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进度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冀教版(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一、读课题。
二、说说“沙漠”、“绿洲”
1、教师:“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词语、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描绘你脑海中的“沙漠”和“绿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自己读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
白茫茫一片
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教师相机板书:恶劣、不毛之地
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咸而板结
环境十分恶劣
(2)看图,进一步感受环境的恶劣。
教师: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3)指导读好句子
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4、交流说说“绿洲”
教师相机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良好的生存环境
出示图片,看图进一步感受美好。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教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
2、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困难是巨大的;建设绿洲的代价是巨大的,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决心是坚定的。
板书:花大代价培植
5、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精读4、5、6自然段。
1、自己读4、5、6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引导学生理解“侍弄”?
3、再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圈圈画画词、句。
4、交流句子,指导读好句子。
五、总结课文。
1、教师: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那么,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绿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
2、教师: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
所以,后来,xx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在改善居住环境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
(中国的广州、周庄也获得了此奖项)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理解相关内容
1、围绕课题,检查自读情况,理解部分内容。
(1)课题中的沙漠指哪儿?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读有关句子)
沙漠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描述。(无边无际、全是沙子、缺乏水分、环境恶劣……)看看书中是怎么描述的?(读有关内容,并相机理解:不毛之地)
指导朗读。(读出环境的恶劣)
(2)课题中的绿洲指什么?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读有关句子)
(3)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师描述,将学生引入情景。)
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们不禁感到——(生回答:奇怪、疑惑、惊叹……)
过渡:是呀,在这样一片白茫茫的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的呢?
二、感悟阿联酋人民建设绿洲的壮举
1、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指名读相关课文)
引导学生用几个重点词概括这部分内容。(相机板书“买来、挖去、填上、埋下”)
2、谁能看着黑板上的四个词不看书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么做的。
(可以先请四名同学合作叙述,再指名单独说)
3、透过这四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1)这是一个壮举,阿联酋人民了不起!
(2)阿联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
(3)付出代价是巨大的。
(4)改造环境、克服困难的决心。
师述:老师从中体会到四个字:人定胜天。只要心中有着美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你觉得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都付出了哪些巨大的代价?(人力、物力、财力)阿拉伯朋友是怎么说的?
4、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看看课文接下来又写了什么?
三、感悟阿联酋人民怎样侍弄花草
1、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
2、文中有一句话最能概括这部分内容。指名回答并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齐读。什么叫“侍弄”?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的?人们为什么这样爱护花草树木?
四、联系实际,抒发感想
1、每一篇课文学完,我们心中一定有许多感想,许多话要说。这篇课文学到这儿,你又有哪些话要说?(对阿联酋人民、对自己、对同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你还想对谁说)
2、老师也有话要说:(小黑板出示)生活在沙漠的人们,他们竭尽全力的想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生活在绿洲的人们,他们竭尽全力的想把绿洲改造成沙漠。为什么偏偏要等到悲剧发生的那一天,我们才从梦中惊醒——我 们的绿色家园呢?
教后反思:引导学生阅读时,学生被“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这里的第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这些话感动,因为他们读到这些语言,想到现状,会发现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教学时我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这些话的意思,他们慨叹阿联酋的伟大,明白良好的生存环境是需要花代价的!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到的是建设,读不到一点破坏,建设是要花时间的,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坏只需要一刹那。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觉遵守的规则,他们把花草树木当作人来看待,当人来培育。美是怎么来的?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白。所以,我认为,在探讨这个沙漠变绿洲的过程中,其实也美育之过程。人怎么创造美?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具体,那就是要花大代价,要真心地去保护,最后才能永恒地享受。从学生一次次精彩的发言中感受到这堂课给予学生的这种美的训练,效果是非常好的。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作者:王芹娟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6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有一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这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众所周知,阿联酋地处茫茫的沙漠地带,在我们想象中,那儿应该是无边的荒凉,很难看到绿色的,可现在,如果我们从飞机上往下看,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却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来到迪拜——这位居沙漠的城市,眼前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阿拉伯朋友的介绍足以让我们找到答案。原来,那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原先那里都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但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阿联酋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再把又咸又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这样淡水从总水塔输出,再通过交错纵横的地下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而每天清晨,园林工人又要用大皮管给这些花草树木“洗脸”,使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这样巨大的工程以及细致的心思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可勤劳坚强的阿联酋人民做到了!可见,阿联酋人民真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因为,他们深深知道这一切多么来之不易!他们深深知道,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正是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他们生活才更加美丽!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中有些人的所作所为,难道不该好好反思反思?素有“天堂”、“东方威尼斯”之称的水城苏州,以其小桥、流水、人家,令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倾慕不已!苏州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可而今,再看看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具有水的灵气的苏州人民的母亲湖——太湖,也许她正在无言地呜咽,伤心地落泪!且看这两个镜头:镜头之一:围湖养殖。不知何时起,苇叶沙沙,芦絮纷飞,水鸟栖息的芦苇荡分割成了这儿一方,那儿一块的,四周围着纵横的网的养殖场!也许主儿们会说,勤劳致富嘛!镜头之二:“太湖农家饭店”的搭建。不知何时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概念已植根于太湖人民心中。“太湖农家饭店”的名声,随着环太湖旅游的开发,随着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都市人群周末休闲足迹而日益响亮。这本来无可非议,可殊不知,这农家饭馆的屋子竟越搭越靠太湖水,甚至在太湖浅水地方打几个桩,房子造到了太湖里!说是这样的饭馆生意就是好,游客能边品味太湖美味,边欣赏太湖风光,好不惬意!记者采访时,还可真有游客如此说!试想,如不及时制止,难保剩菜残羹不进入太湖!悠悠太湖水可不成了“油油太湖水”!这都是谁惹的祸?难道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真谛?这样的“发展”是硬道理?不,这样的“发展”同时是一种破坏!也许,这正应了“来得容易,也就不懂得珍惜”。与阿联酋人民相比,难道我们真是不懂珍惜?不该扪心自问?我坚信,我们充满理智的苏州人民一定会觉醒的,一定会做到保护我们的母亲湖,就如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尽心尽力。愿太湖水更绿,更清,更纯!愿生活在太湖边的苏州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王芹娟 发表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问题提出:
《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和保护的文章,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年级的学生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充分初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阿联酋人民如何把沙漠变成绿洲的词句,如何引导学生潜心揣摩、感悟理解,了解阿联酋人民的壮举,体会他们的情感呢?
