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驳论文的基本方法(大全13篇)
工作中的每个项目都应该总结,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表现并改善工作效率。情感表达是情感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和培养。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时,我们可以学到如何组织材料和整理思路的方法。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一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管理都是一项永恒的主题内容,而谈及管理具体的范畴,则是非常庞杂的,会涉及到生产、供销、人力资源、财产等多方面的领域。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寻找到满足本企业基本特征,并且满足本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当中对于管理方式的需求的有效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酒店所具备的特殊性令其需要对管理方式。
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从整体上来看,酒店行业主要服务对象为“人”,其所提供的产品也基本都是无形的,加上服务链条相对比较长,涉及到的工作环节也比较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灵活性,结合客人的需求随时进行工作内容上的调整,甚至大部分情况下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也不是非常稳定,不能要求服务的完全统一性,需要具备较为显著的应变性。所以,酒店管理工作对于管理阶层以及服务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求都比较高,管理方式上的需求也存在显著不同。另外,酒店行业的内外环境都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有的时候这种变化还会变得非常剧烈。针对外部环境来看,酒店行业目前属于一项朝阳产业,酒店的数量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例如大部分大型、中型城市当中的年增长速度就在5%以上),随之而来的就是竞争环境的飞速变化,酒店客户的构成和影响客户心理需求的因素不断变化而且非常复杂,呈现出显著的求新求异特征;针对内部环境来看,员工的流失情况也非常严重,按照旅游局的统计结果来看,在前后,在酒店行业当中员工的平均流失率超过20%。另外,酒店的设施设备的老化速度也比较快,3年到5年之间不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就会直接造成酒店的市场竞争力迅速下滑。正是因为酒店行业所具备的以上特征,导致酒店的管理人员需要随时探究满足本行业的主要特征的管理方式,同时不断地对其展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酒店行业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更好地发展。
(一)将标准化同个性化综合起来进行管理的方式。
因为酒店行业对于服务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酒店行业为了能够有效控制最终的质量水平,尤其注重针对满足本行业的相关管理形式进行研究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措施来防止管理失控。不过因为酒店所提供的产品大多都是无形的,因此个性化的服务也非常重要。作为酒店行业,需要在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基础之上加以施行个性化的服务措施。所谓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指的是一个企业为了能够实现更加规范、统一的管理,对于工作条件和重点工作要求展开的统一标准的设置,并且通过这一标准来进行企业日常管理的考核以及奖惩。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产品质量以及管理体系之间的高度统一性。这一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了快餐行业身上,比方说,连锁企业“肯德基”,它在全世界拥有数以万计的餐厅,不过不管在世界各地的任何一家肯德基当中,汉堡薯条等有代表性的产品都是完全一样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发现,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是该企业所采用的基本形式;反之,标准化管理的工作模式也在较大程度上令肯德基公司实现了快速扩张,这对企业发展而言有非常好的推进效果。不过针对酒店行业来说,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却只能在某种范围内使用,比方说床上用品的铺设、室内清洁的程序、摆放物品、卫生要求等,在其他方面并不适用,需要采取标准化以及个性化综合管理的形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指的是一所企业所制定的、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的目标以及相关的管理要求,是一项保证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措施。它将质量管理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之后,能够协助企业针对产品的最终质量予以全方位、有效控制。针对酒店行业来说,产品生产链条相对来说比较长,而且工作的环节也相对比较多,假如一名客人入住酒店之后,需要经过包括门童、行李搬运人员、登记、各个楼层之间的服务、迎宾、餐饮、结账、保安人员、电话、娱乐等,任何一个环节所提供的服务水平都可能会对客人感受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对于任何一个酒店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观念进行统一,令所有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对整个酒店质量要求有比较统一且明确的认知。同时,专业人员参与到质量管理法当中进行参与是非常有必要的。之后对员工予以全面、反复性的培训以及训练,展开严格考核以及系统督导,才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酒店全面质量管理的完整实施程度。
