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英语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精选(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
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1、△△△△和○○○○○谁多谁少,怎样比一眼就能看出?、
2、出示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一)展示:小猴淘气过生日,小猴皮皮和跳跳来给他庆祝生日,淘气准备了很多水果招待他的好朋友。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开口大,朝大数。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教后反思: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篇二
英语集体备课组工作总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本学期,在学校和教研组的领导下,我们高中年级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由于集体备课是本学期刚产生的新鲜事物,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这就要求我们英语组的十二位老师在探索中求发展。
我们这次备课认真遵循了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基本程序进行运作。1、首先在召集人的布置和协调下进行个人初备。
?(1)个人初备时,各位教师不仅认真学习和研究了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它相关材料;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2)每位备课教师都写出了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认知和情感目标);同时写出了详细教案。
(3)每位教师都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4)每位教师都提出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
(5)每位教师都提前一周备课,使这次集体备课真正起到了指导下一周授课的作用。2、然后我们在学校安排的统一集体备课时间进行了集体研讨。
作为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第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进行交流,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促进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这一点上我在课后及时找到几位听课教师得到反馈。老师们认为这节课基本达到了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我们还认识到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 1、合作意识
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模块甚至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集体备课活动应该坚持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以保证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三、集体备课活动的得与失
由于集体备课活动刚刚起步,老师的经验不足,以及时间较短,所以这就必然为我们取得更大成绩带来难度。但我想,随着各个组经验的不断总结,以及广大老师的不断摸索,它必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首先它是广大教师智慧的汇集,通过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其次,它也能帮助老师不断提高。因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单个老师备课的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认为我们应该长期坚持此项活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篇三
;徐楼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数学 备课时间 2014、5、30 主备人 陈钦明 课题 相交线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认对顶角与邻补角;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他的推证过程;
(3)会用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具体图形得到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等活动经历得出对顶角相等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2)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难点
(1)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2)“对顶角相等”的探究过程.
3、关键点:掌握对顶角的特征,以及对顶角与邻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第 周 授课人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1、用2根自制的直线模型,在同一平面内,你能摆出几种位置关系?
2、总结出你所摆出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3、多媒体展示立交桥图片,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体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例子.
将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动手合作探究直线的位置.
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归纳.
教师导出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相交线. 二、学习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1、用2根自制的直线模型,摆出两直线相交的模型
提问:(1)两条直线相交,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2)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2、请将讨论出的结果总结归纳出来.
3、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如果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4、练习1、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练习2、下列各图中∠1、∠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5、猜测互为邻补角的两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用量角器测量一下,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得到:
邻补角的性质:互为邻补角的两角互补.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6、探究邻补角和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邻补角和对顶角的特征:
对顶角特征:
①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 ②有公共顶点;③没有公共边
邻补角特征:
①两条直线相交而成;②有公共顶点;③有一条公共边
徐楼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四、变式练习巩固提高 教科书p117面练习第2小题:
变式1:把∠1=35°变成∠1=50°。
变式2:把∠1=35°变成∠3是∠1的3倍。
变式3:把∠1=35°变成∠3是∠1的2倍多13°。
变式1由学生独立完成.
变式2由教师引导分析并讲解.
变式3有学生自己探究.
提高练习中的概念题由师生共同完成,其他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五、复习小结再次深化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一一讲解出来吗?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容易混淆的内容?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参与总结归纳,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点评补充. 六、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毛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等于( ) a.150° b.180° c.210° d.120°
(1) (2) (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若∠aod与∠boc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a.62° b.118° c.72° d.59°
5.如图3所示,直线l1,l2,l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c.∠1=∠3=90°,∠2=∠4=60°; d.∠1=∠3=90°,∠2=60°,∠4=30°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如图4所示,ab与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4) (5) (6) (7)
2.如图4所示,若∠1=25°,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
3.如图5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aod的对顶角是__,∠aoc的邻补角是___;若∠aoc=50°,则∠bod=___,∠cob=____.
4.如图6所示,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oa平分∠eoc,∠eoc=70°,则∠bod=______.
5.如图7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2=70,则∠bod=_____,∠2=____.
6.如图8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若∠aod-∠dob=50°,则∠eob=______________.