案例描述:
片段1:
(一)挖掘主线,凸现奇迹
1.默读段落,拎出主线
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沙漠变成绿洲?请同学生在课文寻找最能概括阿联酋人民做法的句子。
生: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2、适时教学“侍”。
侍弄”,什么意思呢?
师:老师课前也查了词典。这个词在词典中有两种解释,1. 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2.摆弄、修理。
3.明确文体,理清板块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闻,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哪些段落是作者亲眼目睹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哪些是作者耳闻的呢?相机板书:耳闻 目睹。
(二)紧扣主线,探究奇迹
1.指导学习“代价巨大” ,体会间接叙述的写法。
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别着急,请默读课文,从哪感受到阿联酋人民是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的?请勾画相关句子,边读边体会。
(1)出示“他们从国外买来……花草树木的根部。”
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花了很大代价。
师:多大?
生:比养一个孩子都?
师:讲得真好。
生: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十分珍惜花草树木。
师:从哪看出?
生:买来许多东西。
师:哪些东西?谁来补充。
生:买来泥土,淡水,树木,花草。
师:这些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容易得到的,在这里却?
生:得花钱买。
师:代价非常大。
生:他们不顾一切代价要让沙漠变绿洲。
生:体会出阿联酋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将沙漠变成绿洲,拥有良好的环境。
师:讲得真好,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
师:非常好。还有哪位同学?
生:从中看出爱惜花草树木。
买来淡水,说明这里淡水很珍贵,用来浇灌花草,自己的生活很困难。
宁愿缩减自己的生活开支也要照顾这些花草树木。
师:讲得太好了,宁愿在别的地方缩减开支,也要像照顾孩子来讲侍弄花草。板书:精心侍弄
师:多像父母养育我们呀。好的,阿联酋人民这样精心侍弄花草,终于使沙漠变成了绿洲,真像阿联酋人民所说的,出示相关句子。谁来读。
(2)适时教学生字“挖”和“填”,指导难写的笔画。
(3)引出主线:难怪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4)作者通过耳闻知道了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着花草树木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间接叙述(板书)
片段2:
以“我来到迪拜”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阿联酋,走进了迪拜,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向别人介绍“沙漠中的绿洲”,老师布置一项任务:仔细观察题头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可以选用文中的词语。
案例分析:
一、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语言是语文之“根”,语文课要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中寻求语文味,朗读是感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中我腾出时间让学生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读出情趣,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关键词、耐人寻味之句,让学生品读,细思,揣摩,体悟。通过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等词语了解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和复杂,代价之昂贵,体会到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坚定。结合读中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受文本,体验情感。
二、渗透学法,培养习惯。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领会学习的方法。本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精读课文阶段,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通过默读边读边想的方法,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圈画批注法等,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积累是为了运用,吸纳是为了表达。由读到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经验。在这堂课上,我特地为学生的写找到了一条链接通道——“我来到迪拜”,这样,首先从精神激发了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之情动而辞发,为“写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时间:5月28日
地点:审计学院会场
授课内容:《沙漠中的绿洲》(苏教版)
授课老师:赖应琴(云南)
记录:青青荷叶
师:请同学们先预习下课文。
看到同学们拿了工具书,遇上困难可以自己来解决。
有的在轻轻读课文。可以轻声地读读。
师:刚才我们在交流时听孩子们讲,南京是个好地方,世界上有的地方不一样,比如说,板书:沙漠
生读。
师: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是怎样的?
生:是白茫茫的,不毛之地。
师:说完整。
生:沙漠是是白茫茫的,是一块不毛之地。
师:说得真好。
生:一望无际,黄沙漫天,
生:沙漠什么也种不了,种什么死什么,所以没树与花,沙尘飞舞。
师:他的词用得很有特色。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沙漠的文章。题目中出现一个字:洲,特别注意看这个字,先写三点水,点撇点,……中间的竖写短一点。一齐齐读课题。
师:好,这节课上,要去看些什么,读了课题提出你的疑问?
生: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呢?
师:是呀,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与句子可多读几遍。
师:读完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们,想参加吗?
(课件没放出来)
出示:漂亮、代价、侍弄、源源不断、纵横交错、星罗棋布、不毛之地
师:会读的站起来大声读,有趣吗?
生每读一个就站起来一次。看来都喜欢读。统一读一遍。
师:漂亮的漂还读?
生:读第一声。
师:一起读:侍弄。
再看这个词:不毛之地
生:环境非常恶劣,什么都长不了。
什么绿树什么都长不出来。
师:不毛之地出现在文章中什么地方,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找,
生读出句子,这里土是咸的……
师:一起来看这个句子,出示。
在这个句子中,告诉我们什么叫“不毛之地”,你能联系上文来说,可怎样理解?
生:文中地面上白花花的,好像罩了一层厚厚的壳……这样的地方叫不毛之地。
生:地面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
师:你能带着理解读读吗?
生读。
师:简直就是不毛之地意思是?
生:地面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
师:讲得好,读得也好,谁再来读。
生读。
师:我听到了,你把感叹的语气读出来了。谁再来读?“全是”
生读。
师:真好,把掌声送给他,(掌声)学着他的样子一齐来读。
生齐读。
师:可是就在这块不毛之地上,阿联酋人民却建起了绿洲,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能创造奇迹?到文中找到答案。
师:用心地读,找答案。
生:我找到了两处,第三小节,人们有了……第二处,第七小节,正是有了这些绿树与鲜花……
师:为什么这样,你再联系上文读一读。
生读。
师:非常好,一起来看这个段落。课件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
生读句子。
再出示: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
指名分别读。
师: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有一个“像一个孩子一样”
师:仔细看
生:像爱护孩子一样。
师:非常好,看,哪一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生:第一句好,多了一个比喻,所以生动一些。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培养植物比喻成爱护孩子一样。
师:你还要发表意见?
