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确保“电子实业”项目一期建设,在20xx年12月底前全面完工并投产。
(一)3月30日前:完成e、f栋厂房和e、f栋宿舍外墙装修工作;
(二)6月30日前:完成e、f栋厂房和e、f栋宿室内装修,安装好供水管道和供电设施;
(三)9月30日前:完成机械安装调试、厂内道路硬化、绿化工作;
(四)12月30日前:进入试产及投产。
1、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分解任务。我们要把“电子科技”建设项目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在人员安排提供坚强保证。同时,实行“一个项目、一抓到底”的领导分包项目责任制,把工期倒排,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协调服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指挥部的全体工作人员要放弃星期天,节假日,采取跟班作业的一线工作方法,及时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3、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快速高效推进。对整个工程的建设,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做到“一天一碰头,三天一协调,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考核”,确保工程快速高效地推进。
20xx年,新城村和新城镇农技综合站通过牵线搭桥,从东方种子公司引进15亩网式无公害生菜制种,使制种业有了新的突破,效益是常规制种的2-3倍。基地的建成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科技手段,其意义深远,也将吸引更多的种子公司前来投资建设。是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必将成为
我镇新的又一支柱产业。为推广这项优质高效农业项目,加快全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本方案。
项目名称:新城村网式无公害蔬菜制种示范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嘉峪关市市新城镇新城村
建设期限:20xx年-20xx年
管理单位:新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网式无公害蔬菜制种基地采用“公司 基地”的模式,从东方种子公司引进,20xx年计划落实播种网式无公害蔬菜制种100亩,以生菜为主。种植技术由公司和基地统一指导、安排,逐步提高我镇的制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我镇的制种知名度,通过基地带动作用,在2--3年内使项目区无公害网式蔬菜制种面积达到400亩以上。
(1)选地:选择肥沃、通风的地块较好,以前茬是粮食作物为佳。
(2)育苗:采用覆网拱棚式育苗,即在苗床上方及四周覆盖防虫网,在网顶搭建拱棚,苗棚高1.5米,网高以苗子的高矮而定,每亩需苗床25平方米。
(3)播种时间:一般育苗在3月中下旬,移苗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作物采收在9月底到10月初。
(4)土壤处理:选好耕地在土壤解冻之后,进行土壤消毒和杀虫处理。要选用无公害低残留杀虫剂。在移苗前十天搭好防虫网架、铺地膜,并对网内昆虫随时进行杀灭。
(5)生长期管理:对耕地内生长的杂草要及时进行清除,以人工清除为主,浇水应勤浇薄灌,少量多次。
(6)病虫害防治.如果有病害发生,要诊断清楚,选用高效低毒药物防治。虫害以预防为主,捕杀为辅,一般每隔3-5天。对网架一周喷洒一次70艾美乐水分散杀虫剂。能有效防止虫害的发生。
20xx年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0人、1000人次,购置种植所需材料,进行100亩种植示范。
项目共推广网式无公害蔬菜制种100亩
1.育苗棚建议每亩200元,计2万元
2.防虫网每亩1500元,计15万元
3.搭架钢管每亩20xx元,计20万元
4.铁丝,绳索,每亩200元,计2万元
5.农户培训费50000元
6.其它费用每亩100元,计10000元
以上总计投入45万元
该项目总投资45万元,市财政配套项目经费10万元,农户自筹35万元。
该项目实施后,每亩可产优质籽种40---50公斤,公司收购价180元/公斤,即每亩收入7200-9000元,除去每亩前期投入及各种成本4000元左右,每亩纯收入3200-5000元。效益明显,高于每亩纯普通制种。规模达到100亩,可创产值72-100万元,创纯收入35万元以上。另外,防虫网可用两年时间,搭架钢管可多次利用,在种植的第二年,可省下大多数的前期投入,效益更佳。
该项目实施后,必将成为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镇制种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xx〕6号)、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xx〕226号)以及《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云教高〔20xx〕12号)精神,为将云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成为云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示范基地,整体水平进入国内同等院校类似专业的先进行列,并带动和推进云南省绿色经济强省的`“两强一堡”建设,为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贡献。现将具体建设方案汇报如下:
一、建设目标
自1946年起,原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即现今云南师范大学已经开始培养生物科学的本专科学生,为云南省的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做出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本专业建设拟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领、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导,抓住教学、科研两个重点,加强理论基础、实践环节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精技能的教师”为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服务云南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为“两强一堡”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推动云南省跨越式发展。
二、建设思路
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导、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线、科研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更新为核心,加强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依托学院科研平台培养本科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着力研究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建设对学生学科专业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服务云南省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教育和“两强一堡”的绿色经济社会建设,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三、建设内容
(1)锤炼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标志的高素质教学研究型教师队伍;
(2)以云南省生物科学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需求为依据、学科发展前沿为动力、教师教育为特色,将本专业建设为特色鲜明、在西南地区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有效带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的发展;
(3)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将生物科学相关的学科、教育主干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为拓展学生跟踪生物科学发展前沿的能力,积极建设双语课程项目;
(4)坚持基础理论、实践实习和科学研究成果集成,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
(5)培养基础厚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专业发展潜力和拓展能力,服务于云南省基础生物教育、职业教育、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产(行)业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与管理专业人才。
四、建设措施
(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后盾、社会需求为依据,聘请资深科学家、生物学相关产(行)业专家加盟教师队伍;
(2)深入探讨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优化完善具有云南特色的生物科学师范类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相应评价体系。
