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12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篇一
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
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四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练习应用:
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朋友吃。(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
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展示评议作业。
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朋友。(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 .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收集数据。你们也想参加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红
黄
蓝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
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可大了,我知道了不同颜色的气球要买几只,还知道了该买哪种水果。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
首先,统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为了让学生能亲身体会统计的作用意义,我为学生创设了“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和水果这样两个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的过程。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而且还保证了全班学生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其次,在课堂上我能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如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符号来进行记录,进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每次统计数据之后,我都让学生自己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所得到的数据,并让他们根据这些数据来提问。这样就比较开放,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被某个框子所框住,而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有自己想提的问题。而且课堂上“你提一个,我提一个”无形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各尽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统计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我在第一环节安排的是统计各种颜色的气球各要买多少,而第二个环节安排的是在只能买一种水果的情况下进行统计,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和统计的必要性、重要性。在第二个环节中,因为吃西瓜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用“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的涂色操作无法完成。但我没有去回避这个问题,既然已经产生了何不如顺水推舟地告诉学生因为吃西瓜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再去添格子往上画会太麻烦、不美观。但到了二年级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之后,我们操作起来就更加方便了。这样一来学生就感悟到了原来生活中的统计知识真的是奥妙无群,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继续练习画统计图,我就按预设中的内容进行,把另一班的学生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信息提供给他们,作为新的学习材料来涂色。这样一来不但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使这节课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观,为今后学习新的统计知识打下了伏笔。
第四,这节课有一个小小的环节体现了“由点到面的放射学习”。在讨论用哪种记录方法整理数据时,学生们谈到了用图形来记录的方法,也谈到了用“正”字的方法,其实在统计数据时用“正”字的方法是比较优化的。但当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时,到黑板上来记录的学生都用了“打勾”的方法,而其他学生也差不多用的是“画圆”、“画△”的方法。就在这时我发现离我最近的那个叶学生(属于班上的尖子生)是用“正”字的方法在记录。我当时就在想如果黑板上的另一个学生用的是“正”字的方法那多好呀!可以直接把这两种方法作一个比较。可我又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机会吗?于是我就让他们记录后数一数喜欢的人数分别是多少。果然不出我所料,正是叶学生统计的最快。于是我就让叶介绍他的记录方法,并问他你为什么数得那么快,把他得体验向全班同学公开。然后我再让大家记录一次,进一步体验到划“正”字方法的好处。这样就由一个人的体验带动了全班学生的体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由点到面的放射学习”。
第五,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时地追问。当我问学生你对统计图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回答:很美、很漂亮、高高低低的。我就接着追问,为什么画出的条形会高高低低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的效果也很自然、很轻松。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课堂总结: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篇二
单元教学内容:
1、最喜欢的水果(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迎新年(根据图表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掌握统计整理的正确方法,能根据统
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单元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和统计的过程。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最喜欢的水果 1课时
2、迎新年 1课时
1、最喜欢的水果
教学目标:
1. 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表中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新年快到了,班级里准备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一些水果给同学们吃,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呀?
生1:我喜欢吃苹果。
生2:我喜欢吃香蕉、梨。
生3:我喜欢吃橘子、草莓。
2、老师课前也到商店里调查了一下,苹果、梨、香蕉、橘子现在市场上能购买到,而草莓、弥猴桃等冬季买不到,所以老师决定买这四种水果,可以吗?
3、哪种水果买得多一些呢?
二、做中学,学中得。
师:每人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跟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师:老师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个人喜欢呢?谁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生:把喜欢吃苹果的同学排成一行,喜欢吃橘子的排成一行。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们就按这种方法来试一试,喜欢吃苹果的同学站在第一行,喜欢吃橘子的同学站在第二行,喜欢吃香蕉的同学站在第三行,喜欢吃梨的同学站在第四行。
(生活动)
师:(走到同学中)站好排就能知道具体有几个人吗?
生:不能。
师:应该怎么办?
生:一个一个地数一数。
师:对,数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地数,不多数一个,也就是不重复,还要注意别漏数,现在每行第一名同学数一数你们组的人数。
(生汇报人数。)
师:咱班小朋友可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分组站排是一种调查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调查呢?
生1:让喜欢吃苹果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几个人,再让喜欢吃橘子的同学举手,数一数。
师:这也是一种调查方法,还有吗?
