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我家的书可多了,有:《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森林报》,《大爱无言》……我家的书足足可以搭一间像房间一样大的积木屋。
我可爱阅读了,有时侯会为了阅读闹出了许多笑话。记得那一次,我正在阅读《大爱无言》,正当我读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却让我拿锅去买面粉,我极不情愿地从书堆中爬出来,随手拿了爸爸的洗脚盆。可想而知,不免被老妈不分青红皂白地臭骂了一顿,还吃上了一顿“美味”无比的“竹笋炒嫩肉”。
阅读虽然给我带来了麻烦,但也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我会随着书中的情节时而喜悦,时而悲伤,时而愤怒,时而感叹。当我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会黯然神伤,为小女孩的悲惨身世感到难过;当我读幽默笑话时。会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手舞足蹈。从书中,我了解到了高尔基的童年;明白了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大;还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有句古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使我提高了写作水平,也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书中自有黄金屋,屋中自有颜如玉。书伴我成长。书是我的启蒙老师,是一盏指引我走向成功的导灯,更是一位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我爱我的书,更爱阅读。
1、我要读书
通过自身经历来反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从小喜欢读书。漫画、连环画、故事书、杂志、小说,只要让我看到就非一口气读完不可。这些课外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让我受益无穷。可自从我上初中以后,学习负担越来越重,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作业、练习,偶尔抽出时间看看课外书,妈妈还会来干涉。唉,我喜欢的书呀......
2、请教刘墉
可以采用对话形式,就读某种具体的书时遇到的问题和作者对话,由此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与体会。
如与刘墉的对话。问:关于您说的心中应该有山的问题,我觉得人人心中都是有山的。答:我只是将青少年心目中有但未意识的东西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出来而已。问:但这座山并不是人人都能登上的。答:有的人心中的山模模糊糊,自己也弄不懂它到底是什么,所以就难以实现;但有的人目标清晰,因而较容易达到。
3、说“读书”
从“读书”这一名词含义的发展演化入手,来写社会的发展变化。
最早的读书,应该是读“竹简”,孔子的"韦编三绝"就是明证。后来便是读丝帛、读纸。 21世纪,读“电脑”成为时尚。这是从文字的载体上说的。从内容和方式上,古代的读书,读的是经史子集,以经为主,并且确实是“读”书,现代的读书,读的主要是文学书,同时包括报刊杂志等,此时的“读书”是“看书”。另外,读书还与学习同义,这就将数理化等也包括了进来。由此可见,“读书”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
你可注倾听过书页翻动的声响?那是最美的声音。你可闻到过书页飘散的香味?那是最美的味道。
一天睡前,我正读着冰心奶奶的作品。那书,满字满纸都散发着阳光的味道,暖暖的。熄灯后,它还弥漫在我的身边,飘满了房间,香进了我的梦里。
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阅读历史书,常常是百味杂陈:读到周幽王残暴统治时,心里一凉到底;读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心里暗暗佩服;读到李世民贞观之治时,心里惊叹不已……历史,它像古老的长歌,又像一株檀香,悠长而又不老旧。
阅读那些哲理故事,心中会能升腾一种梦,一种境界。简单就是智慧,有高深的一面又淡雅清冽,能梳理思想,帮人摆脱烦恼。
读诗真得很美妙。写景的诗,有着自然的味道,各种风光,可以在黄绿青蓝中展现在眼前。儿童的诗,字字明快,读起来,耳边似乎缭绕着天真的笑声,让你回忆起童年趣事。爱国的诗,字字都喷薄着豪情壮志,英雄气概,像传奇一般。
书有许许多多的味,但文字中流露的那股香味最使得它魅力无穷,有心的人总会闻到。
