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摊经济调研报告(十三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一
去年4月15日全市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在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调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市政府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对各乡镇、各部门落实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责任制,把优化软环境建设的成效作为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增强了基层加强软环境建设工作的压力感和紧迫感。各级各部门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了对会议精神和《决定》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形成了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共识,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市政府及其部门都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措施来抓。去年,市政府认真落实人大代表的建议,成立了较为规范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进驻了27个部门,派驻了72名工作人员,把412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中心统一办理。截止调查时,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23655件,办结22985件,办结率达976%,按期办结率100%。审批中心的成立,进一步减少了办事程序,简化了办理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在调查中,企业和基层群众普遍反映,治理软环境工作虽然开展得时间不长,但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质量都有明显改观,干部作风有了较大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市政府各职能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主动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服务。如市经贸局立足自身实际,深化体制创新,将原来的科室全部取消,成立了经济运行局、综合评价中心、投融资中心,把工作重心由原来的微观管理改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由行政指挥变经济指导,实现了部门职能的重大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拓展了服务范围,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各级各部门按照《决定》要求,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市政府组织法制局、财政局、物价局等部门,对全市的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充分发挥经济软环境投诉中心和行政效能投诉监察中心的作用,制定出台了《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三乱”行为实行有奖举报的规定》,建立了软环境建设联系点制度,在电台开设了“行风在线”直播栏目,在全社会开展了评选软环境建设十佳部门、十佳个人、组织新闻媒体明查暗访等活动,拓宽了监督渠道,加大了对破坏软环境事件的查处力度,“三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到调查时,共受理涉及行政效能和软环境方面的投诉218件,处结率达到100%,投诉满意率达98%以上。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离市委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的.部门不能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软环境建设、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个别领导对软环境建设认识上有差距,抓的不紧,措施不力;部分公务人员对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不主动,服务不到位,致使有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2、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偏低,行政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存在态度冷、横、硬,“吃拿卡要报”现象。个别单位收费标准随意性强,重罚款收费、轻管理服务。有的部门执法不规范,存在多头执法现象,如某加油站开业当天,有一部门就来了三拨人检查,让企业难以应付。
3、“三乱”现象时有发生。①硬性搭车收费。有的部门在业户办理有关证照、年审时,不按照自愿原则,硬性要求业户加入协会并收取会员费及其他费用。②乱摊派问题仍然存在。如个别单位上门硬性摊派本行业的报刊和杂志。③有的中介组织借助部门行政职能收取费用,甚至只收费不服务。
4、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偏紧,企业缺乏资金支持。人才市场发育滞后,高级人才和科技人员难招、难留,影响企业发展后劲。城市管理还不到位,个别地方“脏、乱、差”现象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社会治安秩序还不理想,仍存在欺生排外、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良行为。如某外来投资公司山上种植的板栗被山下村民哄抢,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在农村经济林木、矿产
资源拍卖过程中,有时被痞子团伙控制。如某镇一陶土矿,第一次以120余万元拍卖成功,中标人被痞子恐吓后放弃承包权,第二次拍卖时无人敢与痞子竞标,最后痞子以标底价22万元中标,群众反映强烈。
为实现市委提出的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年内重进“百强”建设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营造宽松开放、廉洁高效、公正严明、诚实守信、健康文明、治安良好的发展环境,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优化软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经济软环境建设是加快诸城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加强软环境建设,是促进我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高招商引资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设平安诸城的需要,对保障我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视差距,认真落实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抓好经济软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意识,真正把经济软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把经济软环境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经济软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处处都是投资环境,人人代表诸城形象”,着力打造一个人气诸城、景气诸城、正气诸城、诚信诸城。(二)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一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借《行政许可法》即将实施的有利时机,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根据有关法规的要求,能够取消的坚决取消,尽量减少审批环节,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职能,逐步纳入更多的审批事项,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减少“体外循环”。二要实行“阳光工程”,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巩固和扩大政务公开成果,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杜绝衙门习气,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三要努力营造“亲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对重大投资项目领导要及时调度,实行包揽式服务,协调解决项目报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外来客商的工作和生活,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要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把“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秩序化”落到实处,努力提升城市水平,真正使诸城成为投资的热土、发展的沃土、生活的乐土。四要逐步完善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市场。尽快组织筹建融资担保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外招人才,内供人才,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坚持依法行政,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各级各部门要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软环境建设、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权限,落实执法责任,维护执法权威。严禁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严禁多头执法、多层执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要进一步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硬性要求企业、个人加入协会或接受中介服务,坚决取消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欺生排外、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索要“保护费”和“提成费”等不法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国家公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提高执法能力。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善于运用法律法规指导工作,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严格按法定职权、程序执法,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树立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二是提升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服务经济、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忠于职守,热情服务,扎扎实实地为企业和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强化廉政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政纪律,恪守职业道德,诚信廉明,公道正派,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报”等不廉现象,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
(五)强化监督检查,为经济软环境建设提供保障。市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监察机关、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和行政效能投诉监察中心的作用,认真受理投诉举报,严格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破坏软环境建设的人和事,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要强化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对各类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严格落实有奖举报制度。要强化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正面典型,曝光反面事例,倡导文明新风。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科学制定评议方案,促进经济软环境建设不断深化。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二
近年来,__县农机局从“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农机化发展战略出发,立足本县农业生产实际,务实创新,多措并举,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大蒜、设施蔬菜、马铃薯 、山药、花生等特色农业面积不断增加,但目前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一直是制约成武县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积极探索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近期,__县农机局组织精干人员,对全县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
1、以经济作物种植基础较好的__镇、__镇、__镇为重点,通过实行耕地的流转实现经济作物大的大规模连片种植,为实现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
2、积极引进适合__县经济作物生产实际的机械,如马铃薯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山药开沟机械等机械,使其能适应经济作物种植势头的发展。
3、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作用,促进农民购买马铃薯生产机械、大豆收获机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
4、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把传统农艺和农业机械化生产结合起来,逐渐探索出一条适用经济作物的种植与收获的技术路线。
5、发挥经济作物农机科技示范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在经济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季节,做好经济作物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推广一大批技术可靠、性能优良、作业效率高、适合当地经济作物种植习惯的作业机械,带动群众购买使用先进农机具和技术。
截止目前,__县已推广微耕机、马铃薯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山药开沟机械等经济作物机械400余台,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面积25万余亩。
1、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马铃薯、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收获等环节还处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机械化水平远远低于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山药的种植还处在半机械化,山药收获还是人工收获。
