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庄稼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很亲密的,云更是不用说的: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这些都是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时常会看见父亲在夕阳下对着远方眺望,那时候电视都还没普及,没有天气预报,只好通过看云来辨别第二天的天气。云带给庄稼人很多帮助,然而对于我来说白云更像是一个的玩具,只是它不可能拿在手上玩耍。
乡下的孩子都是简单的,到处跑着玩累了就往草地一躺看着天上的云,作文也不是为了悟什么道,仅仅是为了好玩,怀着逛动物园的心情看完狮子看骆驼,看完骆驼看白马。调皮捣蛋的孩子突然有了耐心,好像成了幽静的诗人,这样很好,因为很多动物我们见都没见过,却因为白云的飘移而认识了,白云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更是启蒙和科普的工具。
当然更奇妙的或许不是动物,而是那变化,在微风的吹拂下,四五分钟的静态足以破坏一匹骆驼的造型,可我们并不着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让思想在云上驰骋,想象力有充分的发挥空间。突然间就变得像马了,一匹骆驼怎么会平白无故地变成白马呢?可所有眼睛都见证了这个事实,越看越像,最后的的确确是一匹白马了。
春天和冬天的云总是连绵的,常常是一连十天半个月都没有一个好天气,可倒也不下雨,仿佛会一直这么阴下去,再也不会晴了;却又随时都有晴朗的可能。偶尔滴几滴雨水下来,不一会儿友停住了,天边出现一片澄蓝,好似要结束这连绵不断的阴天了,忽然间又阴了下来,连太阳都没来得及从云层中探出头来。当云积累的够厚的时候,便要下起雨来。所谓春雨连绵,倒也乐坏了庄稼。
夏天就不一样了,天上总是过于晴朗,时常是万里无云,正如《诗经》中所说七月流火,都流火了,哪来的云呢?就算有云,那也是遇上了暴雨,乌云密布的,一点空隙都没有,突然就电闪雷鸣,随后便是大雨,真是凶猛的可以,风驰电掣,仿佛从高山上倾泻下来一般,纷至沓来,洗去阳光,洗去云雾,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冲到大海中去,白浪一翻,便什么渣滓也看不到了。夏日闷热的焦躁也在此得到平复,也还了大地本应有的面目。而秋天的天总是很高远,云也会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天上的情况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总体上说,一片湛蓝,但是,在局部,常常堆积起一大堆一大堆的.云朵来。因为没有风,那些一大堆一大堆的云朵几乎就不动,或者说静中有动,它们孤零零的,飘浮在瓦蓝瓦蓝的背景上。
突然想起“白云苍狗”这个词,杜甫为他的友人辩解,不知他是看见了怎样的云才能写出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这样的诗句,他是不是透过天上的云看到了上苍呢?或许在那一刹那,他看到了人间的真相,看到了人生的短暂和不确定性,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并由此获得了生命里的淡定与从容。
现在的人却都爱用浮云去比喻那些飘渺无用的东西,神马都是浮云,然而他们只知道浮云的虚幻,却不知道浮云的奇妙。其实云要比那些东西奇妙的多了,就看你是否有那样的生活经历,是否有耐心去遥望天上那朵云,全在你自己罢了。
状元凉粉城东桥下有一家凉粉店:状元凉粉。听说店主的儿子两年前成了本市的状元,凉粉店由此得名。
凉粉对于我这个农村穷学生来说真是一种奢侈品,即贵,又吃不饱。可今天,我却坐在状元凉粉店里,准备尝尝;另外……我叹了口气:唉,真倒霉,前天买参考书,贪便宜在街上小摊上买,黑灯瞎火的,摊主找了张20元假钞给我。
“小伙子,凉粉来了,吃吧!”店主将满满一大碗凉粉端到我面前。
说真的,这东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还真好吃,真想天天吃个够呢。
“还上学呢?”店主在我旁边坐了下来,这时候我抬头打量她,四五十岁,皮肤有点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热毒疹。
“嗯”高三了!这时,我又想起了兜里的那张假币,今天可要将你出手了。
“当家的,水开了!”店主被喊到一旁打凉粉去了。我有些好奇,跑去看。只见一口锅滚烫的热水向一个瓷缸一冲,店主拿着一根两指粗的木棍,插进瓷缸中的透明胶体内,使劲搅拌,沸腾的水早已气化了,直接扑向店主,店主的手顿时被烫的通红。
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想起在农村干活的父母。也辛苦的为我一分分挣那学费。
我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将假钞用掉呢?
