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写实油画创作浅谈写实油画心得体会篇一
1.1 色彩情感表现的基本内涵
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油画表现语言,其本身是不能够表现出思想和情感的,但是人们却能够从油画的画面色彩当中感受到某种情感。这种感受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体验,源于人们对视觉经验的积累。一旦人们的经验和油画中的色彩产生了一定共鸣的时候,则会充分左右欣赏者的情感,使其产生兴奋、激动、恐惧等情绪,从而产生了一种情感表现。
1.2 色彩与人之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色彩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对色彩所产生的问题有了自己更为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康定斯基曾经在其文章《论艺术精神》当中这样表述过:“当我们提到色彩的时候,就会在思想上浮现出两大类,首先是一种鲜明和暗淡的,其次便是冷与暖的。”因此,在色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上,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由理论家、学者创造出来的一系列系统的色彩理论和相关体系;其次是生活中的色彩无处不在,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色彩都会有最为直接的审美体验,因此人们对色彩的喜爱和熟悉程度都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最后由于社会的进步,新的材料、科学技术等的发展,从而科学家和艺术家不断创新,提供了一系列丰富的色彩经验。
1.3 色彩在油画情感表现中的重要性
色彩承载了太多人类精神上的升华,并搭建了人与人心灵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色彩不仅仅勾画和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外部特点,而且还能够充分体现画家对世界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而揭示了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色彩拥有丰富的内涵特点,它融合了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理念、价值观,而且还结合了各类信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表现体系。这种体系的表现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与观赏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人们的联想,油画创作在运用这种体系进行表现和创作时,会使创作者所表现的画面更具审美功能,而且能更好地表现和传达书法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验。
1.4 色彩的.情感传达方式
阿尔艾姆曾经对色彩作出这样的评论:“大脑中的许多秘密都是通过人们的眼睛表现出来的,眼睛是对外部信息进行首次加工的重要场所。它对外界存在的客观对象进行加工之后,重新构建各种不同的视觉概念以及情感体验。”因此,对于色彩的情感传达是一个复杂的转化过程。在创作油画的过程当中,色彩所带来的一系列情感表现强烈地凸显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味。只有在外部的事物对其大脑产生刺激的时候,在大脑当中存储的潜在的意识才被慢慢地释放出来,于是这些促使创作者混合了自己与客观事物,从而与欣赏对象产生了共鸣。从而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情感体验主要是通过人们对色彩的视觉体验所感受出来的一种情感表现。
2.1 色彩情感的表现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特点
首先对画面表现技法和所使用材料选择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的材料成了创作的主要构件。因此所形成的画风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是这些作品都具备一定的审美性特点,同样也可称之为是一副好的作品。其次是色彩语言的主观性,色彩是创作油画的主要元素,在创作油画的时候,艺术家会按照自己的情感运用色彩进行图案描绘,运用色彩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再次是内容上表现的随意性,只要创作者喜欢,什么内容都可以成为其表现的主题;最后是形式上的主观性,这也是艺术创作最为基础的问题。在目前,很多艺术家都摆脱了条框的限制,运用独特的手法对自己的画面进行展现。
2.2 色彩情感表现中的象征性及装饰性特点
象征性在现实生活当中或者是艺术表现当中,通常运用象征手法借用有形的物体去比喻抽象意义上的事物的表现方式。而对于油画创作来说,创作者通常借用色彩的变化去表现某种情感上的意图,用色彩之间的对比来展现一种抽象的生命体验。例如,著名的画家高更,在其作品《天使与雅格的格斗》当中,运用大面积的色块以及色彩之间的反差和对比,来凸显其丰富的想象力。
