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搜集材料。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监管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
为提高食品源头质量安全水平,增强质监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有效性, 4月上旬,xx市质监局联合市政协深入到该市xx市、xx县及十堰城区20余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深入细致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座谈走访、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状况,摸清了底子,征求了建议,明白了困难,查出了问题,探索出了部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xx市监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的基本作法
一是摸清企业底数。通过质监部门近两年的排查,全面掌握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035家, 其中,小作坊小企业1835家,占90%以上;无营业执照企业1102家,占54%;无卫生许可证企业978家,占48%; 93家企业的106个单元产品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占应办证企业的9%。
二是建立监管网络。成立了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组建了食品监管科,建立了三员、四图(三员指食品监管员、信息员、协管员,四图指企业变化动态图、质量安全警示图、责任监管落实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目前,六个县市区四图全部建立,确定专职食品安全监管员154名,聘请社会食品安全协管员140名、信息员1039名,监管网络覆盖率100%。
三是狠抓责任落实。通过两书一报告制度(与政府签订责任书、与企业签订责任书、向政府报告监管情况),全市形成了政府负总责、部门抓监管、企业负主责的责任制度体系。与1113家小企业小作坊食品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主体责任。各级政府把食品质量安全纳入目标责任进行考核,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质监部门把食品源头监管列入“一号工程”,举全系统之力狠抓落实。完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共划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区32个,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监管责任网。
四是严格市场准入。充分发挥食品市场准入对提高产品质量和调整产业政策两大功能,帮助符合发证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对于基本符合条件或经过改进能达到发证条件的食品企业,帮助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检测手段。鼓励企业走抱团发展道路,整合资源,联合做大做强。
五是强化专项整治。一是开展小作坊专项整治。加大巡查力度,对巡查中发现“无证无照”企业及时报告政府,并告知相关部门予以整治,先后对259家无营业执照企业和232家无卫生许可证企业进行了联合整治。二是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检查。对桶装饮用水、白酒、小麦粉等几类食品作为专项检查的重点,关闭桶装饮用水企业6家,白酒生产企业1家。
六是加大宣传教育。向媒体通报每季度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暴光不合格企业及产品名单,让假冒劣质产品无生存之地。利用3.15、质量月等专项活动,深入社区和村组,发放食品消费常识,帮助群众识假辨假,提高群众质量安全意识。
通过质监部门的努力工作,全市近两年没有出现区域性和重大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由前3年的76%上升到81%。
二、xx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困难
(一) “小散乱”严重。从调查的情况看,“小”是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主体,“散”、“乱”是特点。以下几组数据充分说明上述情况:截止到2007年3月30 日,全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035家,其中,小作坊小企业1835家(指不足8人的企业),占90%以上,由此足见其“小”。全市2035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区域划分,城区416家、丹江708家、xx县305家、郧西125家、xx县123家、竹山60家、竹溪298家;按产品划分,粮食加工515 家、油脂加工420家、茶叶142家、调味品25家豆制品213家、乳制品2家、肉制品145家、饮料及冷冻饮品46家、饼干糕点174、白酒类158 家、黄酒28家、卫生用品2家、酱腌菜27家、其他140家。从数量上看,各县市区几乎是平分秋色 ,从种类上看,也是小而全,由此可见其“散”。
质量安全形势最严峻的是“乱”。突出表现在小作坊生产设备落后、厂房条件简陋、技术水平差、人员素质低、无标准生产(2035家企业只有571家进行了标准备案,有标生产率仅28%),有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更为严重是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最近,质监系统就查处了两家用碱性橙生产豆腐的小企业,行为十分恶劣,有两人被移送公安机关查处。政协委员在今年4月3日巡查城区8家食品生产企业中,有6家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红卫的一家豆腐坊工人睡在黄豆上,加工房间污水横流、苍蝇乱飞,所有食品原料都没有合格证明,没有一台检验设备。由于这些小作坊分布广且隐蔽,加上居无定所,生产没有规律,有的白天关门晚上生产,监管难度很大。
(二)制假手段诡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行“地道战”、“游击战”,即选择厂区、民房造假,经常移动窝点。二是添加非食用原料。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如:吊白块、甲醛、矿物油、非食用色素、滑石粉、工业盐等。三是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和过量使用色素、焦亚硫酸钠、苯甲酸、山梨酸等,如在粉丝、面条中加入吊白块、甲醛或硼砂,在水发海产品中用甲醛、双氧水、氢氧化钠等浸泡,在酱卤肉制品、火锅鱼头汤中加罂粟壳,在豆制品中掺大白粉,在饼干、糕点中掺矿物油,在白酒中掺兑工业甲醇等。四是回收超前变质食品再加工出售。五是篡改生产日期和保值期。标注产品生产日期推迟或延长保质期。六是侵犯知识产权。假冒国内其他厂家的知名品牌,这一现象在糖果酒类食品中尤为突出。七是以假充真。用霉变、饲料或原料加工而成的伪劣食品,如用霉变的陈大米加矿物油抛光而成的“肥仔米”、“有毒大米”;用霉变花生、碎方便面、饼干渣,再加甜味剂、麻油、味精磨制成的芝麻酱;用病死猪肉加工成的香肠;用霉变的月饼做新月饼等;在蜂蜜中大量对水、掺饴糖、淀粉糖、麦芽糊精等;藕粉中掺薯粉、土豆粉;红薯淀粉、葛粉、蕨粉、百合粉中掺玉米淀粉等;用豆干或面筋假冒为酱卤牛肉、羊肉或鸡肉串;在小麦粉掺滑石粉;茶油、芝麻油中掺菜油、豆油或棕榈油。八是用不安全材料包装食品。如使用工业泡沫制作蛋糕盒等。在日常食品监督检验中,表现出最经常性的问题主要是面粉增白剂超标、植物油掺假和过氧化酯超标、食品的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超标、酱油的营养成分达不到标准要求和个别食品过量加入添加剂、白酒的酒精含量低、食品包装净含量不够等主要指标。这些既给监管者增强了人力上的压力,又增加了技术和智力上的难度。