生2:分4组坐,每种水果坐一组。
师:可以分4组坐。
生3:还可以画√号。
师:这些好办法老师建议你们一会儿在小组学习中去试一试,现在每组小组长为调查员,负责带领小组的同学选一种调查方法,去调查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2号同学把你们各组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活动)
师:老师在每组桌面上放一张表格,根据调查表,把各种水果图片贴在这张表中。喜欢吃苹果的同学,将苹果贴在这个格里,喜欢吃梨的将梨贴在这个格里……注意一个小格里只能贴一个水果,开始吧!
师: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幅图,看图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喜欢吃(苹果)的人最多,喜欢吃(橘子)的人最少。
师:如果老师现在让你去买水果你知道怎么买吗?
生:我就要多买一些苹果。
师:好,根据统计图中每种水果的数量,我们来填在这个表中。
师:这个表就叫统计表,看图或者表上的数据,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看一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苹果比橘子多几人?
师:是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橘子的多几人?
生2:喜欢吃橘子的人数和喜欢吃梨的一共有几人?
生3:喜欢吃橘子和梨的共有几人?
师:好,我们就提到这里,如果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就跟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下吧!
(学生组内互问。)
三、做中得,得中悟。
师: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
生:猴年。
师:新一年的小使者晶晶,给我们班带来了许多新年礼物。(微机出示:电脑、算盘、笔、计算器混放的场景。)
师:怎么样才能让大家很快看出哪种东西各有多少呢?
生:把每种东西排排队,再数一数。
师:为了操作方便,我们就用正方形代替计算器,用圆圈代替电脑,用长方形代替算盘,用三角形代替铅笔。像刚才那样把每一类东西排成一行,贴在方格纸里,再把统计表填完整,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开始吧!
师:谁愿意公布一下统计的结果?
(生展台展示统计图表。)
师:你们真优秀,请回座。
微机晶晶说:同学们能自己画好统计图,填好统计表,我很佩服你们,不过我的礼物要送给爱学习的孩子,你们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微机晶晶提问:
1. 电脑有几台?
2.算盘和笔共有多少?
3.电脑比计算器多多少?
4.我一共送来多少个礼物?
微机晶晶:看来同学们真是既聪明,又可爱,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我决定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你们,希望你们继续好好学习。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得更充实、更愉快,下面老师弹一首《新年好》,同学们就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小朋友喜欢的歌曲:《新年好》)
四、玩中乐,乐中拓。
师:老师想知道,小朋友每天晚上吃完饭,写完作业,都喜欢做什么事呀!
生:看书、看电视。
师:在什么栏目里出现过这种图标?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吗?
生:天气预报,晴、阴、雨、雪。
师:这里是韶关市今年11月份的天气情况,知道老师想让你们完成什么练习吗?
生1:统计一下晴天、阴天各有多少天。
生2:比较一下,哪种天气最多。
……
师:现在你们桌上就有一张统计表,请你认真数一数把这张统计表填好。
师:哪个组同学愿意展示一下完成的统计表?看着你手中的统计表,提出问题,指定其他小组同学回答。问题尽量不重复。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迎新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2、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用不同形式呈现数据,由实物图过渡到统计表。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用不同形式呈现数据,由实物图过渡到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智慧老人去一(2)班做客。噢,原来是新年到了,为了让小朋友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智慧老人要和他们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他们班有些什么活动?咱们也跟他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迎新年。
二、观察整理,引出新知。
看!智慧老人来到了表演组。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挂图)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4 人一组,1 人记录)
3、各小组汇报结果。
4、师生共同填写统计表。
5、你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启发学生提出: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
唱歌的比跳舞的多多少人?
……(问题提的越多越好)
三、应用实践。
1、教师知道小朋友最爱玩了,智慧老人也爱玩,看他来到了哪儿?
学生观察小朋友在玩什么?互说、互议。
2、这几位小朋友又在玩什么呢?请你说一说,你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吗?
(1)小红第一次投中6分,第二次投中8分,两次一共投中多少分?
(2)小刚第一次投中9分,他想比小红得分多,第二次至少要投中几分?
(3)小丹投两次,最多得多少分?
(4)第一名投中20分,第三名投中16分,第二名是小强,他可能投中多少分?
3、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
4、小朋友,你们能把咱们班的男、女生人数统计出来吗?