7.如图9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aoc=70°,oe把∠bod分成两部分,?且∠boe:∠eod=2:3,则∠eod=________. 七、布置作业 习题10.1 2 板书设计 相交线
对顶角特征:
①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 ②有公共顶点;③没有公共边
邻补角特征:
两条直线相交而成;②有公共顶点;③有一条公共边
变式练习
学 生 演 练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旨在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导,以学生熟悉的立交桥等实景引入课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启发学生用比较直观的语言来叙述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育精神。
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能够尊重与理解他人的意见,并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备注
徐楼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数学 备课时间 2014、5、30 主备人 陈钦明 课题 垂线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第 周 授课人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一、复习巩固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展示目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a,b,c,……,
其中(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
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 p到直线l的距离。
徐楼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四、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做一做1
(1)ab与ac互相垂直;
(2)ad与ac互相垂直;
(3)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4)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
(5)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6)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做一做3 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设汽车行驶到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 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公路ab上分别画出p,q两点位置。 五、课堂小结
巩固提升 要掌握好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
要清楚垂线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与上节知识联系好,并能正确利用工具画出标准图形;
垂线的性质为今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该熟练掌握。 六、课堂检测 1.如图oa⊥ob,od⊥oc,o为垂足若∠aoc=35°,则∠bod=________.
2.如图ao⊥bo,o为垂足,直线cd过点o且∠bod=2∠aoc,则∠bod=_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eod=40°,∠boc=130°,那么射线oe 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cd,of⊥ab,∠dof=65°,求∠boe和∠aoc的度数。
:
垂线的画法
垂线的性质
点到直线的距离
做一做 练一练
学 生 演 练 教学反思 1、引入新课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念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垂直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准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感受由垂线组成图形的规矩之美,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
2、新知探究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人为本。先让学生画一条直线,经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垂线,学生们画出了不同方位直线的不同侧的垂线,初步体会了用作图工具三角尺画出的垂线比较规范;然后教师演示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并同步介绍作图步骤。然后放手让学生画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大家通过动口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垂线画法的探究过程中去,利于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1.使学生理解三线八角的意义,并能从复杂图形中识别它们.
2.通过三线八角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图形是由简到繁组合而成,培养学生形成基本图形结构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线八角的意义是重点,能在各种变式的图形中找出这三类角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第 周 授课人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
1.两条直线相交后产生了几个角?每两个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除平角外,产生四个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
2.三条直线之间也可以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铅笔表示直线)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打出投影,(四种情况,如图2-30)
(1)三条直线都没有交点.
(2)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3)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三个交点.
(4)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上节课是对相交的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四个角进行研究,今天我们就对三条直线相交后形成的八个角如图2-30(3)进行研究,简称为:三线八角.(板书课题) 二、三线八角的意义
1.教师用谈话方式提出问题:
在图2-31中,l1和l3(或l2和l3)所形成的四个角是有公共顶点的,而每两个角之间的关系从位置来分,可分为两类:对顶角和邻补角,而上面四个角和下面四个角是没有公共顶点的,那么上面的一个与下面的一个又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这就是下面所要研究的问题.
2.分析特点,形成概念.
(1)同位角的意义.
先引导学生分析∠1和∠5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出共同待点是:
均在直线l3的一侧,且分别在l1和l2的上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作同位角.
请同学们指出:图中还有同位角吗?(答:∠2与∠6,∠4与∠8,∠3与∠7)
(2)内错角的意义
(3)同旁内角的意义
(这两种角的教法类似同位角,如果学生要问∠1和∠6,∠1和∠7是什么关系,可以简单说一下,不问也不说.)
3.变式练习,揭露概念本质属性.
(1)如图2-32,说出以下各对角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1与∠2,∠2与∠4,∠2与∠3.
徐楼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答:∠与∠2是l2、l3被l1所截而得到的一对同旁内角.
∠2与∠4是直线l2、l1被l3所截而得到的同旁内角.
∠2与∠3是l2、l1被l3所截而得到的同位角.
(2)如图2-33,找出下列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答:同位角有:∠2与∠3,∠4与∠7,∠4与∠8;内错角有∠1与∠3,∠6与∠8,∠6与∠7;同旁内角有∠3与∠8,∠1与∠4.
(3)如图2-34,指出图中∠1与∠2,∠3与∠4的关系.
答:∠1与∠2是内错角,∠3与∠4也是内错角.
4.正确识别这三类角应注意的问题.