生:像爱护孩子一样,更深了。
师:更深了,想想怎么说。
生:侍弄花草树木像关心孩子一样,体现他们珍惜花草树木。
师:非常好。
生:更加突出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
师:非常好,一定会把这样的方法应用到自己作文中去的。一齐来读一读。
生读。
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别着急,请默读课文,从哪感受到阿联酋人民是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的?请勾画相关句子,边读边体会。
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花了很大代价。
师:多大?
生:比养一个孩子都?
师:讲得真好。
生: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十分珍惜花草树木。
师:从哪看出?
生:买来许多东西。
师:哪些东西?谁来补充。
生:买来泥土,淡水,树木,花草。
师:这些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容易得到的,在这里却?
生:得花钱买。
师:代价非常大。
生:他们不顾一切代价要让沙漠变绿洲。
生:体会出阿联酋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将沙漠变成绿洲,拥有良好的环境。
师:讲得真好,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
师:非常好。还有哪位同学?
生:从中看出爱惜花草树木。
买来淡水,说明这里淡水很珍贵,用来浇灌花草,自己的生活很困难。
宁愿缩减自己的生活开支也要照顾这些花草树木。
师:讲得太好了,宁愿在别的地方缩减开支,也要像照顾孩子来讲侍弄花草。板书:精心侍弄
师:多像父母养育我们呀。好的,阿联酋人民这样精心侍弄花草,终于使沙漠变成了绿洲,真像阿联酋人民所说的,出示相关句子。谁来读。
生:人类有了绿树、鲜花……
师:谁来谈理解?
生:树木比孩子还重要。有了树木,生活才好。
师:正是这种美好的向往,坚定了他们的信念。板书:信念坚定
谁能把阿拉伯人民坚定的信念读出来?
生读。
师:为什么强调“更加”?
生:因为沙漠是不毛之地,种植花草很困难。
生再读。
师:一齐把阿联酋人民的决心表现出来。
生齐读。
师:非常好,正是他们有了如此坚定的信念,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花草,所以使不毛之地——沙漠变成了绿洲。今天的迪拜城处处洋溢着绿意。
播放相关图片。
师简单介绍。
师:学了这篇课文,看了这个片子,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伴上音乐)
生:我们做事要有坚定的信念,既然想做就一定要完成,坚持到最后,觉得阿联酋人民生活环境很不好,下定决心要把不毛之地变成绿洲。注意是坚定信念不是下定信念。
生:学习他们爱护树木的精神,让生活更加美丽。
师:有独特的见解。
生:做事不能气馁,他们将沙漠变成了绿洲。
生:……铁棒也能磨成针。
掌声鼓励。
师:一定会像阿联酋人民爱护花草,保护环境,让我们南京祖国更加美丽。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青口镇中心小学 吕继香
教材简析
《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国标本四(下)第六单元的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文章。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积极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文章的中心自己去发现问题,逐步解决问题,在阅读、表达中获得自主发展。因此本课的教学重在以文章的重点句段为载体来加强训练,让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真正地感受出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懂得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及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教学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进程:
一、看图说话
1.仔细观察画面,用你积累的词语或优美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2.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美丽的风光不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是阿联酋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这里曾经是一片沙漠。说到沙漠,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展示阿联酋沙漠的图片,说一说这里沙漠的特点。
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块不毛之地变得这么美丽的?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阿联酋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运用语言和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本次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交流的欲望。
二、感悟壮举
1.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在阿联酋听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书,画出最让你惊讶的句子。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提纲挈领,强调整体把握,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2)汇报交流,点拨重点部分。
句1: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低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老师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在我们这里培养一个孩子至少需要五万元,照这样计算,建造一个公园需要多少钱呢?我们先数一数这里的树,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再一起估计一下建造这座公园需要多少钱?
(1)此时,你想说什么?相机理解“代价”的意思。
(2)这么多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你能通过读书来告诉我吗?
①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水、花草树木。
②挖去原来的砂石,换上新的泥土。
③还在地下埋上自来水管。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
一根自来水管能花多少钱?引导学生找出“纵横交错”一词,到黑板上画出“纵横交错”。说出哪些线是“纵”,哪些线是“横”?
经过同学们这么一说,我终于相信了,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的确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真叫人惊叹!我觉得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应当改一下,想一想:怎么改?改后读一读。
(3)说说阿联酋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导朗读:正如阿拉伯朋友说的“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讨论:为什么说阿联酋人民爱花草就是爱生活?(引导学生说出植树造林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创设交流情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在迪拜游览,作者看到了什么?
句2: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我什么?
为什么他们这样爱护花草树木呢?
句3: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你们就是小草、小花、小树,忽的一阵风吹过,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们眼睛都睁不开。小草、小花、小树满身,满脸都是尘土,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师:园林工人从路边的水箱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哗——哗——”,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小草、小花、小树脸上,身上的尘土都洗得干干净净了。这时,小草更绿了,小树更翠了,小花更艳了……此时,你最想对园林工人说什么?
