项目被一些轻器材(如垒球、飞标、飞盘)投掷项目所代替,投掷方法也从单纯地“背后过肩”投掷转为不同形式的投掷。总之,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必须注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处处多考虑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尽量避免重蹈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单纯传授技术为主”的覆辙。
以上介绍了新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中水平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的基本要求与方法,这两种教学计划与传统的教学计划具有巨大的差异,(见案例2)。
在制订了水平与单元教学计划以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单元教学计划制订学时计划。作为一种计划,它应该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能看到预期的结果,应该可以顺利地执行;同时,计划还应该具有后续性和灵活性,计划的内容不是终结性的内容,而应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余地,计划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不要把学时计划安排得满满的,让自己整节课都喘不过气来。
(二)学时计划构成的要素。
l.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统领学习内容。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以目标体系统领教学内容,这是与传统的体育课程最大的本质区别。传统的体育学时计划中也有教学目标这一栏,教师在备课时也都认真地填写。从字面上来看,两者之间似乎并无区别,只是在传统的学时计划中,教学内容写在教学目标的前面。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传统的学时计划中,教学目标实际是虚设的。例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如果某一位教师准备上一节100米跑考核课,他很可能在内容栏里填写上“100米跑考核”,而在教学目标栏内填写上“发展学生速度素质,检查学生速度素质提高情况”。但是,在这节课结束前,教师在进行小结时,最关心的是在成绩记录册上是否记下了每个学生100米跑的两次成绩,教师会问:“某某同学,你怎么只跑了一次?还有一次成绩呢?”这说明教师关心的只是教学内容是否完成,而不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是虚设的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同样是这节课,教师在最后应该讲的是:“从这节课所有同学的表现来看,你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展自己的速度,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每个人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了进步。进步了多少,甚至是进步不大,都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2)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
篮,有人只掌握了原地中距离投篮和运球急停急起??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掌握了一两项基本技术,都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当然,教师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表面上看只差了一个字,但反映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察角度。《课程标准》提倡的是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学习,因此,我们更偏重于学习目标的这种提法。
(3)学习目标的确定、
其实,单元教学计划已经将学习目标具体化了。但是有一点应该特别注意,就是学习目标的主次应该分清。也就是说,一节课可能会有多重目标,可能会涉及到多个方面,此时,最主要的学习目标应该写在最前面。例如,某一节课中,一位教师采取了接力跑的教学手段,但是他的本意并不是利用接力跑来发展学生的速度,而是期望通过接力跑这样一种手段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那么,应该把“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放在第一位。其次应该注意的是尽量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所有的学习目标一股脑儿都写进学时计划。应该知道,学习目标是可以向学生公布的显性目标,教师甚至可以在每一节课上都用小黑板把学习目标书写上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手段来实现目标。如果教师设置了一大堆目标,学生就会不知所措。
2.学习内容。
(1)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一旦学习目标确定,教师对整节课就会有一个全盘的打算,就是课的“设计”,随后完善课的细节,即所谓的“制订”。教师在制订学时计划时,如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接受能力的差异很大,就应该鼓励并允许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并取得不同的收获。这正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来达成学习目标。这种在同一目标制约下,灵活地选取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以后还将详细介绍。
(2)教师提供选择内容。
在更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制订的学时计划中主动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内容。由于新体育课提倡采用目标统领学习内容的做法,学习内容是受学习目标制约的。在同一学习目标下,确实存在着多种途径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就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以便选择。例如,在教师设计发展体能的教学单元时,就完全可以给予学生很大的选择权。因为每个学生的体能基础状况有很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需要发展的体能是不一样的,有人位移速度差一些、有人有氧耐力差一些、有人肌肉力量差一些??《课程标准》倡导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学时计划时,应该考虑以类似运动处方的形式提供每个学生不同的练习内容;使他们各自进行不同的锻炼,从而实现学习目标。此外,即使是为了达成同一个学习目标,如发展位移速度,教师也可以提供学生更多的学习内容,如30—40米短距离跑、让位跑、下坡跑、顺风跑等,也可以通过其他活动形式来发展学生的位移速度,如在球类活动、在竞赛中发展速度等。
3.学习方式。
(1)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通常采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并非一无是处,在适当的情况下仍然是必需的,但不应过于强调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不要只是采用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
体育学习在许多情况下确实避免不了使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例如,一些健美操的动作学习,最初,学生需要模仿教师的动作去做。学习武术也是如此。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全盘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果。
(2)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尽量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学生对健美操有了一定基础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编自练的机会,或者自编后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中,教师应该处于关心、指导、帮助的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编、自练和展示这样一个过程,获得成就感,增强自尊与自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