四、思维扩展。
在智慧老人的带领下,咱们观看了一(2)班小朋友“迎新年”的活动。说一说咱们班如何过新年,应展开哪些活动。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篇三
西南舁小学 高瑞珍
平均数
教学内容:平均数例2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情景图,展示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作业练习十一4、5
教学设计:
1.通过解决问题,复习了上节课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每组数据的总合不能反映总体的情况,而是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体现的情况。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并验证,感受,某个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而平均数才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最后的环节,安排了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篇四
教学目的: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难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2、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
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3、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4、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
三、应用练习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总结
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篇五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学习内容
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⑴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⑵求平均数。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简单的数据分析(1)
学习内容:教材第3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
学具准备:空白统计图二张。
学习流程:
一、引入:
1.以前学习过什么样的统计图?
2.使用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二、自学交流:
1、根据课本38页统计表绘制纵向条形统计图(发给学生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并把38页统计图填涂完整。(提示:在统计图上标明数据。)
2、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3、通过绘图,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说一说在填涂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4、完成的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5、比较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分辨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2)拿出第二张空白统计图,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条形,标出数据再分析 。
6、你认为应该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三、展现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达标测评:
1、练习十第一题:
(1)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快?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慢?
(2)如果它们赛跑,谁跑第一,谁跑最后?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收集同学们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并制成横向条形统计图,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
五、全课总结,深化认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简单的数据分析(2)
学习内容: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
学习目标:
1、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能体会统计的意义。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学习难点:能分析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学具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学习流程:
一、引入:
1、你知道你的身高和体重吗?
2、比一比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重?
二、自学交流:
1、统计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体重,完成统计表。
姓名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2、讨论学习:
(1)如果把以上统计表制成纵向统计图,你准备每格表示几厘米?
(2)能不能用最简洁、明白的方法,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统计图。
3、出示(每格代表10厘米、5厘米的条形统计图)分析: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每格代表1厘米、2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哪一种太长?
(1)重点观察:每格代表2厘米、1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要从这张图看出学生身高的差距只要哪些部分?(底下的名字与0,上面的一部分)那中间一部分怎么办?
(2)折叠的部分在图中怎样表示?
(3)出示制好的折叠式统计图:仔细观察,那一部分是折叠的,表示多少?与过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围?
4、小结:什么时候要用折叠式条形统计图(数据比较大、数据相差比较小)
5、试一试,用这种简洁明白的方法制作以上同学体重统计图。
(1)从上面两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正常值”)比较:你能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下,哪些是在正常值以上?
三、展现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达标测评:
1、独立完成数学书p40页练习十第2题:
(1)你得到哪些信息?
(2)图书室要购买一批新书,你认为应怎样购买?
2、完成数学书p41页第3题:
(1)把统计图补充完整。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他们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课后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分析相应的信息。
平均数(一)
学习内容:练习十一1—3题,教材42页例1
学习目标: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知道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
3、会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学习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计算平均数
学习准备:课件,小黑板,统计表
学习流程:
一、导入:
拿8枝铅笔,指4名同学,要平均分怎样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样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数
二、学习交流:
1、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们四人怎样分才能一样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个?
2、课件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
(1)指名展示
(2)这种方法叫什么?
点拨:移多补少
3、要求平均数,还可以怎样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须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办?
52÷4=
4、归纳:
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 )数,再平均分几份
5、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6、算出各小组的平均体重,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清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四、达标测评:
1、练习十一第2题
(1)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写统计表:本周温度记录
(4)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测量小组跳远成绩,求平均数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数(二)
学习内容:教材43页例2,练习十一第4、5题
学习目标:
1、能熟练地求平均数
2、会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3、知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学习重点: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学习难点:比较平均数,得出新的信息
学习准备:统计图、记录卡、小黑板
学习流程:
一、导入:
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二、学习交流:
1、课件出示例2图片
(1)从图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个队要高一些?
(3)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高一些?
点拨:观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还要科学地算一算
2、出示欢乐队和开心队身高记录表
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组内算一算两个队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过计算的结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点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出示练习十一第4题
(1)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种饼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3)计算平均数,比一比
5、猜测:
(1)哪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
(2)分析原因。
6、从统计图中你还得到什么信息?
