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四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19 00:00:00    小编:阿滚不会滚_

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四篇)

小编:阿滚不会滚_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水产养殖热点问题研讨论文篇一

绩效管理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及员工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共同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及考核评价等过程。实施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而利润中心指的是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独立的产品或劳务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单位或部门。在水产养殖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中,将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生产单位确立为利润中心,企业内部不同生产单位之间提供产品参照市场同类产品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终端产品的销售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准,财务部门以此标准核算各生产单位的利润。水产养殖企业确立利润中心具有重要意义。1.建立利润中心,有助于促进水产养殖企业的健康发展与长远发展。通过抓住成本与销售这两项重点工作,水产养殖企业以利润中心为主体,企业各部门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共同争取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仅为水产养殖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水产养殖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2.建立利润中心,有利于在水产养殖企业中落实经济责任。责权利相当,才能有效调动有关部门及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落实经济责任,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企业对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及时反应。

3.建立利润中心,有助于调动水产养殖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在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建立起来之后,权责更加明确,使广大员工对于自己的权利与责任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容易激发其他们的工作热情,共同实现水产养殖企业设立的经营目标。

就水产养殖企业而言,利润中心制度就是要对水产养殖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量化、利润中心的组织划分以及目标的实施、审计,并进行考核的动态管理等。

1.利润中心财务核算

以企业会计的角度来说,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等于销货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及相关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等。因此,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财务核算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成本、相关费用以及营业利润的核算等。营业收入以及成本是考核水产养殖企业利润的关键。由于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建立方式不同,收入及成本核算方式也明显不同。对于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中心财务核算来说,必须结合水产公司的具体情况,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水产公司进行收入以及成本的确认。由于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只对与水产养殖企业的相关水产品生产、销售等经营业务所产生的收入、成本以及费用进行独立核算,因此,在水产品生产及销售所产生的研发费用、直接成本以及营业费用等都由各部门承担,由利润中心根据项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归集。在对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中心营业收入、成本以及相关费用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水产养殖公司利润中心利润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其所产生的费用及支出就是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费用支出。而那些需要分摊的各利润中心的费用,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分摊到各利润中心去。

2.目标分解与预算管理

为了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适当控制,水产养殖企业管理部门应当对各利润中心进行管理,不仅要经过协商明确各利润中心的目标,而且应当赋予其一定的权利,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运行,必须依靠一定的目标管理制度及管理方式才能落实,尤其是预算制度要提供财务及会计信息。

(1)进行目标分解。就是借助于明确的组织构架及其职能与目标,把水产养殖企业的目标进行分解,并且要在下一步操作中执行这些目标。通过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目标进行分解,明确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重点方向。在水产养殖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当通过科学的确立绩效目标,合理划分权重等方式,引导相关部门以较小成本付出完成较高权重工作。

(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水产养殖企业要在科学分析并预测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目标及其规划。而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强化水产养殖企业预算的编制、控制以及分析等功能。

3.利润中心绩效考核

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绩效考评以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评估对象。加强利润中心的业绩考核,对于提高水产养殖企业各利润中心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在进行考核的基础上,要采取一定的激励及约束措施。

(1)引导水产养殖企业各利润中心根据水产养殖企业的整体规划进行发展,以实现水产养殖企业下达的任务指标。

(2)严格奖惩制度。运用责任会计核算水产养殖企业每个利润中心的利润,每个利润中心利润与所在单位员工的月度和年终奖金挂钩。

(3)落实人事考核制度。在实施利润中心升降级制度的同时,要进行人事考核及人事调整。这样不仅可以培养锻炼一批事业发展骨干,而且为水产养殖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力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水产养殖企业应当重视并加强绩效管理,通过建立利润中心,科学制定利润指标等对绩效进行考核,从而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水产养殖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水产养殖热点问题研讨论文篇二

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作为现代水产养殖工程中的一项新兴技术,以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水产质量,采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法改善水体内部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力。目前,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生产养殖水体的环境,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很大困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及我国科技水平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水体净化技术的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为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更加标准化提供些许建议。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清淤机、水质净化杀菌装置、高效生物净化器、过滤机以及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等,其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分离和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是我国现阶段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可控制的人工措施来优化养殖水体条件,根治鱼类疾病、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增强水产生产力等。

