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总结的事情。7、总结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以下是企业管理专家总结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每个人学习。
以前,我只明白邮票是用来寄信的。自从上个月学了美丽的集邮册和罗斯福集邮后,我才明白集邮能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于是我开始对集邮产生了兴趣,也想集邮。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十分赞同,还特意给我买来一本集邮册。这本集邮册可真美啊!淡紫色的封面上印着三个“集邮册”烫金大字,下面印着几张漂亮的邮票,还有些我没见过。我十分喜欢这本集邮册。我拿着集邮册迫不及待的在家里开始“大搜索”把原先的旧邮票都收集起来,让它们舒舒服服的在我的集邮册里安家,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邮局买了一些新邮票,在加上集邮迷舅舅送给我的一些他重复的邮票,就这样我的集邮册里的成员就慢慢的多了起来,不到一个月,就“住进”了近百枚邮票。我把这些邮票都分门别类的排列在一齐,有动物类,有植物类,有山水风光类,有历史文物类。
每一天一有空,我就会翻开集邮册来欣赏,我从这小小的方寸世界里,,游览了祖国壮丽巍峨的布达拉宫,有绕群山飞舞的万里长城,有像彩虹降落的长江大桥,登庐山,看瀑布飞腾,游黄山,看云海扬波。。。。。。
我从邮票里明白了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明白了许多世界之最,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和珍稀动植物,还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集邮不仅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增长了我的见识,培养了我的动手潜力,我发现,自我渐渐的迷上了集邮。
朋友,如果你想体验集邮的快乐,如果你想领略邮票的魅力,那就快快行动吧!相信你必须会迷上集邮的。
我带着疑问去找妈妈,她意味深长地说:“盈盈,集邮册里也有邮票哟!”噢!集邮册是爱集邮的人买来的,我们家没有人爱集邮,妈妈只好向单位里的同事借了一本集邮册,刚一打开,我就惊呆了!
邮票的品种真多呀!人物、风景、动物、纪念品,画作……品种繁多,应有尽有。我用手轻轻摸了摸,好光滑、平展呀!我又禁不住凑上前闻了闻,好甜甜的纸香味呀!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拍着我的肩膀问道:“盈盈,你注意到邮票上的字母了吗?”“咦。在哪儿呢?”我看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噢!原先在邮票的右角下方有一个小小的字母“t”和“g”,这是什么意思呢?妈妈语重心长地说:“t”表示特制邮票,“g”表示纪念邮票。哇!原先邮票里还有这么多知识呀!
其中有一张《孔融让梨》的邮票深深地吸引了我,这张邮票不但色彩鲜艳,而且采取了连印的方式,整体人物构图采用了“v”字形。第一张是爸爸给七个孩子分果,第二张是让梨。
看了这张邮票,我想起了妈妈小时候给我讲过这个故事。古时候的孔融小小年纪,尚能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把大的果子让给兄长吃。虽然我们此刻都是独生子女,但都有堂兄妹、表姊妹。有好的东西,要和同伴一齐分享,古人说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尊老爱幼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期望中国的优秀传统美德继续发扬广大。
集邮册里的邮票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加深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的理解。
目录 。
今天,我去了一个期待已久的地方,那就是位于金丰大厦m层的邮票市场。
到了邮票市场,里面的邮票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我来到一个名叫紫荆邮票的店,店主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我走到店前,看到了一盒盒的散装邮票,都是几块钱的,还有玻璃柜下陈列着的一排排价格高昂的精装邮票。
我问爷爷:“这么多的邮票,您都是从哪儿弄来的啊?”
每一枚邮票上都蕴含着不同的故事。爷爷还告诉我,邮票就是百科全书,收集它,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喜好,还可以增长知识。
翻开我的集邮册,一张张精美的邮票展现在眼前。有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花鸟虫草,有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还有古今中外颇具纪念意义的各种纪念邮票,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1995年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发行的那套邮票。
这套邮票共八枚分别是:“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抗日、芒友会师、华侨捐赠、台湾光复、伟大胜利。每当看到这套邮票,尤其是看到那枚面额只有十分,画面上是几位八路军战士在堡垒上架着机关枪向敌人射击的主题为“七七”战火的邮票时,我就会联想到书上讲的“七七事变”。
那是1937年7月7日的夜晚,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我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我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我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我国驻军,我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我国人民经过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看着这枚邮票,我仿佛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看到了日本兵在老百姓家里随意地烧、杀、抢、夺;看到了许多无辜的群众倒在了日本兵的刺刀下;看到了无数的孩子因为战争而不能上学,失去亲人,失去家庭。我不禁想到:战争太残酷了!日本军队太可恶了!
