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2022苏炳添(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2022苏炳添(五篇)一
女,瑶族,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研究生。
半岁时,江梦南因用药物失聪,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从小到大,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
按照计划,江梦南将于明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她就读生物信息学专业,江梦南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
(颁奖词)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
我们觉得,
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
从无声里突围,
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
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
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
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江梦南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2022苏炳添(五篇)二
内地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创办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世界贸易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执委会主席……美心集团创办人伍沾德之女、71岁的伍淑清,但她现在最看重的是“园丁”的角色。
多年来,她一直以促进青少年教育健康发展为己任,为香港及内地青少年的交流发展作出诸多贡献。她深深忧虑当代香港青少年在成长中因缺乏国家观念而被误导、被利用,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香港青少年全面了解国家的文化及历史发展,增加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运用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平台,让他们树立正确而全面的世界观。
位于香港小西湾的中华基金中学,是伍淑清示范教育理念的基地。该校自20__ 年办学以来,一直提倡“立根中华文化,开拓国际视野,五育并重,发挥个人潜能”。位于校舍六楼的“中国数据中心”是该校学生学习中史科的最佳地点。这里既有丰富的图书,也有先进的影音播放器,摆在架子上的书大多是伍淑清亲自从北京带回来的,分成“香港概况”、“一带一路”、“改革开放”、“中国概况”四个部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
国民教育须有“香港特色”
“之前,董建华先生来参观中国数据中心时很受启发,回去便邀请我就帮助青年认知自身国民身份、为国家培育人才等方面做研究讨论。”伍淑清说,“我在香港回归之初,便跟特区政府提议要从小培养香港学生的国民意识,开设中史科,推行国民教育等,但香港教育局迟迟未落实这项工作,许多学校也对国家发生的事不够了解,加上某些媒体的不实报道,很容易使香港青少年被误导和利用。”
伍淑清看到香港最近发生的风波,此前的“占中”事件,以及“反国教”的参加者许多都是年轻人,十分痛心。她说:“香港之前作为英国殖民地,回归后应该让香港本土长大的孩子们明白自己是中国人,是香港居民。正是回归初期没有重视国民教育,才在青少年的身份认同上暴露出各种问题。现在,香港社会中出现这么多棘手的事情,政府也算‘自食其果’了。”伍淑清看问题深刻,言辞犀利,也不失干实事的决心。她直言,香港因特殊历史和制度,在国民教育上也必须有“香港特色”。
组织港青少年赴内地学习
什么才叫“香港特色”?伍淑清虽出生在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但祖国情却深扎在她心中。她在儿时读的意大利修女学校,墙上虽然挂着英国女王画像,还是会教学生中国历史、中国古文。“我的国文老师大多是从北京、上海过来的,他们也带来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那时候读的孙中山、岳飞等书,都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爱国教育应该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的。那些偏颇的、非理性的成分,都不是真正的爱国。”伍淑清认为,香港与内地实行的是不同的政治制度,培养的人才各有侧重,爱国教育也应有不同,要抛弃鸵鸟精神,也要抵制懒政思维。
个人的力量虽势单力薄,伍淑清却坚持“香港特色”的爱国教育。1998 年,她成立了“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每年组织香港青少年到内地参观学习,如带学生回北京、西安等地,除了参观天安门、长城之外,更让他们全方位地体验当地文化,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十几年来,组织的香港“交流团”已有100 多个,不少香港青少年通过了解国家历史,增进了对祖国的归属感。20__ 年,她先后自费组织香港专家学者,编辑了适合香港青少年阅读的历史简明读物《国史百闻》、《香港百闻》等书籍,目前已成为香港青年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培育有全球观中国心的人才
除了理性全面地认识国家现状,伍淑清也强调,香港既面向世界,又背靠祖国,香港青少年要运用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平台,开拓国际视野。“香港没有国际教育和外交知识教育,很难分清国家和国际的关系。”她自掏腰包,先后在中华基金中学举办芬兰、日本和德国的学习考察团,让师生们与当地院校互动,又安排和当地的企业、中国驻当地领事等杰出人士交流,开拓师生视野。
她翻开学校纪念册,指着一张照片说:“当时,我们学校与芬兰的大学有合作,带着学生去参观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孩子们就在国旗下和大使握手拍照,他们都很懂礼貌,出去了才能明白国家是什么概念。”她又指着另一张照片说:“冰岛在运用地热能源上十分先进,我们当时带着学生去学习,受到冰岛总统的接见。他带孩子们参观自己的家,我的学生们落落大方地跟总统用英语交谈。”不难看出,伍淑清对中华基金中学培养的孩子十分骄傲。她指,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很优秀,她从未指示他们怎么办学,而是告诉他们要培养视野全球化、做事情国际化、心是中国心的人才。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2022苏炳添(五篇)三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一种“人”让人感动,在岁月的沧桑中,这种感动让人为之震撼,就像风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
我情不自禁的一次次落泪,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被他们的行为所激励,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静静的观看感动人物的事迹,我认为有一个特质是相通的,那就是“责任”二字。扛起一份责任,献出一份爱心去诠释和谐、诠释人类的理性。
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和我们大多人一样。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很普通的工作,是他们份内的事情,甚至自己也能做到。但是在我们中不少人往往有始无终,中途因自身或外在的一些原因而不得不中断,坚持不下去,因此,很多人往往难以达到类似感动人物的事迹或境界。