(1)谁能用朗读,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2)再次理解“代价”(不仅要花钱,还要花费精力),感悟园林工人“笑”的含义。
(3)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座城市绿洲吗?你怎么知道的?相机理解“星罗棋布”的意思,并体会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付出的代价。
【设计意图】再次创设交流情景,培养学生想象、朗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
三、通读全文,加深理解
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和小树,你会对游客说什么?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感知语言,运用语言,达到“我口”说“我心”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作业设计:(二选一)
1.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2.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或图片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将语文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外搜集资料、创造性地整理资料,进行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运用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语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记叙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草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课的教学给了我如下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到位,学生兴味盎然。如何在导入时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呢?上课一开始,我便出示阿联酋现景图,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印象。学生们一看到这幅图,一脸灿烂。有的说:“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有的说:“这里草绿花红,天空一片纯净,碧蓝碧蓝。”然后我又出示阿联酋沙漠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里沙漠的特点。有的学生说:“天灰蒙蒙的,狂风卷着黄沙,太阳都被遮住了。”有的说:“到处是一片昏暗,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看到同学们满脸忧虑,我抓住时机加以引导:“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块不毛之地变得这么美丽的?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阿联酋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兴味盎然,探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二、读是语文课的精髓,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学中腾出时间让学生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读出情趣,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关键词、耐人寻味之句,让学生品读,细思,揣摩,体悟,实现了对文本的真诚倾听和对话。语文课是一个对话的课堂,是一个互动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打了思路,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胆量,在多听,多说,多想中得到了发展,在互动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真正展示自我,释放本真。
三、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从我的教学过程来看,注意遵循了以上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教学的最后阶段,我问学生:“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活小树,你会对游客说什么?”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设计其实也是对前面教学的一个检验。从情感的角度看,这一设计还延续着课文内在情感的发展过程,熏陶着每个学生,达到了双性统一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的教学实践给了我这样的启示: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语文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问题的课文。文章以作者访问所见所闻所感告诉我们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在沙漠中建起了绿洲。
“从飞机上往下看”,“来到迪拜访问”“ 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 ……循者这些词句,我们寻找到了文章的叙写顺序。作者谋篇布局是以自己的寻常生活为基础的,增加了文章的信任读,读来更加真切。
绿洲与沙漠,对比鲜明。
《沙漠中的绿洲》,从题目看,文章要写的是绿洲。“洲”水中的绿地,“绿洲”沙漠中有水、草的地方。阿联酋的沙漠浩如烟海,块块绿地像大海中的绿色岛屿。走进课文,发现了绿洲——“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但“阿联酋到处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读这些句子,我们看到的是“环境恶劣”的沙漠,这一“白”一“绿”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感情落差,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探求沙漠变绿洲的原因。
培养“孩子”,精心侍弄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再也没有比这更质朴更形象的回答了。
因为爱,所以全民呵护。“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与我们相比,阿联酋人民对待花草是如此的“精心”,倍加呵护。不愿“孩子“有一点邋遢,哪怕是一片落叶;不愿孩子受一点伤害,哪怕是在草地上行走也会不舍。这是这样一种人人呵护的自觉意识,造就了“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绿洲。
因为爱,所以不惜一切代价。“每一株”、“每一棵”,都是花费极大代价的——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令我们江南水乡的瞠目结舌。环境的恶劣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对培养孩子充满信心,众志成城,沙漠才能变成绿洲。三个“买来”,花费财力之多,一片痴心;“挖去”“填上”“埋下”,花费人力之多,一片诚心;“纵横交错”“源源不断”物力花费之多,更可见为孩子服务的细心……是这样的“精心”,让沙漠变成了绿洲。
因为爱,所以倍加呵护。有水管,可还浇水,“让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三个“更”足见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加倍珍惜。
作者用耳闻目睹的事实,告诉我们阿联酋人民的赤诚之心。
热爱生活,保护环境。
总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阿联酋人民要如此“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呢?“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某个角度看,阿联酋人民似乎是为了“生存”才这样做的。这就不得的了解一下阿联酋的地理环境:这里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平均最高气温40°c,最高温度可达50°c。降雨量稀少,年降雨量不足 100毫米。这就不难理解爱着这方热土,爱着生活的阿联酋人民的苦心了。“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为了让生活美好,即使是生在江南水乡的我们,也必须这样做啊!
读着《沙漠中的绿洲》,不由地反思着我们自己,正漠然地把绿洲变成沙漠。也许有朝一日,悔悟了,才像小云雀那样立志要把“沙漠重新变成绿洲”,那将是多么可悲。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4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
7、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良好
咸而板结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
花代价培植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你见过沙漠吗?了解沙漠吗?
谁能说说沙漠有哪些特点?(板书:沙漠)
2、提示课题(完成板书:沙漠中的绿洲)
3、质疑: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罗马劣适侍良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觉不毛之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重点指导下列句子
(1)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2)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3)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按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怎样分段。
五、指导写字
1、描红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时恶劣
侍弄适宜良好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读后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重点抓住“不是……而是……”“到处”“白茫茫”)
(3)你还读懂了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抓住“白”与“绿”的对比,体会。结合理解:“星罗棋布”并指导说话)
(4)指导朗读(重点词语要重读)
2、读第二自然段
(1)激疑: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么来的呢?
(2)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你看到了什么?能介绍一下吗?
(3)学生交流
(4)自由读二自然段,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边读边找出描写迪拜美的句子。
(5)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用赞美、佩服的语气)
3、细读第3自然段
(1)质疑:学了第三自然段后,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2)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流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用——画出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3)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4)学生交流
(5)师引读: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生长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淡水,而那里原先是——(生齐读)
(6)出示沙漠图
瞧!这样的环境书上用了一个词语不毛之地(结合理解)
师:但是,这样恶劣的环境,阿联酋人民退缩了吗?
生:没有,师:他们从___________
(7)结合理解:纵横交错
(8)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6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说说读后你们感觉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生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第7自然段
(1)齐读,想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2)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精心侍弄花草树木?
(3)生交流
(4)师小结。
三、作业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二、指导造句
1、理解“纵横交错”、“适宜”的意思
2、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读
3、补充句子
4、指名学生说说
三、布置作业
课后当小导游互相说说。
义庄中心小学语文教学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阿联酋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阿联酋一座座城市。现在先走进其中的一个城市迪拜去访问吧。
1.引读第二节。
2.读第二节。(两人)你觉得这里怎样?(美)
3.老师搜集了迪拜的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同学们都看得入迷了,你想说什么?(迪拜的确很美,高高的椰树像一把把大伞,倒映在碧水之中。碧绿的草坪像一块块绿绒地毯。五彩的鲜花竞相开放,组成了绚丽的花海。飞溅的喷泉,整洁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让人流连忘返。板书 :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5.你想象出迪拜以前的样子吗?自由读一读,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学生轮读这一句。
老师听出来了,你的朗读中让我们感到了这环境恶劣。
你的朗读中充满了怀疑,不相信这么美丽的城市以前竟是寸草不生,环境恶劣的沙漠。
(板书 : 不毛之地 环境恶劣)
6.是呀,我们很难把这么一个美丽、充满希望的城市和寸草不生的贫瘠的沙漠联系在一起,,很难相信这城市真的是一座从沙漠上建造起来的。
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造绿洲,创造这奇迹的?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画出有关的语句,然后来说一说。
5. (三人说)(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敬佩;阿联酋人民真不容易!阿联酋人民真了不起!)