三、展现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2、交流算法。
3、提问、补充。
四、达标测评:练习十一第5题
五、总结归纳: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求平均数,我们还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篇六
西南舁小学 高瑞珍
平均数
教学内容:平均数 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展示台,情景图。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 三(1) 三(2) 三(3) 三(4)
踢的次数 632 654 668 646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
教学设计说明:
1.从生活入手,激发学习的欲望: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虚拟的数,对学生来讲挺抽象的,不容易理解。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选取一些学生的遇到的一些分东西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求平均数的意义,也形象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
2.自主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从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形象地理解“移多不少”的方法,并在解决中学习“总合均分”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篇七
第1课时:栽蒜苗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回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难点重点: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1,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栽蒜苗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回执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重点: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多媒体出示一格表示不同数量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一说,谁的蒜苗长得高?当学生有争论时,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统计图,找出原因,引导学生提出将两张图合并在一起的想法,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二、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多媒体出示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三、巩固和练习。
试一试第1题,先组织学生说一说条形统计图上每个条形的实际意义,再比较相关的两个数量,说说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算一算课后问题,然后提问:为什么锻炼前后有的成绩提得快,有的成绩提得慢,与同学进行交流。
试一试第2题,多媒体出示第27届奥运会中、韩两国的奖牌情况统计图,让学说说上面的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答教材中呈现的问题。
四、实践活动。
1,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学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 :栽蒜苗(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难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长趋势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绘制折线统计图。
先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适当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较合适?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然后鼓励大家将自己记录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可绘制在附页4上。)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
三、巩固和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先观察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练一练第二题,看图后,首先说说小华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再说这一天气温的总体变化,鼓励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一练第三题,组织学生读图,让学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据信息进行适当推理,提醒注意,每一个数量的变化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晓玲跳绳数量也不例外。
四、实践活动。
1,四人小组互测身高,2人负责测量,1人记录。
2,小组报告测量结果。
3,将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组。并统计人数。
4,将这些数据用附页5的格子纸绘制成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第 4课时:走进网络
教学目的:让学生养成从各种媒体收集数据的习惯,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工农业蓬勃发展。
1,出示挂图,展示我国2002年工农业蓬勃发展的部分产量数据,提问:这些数据从哪里可以得到?激起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识,初步的了结网络。
2,进行读写练习,读出和写出挂图上的数,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写,互相交换角色进行。
3,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3小题,再全班交流。
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1,从网络上查找我国近五年来交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感受我国近年来交通的变化情况。
2,全班交流你家乡到北京的距离,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铁路有几个这样的路程。
3,根据这些数据,组织学生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人民生活大变样。
1,全班交流家里电器和通信器材拥有的情况,进行整理,感受生活得变化。
2,生从书上插图中获取信息,算一算,城镇人均收入增加最快的是那一年,根据这些信息估一估,三年后全国人均收入多少元,并说说理由。
3、查一查,算一算,五年来全国造林多少公顷,编制成折线统计图,全班交流。
四、实践活动。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分组活动,每小组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调查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制成统计图表,并与同学分享成果。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矛盾 师:(多媒体动画演示)大象爷爷的生日到了,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 you……(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小动物?
生2:我想知道小猴家来了几只?
生3:我想知道小狗家来了几只?
生4:我想知道小猪家来了几只?
师:这张图上,来大象家的客人排列得比较乱,你能想一个什么好办法,让别人一下子就知道刚才提的问题呢?
生:可以把它们一样的小动物放在一起。
师:对,也就是可以把它们分类理一理。
评: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大象爷爷过生日”这一儿童熟悉的社会画面,具有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悦耳的音乐,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教师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简单的统计图
师:咱们可以请积木来帮忙整理,一块积木表示一只小动物(每块积木侧面贴有动物图案)。每一只小动物用哪种积木表示?
生:用长方体表示小狗,用正方体表示小猴,用圆柱体表示小猪。
(学生独立操作:在桌面上自下往上搭,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一只只小动物依次来大象家的过程,屏幕上出现一个小动物,学生就搭一个,一人板演。)
评: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自己动脑动手作数学收集整理材料,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学生手脑并用都参与搭积木的活动过程亲自感受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并培养了学生应用多种感官参与思维活动的能力。用积木表示小动物,渗透了替代思想,搭好的积木就是立体的统计图;要求放在桌面上搭,体现了统计必须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的思想;要求学生自下而上搭,暗示了制作统计图必须自下而上的方法,为以后的统计教学埋下了伏笔。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狗家来了4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猪家来了3只。
生3:我知道了小猴家来了5只。(教师根据口答板书。)
师:像这样,把来大象家做客的客人分类理一理的过程就是统计。
三、简单的统计表
师:从这幅图中,还能统计什么?
生:还能统计花。
师:可以把这些花按什么来分类理一理?
生:按颜色来理一理。
师:有哪几种颜色的花?
(学生独立操作:把花分颜色整理在线框内,一个框里摆一种花,一人板演。)
师:刚才小朋友把花按颜色理一理的过程就是什么?