很多人认为读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从书中悟出道理,获利启示,所以就觉得读书非常枯燥无味。我觉得读书不仅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能提高人们的修养,因此,我认为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说得极好,书籍给我们描绘了世界的奇观壮景,千姿百态;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人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日;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我爱书,更爱读书。我一遇到好书就像海绵遇到水似的,不把它们吸干我誓不罢休。
有一次,同桌在别人那里借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我发现了,看到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书,便死缠烂打地向同桌“借”。我足足说了二十分钟,最终同桌拿我没有办法,便把书借给了我,但是她限定一天以后要主动将书还给她,虽然时间很少,但我还是很高兴。我如获至宝地捧起书,小心翼翼地翻开,如饥似渴地读着。上课的时候,我的手不由自主地伸向那本书,接着就拿出来看了起来。正当我贪婪地吮吸着书的精华的时候,老师突然点了我的名字。突然被老师从书中拉了回来,我连忙站了起来,老师又问:“这个问题怎么回答?”我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红着脸使劲地搓弄着衣角。
“上课不要开小差,要认真听讲,看课外书要利用课余时间看……”听了老师的话,我很羞愧,没办法,我只有利用下课时间和下自习时间看。自习结束后,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家,(说也奇怪,平时上体育课我只跑了圈就累得气喘吁吁,而那一次却一点儿都不觉得累),迅速地洗完澡后,又继续看。此时,我忘记了一切,完全沉浸在书中,直到两点左右,我才看完,虽然觉得有些腰酸背痛,但还是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哇!太精彩了,“此书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读。”
书籍为我们建立起一座完整的光怪陆离的思想之宫,书籍赋予我们规劝;书籍,质同金玉,价值无量,而且书籍为我们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书所带给我们的快乐是不可言喻的,书,它像一个金环,牢牢地套住我的心,使我完全不能自拔,也许将来我不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许将来我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也许将来我不能成为一名著名的演讲家,但是我还是会喜欢读书。因为我的快乐自书中来。
与书结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习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坐在透着阳光的窗子前,捧读一本书,或是沉浸于余香满口,词藻警人的句子中。或是带我穿越时空,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或是体会一段感天动地,缠绵悱恻的感情。书见证的,是我一路走来精神上的成长与成熟。
与书结缘,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小时候家里有一个书柜,那里放满了爸爸的书,有厚厚的一摞报纸,不知是哪些年头的旧物。爸爸十分看重对我的教育,三四岁的时候,爸爸每天都会从他那丰盈的书柜里拿出那本带漫画的《唐诗三百首》,他用腿把我夹住,搂着我,一句一句的教我唐诗。从最简单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开始,是我最早接触诗歌的印象。到了四五岁,我已经会背上百首诗歌了,爸爸也是自信满满,每逢亲友或朋友来家做客,爸爸都会让我为客人背诵几首诗歌。我如爸爸所愿,倚在爸爸怀里,一口气背出了十来首,客人连连称赞,这时爸爸摸摸我的头,很满意的笑了。
我五岁上了学,在十几年前不算早也不算晚。入学后,与书的缘分并没有中断,父亲的那个书柜,依然对我有着莫名的吸引力。我习惯踩着板凳拿爸爸的书看,我看不懂内容,只是为了看里面的插图。那时候,爸爸也会时常从旧书摊上给我淘些适合我看的书,比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通常是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我,并在扉页上写上我的名字,又注明购买日期和地点。每次接过爸爸手中的书,我都如获至宝,一个人趴在书桌上,被窝里,读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美人鱼,灰姑娘,夜莺,那些精灵与邪魔并存,美与丑同在的童话世界,令我徜徉其中。