2.1物理方法

在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物理方法是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在水池中应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以及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其中,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物理方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在水底引入管道增氧技术和耕水机能够有效消除水体中的氧跃层,以充分的供给氧气,并改善水池环境,其优点不仅耗能低且具有产量高以安全性能好等特点。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应用则是净化技术中最关键的物理方法,在国外,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可观的,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对水体中的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和杀菌,对进一步完善水体环境非常实用。而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根本的物理方法,专家可以通过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过程,采用不同的实验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水流的形势进行水体构造,其目的是提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使水体环境进一步优化。

2.2生物方法

水体净化技术的生物方法包括生物滤器、微生物制剂、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生物滤器的作用主要是免疫养殖水中的有害物质,它主要在封闭的环境下不断的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作业,它的耗能量和投入资金最高。而微生物制剂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有效的生物方法,主要由最常见的枯草芽抱杆菌、酵母菌以及光和细菌等菌类组成,其中光和细菌微生物制剂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其本身具有脱氢和氧化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水体中的有毒物质,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进一步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循环和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生物方法中最重要的净化技术,该技术能够同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完全避免了二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现象,不仅能够在水体中自给自足,同时为水产养殖业节省了大量能源,它是一种经济、环保且便于操作的最佳技术。

3.1研究成果

3.2发展策略

3.2.1合理利用现代技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越来越重视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我国针对诸多问题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物质和人力,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不断优化水体净化系统。与此同时,我国也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协作,借鉴外国经验将水体净化技术推向更高的水平,这种做法为日后水产养殖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通过现代技术、新型材料与水产养殖的进一步统一,不仅降低了成本上的投入,同时提高水资源生产质量,使养殖生产力有了飞跃式的发展。3.2.2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水体净化技术主要是为了消除水中所好友的污染物,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国外专家在技术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因此,国外的先进技术也非常显著。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技术中的生物膜处理、自然生物处理以及活性污泥处理等方法作为基础,不仅可以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工业水的处理,只要能在相关领域中发挥其最大价值,就要加以利用。[3]3.2.3完善养殖管理系统任何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都离不开物理和化学作为基础,因此,要想进一步完善养殖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水体净化技术的优势,就必须要重视基础研究,通过不断深入探索研究出更实用的水质改良技术,并在原有水体净化技术的基础之上加以改造,一方面要汲取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作为铺垫,另一方面也要研制出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先进技术,以此来促进水产养殖净化技术的发展,同时促进我国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为了有效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降低水产养殖业对水资源的影响非常重要,就连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对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也做出了相应的尝试和探索。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过硬的水体净化技术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目前,通过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更为直接,具有实际性的参考价值。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水产养殖热点问题研讨论文篇三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品也越来越频繁出现在餐桌上。近年来,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问题不断加重,对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人们也开始对水产品养殖中药物残留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基于此,分析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来源及危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水产养殖;药物残留;问题

水产品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鲜美的味道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也正因此,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进步与发展,水产养殖中用药不规范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已影响到国内水产品质量安全和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所以,有必要对水产养殖中的药物残留问题进行研究。

水产养殖中的药物残留,是指在水产品的养殖及加工过程中,为预防水产品发生各种疾病、在疾病发生后的救治及出于其他目的而使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在进入水产品体内后,因某些原因致使一些药物无法排出体外,却在体内不断累积,形成药物残留。药物残留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为控制养殖的水产品发生爆发性疾病而使用药物,致使药物残留;为清洁养殖环境而在养殖场中喷洒消毒剂或杀虫剂,污染养殖环境,且这些消毒药物在水产品体内富集,形成药物残留;饲料制作中无意使用受到污染的原料,或者人为在饲料中添加渔药;因为某些水产品的保鲜要求,使用法律规定之外的防腐剂或保鲜剂,造成药物残留。

