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所经历的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工具。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竞争力。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的自由时间。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二是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本单元重在梳理并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难点在于解决没有中间问题的两步计算问题。为了突破本单元的重难点,我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复习混合运算和新授时,要求学生要把先算的部分下面划横线,并问一问自己:这部分为什么先算?通过这些方法,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作为学生学习的“拐杖”。绝大多数孩子借助这一拐杖能够较好地完成混合运算的学习,但是也有绝少数孩子在计算的顺序上还是会有所混淆。
由于脱式计算是本单元才开始正式学习的,在此之前,学生都是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过程书写的规范。要求先分步计算,再综合计算,由于学生对将两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感觉有困难,我在教学中教学生使用“等量替换法”,将第一步算式中的算式部分替换第二步算式中的对应的数,替换完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要不要加小括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我的这种方法,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在要不要加小括号的问题上有所混淆。
为了巩固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根据低年级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送动物回家,我是医生、我会填等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学例题2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主题图,让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讨论、发现、对比、归纳和应用与口算等方法含有不同级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效果好。
总之,要改进低段课堂教学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年龄特点,结合教材特点,抓住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法要多元化,学法要多样化,教学环节要简洁、教学过程要灵活,注重教学生成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今天这节课,我采用了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等方式,在复习旧知出示例题后,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算法,自主交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算式多样化,并进行对比,进行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分数连除、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从学生反馈情况看,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且计算速度较快。
计算题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了问题,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是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吗?不是!为什么学生容易算错呢?我想有时可能是粗心,但有时却是一些习惯性的动作,就拿分数连乘中的约分来说吧,有时该约分的没有约分,或者没有约成最简分数;有时他们会很习惯的把用进行约分的数字写下来;还有的会当成减法,减一下得到数据。最后连乘的时候,他们有可能进行加法计算。
这并不是简单的粗心,而是对一些熟悉知识的暂时混乱或者说遗忘。所以,在对于学生犯这样错误的时候我要找出根子所在,对症下药,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会有很大提高的。
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但对于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计算格式还没有涉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情景让学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我先让同学们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列出数量关系式,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了式子,因为之前一直学习的是分步算式,所以他们轻而易举的列出了这个两步计算的式子,然后我再让他们将分步算式合起来列出综合算式,据我观察,大多数学生都能列出综合算式,然后我再带着学生给他们讲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再通过讨论比较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加深记忆。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反馈出很多问题,现结合课堂教学和作业情况说一说存在的问题:
(1)备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新授部分分成了三个部分,由分步算式引入综合算式及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为第一个部分,根据情境直接写出综合算式为第二个部分,比较总结为第三个部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掌握不足,他们的书写格式五花八门,这也是因为我在课堂上没有给他们多余时间思考。尽管在新课讲授时已经挑出了错误的格式给他们看,但是由于没有给他们强化的过程,所以大多数同学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记了一下、并没有真正用心记住。
(2)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问题。在写练习题时,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很多时候,担心学生说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纠正学生的答案,或者直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在以后应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是要学生多说,这节课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很多时候怕学生出错或者表达不完整,自己就说出了答案或结果,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3)加强板书训练,本节课需要书写的数字很多,我在黑板上的板书写得很难看,由于我的数字写得比较大,所以整块黑板都被我写满了,给人的观感非常不好。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示范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识字、认字的阶段,板书更应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课前的情境引入采用学生们都很熟悉并且喜欢的商店购物,先设置一步计算的问题,接着就是两步计算的。两步计算的问题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遇到过,不过他们都是写的分步式,少部分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会写综合式。通过学生反馈的综合式,开始本课的重点,综合计算式的运算顺序。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知道在有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加法或减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除法)再算加(减)法,可是他们不知道这种运算叫做混合运算,之前都是教乘加或乘减运算等,所以要让他们认识这种运算,再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运算顺序进行讲解,学习了混合运算顺序之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同级运算顺序,只有乘法、除法或者只有加法、减法的算式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上课中以及在课堂练习的反馈中发现:
1、混合运算顺序掌握较好,不过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个在课堂上纠正过,不过课后依然发现这个问题,必要的话要一个个的纠正了。
2、同级运算虽然很简单,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会从右算起走,就我观察来看,有些觉得右边的计算简单就从右边开始。同级运算顺序应该强化。
3、少部分学生会把混合运算顺序和同级运算顺序混淆,为了区分,我给他们打比方:加、减法是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的,我们叫1级运算,乘、除法是而你二年级学的,叫2级运算,加、减法是朋友,是一级的,乘、除法也是朋友,但是他们比加、减法更高一级,就像你们有的同学完的游戏,大怪兽的等级就比小怪兽的等级高,乘除就是大怪兽,加减就是小怪兽,级别高的就先计算,级别低的就后计算,加减、乘除是朋友所以就按我们的书写习惯从左往右的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旅游,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当一个学生说出5+4×9这道算式时,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排请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用乘发算出分好组的人数,再加上没分的5人。突破了难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点老师引的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给小马虎改错几中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有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心中一直也存在着一点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没有出现加或减在前乘在后的算式,但在本学期的期末的综合练习试卷中都已出现这种综合算式,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优越性,在课堂上我大胆做了一下尝试,将两种情况都出现了。