爸爸淘来的那些书显然满足不了我的胃口,妈妈又觉得买书太浪费,爸爸就从谯城区的图书管给我办了张图书证。我依然记得十几年前小城的图书馆,它隐蔽在古城区的一个小巷子里,有的人在它周边住了十多年,都不知道谯城区还有这么一个图书馆。小城经济不发达,十几年前的图书馆只是几间旧房子,里面的藏书也不多,尤其匮乏的是少儿读物。图书管里大多是旧书,藏书中更多的又是成人看的武侠,言情小说。在古旧的书架边上,贴着这样一张纸,上面写着“不读金古柳,枉在世上走”,那时候正是武侠小说风靡的年代,金古柳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庸,古龙,柳残阳。有时爸爸有事不能陪我去图书馆,我就一个人过了涡河大桥,穿过巷子独自去图书馆。我在阅览室里看着一排排图书,找不到童话故事,也找不到少儿读物,最后我借了一本厚厚的《神雕侠侣》,那时候,我九岁。
我一放了学,就坐在院子里的.泡桐树下,捧着厚厚的一本《神雕侠侣》来看,四五年级的我时常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便拿着书去问爸爸。那本《神雕侠侣》大概花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看完。接着我又看了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但始终觉着最钟爱的还是《神雕侠侣》。那时候,一位十来岁的少年,沉浸在刀光剑影,剑气箫心的武侠世界里,幻想着自己成为一位郭靖式的大侠,书中郭靖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江湖里的正义和奸邪在我脑海里泾渭分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让我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始终怀着一颗正义之心上路。这些,是从书中得到的感悟。
后来,因为各种缘故,我随着爸爸妈妈去了千里之遥的常州,那一年我五年级,十岁。第一次走出小城,看到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爸爸为了生意整日操劳,可他依旧没有忽略对我读书兴趣的培养。我们家住的地方距离最近的一个区图书馆还有十多里的路程,爸爸给我在那儿办了图书证,每个月都会去一两次。即使在冬天,爸爸依旧骑着一辆摩托三轮带着我去图书馆,一路上刺骨的寒风吹得我直打颤,爸爸也顶着寒风,顶着风湿复发的病痛,只是为了送我去图书馆。现在想起那段与书结缘的时光,真的到处都充满心酸的往事。如今,能安闲地坐在图书馆看书,在我看来是多么值得珍惜的事。现在,家境渐渐地好转起来,我也有能力买我钟爱的书籍,我的书柜也逐渐充盈起来。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张潮的《幽梦影》,成了我的枕边书。
等到我上了初中,依旧是在常州,爸爸带着我找到了市青少年图书馆。那是我见过的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它建在常州局前街一个太平天国护王府里,如今已经另迁别处,只留下护王府这座古迹。我去市图书馆,通常一去便是一整天,中午图书馆下了班,我就在附近的公园里坐着,年纪尚小的我不敢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乱逛。等到下午图书馆开门,我便又坐一下午。那时候开始逐渐接触一些小说和历史书籍,爸爸让我多涉猎一些知识,而我对历史又有莫名的喜欢。图书管里有一套青少年版的《二十四史》,厚厚的一摞,我不知道是花了多长时间把他们看完了。最喜欢看的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黄蓓佳的《淘气包马小跳》,曹文轩的《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如今依然印象深刻。
因为学业的缘故,初中的我又辗转一个人从外地回到老家就读。第一次回到阔别数年的小城,我第二天就又去了载满我满当当记忆的图书馆,图书馆正在装修,看上去比五六年前要气派的多。从初中到高中,那段日子,书一直陪伴着我,我接触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四大名著,中外经典,只要有好书,我都如饥似渴的扑在上面。那几年,最喜欢《红楼梦》,把它看了四五遍,那个万艳同悲,千红一窟的太虚幻境让我沉浸其中,达到近乎痴迷的地步。人也变得有几分女人气,在书中悲观的气氛里也变得消沉起来,颇有几分走火入魔的征兆。后来,依旧是父亲告诫我,他说书不只有一本,知识也不止一面,《红楼梦》固然很好,但在它之外,还有更多值得去读,值得研究的书,不要钻进一个圈里,出不来。我又把目光转向更浩瀚的书海里,阅读各个方面的书,体会不同的知识。
我一路走来,书一路都在。曾经的懵懂无知,如今的沉稳成熟,时间带来的,不只是身体上的成长,还有书对我精神的塑造。我一直谨记着一句话“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无知”。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怀着谦卑的姿态去探求知识,不自满,不浮华,人生的路途才会越来越清晰。
与书结缘,恍惚间已是十几年的事了。每一本书,它告诉我们的,不是你昔日之所处,而是你今日之所在。
携一卷诗书,撑一把小伞,于阳光和煦,天朗气清之时,行走于西湖河畔,清风徐来,丝丝清凉中总是夹杂着缕缕芬芳。抬头细看,那一枝枝含苞待放,娇羞欲滴哦不正是绿梅花吗,可惜花苞未密,花瓣尚稀。然而绿梅却正是如此,花色素雅胜过红梅如火热情,花束稀微赛过牡丹。以是,人多爱绿梅,却叹其少。
世间万物,皆是如此,越是稀奇特美丽之物,越是吸引世人,越是泛滥之物,往往粗制滥造,因此,我们怎能以数量来论成败?