2、种植规模小,不利于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引进和应用。经济作物种植相对分散,成方连片形成规模的很少,不适宜机械化成方连片作业。
3、经济作物机械品种少、适用性、可靠性差。经济作物机械需求量少、要求高、研制生产难度大,导致一些科研部门和生产厂家重视程度差,可供农民选择的性能优良的机械少,机械质量差,不能满足经济作物生产需求。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难以激发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国家对小麦、玉米的机械化生产重视程度高,扶持力度大,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引导、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广大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购买和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5、经济作物机械价格较高,加上机械作业市场小,作业效益低,机手收入少,机手不愿冒险购置机械。
1、加强宣传。建立经济作物农机科技示范园,以示范园为阵地采取广播、电视、印发宣传单、明白纸,举办培训班、召开机具作业现场演示会等多种形式搞好宣传。让农民了解并接受这些新技术。
2、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而且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县、镇两级政府以及行政村应将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置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考虑,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素对待,纳入县域经济考核体系,建立工作责任制,及时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全面发展。
3、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不仅要有适宜的机具,对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和生长管理等农艺技术也都有新的.要求。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就必须对传统的生产农艺技术进行变革,使经济作物品种选择、播种规格、田间管理和采摘清选等各项农艺技术与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相适应。农机部门要联合农业等有关部门,组织农机、农艺专家特别是经济作物技术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花生、山药、马铃薯等机械化作业标准和农艺技术标准,大力开展花生、山药、马铃薯等生产机械化农艺技术培训,形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
4、加强技术培训。要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广大机手和种植户的技术素质、操作技能和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让他们真正懂得机械的构造、原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更好地发挥新机具的作业性能,加快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应用和推广步伐。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项目,力争更多的资金投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资金支持,引导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发挥明显带头作用,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重点补贴小型经济作物机械,并逐年增加补贴额度。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基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买先进实用、科技含量高的经济作物种植、收获机械,调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6、建立示范基地,搞好新机具推广。建立示范基地,实施辐射带动。在设施蔬菜、花生、山药、马铃薯种植集中乡镇,建立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推广示范基地,统一种植模式,建立标准化的种植体系,引导规模化生产,为机械化生产作业创造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机具引进和研究的试验基地,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农民需要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并通过召开现场会、机具演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三
村位于县乡西北边,属半农半牧村,距县城50公里,地处打更沟草地和乡交界处,属丘状高原山地和草甸地形,平均海拔3060米,为典型高原寒带湿润气候。全村耕地面积2676亩,林地面积10708亩,草地面积38799亩。人口842人,户数160户。党员19人,其中:女党员3名,占党员总数的15%,党员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6名,党员平均年龄46岁,年龄在45岁以下的党员6名。入党积极分子2人。
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现已成立运行的“乡村高原优质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雏形成立于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级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乡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该村于20xx年正式成立了村高原优质油菜种植加工合作社,并于20xx年建成了榨油厂。20xx年,合作社通过加工销售菜籽油,使村民的每斤油菜籽售价提高了0。8元,有效增加了油菜种植户的经济收入。20xx年,乡、村两级又向上争取资金,对榨油厂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经过四年的运营完善,本社现已拥有完善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并成功申请注册“菜籽油”的商标。专业合作社运作按照合作社章程通过收取会费、管理费、争取国家和社会赞助,合作社财务管理依章程进行,受各社员监督。目前合作社主要由村村长索科为主要负责人,村支部书记和会计协助其工作。通过对油菜籽的改良,对菜油的加工及包装的改进,现在村的菜籽油销量非常可观。据统计,目前,该村每亩可收油菜籽260斤,20xx年共种植1478亩,油菜总产量近38。428万斤,以100斤油菜籽可榨30斤菜籽油计算,全村可榨油11。53万斤,按照20xx年每斤18元的市价出售,今年全村菜籽油收入可达207。51多万元。
村油菜合作社可以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也离不开广大村民的团结一心和辛苦劳动。再者,村的自然条件是其自身优势,独特的高原气候非常适合油菜生长,菜油无污染、光照充足的特点符合了现代市场消费者的要求。合作社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经营理念,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于客户的`理念,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最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xx年,村干部到青海、甘肃等地购买优质青杂7号油菜种子3640斤进行试种,为提高油菜的的产量打好了第一战。村村两委会认真作好科学种植宣传和技术指导,在压榨、加工及品牌包装上进一步完善改进,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上进行宣传。
村油菜合作社虽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是乡集体经济发展的典范,生产的菜籽油销路也比较好,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村的菜籽油宣传力度不够。菜籽油目前主要采取的是内部销售,在州外的销量未打开,州外的知名度几乎为零。究其原因主要是菜籽油自身质量标准不够高,未取得国家的qs质量认证。其次是完善网站、制作宣传广告的专业人才的缺乏。随着加工厂改造项目的完成,合作社将加快申请取得国家的qs质量认证,同时加强宣传力度,争取让菜籽油走出州。另外,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油菜的播种目前处于半自动的阶段,对劳动力的依赖性较大,这在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心理,让油菜形成规模效益的意识淡薄。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逐步改善农民的思想意识,在村内营造油菜市场经济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还要提高油菜加工厂的利用率,不断巩固已有成果,提高我村农牧民经济收入,将我村打造成全乡甚至全县的油菜示范基地。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四
过去的一年,我区在市、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区域经济战略来抓。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完善工作思路,构建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提供良好服务环境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随着资本投入的不断加大,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今年6月末,形成了私营企业集团5户(*、*、*、*、*,同比增加1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万元以上*户(同比增加*户),注册资本*万元以上*户(同比增加13户),注册资本*万元以上65户(同比增加16户)的骨干企业群体。目前,我区私营企业中居前四位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占*%;制造业占*%;科研、技术服务业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
(二)民营经济载体不断扩展。占地*平方公里的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已完成规划,其中*亩起步区已完成土地整理*亩。*综合大厦6万平方米已经开工建设。意库创意产业园,在第三届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评选中荣获“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已有*户创意型企业入驻园区,实现留区税收*余万元。调整大胡同地区商贸业态,估衣街提升改造已全部完成,7月12日举行开街大典。*大街易买得超市(*平方米)预计8月27日开业、泛洋大厦快捷酒店和量贩式ktv(*平方米)、*大厦领先医药旗舰店(*平方米)和新春花苑超市(*平方米)等项目,正在陆续洽谈和筹备开业中。结合*公园改造,建设民俗食品街。利用大丰路*万平方米公建带打造民族风情街。利用津酒集团酒文化资源,规划酒文化一条街。*站前商贸商务设施列入规划建设等。
(三)科技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认识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或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通过努力促进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创新的实施力度,4家民营科技企业申报了*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个项目申报了创新基金;4家民营科技企业申报了*首批*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重大项目。预计到今年6月末,在册民营科技企业共计*户,缴纳税金*万元。
(四)民营经济成为安置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截止到6月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近3万人,同比增长7.1%。民营经济成为吸纳社会各界人员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五)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加大民营经济工作力度,并在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等方面,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实施全天候开门服务,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驻“中心”各审批部门进一步清理、取消、调整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并做好对市下放审批权限的承接工作,经过清理,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6项;推出12项可以在审批大厅当场办结的“立等可取”件。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1、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的机制建设。制定并贯彻落实《民营经济联动机制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目标责任和职能任务,加大联动与协调力度。每年通过召开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会议研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通过季度召开民营办工作会议,月度召开民营办常务单位会议,确定各阶段民营经济工作要点、分析民营经济运行状态、沟通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推动全区服务民营经济工作的有效开展。
2、强化三个平台建设。构筑信息平台。经过积极协调、精心策划,创建了中小企业*网,开辟了政策法规、融资担保、招商引资、民企创新等栏目,增加了政企沟通渠道。加强培训平台建设。着力于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组织了政策培训、管理素质培训、信息化培训*人次。民营办各成员单位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二十余期,*人次。拓宽融资平台。充分发挥虹融担保、*创投集团、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等投融资平台作用,今年上半年累计担保贷款*万元,多次召开银企对话会,为民营企业更快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保障。
3、服务税源建设。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园区优惠等5个配套政策,为引进企业提供宽松发展环境。
区国税、地税及大胡同管委办积极服务企业的同时,规范税收征管工作,做到服务高质量、办事高效率,多项工作相互结合、互为促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大税收监管力度,实现留区税收稳步提升。
4、以讲政治的态度对待“保渡上”活动。为贯彻落实
市、区委关于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的决定,民营办成员单位组建了由百名干部组成的服务企业队伍,确定20家重点帮扶企业和150家服务企业,积极帮扶。为企业解决问题173件(次),解决率为*%。
5、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组织了5个项目申报*市无偿资金支持130万元,其中3个项目在得到*市的无偿资金支持后,又获得国家无偿资金支持。认定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共为区工业重点企业争取市中小企业扶持资金近*万元。