混合运算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第一课时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但对于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计算格式还没有涉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情景让学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先从分步算式入手,再列出综合算式,讲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再通过讨论比较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已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练习的过程中也将本节课的练习进行了适当的编排,让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强化,最后做好小结,让学生回顾整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预设。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思维直观的特点,通过具体情境中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初步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了促进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课堂上我把发现法与讨论法现结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2)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通过问题引入,让学生自由说说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自己都学到了什么。再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就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接着让学生把一些综合算式进行分类、对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再现和梳理。
通过看图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在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要能正确运用小括号。
以上环节,抽象的运算顺序与具体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但是仍需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两大方面的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计算方法,并逐步得出结论。例如,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分步列式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从而引入分数混合运算,并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这样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了。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没有注重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线段图将这些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得失,有很多不足,同时也有很多困惑。我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乘法的问题,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等知识。学生因为有了牢固的旧知,把过去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到今天的学习中来,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学生学习新知即可水到渠成。比如,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一次性通分,一次性计算”,这一特殊计算方法,对分数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中的“一次性约分,一次性计算”,启发特别大。
我发现自己的教学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分别是:
课堂上,自己放得不够开,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偏少比如,刚刚提出一个问题,我便会急着让学生回答,或宣布小组合作讨论等。这样就会造成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偏少,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当学生不会回答时,我也会急着去暗示或公布答案,唯恐学生不会,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包办代替、急于求成,都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执教《混合运算》,准备充分、设计合理、层次清楚、过程紧凑,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情境的创设。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注意新知与旧知的矛盾冲突。
5.注重数学思考。
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要先算乘法的道理。注意对同类题的比较,通过比较归纳出含两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6.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
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
(1)格式问题:等于号的对齐;
(1)强调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2)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
(3)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改进之处: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做混合运算时要教育学生养成: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的习惯。
2.教学中前松后紧,要加大练习的量,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
3.语言要严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混合运算,一是进一步学习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二是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正确主要根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本单元要学习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前面学习的同级两部运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因此首先要注意之前所学的只是对本单元知识理解的负迁移效应。
在课堂练习中会发现,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将同级的两部运算顺序与不同级的运算顺序想混淆,同级的两部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那么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一点,认为也是从左往右进行运算。所以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定的情景,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运算顺序并不是都是从左往右的,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从而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四则运算。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学生在独立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首先教会学生都会题意,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可以通过简单画图等方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分步算式在列出综合算式,目的是进一步巩固两部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更觉得要根据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存在,来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因此,本单元的第一部分混合运算的学习也要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第二部分的解决问题主要是对混合运算知识的巩固与提升,特别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策略的选择尤其重要。
刚上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活动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几种错误,整理如下:
(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时讲解更细致一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苏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讲这节课之前,我看到这个课题,马上想到,这节课的知识点在学生中是有基础的,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这节课以小数乘法为基础,我想孩子们在学起来应该感到不困难。随着备课的深入,我发现要上好这节课其实难度很大,虽然说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新课教授,但是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对他们来说一直是个难点,再加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包括运用合适的运算律使小数混合运算更简便。
在公开课前,我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教案,尽可能地根据我们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调整。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1、课时安排的很不合理,新的教材要求将这课内容在一课时中完成,虽然在上课之前我也犹豫过,由于内容多,是不是要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授,高主任给我的建议是按实际情况,有时候在合理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安排课时,更利于学生提高学生运算品质。
2、学生在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时,不要给他们规定怎么去说,只要理解了,用他们自己说出来的话是最好的,这样更便于理解和记忆。
3、编一些简单的、通俗的顺口溜来使学生记忆、理解一些规律和法则,比如: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加减,从左往右,有括号,从里往外。
4、做练习时,尽量将一些题目呈现在黑板上,而我由于时间关系,省却了这一环节,直接让学生看书上题目回答,正如高主任所说,大多数同学未必会集中精神看题或者听学生回答问题。
感谢中心校老师给我的这一次指导,虽然我的课存在很多问题,但高主任还是对我很肯定,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坦言每一次交流,都能获益良多。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乘除法后进行教学的,使学生的四则混合运算扩展到了小数。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能力,观察、分析、判断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为了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也是为后面学习三步一般应用题做准备。让学生运用从条件入手和从问题入手两种方法对应用题进行分析,为后面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分析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通过具体情境学生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2、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3、练习题型多样,层次不同。