生:就是统计。
师:看了这张图,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红花有5朵。
生2:我发现了黄花有4朵。
生3:我发现了绿花有3朵。
生4:我发现了紫花有2朵。
生5:我发现了这些花是按从多到少的规律排列的。
生6:我发现了这张图排列的像楼梯。
师:你真聪明!这正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生7:……
师:老师根据这张统计图,画了一张表,你能填吗?
(学生自己填表后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如下:) 红花 黄花 绿花 紫花
(5)朵 (4)朵 (3)朵 (2)朵
师:看了这张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我想问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多?
生2:红花和黄花一共有9朵。
生3:我想问绿花比紫花多几朵?
生4:绿花比紫花多1朵。
生5:我想问四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生6:四种花一共有14朵。
生7:我想问为什么红花有5朵,黄花有4朵,绿花有3多,紫花有2朵?
生8:因为图上就画了这么多吗!
生9:我想问什么花最多?什么花最少?
生10:……
评:章志光教授这样说:“从可能性来看,任何一个正常的、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即潜在的创造力。”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有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又一次引领着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海阔天空。
四、巩固应用
师: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帮了它统计的大忙,想请客,请大家吃水果呢!它来到水果店一看,呀,这里的水果又多又新鲜,有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可是呀,它不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哪些要多买一些点,哪些要少买一点,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先进行统计。
师:大象爷爷该怎样统计呢?大家愿意帮忙吗?
(小组活动:将每人最喜欢吃的水果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在虚线框里,再将小组的统计结果填在书上色统计表里,同时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
师:请各组长汇报并展示统计表。
组长1:我们组最喜欢吃苹果的有2人,没有人喜欢吃梨,最喜欢吃西瓜的有1人,最喜欢吃桃子的有1人,最喜欢吃草莓的有3人。 苹果
梨 西瓜 桃子 草莓
2人 0人 1人 1人 3人
组长2:……
师:猜一猜,我们全班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多?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少?
生:我猜最喜欢吃梨的人最少,最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
评:让学生猜一猜,一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者又重视了学生估算能力、数感的培养,可谓一石双鸟。
师:小朋友到底猜的对不对呢?让我们来算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组统计表汇总全班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多,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少。)
生:我们算下来全班最喜欢吃苹果的有7人,最喜欢吃梨的有3人,最喜欢吃西瓜的有8人,最喜欢吃桃子的有6人,最喜欢吃草莓的有16人。
师:每一种水果都有很丰富的营养,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每一种水果都得吃,不能偏食。
评:新的数学教育观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尝试采用了分组实践操作的方法,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享受到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愉悦。
五、反思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会了怎样统计。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我想统计全班小朋友。
师:可以按什么统计?
生1:可以分成男同学和女同学。
生2:可以分成高的和矮的。
生3:可以分成胖的和瘦的。
生4:“可以分成长头发的和短头发的。
生5:可以分成扎辫子的和没扎辫子的。
生6:可以分成姓张的和不姓张的。
生7:可以分成有牌子的和没有牌子的。
生8:可以把双胞胎分出来。
生9:可以分成有红领巾和没有红领巾的。
生10:可以按衣服的颜色分。
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到那么多呢!还可以统计什么?
生:还可以统计来听课的老师。
师:可以按什么统计?
(学生回头仔细观察。)
生1:可以分为男老师和女老师。
生2:可以分为长头发的和短头发的。
生3:可以分为我们学校的和不是我们学校的。
生4:可以分为戴眼镜的和不戴眼镜的。
生5:可以分为带皮包的和不带皮包的。
(在场的老师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
评:在这一刻,学生的思维闸门完全打开了,他们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自由联想,畅所欲言。面对问题,能主动寻找其知识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正是应用意识的具体体现。在这一刻,学生深深地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对学习的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评:
执教者注重转变角色,把充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实践精神、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全体学生不断萌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师的评价观彻底改变,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想,突破了学科本位,将美术音乐引入课堂,营造了愉悦的情境,学生学习热情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体现了学生较高参与率,体现了学生能学习、会学习,体现了探索创新,是体现课改新理念的一堂好课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篇九
课题: 第 课时(总第53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自己看信息。
学习目标
1 .能够了解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使学生能看懂数据,能对数据作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数据世界
1 、出示书中数据事例。
以例题的数据为素材,结合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1)人们需要什么?需要多少?
(2)学生讨论数据。
(3)说说这些数据说明什么意思。
2、提问:你在现实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数据?