也许你一目十行,博览群书,阅读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无人企及,可是,看了这么多,你学到的终究有多少,理解领悟的又能有多少?正如朱熹所言“书贵于精不在多。”“一书读之,思之者再三。”只有仔细领悟,细细研究,方能知其真谛。
古往今来,各行各业,无不如是——数量无以论成败。
唐代是诗歌繁荣鼎盛之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以豪放浪漫著称的李白,实乃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的爱国情怀让我们为之动容。李贺、杨炯、白居易等一系列诗人均以诗才著称,然而至于宋朝,文化便倡导通才,以是,整个宋代再也难有某一领域卓越的人。
专注钻研才是通往成功的真正途径,自诺贝尔奖成立以来,中国的得主可谓少之又少。于是,国人心中便有了“诺贝尔奖情节”。然而,学术科研领域终究有几人能够“板凳一坐十年冷”呢?反观外国研究者,往往研究一门专业课题,便是数十年。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也是倾其一生,才有了青蒿素的问世。
清代雕刻家高应美,一生只雕刻了三件作品,他每下一刀,都是数夜的思索,每一片木屑,都是冥思苦想而来,虽然仅留下了屈指可数的作品,但他的名字却穿越时空,流传至今,这表示专注带与他的荣耀。
好莱坞巨星娜塔莎曾在日本一家寿司店用餐,她称那里的寿司是她吃过最好吃的寿司,可是,却有一件事她很奇怪——这家店只有六个座位。确实,日本的每一家顶级餐厅规模都非常小,他们认为每一件东西都应发挥他们极致之美,而若做不到则宁肯不做。正是这样一种专注于几件事的精神,让日本飞速崛起,诺贝尔奖频频花落日本便是最好的证明。
绿梅俏丽枝头,吸引众人,是因为它花开茂盛,簇拥枝头吗?屠呦呦俘获诺贝尔奖,名传海外,是因为她发明众多,创造众多吗?高应美千古留名,世人敬仰,是他作品无数,通及万家吗?寿司店吸引一众食客,名声大作,是因为菜品丰富,菜色多样吗?不是!都不是!数量从不是他们成功的砝码,而是他们鲜明的特征。
由此观之,数量无以论成败。
窗外,下起了雨。微风袭来,带来了阵阵凉爽。昔日奄奄一息的植物们也争相拥抱着雨滴,叶子也比以前更绿了,像抹了一层油似的。
我坐在窗前,拿起了书。可是手指刚碰到书的封面,便起了一阵烦躁。是啊,读书有什么用,这时候都定型了,再努力也无济于事了。于是我愤然把书扔在了一边,就随他去吧。看到杂乱的房间,心里更是烦躁了。于是很不情愿地去整理了房间。
整理到课外书的时候,突然看到了那本早已被我抛之脑后的书,那是一本《名人传》。它正被我遗忘在那个不显眼的角落,与世无争。我轻轻捡起它,灰尘覆盖在了它的脸上。我抹去灰尘,轻轻的打开了它,细心读了起来,沉浸在了书中的世界。
微风袭来,我早已浑然不知,因为我已经被书中的人物深深的吸引了。在那里,我看到了贝多芬在我的面前,他在弹钢琴,他是那么的陶醉。陶醉在他自己的钢琴世界里。一首名曲诞生了。我在背后叫他,可是他像是没听到我似的丝毫没有察觉到我的存在。我突然想到,他聋了!他聋了,我震惊了,一个残疾的人都知道坚守自己的理想,再大的困难都不怕,更何况我一个健全的人呢?我由衷的为自己感到羞愧。
回到了现实,脚早已冰凉,我却没时间顾及这些了。我捡起那本被我扔走的书,重新读了起来。
窗外,雨还在下。
业余时间,我最喜欢做的事是读书。闲暇时间,我做得最多的事是拿一本书,静静地读起来——随便坐在什么地方。
书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把我带进了他们的世界。有的时候,我真想钻进书里变成他们的一分子,和他们一起经历各种各样的故事。
小的时候,《舒克和贝塔》、《奥特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等曾经是我的最爱,这些书把我带进了童话的世界,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稍大一点,爸爸推荐我读少儿版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小学后又重读成人版;妈妈推荐了《十万个为什么》、《傅雷家书》、《环游世界八十天》、《海底两万里》,等等。
想揭开各种谜团的时候,我就读《自然未解之谜》、《历史未解之谜》;想浏览世界各国自然风光的时候,我喜欢看《国家地理杂志》;想了解人文历史的时候,我会去看《文史参考》;想知道世界各国武器的时候,我会看《轻兵器》;想看幽默小品和一些小品文时,我会读《格言》和《意林》,甚至教科书和教辅材料里的一篇篇短文也是我消遣时的工具。遇到烦恼的时候,我就想变成《超人》中的主角克拉克,他勇敢正直,遇到问题时能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又拥有超自然的能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真令我心驰神往。
平常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我大多用来买书了,我家附近书报亭的爷爷奶奶,都熟识我这个“书虫”。我的床头也堆满了书,我对妈妈戏称:这是向毛主席学的,他老人家的床一半是书,另一半才用来睡觉,我也要这样。
喜欢读书是个好习惯。我从读书中获得了无限的快乐,我要把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