4、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有针对运算的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的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特别是改错中多种解题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兴趣。
一、是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的了解不够,反馈中的问题过多,过繁,还不够简练精辟。
二、是学生的基本的计算能力还没有形成,使得课堂练习的节奏不快。
总之,无论这节教学内容的优势,还是不足,它将成为我今后课堂数学中最为宝贵的经验积累。
这一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对四则运算已有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时,我发现学生对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很感兴趣,我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列式),但我认为这些方法的思维层次是一样的,再说不是这课的重点,考虑时间有限,我就略带而过,没有让学生汇报。从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来考虑,我认为这样做是有不妥之处的,不知怎样处理更好。我认为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能主动地去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应该受到表扬,这种创新精神更值得保护。如果一堂课不能做到两全其美,其实课后可以弥补。数学比较枯燥,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到学生情绪的变化,可以让学生多说,并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有时候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思路不是很清晰,但是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如果遏止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那么就回到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了。同时在教学时更应该掌握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警示学生不要发生类似的错误。
本课是学生在经历了上学期的运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本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下面两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尝试完成:13+29-15= 2×15÷3=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主要说算的顺序。通过学生个别说,自己说,同桌说的方式理解同一级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2)运用综合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让学生审题,从图中找到信息和问题,分析信息。如:例1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让学生理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运算所表示的意思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路引导,达到大多数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运算含义,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出现。
练习中学生错误:
1.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3.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4.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三、提高空间。
1.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
2.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3.教师讲解示范脱式计算的样式,不先算的直接落下来,先算的算出结果落下来,然后依次计算。
4.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开学之日,我们组教师对第一单元进行了集体研讨。乘借集体智慧,我于第二天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1、例2进行了教学,效果真的不错。现将本节课的所得所失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对于同一级混合运算,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对于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非常清楚。为了使学生明确同一级混合运算顺序的道理,在课伊始,我设计了口算活动,出示:16+4+23 25×4×2 100-25-10 24÷8×6,既帮学生回忆旧知,突出了同级运算,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借助课本情境图,放手让学生根据主题图题图自主解决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这个环节上,学生配合较好达到了设计目的,呈现了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总结运算顺序时说的比较到位,没有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学生都能理解。
巩固应用这个环节,我首先设计了几道脱式计算,接着设计了”找错误”,以此加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另外,还设计了“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他们写成综合算式”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学困生多错较多。最后安排了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两道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综合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不足之处:
在练习中发现,有的学生学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少数基础差的学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尤其表现在加减计算上。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师的讲解示范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习惯等各方面的培养。
(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意。如:164+18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结合学生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必要训练。如:254-60+40=100-100=0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凑整的意识太强烈,而对运算顺序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在计算时,提醒学生一定要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通过了一定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并能够熟练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回顾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 体现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关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而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正确计算是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新知之前有必要让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
二、 找准新课中的难点开展教学活动
本节课除了在整合之前所学的零碎知识之外,新知识有“中括号”的认识和应用及设计分数小数混合的运算,在计算中学生在遇到两步以上的计算,尤其是参杂上分数和小数时,学生计算起来就比较困难,需要在平常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 本节课的教学中的得与失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学生能够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类推到所学的新知教学中,并能够熟练进行脱式计算。
不足之处:
1、 学情把握不准,导致在练习时比较耽误时间,需要分清楚各个层次学生的层次,在不放弃差生的情况下,能够给予优等生更多的指导和东西,调动这些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中课堂节奏有待优化,课堂节奏有点拖沓,需要老师精心备课,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 在备课中就教材讲教材,应该是充分利用好教材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教学活动。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顺序。
3/8(3/4-1/6)5/6-4/92/37/123/14+7/8。
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顺序。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2/35/63/5(1/2+2/3)5/63/5。
(1/2+2/3)(5/63/5)(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中国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2)60(1/3+1/2)。
=20+30=605/6。
=50(米)=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习。
3/420/17-3/43/176-6/13-7/13(5/6+3/4)12。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1/2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照;心平气和不烦燥,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顺序,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习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中国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分析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整的思路。
2.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交流留于形式。
文档为doc格式。
成功之处: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方面并不感到困难,在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自学后,了解什么叫做第一级运算?什么叫做第二级运算?一个算式里,同一级运算,应怎样算?不是同一级运算又怎样算?学生互说后指名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例2、例3时,同样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解决问题。
失败之处: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还不高。
改进措施:多让学生练习,提高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