体育学习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合作与帮助,在教学中、在竞赛中都需要合作意识,这将对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发挥体育学习在这方面的功能与作用,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例如,在设计有氧操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集体练习,促进学生形成互帮互动的学习方式。在各种球类小型比赛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订规则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如篮球比赛中,教师设计了一种不能运球的比赛形式,这大大增加了同伴之间的合作机会,因为此时只能通过传球来实现人在球场上的移动。这种学习方式降低了“球星”的作用,合作的重要性也就突现了出来。
(4)探究学习。
经过高中前两年的学习锻炼,学生体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很多同学还是不能顺利通过健康标准的考核,所以本学期在完成模块教学的同时,继续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重点是男生的“引体向上”、女生的“仰卧起坐”和耐力跑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学校工作目标为准绳确立个人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1、加强教学大纲的钻研,努力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拓展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提高教研能力、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案,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3、编制一堂高质量的优质课或一篇原创论文。
4、组织好“两操一课”和校内体育活动,教研活动。
5、组织好体质健康的测试和统计工作,写出统计报告和工作总结。
6、搞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安全预案和应急预案。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选择针对性强的教材内容,主要是排球战术和体操双杠和支撑跳跃两个模块的学习。这两个模块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都较高,所以,每节课添加课课练的素质练习,以便保证模块学习的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2、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克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培养的问题。学生的兴趣是体育课锻炼效果的关键,也是学生自主锻炼和自发参与的关键因素,对于该问题,要通过调查和研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评价方式以及认同学生自主创新的有价值的练习方式、方法和评价方式。
3、通过学习和网络资源,互相交流成功的经验,学习先进性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水平,更好的驾驭课堂,灵活的处理教学难点和突发情况,增加课堂的流畅性、生动性、活泼性。
4、提高学生对运动常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相关体育竞赛的规则和竞赛方法,培养学生参与的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了解相关运动项目易发生的运动创伤和运动损伤,教育学生比赛前做好热身活动,尽量避免运动中出现的意外创伤,做到安全运动,快乐运动。
5、组建业余训练队和兴趣小组,积极开展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参加地区县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示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和对体育技能的掌握。
1、身体素质、篮球、排球模块。
1)第2周—第5周进攻战术的学习。
2)第6周—第9周防守战术的学习。
2、体操模块。
(1)第10周—第14周双杠跳上—支撑摆动;前摆分腿坐前。
进;前摆上;前摆下;后摆下;
(2)第15周—第18周支撑跳跃侧腾跃;蹲腾跃(屈腿腾跃);分腿腾跃;
(3)第19—20周体能考核和技能考核;
1、3月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4月份校学生篮球球赛;
3、5月份中学生篮球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智力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状况的分析)通过高中两年的体育教学训练,学生知道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能够按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兴趣选一至两个项目进行锻炼,而且掌握了所选项目的基本技术,有部分同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二、本学年教学目标:(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分项填写)。
知识目标:学会一两种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了解体育活动对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应用简单的方法测试自己的体能,按兴趣新选一个或按上学期的项目进行训练。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与社会适应能力。
情感目标: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顽强的意志,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增强自信,感受交往、合作与竞争,培养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
三、主要教学措施:(可就优化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改革试验,调动学生积极性,抓好形成质量诸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培优和辅导后进生等方面,结合实际,订出具体措施)。
1、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
2、多形势,多手段引导学生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3、分层次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4、设置一定的难度和困难情境,培养学生勇敢、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的优良品质。
5、场地器材巧妙设计,自编自制体育器械。
6、对于年级体育报考的学生,按照高考大纲要求,根据其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训练计划,辅导其训练为高考作好准备。
