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汇总11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15 00:00:00    小编:职场小咸鱼

小猴子下山(汇总11篇)

小编:职场小咸鱼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在总结中要突出主题并突出重点。总结范文中的语言简练、表达准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小猴子下山篇一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1课时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小猴子下山篇二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小猴子下山篇三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词语卡片、课件

课时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瓜”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老师来给你们打一个谜语,你们要仔细听哦!(课件出示谜面)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自己读不准的字作上记号,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说说自己读不准的字音,再读。

3、生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课件出示玉米地、桃树下、瓜地)

2、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一()桃树、一()瓜地

3、举例量词的用法,例如一张桌子。

4、用上这几个量词试着说说故事的梗概,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大致的了解。

5、给图排顺序。(课件出示图片)整体感知小猴子走过的地方。

6、认识“块”,写“块”。

四、认读生字、词语,形象记忆生字

(一)、认读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找出规律并识记

1、(出示课件)摘苹果,认生字

2、指名认读

3、(出示课件)找一找今天所认生字的特点,小结出这些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追、蹦”和脚有关。

4、(课件出示“扛”的图片)学生模仿做一做其他动词的动作

5、(课件出示有关动作的词语)指名读词语

6、学习写“瓜”字

7、用上你喜欢的动词说句子

(二)、积累词语,说话练习

(课件出示)“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说一说又()又()的词语

五、拓展延伸

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练说:这是一只()的小猴子。

六、总结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和这只淘气的小猴子做朋友,看看它到底干了些什么呢?

小猴子下山篇四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任务分析。

(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下山篇五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小猴子下山篇六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

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

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平一些。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平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易错提示:

“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土: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

扌: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

彳: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

量词归类示例:

块: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

棵: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

片: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

只: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小猴子这一路上看见了哪些东西?

明确: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这可都是好东西!可是,小猴子不仅没有满载而归,反而一无所获。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猴子下山篇七

1.认识“猴、结、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常”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动词,并能选几个动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重点:理解“掰、扛”等动词的含义,并学习运用。

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1)圈出生字,生字读3次。

(2)标自然段,读通句子。

2.教师组织小组认读生字。

(1)小组认读生字,成员互相检查。

(2)教师去拼音检查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5.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特点。

6.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子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借助“又大又多”,读出小猴子初见玉米时的欣喜之情。

五、快乐学写字“块”“非”“常”

1.展示汉字,学生观察结构、占格。

2.教师讲解范写。(“非”横分布,“非”的笔顺:)。

3.学生口述、书空。

4.小组比赛谁在书本上写得又快又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的结构类似,下面,请四人一组选择第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利用学法学习第2~4自然段。

1.教师引导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学习:

(1)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2)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3)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4)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梳理文章内容。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

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

1.出示生字“往、瓜、进、空”,指导书写。

(1)“瓜”是独体字。

(2)“往”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注意笔顺。

(3)“空”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上下两部分要中心对正、宽窄合适。

2.学习量词。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2)指名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

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4.说话练习。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

教学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明确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小猴子下山篇八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一、导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五、操作学具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六、扩展练习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七、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篇九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2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x又x”的词语。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一、读课文,练习用“又……又……”说话。

二、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三、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篇十

有一群猴子住在一座很美很美的大山上,山上一年四季瓜果飘香。

有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厌倦了山里的生活,它决定下山去看一看。

小猴子下山了,走着走着看见玉米地,它高兴地摘个玉米。它抱着玉米走着走着,看见满园又大又红的桃子,它扔了玉米摘了几个桃子。它抱着桃子往前走,又看见一个瓜园里又大又圆的西瓜,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它抱着西瓜往前走,“嗖”地蹿出一只小兔子,小猴子丢了西瓜去追小兔子,小兔子跑到森林里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像小猴子那样,得了这个扔了那个,最终一无所获。

小猴子下山篇十一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办事要专一,有始有终。

2.看懂图意,能够回答课后问题。

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掌握好生字的音、形、义。

图文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与课文相同的5幅插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可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

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

三、图文对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

(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后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

(三)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

2.指名再读1~4小段。

(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

(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板书:掰玉米扔摘桃子扔摘西瓜扔追小兔不见了。)。

3.看图:前4幅图和第五幅图比较,小猴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第五幅图小猴子的表情是什么样?问:为什么高高兴兴的小猴子最后变成这样了呢?(因为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同学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三)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妈妈曾经和它说了一些话,可是小猴子没听见,现在它落得两手空空很后悔,很想知道妈妈到底对它说了什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告诉它妈妈说的话吗?(揭示课文内涵,小结后板书:做事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

(四)再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五)发散思维:下一次小猴子再下山时它会怎么做?板书设计 。

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这课书的生字,还要练习朗读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要有语气,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一)认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1.笔画易错的字。“非”,笔顺是这样:。“片”,最后一笔横折要一笔写成。练习用“片”口头组词。“瓜”,第三笔是竖提,不要忘了点。“兔”,第六笔的撇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一竖一撇。“真”,中间是三个横,不要写成2个横,下面是八字底。

说一说这些字怎样记,易错的地方是哪儿?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2.与旧字换一部分组成的字。“常”,与“党”上面相同,下面不同。“非常”就是特别的意思。“着”,与“看”下面相同,说说哪一样,哪不一样。读轻声zhe,区分和“这”的用法:“这”一般用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最前面,而“着”用在词的后面。“圆”,说一说与“园”的区别。组词。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3.“得”,怎样记这个字?在课文里读de,它还是“得到”的“得”。“可”,写时注意第一笔的横稍长。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三、熟读这些词。

板书设计 :

(用田字格黑板板书这些字)。

一、进行巩固词语的练习。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

(三)把生字卡片摆在黑板上,说出一个字后立即找出这个字。目的:记准字形。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一)填空.p20/2。

步骤:1.读句子。地里的什么又大又多。树上的什么又大又红。瓜地的什么又大又圆。

2.明白填什么后填在书上。

3.完整地读句子。

(二)完成课后练习3。

步骤:1.读句子,进行比较,哪个好,为什么。

2.理解“真”、“非常”的意思。

3.练习用“真”、“非常”进行说话。

三、指导完成作业 及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与第二节课相同。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