看着这枚邮票,我仿佛又看到了八路军战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形;看到了在我国军民的不懈努力下日军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情景。这枚小小的邮票让我更加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使我感受到我国人民的伟大。
我是一名集邮迷,每当发现一张好邮票,我便会千方百计的得到它。就为这事,我还有一段令我害羞的小故事呢。
我非常喜欢去门卫,因为那会有许多邮票,有一次,我照常去门卫看信封。我一一观看,忽然看到了一个小蜜蜂的邮票,啊,正好和我收集的邮票正好配套,我找到你可真辛苦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可我转念一想:要是我把它撕下来,那多丢人啊。这邮票就像磁铁似的,吸引着我,让我爱不释手。我下定决心,把邮票撕下来,我左看右看,旁边没有人,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撕下来,又像风一样的跑进教室。
回到教室,屁股底下像长了一排小刺,让我坐立不安,上课了,老师拿了一张没有邮票的信封,进来问:“我们班的同学有没有拿老师的邮票。”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没有。”而我却小声的说不知道。老师严肃地说:“即邮票是好事,可是不经允许拿别人的邮件,那是不道德的事,”老师这节课说的什么事情我都记不清了只有三个字:不道德。下课了,同学们有序的走出教室,只有我慢吞吞的走到老师的面前,拿出邮票,老师摸着我的头说:“知错就改是好孩子,这张有票就送给你当做纪念品吧。我既惭愧又感动。
陈嘉瑞(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我不是一个合格的集邮家,但邮票于我,却有着三段深刻的记忆。
上世纪70年代,初中毕业的我就失学了。书念不成了,我却喜欢上了看书,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也能写。于是我精心构思熬了四个晚上,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寄给陕报。我买了两张邮票,一张贴在信封上,另一张装进了信封。信邮走了,我的心也随着8分的邮票远远地飞走了。我天天关注报纸,一连盼了七八天,也没有看到我的稿子。我开始失望了,投稿的事就渐渐淡忘了。突然有一天,有人喊我有一封信,那个年代,省里的大报纸给一个乡下小娃来信,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我急急慌慌奔到大队会计家,会计把信交给我。我一看厚度,就意识到是稿子退回来了,顿时满脸绯红,接过信低头就走。会计在身后补充说:人家报社还给你了张邮票!他不知道,那张邮票正是我寄给报社的。此后,这件事在村子里传成了“新闻”,人们也误以为给省里的报纸投稿,人家还给送邮票。这是我的第一次投稿,一张8分钱的邮票,搅起了当年乡村一场小小的波澜。那张8分的邮票,也就一直深藏在我的脑海里。
到了90年代,我在一家刊物做编辑。市面上最多的,是一种民居题材的两毛邮票。那些年我主写言论,见报频率高。抽屉里经常有邮票,还有胶水、信封。今年年初挪动书房,一沓牛皮纸的信封被我从旧书堆中翻了出来。看到这些信封,时光一下子又回到了20年前。那些没有用完的邮票,还在散发着当年的气息。
在杂志社的8年里,经过我手的信函有数万封。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邮票花花绿绿、各种各样,一下子就诱发了我的收藏兴趣。后来我一本厚厚的集邮册里,那些年的邮票插得满满当当。
近20年又过去了。如今,人们的信息传递已不再依赖信函了。家书、信封、邮票,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人们对邮票、信函的情感,却是历久弥新。去年,我在澳门一家报纸开始发表作品。有一篇写紫阳石板房的稿子,被一位身在澳门、老家在安康的朋友看到了。她从博客上找到我,说她那里有报纸,可以寄样报与我。后来,一封软垫包装的文件包寄来了。我打开一看,二十来份样报厚厚的一沓,还有澳门近年发行的三张邮票纪念封。我和她素昧平生,只是写作上的关系,她竟这样友情与我,让我心生感动。这些邮件、信封、邮票,把我带回到十分美好的情境。
我是一名集邮迷,每当发现一张好邮票,我便会千方百计的得到它。就为这事,我还有一段令我害羞的小故事呢。