(1)识别这三类角首先要抓住“三条线”,即: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2)抓住“截线”,截线的同侧有哪些角、从中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两侧找内错角. 三、综合应用课堂练习
1.找出如图2-35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2.如图2-36,如果∠1=∠2=∠7,那么还有哪些角是相等的.
3.如图2-37中,若∠1=∠2,证明:∠3与∠4是互补的角.
四、课堂小结 (1)在所学的知识中,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2)学了哪些相互关系的角?
(3)寻找同位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关键应准确找到什么? 五、布置作业 p125练习题 1、2 板书设计 三线八角
直线位置关系所对应的基本图形结构.
学过六种相互关系的角.
①互为余角,②互为补角(邻补角是特殊情形),③对顶角,④同位角,⑤内错角,⑥同旁内角.
(3)寻找同位角,同旁内角关键在于准确找到三线.(两线被第三线所截)
学生演练 教学反思 上节课讨论了两条直线相交以后所形成的四个角,这一节课是进一步讨论三条直线相交后所形成的八个角,所以在教课过程,要运用基本图形结构将所学的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向学生展示.
在讲三线八角概念时,一定要细致地分析、顾名思义,把握住两个关键的环节,“三条线与一条线”,尽量给出变式的图形,让学生分辨清楚.
这节课虽然不涉及两条直线平行后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问题,但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平行线的图形让学生见到,对下一步的学习很有好处,例如,平行四形中的内错角,学生开始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在这一课时中,出现这个基本图形,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在课堂练习中,用到等量代换的公理,建议教师参考小资料,将等量公理补充给学生.
本课时对“执果索因”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在今后的学习中经过教师多次引导,学生就会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 备注
徐楼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数学 备课时间 2014、5、30 主备人 陈钦明 课题 平行线的的定义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它的画法,培养学生画图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3.通过观察图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4.初步培养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平行线的定义、画法以及平行公理和推论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第 周 授课人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问:每人拿出两只笔表示直线,这两条直线之间有哪些位置关系呢?请把你得到的结论用几何图形画出来.
问:这三种位置关系如果用两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来表示,分别是几个交点?(一个,没有、无数多个)对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以及三条直线相交的情况都已进行过研究,下面就要开始研究两条直线没有交点的情况,这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
探求新知 1.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请大家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平行线的实例(铁路的两条铁轨、两条高压电线、马路的两边等)问:“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句话是否正确?(或者问:去掉“在同一平面内”是否可以?)(举出异面直线的情况,房屋、长方体的棱都可以.)强调:对重合的两条直线只看作一条,因此得到以下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2.平行线的记法和画法.
记法:如图2-81(1),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记作ab∥cd,也可记作cd∥ab,因为两条直线平行是相互的(小写的也可).
(做:书上的168的练习中的第一题)
(2)画法: 工具: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或用两块三角板.(一块代替直尺)
教师演示:并强调,①三角板要两贴紧,一斜边贴紧直线l,另一直角边贴紧直尺.②向下滑动,也可向上推动,都可以画出直线l的平行线,如图2-81(2).③如果将三角板换成两条直角边做两贴紧也能画出..④直尺不能动.⑤不能徒手画.⑥两条线段平行,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3、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平行公理
1.实践活动
(1)已知直线l,能作几条直线平行于l.(答:无数条)
(2)p为直线l外一点,过p点能作几条直线平行于l?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公理.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平行公理推论
1.实践活动:,已知直线l和直线外的点a,b,分别过a点和b点作l的平行线.当学生作出图,引导学生提出猜想.2.猜想:若ae∥l,bf∥l,则ae∥bf.3.分析证明:
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只有根据定义,即从正面证明它们不相交,但这很不容易,因此我们从反面思考这个问题.
(这种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书中证明“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时的思考是一样的)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不是平行就是相交.如果相交不成立,那么它们就一定是平行了,因此我们只要否定相交就可以了.
相交为什么不可能?假定ae与bf相交于p,p点既在ae上,又在bf上,因为ae∥l,bf∥l,所以过p点有两条直线与l平行,这样就与平行公理矛盾,所以ae与bf不能相交,只能平行.这样我们就证明了一个重要结论.(引导学生用文字叙述)
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推论的实质:平行线具有传递性. 三、变式训练
培养能力 1:练习:作图并填空.
(1)作∠bac=90°.(2)在∠bac的一边ac上,依次截取ae=1厘米,ef=2厘米.
(3)过e作ep∥ab,过f作fg∥ab.由作图填空.
