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优秀11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改进工作和提高效率。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逻辑,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你的思路和观点。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数学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篇一
1、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2、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不同的分数可以表示相同的量。
4、认识等值分数;会找到相等的分数。
分数的加减计算。
1、理解算理,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通过观察分数墙,会发现分数的有关知识,初步学习“观察、发现、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分数。
1、知道数射线上任何一个点都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实现“分数”概念从“过程”到“对象”的转变。
2、会在数射线上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直接进行相同分母或者相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3、掌握相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1、大数的认识一定要四位分级。
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表格很重要)分清计数单位和数位。
大数的读法(关键是零的读法问题)。
大数的写法。
数拓展到三个数级。
2、四舍五入法。
凑整法。
这里涉及的应用题有去尾法和进一法。
10个人坐车,每4人一辆车,一共需要几辆车?进一法,剩下2个人还需要一辆车。
每桶水中60千克,一辆载重2吨的卡车最多能装几桶水?去尾法,剩下的20千克的地方不能装60千克的一桶水。
3、面积单位。
平方公里(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结合长度单位。
复习周长和面积。
要结合实际,让孩子对基本的长度和面积有概念。
4、重量单位。
克、千克和吨。
5、容积单位。
毫升、升。
这一章的难点在于:要结合实际,具体体会数量单位的多少和换算。
单位要统一。
周长和面积。
其实最主要的是确定长和宽(正方形是边长)。
1、长方形。
面积=长.宽。
周长=2.(长+宽)。
已经知道面积和长(或宽),求周长或者另一边。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周长=2(长+面积/长)=2(宽+面积/宽)。
已经知道周和长(或宽),求面积或者另一边。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面积=长.(周长/2-长)。
=宽.(周长/2-宽)。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一、让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
兴趣是的老师,兴趣是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数学知识的机会。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设计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把不同的商品标价定为各个小数,让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购买商品,另一部分学生作为售货员,计算“顾客”所购买商品的总价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体验超市购物的同时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活动让学生有了自主参与的机会,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应用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快乐。设计精彩的活动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参与意识强烈,对于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1、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们要在教学中力求措辞用语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和缓而带有变化。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性的鼓励赞扬。数学教学中,我们努力使自己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到想动手。因为动口和动手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途径。
2、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3、运用现代手段,多层次增加数学知识给学生的各种感观刺激。多媒体软件或课件,让我们把数学知识分解成直观形象的元素,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细胞。
数学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篇二
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一定是整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角的其他分类。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数位:用数字表示数时,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都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
计数单位:个(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平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锐角。
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数学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篇三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1、听课不仅要听,还要思考。
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候都能认真听讲,对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有很深的记忆,但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做不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还要进行思考,了解解题思路。
对于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只会记忆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而不懂怎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答问题,那么他的数学学习能力是非常差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是非常低下。
2、扩宽解题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因此,学生要利用好这些机会,扩宽解题思路,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3、利用好错题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做错题目,这时候要将错题进行整合归纳,建立错题集。借助错题集,学生可以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此外,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翻看错题集,不断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抬升知识短板、弥补知识漏洞的目的。
数学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篇四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
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
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数学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篇五
栽蒜苗(一)(条形统计图)。
【知识点】:
1、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个表示几个单位。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
4、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一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补充【知识点】: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信息,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知识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知识点】:
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知识点】:
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知识点】:
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一、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适用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二、结合律。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二)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注:去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三、乘法分配律。
1.分配法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45×(10+2)=45×10+45×2=450+90=540。
2.提取公因式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35×78+22×35=35×(78+22)=35×100=3500这里35是相同因数。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四、借来还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五、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
例:32×125×25=8×4×125×25=(8×125)×(4×25)=1000×100=100000125×88=125×(8×11)=125×8×11=1000×8=800036×25=9×4×25=9×(4×25)=9×100=900综上所述,要教好简便计算,使学生达到计算的时候又快又对,不仅正确无误,方法还很合理、样式灵活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熟知有关内容并绰绰有余,其次对教材还要像导演使用剧本一样,都有一个创造的过程,做探求教法的有心人。在练习设计上除了做到内容要精选,有层次,题形多样,还要有训练智力与非智力技能的价值。
数学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篇六
把握学习中的小窍门。
1、抓住课堂。理科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知识,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重复复习同一类型的题目,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自己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后能够对这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可以带来自信,这对学习数学很重要;即使你失败了,这个问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3、勤思考,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理科。对于老师的讲解,有疑问应及时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肃清学习隐患的最佳道路。
4、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顿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和混淆的知识点需要进行分类和比较,有时可以用联想法加以区分。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如设立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的作业,考试出现错误的问题,有选择地写下,并且用红笔在旁边注释注意项目,考试前只需看红笔写内容就可以了。还有一些极其巧妙或者高难度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有的方法和思想。长此以往,自己就能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后,它们将成为你宝贵的财富,这将有助于你的数学学习。
5、认真地做课外练习。课余时间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我们应该精确和精确地做课外练习。只要我们每天认真地做三两页,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建沙塔”,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更为重要。只要你坚持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数学。相信自己,数学会让你的智慧更加耀眼!