6.出示这段话。再次读一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3个买来……引读阿拉伯人的话……每一株草都是花费了很大的代价培植的。花费培养一个孩子的费用。
学生能够算帐……一棵五万,两棵呢?三棵?一百棵?一千棵?
那么,建一个中心公园得多少钱?建一座城市付出的代价更是惊人的。
算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真是……无法计算,不惜一切代价。
(仅仅是花费财力吗?)再读读。“挖去咸而板结的地面,填上泥土,”老师告诉大家迪拜是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面积3900平方公里,常州面积4180平方公里,——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决心很大)
排上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学生上台画画)你觉得?(我们感到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克服了重重困难,板书:辛勤种植)辛勤种植,付出了巨大代价,他们真了不起。
你认为他们花费财力、人力、物力,不惜一切代价来改造沙漠,你有必要吗?值得吗?(渴望美好的生活,有了美好的生存环境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他们充分认识生存环境的重要性。热爱自己的家园,热爱生活。)
难怪阿拉伯的朋友说:“引读最后一句。——有了……才……”
师:是呀,阿拉伯人民把大量的石油收入用来改造生存的环境,用来建设一系列配套基础设施。经过三十年的努力,迪拜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一座著名现代化的美丽城市,被誉为“奇迹之都”。被人们誉为“中东的香港”。这是因为阿联酋人民认为“有了……才”再次引读这句话。
6.带着敬佩之情读再读这节。
过渡:让我们跟随友好的阿拉伯朋友继续前行,前面就是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啊,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好美的景色啊!我们还看到一位园林工人正在……引读,
这一部分是我与一位园林工人的对话,你能读懂园林工人的话吗?同桌相互说说。
7.都读懂了?现在老师就是文中的作者,同学们扮演园林工人,我们分角色来练习对话。
(1)你好,请问你在干什么?
(2)这下面有很多自来水管,你还需要浇水?
园林工人给花浇水是为了让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师:而阿联酋人民给花草浇水就像父母给孩子洗脸一样,是为了让花草树木更干净、更漂亮,真是“像爱护孩子一样在精心侍弄花草”啊!板书:精心侍弄
(3)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精心养护这些花草呢?(“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沙漠环境恶劣,花草树木来之不易,能够使人们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4) 只有你们园林工人才这么爱护花草树木吧?你从哪里看出?读:地上没有一片落叶…
师:难怪走在街上,会这么干净呢。看来,阿联酋人民人人爱护花草树木,个个自觉保护环境。因为你们知道:引读最后一节有了……才……
8.再读这一部分。
9.那么,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绿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
10.教师: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阿联酋人民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为了改变生存的环境,克服了重重困难,辛勤种植,把不毛之地沙漠改造成了鲜花盛开——指板书的绿洲,创造了人间的奇迹。)
教师:学到这,老师相信同学们有许多感想。那么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对阿联酋人民说说心里话。先写下来,再来交流。(阿联酋人民了不起,热爱生命,爱护生存环境。吃苦耐劳。
师:阿联酋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心血和汗水,用自己的智慧改变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在沙漠中建设了绿洲,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创造了奇迹!
所以,人们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敬佩,表彰他们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突出表现,从 2000年开始,设立了一个奖项,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在改善居住环境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城市。让我们再带着敬佩的语气来读一读课题吧!
沙 不毛之地 环境恶劣
漠 辛 精
中 勤 心
的 种 侍
绿 植 弄
洲 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教学反思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让学生感受阿联酋人民为了建造沙漠中的绿洲,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体会他们在沙漠中建造绿洲的困难和艰辛,感受到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难点。所以在课堂上,我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朗读第二节,初步了解迪拜的美丽,然后,出示形象生动具体的迪拜城市照片,让学生具体感知现在的迪拜是如此美丽,如此繁华,如此洁净!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原来迪拜的面貌,在强烈的对比中学生不禁提出了心中的疑惑:迪拜人民是如何建造这美丽的城市,怎样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此时,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孩子仔细地读文中第三小节中的有关语句,通过读、批注,来让学生谈谈从这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什么?在此基础上,我以“阿联酋人民花了这么大的代价种植树木值得吗”这个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争辩中、在老师适时的介绍点拨中更深层次的理解感悟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造绿洲任务之艰巨,困难之大,工程之浩大!然后,我创设了具体的情境,师生共同来参与学习。教师以访问者的身份,学生以园林工人的身份一起来对话。通过教师一个个精心预设的提问,学生大胆参与,学生完全了解到了阿联酋人民已经有了自觉遵守的规则,他们把花草树木当作人来看待,当人来培育。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在深入浅出的引导下,完全明白了阿联酋人民创造美的过程,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真心地去保护,才能永恒地享受美。最后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因为考虑到学生远离文本,所以我适时地渗透一些图片,讲述中也穿插了一些资料的介绍,拓宽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也能依从学生的需求,所以,整堂课学生有了一定的收获。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花这么大的代价值吗?我个人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想到了这个问题,也不停地问自己。阅读这篇文章会发现阿联酋人把沙漠变成绿洲花的代价是世界少有的,“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这是许多国家的人无法想像的事实)、“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炎,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还有为园林浇水的“黄马甲工人”。读到这些内容,会让我们想得很多。
引导学生阅读,学生会被“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这里的第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些话感动,因为他们读到这些语言,想到现状,会发现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老师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引导他们抽取文章之筋,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这些话的意思,他们一定会慨叹阿联酋的伟大,会慨叹花这么大的代价值。因为良好的生存环境是需要花代价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只能读到建设,读不到一点破坏,建设是要花时间的,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坏只需要一刹那。人们为什么不去破坏?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觉遵守的规则,他们把花草树木当作人来看待,当人来培育。美是怎么来的?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白。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探讨这个沙漠变绿洲的过程中,其实也美育之过程。人怎么创造美?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具体,那就是要花大代价,要真心地去保护,最后才能永恒地享受。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这种美的训练,是非常好的。我们应该抓住!