因为ep∥______,fg∥______,(作图)所以______∥______.( )
2.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过直线l外一点有直线与l平行;
(3)直线l平行于l1,则直线l1平行于直线l;
(4)如果三条直线a,b,c中a∥b,a∥c,则b与c的关系不能确定.
徐楼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3.任意画一个梯形abcd,在它两腰分别找出中点m,n,连结mn,观察mn与两底的位置关系.
4.任意画三角形abc,找出ab,bc,ac三边的中点e,f,g,连结ef,fg,eg,观察它们与各边的关系.
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必相 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直线。( )
在同一平面内两 条直线的位置只有平行相交. ( )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6.判断以下语句是否正确(1)任何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2)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它们平行(3)已知直线l,则l的平行线有无数条(4)如果直线a与直线b无交点,直线b与直线c无交点,则直线a与直线c平行出这些题的目的是:强调两直线平行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条件,以及平行公理中“平行线存在唯一”的结论在学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用教室中的实物,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1.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 本节课学了哪些具体内容和思维方法?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
(1)本节课学习了平行的概念和画法,平行公理和它的推论.(2)学习了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检测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平行或相交 b.垂直或相交 c.垂直或平行 d.平行、垂直或相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4.如图,按下列语句画图:
(1)过点a画ad∥bc;
(2)过点c画ce∥ab,与ad相交于点e.
六、布置作业 习题10.2 1 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定义
(一)知识回顾 (三)变式练习 (五)课堂小结
1、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检测
学生演练 教学反思 本课时在课前一定要提醒学生带齐三角板和直尺,否则无法作图.本课时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要求较高,因为作平行线是目前第一册内容中最难的作图,主要是学生的两手都要拿几何工具,并要求左右手紧密配合.对于一些协调性不强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要将工具的拿法讲清楚.作业中出现了作出梯形和三角形的中位线的题目,目的是将典型图形及早让学生见到,只要求观察出结论,而不要求去证明.关于反证法的思想介绍给学生的内容较少.我们应从思维的角度提示,即要正面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太困难或不可能,那么可换一种思维的方式,即证明它的反面不成立.因此在对平行公理推论的说明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非此即彼,相交的情况不可能,只能是平行的,这部分内容绝大多数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它的突破口应是: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不是这种就是那种.这样讲,学生就会较容易地接受反证法的思想 备注
徐楼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数学 备课时间 2014、5、30 主备人 陈钦明 课题 平行线的判定1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学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
3、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难点:推理过程的正确表达.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第 周 授课人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一、合作动手实验引入 【活动1】
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
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直线l1,l2被ab所截)
(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同位角相等,即∠1=∠2)
(3)直线l1,l2位置关系如何?( l1∥l2)
(4)可以叙述为:
∵∠1=∠2
∴l1∥l2 ( ? ) 二、师生互动
探求新知 【活动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由上面,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
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叙述:∵∠1=∠2
∴l1∥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徐楼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做一做 已知直线l1,l2被l3所截,如图,∠1=45°, ∠2=135°,试判断l1与l2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解:l1 ∥ l2
理由如下:
∵ ∠2+∠3=180°,∠2=135°
∴∠3=180°-∠2=180°-135°=45°
∵∠1=45°
∴∠1=∠3
∴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路:(1)判定平行线方法.
(2)图中有无同位角(注∠3位置)
(3)能说明∠3=∠1吗?
(4)结论.
(5)∠3还可以是其它位置吗?你能说明l1∥l2吗? 四、小结反思 你学到了什么?
你认为还有什么不懂的?
你有什么经验与收获让同学们共享呢? 五、课堂检测 1、已知直线 和 被 所截,如图,∠1=45°,∠2=135°,试判断 与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2、如右图,已知ac⊥ae,bd⊥bf, ∠1=15°,∠2=15°,ae与bf平行吗?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习题10.2 3 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变式训练
课堂检测
教学反思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两直线平行,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我在教学中既用直观的教具演示和操作,也运用了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学生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根据。重视复习的作用,为新知识作好铺垫;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创设情境导入,并利用活动教具进行演示,然后学生动手作图、讨论、猜想、归纳新知识,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新知识。同时围绕知识重点进行练习巩固新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能准确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平行线判定的说理, 并进一步体会说理的规范表达。平行的条件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问:三线八角分为三类角,
当同位角相等时,两直线平行,
那么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具有什么关系时,也能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会跃跃欲试,动脑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将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设法转化为利用同位角相等.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活动2:运用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发现新的判定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提出猜想.