二、 小组活动
1、 出示例题第1-5小题。
先小组讨论,再说说你们小组讨论后的答案。
2、师生互评。
3、教师小结。
4 、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69页第(2)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5 、加深认识 ,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三、 试一试
1、 读题。
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小组讨论问题。
3、学生代表口答问题。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数据有什么作用?
五、 作业
学生讨论数据。(了解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数据。说说数据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这些数据的意思,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组讨论。
加深认识 ,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试一试
1、学生 读题。
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小组讨论问题。
3、学生代表口答问题。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很好
教学心得体会:综合实践能力较好,平时在生活中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54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 .能够了解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使学生能看懂数据,能对数据作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 、说说数据的作用。
2、提问:你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数据?举例说明。
二、 练一练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题目。
2、师生互评。
3、教师小结。
4 、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70页第2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5 、加深认识 ,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数据有什么作用?
四、 作业
请学生收集一些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数据。
说说现实生活中哪些数据。
学生练一练
同学们看第70页第2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自己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还好
教学心得体会:应重视学生的实际分析数据的能力。
课题第 课时(总第 55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知识的特点。
学习目标
1 .经过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了解数字在具体情景中所代表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邮政编码数据资料。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 、说说数据的作用。
学生讨论数据。
2、提问:你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数据?举例说明。
二、 出示例子。
明明想为六年级的同学编一个号码,请你说说编法。
(1)、小组讨论。
(2)、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
(3)、怎样编码较合理?
(4)、列举生活中的编码。
(5)、教师小结。
三、试一试
1、 请同学们看第70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2、加深认识看第70页第2小题的问题 ,请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四、实践活动
先小组自己讨论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数字有什么作用?
四、 作业
请学生收集一些数字进行分析,并说说表示的意思。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说说数据。
学生讨论例子。
同学们看第70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实践活动。
先小组自己讨论交流。
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好
教学心得体会: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更感兴趣。
课题第 课时(总第56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体会负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相互抵消。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邮政编码数据资料。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 、说说数字的作用。
2、提问:你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数字?举例说明。
二、揭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新的一种数字---负数
三、 出示例子。
六(1)班和六(2)班比赛。看比赛记分办法。出示记分规则和记分办法。
(1)、学生认识负数。
(2)、说说负数和正数的关系。(重点是1和-1可以抵消。)
(3)、说说各班的得分
(4)、回答第(2)小题。
(5)、教师小结。
四、试一试
1、请同学们看第73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2 、加深认识看第70页第2小题的问题,请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五、练一练
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负数有什么作用?师生小结。
七、 作业
请学生收集一些正负数字进行分析,并说说表示的意思。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读例子。
学生认识负数。
同学们看第73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完成题目。
学生练一练。
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结。自己评价自己。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好
教学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较好。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57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正负数的关系,和事物的变化。
学习目标
1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2.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邮政编码数据资料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 、说说正负数字的意义。
二、揭题。
今天我们结合折线统计图来进一步了解负数
三、 出示例子。
看书本p-75页例子。某市水电站讯情公告。
(1)、学生读题。
(2)、说说任何画折线统计图。
(3)、说说负数和正数表示的意思。
(4)、学生在书上完成题目。
(5)、全班交流讨论。
(6)、教师小结。
四、试一试
1、请同学们看第76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2 、加深认识看第76页第2、3小题的问题 ,请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五、练一练
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七、 作业
请学生收集一些正负数字进行分析,并说说表示的意思。并画折线统计图。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说说正负数字的意义。
学生读例子。
学生认识负数。
同学们看第76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完成题目。
学生练一练。
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结。自己评价自己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还可以
教学心得体会:多在生活中找找例子,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课题 整理课 第 课时(总第 58、59 课时)
学材分析
单元练习、评析
学情分析
学生复习和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教学准备
教 师 预 设
学 生 活 动
1、 测试
2、 评析
3、 总结
学生答题。
学生分析。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好
教学心得体会:分析时不能面面具到,应有侧重点。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篇十
共案部分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知道我们自己所在的县(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合作交流。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
(4)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第(4)题全班交流。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前3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统计知识和观念上加以提升:通过对这样的统计图的描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1)、(2)、(3)题,第(4)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整理,再完成统计图,交流信息。
2.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补充练习。
(1)某商店七、八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台数如下表。
请你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商店经理,明年进货时有何打算?
