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数学教学计划(大全11篇)
计划是规划和安排未来行动或目标达成的一种方式。将计划书面化,并将其分解为日常的任务清单和提醒。制定计划时要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体现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根据学校的工作意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班级情况分析。
三(1)班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4人。原班学生46人,新转入田国琨、孙图珖、缪路瑶3人。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也比较感兴趣。头疼的是学困生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甚至怎么讲解引导都学不好。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
上学期参加学校统测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全班47人参考,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4分。100分的6人,90至99。5分的36人,80至89分的5人。平均分95。20分,及格率100%,优秀率89。36%。
下学期全县统测,全班46人参考,最高分100分,最低分57。5分,100分的4人,90至99。5分的35人,80至89分的5人,70至79分的1人,50至59分的1人。平均分94。71分,及格率97。83%,优秀率84。78%。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测量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措施。
1、对学困生多关心爱护,耐心辅导,给他们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2、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告诉家长,更好的培养学生。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5、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6、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7、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8、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9、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仅要搞好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品德修养。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时、分、秒8课时。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6课时。
第三单元测量16课时。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4课时。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8课时。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8课时。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6课时。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6课时。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8课时。
第十单元总复习16课时。
新课讲授64课时,练习课34课时,复习课28课时,检测和机动18课时,合计144课时。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本班有学生50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升本班的整体成绩。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升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智学校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学期学生在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七章,第九章角,第十章平行线第十一章图形与坐标,第十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十三章走进概率,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第十五章平面图形的认识。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xx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升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升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篇五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方面:
青岛版第五册数学教材包括四大版块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担任的三年级三班有28名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孩子上课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认真做题;有的孩子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差。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的孩子,老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注重培养他们爱思考、敢于发言的能力。对学习基础较差,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孩子,老师除了在课堂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课后还要加大对他们的的教育力度和辅导力度,让孩子们及时跟上。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措施及预期目标。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时间安排。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3课时。
(二)风筝厂的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0课时。
(三)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课时。
(四)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8课时。
(五)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4课时。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1课时。
(六)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10课时。
(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0课时。
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1课时。
(八)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九)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2课时。
(十)回顾整理——总复习5课时。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篇六
我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有学生45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校生活,学生的习惯和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们学会了与人合作,有了余人合作的意识,听课习惯也有了很大提高,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还有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本学期的教学做如下计划: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位置,二、20以内的减法,三、观察物体,四、认识图形,五、100以内的数,六、找规律,七、认识人民币,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九、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标准》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态度习惯。
找个别学生谈心,使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部分家长联系(包括优生与后进生),主要从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与家长进行沟通。
2、知识能力。
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为不增加学生负担,辅导的同时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发动优生进行互帮互助,采取先学生自愿结对,后教师统筹安排的方法,给每一位后进生找到自己的帮助人,为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初步想法如下:
(1)为保证有互助时间,对相关学生采取适当减免书面作业的优惠政策,使后进生有被帮的时间。
(2)对优生进行鼓励,如果自己所结对子有进步,学期结束开学评比“互帮互助积极分子”给予奖励。
3、检查习惯的培养。
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一步一步的指导,从培养学生检查意识开始,不仅知道检查的重要性,更能把检查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对学生的作业力争面批。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篇七
教材方面:
青岛版第五册数学教材包括四大版块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担任的三年级三班有28名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孩子上课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认真做题;有的孩子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差。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的孩子,老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注重培养他们爱思考、敢于发言的能力。对学习基础较差,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孩子,老师除了在课堂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课后还要加大对他们的的教育力度和辅导力度,让孩子们及时跟上。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3课时。
(二)风筝厂的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0课时。
(三)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课时。
(四)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8课时。
(五)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4课时。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1课时。
(六)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10课时。
(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0课时。
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1课时。
(八)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九)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2课时。
(十)回顾整理——总复习5课时。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篇八
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古诗词歌赋中汲取养料,让学生通过吟诵提升文化素质。开展古诗吟诵的校本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了学生幼稚的心田,让他们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引领他们漫步经典诗歌的长廊,发现美,欣赏美。倡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尽情吟诵中,追求真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质量,激发文学的兴趣。
开展古诗吟诵的校本课程是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有效措施。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初步掌握一些诗律等简单结构以及古体诗的对仗、压韵等。
3、掌握几种古诗吟诵的方法
4、营造吟诵诗文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5、会赏析、吟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古诗词。
6、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培养学习古诗的乐趣和愿望。
1、“读故事学古诗”。因为故事中的一些句子是与诗句一一对应的,这些句子又恰好是诗句的最好的解释。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理解古诗,达到熟读成诵。
2、“重吟诵增积累”。老师让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
3、“做比较深感悟”。通过比较吟诵,让学生从中产生移情体验,进行知识牵引,拓展视野,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4、后期力求让学生“在吟诵中学会唱”。老师利用“半吟半唱”伴随手语的方法来进行尝试教学,帮助学生领略诗境的美,陶冶情操。
5、在黑板一角上,开辟“古诗角”,由值日生上课之前带领同学吟诵,要求学生每周背一首,并且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让古诗词的吟诵声充满校园。
6、通过丰富多采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篇九
体现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根据学校的工作意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1)班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4人。原班学生46人,新转入田国琨、孙图珖、缪路瑶3人。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也比较感兴趣。头疼的是学困生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甚至怎么讲解引导都学不好。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
上学期参加学校统测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全班47人参考,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4分。100分的6人,90至99。5分的36人,80至89分的5人。平均分95。20分,及格率100%,优秀率89。36%。
下学期全县统测,全班46人参考,最高分100分,最低分 57。5分,100分的4人,90至99。5分的35人,80至89分的 5人,70至79分的 1人,50至59分的1人。平均分94。71分,及格率 97。83 %,优秀率84。78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总复习。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测量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
1、对学困生多关心爱护,耐心辅导,给他们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2、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告诉家长,更好的培养学生。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5、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6、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7、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8、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9、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仅要搞好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品德修养。
第一单元 时、分、秒 8课时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6课时
第三单元 测量 16课时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4课时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8课时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8课时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6课时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6课时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8课时
第十单元 总复习 16课时
新课讲授64课时,练习课34课时,复习课28课时,检测和机动18课时,合计144课时。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篇十
上学期学生在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七章,第九章角, 第十章 平行线第十一章 图形与坐标, 第十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三章 走进概率,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 第十五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篇十一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退位的含义。
1、多媒体出示:根据已给信息提问题,试图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列算式。
2、板书:50—24。
(1)首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相同的数位对齐)。
板书竖式,从哪位算起?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利用小棒计算)。
(从十位退一)也就是从十位借一,和个位上的0组成10,现在就可以减了,10—4=6,个位上写6。
(2)十位上的5被借走了一个1,还剩几?4—2=2十位上写2。
(3)四人小组讨论: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1、出示题目第21页的第六题,分别让学生说出个位够减不用向十位借一,让学生说出计算正确,但书写不对,十位算得的0不用写,让学生说出最好打上退位点,防止忘记,出错。
2、4人小组分工合作,解决第21页的第7题,做完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8题,说明先写上得数,再连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退位减法,是减法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在列竖式的时候强调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部分学生就像做加法一样,从十位开始做,发现他们做错得时候,我马上拿出来作为错例进行评讲,强调算法的重要性,以后就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