①若图中,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若∠3=∠4,则ab与cd平行吗?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我们已经有怎样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⑵有∠3=∠4,能得出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吗?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并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3=∠4
∴ab∥cd(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然后,完成“做一做”
∠1=121°, ∠2=120°,∠3=120°。
说出其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②若图中,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若∠2+∠4=180°,则ab与cd平行吗?
你可以由类似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吗?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并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2+∠4=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当学生都得到正确的结论后,引导学生猜想: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三、运用所学体验新知 1.如图,∠c+∠a=∠aec。判断ab与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分析:延长ce,交ab于点f,则直线cd,ab被直线cf所截。这样,
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内错角∠c和∠afc是否相等,来判定ab与cd是否平行。
板书解答过程。
提问:能否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判定ab与cd是否平行?
提示:连结ac。
2. 如图∠a+∠b+∠c+∠d=360°,且∠a=∠c,∠b=∠d,
那么ab∥cd ,ad∥bc.请说明理由。
徐楼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1、如图
⑴∠1=∠a,则gc∥ab,依据是 ;
⑵∠3=∠b,则ef∥ab,依据是 ;
⑶∠2+∠a=180°,则dc∥ab,依据是 ;
⑷∠1=∠4,则gc∥ef,依据是 ;
⑸∠c+∠b=180°,则gc∥ab,依据是 ;
⑹∠4=∠a,则ef∥ab,依据是 ;
2、探究活动:有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如果工具只有圆规,
怎样检验纸带的两条边沿是否平行?如果没有工具呢?
请说出你的方法和依据。
提示:可尝试用折叠的方法,与你的同伴交流。 五、课堂小结 1.先由教师问学生: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在选择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
(1)学习了3种判定方法.
(2)学习了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3)在平行线的判定问题中,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情况作出选择. 六、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b.内错角都相等
c.同旁内角可能相等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毛
a.∠bad=∠bcd b.∠1=∠2; c.∠3=∠4 d.∠bac=∠acd
(第2题) (第3题)
3.如图所示,如果∠d=∠efc,那么( )
a、ad∥bc b、ef∥bc c、ab∥dc d、ad∥ef
4.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5;②∠1=∠7;③∠2+∠3=180°;④∠4=∠7.其中能说明a∥b的条件序号为(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 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判定1
判定3
学生演练 教学反思 1、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大胆的重组、加深,通过证明推理题、计算推理题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了灵活的运用。注重学生的自己分析,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实际上是“平行线的判定”老内容新教法,我的体会最深之一就是怎样让学生自主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与以前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我感觉这节课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探索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同位角”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重要结论。
2、课堂上在与学生的对话和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几何语言。
3、注重由学生从临摹书写到自主书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备注
徐楼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数学 备课时间 2014、5、30 主备人 陈钦明 课题 平行线的性质1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发现过程。
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会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并学会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难点:推理过程要用到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第 周 授课人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一、复习引入 活动1: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得到两直线平行的结论?(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条件? 结论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2、练习:
如图①,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3 =∠6,那么? ∥? 。(? )
如果∠6 =∠9,那么? ∥? 。(? )
如果∠1 +∠2 +∠3 =180°,那么 ∥ 。( )
如果∠ ?=∠ ,那么be∥cd。(? )
如图②,看图填空:
∵∠1 =∠2(已知)
∴? ∥ ? 。(? )
又∵∠2 =∠3(已知)
∴? ∥ ? 。(? )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活动2:(1)你们练习本上的横线与横线成什么关系?(平行)
(2)请画出其中二条(二条之间可空若干行),分别用a、b 表示,a∥b,再画一条c分别与a、b相交。
(3)标出一对同位角,用∠1、∠2表示,并量一下度数。
(4)∠1与∠2有何关系?(∠1=∠2)
在这个练习中,两直线平行是给出的条件,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回答
这就是平行线的一个重要性质: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地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1、如图,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1=1000,求∠2的度数。
此题比较简单,让学生自己分析,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分析过程,后学生书写过程。强调过程的书写。
2、如图,已知∠1=∠2。若直线b⊥m,则直线a⊥m。请说明理由。
这是一道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的题目,引导学生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来分析。
徐楼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个案) 添改一(共案) 添改二(复案)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答平行线的两个性质,指出其中的条件与结论。 五、课堂检测 1、判断:(1)若直线l1与l2被第三条直线所截,∠1与∠2是同位角,且它们相等,则这2条直线平行。( )
(2)若直线l1与l2被第三条直线所截,∠1与∠2是同位角,则这2个角相等。( )
(3)若直线l1与l2平行,则它们所构成的同位角相等。( )
2、如图(1),若ad∥bc,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180°;
(2)若dc∥ab,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180°.