陈俊贵,只因风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他在天山守墓几十年。还有格桑花开的最美乡村教师,一位西玛拉雅山下的园丁。她在一米多宽的山路上来往,下面就是悬崖,每天护送孩子回家,坚守在雪山和河流之间,与危险相伴。姚厚芝,一位慈祥母亲,在自己患有乳腺癌的情况下,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孩子,想到他们将来的生活,将来的学费。病压垮了她的身体却没有摧毁她,她用她仅存的生命,日日夜夜的去完成清明上和图刺绣,为的只是自己死后,孩子以后困难了可以买些钱得以生活,如果是我以后会有她这般坚持与付出嘛。还有一位龚全珍老人,在习总书记接任之时就认识了,习总书记亲切的称她为老阿姨。当时我很疑惑,心想她到底有什么来头。现在知道了,原来是一名将军夫人,放弃高官厚禄跟着将军当农民,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坚贞,将军离世了却留下修好的水渠,大桥,良田。老阿姨继续把温情留给乡村百姓。她说,日子虽清苦但是心里快乐,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诚意对大家付出,大家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也会牢牢的记住这些话。
一曲道德礼赞,一篇精神史诗,一年一度的"心灵收成"。在这个简单却又丰富的舞台上,闪现出这么多感人的事迹和值得感动的人。这些感动,不是因为脆弱,不是因为悲伤,而是“感动”激发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做一辈子的好人不难,只要每天检查检查自己”,我要向他们看齐,用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都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高举正义之旗,让这种“正能量”洒遍整个神州大地。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2022苏炳添(五篇)四
量子力学的世界级大师塞林格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过他的一名中国学生:“你的努力,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国家!”数年后,这名中国学生的确没有辜负导师的期许,他带领团队在中国建立起世界领先的量子光学实验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首次”。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爱因斯坦建立的相对论、伦琴发现的x射线等影响世界的重要发现一起,被评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这个人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
从事量子通信研究的十余载,潘建伟的团队先后六次斩获“国际物理学领域十项重大突破”,并以“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的研究成果问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头顶着众多耀眼的光环,在普通人眼中,潘建伟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但是“潘神”在扮演著名科学家这一角色的同时,也是一名老师、一个父亲。那么走下“神坛”的潘建伟又是怎样的人呢?
一、“潘神”的学生培养之道
潘建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作为一名导师,他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潘建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细节的把握。
比如在实验室中,他就要求学生们一定要把实验仪器摆放整齐,实验环境应当是规整有序的。
潘建伟介绍说,这样严格的要求其实是受他本人在奥地利留学经历的影响,所以在他的团队中,“整齐”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此外,在撰写科研论文的过程中,潘建伟的“苛刻”更是展露无遗。他会逐字逐句的审阅学生的论文,不仅在科学逻辑上把关,语句的通顺程度和表达内涵他也要仔细斟酌。虽然潘建伟的工作异常繁忙,但还是会花费大量的精力为学生修改论文。
不同于一般的导师,潘建伟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出国深造,有的长达五年甚至更久。潘建伟解释说,如果好的苗子仅仅只在我们团队这片泥土里生长,那么它只能汲取某一种营养,只有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才能够实现整个团队的进步。这种发展式的培养之道让潘建伟的团队始终充满活力,并且各种专业背景的团队成员让潘建伟的团队拥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完成世界上其他单独小组无法完成的任务。
二、科学家不为人知的温柔
对待科研一丝不苟,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潘建伟就显露出作为一个慈爱父亲的柔软。作为世界知名科学家,潘建伟在孩子面前却是一个爱编故事的和蔼父亲。
潘建伟在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提到,自己平时工作繁忙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比较少,为此感到惭愧,但是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讲床头故事给孩子们听。虽然是物理学家,但是潘建伟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却是武侠小说的“改版”。
他会把不同的武侠小说中的情节揉到一起,甚至把孩子也作为一个角色融入到故事当中,有时还会把科幻小说的内容加进去,有的故事一讲就是一年两年,精彩程度堪比网络上连载的小说。潘建伟说道,他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孩子们喜欢读书,在他的教育理念中,阅读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而且给孩子们“瞎掰”故事其实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出有创造性的贡献。
三、科学发展“有章可循”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潘建伟对于科学的发展规律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潘建伟认为,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实践中遇到难以解释的问题,于是科学家们就通过研究提出一些理论来解释这些问题,发展理论使其完善,人们再利用这些理论来解释其他的现象。潘建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热力学的理论其实是在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后发展起来的,由于人们在实践中难以解释热转换等问题的机理,于是科学家们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热力学理论,拥有了完善的理论以后,人们再用来解释相变(比如水为什么会变成冰等)的原理。
同样的,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也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人们首先时发现某些个别的现象无法用原有的理论来解释,于是就有科学家提出并建立了量子理论,然后就是通过不断地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研发出新的技术,不断考托新的研究领域。所以,在潘建伟看来,科学的发展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探索的过程也是充满乐趣的。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2022苏炳添(五篇)五
11月2日,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反思我区民族工作特别是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深层次原因,从人大工作的角度,分析症结、汲取教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纠偏纠错、改进工作。