装饰性色彩不仅能够对生活当中的小物件进行装饰(如各种瓷器表层),而且还能够对建筑的外观以及一些公共艺术进行独特的展现,而且在油画创作中能更充分地表现其装饰性的特点。在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等不同的画派当中,油画的创作通常融合了东方的绘画手法。将比较简单的色彩通过重新组合、构建,再运用线条对这些大面积的色块进行分割、变形,使夸张的色彩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展现出特殊的装饰性特点。例如,在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接吻》当中,整幅画面采用大量的金色色调,在服饰上则采用镶嵌暗语的色彩进行表现,既凸显绘画者的思想情感,又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3.1 情感色彩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演变
情感色彩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相对较早,起初,中国的画家采用泼墨的形式进行绘画,利用色彩与空白之间的组合,从而表现出画面的意境。
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画家开始逐渐将自己的个人意识以及对生活的体验融入油画当中。这时候中国油画的表现也不再是传统上的一种技艺展示,或者是单纯的对生活事物进行再现的形式。绘画者逐渐摆脱了条框的束缚,摆脱了阶级性和时代上的局限性,从而进入了解放思想、百家争鸣的绘画时代。
3.2 中国现代油画中色彩情感的表现模式
在中国的现代油画创作当中,当打破一些客观的条框的限制后,色彩表现的主要功能性特点则演变成了一种“审美性”。这种转变从而使中国现代油画创作中色彩情感演变成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升华,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创作者拥有的自由、主体的创作地位。
在现代中国油画的创作过程中,画家要表现的一些主观上的情感和思想,又或者是对一种抽象性思想进行艺术展现的时候,都需要借助于色彩和线条来进行实现。因此,对于目前中国举办的许多绘画展览中,去强调色彩来展现绘画者思想的形式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在许多作品的画面上,相对简化了内容,而加强了色彩对画面的重新组合和表现,以此更好地体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色彩。
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色彩所表达的情感具有划时代的特征。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深刻感受到油画创作过程中运用色彩的重要性。它是再现绘画者精神世界的重要媒介,因此在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候要格外重视,为以后创造出更为优秀的油画作品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写实油画创作浅谈写实油画心得体会篇二
(一)古典主义素描
古典主义绘画的内容非常丰富,题材多样,在繁多的内容中着重表现崇高的精神。表达形式趋向于庄重而大气。在庄严的形式和崇高的精神中着重表现一种与众不同的、静穆的、严峻的、高尚的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在绘画时十分强调素描的精确性和巧妙的明暗层次感,力求真实地再现实物的形状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和十八九世纪的法国的素描作品典型地表现出素描的上述特征。文艺复兴三大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的作品literature可以作为古典主义素描的典型。但是三人在具有古典主义特征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个性。达芬奇主张绘画要忠于自然,所以他的作品擅长利用刚柔相济的线条和疏密不同的斜线来表达严谨的造型结构。拉斐尔的著作以“秀美”著称,感性和理性相统一,富有人文主义精神。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则以“健美”闻名,人物造型雄健有力,富有激情和动感。
(二)浪漫主义素描
浪漫主义素描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这一流派摆脱了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束缚,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创作题材,大胆地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和物体形象。在素描作品中,浪漫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主张充分解放人的个性,肯定人的精神价值,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可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结果。籍里柯一的作品是这一时期的典范。他的作品在追求现实的基础上,大胆、热情、浪漫地表达新思想和新观点。代表作品《梅杜萨之笺》取材于现实,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浪漫主义的另一位杰出代表是德拉克洛瓦,他的作品多数运用动感十足的线条和笔法来表达人的精神价值、人的独立个性,表现出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精神和风格。