3、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在两次转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这两次转弯的角度可以是( )
a、先右转80o,再左转100 o
b、先左转80 o ,再右转80 o
c、先左转80 o ,再左转100 o
d、先右转80 o,再右转80
4、∠1和2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而成的内错角,那么1和2 的大小关系是( )
a.1=∠2 b.∠1∠2; c.∠1∠2 d.无法确定
.如图,已知:1=110°,∠2=110°,∠3=70°,求4的度数. 六、布置作业 6、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 ⊥bc ,∠1 = 42o ,求∠2 的度数。
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1
条件? 结论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学生练习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平行线判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通过创设一个疑问:能不能通过两直线平行,来得到同位角相等呢,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2、整个课最突出的环节是平行线性质的得到过程,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白纸,三角板,在上课时学生通过自主画图进行探索,得到猜想,再通过验证发现的。即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结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在探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时,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交流与合作。
3、在教学中,设计了知识的拓展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平行性质的理解。
4、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从简到难,由简单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到平行线性质两步或三步运用,学生容易接受。活动4:知识应用
1、做一做:
如图,ab,cd被ef所截,ab∥cd(填空)
若∠1=120°,则∠2= ( )
∠3=
-∠1= ( )
2、 如右下图,已知ab∥cd,ad∥bc。判断∠1与∠2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1与∠ba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2)∠2与∠ba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3)那么∠1与∠2是否相等?为什么?
解:∠1=∠2
∵ab∥cd(已知)
∴∠1+∠b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d∥bc(已知)
∴∠2+∠b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2(同角的补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篇四
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那么具体的工作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集体备课工作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20年集体备课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工作目标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本学期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工作思路
1、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制定本组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2、按教导处要求,本学期活动9次。原则上每两周一次。
三、工作措施
1、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数学教学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2、严格按教导处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3、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
4、集体备课的教案,只是作为参考样本,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理解、班级学生实际,本校教学条件,作出相应的修改,防止两种情况:① 把集体备课的教案“冷”在抽屉,凭“经验”上课。② “死记硬背”,全盘照搬。
5、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6、提倡多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报刊资料,努力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率的教学设计,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
7、开展必要的数学“发展辅导”研讨,每位教师出好10题“发展题”。狠抓学困生的补习工作,要求每位教师以自己班级里出现的普遍性错误习题为主要内容,出好一份单元纠错卷。具体分工按照集体备课分工执行。
小学20年集体备课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研究新教材,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观念,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加强教改力度,注重团结协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
本组有教师4人,1名老教师,两名新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承担高三年级6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其中有一人担任了学校数学科组长,本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在区里中等,数学基础较差,加之各班学生人数多,学生基本素质又较差,教学与管理均有一定难度。每个教师都面临要尽快熟悉、掌握新考纲的艰巨任务。
三、工作目标
高三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现已把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提前完成,如何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安排下阶段的复习教学进度,保证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是每个教者所必须面对的课题。常规教学注重落实,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各位成员的特点和作用;争取学生数学素质不断提高,争取高考考出优良成绩。
四、工作要点 (具体措施)
1、在教导处的领导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明确任务,加强管理,务求高效。积极宣传并坚持五个一工程。组织教学工作的自查、互查、抽查,尝试平时查与突击查,认识基础是备课,重点是上课,落实是辅导,并能坚决、坚持、深入贯彻执行。
3、加强备课组内的交流,每周二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注重相互协作,强化集体备课,做好每单元的教学进度、内容、深度、广度统一,资源共享;同时,组内应加强相互听课,评课落在实处,改革课堂教学,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教材教法。
五、各轮复习的侧重点与要求
“重点知识板块”、“重点题型板块”、“学习薄弱环节”、“热点问题”、“数学思想方法”中选定。
①要集中精力攻下常考的知识板块,同时又要善于找出各部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方程、导数、不等式,三位一体的运用)。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综合应用,开拓思路,发展思维。
②复习应异(忌)于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平均用力。要精选题目,大胆删减,不可陷入盲目的题海战术。针对性要强,不能变成第一阶段复习的机械重复,也不能和第一阶段脱节,过早过难拔高,还应在重点知识上下功夫。既要和第一阶段有机衔接,又要适当综合提高,控制好“度”。不能再把所有基本问题都过一遍,而应把“不踏实”的问题过一遍,以少胜多,以精取胜。