我们心中的片片沙漠何时才能有绿洲?我们能创造如此的绿洲吗?这是这一课的阅读起点,学生沿着这个起点走,带上绿洲之美前行,那未来就是“生活更加美丽!”。成的词语和能体现课文主要内容的词语一起出示,让学生自读,指名读,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练习用词语说话,说出每组词语蕴含的画面,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花了很多时间,可是没有很清晰地体现出生字词教学时应该有的音、形、义的教学过程。
二是有些过程设计太繁琐,耽误了很多时间,可是课后回想起来是可有可无的。比如在导入课文的时候,先是和孩子们做了自我介绍,又让他们看了一组阿联酋人民的服饰和舞蹈照片并进行解说,然后根据课题“沙漠”和“绿洲’,又让学生看了沙漠的照片,读了一组有关沙漠的词语,并且谈了绿洲应该是什么样。等导入结束进入正题的时候,我一看表,都过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了。什么都想给学生,却丢失了重点。
三是对学生可能会存在的问题预料不够。让学生预习课文时,我有这样一个预习任务,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难题,我希望的是大部分孩子能够利用字典或是手中的参考书独立解决难理解的词,句和不了解的课文内容。我在了解孩子们平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问的几个孩子大部分都说根据字面意思猜测,只有一个孩子说可以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他们只想到理解词语意思这一个方面。当我问他们有没有带字典或是参考书时,没有一个孩子带,我只好说就把老师当活字典吧,有问题可以问老师,但是在预习过程中问的学生极少,这样这一部分的设计就落空了,而当时我还是按原来设计的那样进行,没有立即改变方法,可见对学生们的预料不够,还缺少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
四是备课还是不够充分。在问孩子们通过预习解决了什么问题时,有一个学生说开始不知道“迪拜“是一个词,而把句子读成我们到迪/拜访问,后来才知道迪拜是一个地方。我猜测学生们可能弄不清“阿拉伯”“阿联酋”“迪拜”三个地点的关系,便想在黑板上画这三个区域的结构图。可是,首先我不知道阿拉伯的地形图该怎样画,只好画了一个大椭圆,也不知道阿联酋的地形图,就又在大椭圆里画了一个小圆形,接着又不知道迪拜应该在阿联酋的什么位置,只好又在小圆中随意地点了一个点。画完后觉得这样的“简笔画”简直是拿不出手。其实在备课时我都看到了有关的内容,可认为用不上,都没有细看。如果记住了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看到清晰而准确的图形了。
总之,上完课,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之处,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不断地去探索。一节课,带来的不仅仅是深刻的反思,还有不断学习的恒心和锐意进取的决心。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一
1
作者:王杨群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2
作者:王杨群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的提问还显意犹未尽。走出教室,身前身后还跟着几个不得答案不罢休的孩子们,这是为什么?
回顾这一堂课。上课一开始,我照教案进行复习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些什么?举手如林。“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当几个同学已说了许多内容后,许多举起的手还是不肯放下。一看情势,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基本了解,而且已记在心里了。怎么办?照教案亦步亦趋再进行逐段精读指导吗?显然已没有必要。我迅速在心里作出了决定,立即随讨论板书:“不毛之地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师问)“同学们,看了老师的板书,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问题来了:“既然是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呢?”“为什么要在不毛之地栽种绿树鲜花呢?”我马上喝彩,“这两个问题提得好,很有价值!”随即激将:“谁能解答他们的问题,谁就更会动脑。现在把课文翻开,快速默读课文,看看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主要在哪些自然段?”
课堂上聚精会神地默读。
随着一只手的举起,安静被打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主要在课文第三段。”(师)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的回答争先恐后:“因为阿联酋人民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在地里埋下了纵横交错的水管,浇灌花草,所以不毛之地能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一个个回答是多么好!(师)这一切都得从国外买来,得花多少费用?(生)“培育一棵小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师)“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是多少?我们一起来算算帐好吗?
一个学生一年学杂费平均算约1000元;生活费4000元;学习用品500元;衣着500元;(学生插嘴,衣着不止500元)其它费用500元,共计6500元。再加上小学6年,初、高中6年,大学4年,幼儿园3年,共计19年。用6500乘以19年=12,3500(元)。也就是说,阿联酋人民培植一棵小树大约要花费十几万元人民币,那么沙漠中 “星罗棋布的绿洲”要花多少钱?(生)“啊……”一片惊讶的叫声!借此高涨的学习热情,我接着反激:“是啊,培植一棵小树要花十几万元,值得吗?请你用课文中的或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
“值得。”“因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会更加美丽。”“因为有了这些绿树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因为绿树鲜花会给沙漠中的人们带来许多小动物,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欢乐”……
师引导看图,面对荒漠中的座座美丽城市,你想对阿联酋的人民说些什么呢?……
至此,阿联酋人民与恶劣的大自然作斗争的可贵精神已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下课了,他们还在问:阿联酋为什么这么有钱?他们的钱用完了怎么办?……这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幕,它引起了我的反思。
这节课能够激起学生如此高的学习热情,一是改变了逐段理解朗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老师关注了教学生不懂的,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老师灵活地把握了学生的求知动态,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激活了学生质疑、解疑、好寻根问底的心理特征,这等于送给学生一把求知的钥匙。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教学重点: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及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教学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课题,说说“沙漠”、“绿洲”
1、教师:“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词语、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描绘你脑海中的“沙漠”和“绿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沙漠”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
白茫茫一片
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教师相机板书:不毛之地
2)看图,进一步感受环境的恶劣。
教师: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3、交流说说“绿洲”
教师相机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出示图片,看图进一步感受迪拜生活环境的美好。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感悟壮举
1、教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
2、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困难是巨大的;建设绿洲的代价是巨大的,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决心是坚定的。
板书:花大代价培植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自己读四、五、六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7、交流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引导学生理解“侍弄”?