终于,我咬咬牙,掏出身上仅剩下的伍元真币,“阿姨,跟您钱!”
“傻孩子,没看见墙上贴的高三学生免费”吗?下回再来我给你炒俩菜。当时我就愣了。
回学校后,我就把那张假币斯了。
邂逅你,让我撷取了美。
——题记
现在我站在光阴崭新的彼岸,在新的城市新的街道上穿梭,太多的纷沓,太多的喧嚣至此,让我措手不及,在这个繁杂的时代,拥挤的街道,我在混浊的泥水中寻找那一份净土,那一份纯真与洁净。于是,我邂逅了你。
你带着善良向我走来,用温暖得宛如小溪流水的眼神看着我,赐予我爱心与宽恕。于是我携着它贯穿了大街小巷,勾勒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生活中的琐事不再扰乱我们的心弦,邻里之间和里和气,互相帮助。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用,幼有所长,壮有所用,没有狠心的肇事者,没有冷血的目击者。人们用心与心来交汇,打开了那锈迹斑斑的心门。
你带着坚强向我走来,用刚毅得犹如铁人般的眼神看着我,赋予我顽强的意志和信念,让我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用乐观的心态来收藏那些人生道路上属于我的宝贵财富,焚烧了那些绊脚石,留下成功那浓香萦绕身边。不再“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那泥泞的路上,颠颠的走过来,来到了石板路上。
你带着平淡向我走来,用优雅得犹如西湖的眼神看着我,带着我走进了属于我自己的桃花。走出喧嚣的时代,来到书香中,将我沉浸在那墨香中。忘却金钱,权利,用一颗平常心来宽慰自己。时而闻闻花香,时而沐浴阳光,或许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下”的境界。但那平淡所给我的快乐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任凭慵懒的阳光洒在脸上,那是何等的享受。沿着那条长满青苔的路,拨开那杏花,我仿佛找到了另一个世界——出淤泥于不染,浊清涟而不妖,没有那冷漠的心,冰冷的人。
可是你走了,现代的快节奏渐渐将你埋没,你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留下了喧嚣嘈杂的大街,却留下了无法忘却的回忆。冬天的脚步悄悄来临,敲落下末梢的残秋,那余晖刺破下层,散漫在冷硬的钢筋建筑中,折射出耀眼的白光,让人应接不暇。望着那妙曼的霓虹灯,耸天的建筑,听着那刺人的鸣笛声,工业的废水声,我感到了害怕。
“我,真的还能再见到你吗?你在哪儿?”