2.1水产养殖药物残留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水产养殖中的药物残留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药物残留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相对较少,但水产品中残留的药物在被人体吸收后很难排出体外,长期摄入药物残留超标的水产品,药物不断在体内累积,最后会造成人体毒性损伤。比如说氯霉素,过度使用会破坏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同时,水产养殖药物残留还会造成人体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如果在水产养殖中长期大量使用四环素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品,极易引起变态反应。当药物在水产品中形成药物残留,并进入人体后,就会使某些极其敏感的人形成抗体,且致敏。当这部分人群再次吸入带有抗生素的药物时,就一定会出现变态或过敏反应。临床上具体表现为:较轻的患者会恶心呕吐、腹泻或出现荨麻疹;较重的患者则会出现血压骤降,引发过敏性休克;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2.2水产养殖药物残留给水产养殖业带来的危害我国在水产养殖中长期、大量不规范使用药物,致使药物在水产品中残留。产品出口时,屡次被检测出有药物残留被拒绝。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是世贸组织成员国之一,有很多发达国家的水产品以其廉价、安全、药物残留成份低等优势进军我国水产品销售市场。若我国放任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继续存在,将会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加强水产养殖业监管在水产品销售中,要严格执行统一的检测标准及监管制度,做到从生产到销售全程监管。尤其是要加强对水产品养殖环节、加工环节等重要环节的监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国际上对食品方面的监测较为规范,市场监管、预防性监管、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多样化的监管方式,使得国外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因此,我国在对水产品养殖业进行监管时,不应实行“以预防为主、全过程管理”的监管方法,进一步加强对水产品生产源头的控制,提高过程性监管质量,减少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问题的发生。

3.2积极开发高效无残留药物水产养殖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若是发生爆发性疾病,又不进行药物治理,则会造成水产品大量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养殖者无力承受的。因此,既要应对好养殖中出现的各种疾病,又要减少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就一定要积极地开发高效无残留药物,代替普通渔药。可使用一些中草药等天然、副作用小的药物,在提高水产品免疫能力、防治疾病的同时,还能够减少药物在水产品体内的残留,提高水产品养殖质量。

3.3重视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就目前而言,我国相对缺少针对养殖户开展的有关水产品安全用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正是因为这些工作缺乏,导致我国水产品安全问题频发,失去消费者信任,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我国应针对水产品养殖这一领域,积极研究针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方案,在维护养殖户利益的同时,不断提高我国水产品的养殖质量,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品养殖中药物残留,使消费者在食用时存在安全隐患,且不利于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监管,减少水产养殖中的药物残留,提高水产品养殖质量。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水产养殖热点问题研讨论文篇四

:磷作为水产动物不可或缺的矿物营养元素,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时,磷是藻类的主要营养物,是水体污染关键因素,所以磷排放制约着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从水产动物磷需求量、利用率,以及影响磷吸收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水产养殖中磷使用提供参考。

:水产养殖的论文

过去的10年,全球水产养殖发展迅速,fao数据显示2007年世界水产养殖总量仅为4.99kt,而2013年已达到7.02kt,其中我国水产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70%[1]。然而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水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并严重制约着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磷作为藻类生长的主要营养物质,被认为是水体污染的关键因数[2],然而磷作为水产动物的必需营养物质,在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中不可或缺,可通过营养调控来减少水产动物磷的排放。本文拟通过对水产动物磷营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水产养殖磷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磷是饲料无机盐的主要组成成分,其直接参与到骨骼系统的形成和维持,同时是动物细胞核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此外磷还组成na2hpo4/na2h2po4缓冲对,调节动物体酸碱平衡,参与构成体内大部分酶。对于鱼类来讲,肠的消化吸收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小肠的营养物质转运主要依靠na+、k+-atpase分解atp产生能力,而磷是atp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水生动物的消化吸收[3],所以当鱼类磷缺乏时,会导致生长缓慢、骨骼变形、游动缓慢。此外在磷缺乏情况下,游离脂肪酸酯化形成脂酰辅酶a会被抑制,降低脂肪供能[4],同时肝脏中谷丙转氨酶活性、糖异生作用增强,使脂肪利用率降低[5],最终导致体脂增加。在水产养殖中,甲壳类对盐度的适应和对渗透压调节主要受碱性磷酸酶影响,此外碱性磷酸酶(akp)是甲壳类生长发育和蜕皮的关键酶[6],而磷是akp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磷是甲壳类动物表皮的关键成分,尤其在蜕皮后期,其可刺激内表皮的生产和外骨骼的矿化,与外表皮相邻的致密层中丰富的磷为诱导和控制碳酸钙沉积提供密切的空间关系。由于蜕皮后期,外骨骼磷含量最高,所以脱壳会导致甲壳类损失大量的磷,必须及时补充。