③上课的复习方式可采用各种方式,和精选典型的例练习题,提问或练习后发现问题所在,再点评提练展示重点知识,后再一组练习,灵活应用加以巩固,不可陷入大量综合题的评讲上,应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发展其思维能力,应采用多种有效的复习方式,有异于第一阶段的复习方法。
④尤其注重掌握数学内容、思想方法、各类题型的内在联系,力争相关知识的贯通和应用。
⑤该阶段复习后参加质检考试,每次均要注重全市质检试卷的命题和分析并总结。,并真正起到落实纠错反思的功能作用。促进下一阶段的备考指导工作。
燃气安全工作计划(三)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燃气安全生产管理,加快建立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燃气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燃气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华为国安全监控法》、《华为基本法》、国务院《华为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省燃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燃气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制订燃气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依据,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燃气市场经营秩序,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村居供气、用气安全。
二、目标任务
深化专项治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由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燃气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整治重点
(一)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落实各相关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形成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二)依法查处燃气企业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充装不合格钢瓶、缺斤少两、掺杂二甲醚等违规行为;查处为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经营性气源的行为;查处销售不合格钢瓶等违法行为。
(三)依法查取小液化气供应网点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取缔不符合规划、无证照小液化气供应网点;查处价格欺诈、强买强卖、违章倒灌、倒残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规行为;查处超范围经营、擅自在未经核准场所经营、非法改装液化石油气钢瓶、超量存放实瓶等违法行为。
(四)规范宾馆、饭店、小餐饮、企事业单位等用户的燃气采购、储存和使用安全管理。查处使用不合格燃气和不合格燃烧器具、不符合安全规范的瓶库使用行为;查处不规范瓶组、擅自改装燃烧器具、液相直烧、管道瓶装气混用等违法使用燃气行为。
四、职责分工
新河派出所、新河交警中队:负责依法查处禁行区域内未按“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进入禁行区域时间、路线规定”的运输危险化学品行为;查处液化气运输超载行为;查处未取得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擅自从事液化气运输的行为;负责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清理整治工作;规范“三车”(三轮车、电瓶三轮车、三轮摩托车)运送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协助质监、行政执法中队做好对运输途中的气瓶检查工作。
村镇建设办公室:负责村居燃气行业的监督管理,做好日常检查管理工作,确保站内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加强应急救援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安监中队: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全镇燃气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将燃气安全纳入全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内容。
行政执法中队:负责依法查处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或不按照燃气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经营单位和个人、燃气用户(重点宾馆、饭店、小餐饮、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行为。
消防中队:负责对宾馆、饭店、小餐饮、企事业单位等场所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提出整改意见,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单位和经营者,报发证机关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工商分局:负责依法查处未取得营业执照或不按照营业执照的规定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在营业执照有效期内被依法吊销、撤销燃气经营许可证或者燃气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
各办、服务区:将燃气安全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负责本服务区的华为二五一安全监管工作,配备专兼职燃气安全管理员;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每月配合执法中队开展燃气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宾馆、饭店、小餐饮、小液化气供应站等经营场所;负责重点单位隐患整改跟踪和督查,对治理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通知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机关各办、服务区,镇属各单位要认真分析燃气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燃气经营违规、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为加强对燃气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镇政府成立燃气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详见附件),各办、服务区、镇属有关单位要抽调精干人员成立监管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
小学20年集体备课工作计划范文(四)
一、指导思想
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备课管理,切实提高备课效益,我们决定进一步改进集体备课,开展备课改革。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措施
1、制订计划。学期初,由教研组长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中心发言人及研讨主题,提前三天通知。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内容后,钻研教材,进行备课准备,撰写备课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发言。
2、磨课实践。首先集体研讨,由主备人写出教案,并执教。参与听课的老师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改进。对教案进行二度修改。个人执教可根据本班的学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修补,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最佳效果。
3、反思提炼。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根据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后札记,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