1.民营经济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面对民营企业需求多样,民营经济工作多部门,协调工作多层次的现状,需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进一步完善的工作体系。
2.载体不足限制企业成长。随着我区拆迁面积的逐年扩大,一大批工业厂房、商业网点被拆除,而一些新的载体仍在建设中,企业发展需求与现状不适应的矛盾突出,现阶段一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发展壮大后不得不外迁。区工业企业重点50户中,有35户涉及外区税收的控制问题,面临着税源存量的减少。
3.企业规模小,成长的后劲不足。主导产业缺乏,企业集聚效应差。综合竞争优势不明显。*多户企业中拥有商标和品牌的企业不足60户,企业规模和竞争能力远远落后于其他区县。
进一步落实市、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围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经济工作总体部署,着眼于我区“一心、双核、五区、八带”区域经济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紧把握“*地区、大胡同、光荣道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地区的发展带来的机遇,继续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引导、支持和扶持的作用,发挥民营经济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我区民营经济的工作体制创新,思路创新,服务创新。
(一)不断优化环境加大重点帮扶力度
1.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创建服务型部门,优化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外环境,简化登记程序,推进“现场办公”,“一条龙”服务和“一次讲清”等服务措施的落实,确保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充分发挥企业投资联合审批和企业设立综合审批窗口作用,实现“首问负责、锁定流程、锁定时限、按时办结”,以“高效、快捷、周到”的效率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落户*。
2.积极争取市级部门各项扶持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市科委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资金;积极争取市经委支持优势企业开拓市场、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扶持潜力企业尽快成长的扶持资金;充分利用市商务委支持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
(二)开展梯队服务助推企业成长
以帮扶民营企业梯队建设为核心,按照“抓住大的、不丢小的、开发新的、扶持老的”整体推进思路,保证成熟型企业加快发展、促进成长型企业健康发展、推进衰退企业调整发展。
1、服务成熟企业。重点强化对*纳税重点企业的对口服务力度。
加强领导服务重点企业制度,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企业需求,努力在市场开拓、扩大生产、投资融资等方面提高扶持水平。
完善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虹融投资担保公司运作流程,健全融资担保程序,千方百计引进适于中小企业便捷融资的金融产品,为企业贷款融资提供支持。
发挥培训平台的作用,关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成长,推广先进管理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扶持成长企业。重点引导、扶持30户规模以上企业、20户知名品牌企业做优、做强。
组织企业参加市鼓励型小企业认定、小企业创业专项资金申请、技改技创项目申报等工作,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努力培育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组织建立科技型企业技术难题招标中心。通过设立接收、征集中小企业技术难题的服务窗口,使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方向与企业、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3、帮扶老字号企业。对老字号企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指导,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扩大老字号的知名度,聘请具有经营管理资质的专家,实行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等指导服务。
4、引导创业经营。积极落实*市关于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对有创业要求人员提供相关政策指导和培训服务;全年为300人提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服务,提供11场大型公益性免费招聘会。
(三)招商引资促区域经济升级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中小企业网,积极推介我区经济发展优势,设立民营经济信箱,开展我区各项
扶持服务政策宣传解读,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熟悉政策;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需求的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招商会、展示会,展示*地域特色,吸引投资。
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以“商贸*”建设为契机,积极兑现区扶持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区政府对20家成长性企业给予的一次性引导资金扶持。区政府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并匹配市级各种项目扶持奖励;落实税收奖励政策,对新引进企业和在我区纳税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主动为他们兑现奖励,激发发展动力,为区域经济多做贡献。
促进园区产业集聚。逐步完善园区产业定位,形成园区产业特色,促进光荣道科技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积极引进科技型、总部型、现代服务型企业,引进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民营企业,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形成。
(四)强化联动机制保障工作落实
1、加强“四位一体”民营经济发展机制建设,落实责任目标。加强工作联动,按月发布工作信息,每季度召开工作会议,通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2、强化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督查力度,健全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督查责任制,按期开展督查服务。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五
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乌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近期,根据塔城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的部署,乌苏市组织力量,对全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就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
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着力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城市,初步奠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20xx年实现生产总值2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一产业10.17亿元,增长7.97%;第二产业9.72亿元,增长26.2%。其中工业增加值5.24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7.22亿元,增长12.7%。
乌苏地处新疆主电网覆盖范围之内,电力总装机容量3.16万千瓦。其中水电站3座,热电厂1座,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电力保证。全市煤炭探明地质储量近5亿吨,是自治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水资源丰富,总量为16.84亿立方米。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12.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4.34亿立方米。20xx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219万元,环境污染治理投资750万元。工业固体废水综合利用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
1、初步形成了煤电产业循环经济
利用充足的煤炭资源,20xx年全市生产原煤124万吨,其中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生产原煤99万吨,实现产值9817万元。消耗电能649万千瓦小时,消耗标准煤0.24万吨。5号井、7号井回采率分别为78.7%和82%。近三年,年均排放炉渣950吨、煤矸石1850吨,全部集中堆放掩埋。
为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综合能耗,在煤炭产业发展上,将大力发展煤电联产项目,并且按照自治区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关闭不符合自治区产业政策的矿井,积极推广先进的综采技术,使全市煤炭回采率达到85%以上。
2、初步形成了污水处理循环经济
市污水处理厂距城区5公里,建设用地3万平方米,总投资5835万元。近期污水处理设计规模3.0万吨/日,远期5万吨/日。采用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八五”科技攻关成果,绝氧--好氧活性污泥法除磷技术,中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20xx年10月投入正常运行,中水排放量平均5300吨/日。
3、初步形成了集中供热循环经济
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大气环境,积极推进集中供热进程。集中供热项目工程概算总投资6764万元。建设新增3台29mw供热锅炉及相应配套设施,1个热源站,12个热交换站,10.6公里集中供热一级管网铺设和10.2公里集中供热二级管网建设改造。市区供热采暖面积130万平方米,经过近2年集中供热市场开发,已完成集中供热面积8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水循环系统采用封闭式重复循环无排放运行,生产运行废水进行微孔陶瓷过滤重复使用,无生产废水排放,年水资源循环利用总量达4.32万吨,每小时循环处理利用量80吨。
4、初步形成了循环型城市基本框架
市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了街心公园、园林公园、儿童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1.3%。实现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集中供热率达85%,燃气普及率达70.7%。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开工生产,设立了废旧物品回收点,开工建设了垃圾处理厂。
(二)发展循环经济典型简介
1、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原料检验进厂开始,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逐级进行质量和计量考核,并与岗位工资挂钩。在电能消耗上,设备选型匹配,进行了电能消耗考核。在水资源使用上,投资97万元建设4个储水沉淀罐,对回收的水再循环利用,年节约用水17万吨。
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综采技术,提高煤炭回采率,从而节约了煤炭资源。先后投资2520万元,改造了5号井、7号井和2号井,使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煤炭回采率比其它小煤矿高出40多个百分点。
宏光玻璃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新建一条年产20万标准箱平板玻璃生产线,改造后的生产线比原生产线单位能耗下降50%。在生产中回收利用废旧玻璃,20xx年使用回收废旧玻璃3111吨,占主要原料的87%。从而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产品成本。
2、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棉花滴灌农业节水循环经济模式:生产季节农用水资源短缺已是限制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选择膜下滴灌技术,进行高标准植棉节水技术示范,进一步提高棉花单产,节约用水和劳动用工,从而增加植棉效益,有利于引导和推动农民发展节水农业,维护区域生态环境。滴灌节水较常规地面灌溉节水30%―50%,提高土地利用率5%―7%,并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作用。近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节水滴灌面积6.5万亩。
粮油—畜牧—果菜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向前、向后两个方向延伸,向前与畜牧业对接,向后拉动果品蔬菜业,形成了粮油生产―畜牧
业―果品蔬菜的循环经济链条。20xx年全市无公害绿色蔬菜面积2.17万亩,葡萄面积0.23万亩,枸杞面积1.11万亩。
3、工业园区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59.2平方公里,其中东工业区19.2平方公里,石化工业园区30平方公里,建材工业园区10平方公里。20xx年东工业园区消耗水219万吨,水资源循环利用量为36万吨,企业用电量3519万千瓦小时,使用原煤15万吨。一是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在对新上项目设计、建设、生产全过程中,引导项目和原有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等技术。二是通过产业、企业间的协调合作,形成产品和废物加工链。三是推行清洁生产工程,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按照“整体规划、梯度推进、产业联动、循环开发”的原则,着力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把乌苏市建成为三次产业互为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2、拟建循环经济项目
(1)农作物秸杆发电项目:计划投资12500万元,新建30mw发电厂一座。项目建成后,年消耗35万吨秸杆,相当解决70万亩农田秸杆回收利用问题,农民每亩增加收入20元。
(2)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计划投资450万元,新建分类回收处理房及配套分类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处理生活垃圾5.3万吨,创产值80万元。
(3)污水处理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5841万元,新增规模为3万立方米/日,完善城区排水管网64公里,增加污水回用系统,其中库容536万立方米,增建污泥处理与利用设施。工程建成后,使污水处理率达85%,管网覆盖率80%,再生水利用率60%,污泥利用率100%。
(4)炉渣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新建年产1万立方米炉渣砖或200万块免烧砖。项目建成后,年处理工业废渣7000立方米。
(5)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6万元,新建日处理300立方米的污水站。项目建成后,使企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