(三)现实主义素描
1848年的法国大革命以来,现实派开始盛行,现实主义素描也随之出现,并形成一种风气而影响当时的画坛。现实主义素描主张首先要深刻地观察、认识社会和自然,运用绘画表达技巧来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特质和时代的特征,以此来表达社会中的真善美和人类的情感。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米勒的《拾穗者》,库尔贝的《奥尔南的葬礼》等。他们作品的共同特征是遵循真实的生活原则,以此来进行艺术创作,显示出了艺术家对于现实的自信和对于传统的反抗精神。
(四)印象主义素描
19世纪在法国首先产生了印象主义素描流派。这个流派的主要特点有:以太阳呈现的光谱颜色来表现对自然界中物品和人物的瞬间印象和瞬间感觉;不受表现手法的约束,在表现手法上更加自然随性;在题材的选择上,范围更加广阔;在材料的运用上更加丰富;在瞬息万变的大自然中捕捉绘画对象。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毕沙罗、莫奈、马奈等,代表作品主要有《塞纳河和卢浮宫》《日出印象》《草地上的午餐》等。这些作品的选材丰富多变,表现手法多变随性,对于感觉和印象中的东西表现深刻,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借鉴价值。
(五)现代主义素描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西方由封建主义时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与此同时,反映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绘画也进入了现代派素描阶段。现代派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是立体派、野兽派、超现实派、新印象派、抽象派等艺术流派的统称,是现代生活的具体体现,标志了绘画新时期的到来。
(一)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空间作用定点透视法是由西方最早的油画家提出并使用的,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油画家完善并形成了这一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就是人站立在大地上,以自我为中心点,目力所及范围内,直接感受到物象的形状。简单来说,定点透视法为物象寻找到了一个虚拟的框架,这个框架之内的物体可以真实地进入人的思维中。人们在看到这个实在的物体之后,将物体立体、平面地呈现在平面上。素描就是定点透视这一技法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观察者对于物象的整体把握,使得观察者在增加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出强烈的立体感。素描在油画中的运用可以较好地表达油画的空间感,那么,什么是写实油画呢?写实油画作为绘画的一种表达技巧,是属于艺术形态中的具象艺术。写实油画的一个问题是将三维空间中的现实物象转移到平面的'空间上。在这个转移过程中,素描所起的作用是运用各种绘画技巧,为写实油画描绘出三维的空间,在平面的纸张中塑造出三维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早期的绘画主要是平面的二维空间,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对于现实的物象的表现不够生动具体。但是素描凭借多变的线条和阴影来创设三维的空间。所以素描对于写实油画家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加强油画家的空间概念和立体感觉,给平面作品以很好的空间立体表现,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
形体,形在前,体在后。形是平面的,体是立方的。形可以没有体而独立存在,体却不能没有形,体的存在必须在形的基础上。所谓的形体结构,指的是形体占有空间的方式。形的根本问题是素描问题。写实油画比较注重对形的描绘,所以对于素描的基本功要求比较高。油画的初期阶段几乎等同于上过色的素描,素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后来,油画逐渐分离出形体与色彩,素描所带来的造型和色彩组合是油画的一个重要特征。画家经常练习素描,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加强对于形体的理解和对于形体的准确性的把握。只有造型能力提高了,对于形体的认识和塑造才能提高,写实油画的基础构造才能形成。
写实油画创作浅谈写实油画心得体会篇三