[高中体育教学计划例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等,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如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有效的实施,使本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这是各地特别是各校需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管理。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学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4月,国家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由此,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管理和教学模式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国家将放宽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统一管理和硬性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也有利于发挥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从而真正体现课程实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这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教育部统一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体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标准等,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编写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三、地方和学校因地制宜地制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我国地域辽阔,内陆与沿海不仅地形地貌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而且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各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国家制订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了各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力求使《课程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需求,提出了学生在水平五阶段的学习目标,而没有提出“事无巨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保证95%以上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成学习目标。另外,《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实施建议也仅仅是建议性的。所有这些都给了地方和学校很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因此,地方和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
(一)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
其他形式取代。二是每一门课程的建构。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国家的一门课程,其设置的目标体系是地方课程所不能更改的,但是,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方法却是地方可以自行确定的。这是因为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南北、东西差异极大,北方冬季较长,适宜于冰雪运动,而南方夏季长达数月,给学习游泳形成了良好条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时尚运动开展比较普遍,西部地区目前还比较困难,滑沙、攀岩等项目却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地方可以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订适合本地区的、有助于实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目标的实施方案,供学校进一步选择。
方案也只能是指导性和建议性的,而不应该是命令式的、强制式的,要充分考虑各校之间的差异,要给各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从学校整体的课程设置来看,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开设课程的整体规划。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精神,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高中水平五阶段每周应该安排2节课,每名学生应获得学分,这是必修的课程。学校还可以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生需求等因素,按国家规定的比例设置一部分校本课程与选修课程。如果某中学在设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每周2学时以外,再设置一节《形体仪表课》,这就是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中的自设课程,但绝不能以自设课程来取代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是课程(学科)本身的实施方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到体育教研室和每一个体育教师身上,其表现形式是三种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学时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按水平划分学习阶段和按不同的学习内容设置学习目标。下面主要讨论如何按水平五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制订水平教学计划。
1.水平教学计划不是传统学年教学计划的简单合并。
《课程标准》既然是以水平来划分学段的,那么在同一个水平中各学年之间就存在一种有机联系,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对整个水平阶段有一个整体的考虑,而不是仅对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考虑。教师可以按照水平制订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教学计划,既要对《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群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把握,又要对同一个水平目标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以便水平教学计划更有助于学生达成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
2.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我们又应该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呢?一是明确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或活动建议。二是认识到多种目标之间的关联性。例如,在实现运动参与方面的某个目标时,可能也同时实现了某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在达成运动技能方面的某个目标时,同时又实现了某个身体健康方面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对目标群进行认真地分析,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作为制订水平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三是考虑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高中阶段选择一个运动项目中的哪些具体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并没有作具体的规定,每个教师都有选择具体教学内容的空间和余地,这样既可以发挥每一个教师的创造性,又能使教师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如场地、器材、学生的爱好等)。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所选的具体教学内容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二)水平教学计划的制订方法。
水平教学计划制订一般可以分成两个步骤。
1.目标分解。
《课程标准》设置了五个不同方面的学习目标,为了能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也提出了一些活动或内容建议,以“内容标准”的形式提供给教师参考。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可以对这些学习目标或内容标准做进一步的整理,按照平行的和递进的关系;将目标分为几个集合群,依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列出一组目标集合与另一组目标集合之间的排列关系,选择一些最适合实现某一个目标集合群的学习内容来进行教学。
2.单元组合。