如果你要关注一个人,那么你的心情,估计都在他们身上。
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吃早餐,开始好好照顾自己,那么这一切都是情感的书法。也许,你根本就不知道,在你抒发感情的时候,其他人又在忙啦什么。
也许,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情。
可是如果我们真的在这里,那么未来所有的情感和心态,都不需要别人给我们带来一个短暂的迫切,那个时候的我们,都需要跟别人找到一个鹿。
那不是一个代号,那也许是一个人的道理。
我曾经也很想,和他们一样温柔的说话,那些从来都不是包袱。也许我们的内心,从来都不会抗拒那些温暖和爱,而是抗拒那些自己无比讨厌的东西。
仅此而已。
所以,无论如何,怎样去交流,都没有任何的关系。
我知道,每一次的生活,都不是莫名其妙的付出。我们其实都在内心,有自己的小算盘。
现在在中国,随着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碰撞摩擦,总会擦出一些火花。其中最尖锐,最让我感到敏感的就是“素质”一词。
其中提到“素质”最多的例子就是两国间吃饭的差异了。比如,张三去了一趟美国,回来就感慨:“在外国吃饭的时候,餐厅里很安静,只有音乐的声音,几乎没有什么人大声喧哗。而看看我们中国呢,一吃个饭,整个饭馆里都是闹腾的,好像这桌声音不大就不能体现出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似的。这样看来,我们中国人的国民素质还需要提高啊。”但我不能否认的是,事实的确如此,为此,有些外国餐馆甚至不允许中国人进去吃饭。
但我想说的是,这不是素质问题,这关乎的是修养。在我的字典中,素质和修养并不是等价的:我认为的素质是文化水平,而修养则是内在的修养。我今天就要为“吃饭说话”正名!
我国从古至今都有仁人关于修养的诠释,如孔子曾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孔子所认为君子应有的修养就是“忠恕”二字,推己及人,以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地步。
但今天的国人为什么无法恪守“忠恕”,以达到推己及人,仁爱爱人的地步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人的修养来自他所受的教育;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修养则来自历史文化。
虽然古时有“食不言,寝不语”的箴言,但百姓们并没有将其当作金科玉律,能克己复礼的人十分罕见。百姓们吃饭的时候总喜欢说说话,何况平时农务忙,没有时间聊天,正好趁着吃饭的时候联络联络感情。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喝酒时行酒令的习俗,不论是李白的“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还是普通的划拳助兴,都是使整个饭局热闹起来的。诸如此类,年夜饭时,大家齐聚一堂,诉说自己这一年的见到的奇闻异事,使整个大家庭更加和谐,密不可分。因此,可以说,吃饭是中国人联系人与人情感之间的一根纽带,甚至吃饭说话也发展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文化,彻彻底底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今天,我为“吃饭说话”正名,这不是素质问题,而是中国人历史沉淀的的修养,这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体现,没有必要去与其他国家比什么。试想,如果你在和别人吃饭一直闷着不说话,别人会怎么想?那么只可能有两个想法:第一,他今天不高兴?还是他不想和我吃饭?。第二,这个人是个吃货,只顾着吃,都赶不上说话了。这两个,你更倾向于哪个呢?
【摘要】“先生后师”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先生后师”的教学理念应用于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写作条框的限制,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从而实现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先生后师;教学策略;语文作文;教学应用
一、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好坏的主要指标,属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应用模块,能够真正体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同时作文也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一周内专门设置了两节作文教学的课程,从而实现对学生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但是通过对现阶段作文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很多学生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习好了语文就学习好了作文,因此在教师讲解作文相关写作方法或者策略时,他们认为是时间的浪费,不愿意去听。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阅读足够的文学作品,就能够写好作文,完全不顾作文写作的方法和策略。所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导致学生在作文学习时积极性较差。
2、教师的训练无序目前,高中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训练无序,教师在作文课程讲解时,会根据写作要求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手法,但是这些手法都是从理论上进行讲解,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差。如在进行议论文体裁的写作时,教师都会告诉学生要有自己的论点,然后通过论据证明论点的成立。但是讲解完成之后,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还不透彻,影响学生后续作文的写作。
二、“先生后师”教学特点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达到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改善和优化现有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先生后师”是我校根据福建省教科研基地校专项课题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从而实现教学和学习的协调发展。跟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先生后师”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
第一,“先生后师”就是以学定教,以生为本,让学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任何写作的进行都离不开信息的搜集、整理、存储、分析和输出,学生只有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才能够为写作准备充足的素材,才能够确保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但是通过对现阶段作文教学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都对学生有命题、时间和字数等方面的限制。学生作文的写作就像是要完成一项任务一样,没有任何选择,因此他们不能够体会到写作过程中的快乐,导致写出来的作品生涩无味。“先生后师”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其相应的教学任务,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写作的意义以及写作时的内心感受。同时教师还要打破传统作文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写作形式、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将每周固定的作文教学时间灵活安排。如可以将其分配到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采取随笔或者日志等方式,将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或者事件进行记录。对其写作形式和写作字数不要给予任何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多少进行自由选择,从而真正通过作文抒发自己的感想或者感受。