在绘画过程中,要对不同造型、不同明度、不同颜色、不同内容的素材进行识别与选择,吸取与调配,让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画面更有说服力,更有视觉冲击力,创造出美妙的视觉图像。在委拉斯凯兹的《镜前的维纳斯》中,人体和布褶挤出一条两端上翘的美丽弧线,给画面营造出轻松的气氛,人物的动作看上去也很随意,虽然她的身体在床上制造出了一些褶纹,但还是使人感到,维纳斯的身体非常轻巧,好像可以将她毫不费力地托起。但在现实生活中,试图让模特摆出维纳斯的姿势,结果这个姿势非常别扭,不仅使模特很辛苦,更重要的是床与布好像都不能承受这重压,而乱成一团,此刻,轻松惬意的感觉被一扫而空-在委拉斯凯兹的这幅作品中,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对画面进行了整合,巧妙地在画面中制造了一条上弧线,消解了重负的压力,营造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可见,在构思艺术作品时,整合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
绘画中的整合,就是对所拥有的素材进行筛选,有进有退,有取有舍,最终达到突出明确主题思想的效果。在构思一幅作品时,首先,会思考把主要的东西放在哪里。所谓主要的东西,就是与主题,即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直接相关的东西。客观物象虽然一来就在那里,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它的价值。画家必须从自然中筛选出能够借以表达自己的主题的东西,并反复尝试看看把它放在画面中的什么位置最合适。这时就需要整合。其次,需要一些辅助东西把主要的东西联系起来,借此突显我们的主题。所谓辅助的东西,就是与主题不直接相关,但艺术家需要它们作为主题的陪衬的东西。这也得通过整合来达到。最后,我们需要把没用的东西去掉。所谓没用的东西,就是一些虽客观存在,但是却有碍于主题的表达,于是他们就在整合的过程中被删除掉了。通过整合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明确,使画面各部分的关系协调统一,富于节奏感。
对画面进行整合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素材进行识别与选取,第二步是调配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识别与选取素材
对素材进行识别与提取的过程其实很类似于收拾书房。一提起书房首先想到的是书。这是书房中最重要的东西。书的摆放是否合理、有序,直接决定了书房的舒适和实用程度。这就如同构思一幅作品时,用来表达主题的那些部分。在构思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些部分的位置、造型、颜色等问题,因为这几乎将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一例外都必须要整合。以委拉斯凯兹的早期作品《水贩》为例,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这样写道:这幅画画的是一位老人正在塞维利亚的街道上卖水。但是我们看到了些什么?一位老人面容憔悴,一脸皱纹,衣衫槛褛,一手扶着一个大陶壶,另一只手正准备接过一个小男孩手中的透明玻璃杯。一束光掠过小男孩的脸,又擦过老人的胸前,照在大陶壶上。就画面而言,这是在塞维利亚,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并不重要,好像也没人追究是不是在街上。重要的是什么?是一个水贩卖水,这个非常平常的日常生活片段。所以画中的水贩、买水的人,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主要的东西,所以它们是最重要的对它们的设计是否合理也就基本决定了这幅画的成败。它们就好像是收拾书房的时候书的位置。经营它们的位置,让水贩在画面的左侧,还是右侧,靠上还是靠下,就如同收拾书房时,把书选择放在房间中靠近窗户的一面,还是选择另一侧一样。在这个过程中,画家思考与尝试看看如何整合画面更有视觉冲击力,就像思考如何整理书房才更简洁、大方样。比如,为了突出这一卖一买两个人物,艺术家有意加强了他们脸上的明暗对比关系,两个陶壶的明暗对比也被加强了。而当在现实中还原这一场景时,发现如果像贡布里希说的是街景用外光拍摄,那么光线将平均地洒在画面中所有的东西上,即三个人,两个陶壶,两个桌子,一个玻璃杯。但如果用室内的聚光灯光线拍摄,又不可能刚刚好只加强水贩和陶壶等,这些与主题直接相关的东西,所以艺术家一定是为了主题的需要加强了画面中与主题直接相关的事物的明度对比关系,对客观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可见,在构思时,对画面主体进行整合是必要的。
(二)调配各部关系