数学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篇七
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典型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数是由7个千、3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2、一个数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第五位是()位。
3、3465的位是()位,是()位数。“6”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
4、100里面有()十,一千里面有()百,10个一是()。
5、的四位数是(),的三位数是(),它们的和(),差是()。由()个千、()个百、()个一组成3207。
6、万以内数的读法是从()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位上是几就读()千;百位上是几就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
二、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698的近似数是:2956的近似数是:
3120的近似数是:2802的近似数是:
1004的近似数是:5023的近似数是:
把握学习中的小窍门。
1、抓住课堂。理科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知识,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重复复习同一类型的题目,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自己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后能够对这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可以带来自信,这对学习数学很重要;即使你失败了,这个问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3、勤思考,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理科。对于老师的讲解,有疑问应及时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肃清学习隐患的最佳道路。
4、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顿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和混淆的知识点需要进行分类和比较,有时可以用联想法加以区分。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如设立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的作业,考试出现错误的问题,有选择地写下,并且用红笔在旁边注释注意项目,考试前只需看红笔写内容就可以了。还有一些极其巧妙或者高难度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有的方法和思想。长此以往,自己就能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后,它们将成为你宝贵的财富,这将有助于你的数学学习。
5、认真地做课外练习。课余时间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我们应该精确和精确地做课外练习。只要我们每天认真地做三两页,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建沙塔”,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更为重要。只要你坚持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数学。相信自己,数学会让你的智慧更加耀眼!
数学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篇八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3、十进制计数法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万以上数的写法:
(1)一个数含有万级和亿级,应从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写数时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2)如果位数相同,就从位开始比较,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相同就看下一位,以此类推。
9、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1)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2)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加上一个“亿”字即可。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
数学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篇九
栽蒜苗(一)(条形统计图)。
【知识点】:
1、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个表示几个单位。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
4、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一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补充【知识点】: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信息,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知识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知识点】:
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知识点】:
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知识点】:
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一、复习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做复习提纲相结合。
三、复习目标:
4、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数据整理制作统计图,分析结果。
6、通过整理和复习,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篇十
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典型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数是由7个千、3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2、一个数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第五位是()位。
3、3465的位是()位,是()位数。“6”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
4、100里面有()十,一千里面有()百,10个一是()。
5、的四位数是(),的三位数是(),它们的和(),差是()。由()个千、()个百、()个一组成3207。
6、万以内数的读法是从()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位上是几就读()千;百位上是几就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
二、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698的近似数是:2956的近似数是:
3120的近似数是:2802的近似数是:
1004的近似数是:5023的近似数是:
探索与发现(-)(有趣的算式)。
知识点:
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
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
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知识点:
补充知识点:
1、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数学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
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典型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数是由7个千、3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2、一个数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第五位是()位。
3、3465的位是()位,是()位数。“6”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
4、100里面有()十,一千里面有()百,10个一是()。
5、的四位数是(),的三位数是(),它们的和(),差是()。由()个千、()个百、()个一组成3207。
6、万以内数的读法是从()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位上是几就读()千;百位上是几就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
二、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698的近似数是:2956的近似数是:
3120的近似数是:2802的近似数是:
1004的近似数是:5023的近似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