本着“拓宽口径、夯实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则,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近年的改革探索,人才培养基本框架和策略、培养方案等各个环节已经日趋完善。然而,随着生物学科的发展及其对教师教育内涵与标准的改革、云南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突显,“生物科学”专业的现行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过程中,针对云南的微生物资源利用、工业用酶开发、云南人群营养构成与基因组稳定性的关联、云南能源植物资源与生物能源开发、云南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产出了大量标志性科研成果,有效支撑了依托于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生物学”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云南省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借助以上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学科和研究平台条件的建设,完善学院整体的学科布局,促进本科教学,将产业、科研方面的优势最终转化为学院教学上的强大推动力,实现教育和产业并重,产业、科研“反哺”教学的发展局面。
如何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成果更加有效地引入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形成新的生物科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使本专业建设与云南省基础教育、科技和绿色经济建设更有效结合?如何使人才培养更贴近云南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成为高强度、高潜力的“生物专业+生物教学”的双师型人才?将是本专业的重要特色,也是本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
(3)在课程建设中,①对原有双语教学课程和精品课程进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凝练,培育省级以上双语教学课程和精品课程;②在本科教学中增设《酶工程学》、《植物生物工程》、《医学分子遗传学》、《保护生物学》、《高等植物多样性》、《花卉学》、《生物伦理学》、《性健康教育学》等与学科发展前沿和地方特色紧密结合的系列特色课程。
(4)结合云南省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现状、生物资源特色和开发利用潜力,加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建设力度;
(5)结合专业特色和教育技能的发展动态,深入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与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倡体现不同学术风格、不同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
(6)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
为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本科实验教学中融入教师大量的科研手段和成果,20xx年,启动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在《发酵工程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和《遗传学实验》等4门实验课程中设立了专项基金,在20xx、20xx级生物科学专业实施了“热激诱导的玉米幼苗的耐热性的现象观察及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特定产物工业生产菌种的筛选、发酵及应用性质研究”、“原生生物与环境的组合及动态规律研究”和“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已成为生命科学学院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特色。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xx年我院的“生物科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然而,如何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有效地整合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之中?如何改革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如何拓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范围及研究内容?亦是本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7)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野外实习、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相关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发挥基地的资源优越条件,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植实践和创新能力;
(8)强化专业建设和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建设之间的衔接,拓展学生知识体系,构筑良好的发展潜力和适应能力。
五、预期成果
(1)形成学历、学缘、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由学者型、教育型、产业型专业人员构成的高素质教学研究型教师队伍;
(2)建成云南省领先、西南地区具引领和示范效应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3)构建更适应生物科学发展、云南基础教育和生物产业发展需求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
(4)在原有课程建设基础上,建设一批具有地方和学科特色的特色课程和省校以上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
(5)构建科学管理、高效运转的基础实验平台、技术实验平台和综合实验平台;
(6)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基于生物科学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综合应用、设计与创新互动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
(7)建立10个以上稳定的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基地;
(8)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学校-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机制。
为确保全年目标在全县领先,结合我局项目建设实际,经局党委研究,决定在交通运输系统上下开展20xx年四季度项目建设冲刺会战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20xx年10月1日—12月31日
力争四季度引进“三落实”项目1个;开工项目1个。确保市对县2个工业重点项目通过验收,确保在库列统企业开票销售完成7576万元,入库税收783万元。
一是重抓参加市对县2个工业重点项目,确保投资亿元重点项目通过验收。二是重抓竣工投产项目,力争今年开工项目投产达效,竣工投产项目在开票销售、入库税收、工业用电量等指标上实现最大增长。三是重抓在手储备项目,力争今年在谈项目实现签约,签约项目完成“三落实”,“三落实”项目开工建设。
(一)营造会战氛围,确保掀起比拼高潮
局利用每月的局务会对下属各单位进行鼓劲加压,形成比招引效率、比建设速度、比投产达效,并对下属各单位采取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绩,选树先进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出热烈的项目建设冲刺会战氛围。
(二)聚焦市对县重大工业项目,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一是建立和完善由局主要领导负责,帮办单位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帮办人员具体落实工作机制。二是局分管领导每旬进行过堂和会办,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对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加快项目推进。三是不断强化和深化督查,通过“走进围墙、走进车间、走进投资商心里”,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对项目推进中的问题进行交办、催办和督办。
(三)加速项目建设,确保达序时进度
一要进一步明确今年新开工和新竣工项目的建设和产出节点计划,挂牌作战,既抓项目建设,又抓项目产出。二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积极调动内部因素,挖掘内部潜力,加快建设和生产,确保达序时进度。
按照县20xx年四季度项目建设冲刺会战、核心指标冲刺会战、小康指标冲刺会战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执行。项目得分以县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办确认为主。
(一)奖励
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分别奖励1.5万元、1万元、0.5万元,并在全年目标考核时分别加5分、3分和2分;
(二)惩诫
对在四季度项目建设冲刺会战中无实绩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得分情况依据县重点督查办公室考核计分为准,根据得分高低排出名次;实绩为零单位不参加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