乌苏市的循环经济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循环经济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宣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尚需加强;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在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是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够高,互为补充、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强,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任务相当繁重。
(一)加大宣传力度。主要从宣传、培训、教育入手,在全市上下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市循环经济发展领导机构,加强对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领导,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决策、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二是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建立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包括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群众福利和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乌苏循环经济的建设实效。
(三)搞好发展规划。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着手编制全市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节水、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四)强化政策保障。一是积极寻求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出台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积极调整财政扶持方向,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资金,对一些循环经济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五)推进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中,提出进入园区的项目在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并以此为招商基本依据。大力加强产业招商,推出一批旅游、物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开展对外招商,不断拓宽招商领域。
(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区域内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使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设施更加完备。
(作者系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干部)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六
土们岭镇位于xx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xx市45公里,距xx市55公里,距xx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xx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xx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1、本地劳务输出情况:
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2、在xx市劳务情况
(1)建筑工人:40人
(2)家政7人
(3)服务业14人
(4)工商业3人。计64人。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xx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2、发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锣集团、华能九台电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促进劳动力输出总量,促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矗
(一)更多地建立劳务输出联系站,促进本区位劳动力输出。
(二)xx市各乡镇及各村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一贯把目光瞄向xx市,而忽视xx市场,因此,产品销售受到局限。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七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50多份。所调查企业涉及基本信息、用工、市场、融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总体来看,小微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经济结构、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受经济运行内外部复杂形势的影响,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全县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计143户,采矿业计56户,制造业计165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计43户,批发和零售计206户,建筑业计22户等共17个行业。其中,20xx年1-11月份,全县中小微企业总量为13796户,其中,工业类中型企业为7户;小微型企业为13789户,占企业总量的99.95%(含个体工商户)。
20xx年1-11月份,中小微型企业总量取得了较高速的增长。全县个体工商户达1280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61户,同比增长9.9%。注册资本金908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995万元,同比增长102.7%。全县私营企业达99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私营企业233家,同比增长30.7%。注册资本金335476万元,新增加92158万元;同比增长37.8%。企业从业人数9913人,同比增长31.5%。
20xx年1-11月份,我县中小微企业税收合计3560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13300万元,小微企业5050万元;地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7284万元,小微企业9971万元。
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微企业就是民企的主体,是民营企业的代名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县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尽管我县小微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自身的草根经济特征,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而我县小微企业特点是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占绝大部分,占比约87.5%,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的”三难”情况,加之近年我县正着手退城进园事宜,对原工业园内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如下:
我县民营企业多数属于“微型化”的类型,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且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行业如小型服装鞋帽企业等。
调查走访显示资金短缺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准入门槛高,云顺竹木有限公司,投资苗木基地,延长产业链,但基地投资建设周期较长,基地投资建设又不纳入银行*款抵押范畴,而公司内部资产*款抵押有限,导致资金流动压力很紧张,二是*款手续太繁琐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要求“短、频、快”,银行*款手续比较繁琐。由于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加上融资渠道缺乏、*款难、*款成本高,严重地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再生产,金士果业有限公司在银行办理短期流动*款,每次还贷续贷时,银行办理周期一般2-3个月,严重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管理。
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中,要素成本也是主要问题。一方面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外升内贬状态,致很多原材料价格处于“水涨船高”状态;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各地连续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加之近年政府加大对城市建设投入对用工进行了很大的.吸纳。今年好多小微企业的用工工资基本20xx元/月以上,县中昌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员工每人基本达到4000元/月以上。同时,小微企业的场地租金普遍上涨,运输成本明显增加。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小型微型企业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受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影响,很多小微企业对土地要素需求反映非常强列,一是原工业园内企业发展受制约。
县里20xx年开始着手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事宜,已经对所有园内企业进行了评估,评估后不能再原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以便更好搬迁。美好食品有限公司属原工业园企业,企业现行产量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很多大订单不得不推掉,再者原工业园内企业因为涉及退成进园,银行对其资产抵押率都进行了下调由原来的70%下调到60%,影响了园区内企业扩大再生产。
二是入园门槛高。现行的入台商创业园标准是每亩投资强度要达到200万元以上,而很多小微企业无法达到这个标准。鲜良米粉有限公司和金昌食品有限公司都要求入驻台商创业基地,两企业虽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但两企业上缴税费及投资强度均不够入园标准。
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委、县政府要把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入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节能环保的大企业大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加大对《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小微信贷通”等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励原规模企业技改扩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扶助成长性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发展,促使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强化督导,确保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政策“棚架”问题,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要通过多项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贷救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财政担保公司要实质性为促进企业发展真正起到担保作用,劳动就业局要加大提供再就业小额贴息*款额度,同时充分发挥小额*款公司的作用,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款门槛过高、利率上浮、审批时间过长等制约小微企业*款的主要问题。
一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民企局继续以创业大学为载体开展以创业促就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各类培训,县就业局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担保*款及就业培训支持,来解决小微企业人才、管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小微企业用地倾斜。在工业园扩区调区中县里对有发展后劲的中小微企业在台商创业园用地指标上给予适当倾斜,解决小微企业用地无保障的现实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八
西部如何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描绘西部最美的图画,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 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1、东西部差距继续扩大。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以现价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东西部之比为7。08∶7.52。在近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中,占国土面积13.5%的东部地区占65%以上,而国土面积占全国56%的西部仅占13%左右。
2、经济的二元化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西部地区,以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产业部门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村却以手工劳动、半手工劳动为主,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远低于东部,经济的二元化特征十分明显。从产业结构看,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从所有制结构看,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尚未很好地发挥经济增长点的作用。
3、文化教育科技事业落后,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据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每千人中青壮年中文盲、半文盲数,东部北京为125人,江苏273人,广东168人,西部四川为237人,贵州为323人,云南为339人,宁夏西海固地区高达435人。正由于此,西部地区长期陷于一种相对封闭状态,难以集聚科技人才,难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进而形成一种贫困的恶性循环。