第二,“先生后师”就是先学后教,课堂教学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起点,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先学,先思,先观察,先表述,先动手,先总结,先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多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困惑处、疑难处进行点拨、指导、精讲(少教)。
第三,“先生后师”就是让学生先为“生”后为“师”,师生一体。学生先自主学习先为“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互动、互助,后为“师”。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助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一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寻找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法。然后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得到其最终解决方案。
三、“先生后师”教学策略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更好地探讨“先生后师”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下面以《谈包容》作文教学操作流程为例,探讨“先生后师”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首先,教师给学生布置本次作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即是否应该具有一颗包容的心。学生接受到任务之后,到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找跟“包容”有关的素材,并且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自己的基本观点。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作文形式,如记叙文或者议论文等。教师在任务布置时,不要给学生规定任何的写作文体以及写作字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教师可以将采用相同写作文体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然后,教师让学生分别阅读比较跟其选择文体相同的文章,并且将其认为比较好的文章进行展示,供所有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同时要求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其选择文体的写作特点、可以采用的写作方法以及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时学生会对该文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则要根据学生总结得到的结论进行适当点评,对其总结结论中存在的错误或者偏见进行纠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包容”问题的看法,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其分析和理解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解答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己对该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并且通过小组探讨的形式,实现学生之间见解的交流和沟通。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素材,采用选择的写作形式完成作文的写作。教师批改完成之后,要对学生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进行适当点评,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不足和优势,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对该教学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个作文课程的教学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是起到了相应的辅助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通过自学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通过相互探讨不但实现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学习,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最后,通过总结得到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为后续作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四、结论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作文教学中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其传统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先生后师”的教学理念,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和哥哥年龄不隔相,他只比我大一岁零三个月,可是我却从来不懂他,他是个很奇怪的人。
哥哥生下来和我们兄弟都不一样,他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而且皮肤很白,因此小时候人家都喊他“白瓢”。我们那里夏天买来的西瓜,如果切开不是红瓤,就厌恶地称这瓜是个“白瓢”,虽然这样的瓜终究因为是买来的,未必舍得扔掉,结果还是吃了,但心情却完全是另外的一种了。
哥哥人很聪明,甚至有些过头,还没有上学不知就跟谁学会了加减算法,有时候妈妈在街上买东西,妈妈还在一根根扣着手指头数,他已经准确地报出了该找回多少钱。这样街上好多卖菜的小贩无不对哥哥啧啧称奇,都说哥哥这么小的一个孩子,不简单
妈妈曾无比愧疚地说,怀上哥哥的时候,家里很穷,她又做不得一点儿主,哪天能吃上一个鸡蛋都是一件奢侈的事,而那时她的胃口正很差,是她把哥哥耽误了。哥哥生下来身子很虚弱,无论怎么侍弄他,他似乎都感觉不舒服,人小又不会讲话,所以天天哭,尤其是到了夜里,有时候哭的真叫人心疼。每天太阳落下去,吃过晚饭刚抱着他,想哄他睡觉吧,他就哇哇哭了起来,而一哭几乎都是一个整夜。唉,他打开始就不想留在这个世上呀!