甲壳类动物消化系统中矿物质的主要吸收场所为中肠,鱼类主要在肠道进行吸收。消化道上皮细胞对磷的吸收依赖na+和磷酸盐转运载体[7]。此外,水生动物还可以通过鳃和体表进行矿物质的吸收,然而水产动物通过鳃和皮肤对磷的吸收利用有限,phillips等(1957)的研究发现,溪红点鲑在96h内从水体中获取的磷仅占鱼体磷含量的1/3000[8]。水产动物在饲料和水体中获得的矿物质,最终通过粪尿进行排泄,在淡水中水产动物高渗排出,不断通过鳃排出小离子,是通过吸收而不是通过喝水来排泄大量稀释的尿液。与此相反,在海水中的水产动物由于失水(但从环境获得单价离子)以致必需喝水。这些多余吸收的盐分主要通过鳃上特殊的氯细胞和鳃盖上皮的主动转运细胞来排泄,而肾脏主要通过尿排泄少量的二价离子,其余盐通过粪便排出[9]。

不同的水产动物对磷利用率不同,一般而言,有胃鱼的磷利用率高于无胃鱼,故而不同鱼类对磷需求量各异,同时甲壳类动物对磷需求也不尽相同。表1为常见水产动物对磷的需求量,然而由于影响水产动物磷需求因数较多,不同的试验水体环境,试验方法各不相同,得出结论不完全一致。目前,研究者评判对鱼类钙磷需要量一般以生长性能、血清磷含量、骨骼磷含量等作为指标。

大量文献显示,不同的鱼类对磷的表观利用率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其在消化系统上的差异所致。目前世界水产中主要养殖的三类鱼,鲤科(草鱼、鲤鱼等)为无胃鱼种、丽鱼科(罗非鱼等)和鲑科(虹鳟等)为有胃鱼种,胃蛋白酶和盐酸均由胃壁细胞分泌,而磷化合物需要酸性环境溶解吸收,故而鲤科鱼类不能很好地消化利用溶解度的磷化合物。hua(2010)的研究表明,丽鱼科和鲑科鱼类对磷酸氢钙的消化率可达62%~64%,然而鲤科鱼类对其消化仅有30%[22],这也与鲤科鱼类的肠道结构相对较短,影响磷的消化率有关。甲壳类动物磷主要吸收部位在中肠中的肝胰腺中,而肝胰腺中的几种刷状腺膜载体的活性都依赖于ph[23],但部分甲壳类动物如对虾的消化区域呈弱碱性,这使对虾在对不同磷源的生物利用率差异巨大,对酸性磷源利用率显著高于碱性磷源。凡纳滨对虾对磷酸二氢钠利用率为95%和68.2%,但对磷酸氢二钠的利用率仅为45%和19.1%,对碳酸氢钙的利用率为45%,而对磷酸三钙的利用率仅有15%[24]。