4、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大面积毁林(草)和滥砍滥伐,破坏了森林植被,导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和自然灾害频繁。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宁夏、内蒙古的荒漠化、沙尘暴,西南山区的泥石流与山体坍塌便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表现。同时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公路、铁路干线不成体系,通车里程十分有限,通讯、邮政设施缺乏,供水供电设施不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和市场原则,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是改变过去西部地区粗放、低效发展传统模式、经济振兴崛起的有力支撑。因为西部地区,无论是整体推进,还是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发展教育科技,对外开放,最终着眼点和落脚点在发展特色经济。
西部省区虽然资源优势有所发挥,并开始形成了某些支柱产业,但远未发展为较强竞争力、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区域特色经济,完全可以说,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在于未能实现较快发展市场经济与较好地发挥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把资源优势尽快转换为经济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向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有利于防止和解决重复建设,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形成商品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实施名牌战略,增强地区经济实力,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
1、基本思路
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立足现有经济基础,发挥潜在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名特优新产品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带动地区经济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2、寻找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口
(1)立足产业先行优势,通过优势延伸强化特色,从全国的经济形势看,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失衡,能源材料生产严重滞后,西部地区开发应沿着重化工方向推进,更多地向能源材料及其制品业倾斜。应该说,西部众多能源、原材料产品稍加综合就可发展成为特新材料产品,不少特新材料再略加工就可成为高附加值的元器件制成品和最终消费品,这种产业综合和优势延伸几乎是无止境的,大有文章可做,这既与全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相衔接,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西部资源优势和已有重化工资产存量的作用。
(2)从西部产业的区位优势看,西部45个产业中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有23个,优势最明显的产业有7个,其中属于重化工的黑色金属资源采选、有色金属资源采选、采盐、木材采运、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5个,占70%,总体上看,西部重化工产业的区位优势大于其它产业。
(3)从市场需求看,能源原材料产品国内市场广阔,供不应求的趋势长期存在,在全国每年花500—600亿元大量进口工业原材料情况下,西部重点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也是西部地区积累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4)选择知识含量合理的产业,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不会产生就业压力。甚至会增加就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棉花种植业,运用高新生物技术,生产出带颜色的棉花,使该产品知识含量提高了,同时因种植复杂程度提高,扩大了就业。
(5)立足潜在资源优势,通过优势挖掘培植特色,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升级,不少被原有优势掩盖的潜在优势不断突现出来,成为新型特色经济的现实基础。
综上述原则,西部有望利用既有的相对优势,就下述系列产业群培植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在国内外大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1)农畜产品特别是西部特有农畜瓜果山货土特产和中药材的加工与深加工工业。
(2)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多种能源俱备,形成强大的能源工业和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等。
(3)依托矿藏资源和丰裕能源,在一系列有色金属(铝、铜、铅、锌、钒、锶、锂、镁、钠轻金属)、稀土金属材料工业,新型合金与功能材料工业,超微细碳化硅、氮化硼、氮化硅等金属材料工业上,构建竞争优势。
(4)磷肥、钾肥、磷酸盐类和钾盐工业。
(5)依托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源,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型医药工业的某些领域上抢占制高点。
(6)西部具有特殊魅力的旅游业。
(7)为高技术下局部战争服务的`国际装备工业。
3、开发时序:由点到轴到网
区域开发首先要由“点”开始,即在某一特定范围的区域开发之初,必须建立若干区位、自然和社会条件相对优越的“点”作为区域开发的依托和基地,这类“点”就形成了城镇。“点”与“点”之间必然发生人流、物流等经济社会联系,联系的途径就是交通线,这些交通线就成为区域开发的“轴线”随着区域开发的逐步深入,现有的“点”“轴”均得以扩大和发展,并沿“轴”产生新的“点”。新老“点”之间又形成新的轴线,从而整个区域形成了纵横交织的点轴网络,并有效推动整个区域开发不断深入与发展。
1、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对西部实行政策倾斜,带动西部特色经济发展
(1)建议中央成立西部开发机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部大开发法》、使中央实施的优惠政策有法可依。
(2)加大资金投入到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高新技术和旅游为主的西部优势产业并相应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发展这些行业。
(3)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扶持特色经济初期的扶持效应。
(4)灵活运用宏观金融政策,为西部特色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支付。
一是采取倾斜政策,降低西部设立金融机构的条件,适当增加区域性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
二是在西安、成都设立西部开发银行以及其他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
三是设立西部开发投资基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农业开发基金、旅游业发展基金。
四是中央政策放宽外资银行在西部地区的经济范围,并在期货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办法,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外金融机构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5)出台《西部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法》,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给予法律保护,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6)采取优惠的区位开发政策,如赋予省会城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建议设立一定数目的开发试验区和资源综合开发区,在城市建制审批、城市户籍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
(7)赋予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更大的自主权,以大开放带动大开发。
3、西部各省区制定优惠政策,并且用足用好,为发展西部特色经济发挥作用
(1)非公有制企业方面的平等与优惠政策。
(2)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3)教育科技方面的优惠政策。
(4)吸引外来人才与调动现有人才积极性的优惠政策。
(5)企业家选拔、激励、淘汰方面的优惠政策。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九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林业发展规划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推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针对四平市国有林场的现状,对国有林场的经济发展与改革进行了全面调研。
四平市现有34个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143.7万hm2,有林地21万hm2,其中人工林14.7万hm2,天然林1.29万hm2,木材总蓄积1547万m3。四平市34个国有林场总人口19140人,其中在职职工5694人,离退休1385人;专业技术人员20xx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42人,中专学历1577人;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163人。在职职工中富余职工2856人,占总人数的50.2%,是企业的一大负担。
四平市34个国营林场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建场的,设备、场房都已相当陈旧,现共有房屋面积33.7万m2,其中危房面积16.2万m2,占总面积的48.1%,场房和设备急需维修和更新。
截止20xx年末,国有林场资产总额17039.8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4037万元,固定资产3002.8万元,负债总额12680.5万元,负债率74.4%。有33个林场欠职工工资,金额1736.9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5893.2元,低于四平市基本生活标准,大部分职工处在贫困线以下。
经营面积中有林地面积比重小,而且林分质量差,林木商品程度不高,公益林比重大,可采林木青黄不接。
四平市国有林场资金主要来源于木材生产,由于以前过度采伐以及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产量逐年递减,国家补贴少。20xx年,34个国有林场用于造林及防火等林业生产费用3400万元,而且季节性强,支出集中,又要维持职工的基本生活,以目前的经济状况,很难维持长久。一些好的多种经营项目缺乏资金难以落实,使林场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34个国有林场在职职工5694人,而富余职工2856人,占50.2%。离退休人员多,企业负担重,发不出工资,生活困难。由于国有林场大部分处于农村,富余职工下岗再就业困难。
由于建场较早,现在大部分场房设备都到了更新或维修的时间了,有些设备该报废了,由于没有资金,现在还在使用。更新或维修这些设备需要大量资金,靠林场自身很难解决。
通过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四平市林业实际,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思路应定位在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一切从有利于森林资源增长、有利于国有林场综合实力增强、有利于职工收入增加出发,以国有林场“三大改革”为核心,以国有林场“三大调整”为重点,破陈规、立新制,全面推进国有林场的建设和发展。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大力推广民营造林,全力推进造林绿化进程。坚持综合开发,规模经营,科学管理,多形式发展的原则,积极搞好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并重,使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规模实现新突破。
实现五项跨越。在生态建设水平上实现跨越;在产业发展层次上实现跨越;在科学技术应用上实现跨越;在改革开放进程上实现跨越;在职工富裕程度上实现跨越。
在生态建设上深化造林、营林及管护机制改革,坚持“谁造林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活化造林机制。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生态建设重点是二龙湖水库周边的退耕还林工程、山门至叶赫旅游带绿化工程、国家投资建设的生态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等。产业发展重点是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兴办产业,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生态建设将四平市分为西部平原农牧区、中部平原农业区、东部半山农林区3个区域,按照“东治山、中治风、西治沙”的治理原则,实行分区突破,分类经营,从而实现四平市绿化美化建设的整体推进。产业发展布局是面对林业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总体设想是县县有龙头企业,场场有骨干项目和特色产品。山区以发展林药、林果、林养为主;平原区以林板、林果、林养为主。
育林基金作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的专项资金,具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性质,但由于国有林场底子薄、经济实力差、离退休人员多等因素,挪用、挤占育林基金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国有林场造林、抚育、更新等资金严重不足一个原因。所以,加强育林基金管理,追踪育林基金的用途,保证育林基金用林业建设。
从四平市国有林场现状看,基础设施极其薄弱,难以完成繁重的生态建设任务,难以保护现有的生态成果。国家要加大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使国有林场真正起来骨干示范作用。
虽然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贫困林场的扶贫力度,但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对已进行扶贫的林场,由于扶贫资金少,项目开发不够,项目效益低,出现反贫。因此,建议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争扶持一个,脱贫一个。
各种税费给予减免,给林场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机。
国有林场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特别是好的林场各个部门的摊派,各种名目的检查特别多,林场举步维艰。
搞好国有林场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关系到林场发展的大事。依据林场现有经济实力,进行社会养老统筹非常困难,难以实现,必须采取国家投入一点,林场自筹一点的办法,分级负责,才能解决养老统筹这一老大难问题。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十
××镇位于××区西南方向,距城区20公里,全镇区域面积为98平方公里,下设××、××两个管理处,辖30个行政村,5793户,18172人(其中农业人口17495人),耕地面积20422亩,山林面积82400亩,共有基层党支部47个,其中:行政村党支部30个,部门支部10个,非公有制企业支部7个。共有党员874名(其中农村党员665名)。20xx年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801万元,工业总产值3.62亿元。完成财政税收5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05元,20xx年经全县综合考核名列第六名。