在构思作品时,一定要注意调配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调整画面关系时,不仅要重视主体物的描绘,同时还要注意那些辅助表达主题的事物。它们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有了他们主题才得以突显才更可能在观众不经意的一撇时,抓住观众。这就如同书房中不能只有书,还要有书架、桌子、椅子等等物品。它们的摆放就决定了书房是否易于静心养气,凝神思考。以《镜前的维纳斯》为例,画面中除了维纳斯和镜子之外,还有一个天使和几块衬布等,这些都是辅助的东西。这些东西能够进一步说明主题。比如天使就正好把维纳斯和镜子联系在了一起,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天使拿着镜子,这样就使主题更明确了。同样,那几块布也是为烘托气氛而存在的。此外,在构思时,画家将把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删除出自己的画面。这就好像如果书房中放了电子游戏机、汽车配件这类的东西,就会显得极其碍眼和不搭调一样。比如,在米勒的《拾穗者》中,三位农村妇女穿着粗厚朴实的衣裙,正在收割后的麦田俯身捡取落在地上的麦穗。右侧的妇女站得高一些一手扶着膝盖,中间的那个好像已经捡了很多麦穗,腰上系着的袋子已经被麦穗塞得满满的。左侧的妇女则一手拾麦穗一手拿到背后。乍一看,这好像是在不经意间选取的一个田间劳作片段,但是其实这不经意的片段正是艺术家整合的结果。如果在现实中还原这一场景,会发现无论怎样都很难与画中人物的动作保持一致,而且姿势看上去很僵硬,光线也不统。这是因为画家对画面进行了整合,加强了安定、平衡的感觉,使人物的动作和分布中萦绕着一种有计划的韵律,使整个设计保持稳定。为了使画中人物的姿势看起来行动迟缓而吃力,并干活专心,画家简化了边线,使边线多圆少方,而且还尽量减少了她们身上的衣纹,使得衣服的质感又厚又硬,突显了人物朴实的性格。更值得注意的是,三个人物都没有正面的表情,这样可使观众更专心于关注她们捡拾这一行为,不必分心于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就如同,在书房中一般不要放太多装饰,以免分散人的注意力。所以,就构思艺术作品而言,要向收拾书房一样,把那些有碍于主题表达的东西去掉,这样才能使主题更鲜明,画面更有力量。
画家们长久地经营着千变万化的形象,把它们收集在一起,经过不断的尝试,有效地整合进自己的画面中,使作品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这就是整合的妙处,也是艺术家的智慧所在。在构思一幅写实油画作品时,画家总是通过对素材进行识别和选取,并调节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升作品的整体效果。画家将客观事物进行一些小修小改,使整体效果大为改观,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中营造出了一小块净上,使人们的心灵可以得到暂时的满足。
写实油画创作浅谈写实油画心得体会篇四
【摘要】由于不同的理解和创作方式,油画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展现了作画者精神世界不同的维度。为了更深入体察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笔者根据多年来美术教学,从三个方面,对油画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与反思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油画创作体验反思
表现对象是油画创作的内容,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更可以是抽象的。无论画作是具象的、意象的还是抽象的,都必须经过画者头脑的体验与反思,才可能形成具有感染力的绘画作品。首先,作画者要对写生的对象进行深入地察,从人物的外表(性别、年龄、衣着、色彩、姿态)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气质、性格、表情)等。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要像饿狼一样敏锐、贪婪,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
人物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客体,但最熟悉的往往在视觉中成为视而不见的对象,我们的认识往往容易落入概念的窠臼和表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人的存在只要我们感觉得到并使自己有安全感就足够了,无需观察他们的形态和特征。但是,若要把人物搬到画面上去,不仔细观察是不能完成的。深入地观察不但要入木三分地把握每一个细节的变化,还要注意体会其中的联系以及各个部分相互间的影响。
美国作画者基蒙
b尼克莱代斯著名的素描教学法就十分强调视觉与触觉的结合,他倡导一种素描的写生方法叫盲画,就是不看画纸和画笔,眼睛紧盯着描绘对象的体型轮廓,目光缓慢地随着对象的形体轮廓移动,手中的笔也随着目光的移动而移动,目的是训练画者学会用目光去触摸对象。刚开始用这种方法练习时,笔下画出来的物象一开始是完全走形的,但盲画出来的线条不像平时画出来的线条的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盲画的准确性在提高,最重要的是感知逐渐深入了,不再停留在浮躁的阶段。一些有成就的作画者在谈到体验表现对象的过程时,总是强调要充分而全面地调动身体的所有感官,同时,把视觉上的深入观察运用到极致。笔者的老师钟以勤先生曾告诫我们:观察对象的时候要学会用目光触摸,用目光体验对象的质感和细微的起伏、转折关系,甚至要体会对象的温度和体内的脉搏,要想象你的笔触是在对象身体的表面上移动,让自己身心感受融入到对象中去。