石泰峰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担当,全部工作都要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积极主动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去做工作,切实把“两个维护”全面地、具体地、有力地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要全面、准确、深入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人大在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重视发挥好法律法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撑保障作用,全面梳理评估、稳慎调整修订自治区出台的涉民族工作地方性法规,确保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中更好促进民族团结。
11月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来到锡林郭勒盟,参加指导盟委班子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与大家一起检视全区全盟民族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反思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帮助大家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完善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
在听取所有同志发言后,石泰峰对盟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作了点评,肯定了会议在交流思想、沟通意见、增进共识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同时从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研究不深入、聚焦主题不够、查摆问题落实落细和见人见事不到位、剖析原因没有深触思想、相互批评辣味不足、整改措施针对性不强等方面具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石泰峰指出,这次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发生重大问题,深层次原因是我区在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不牢固。各级党委(党组)要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认真组织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切实把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搞清楚,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搞清楚,把今后的调整方向搞清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好地纠偏纠错、改进工作。
要自觉从“两个大局”、“两个维护”的高度来看待和推进民族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地、全面地、无条件地把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要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认真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要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要增强斗争精神,决不能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上掉以轻心、出现闪失。要下大气力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民族团结进步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期间,石泰峰先后来到达布希勒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锡林浩特市民族小学考察调研,与社区干部和校长、教师深入交流,他强调,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创新载体、实化抓手,从视觉形象到文化符号都要充分体现共同性,切实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其乐融融的浓厚氛围。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长久之策和固本之举,要从教育开始、从娃娃抓起,要真正搞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重大问题。
不到一周,石书记就参加了两次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可见在2020年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十次集体学习后,改进民族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在人大的会议,就是对应集体学习提出的“精准找出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妨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策法规,稳慎妥善进行调整”。
在锡林郭勒盟的会议,就是要把集体学习的精神向下贯彻落实,统一思想,层层过关。
石书记的讲话,不护短、不遮丑。他毫不讳言地指出:深层次原因是我区在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不牢固。
如果像某些“专家”所言,我国的民族工作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完美的,那就不能解释为什么“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发生重大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实际工作中暴露了问题,就要勇于面对、敢于迎接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石书记考察党群服务中心指出的,从视觉形象到文化符号都要充分体现共同性。
在某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当地采用各种方式突出某些少数民族的存在。比如,在优惠政策上向某些少数民族倾斜,强制规定标牌必须双语展示,把政府办公楼修得像某教宗教建筑等。
这都是不符合石书记说的,从视觉形象到文化符号都要充分体现共同性,没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这两次会议的报道可以看出,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路线图已经清楚了:
从人大立法、修法开始,加强法律法规支撑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
以层层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形式,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组织保障;
从视觉形象到文化符号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从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出发,淡化民族区分,是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长久之策和固本之举。
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多民族国家具有“两副面孔”,是一个“双重特征”并行的过程:“一种是由公民权利确立的身份,另一种是文化民族的归属感”。他说:“共同的政治文化必须保持强大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民国家不会四分五裂”。
在当代中国,时代呼唤淡化各民族意识,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超越狭隘民族身份,重塑中国公民观念。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这样才能融入中国的现代化潮流之中,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