(三)经费保障不够。初级阶段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因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所需经费非常庞大。方方面面都需要开支,最大的最必要的两项开支是人员和技术装备。人员就是指除有工资保障的专职监管人员外的食品协管员和信息员,技术装备主要指食品巡查车及一些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目前,在全市32个责任区里共聘请社会食品安全协管员140名,信息员1039名,其中十堰城区两员共205名,若按每人每月50元的电话交通补助计算,全市每年所需最低经费708600万元,xx市区需要12.3万元。如果按要求每个县市再配备一台食品流动检测车和建立一个简易食品检验室,每台车按7万元、每个实验室按20万元计算,又需要一次性投入资金189万元。两项总和全市共需资金2598600万元,其中十堰城区需要经费 46.3万元。这几年,全市质监系统共自筹150多万元资金用于添置车辆、建立四图、巡查企业,但每年“两员”补助经费及流动检测车经费无法自己解决。如果这些经费长期不能落实,势必影响社会监管人员和积极性,也会给食品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检测设备落后。企业检测设备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监管部门检测设备是执法与监管的重要保障。食品检测设备落后既包括企业又包括监管部门。从全市食品加工企业看,在此次调查随机抽样的2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只有7家企业有简陋的食品检验设备,每家企业的检验设备仅有1台,完全不能保障出厂检验的需要。从质监部门看,全市仅有市质检所能开展我市一些主要食品的质量检测项目,六个县市区的检验设备很落后,适应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市无一台食品流动检测车。
(四)执法手段不力。近两年来,全市共接到群众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投诉举报210起,立案查处67起,结案60起。但案件的执行到位率却很低,只有30%。去年一年,质监部门共巡查企业1400余家,发现问题600余起,提出整改意见631起,整改到位210起,整改到位率33%。对一些“三无”企业,质监部门唯一的手段就是向政府和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报告或通报,看着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却无力让业主关闭停业。在政协视察过程中,有6家企业根本达不到卫生要求,但却拥有卫生许可证,质监部门无力干涉。
(五)责任落实困难。食品监管从宏观上讲,有三方责任,一是政府负总责,二是部门负监管之责,三是企业负主要责任。政府负总责在市县级政府可以落实,但在乡级政府中,却很难坚持。一是乡镇政府没有独立财权,加上精简机构后,人员也很有限,大部分乡镇明确一个分管领导抓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有名无实,明确领导只是挂个头衔,很少过问食品工作,市直相关部门下去检查食品工作,乡镇人员很少参与,部分参与的人员也对食品工作知之甚少。部门负监管之责基本都能落实,但由于是分段监管,一切责任最终都会追求到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导致质监部门责任不可推卸,其它部门则可以推托,遇利与质监部门相争,有责向质监部门推托。企业的`责任分成两类,相对于农夫山泉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讲,是能够对产品质量负责责任的,但对一些小企业小作坊来讲,一切以解决吃饭这个生计问题为重,有的根本是唯利是图,对社会的责任无暇顾及。
(六)重复检查较多。这是调查的20家企业反映最突出的共性问题,焦点主要是卫生部门与质监部门对企业的食品质量进行重复抽样检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有的企业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如在市政协委员4月3日带领质监人员视察万隆茶叶同时,市卫生监督局人员就在该企业对茶叶质量进行检查,业主很头痛。
(七)监管盲区难消。盲区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偏远的农村;一是武当山特区。质监部门几经改革变迁,是一个新机构,人员较少,机构设置只延伸到县,乡镇没有办事机构和人员,村组更是没法涉足。武当山特区成立时间较晚,好多行政机构没有及时成立,尽管市质监局几次向省里申请设立特区质监机构,受编制和财政影响没有得到批准,至今武当山的食品质量工作仍处于不定状态,有时指派丹江口质监局监管,有时由市质监局直接监管,增大了工作的难度。
作,实现全年无人身死亡事故,无火灾、机械、设备损坏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等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新建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jslntj-9标三工区施工区域起止里程为dk565+660.77〜dk574+414.21,线路总长度8753.44m。含路基总长3892.89m;涵洞4座;桥梁5座,总长3210.55m,其中特大桥2座,大桥2座,中桥1座;隧道1座,长1650m。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 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安全运行机制。
(二)监督检查体系不完善,人员数量和素质与其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
(三)对经济发展中新出现的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和应对能力,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四)安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安全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同时没有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安全管理工作只能在低水平徘徊,这将不利于安全事业的发展。
(五)安全教育培训不严格, 特别是对农民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是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很多时候不是缺少必须的安全认证、安全培训,就是应付差事走形式,甚至花钱买证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安全教育培训不严格是导致“人失误”等各种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另外,有的部位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几乎是空白,加之文化水平低、安全技能差,如不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他们往往是各种伤亡事故的受害者。
(六)事故处理不够及时,不够得力,落实效果差。
一年四季,组织的各项安全检查不少,发现的事故隐患挺多,会上强调了,通报上提到了,就是谁也没有真正去整改、去落实。出现事故,首先想到的是处理直接责任人,达不到事故反面教材的作用与目的。
(七)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在安全管理方面,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不成正比。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群死群伤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而引起的。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管体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坚持安全工作的法制原则。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工作,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使安全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完善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安全生产法律、信息、技术装备、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六大体系,以形成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产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并有计划地从院校招录一批安全管理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安全生产管理岗位。