但是,仅仅是这样的体验和感知是不够的,这不过是对物体知觉的常识性观察,这样的观察使人很容易陷入客观主义思维的模式,被自然对象牵着鼻子走,成为自然表象的奴隶。观察要融入到对象中去,反思却要能跳出对象。画画不同于照相,并不是把客观现实完全照搬到画布上去,即便是对景写生,表现的也只是相对正确的关系。因此,这个表现的`过程就是一个主观处理的过程,主观处理的过程就是反思。观察不仅要深入揣摩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同时还要摆脱表现对象客观实在对艺术表现的束缚,打破普通视知觉的经验和常规,从对客观对象的观察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避免流俗或雷同。面对不同对象的写生,体验会不同,反思也就大相径庭。对客观事物体验的方面不同,个人反思的取向不同,得出的结论即呈现的画面效果也不同,也就造成了千人千面的风格。
油画本体语言潜藏着无限的可能,并通过作画者对材料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油画本体语言包含了颜料、媒介、基底材质、笔触等多方面的综合元素,如果忽略了任何一方面的研究,都会对语言的表达产生阻碍。因此,对油画本体语言深入的感知体验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油画本体语言的体验从初学到入门以及从入门到挥洒自如要经历十分漫长的过程,对于个别有天赋的作画者来说这个阶段可能会短一些,但更多的人都经历了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才能真正把握其性能特点。
绘画材料进入到艺术创作的语境中改变了身份,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材料,而是被赋予了一种寓意、象征和存在的价值的本体语言,成为作画者自我的延伸。一般在创作前,作画者对选择运用的媒材都会预设一个基本效果,但对创作过程中产生的变化未必能完全控制或把握,因此,必须要及时总结经验,进行必要的反思,以达到熟练掌握和控制所运用的媒材,确切传译个人语义,从而达到实现自我表达的目的。画框作为油画的依托和载体,内框与画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许多大城市的作画者已经不再自己绷画布、制作画底,这个环节的省略可以为作画者节约许多时间。然而笔者认为,如果从学习油画开始就从来没有经历自己动手做底的过程,一般是很难发现基底材料对作品影响的奥秘的,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绘画表现的载体。要深入了解绷画框的程序,并可以根据自己绘画的要求对画布质地进行挑选,对画布基底材料的性质有选择地制作,是保证创作顺利完成的前提。
就单纯的物质特性而言,油画颜料的色性稳定,却因不同的使用者和不同的使用方法而千变万化。单就调色的顺序不同、敷色的厚薄不同、笔触的肌理不同、运笔的方式和力度的不同,油画颜料都会由此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其丰富微妙的变化需认真体察并加以总结才能逐步掌握运用。初学油画的时候很容易被其稳定的色性所蒙蔽,认为油画没有干湿变化会比较好把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发现其实不然。认识、理解了油画本体语言的意义也将在画面上实现表达的意义。油画与生俱来的包容性,更加扩展其语言表达的可能性。在最近的十余年里,中国的油作画者们在油画媒介与材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使油画这个架上绘画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发展还方兴未艾。
对表现对象和本体语言的体验与反思,是掌握油画语言的初级阶段。要真正驾驭油画,运用油画进行创作,还必须对艺术表现形式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任何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或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都体现了作者自身的艺术积淀,也反映了作者对前人艺术表现形式的继承与发展,还体现了作者对传统的反叛和超越。
表现形式是作品主题的艺术思想阐发的最重要的方式,形式语言比直接的说教更具力量。重构是艺术家对既有的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反思,它具有两种基本特征:一是创作观念上的“形式自律”和“主观创造”;二是艺术家发挥主观创造性,在作品中将自然形象解构,重新组织画面结构,建构出一种非写实的艺术形象。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反思既满足了艺术家的创作欲望,充分释放艺术家的创造潜能,发挥艺术家的自主创造力,又促进了艺术风格不断推陈出新,使艺术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满足公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在观察自然和艺术创作实践中,通过探索、反思、创作、想象,形成了个人的艺术主张:用圆柱体、球体、圆锥体来处理自然,其作品形成了概括性、结构性、秩序性、主观性、自律性、重构性和创造性的鲜明特征,他是站在前人丰厚的积淀上开拓了新的艺术疆域。“塞尚一小步,艺术一大步”,这是对个人在形式语言上进行的探索反思取得的成果,推进着艺术发展进程的最好注解。