1、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我镇共有企业180家,其中:个私企业169家,股份制企业2家,村集体企业9家。主要有四大块状经济组成:一是造纸印刷行业10家,实现总产值6491万元。其中:造纸行业4家,产值达4561万元。印刷行业6家,实现产值1930万元;二是电子仪表行业1家,实现产值828万元;三是食品加工业14家,实现产值4761万元。其中:园中园牛奶食品公司1家,实现产值921万元;四是木材加工企业50家,实现产值7665万元。其中新兰村30家,实现产值4050万元,已成为木材加工专业村。
2、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我镇农业产业经济20xx年度实现农业产值3801万元,其中经济作物产值1160万元。目前主要培育了以里阳村为主的西瓜生产基地3000亩,以山后金村为主的冷水茭白基地1000亩;以新兰、上盛等村为主的茶果生产基地3000亩,以上盛、泉口、白沙卢、浩仁村为主的奶牛基地20xx余头,以上盛、泉口等村为主的烤烟生产基地227亩;以新兰社为主的木制品加工基地45家;以上盛、泉口、马坦等村为主的佛等基地5.6万盆,约200亩。为保障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20xx年度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400余万元,主要项目有:浇筑三面光渠道6000米,清障清淤水渠2万余米;土地整理工程××畈5000亩,大岩贩5800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处。
1、在发展工业经济工作中,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对镇属4家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进行了彻底的改制;二是积极推进二次创业工程建设,通过二次创业活动的开展,新增企业15家,技改项目11个,新增投入1515万元;三是重科技创新,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如:永盛纸业有限公司与上海科技单位挂钩,引进涂布新技术;自动化仪表公司与杭州科研单位合作,取得了“智能型自动化仪表”开发权,成为市高新技术示范企业;金泰、恒泰、福利造纸厂设备改造,制作a级白版纸等;四是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的思想,注重企业的经营管理。
2、在农业产业经济中,一是积极开展内树外引促发展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身边典型示范带动的方法,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采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开展培育基地创特色活动,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采用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学习的方法,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五是采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法,保障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是:全面发动抓三引、上下合力优服务、抓大放小促平衡。重在质量求效益。其具体措施为:一是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增加招商引资的力度,认真实施“引得进、留得住、富得起”的战略,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二是立足于企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做大工业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的文章;三是要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步伐,按照“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构思,实行多渠道、多途径、多方位的投资方式,积极做好工业园区的建设;四是积极培育和树立典型骨干企业,努力改变我镇工业企业全价生产企业多,来料加工企业少的局面,促进工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五是强化大农业经济意识,进一步提高各涉农部门的服务质量,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奖惩措施,积极营造“投资在××、兴业在××、安居在××”的合力扶工氛围。
2、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镇党委、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效益农业发展水平”的工作重点。以“调结构、优产业、创品牌、上规模、占市场” 为主线,积极推行农业发展的“十、百、千、万”工程。即:培育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树立一百个身边的种养殖典型示范户,实现农业产值增千万元,完成万亩粮田土地面积的平整工作。其具体措施为: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好“十、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以内树外引、抓典型示范为抓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全镇多品”的优高农业,达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全村推全镇上规模的目的;
②选准并确立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好农产品示范基地;
③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以商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选准农业发展的路子,培育和做大农业龙头企业;
④加大科普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种养殖专业户参加科技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及时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
⑤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把农业产业化工作列入干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白龙桥至琅琅公路小与差,以及古方道口经常性受阻。
2、市区引水工程与我镇生活、生产用水的.矛盾。
3、由于金兰水库的阻隔,制约了东、西坑两村的经济发展,两村158户共472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
4、部门、单位的撤并,职能服务部门减少。如:工商、财税、交管、法庭、营业所等,致使配套服务工作难以跟上。
5、由于镇财政财力不足,对农业经济扶持力度缺乏。
针对我镇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要求,希望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帮助、扶持。
1、近些年来,我镇食品业发展速度较快,其中固体饮料生产企业存在着“商品近似”和部门产品内质与配方不完全相符的问题,市场整顿确实需要,但市、区级工商、技监经常检查,往往以罚款代替教育,工商、技监部门能否改变方法,在重教育、重服务上多做文章。
2、我镇部分老企业在1998年前,由于当时的税收征管政策不同,存在着欠税,这不完全是企业的过错。新婺城区成立后,婺城区国税局以不交清欠税为由,不予领增值税发票,强行追缴欠税款。如:金华自动化仪表公司,1998年前企业未改制所欠税款13万元,企业改制后不但要缴清欠税,还要追缴滞纳金3万元。我们认为这次大范围追缴欠税的做法未免有些过激,企业承受压力大,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3、我镇有4家造纸厂,加入世贸组织后,对造纸业的影响是首当其冲,根据我镇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把4家造纸厂组建成松散型集团或公司。做大造纸业文章,设想以福利造纸厂为基础组建松散型集团或总公司,把此集团或公司以福利企业的性质予以上报,恳请市、区民政部门予以批准。
4、白龙桥——××公路的现状已严重制约我镇招商引资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尽快给予解决。
5、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市区供水与我镇村民的生活、生产用 水问题;及早恢复因引水工程所涉及本镇××徐、泉口、东山、水碓、马坦等5个村约300亩粮田的耕种。
6、要求尽快协调东、西坑两村下山脱贫及与金兰水库的矛盾。
7、对农业产业链、基地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如泉口、浩仁等村奶牛生产基地,已经规划上报,望早日给予批准。
8、希望有关部门及时提供信息服务,经常性组织科普下乡,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力度。
9、有关涉农部门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一
正值七月火红日,又逢实践出征时。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暑期实践队"奇石部落"一行12名队员亲赴安徽省灵璧县,开展了题为"发掘灵璧石产业潜能,推动灵璧县经济发展"的实践调研活动。
中国四大奇石之首"灵璧石"因其瘦、皱、透、漏的特点,深受奇石收藏家的喜爱,但是却少为大众所熟知。为此,管理学院和海洋环境学院14名同学组建了暑期实践小队--奇石部落,亲临灵璧石主要产区,以当地灵璧石产业为调查对象的,通过访谈、发放问卷、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探寻灵璧石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更好的开发灵璧石的潜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宣扬灵璧石文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28日,奇石部落实践团队受到了拂晓报社新闻中心的付子峰主任的热情接待,奇石部落的活动安排得到了付主任的大力支持和认可。
29日,实践队员们约见了宿州市奇石协会秘书长巩杰先生。巩先生详细深刻地为队员们解读灵璧石,让队员们受益匪浅。当天下午,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又赴港口社区进行交通安全法制公益宣传活动,为当地的法制宣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厦门大学 "奇石部落"暑期实践队全体合影
30日,奇石部落前往灵璧县奇石小镇和大交易市场,与石商进行交谈。此外,团队成员们还向附近的居民发放问卷,旨在了解当地居民对灵璧奇石的态度及奇石情结。当日,队员们还有幸与灵璧石协会会长李森进行交谈。最后,队员们还在当地的大型超市进行公益宣传活动,倡导大家共同保护灵璧石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活动,由灵璧县电视台全程的跟踪报道,扩大了奇石部落实践团队在当地的影响力。
31日,灵璧县国土资源局的任树文主任接见了奇石部落的部分成员,任主任以灵璧石资源管理与保护为中心为队员们进行讲解,引起前往的队员们的深刻思考。而其余的成员前往渔沟镇,参观当地的三家灵璧石大型交易中心,分别是灵璧石国际交易中心、天一园博物馆和灵璧化军集团灵璧石汇展中心。
8月3日,奇石部落全体队员与拂晓报社记者张阳同行,前往北杨寨敬老院看望无保老人。此次活动,得到敬老院无保老人们的高度评价。至此,奇石部落的实践活动完美落下帷幕。
实践活动结束了,队员们纷纷表示自己对灵璧石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对灵璧石产业现有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此外,队员们还呼吁,要保护灵璧石这种不可再生的可贵资源,让更多人加入到知灵璧,爱灵璧这一行列中来,使灵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得到应有的保护。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二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xx县统计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对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8户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讲解、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
近年来,xx县按照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体部署,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跃升。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得到稳步提升。至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6.26亿元,同比增长 18.9%;完成工业增加值 5.45 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实现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xx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争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项目。通过围绕政策对外争取项目、围绕招商引进项目、围绕市场打造项目等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至 20xx年全县确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17.3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8项,总投资3.7亿元,年度投资2亿元,至目前,已完成工业投资 10.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6%。
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招商重点,发挥园区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至20xx年,引进建设项目25项,其中已落地开工建设21项,已注册并做前期工作的4项。
4.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近年来,xx县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以构建载体、创设平台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20xx年,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3亿元,开工建设道路19.25公里、标准化厂房12栋5.18万平方米、公租房 1幢1.28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1个,建设给水厂、污水处理厂、330kv开关站、加油站、天然气供应站各1座。沿核心区道路铺设电力、通讯管线25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增强,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51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5.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势头,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从被调查的样本企业看,企业总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止目前,全县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324.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1080.76万元,增长11.4%。