我非常喜欢去门卫,因为那会有许多邮票,有一次,我照常去门卫看信封。我一一观看,忽然看到了一个小蜜蜂的邮票,啊,正好和我收集的邮票正好配套,我找到你可真辛苦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可我转念一想:要是我把它撕下来,那多丢人啊。这邮票就像磁铁似的,吸引着我,让我爱不释手。我下定决心,把邮票撕下来,我左看右看,旁边没有人,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撕下来,又像风一样的跑进教室。
回到教室,屁股底下像长了一排小刺,让我坐立不安,上课了,老师拿了一张没有邮票的信封,进来问:“我们班的同学有没有拿老师的邮票。”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没有。”而我却小声的说不知道。老师严肃地说:“即邮票是好事,可是不经允许拿别人的邮件,那是不道德的事,”老师这节课说的什么事情我都记不清了只有三个字:不道德。下课了,同学们有序的走出教室,只有我慢吞吞的走到老师的面前,拿出邮票,老师摸着我的头说:“知错就改是好孩子,这张有票就送给你当做纪念品吧。我既惭愧又感动。
61年前,1949年的10月8日,新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发行。如今,各种各样的邮票已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除了用于通邮之外,很多人还有了集邮的爱好……虽然如今有了手机和网络这些即时通讯工具以后,邮票的原始功能日渐式微。但作为曾经的重要联络工具,邮票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现在的“先进工具”所没有的意蕴与回味。
邮票见证我初恋。
在家书、情书和友人间你来我往的鱼雁传书里,一方窄窄的邮票承载了血浓于水的亲情、镂骨铭心的爱情和肝胆相照的友情。如果信封是一位温婉古雅的女子,邮票便是女子衣上那朵别致的胸花。
随着移动电话、qq和email普及到千家万户,书信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随之,邮票的用途也越来越微小。书信和邮票已成为我们记忆里那抹遥远而温馨的感动。
而我,52枚褪色的邮票,见证了我懵懂的初恋。
去年冬天新婚的我携妻子回老家探亲。当妻子看到那厚厚一沓信很好奇地问我梅是谁时,我开玩笑说,她是我未遂的初恋。过了一阵,妻陡然满露愠色,嗔怒而斥:“好家伙,小小年纪,竟玩得如此‘浪漫’!”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自己看。”我看了一阵,“没什么啊。”“浑蛋,你不知道邮票倒着贴是代表‘我喜欢你’呀?”
我翻着这些泛黄的信,直到数完——52个信封的邮票,无一例外地倒贴着……。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集邮家,但邮票于我,却有着三段深刻的记忆。
上世纪的70年代,初中毕业的我就失学了,16岁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农民伯伯”。我的父亲是一个教师,就在我们中学教着别人的孩子,但他的儿子却进不了他任教的学校。那时候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我家是上中农成分,推荐上高中就没了我的份。书念不成了,我却喜欢上了看书,看小说。当时有《苦菜花》《艳阳天》《林海雪原》等。还有一本《群众艺术》的杂志,上面常常有革命故事和革命诗歌。看着看着,我就觉得自己也能写诗,也能写故事。那个时候的革命故事常常就是好人好事,这样的事例我身边也有。于是我精心构思,熬了四个晚上,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草绿色的方格纸上,抄了整整8页多。寄给谁呢?当时我们那里经常能看到的就是《陕西日报》了,这样就决定寄给陕报。我到镇上的邮局买了两张邮票,8分的,一张贴在鼓鼓的信封上,另一张和稿件一起装进了信封,想着人家万一回信时用。信邮走了,我的心也随着8分的邮票远远地飞走了。这是我第一次投稿,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两张天安门图案的邮票。在把信投入邮箱的那一刻,我的心砰砰直跳。正要投进去了,却怕邮票粘接不牢,又把信封抽出来,在那8分的邮票上再按了按。看看四下没人,赶紧把信投了进去。那些年,寄信都是8分钱,都是这种天安门的图案,以致我对邮票的印象,好像就是从这个天安门开始的。信一寄走,我就开始天天关注陕西日报,看我的文章发表了没有。一连盼了七八天,也没有看到我的稿子。我开始失望了。又连着盼了几天,终于没有信息。