这种方式最早是美国的组织行为学专家赫塞所提出的,他认为,一所企业当中的员工处于被管理者的角色上,他们在不同时间段、处理不同工作任务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状态。而员工的工作状态对管理阶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他们对员工展开有效的`管理。而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工作状态通常是因其自身能力(基础知识、工作经验、相关技能等)以及工作意愿(对于工作是否能够完成的自信心、对该工作完成是否进行过承诺等)所决定的。针对酒店行业来说,因为其所提供出的产品大多都是无形的,因此客户也是借助感受员工行为实现消费全过程,员工是否能够具备积极的工作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酒店来说,需要进行适当的情境管理,对于员工工作的状态(能力和意愿)予以适当的管理以及引导,才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酒店服务的质量水平。关于情境管理,主要是将员工的状态分成以下四个类型:其一,没有意愿,没有能力;其二,有意愿,没有能力;其三,有能力;意愿下滑;其四,有能力,有意愿。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可以在下述三方面进行情境管理:其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的情境管理模式:(1)开业阶段:此时管理团队刚成型不久,对于工作的任务拥有较高的热情,不过工作经验稍显不足,而且工作能力也比较有限,此时可以适当引导,保持沟通和细致培训,加以适当的鼓励,避免严厉指责;(2)经营上升阶段:此时管理模式初步完善,员工的能力也得以提升,不过工作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下滑,此时可以进行“教练”,完善管理的相关制度,监督员工行为等;(3)成熟阶段:该阶段中,酒店平稳运行,且经营情况比较好,员工有能力,也有意愿,可以使用“授权”的形式,管理人员进行深入战略分析;(4)衰退阶段:此时酒店的经营发生滑坡,在市场中竞争力也有一定的下滑,这一阶段员工拥有能力,意愿会因酒店的竞争力而受挫,此时可以采取“参与”的形式,共同参与讨论,找到经营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困难。其二,针对酒店当中工作任务的差异,使用不同的管理形式。常规工作可以多采取“参与”以及“授权”的形式,调动积极性;新业务采取“教练”和“引导”,令员工能够充分地掌握工作内容。其三,对员工(或不同状态)避免使用相同管理形式。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使用“授权”或“参与”;新员工采取“引导”或“教练”。另外,员工的不同状态还需要在管理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授权管理的方式。
酒店所提供的的服务为面对面服务,因此酒店管理当中授权是比较重要的。令基层的服务人员能够拥有更多变通和流程修改的权限,甚至于权责范围内的折扣权限,能够令服务人员在一线工作中及时提供客户所需求的服务内容,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
(一)“生命体”管理措施。
酒店是内在外在环境都经常发生变化的行业,因此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的力度。首先,可以指引员工将酒店作为完整生命体来看待,任何一个部门都是这个生命体当中的器官,脱离了生命体都是无法生存的。这种管理的方式强调部门之间团结协作和相互配合,同时也重视员工情绪上的变化,这两点对于一个酒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客户到酒店消费的过程具备较高的综合性,会涉及很多工作岗位以及部门,使用“生命体”管理的方式,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以及客户的满意程度。
(二)危机管理措施。
酒店人员密集、功能综合性强且复杂,因此经常会面对一些程度不同的危机。
1.危机类型分析。
从整体上看,酒店发生危机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洪涝、雷雹、流行性疾病、突发性地震等,例如中旬肆虐的非典,就曾经对各地酒店行业造成打击)、突发性社会治安事件(例如聚众赌博、凶杀案、抢劫案等,任何酒店都可能会发生)、火灾、水电煤气等突然中断、大面积食物中毒、设备设施伤人(例如墙砖脱落砸伤或划伤、意外滑倒导致摔伤等)、公关危机事件(主要是客人的投诉)、客人自身原因导致危机事件(例如饮酒过量或急病发作,严重的还有死亡情况)。
2.如何应对危机事件。
首先,需要结合危机事件类型制定出处理方案,同时明确规定在面对危机事件的时候各级工作人员的分工情况,保证程序合理、处理及时;其次,提升员工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培养力度;第三,对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防止由于工作疏忽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第四,在危机发生之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方案,及时补救;第五,认真进行反思,寻找漏洞,总结经验。
(三)管理员工潜能。
其一,调动工作人员内在工作热情,作为酒店,需要尽量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舒畅的心情,采取一定的政策来稳定员工,继而将积极心态转变成生产力;其二,对于还没有显现的工作能力予以适当的激发,可以适当地采用竞争制度,同时加以有效培训以及考核,提升激励力度,调动员工的工作潜力;其三,协助员工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寻找时间陷阱,制定出工作目标,将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安排,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针对酒店行业来说,其具体管理方式和其他行业之间有较大差异。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满足本行业要求的管理方式,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保持时效性,令管理充满灵性,不受危机事件的影响,在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佟安娜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3]李妍.浅谈酒店管理方法的创新[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8).
[5]高江超.浅谈酒店管理的创新策略方法研究[j].现代营销,,(4).