(2)实践活动。
①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④根据你的调查结果,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小结
个案部分
一、合作探究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二、精要点拨
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三、拓展延伸
实践活动。
①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④根据你的调查结果,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课后反思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自我生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仅是一个载体,学生收获的,除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中所生成的方法、技能、情感等等。既然学习是学生自我生长的过程,那么,教学必然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生成性,对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节课中,比较成功的预设有两处:1、在对原始数据的整理中,先让学生观察“从原始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再问学生“能一眼看出每一个项目有多少人想参加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呢?”从而让学生自主产生了整理数据的需要。2、对动态数据的收集整理,预设了一个“陷阱”:让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收集整理动态数据。学生在失败中,产生了寻求合作、寻求新方法的欲望。这两处预设,为学生自主探寻、生成合适的整理数据的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动态生成的课堂,也意味着教学并非处处皆能预设到。那么,对于课前未曾预设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过程,提供必要的情境,通过递进生成的过程性目标,最终实现整节课的预设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我并没有想到以本班学生为样本去收集数据,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使得收集的数据无法准确。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奇怪,都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的。因此,教学中,我没有催赶,没有采用明示、暗示的手段,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去思考,通过三次统计,最终让学生自己寻找到比较合适的方法,统计出准确的数据。可见,自我生长的数学课堂,既需要教师在课前作高明的预设,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作智慧的调整,这两者,都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出发点的。
确山县靖宇小学数学教案
备课组:四年级组 第七册 授课人张蕾 授课时间:xx年12月
共案部分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准确填写完成复式统计表,会看复式统计表,并分析表中所说明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看统计表回答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1.讲授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单式统计表,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
例3 下面是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1)观察与思考。
①从以上四个单式统计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内容?
②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较各个小组的人数情况,能不能把这4个小组的人数情况整理成一个统计表?
为了便于比较各小组中男生和女生参加人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
(2)分组讨论。
想一想:统计表中怎样划分栏目才能反映各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
出示表头:
表中左上角的一个格(表头)用斜线隔成三格。“1”说明横向类别,“2”说明竖向类别,“3”说明表头右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横栏和竖栏交叉数据的(有时还要注明数据的单位名称)。
(3)指导填表。
①由学生独立填表,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 月
②引导学生检验。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验算的习惯。
(4)根据合编后的统计表回答问题。
①这四个小组共有学生__人,其中男生有__人,女生__人;
②人数最多的是__小组;
③男生人数最多的是__小组;
④女生人数最少的是__小组。
2.巩固练习。
1)我国1994~1996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4年:粮食44450万吨,棉花425万吨
1995年:粮食46500万吨,棉花450万吨
1996年:粮食49000万吨,棉花42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我国1994~1996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统计表
年 月 日
提问:表中数据是否需要写单位名称?为什么?
说明:表头中横向类别与竖向类别的位置是可以交换的。
(2)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19xx年第一季度售出图书统计表
年 月 日
①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并提问:竖栏标明的是什么?横栏标明的是什么?
②由学生独立填好统计表。
③引导学生检验,提问:怎样才能保证填写的数据准确无误?
3.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解答。
公交汽车公司有三个车队,各队男、女职工人数如下:
一队有男职工38人,女职工42人;
二队有男职工41人,女职工45人;
三队有男职工39人,女职工43人。
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各队人数和全公司人数,并制成统计表。
(订正:公交汽车公司职工人数统计表
×年×月×日
个案部分
一、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
想一想:统计表中怎样划分栏目才能反映各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
出示表头:
表中左上角的一个格(表头)用斜线隔成三格。“1”说明横向类别,“2”说明竖向类别,“3”说明表头右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横栏和竖栏交叉数据的(有时还要注明数据的单位名称)
二、精要点拨
想一想:统计表中怎样划分栏目才能反映各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
三、拓展延伸
巩固练习。
1)我国1994~1996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4年:粮食44450万吨,棉花425万吨
1995年:粮食46500万吨,棉花450万吨
1996年:粮食49000万吨,棉花42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我国1994~1996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统计表
年 月 日
提问:表中数据是否需要写单位名称?为什么?