我投稿的事就渐渐淡忘了。突然有一天,有人喊我说陕西日报给我有一封信,我一阵惊喜,不知道是什么信。那个年代,省里的大报纸给一个乡下小娃来信,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我急急慌慌奔到大队会计家。会计把厚厚的一封信交给了我。我一看厚度,就意识到是稿子退回来了,顿时满脸绯红,接过信低头就走。会计在身后补充说:人家报社还给你了张邮票!他不知道,那张邮票正是我寄给报社的。回来我才仔细看到,信被大队会计拆了,他看了报社给我的信,也发现了那张邮票。此后,这件事在村子里传成了“新闻”,人们也误以为给省里的报纸投稿,人家还给送邮票。我当时好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一样,怕人提起。这是我的第一次投稿,一张8分钱的邮票,搅起了当年乡村一场小小的波澜。那张8分的邮票,也就一直深藏在我的脑海里。
到了90年代,我已经脱离了农村,成了一名城里人,并且在一家刊物做着编辑。这个时候,8分钱寄一封信已经成为了历史,国家调整了信函邮资,寄一封信涨成两毛了。市面上最多的,是一种民居题材的两毛邮票。那些年我工作单位在城里,距离西安晚报并不远。有了稿子,我会直接送到报社。但有时我不在城里,或者是吹风下雨等,我还是习惯于用信封邮寄。记得当时我一取了稿费,就顺便在邮局里买邮票,一买就是一大版。在城隍庙买信封,一买也是一小捆。我觉得用信件寄稿子很顺达,也很保险。我那些年寄的稿子,好像没有丢失的。那些年我主写言论,见报频率高。记得有一年,我在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发表的稿子一年达到了140多篇。一些人不知道我是业余作者,以为我是报社的人用了一个笔名。那些年,我的抽屉里经常有邮票,还有胶水、信封。今年年初挪动书房,一沓牛皮纸的信封被我从旧书堆中翻了出来。看到这些信封,时光一下子又回到了20年前。那些没有用完的邮票,还在散发着当年的气息。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补充。在杂志社的8年里,经过我手的信函有数万封。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邮票花花绿绿、各种各样,一下子就诱发了我的收藏兴趣。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在我家的玻璃窗上,贴上从脸盆里捞出来的从信封上揭下来的各种邮票。后来我一本厚厚的集邮册里,那些年的邮票插得满满当当。
从那时候开始,近20年又过去了。如今手机、互联网大发展,人们的信息传递已不再依赖信函了。写作上的投稿,更是有了十分便捷的电子邮箱。这样,家书、信封、邮票,开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人们对邮票、信函的情感,却是历久弥新。去年,我在澳门一家报纸开始发表作品。当时对方确认作者以后,需要签订一份版权合同。这种纸质的文件需要信函传递,不能传真。双方信函往返数次后,事情终于搞成。那段时间,我又有了当年信函投稿的感觉:在邮局买邮票、贴邮票,收信、寄信。久违的邮票,又唤起了我亲切的记忆。说来也巧,我在澳门的报纸发稿多了,有一篇写紫阳石板房的稿子,被一位身在澳门、老家在安康的朋友看到了,十分欣喜。她从博客上找到了我,谈了她身在异地读到写故乡文章的欣喜之情。说她那里有报纸,可以寄样报与我。我遵嘱写去了邮编地址,却迟迟没有回音。半年过去了,忽然有一天,她在博客里向我致歉,说是因为忙碌迟迟未能寄出样报,说她近日马上寄。果然,一周不到,一封软垫包装的文件包寄来了。我打开一看,二十来份样报厚厚的一沓。样报之外,还有澳门近年发行的三张邮票纪念封。我和她素昧平生,只是写作上的关系,她竟这样友情与我,让我心生感动。这些邮件、信封、邮票,把我带回到十分美好的情境。
我带着疑问去找妈妈,她意味深长地说:“盈盈,集邮册里也有邮票哟!”噢!集邮册是爱集邮的人买来的,我们家没有人爱集邮,妈妈只好向单位里的同事借了一本集邮册,刚一打开,我就惊呆了!
邮票的品种真多呀!人物、风景、动物、纪念品,画作……品种繁多,应有尽有。我用手轻轻摸了摸,好光滑、平展呀!我又禁不住凑上前闻了闻,好甜甜的纸香味呀!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拍着我的肩膀问道:“盈盈,你注意到邮票上的字母了吗?”“咦。在哪儿呢?”我看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噢!原来在邮票的右角下方有一个小小的字母“t”和“g”,这是什么意思呢?妈妈语重心长地说:“t”表示特制邮票,“g”表示纪念邮票。哇!原来邮票里还有这么多知识呀!