6、节能减排工作实效凸显。在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额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节能设施改造,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不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日常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止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0.1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 1.85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0.1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7.5%。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调研情况的分析,xx县88户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的21.6%,季节性生产的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 38.6%,常年生产的企业35户,占企业总数的39.8%。其中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0%,季节性停产企业11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常年生产的企业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从1至8月产值数据来看,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重工业。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 34522.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7669.5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43556.6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9569.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重工业完成产值 13986.9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2%;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1824.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9341.8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
这充分说明近年来xx县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企业发展更趋完善。
2.规上工业中重工业受季节影响大。调研资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近20%,从6月份起,重工业的产值增长明显,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8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从产值增速来看,上年2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2.4%,5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1.2%,8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7.8%。
分析原因,xx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主要是两个化工厂和一些建材企业,就以20xx年来看,两家化工厂产值不但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持续走低,重工业主要依赖于季节性较强的建材企业,建材企业的产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因此上半年xx县重工业产值增速明显走低,下半年重工业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重工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
3.规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工业增产的主力军。但从民乐近年实际情况来看,支柱企业新增产能和挖潜改造不足,支撑力度下降明显。20xx年2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4407.3万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7%,5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53118.9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2%,8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7074.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足,影响了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
4.小微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增强,行业集聚明显。在调研的68户小微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有49户。在68户企业中抽取了24户企业做为样本填写了调查问卷,汇总后24户样本企业年产值可达5360万元,共有从业人员405人,96%的企业有计算机并能上网,能源消耗主要以电为主,总电耗19.2万千瓦时。与历年小微工业企业相比,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4户小微工业企业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营业收入10.2万元,人均创造营业利润 2.2万元。从结构看,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依靠本地传统优势发展,建材需求带动了以水泥、砖瓦、石材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初露锋芒,农资产品、农产品加工得到了长足发展。
5.小微工业企业产品订单小幅增长,企业预期良好。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小微企业依据订单进行生产,其中有一家企业(xx县泌园公司)已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点,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当前企业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的有5户,占样本数的20.83%,订单同比持平的企业有8户,占样本企业的 33.33%,订单同比增长20%以内的企业有9户,占样本企业的37.5%,订单同比增长20%以上的企业有2户,占样本企业的8.33%。汇总结果显示66.67%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加快,20.83%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持平,12.5%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减缓。有50%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乐观,33.33%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一般,16.67%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悲观,这说明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状况预期较乐观,发展信心较充足。
6.小微工业企业运行制约因素多。一是用工困难。由于小微企业在薪酬福利、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方面相对于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来说较差,“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的用工难困局日益凸显。调查显示,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8家认为“招工难”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沁园商贸、天新农工贸等极力要求政府给予技术人才支持。二是流动资金紧张。长期以来,资金少、融资难这一困扰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的门槛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地跨越。调查显示,82.3%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在有融资需求上24家企业中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三是货款拖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始终摆脱不了垫资加工的困境,不能及时回收应收货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调查中,所有的建材企业都谈到了企业应收帐款过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四是成本攀升有压力。在对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当前面临最突出问题”时,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6家企业认为是用工成本上升快,14家企业认为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快,生产运营成本增加直接挤压利润空间。五是竞争能力有短板。小微工业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普遍存在着董事长、总经理、生产厂长、销售部长“四位一体”的现象,内部经营以“作坊式”、“夫妻店”模式为主,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导向,发展思路缺乏远见,企业员工以外来务工人员或附近的村民为主,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且流动性大。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兼职,从而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及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和内控制约机制。
总体来讲,xx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处于蓄势聚能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中龙头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且企业税率贡献不足。20 家规上企业中,年税收超过 1 千万的企业仅有2家。在20xx年全市国税系统公布的纳税百强企业中也只有6家。此外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以资源型、粗放型加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多为农副产品初加工,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形态极不适应。
2.企业融资困难。调查中,大多数企业普遍反映缺乏资金,融资困难。县域工业企业大多系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且银行忌惮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收缩,导致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比较困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新技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人才资源缺乏。从调查情况看,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5人,其中工程师9人, 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人数的3.2%。同时,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作为,且多数企业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4. 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困难较大。一是xx县工业产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集中度偏低,布局分散,结构优势不明显,主要集中在化工、建材和小型轻工业,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消耗为主的特征明显,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也不利于统一服务和“三废”的统一治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成本偏高。二是中小企业普遍实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集中于传统产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雷同,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成熟,产销环节联接不紧密,没有进行延伸配套精深加工的企业,精深加工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方式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战略意识模糊,发展目标,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资源规划等方面不清晰,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基本上无力开展产品、工艺、设备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1.明确工业发展方向。依托227线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坚持盘存量、扩增量,调结构、增活力、强化园区的工业总体发展思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以生态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培育材料工业、食品加工、化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大麦、洋芋等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做出特色,推进产业集群,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扎实推进全民创业活动,打造点线面结合、城乡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方位覆盖的网络发展格局。