那时候爸爸的脾气还很大,常常恼火的想要把哥哥扔掉了,可是妈妈舍不得。爸爸说是妈妈的耐心和眼泪保住了哥哥的命。终于一个多月后,哥哥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慢慢积攒了一点体力,人也安静了许多,再不哭不闹,就是不能离开妈妈的怀抱。还有哥哥总不想看见阳光,刚刚在屋里还活泼乱跳的,一到外面就眯着眼睛睡着了,乡邻都笑说妈妈生了个只会享清福的公子哥。
上学的时候哥哥很少跟我们一起,他因为聪明,很小就上了学,我上一年级的时候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家乡那时还没有学前班,进校就上一年级,妈妈常常让哥哥照顾着领我去学校,可是哥哥总是丢开我不管,宁可去等别人也不肯等我。
我多少次当面向爸爸告哥哥的状,“爸爸,我哥就喜欢给二柱当狗,人家让他干啥他干啥,整天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我让他等我一小会儿他都不肯。”
爸爸性格粗暴耿直,是最恼恨狗腿子的,他听了我的告状每每都是又气又恨地瞪着哥哥,如果当时哥哥再出点什么差错,挨一顿打是免不了的,那时我就能看见哥哥吓得浑身哆嗦的模样。很长的日子我这样威胁哥哥,“你要小心啦,我会告诉爸爸你又给人家怎么当狗。”这样他就会愤怒地诅咒几句,然后很快把我想要的乖乖扔到我的手上。
哥哥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当我还因为作业的事被天天罚站,他却已是全校的名人,我的老师总是这样奚落我,“呵!你真是顾林的兄弟吗?你哥那么聪明,看看你吧!”
我恨哥哥比我聪明,恨别人都把夸他的话拿来挤兑我,好在学校不是天天考试,哥哥靠着一张张满分试卷赢来的荣光,很快就会散去,因为他在现实里总是笨手笨脚的。可以说除了能读懂课本,每月拿张奖状回家之外,生活里他再做不了其他的事,而我想报复他真的易如反掌。
后来哥哥随着求学的路一步步远去,他几乎完全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可也慢慢变得是无处不在,我已经开始知道依哥哥的荣耀为荣。
“我哥也在大城市里念大学!”成了一句我最常说的很骄傲的话。打工的城市里,大街上每每看见那些衣着干净整洁,手提公文包的职业男女,我也会兴奋地想,“我也有个这样的哥哥呀。”可以说,辛酸的打工路上,哥哥成了我幸福的信仰,成了我和那个繁华世界里一个梦想的纽扣。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翻开了哥哥落在家里的日记,我怀着一种好奇和膜拜的心情,细细的读了几段,我震惊了,“这个颓废落寞的人,不是我的哥哥,这个自以为孤独,生命里没有一天不在绝望中挣扎度过的痛苦灵魂,不是我的哥哥呀。哥哥是聪明的天才,是要高官厚禄,衣锦还乡的——”
我拿着日记的手在颤抖,心在往一片漆黑冰冷的深渊里坠去。多少次身体不管流出多少血也不曾流出的泪水,这一刻不知不觉竟划过我的脸庞,簌簌落下,打湿了那同样充满眼泪的文字。
“啊,哥哥是痛苦的,从人人戏弄地喊他‘白瓢’的那时,从他一次次用读书想来赢得尊严,却被无知的我们用现实的强硬践踏他的时侯,从他也想一次次的靠近我们,也想为这个家承担什么,却终于自知只能拖累我们的时候,他的心原来始终是绝望而孤独。他最大的渴望,竟是做一个和我一样‘幸福’的常人?”
当初哥哥为什么不肯和我一起去学校?为什么我要挟他的时候他会那么恐惧?为什么他越来越很少说话?为什么每次看见他的笑容都让人感到他很疲惫·······好多的疑问瞬间解开。我突然想起来哥哥已经好几年没有回过家,每次也只是听妈妈说他好好的,看得出提起哥哥,妈妈也是一脸无法掩饰的忧伤,妈妈却从来不愿意多说。
“哥哥,我好想念你!即便是当真这个世界都曾嫌弃你,让怯弱善良的你惶惶无容身之所,可是我始终当你是我的哥哥,是我生命里最亲,最重,最爱的人哪!哥哥,你真的好吗?家里最近变化很大,而每一个变化里都保留着你的喜好,妈妈说这里永远是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