8、再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圈圈画画词、句。相机板书:精心侍弄
9、交流句子,指导读好句子。
(1)谁能用朗读,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2)再次理解“代价”(不仅要花钱,还要花费精力),感悟园林工人“笑”的含义。
(3)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座城市绿洲吗?你怎么知道的?相机理解“星罗棋布”的意思,并体会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付出的代价。
三、通读全文,加深理解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心中一定有许多感想,有许多话想要说。你想对阿联酋人民、对自己、对同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你想对谁说,说些什么,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
作业设计:(二选一)
1.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2.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或图片相互交流。
《沙漠中的绿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通榆镇中心小学 高阿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教学重点: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及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教学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
二、说说“沙漠”感受恶劣、“绿洲”感受美好
1、师: “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生:沙漠是无边无际的。
生:沙漠里全是沙子。
生:沙漠缺乏水分、环境恶劣……
师:“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生:应该是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师相机板书)
生:那儿空气是很清新的……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绿洲的,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知道没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师: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吱唔说不出。)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二节,谁能知道他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自由读二节。)
生1: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
生2:迪拜很美。
师:想看看迪拜的美景吗?(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老师听到你们都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了,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
(生自由读二节。)
生1:读2节。
师:迪拜很干净!
生2:读2节。
师:迪拜不但很干净,而且很美。这么美的景色是在什么地方建起来的,阿联酋人民又是怎样建立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节,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
3、交流“沙漠:课文中的“沙漠”是怎样的情景?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
白茫茫一片
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
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
教师相机板书:不毛之地
(2)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环境的恶劣)
(3)指导读好句子,用朗读体现出环境的恶劣
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指名读—齐读
教师过渡::阿联酋人民有没有被这环境恶劣的沙漠环境吓倒呢?他们是怎么做的?请大家再次读读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三、感悟壮举。
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2、交流:
生: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师:什么?泥土也要买?
生:因为土是咸的。
师:水也要买?
生:水也是咸的。
师:原来如此,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都需要花钱买来。
生: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
师:工程很复杂,也很艰巨。
生:他们还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师:一根自来水管值不了多少钱。
生:是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
师:你来在黑板上画给老师看一看。
(生在黑板上画数不清的交错的“水管”)
师:原来那么多的水管。
(通过画画,理解“纵横交错”,加深学生对自来水管多的认识。)
3、再好好地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体会)
4、交流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到:困难是巨大的;代价是巨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培育一棵书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决心是坚定的;他们通过艰辛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师:是啊,阿联酋人们真了不起,他们不怕困难,用巨大的代价和艰辛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让我们读好这一段文字,读出你敬佩之情。
5、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感悟阿联酋人民怎样侍弄花草
1、自己读4、5、6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引导学生理解“侍弄”?
3、再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圈圈画画词、句。
4、指导读好句子。
园林工人从路边的水箱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哗——哗——”,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小草、小花、小树脸上,身上的尘土都洗得干干净净了。这时,小草更绿了,小树更翠了,小花更艳了……
(1)谁能用朗读,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2)再次理解“代价”(不仅要花钱,还要花费精力),感悟园林工人“笑”的含义。
5、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座城市绿洲吗?你怎么知道的?相机理解“星罗棋布”的意思,并体会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付出的代价。
五、总结课文。
1、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边读边体会:阿联酋人民哪一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自由读全文。)
生:阿联酋人民热爱生活,他们不惜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树木。
生: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
师: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生:因为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生: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生: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花草树木来之不易,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建设的。
2、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心中一定有许多感想,有许多话想要说。你想对阿联酋人民、对自己、对同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你想对谁说,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19、沙漠中的绿洲
不毛之地 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花大代价培植
精心侍弄
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课后的反思
通榆镇中心小学 高阿玲
苏教版小语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记叙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草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课的教学给了我如下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到位,学生兴味盎然。如何在导入时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呢?上课一开始,我便出示阿联酋现景图,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印象。学生们一看到这幅图,一脸灿烂。有的说:“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有的说:“这里草绿花红,天空一片纯净,碧蓝碧蓝。”然后我又出示阿联酋沙漠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里沙漠的特点。有的学生说:“天灰蒙蒙的,狂风卷着黄沙,太阳都被遮住了。”有的说:“到处是一片昏暗,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看到同学们满脸忧虑,我抓住时机加以引导:“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阿联酋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兴味盎然,探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二、读是语文课的精髓,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学中腾出时间让学生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读出情趣,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关键词、耐人寻味之句,让学生品读,细思,揣摩,体悟,实现了对文本的真诚倾听和对话。语文课是一个对话的课堂,是一个互动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打了思路,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胆量,在多听,多说,多想中得到了发展,在互动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真正展示自我,释放本真。
三、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从我的教学过程来看,注意遵循了以上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教学的最后阶段,我问学生:“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说一说。”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设计其实也是对前面教学的一个检验。从情感的角度看,这一设计还延续着课文内在情感的发展过程,熏陶着每个学生,达到了双性统一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文本的挖掘还不够,课堂上对学生放的还不够,感觉学生的思维总被我牵着,课堂上很少有出彩的地方,也就是课堂上的有效性还不到实处,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的教学实践给了我这样的启示: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语文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及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教学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仔细观察画面,用你积累的词语或优美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2.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美丽的风光不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是阿联酋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这里曾经是一片沙漠。说到沙漠,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展示阿联酋沙漠的图片,说一说这里沙漠的特点。
二、感悟壮举
1.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在阿联酋听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书,画出最让你惊讶的句子。
(2)汇报交流,点拨重点部分。
句1: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低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老师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在我们这里培养一个孩子至少需要五万元,照这样计算,建造一个公园需要多少钱呢?我们先数一数这里的树,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再一起估计一下建造这座公园需要多少钱?
(1)此时,你想说什么?相机理解“代价”的意思。
(2)这么多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你能通过读书来告诉我吗?
①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水、花草树木。
②挖去原来的砂石,换上新的泥土。
③还在地下埋上自来水管。
(3)说说阿联酋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导朗读:正如阿拉伯朋友说的“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讨论:为什么说阿联酋人民爱花草就是爱生活?(引导学生说出植树造林与环境的关系)
2.在迪拜游览,作者看到了什么?