2.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财源、抓后劲”的思想,超前谋划,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通过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扩投入、保增长,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一是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xx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完善项目建设责任机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五个一”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3.破解工业发展瓶颈。紧密结合实际,用足用活国家出台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不断创新机制,聚集发展实力,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对工业发展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健全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金融借贷担保中介组织,降低金融风险,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积极引导商业信贷资金、企业法人资金和民间资金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通过广辟“钱”途,全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完善人才引进载体建设,要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到重点合作院校宣传我县创业环境,委托登记有意向来我县洽谈就业的优秀毕业生,掌握企业人才需求,进一步提高洽谈成效。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通过与xx县职教中心合作,以其职业教育为依托,以企业为基地,采取聘请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轮训,积极帮助企业培训选聘人才,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
4.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一是加大宣传推介。要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召开宣传推介会、项目洽谈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全面提高龙头企业的知名度。二是加强科技投入。在扩展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拓宽成果转化源头等方面,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并向技术创新的主体过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创造条件吸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创新中来,实施好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强化企业拉动。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鼓励和引导较大规模和较强优势的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资产重组。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整合后形成的龙头企业能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管理的辐射作用。
5.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 的理念,自觉增强服务意识,政府要主动为项目单位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按照有助于减轻项目负担、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的原则,改进、完善、支持工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要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对进入园区的企业,认真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协调税务、工商、规划等部门,在财税、人才、融资、开发建设、就业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6.夯实园区平台建设。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要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宏伟目标,不断加强园区平台建设。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控股、独资、收购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多渠道努力,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园区发展提供优良的硬件保障。二是提升土地管理水平。要严把土地供应关口,根据每个入园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提高用地效率。鼓励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为不符合单独用地条件的中小型企业构筑发展平台;鼓励园区扩建企业通过整合原有土地自建标准厂房,促进园区产业集中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切实保证园区土地的集约使用效率。三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要按照产业定位,加快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培育,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经济板块。要在注重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制定和完善园区准入标准,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劣质项目进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园区建设道路。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三
近年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对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民增收的引擎。为进一步掌握我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下一步如何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乡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济水平,精心打造特色优势农业品牌。目前,全乡已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专业协会)8个,涉及奶牛、桑蚕、棉花、养鸡等12个行业。拥有会员400多户,其中党员43户,占总数的12.9%。在这些协会中规模较大发挥效益较好的是奶牛养殖协会、桑蚕养殖协会、棉花种植协会。在党委、政府引导下,李大庄木器加工协会正在积极筹建。就整体来看,专业协会规模小、力量弱、领域窄、功能小、市场竞争力弱。但由于存在较好的基础,发展潜力较大。
1、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专业协会及时把握市场信息,灵活运用市场法则,对市场需求状况,价格浮动情况及时掌握,以便会员适时购入或售出。“跟着协会干,农民有钱赚”,尝到甜头的农民,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桑蚕养殖协会成立的当年,会员户就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今年春天又新增加会员近20户。
2、使农民掌握了技术,增加了收入。专业协会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现场讲课等多种形式,使会员掌握了专业技术,增加了收入。我乡的前岗村是全乡,甚至是全县养殖奶牛较早的村。最初饲养奶牛时,农户分散养殖,相互之间交流很少,奶牛的品种也种种不一。当时饲养奶牛,纯粹是摸索养殖,缺乏科学经验,奶牛饲料的配方五花八门,牛奶的质量参差不齐,牛奶的产量也较低,平均每天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不足30斤。最关键的是牛奶的销售问题,因为当时饲养奶牛的户数少,牛奶质量不高,一些牛奶加工厂不愿来收购牛奶。人们售奶的主要渠道是在农村销售,每天为订奶的农户送奶。这种方法常常造成销量不稳,极易造成滞销。由于鲜奶保质期太短,卖不完只有白白倒掉,有时心疼的饲养户直掉眼泪。当时饲养一头奶牛的利润也不过3000元。很多饲养户都丧失了信心。20xx年春天,在村奶牛养殖业最不景气的时候,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倡导下,**村奶牛养殖协会成立了。**村村主任**被选为协会会长。协会成立后,经常召开养殖户座谈会,对饲养过程出现的问题,大伙讨论,邀请奶牛养殖专家现场释疑,并定期举办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使会员逐步掌握了先进的奶牛养殖技术。协会成立的当年,奶牛的产奶量由原来的日产不足30斤,提高到平均日产50斤以上。为解决牛奶的销售问题,协会多方联系,最后与嘉祥县鸿运牛奶加工厂达成长期供货协议,饲养户每天不用出门就把牛奶卖了。饲养一头奶牛的利润也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7000元。同年12月,应会员、农户的要求,协会在乡党委、政府和县畜牧局帮助下,从***一次引进了40头奶牛。现在的**奶牛养殖业,在协会的带领下,红红火火地发展着。
3、携农入市。专业协会依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按照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种养业结构,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的对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前几年由于棉花市场价格滑坡,我乡棉农的种植积极性受挫,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20xx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倡导下,由乡农办牵头,成立了棉花种植协会,协会根据市场信息,结合我乡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棉花。协会实行统一进种,统一提供技术支持,找销路,拓市场。今年全乡发展春棉8600亩,夏棉3000亩。
4、开拓了农村市场。专业协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增加了农用生产资料等工业品的有效需要。同时,使农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搞活了农村市场。
1、扶持作用。各村党支部对协会发展给予支持,在专业协会有关章程的制定、管理制度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对加入协会,发展项目的农户,帮助协调资金或贷款。会员户征地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例如,前岗村党支部,为解决奶牛养殖户分散养殖带来的不便,积极协调,划出专门土地建养殖小区,对资金困难的养殖户帮助协调贷款。保证了协会健康的发展。
2、保障作用。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治安巡逻小组的作用,对扰乱、破坏协会正常发展的人员狠狠打击。村干部当好协会的调解员,处理协会内部纠纷、争议,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以便形成更大的经济合力。
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协会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专业协会,应该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切实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让会员根据市场供应、价格等情况及时调整种养殖规模和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减少市场风险。但是目前我乡的大部分专业协会受信息闭塞、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给会员提供的支持少,增产增收效果不明显。部分专业协会发挥的作用,是会员之间自发行为的结果。协会本身由于没有带来较好的作用,其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小,会员也相应减少,这样就导致不良循环,阻碍了协会的发展壮大。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协会内部建设,完善协会制度,加强对协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协会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的能力,让协会充分发挥其功能,带领群众致富。
2、协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我乡专业协会的发展来看,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部分基层组织对专业协会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协会,对专业协会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部分基层组织对专业协会的扶持力度不够。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对此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干部群众对专业协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形成“人人支持协会”的良好环境。
3、协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受资金、技术力量、销售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我乡专业协会发展规模小、力量弱、领域窄、功能小,难以产生较大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小。为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动员行业相同或相近的农户加入协会,使分散经营趋于集中,壮大协会规模,创新品牌,走产业化经营道路。
1、多措并举,积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一是要确立扶持的重点和方向,确定主管部门,并选派专人下基层指导工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二是要培养典型,组织观摩交流,总结经验,循序渐进地扶持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典范作用。三是开展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四是帮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组织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使其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运行。
2、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资金扶持。应协调财政、银行、信用社等部门安排低息或无息周转金贷款,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二是科技方面的扶持。有关部门可在科技咨询、指导、培训管理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民联合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切实保护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不得向其乱收费、乱集资,不得侵占其合法财产等。
3、组建主体,坚持因地制宜。可以由农村能人和乡村集体组织牵头兴办,可以由村班子牵头兴办,使班子与协会“合二为一”,也可以由经济技术部门和企业牵头兴办、不拘一格。
4、建议几种经营形式:一是“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农户”。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二是“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这是前一模式的延伸,主要通过合作组织建立的生产基地,示范引导服务农户。三是“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农民负责生产,企业负责加工流通,合作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规范企业与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