(三)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督检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倡导依照施工安全标准化工地进行现场管理,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工地,并制定科学、合理、经济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优措施。企业要逐步实施由过去的告知性安全检查转为随机性检查、抽查、巡查,避免突击整改、增大投入、掩盖问题,必要时应采取旁站式监督。
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开展高处作业、触电、高大模板支护、深基坑、土方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火灾等多发性事故的专项治理。一要加强督导检查,做到“真整、真治”;二要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的落实;三要建立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所用材料及配件的安全管理机制, 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四要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能够运用到施工过程中,使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四)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加速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不断加大设备更新、安全设施维护、劳动者个人防护资金的投入,为生产中的关键安全设施配备足够的安全保障系统,争取从根本上改变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在进行新建、改扩建工程中要认真坚持“三同时”、“五同时”原则,确保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要大力培养安全人才,壮大安全技术队伍和丰富人才贮备, 并提高其工作待遇。
导监督)→安全协调会议→收工清理→收工后检查。通过程序化管理,强化全员参与,加强互相沟通,发扬团队精神,提高安全意识,促进班组的安全检查与危险控制。
开展企业安全评价工作,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安全评价,有利于企业实现本质安全。通过安全评价,对企业的安全工作现状进行诊断,肯定其已取得的成就,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督促其进行完善和整改,以增强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
三、警钟长鸣的作用与效果。对违章、违反操作规程的人员要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 尤其是对屡次违章、违反操作规程的单位和个人要从重处罚, 并按照《重大事故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结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努力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区小微企业发展迅速,点多量大面广,但是其安全生产问题突出,已成为我区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次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法对我区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现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如何加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以利于指导我们找出一些客观、理性的加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老城区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一)老城区概况
老城区位于洛阳市区中东部和北部,是洛阳市经济、文化中心和商业繁华地带,全区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现辖9个办事处,其中社区36个,行政村11个。域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经济相对不足,属典型的生活消费区和现代商贸区。
伴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安全生产事故多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二)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目前老城区大多数小微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分布散、规模较小、基础差,管理薄弱,资金缺乏,安全隐患严重。近年来,虽经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关闭了一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但小微企业总量依然偏大,存在设备水平较差,管理薄弱,事故多发等现状。
(1)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老城区小微企业安全设施设备状况不好,有六大问题:一是大部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简陋,生产工艺落后。许多企业使用大企业淘汰下来的二手设备;二是设备缺乏保养维护,从而易导致事故经常发生;三是不注意采用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四是一些企业自制的工具,无安全配套装置;五是许多小微企业没有发放符合国家标准的劳保用品;六是一些企业缺少安全管理人员,未经过最基本的安全培训,违章操作、冒险施工屡见不鲜。
(2)企业劳动卫生状况差
企业规模小,生产方式、生产工艺落后,大部分还停留在手工和半机械化操作。生产设备陈旧,设备缺乏安全防护装置、故障率高又缺乏维护,很容易造成事故的出现。辖区企业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家具、机械制造等行业,作业环境差,职业危害严重。而大部分企业没有或缺乏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它们的防护措施只是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也仅局限在防毒面具、口罩、手套、耳塞等简单用品。
(3)应急管理较差
一是救援装备投入不足。许多企业没有救援设施;二是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很多预案内容雷同,不具有可操作性;三是事故预警不力。有的企业的预警设施作为摆设来应付政府检查。这对于一个地方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小微企业职业危害严重