在水产饲料中,不同磷源的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主要的动物性磷源有鱼粉、肉骨粉。有研究表明,将鱼粉作为主要蛋白源的饲粮总磷水平超过了维持鱼类良好生长的最低需求[25],然而鱼粉中磷主要存在形式磷酸三钙复合物对大部分水产动物来说都是很难利用的。植物性磷源为大豆等植物原料中所含的植酸磷,但除开罗非鱼等少数鱼种大肠中有产生植酸酶的微生物可以利用植酸磷外[26],多数水产动物对植酸酶的利用率较低。无机磷源包括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钠、磷酸氢钙等,水产动物对其的利用率与其溶解度和ph相关,溶解度越高,利用率越大,因此酸性磷源更容易被吸收利用[24]。通常情况下鱼类对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等磷酸盐中的磷利用率最高,其次为磷酸氢钙,最差为磷酸三钙[27,28],同时,鱼类对无机磷源的利用度要高于鱼粉中磷利用率,甲壳类对无机磷源的利用有单盐基的磷源优于二盐基的磷源,如对虾对磷酸二氢钠的利用优于磷酸氢钙[29],此外甲壳类动物对不同磷源的利用率还和其前胃ph相关[30]。同时对于海洋生物来说,细胞内高浓度钾离子,细胞外高浓度钠离子,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浓度差可以激活atp酶,有利于海洋生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因此海水动物对磷酸二氢钾的利用率最高。

钙和磷在动物代谢中有着密切的关系,钙磷比对磷的利用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当钙磷比适宜时,水产生物生长最快。davis(1994)研究发现,虽然凡纳滨对虾对磷酸二氢钙的表观消化率(46.3%)显著低于磷酸二氢钾(68.1%),但其生长性能却好于磷酸二氢钾组,可能是因为磷酸二氢钙组的饲粮中钙磷比维持在一个适宜水平[29]。罗文佳(2010)经研究也得出相似结果[31]。罗非鱼最适钙磷比为1:1.8[32],真鲷鱼为1:2[33],草鱼为1:3~2[34],红海鲷为1:2[35],日本鳗为1:1[36],墨吉明对虾为1.3:1[37],中国名对虾1:1.7[38]。这可能是因为水产动物肌肉中钙磷比是恒定的,与肌肉钙磷比相吻合的对水产动物生长有较好的效果[38]。但对同一种鱼类的钙磷比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如李爱杰(1998)研究表明鲤的最适比例为1:2[39],而林浩然(1999)研究报道鲤鱼最适比例为1:2~2:1[33],这可能与水产动物能直接通过鳃和体表从水环境中摄取钙相关。故而有学者认为水体中钙含量适宜的条件下,鱼类的生长与钙磷比无必然联系[40]。此外,饲粮中钙水平还会显著影响甲壳类动物对磷吸收。kai-mincheng等(2006)研究表明,南美白对虾在无钙饲粮中,添加0.77%的有效磷就能满足生长,而当饲粮中添加1%钙时,饲粮中需添加1.22%的有效磷;当添加2%钙时,对虾生长缓慢[41],但钙水平对水产动物磷吸收利用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大部分水产动物体内不能产生植酸酶,故而植物性原料中所含植酸磷很难被水产动物利用,同时植酸易在消化道内形成不溶性复合物,抑制对饲料中磷的利用,而不被利用的磷在水体中容易引起水体富华,造成环境污染。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水产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有效分解饲料中的植酸,可产生无机磷,提高水产动物对其利用率[42],并减少磷排放[43],可以替代部分无机磷酸盐,节约饲料成本。周金敏(2012)的研究表明,在斑点叉尾鮰饲粮中添加400g/t植酸酶,可提高总磷消化率16.71%,但将磷酸二氢钙用量减少60%,植酸酶的对磷消化率的提高反而下降[44]。虽然植酸酶不能完全取代无机磷,但可以有效降低其使用量。植酸酶作为酶制剂,ph值、温度、添加方式以及不同鱼类由于消化道差异对其活性均有较大影响。

无机磷源在生产过程中有一定的氟残留,而较高的氟含量会严重干扰磷代谢。有研究证明,磷酸氢钙的生物学利用率与其中氟含量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9~0.97[45]。vd可以显著提高钠依赖型的转运机制[46],从而提高对磷利用率。在鳗鱼[47]、鲶鱼[48]、虹鳟[49]上的研究均有类似结果。由于水产动物对磷的吸收受ph影响,故而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可以促进肠道对阳离子吸附[50]。sarker[51](2011)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可以提高黄鰤鱼对鱼粉中磷酸三钙盐的利用。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磷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通过饲料手段降低磷排放,研究水产动物磷需求,可以更精确地为水产动物提供磷营养,减少水体污染,保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