其中有一张《孔融让梨》的邮票深深地吸引了我,这张邮票不但色彩鲜艳,而且采取了连印的方式,整体人物构图采用了“v”字形。第一张是爸爸给七个孩子分果,第二张是让梨。
看了这张邮票,我想起了妈妈小时候给我讲过这个故事。古时候的孔融小小年纪,尚能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把大的果子让给兄长吃。虽然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但都有堂兄妹、表姊妹。有好的东西,要和同伴一起分享,古人说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尊老爱幼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希望中国的优秀传统美德继续发扬广大。
集邮册里的邮票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加深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的理解。
以前,我只知道邮票是来寄信的,自从学了《美丽的集邮册》和《罗斯福集邮》后,才明白原来邮票可以用来集邮还能增长知识,后来我也慢慢的对集邮产生了兴趣。
有一次,我妈妈给了我一个信封,不过里面是空的,外面是有一个长方形的图案,它贴在右上角(那时我还不认识邮票)。我指着这个图案问:“妈妈,这个是什么?”妈妈对我说:“这个叫邮票,它是一元二角的.面值,可不便宜呢!”“是吗?”这才让我对集邮又一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让邮票弄下来,就问妈妈:“妈妈,怎样可以把信跟邮票分开呢?妈妈说;“只要把邮票根据大小剪下来,然后贴在集邮册就可以了。”我说:“原来这么容易呀!
这张邮票很好看,我缠着妈妈在给我买几张,妈妈见我喜欢,就又给我买了几张邮票,虽然我现在只有几张邮票,但我心里很高兴。因为我可以做我喜欢的事了。
陈嘉瑞(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我不是一个合格的集邮家,但邮票于我,却有着三段深刻的记忆。
上世纪70年代,初中毕业的我就失学了。书念不成了,我却喜欢上了看书,看着看着,就觉得自我也能写。于是我精心构思熬了四个晚上,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寄给陕报。我买了两张邮票,一张贴在信封上,另一张装进了信封。信邮走了,我的心也随着8分的邮票远远地飞走了。我天天关注报纸,一连盼了七八天,也没有看到我的稿子。我开始失望了,投稿的事就渐渐淡忘了。突然有一天,有人喊我有一封信,那个年代,省里的大报纸给一个乡下小娃来信,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我急急慌慌奔到大队会计家,会计把信交给我。我一看厚度,就意识到是稿子退回来了,顿时满脸绯红,接过信低头就走。会计在身后补充说:人家报社还给你了张邮票!他不明白,那张邮票正是我寄给报社的。此后,这件事在村子里传成了“新闻”,人们也误以为给省里的报纸投稿,人家还给送邮票。这是我的第一次投稿,一张8分钱的邮票,搅起了当年乡村一场小小的波澜。那张8分的邮票,也就一向深藏在我的脑海里。
到了90年代,我在一家刊物做修改。市面上最多的,是一种民居题材的两毛邮票。那些年我主写言论,见报频率高。抽屉里经常有邮票,还有胶水、信封。今年年初挪动书房,一沓牛皮纸的信封被我从旧书堆中翻了出来。看到这些信封,时光一下子又回到了前。那些没有用完的邮票,还在散发着当年的气息。
在杂志社的8年里,经过我手的信函有数万封。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邮票花花绿绿、各种各样,一下子就诱发了我的收藏兴趣。之后我一本厚厚的集邮册里,那些年的邮票插得满满当当。
近20年又过去了。如今,人们的信息传递已不再依靠信函了。家书、信封、邮票,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人们对邮票、信函的情感,却是历久弥新。去年,我在澳门一家报纸开始发表作品。有一篇写紫阳石板房的稿子,被一位身在澳门、老家在安康的.朋友看到了。她从博客上找到我,说她那里有报纸,能够寄样报与我。之后,一封软垫包装的文件包寄来了。我打开一看,二十来份样报厚厚的一沓,还有澳门近年发行的三张邮票纪念封。我和她素昧平生,只是写作上的关系,她竟这样友情与我,让我心生感动。这些邮件、信封、邮票,把我带回到十分完美的情境。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翻出了早年的集邮册。那些邮票、信函、明信片等,一一翻过,耳边是一片时光流逝的声音。我觉得,那些邮票的记忆,即使再久远,什么时候回忆起来,也都是温馨的。