在当下纷杂的艺术思潮下,要取得油画创作的新发展,不仅需要画者放下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心,保持坚持创作的恒心和定力,还需要画者能潜心体察表现对象和油画的本体语言,并对表现形式进行不遗余力的探索与反思。
1.油画色调审美浅谈论文
2.浅谈油画调色之并置法
3.作文油画
4.油画入门教学数字油画是什么
6.浅谈油画国画比翼双飞的徐悲鸿论文
7.浅谈中华文化史与当代油画
写实油画创作浅谈写实油画心得体会篇五
当代艺术融合与多元文化的形成,使中国油画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绘画语言,与不同的艺术语言形式联系也更紧密。中国油画在新时期的主要时间内,重点是在向西方学习,是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磨合的过程,更是中国油画家努力使外来文化进一步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他们既要思考当代国际所流行的艺术模式与价值尺度,又要坚守本国民族文化立场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1]。为此,在油画的研究学习中,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从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和本国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自觉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思考哪些可以进行借鉴,怎样借鉴?如何构筑具有个性的油画语言?对此笔者作了初步探索,尝试借鉴漆画创作技艺融入个人的油画创作中。
千年传统孕育的中国“油”绘画从漆器工艺中衍生而来,形成了中国漆画。漆画是以传统漆艺为技法与现代绘画相结合产生的新画种,具有绘画性与工艺性的特点。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国漆画以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和表现舞台,显示出这一新兴的艺苑之花年轻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也为漆画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条件。漆画很快进入了现代人生活环境和空间。不同画种、不同风格、不同艺术主张的画家进入漆画园地,创作和研究呈现多样化趋势。漆画也由追求单一工艺性逐渐转向与绘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大胆借鉴“国、油、版、雕”等不同绘画的语言特点,使作品有浓郁的生活和民族特点,富有现代感。追溯与漆画之缘,一是当时作为工艺校的教师常常接触到漆画。二是工作之余学过一段漆画,对漆画中妙不可言的意境和神韵至今非常崇拜。在逐渐了解漆画所具有的其他画种所没有的一些美学特征后,更是被这些美所吸引。
笔者画油画也喜欢画漆画。只有真正接触过漆画的人才知道漆画制作流程长,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加上大漆“咬”人之痛,更是创作者“痛并快乐”的.漆画制作体验。笔者经历画油画又画漆画,慢慢感觉到油画和漆画有许多相似之处,便探本穷源,翻阅相关书籍查找:以周礼、汉书等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为佐证,中国在两千年前就有“油”绘画的历史。而油画在欧洲15世纪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所发明,然后才广泛应用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画种[2]。除了中国古来就有的帛画外,17世纪欧洲第一幅布面油漆绘画,现正收藏于法国路易十四的“夏季行宫”———枫丹白露。这是欧洲近现代油画雏形阶段受中国漆艺术直接影响的,最有力的铁证[3]。透过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我们可以完全这么设想:漆画与油画一脉相承。审视中国油画和中国漆画艺术,两者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与包容量,优于其他画种。从材料上看,粘稠的色漆与油画颜料更接近一些。调配好的色漆可以用发刷、毛笔、刮刀等工具或平涂、或勾线、或晕染、或厚堆,如同古代漆艺技法中的“描绘”。描绘之法与油画的画法又比较相近,是最为基础的漆画技法。笔者认为中国油画对中国漆画的借鉴不全是建立在这一特点之上,双方有很多可能借鉴的艺术语言和技巧,可以经过艺术创作实践被包孕吐纳,化作具有个性特征化的油画之路。因此力求把中国漆画艺术独特的个性色彩和思想与西方绘画的油画技巧相结合,寻求具有自我个性的油画艺术语言,这是笔者在油画创作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对漆画色彩样式完全的照搬是不可行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巧色彩才能最好地表达出预想的画面效果呢?分析漆画的色彩,我们知道它是中国传统色彩审美和色彩感情内涵的体现。在借鉴吸收和运用漆画色彩时,笔者不是盲目套用,而是首先分析在特定的色彩体系中色彩的搭配规律是怎样的,现代漆画虽然比传统漆画可用更多种类的色彩,但是大面积使用的色彩也是有选择的,并且通过罩色漆统一在一个色调之中。画面力图实现设色明丽而丰富,用意向和环境气氛烘托主题形象。