句2: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我什么?
为什么他们这样爱护花草树木呢?
句3: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你们就是小草、小花、小树,忽的一阵风吹过,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们眼睛都睁不开。小草、小花、小树满身,满脸都是尘土,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师:园林工人从路边的水箱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哗——哗——”,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小草、小花、小树脸上,身上的尘土都洗得干干净净了。这时,小草更绿了,小树更翠了,小花更艳了……此时,你最想对园林工人说什么?
(1)谁能用朗读,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2)再次理解“代价”(不仅要花钱,还要花费精力),感悟园林工人“笑”的含义。
(3)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座城市绿洲吗?你怎么知道的?相机理解“星罗棋布”的意思,并体会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付出的代价。
三、通读全文,加深理解
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和小树,你会对游客说什么?
作业设计:
1.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2.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或图片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一、情境创设到位,学生兴味盎然。如何在导入时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呢?上课一开始,我便出示阿联酋现景图,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印象。学生们一看到这幅图,一脸灿烂。有的说:“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有的说:“这里草绿花红,天空一片纯净,碧蓝碧蓝。”然后我又出示阿联酋沙漠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里沙漠的特点。有的学生说:“天灰蒙蒙的,狂风卷着黄沙,太阳都被遮住了。”有的说:“到处是一片昏暗,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看到同学们满脸忧虑,我抓住时机加以引导:“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块不毛之地变得这么美丽的?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阿联酋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兴味盎然,探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二、读是语文课的精髓,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学中腾出时间让学生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读出情趣,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关键词、耐人寻味之句,让学生品读,细思,揣摩,体悟,实现了对文本的真诚倾听和对话。语文课是一个对话的课堂,是一个互动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打了思路,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胆量,在多听,多说,多想中得到了发展,在互动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真正展示自我,释放本真。
三、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的最后阶段,我问学生:“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活小树,你会对游客说什么?”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设计其实也是对前面教学的一个检验。从情感的角度看,这一设计还延续着课文内在情感的发展过程,熏陶着每个学生,达到了双性统一的教学效果。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四
作者:金丽娜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8
谈《沙漠中的绿洲》学有所感
金丽娜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的具有高度人文性的文章。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读这篇文章后,都会被阿联酋人民那种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深深感动了,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阿联酋人民不惜任何代价在沙漠中建成了一片片的绿洲,这的确是个伟大的壮举。
怎样使学生学有所感呢?这一直是我脑海中思考的问题。其实,我认为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感的教育,其效果胜过任何教育。
在教学中,我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学生从中感悟了许多,比如,他们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无法了解,为什么我们的家园不可以比阿联酋更美呢?甚至,他们觉得向社会中不爱护环境的人们发出呼吁是他们心中发泄不平的有效途径。总之,他们畅所欲言,他们甚至有了忧患意识,他们担心也许我们的城市有一天也会被沙漠吞噬,这也不应该是我们所该担心的吗?然而,在担心多余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孩子们也提出了好多有力的措施。在这一课中,语文与环保得到了最好的结合。正因为学了这篇课文,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正因为他们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他们才深深地理解阿联酋的人民,佩服和学习阿联酋的人民,语文与环保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而且我的课堂上,板书大多是随机的。可单单是《沙漠中的绿洲》这个题目,我就用了白、蓝、绿三种颜色。其中“绿洲”两个字是绿色的。孩子一下子就会被吸引过去,善于思考的孩子还会因此而产生遐想:绿洲是什么样子的?一定会充满绿色吧!我的板书布局灵活而不死板。在引导学生思考“盐碱地、不毛之地”如何变成“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时就先打上了一个红色的“?”;在讲解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将红色问号解答出来,适时添上“种植花、草、树,精心侍弄”。板书要恰到好处!多一点儿则嫌多,少一点儿则嫌少,而且又是那么及时。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明白了生活中离不开绿化!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五
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19.沙漠中的绿洲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 蒋骏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了解访问记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2、初步了解访问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1、齐读课题,抽默部分词语。(咸而板结、不毛之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2、欣赏“沙漠”与“绿洲”图片,朗读词语。
3、学生质疑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引发探究期待。
二、找出中心句,形成阅读线索。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词句直接告诉我们变化的原因。
2、交流,梳理出关键句。(①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②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三、从“代价”入手,品读全文。
1、默读课文的第三到六自然段,想想阿联酋人在培植花草树木上花了哪些代价?又是多大的代价?
2、结合句子交流,体会“种植”的代价,相机指导朗读。
(1)
预设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抓住“培养一个孩子”来体会。
预设二: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抓住三个动词“买来”进行理解。
预设三: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抓住动词“挖去”、“填上”、“埋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2)教师引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再次体会“很大的代价”。
(3)引领学生理解“花很大代价”是源于他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3、进入情境,体会“培养”的代价。
(1)创设情境,师生互动,进行采访。
抓“洗脸”体会园林工人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2)引导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当小花、小草、绿树脸上蒙上灰尘时,园林工人给它们洗脸,霎时,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当树枝不小心被风折断腰枝时,园林工人 , 。
当 ,园林工人 , 。
(3)联系前文,了解每一个阿联酋的人民也十分爱护这些花草树木
5、小结。
抓住“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进行小结,并完成板书。
四、阅读提升,感受升华。
1、而在阿联酋人民的共同的认识下,在付出的很大的代价下,在大家的精心侍弄下,这样的绿洲出现了一个又一个
2、指导学生朗读课题体现奇迹。(把问号变成感叹号)
3、迪拜风光欣赏,再次感受这人间的奇迹。
4、再读课题,记住奇迹。
五、体会写作方法,迁移拓展。
这是一篇访问记(板书:访问),作者通过把在阿联酋看到的,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时还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也好像也来到了迪拜。以后我们在写这类文章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五、作业布置。
作业设计:
1.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2、如果你感兴趣,你也可以写一篇参观记,把你在参观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沙漠中的绿洲 访问 迪拜
咸而板结 共同的认识 绿树成阴 看到
不毛之地 很大的代价 鲜花遍地 听到
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