在我的学习桌上,翻开我的小本,你能够看到一张癸酉年的鸡的剪纸邮票,我最喜欢这张邮票,我和这张邮票还有一个故事。
大概在两年前,我们全家一齐大扫除,在整理旧书本时我突然发现一封信。信封已经发黄,但在信封的右上角有一张小小的邮票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邮票上一只红彤彤的大公鸡,好像在仰头打鸣,翅膀高高翘起,背上还画了几朵花和几片树叶,脚下还有一株小草,十分漂亮。当时我还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就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这是邮票,以前人们相互联系的方式很少,只能经过捎口信和经过邮局寄信的方式联系,不像此刻能够经过电话,手机,甚至能够经过网络利用视频的方式直接应对面地交谈。
那时候,先要把信写好,然后把信折好放进信封,之后,到邮局买一张邮票贴在信封上,最终,把信封投进邮箱寄出去。此刻好了,能够经过这么多的方法联系,不管你在天涯海角,仿佛近在眼前。”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里有许多感慨。于是我对妈妈说:“这张邮票真漂亮,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我把它揭下来做个纪念吧!”我把邮票细心翼翼从信封上揭了下来。
这张邮票一向珍藏在我的小本里。
我以前从没见过邮票,因为此刻很少有人写信。但自从学了《美丽的集邮册》后,我才明白了邮票是用来寄信的,听爸爸说以前许多人有集邮的爱好,于是我对集邮产生了一种浓厚的兴趣,也十分地想收集邮票。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十分赞同,还给我找了一个笔记本,当作我的集邮册。我在封面上写了“集邮册”三个大字。然后在家里找起邮票来,可一张也没找见。这时,我见爸爸十分神秘地把一本集邮册放在我的桌上,我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全是邮票。有航天飞行邮票、白雪公主邮票,还有明星邮票。我立刻把它们全贴在我的集邮册里。就是出去玩,我也时时刻刻想着集邮。比如,我去世博会,听说里头的邮局有卖世博会邮票的,我立刻跑到邮局去买,那里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人少的队伍,就立刻跑去挑了三张。一张石榴娃邮票,一张海宝邮票,还有一张白花邮票。我最喜欢的是这枚白花邮票,因为它上头有三朵雪白的白花,十分美丽。并且当时卖邮票的叔叔告诉我,这枚邮票表示纯洁,不像其它两枚邮票是卡通邮票,所以我喜欢它。
之后我从各种不一样的邮票里明白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知识,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和珍稀植物。我发现,自我已经渐渐迷上了集邮。
妈妈和爸爸给我讲了一大堆关于邮票的知识,可我早已没有耐心听下去了,急着提出,“妈妈你带我去邮局看一下真正的邮票到底长什么样貌,也让我使用一次邮票”。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妈妈最终答应了我的请求。
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邮局,我兴冲冲的跑进去,大厅竟然没有几个人,空荡荡,显得有些冷清。柜台里坐着几位工作人员,我和妈妈顺手买了一张邮票,这是一张印着美丽蝴蝶的邮票,整个邮票约四厘米大小,邮票的外缘为锯齿状,在邮票的右上角写着“20分”的字样,右下角写着“中国邮政”四个字,在他的旁边还有“2——1”左下角有一个小小的“j”的字母,问了阿姨才明白,“j”代表这是一张纪念邮票,“”2——1“指这套邮票共有两张,这是第一张。原先邮票上头还有这么多的学问。看着精美的邮票,我迫不及待地在信封上写下爷爷家的地址和门牌号,细心翼翼地将邮票贴在了信封的右上角,慌慌张张地投进了邮箱。”呀,麻烦了,信封里是空的,光顾着兴奋了,竟然忘了给爷爷写信了“。这时,我和妈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捧腹大笑起来。相信爷爷收到这封信时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哈哈大笑。此时我的心境就是期望这只美丽的”蝴蝶“赶快飞到爷爷的身边吧!