我区小微企业的职业危害严重,据调查显示,43%的工业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近24%的企业劳动者接触粉尘、噪声、毒等有职业危害作业。企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低、缺少安全培训、个人防护意识也比较差,有的工人干活时嫌麻烦,不用个人防护用品。由于缺乏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直接暴露于职业危害中,暴露强度非常大。
二、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不佳的原因
(一)企业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投入低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混乱,违章生产现象严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佳,小微企业自有资金有限,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小微企业业主对安全生产的支出能省就省,这导致小微企业,大多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生产上,安全投入不受重视。
(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低
我区大多数小微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都还存在着缺陷,企业负责人关心的是如何更多的获取利润,安全生产管理等很多方面没有重视,缺少安全管理人员。
(三)随着对外交往、区域合作的增多以及产业的调整升级,随着各种新原料、新材料、新的技术、工艺、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各种新的安全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如辐射、低浓度、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多因素混杂、长期接触致病)正悄悄地进入到小微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小微企业将要面临更为艰巨、复杂的安全生产形势。
(四)政府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
我区部分办事处安全生产监察机构不健全,有的所谓的安全管理人员,一般不属于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人员,加之缺乏专业知识,监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执法检查多采用眼看、耳听、鼻子闻、手摸的方式,监管效能差。
三、加强地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因此,我们
(1)企业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必须保证安全生产培训经费的到位。
(2)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资格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方针政策,熟悉各类安全生产法规文件、有关的技术标准和准则,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树立安全文化意识。
(3)要采用新的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教育不搞形式、注重实效。要因人施教。
(4)要采用新的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培训要贴近实际。将安全教育培训融入文化活动,达到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使广大员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并通过切合实际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充分建立起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层级负责制和本岗对本岗负责的岗位责任制,通过安全目标责任的落实和考核以及责任追究,加强各层各级岗位人员责任心,强化安全工作。
三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我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够。安全生产经费是保障安全生产条件和应急救援处置的重要经济手段,而据调查大部分小微企业却不设置、提取,这是不对的。小微企业要端正思想,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经费要按时足额提取,专款专用,全部用于企业安全生产上。
(1)让工会参与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2)发挥社会舆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3)政府要建立事故信息的公布、举报制度。
束,要构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这方面:
(1)要让社会大众监督小微企业执行其安全生产承诺。
(2)把安全隐患整改和企业工商年检相结合。
(3)通过安监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将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与银行贷款融资挂起钩来,促使小微企业安全生产。
六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组织的建设 。
(1)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并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监管队伍。乡镇办事处一级,要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或配备专职监管人员。
(2)建立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的安全生产监督机制。
(3)确保安全生产监管的经费投入。
七是转变监管方式。传统的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在复杂的监管形势,可采取新的监管方式。
(1)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
(2)从集中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转变,建立长效机制。
(3)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加强企业安全基础建设。
安监部门对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根据其安全生产状况的具体变化,适时调整监管类别,促进企业向好的级别转变。同时可解决安监部门人少活多的问题。
(1)对非法生产要加大曝光和打击力度,该关门的关门。让群众积极举报非法生产活动。
(2)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
四、不足与展望
小微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多,成因复杂,需要在理论、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地研究,需要政府、社会、企业、职工群众共同进行努力,才能有好的解决效果。
一是对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研究不够。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个体私企,安全基础十分薄弱,资金匮乏,现有的政策、措施很多都不适用于小企业,因此需要探讨适合小企业安全生产的政策和措施。
二是我区小微企业普遍缺乏资金,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滑更使得企业的经济状况是雪上加霜。在这种形势下,小微企业究竟投入多少安全成本合适,需要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