在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的三级目标体系后,根据地方、学校特点,对能够实现各学习目标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对选择出的内容项目做进一步的排列,以单元的形式来呈现,如足球教学单元、健美操教学单元、武术教学单元、投掷教学单元等。通过这些教学单元的教学,全面实现水平五的学习目标。
总之,水平教学计划的制订,首先应该进行目标的分解,形成几个以目标集合群为特征的时间单元,然后再在各时间单元中选择最适合实现这个目标集合群的、以项目为主要特征的内容单元进行教学。
1.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
在水平教学计划中,许多地方是以教学单元来表述的。所谓教学单元,是一种教学时间的集合,突出了单元的概念。而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内容的集合,强调了教学的概念,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组织一项或一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因此,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根据以上的分析,单元教学计划很显然应该是一种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新体育课程强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注意水平教学计划的整体构思,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多维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因而更倾向于重视宏观教学计划的设计。单元教学计划可以看成是构成水平教学计划的分子,由许多分子组成了完整的水平教学计划。因此,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
单元教学计划不同于传统教学计划中的学期教学计划。从概念上讲,单元教学计划小于学期教学计划,即在一个学期里可能出现2~3个单元不等。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使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是单元教学最大的特点。单元教学计划有三大优点:一是单元教学计划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单元与单元之间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二是单元教学计划表现出一定的运动技术学习的系统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某一项运动技能的水平,同时,它的考核与评价方法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三是单元教学计划又是学时计划的主要依据,它能使学时计划成为一种连贯性的教学过程描述。
2.单元教学计划是制订学时教学计划的依据。
其实,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教学计划与学时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一方面是水平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另一方面则是学时计划的主要依据。一个单元教学计划需要用多少节课来完成,可以有一定的伸缩性。由于教师、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的不同,同一个教学单元所设计的学习目标,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单元教学计划作为学时教学计划的依据,教学内容可以事先确定,但其时间的集合并不是固定的。
(二)单元教学计划制订的方法。
具体采说,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目标统领内容”的思想。
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虽然比义务教育阶段更偏重于一些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但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仍应注意将学习内容置于学习目标的管理之下,即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需尽量考虑如何实现多方面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进行篮球运动单元教学中,应考虑在提高学生篮球运动技能水平和增强学生体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见案例1)。
2.教学内容的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新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如过去体操教学中的绳操、棍棒操被各种健身操与现代舞蹈所代替,单调的投掷项目被一些轻器材(如垒球、飞标、飞盘)投掷项目所代替,投掷方法也从单纯地“背后过肩”投掷转为不同形式的投掷。总之,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必须注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处处多考虑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尽量避免重蹈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单纯传授技术为主”的覆辙。
以上介绍了新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中水平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的基本要求与方法,这两种教学计划与传统的教学计划具有巨大的差异,(见案例2)。
在制订了水平与单元教学计划以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单元教学计划制订学时计划。作为一种计划,它应该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能看到预期的结果,应该可以顺利地执行;同时,计划还应该具有后续性和灵活性,计划的内容不是终结性的内容,而应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余地,计划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不要把学时计划安排得满满的,让自己整节课都喘不过气来。
(二)学时计划构成的要素。
l.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统领学习内容。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以目标体系统领教学内容,这是与传统的体育课程最大的本质区别。传统的体育学时计划中也有教学目标这一栏,教师在备课时也都认真地填写。从字面上来看,两者之间似乎并无区别,只是在传统的学时计划中,教学内容写在教学目标的前面。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传统的学时计划中,教学目标实际是虚设的。例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如果某一位教师准备上一节100米跑考核课,他很可能在内容栏里填写上“100米跑考核”,而在教学目标栏内填写上“发展学生速度素质,检查学生速度素质提高情况”。但是,在这节课结束前,教师在进行小结时,最关心的是在成绩记录册上是否记下了每个学生100米跑的两次成绩,教师会问:“某某同学,你怎么只跑了一次?还有一次成绩呢?”这说明教师关心的只是教学内容是否完成,而不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是虚设的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同样是这节课,教师在最后应该讲的是:“从这节课所有同学的表现来看,你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展自己的速度,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每个人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了进步。进步了多少,甚至是进步不大,都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2)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