说起邮票,不懂它的人,一问三不知。可是,明白它的人,怎样说也说不完它的故事。
邮票上的方寸空间,常常体现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文化特色,这让邮票具有了收藏价值。其实,邮票还有一些好处,那就是让人见了便会回味无穷。
为了证明一段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历,就让本小姐跟你说道说道吧!有一年,爸爸送给了我一套邮票。我当时激动得不得了,因为那一天刚好是我的生日。于是,父亲大人便把那一套邮票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我。等到了晚上,我端详着这些邮票,想起早上母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的小宝贝,你看邮票我不禁止,但要好好珍惜!因为呀,这套邮票很值钱,有的得几张便值上万元,把你卖两百次都不够呢!听见没?可要好好珍惜哦!”想到这些话,我便轻轻地把那一套被我的母亲说成宝贝的邮票放回了原处。我想:应当不会有人偷吧?结果,第二天发生的事出乎我的意料。起床时,我看了看放邮票的地方,它不见了!当时,我悲痛极了。之后,爸爸妈妈也明白了,悲痛不比我的少。
过了几天,我在书橱里发现了一本十分奇怪的书,取出一看,呀,这本书里躺着的东西不就是我们一家三口正在苦苦寻找的邮票吗?瞬间,我脸上的表情由忧到喜。赶紧跑去把这一喜讯告诉父母,他们也很高兴。
你瞧,这不是一件邮票让人欢乐的事吗?
星期五的上午,我们班举行了“邮票中的故事”讲故事比赛。在众多位参赛选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张森皓同学,他讲的是我们中国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大龙邮票。
我为什么对大龙邮票印象最为深刻呢?原因就是在以前的岁月里,我一直以为邮票只能够贴在信封上,当一个信件上的小配角,而正是大龙邮票给了我对邮票新的认识。原来,小小的邮票里也蕴含着这么多的价值。就比如说这枚大龙邮票,它作为中国的第一枚邮票,无疑蕴含着无数的历史价值和谜团,等待人们去发现。
听着张森浩的讲叙,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枚大龙邮票,仿佛看见了那邮票上象征着权势的五爪蟠龙,仿佛看见了那邮票上方“中国”的字样。
我喜欢邮票,正是这一枚枚小小的邮票向我们讲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正是这小小的邮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精彩的画面。所以,我爱邮票!
在我大约六岁时,第一次看见妈妈把珍藏多年的几百枚邮票拿了出来。在众多邮票之中,我看到了一枚最为醒目的童话题材邮票,上头画的是一个故事——《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邮票上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匹诺曹的冒险故事。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坐在草地上的木偶,这个木偶便是匹诺曹。妈妈告诉我,意大利在1954年为了纪念作家科罗提和他创作的著名长篇通话《木偶奇遇记》,发行了一枚以“木偶匹诺曹和孩子们”为主题的童话邮票。
相信大家都看过或听过木偶奇遇记这个故事,故事中的杰佩托用神奇的木头雕了一个小男孩,并用自我的上衣换来了一本课本让匹诺曹去学校上课。可匹诺曹无心读书,他卖掉了课本去看木偶戏,却差点儿就将自我的小命搭上了。之后,他获得了五个金币。可是,在回家的路上,金币被狐狸和猫骗走了。
之后的故事呢?匹诺曹被带到了玩具国啦!在那里,他变成了一头驴,被扔下海,重新变回了木偶。在历经一番艰险之后,匹诺曹决定痛改前非。从此,他改掉了身上所有的缺点,变成了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还能帮忙父母的人类孩子。
这枚邮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我必须不能撒谎!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幻想和追求,童年也是人生最完美的时光,也是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如果说童年是一枚资料丰富的邮票,那么陪伴童年的一个个童话故事,就是这小小邮票上不可缺少的图画。
陈嘉瑞(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我不是一个合格的集邮家,但邮票于我,却有着三段深刻的记忆。