在背景处理上,仿照漆画在处理背景底色时的语言样式,用大片的色彩平涂,做到主要形象和背景处理形成一种统一的画面气氛。为了使画面不闷,还参考漆画中的“金银平脱”、“戗金”、泥金、泥银、贴金等特殊技法的妙用,其中在金银箔和金银粉表面可以罩染透明彩漆,可增加其色彩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因此在画面中有意识地适量运用少许的金、银二色。如果把握不好,会把画面弄得不伦不类。在漆画上虽然着色华丽极尽渲染之能事,如果借鉴不当,就会产生用色不协调的弊端。因此,在创作时,笔者尽量避免滥用。在实际操作中,有直接与其他油画色相调配,用金或银多则浅,量少则深。还有用来做底色,通过金、银的质地来反衬叠加的颜色,能让色彩变得亮丽而富有意味的色彩效果。因为笔者感觉它们在画面中比重虽然很小,但是它们对于增加画面层次、加强画面色彩效果有着一定的作用。于是借鉴这种技巧,以求达到自己的画面色彩艳而不娇的装饰效果。这些技巧在作品中多次尝试,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预期的效果。
在绘画中,材料、工具的使用都会产生肌理现象,画面肌理是指在美术创作时,运用特殊的物质材料与相应的处理手法所造成画面的组织纹理,肌理是画家对绘画的工具、材料和技法运用而产生的材质效果[4]。在油画艺术中,肌理效果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肌理作为一种形式美原则,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品味,也是一种重要技法。肌理技法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传达着艺术家的艺术感觉,影响着作品的视觉元素表现的视觉体现。所以很多艺术家在油画的制作过程中,会讲究材料和技法的运用,追求鲜明独特的画面肌理效果。肌理效果在油画作品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就会赋予画面新的内容,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获得强烈的艺术感觉。而漆画中的镶嵌、变涂、描绘、磨显、雕填、堆漆、莳绘等多种工艺技法的应用和探索尽显着漆画色彩变幻和肌理之美,使漆画具有独特审美个性和内涵。这为我们在油画创作中对肌理的探索提供了宽泛的可能性。
对肌理的追求在笔者的创作作品《迹》中表现在制作上,可以说是一次尝试。制作过程大概是这样:首先拍了一张自己喜欢的海边风景照片。根据照片,画一张素描稿子,稿子尽可能概括出风景的形体外轮廓的曲线变化。在素描稿阶段去掉一些不重要的而且影响画面构成的小形体。为了加大海滩与天空之间的强烈对比,底稿起好后,准备一些鸭蛋壳,蛋壳内壁有薄膜,需要清理干净才能用。用浓稠的白乳胶用画刀刮在需要做肌理的画布上,再将蛋壳俯放。先用牛角刀平平轻压,蛋壳便出现自然裂纹。再用竖刀点压,一一压平,并调整疏密以及块粒大小,接着在画天空的位置用画刀刮上薄薄一层金色的油画色,要求均匀且顺着一个方向刮,不做反复。放置数日后,则采用局部入手作画,由一个细节推向一个细节地画。“绘画性”的妙趣是通过细节的刻画呈现出来,在作画中及时发现有保留价值的“偶然”和“意外”类似漆画色彩的效果。大约十天左右颜色干透就可用研磨法把埋在颜料下的蛋壳磨出。作品所用蛋壳嵌贴的疏密、自然龟裂的肌理,呈现出自然界中海滩的生态结构。这些“真实”的形象在平面中或隐或现,使得画面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而且由肌理、材料造成的厚重感,达到了单纯的油画表现不出来的视觉冲击力。画面中通过色彩的冷暖处理以及肌理的运用,可以看出在画面的整体品味处理上,笔者尝试漆画特有的肌理制作方法融入油画的表现中,借中国漆画的营养来丰富油画的表现语言。可以说实践对于艺术创作是最重要的,在油画的本质条件下,当材料的运作,似乎突破了油画的边界,自己偏好的各种语言痕迹相继出现,并相互作用,相互交叠和渗透,产生多种具有个人本质特性的“复合语言”。
纵观许多中外艺术家从东方艺术、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等领域汲取养分,从而使他们的绘画语言得以升华。如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他赋予油画表现语言以东方意韵及水墨画以现代形式,是“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理想”的画家。吴冠中深受林风眠艺术观、审美观的影响,他的探索是基于对东西方艺术的领会以及对中国传统的反思,就是成功将中西方艺术融合起来。莫迪里阿尼从非洲艺术中寻找造型因素,高更对原始艺术执着追求;毕加索从原始非洲面具和中国艺术吸取滋养,克里姆特、马蒂斯等也在东方艺术、装饰艺术和民间艺术中借鉴了许多东西。
这些大师们在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方面,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同时也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实践体会,从借鉴中国漆画的一些表现手法和美学精神的层面上探索油画个性化语言的形成,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个性化语言发展的影响。希望从本土的文化底蕴中去汲取油画语言需要的元素,寻找有个性的油画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