篮,有人只掌握了原地中距离投篮和运球急停急起??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掌握了一两项基本技术,都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当然,教师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表面上看只差了一个字,但反映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察角度。《课程标准》提倡的是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学习,因此,我们更偏重于学习目标的这种提法。
(3)学习目标的确定、
其实,单元教学计划已经将学习目标具体化了。但是有一点应该特别注意,就是学习目标的主次应该分清。也就是说,一节课可能会有多重目标,可能会涉及到多个方面,此时,最主要的学习目标应该写在最前面。例如,某一节课中,一位教师采取了接力跑的教学手段,但是他的本意并不是利用接力跑来发展学生的速度,而是期望通过接力跑这样一种手段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那么,应该把“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放在第一位。其次应该注意的是尽量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所有的学习目标一股脑儿都写进学时计划。应该知道,学习目标是可以向学生公布的显性目标,教师甚至可以在每一节课上都用小黑板把学习目标书写上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手段来实现目标。如果教师设置了一大堆目标,学生就会不知所措。
2.学习内容。
(1)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一旦学习目标确定,教师对整节课就会有一个全盘的打算,就是课的“设计”,随后完善课的细节,即所谓的“制订”。教师在制订学时计划时,如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接受能力的差异很大,就应该鼓励并允许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并取得不同的收获。这正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来达成学习目标。这种在同一目标制约下,灵活地选取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以后还将详细介绍。
(2)教师提供选择内容。
在更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制订的学时计划中主动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内容。由于新体育课提倡采用目标统领学习内容的做法,学习内容是受学习目标制约的。在同一学习目标下,确实存在着多种途径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就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以便选择。例如,在教师设计发展体能的教学单元时,就完全可以给予学生很大的选择权。因为每个学生的体能基础状况有很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需要发展的体能是不一样的,有人位移速度差一些、有人有氧耐力差一些、有人肌肉力量差一些??《课程标准》倡导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学时计划时,应该考虑以类似运动处方的形式提供每个学生不同的练习内容;使他们各自进行不同的锻炼,从而实现学习目标。此外,即使是为了达成同一个学习目标,如发展位移速度,教师也可以提供学生更多的学习内容,如30—40米短距离跑、让位跑、下坡跑、顺风跑等,也可以通过其他活动形式来发展学生的位移速度,如在球类活动、在竞赛中发展速度等。
3.学习方式。
(1)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通常采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并非一无是处,在适当的情况下仍然是必需的,但不应过于强调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不要只是采用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
体育学习在许多情况下确实避免不了使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例如,一些健美操的动作学习,最初,学生需要模仿教师的动作去做。学习武术也是如此。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全盘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果。
(2)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尽量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学生对健美操有了一定基础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编自练的机会,或者自编后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中,教师应该处于关心、指导、帮助的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编、自练和展示这样一个过程,获得成就感,增强自尊与自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
体育学习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合作与帮助,在教学中、在竞赛中都需要合作意识,这将对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发挥体育学习在这方面的功能与作用,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例如,在设计有氧操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集体练习,促进学生形成互帮互动的学习方式。在各种球类小型比赛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订规则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如篮球比赛中,教师设计了一种不能运球的比赛形式,这大大增加了同伴之间的合作机会,因为此时只能通过传球来实现人在球场上的移动。这种学习方式降低了“球星”的作用,合作的重要性也就突现了出来。
(4)探究学习。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狠抓课堂常规,提高课堂质量。
本学期体育组将狠抓体育常规,提高堂课质量,根据大纲,新教材,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体育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根据新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水平,理论水平,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严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统一运动服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科研,多统计数据,以论文的形式来汇总。上课多练,多讲,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一舞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抓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
我校是长跑传统项目学校,建立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是长远的事。按照体育竞赛计划表,认真抓好的训练。制定好周密而详细的计划。每天保证训练一个小时。并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要求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我校能成为体育特色学校而积极努力。加强田径队训练,争取在小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5、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三、活动安排。
1、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召开体育教师会议,部署学期体育工作。
2、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
3、各训练队制定训练计划,健全梯队建设。
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1、做好《冬节三项赛》测试、上报工作。
2、积极组队参加区毽绳比赛。
各训练队认真进行冬训。
2、总结体育组学期工作。
3、体育资料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