上世纪70年代,初中毕业的我就失学了。书念不成了,我却喜欢上了看书,看着看着,就觉得自我也能写。于是我精心构思熬了四个晚上,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寄给陕报。我买了两张邮票,一张贴在信封上,另一张装进了信封。信邮走了,我的心也随着8分的邮票远远地飞走了。我天天关注报纸,一连盼了七八天,也没有看到我的稿子。我开始失望了,投稿的事就渐渐淡忘了。突然有一天,有人喊我有一封信,那个年代,省里的大报纸给一个乡下小娃来信,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我急急慌慌奔到大队会计家,会计把信交给我。我一看厚度,就意识到是稿子退回来了,顿时满脸绯红,接过信低头就走。会计在身后补充说:人家报社还给你了张邮票!他不明白,那张邮票正是我寄给报社的。此后,这件事在村子里传成了“新闻”,人们也误以为给省里的报纸投稿,人家还给送邮票。这是我的第一次投稿,一张8分钱的邮票,搅起了当年乡村一场小小的波澜。那张8分的邮票,也就一向深藏在我的脑海里。
到了90年代,我在一家刊物做修改。市面上最多的,是一种民居题材的两毛邮票。那些年我主写言论,见报频率高。抽屉里经常有邮票,还有胶水、信封。今年年初挪动书房,一沓牛皮纸的信封被我从旧书堆中翻了出来。看到这些信封,时光一下子又回到了20年前。那些没有用完的邮票,还在散发着当年的气息。
在杂志社的8年里,经过我手的信函有数万封。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邮票花花绿绿、各种各样,一下子就诱发了我的收藏兴趣。之后我一本厚厚的集邮册里,那些年的邮票插得满满当当。
近20年又过去了。如今,人们的信息传递已不再依靠信函了。家书、信封、邮票,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人们对邮票、信函的情感,却是历久弥新。去年,我在澳门一家报纸开始发表作品。有一篇写紫阳石板房的稿子,被一位身在澳门、老家在安康的.朋友看到了。她从博客上找到我,说她那里有报纸,能够寄样报与我。之后,一封软垫包装的文件包寄来了。我打开一看,二十来份样报厚厚的一沓,还有澳门近年发行的三张邮票纪念封。我和她素昧平生,只是写作上的关系,她竟这样友情与我,让我心生感动。这些邮件、信封、邮票,把我带回到十分完美的情境。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翻出了早年的集邮册。那些邮票、信函、明信片等,一一翻过,耳边是一片时光流逝的声音。我觉得,那些邮票的记忆,即使再久远,什么时候回忆起来,也都是温馨的。
文档为doc格式。
我有一张印刷精美的邮票。它是发行的《丙戊年》生肖邮票,整版72枚。这张邮票的设计者是吕胜中,1952年出生,和我爷爷同一年出生。
我和这张邮票结缘已经有十二年了。从我刚出生,它就一向陪伴着我。邮票上的具体图案是一只坐着的小狗,穿着民族服装,外套是个马夹。小狗长长的尾巴卷成了一个寿桃型。脖子上还戴着一个红红的中国结。两只大眼睛目光有神,凝视远方。它的身上放着向日葵,天上挂着绿色的铃铛,甚是好看。邮票的左上角写有“80分”字样,右下角印有“中国邮政”四个大字。
说起我和这张邮票之间还有一个故事呢!因为我属狗,所以我5岁的时候在外面买邮票专挑有狗的。应对集邮大厅里人山人海的场面,柜台里展示的邮票数不胜数。爸爸突然对我说他想上厕所,让我一个人留在那里,还顺手给了我10元钱,让我挑好邮票后去外面的大门口等他。我在里面逛来逛去,没见到好的,刚想到门口等爸爸,突然看到靠近门口的柜台里有一张邮票。这张邮票被我看中了,就是此刻的邮票。我把钱给了里面的阿姨,然后开开心心地来到大门口,却没有见到爸爸。这时,我把邮票拿出来欣赏,不慎被风从我手中吹走了。我急忙追了上去……这时,刚好从门内出来一个叔叔,我碰到了他,邮票落了下来。我抬起头来,发现那人就是爸爸。
从此,我明白每一张邮票的背后都记录着一个人物,一些山水,一段历史……。
自己不用走一步,却能漫游全世界。这个神秘的东西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人类通常用的邮票。
我是一个十分喜欢邮票的小朋友,从我七岁的时候就喜欢邮票了,而且我还收集邮票,我收集的邮票都给了我爸爸。如今,我家已经有许多邮票了。我家的邮票大多都是人家送的,也有些是买的。
我家邮票的种类特别多,有的'是风景类的,有的是节日类的,还有的是生肖类的……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爱的万里长城邮票吧!长城是由我们的祖先——古代许许多多勤劳的劳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筑造而成,是他们留下的硕果。万里长城环绕在群山之上,上面每天都有来来往往数不清的游人。万里长城只有我们中国有,所以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我集邮的时候,增长了许多知识。邮票让我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邮票,它们是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