四、课后反思
第一,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一年级的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还没有真正掌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
第二,还应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在“组织比赛”“饮料购买”“水果生产”这三个活动中,可以通过“老师介绍、师生共同探讨和学生独立说出统计意义”这三个过程加深学生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篇十一
:09.11.19 :刘兵 :小学二年级 :数学
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这节课的重点是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在重点的突破上我设计选“最喜欢的小羊”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参与。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的题材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熟悉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预设问题,学生用我所发的统计图统计时用1格表示1单位不够,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想出办法。通过预设问题,学生不但回忆了旧知,更重要的是亲自感觉到统计的数据比较大时,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从而理解和掌握了为什么要1格表示2个单位,同时,为以后学习1格表示更大的单位打下了伏笔。
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设计与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统计(选取“最喜欢的小羊”,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充分利用投影仪和自制的简单课件。
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投票单,统计表,方格纸,投影仪
课前谈话,师生互相认识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如果有学生说到《喜羊羊和灰太狼》,老师顺势就说自己也比较喜欢这部动画片,便又提问:你们都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角色呢?(指名回答)一听到你们的回答呀,有那么三只羊就发生了争吵,为什么呢?(课件出示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的图片)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是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那只羊,于是他们又找到了村长来帮忙解决,你们说村长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于是村长就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这个忙,在这三只羊中,请你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羊。
2、这三只当中,到底哪一只才是你们最喜欢的那只小羊呢?我们应想个什么办法呢? (学生出主意)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统计的方法
板书:统计
1、投票环节 每人领到一张选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羊。(注意,每人只能选一只羊)
2、让小组长收集选票
3、计票 选票收集好了,现在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得票数吗?要知道每只羊的得票数还要把选票进行整理。
1、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记录他们的票数?
2、教师进行唱票。
3、下面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可小组合作(抱票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仔细听,认真地听报出来的结果,不要计错,同时到学生中间去看看,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接下来的分析反馈)
4、记录好后,总结每只羊的得票数。
5、让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到课前所发的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姓名
美羊羊
懒羊羊
沸羊羊
票数
6、学生填完后,投影展示一两位同学的统计情况
预设:学生可能有画勾,画圈,写数字。
教师可以用板演的方式,适时介绍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哪种计票方法最合适。最后让学生得出哪种方法最好。介绍正字方法的好处:为什么要选择“正”字呢,因为正字有5笔,我们五,十,十五,二十的算比较方便。“正”字的笔画不是横就是竖,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
小结:画“正“字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并且又方便,在这里哪只羊的数量增加1,就在那只羊的名称下面加一画。合计的时候如果是画正字的话算起来会非常的方便,你们发现了吗?
7、师: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更美观地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
8、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空白统计图,同时投影空白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1)这张统计图上有多少格?(10格)
2)可是如果他们有的票数超过了10票怎么办呢?(学生分组讨论想出办法)
9、讨论完后,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10、师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提问:如果统计的数据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办?
11、师生共同把空白统计图的数据填上。
1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统计图作好。
13、展示学生所画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进行评判,(特别是单数票时怎样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4、说一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15、师小结:经过学生们收集票数、整理票数、统计票数,××羊得的票数最多,它当然也就成了最受小朋友喜欢的羊了。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非常认真,辛苦了!老师还想在你们班做一个调查,老师这儿给大家提供了三项体育运动项目:跑步、跳绳、游泳,你们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1、让学生想办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选择举手表决,班长点数,老师记录)。
2、学生翻开课本95页,根据整理得统计表完成“做一做”
3、展示学生所填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订正)
4、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布置作业:97页第二题
美羊羊:
懒羊羊:
沸羊羊:
姓名
美羊羊
懒羊羊
沸羊羊
票数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计图教案篇十二
本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统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统计》。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用数杠进行统计,100以内数的数数和写数的一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此,我设定了:
1、认知目标:
(1) 能将信息整理分类。
(2) 能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登入表内。
(3) 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
2、情感目标:
(1) 通过信息的整理、分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3、思维拓展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统计的优点,会对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进行统计。
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的认识非常的浅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本来是用学生的生日作范例,进行统计认识的教学。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利用书本第55页的小调查作为新授的切入口。从学生喜爱的水果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从学生自己的需求出发,作为一项游戏来完成信息的整理、分类与统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我来重点说一说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在开始时,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实物的出示。用摆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们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状态中。通过对个别学生最喜爱的水果的调查,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并请回答的学生尝一尝水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学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是通过要分这些水果给学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爱的水果,再进行分配。从此开始新授内容的探究。又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运用举手表决或排队分组等形式进行,完成了对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以及统计表的填写。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把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第三步骤是请学生根据统计表来绘制统计图。通过教师绘制一条到学生小组完成一条到最后每人在书上绘制一条。通过统计图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与少。突出了统计图的优点。
这一环节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估计学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按照第一环节的步骤,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为巩固练习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统计》节课的说课,谢谢大家的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