[6]安美丽.酒店管理方法的创新途径及基本思路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2).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二
摘要:在农村公路工程管理中创新是保证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结合工程实际,首先对农村公路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管理创新策略进行探讨,提出了创新管理工作内容、创新工程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型人才的储备、抓好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加大农村公路路政工作力度几点建议,希望分析研究过后可以提高公路工程管理水平,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工程管理;管理创新。
0引言。
近年来的发展中,我国都非常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渐开始建设,多方面的农村基础建设加大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中,全面开展高效的工程管理可以提升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但是当前很多的工程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较低且工作经验也不足,需要通过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1农村公路工程管理存在的不足。
1.1公路工程管理体系不健全。
公路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需要群众、地方政府、施工企业、供应商等协调一致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但是,当前很多的工程管理中的管理者对于工程的施工环节以及管理没有充分的了解,在意识模糊的情况之下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都难以保证。
1.2管理理念滞后。
当前农村公路管理的重点集中在资金的管理和分配上,对于其他的一些重要方面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变动比较大的情况下,管理工作的不足就凸显出来,很难保证农村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更别说质量和效率[1]。
1.3专业人才匮乏。
在工程中实施管理的是人,所以人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内进行施工,对于技术要求必然存在很大的区别,管理的难度也会有较大提升,就当前我国的农村公路工程的管理实践来分析,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很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施工方案无法落到实处,公路整体价值难以实现。
2创新思路。
2.1创新管理工作内容。
管理工作内容的'创新主要的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工程的质量,只有保证日常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才能充分保证工程组集中的质量满足要求,这也是将管理工作作为工程整体施工的重要过程,其中包含了准备过程,还包括了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最后的竣工验收过程。在工程开始之前,需要全面开展工程的设计方案管理工作,因此,管理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同行业的一些标准和规范与本该工程中的设计方案进行比照,这样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一些新出台的管理制度,充分保证最终的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在工程结束之后,管理人员应该协同监理工程师进行工程整体质量的检验工作,对于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详细记录,如果质量存在严重问题需要立即进行整改处理;如果质量问题不是非常严重,则可以警示以后的工程,以免再次出现类似错误,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在此基础上,大大提升施工的效率,缩短工程消耗的周期,如期交付工程[2]。
2.2创新工程管理制度。
农村公路工程的项目,施工单位往往忽略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当前施工企业很多都存在缺乏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很多的管理人员都认为农村公路与城市公路不同,不需要保证工程质量,在管理中也不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进行施工,因此,需要全面提升管理人员对于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序衔接。对于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明显的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分析设研究,并且立即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在工程施工中,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全面提升工程的质量。
2.3加强管理型人才的储备。
农村公路的施工、设备单位对于施工管理的认识度严重不足,自己就觉得农村公路与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重要的工程存在差别,这种思想上的错误就导致了管理工作难以有序地开展下去,主要的管理者也不会高薪聘请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到工程项目中,这就导致了工程难以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最终降低了工程的质量,使得工程效率也难以保证。因此,在农村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并且提供与之相对应的薪资和福利待遇,让更多具备丰富经验的新型人才积极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中,从而提升农村公路的质量。
2.4抓好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
2.4.1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工程管理方面需要结合当前我国所指定的一些标准和规范,同时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将工程管理的责任进行具体的划分,让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负责的内容和责任权限,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的来完成所有的工作,特别是要分清各个承包商的具体责任,要认真负责自己的工作。农村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一般比较小,各种基础设施都不是很完善,实验室更是缺乏,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积极的联系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保障工程的质量。
2.4.2工程进度管理方面。
在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不能以牺牲工程的质量而提高施工速度。在工程实践中,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来合理控制工程的进度,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还应该结合当前的农村公路具体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决策机制,划分好责任和义务,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防止因为业主或者其他一些机构提出特殊的要求而延误工期,同时还要协调处理好各个承包商和供应商的管理,及时提供工程中所需要的一切材料和设备,保证工程的质量,提高工程效率[3]。
2.4.3工程投资管理方面。
工程的前期工作是工程的前提条件,包含了勘察、申报、研究等等工作,在该过程中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保证工程的实施有可靠的依据,同时进行清单计量,合理控制工程的投资。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按照预定的合同进行施工,与农村公路工程的特点联系起来,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将业主和承包商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公平、公正地进行工程的变更和计量,还要做好一切的工程记录,保留证据,如果出现了工程纠纷可以提供给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和分析。
2.5加大农村公路路政工作力度。
加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力量,扩大队伍的编制,保证每一个角落都有路政人员进行管理。在路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依据国家相关的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把握好关键点的质量,同时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充分保证农村建设中的四、五类桥梁质量,避免出现严重的车辆超载的情况出现,保证农村公路使用的正常化。同时,还要加大超载车辆的检查力度,在农村公路桥梁工程的上下游200m范围内不能进行取土或者是挖沙施工,加大违法处罚和管理力度,严禁一切超载车辆上路,还要严格控制农村公路周边中存在的私拉乱建、垃圾乱放的现象,保证农村公路工程的合理使用,维护公路产路权。
3结语。
公路工程项目是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加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措施,可以大大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所以强化农村公路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者应该积极创新、全面培养人才并且实现管理创新,落实到各个工程管理的细节,这样此案充分保证工程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全面提升公路的质量。本文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要全面的落实,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3]冯岩萍,姜晓东.公路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探究[j].科技风,(2):140.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三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从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课标中,有不少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高一新生,注重把这两种实验做好,对于演示实验,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老师的引导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对于学生实验一定要强调人人动手,不能做“听众”;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明确实验步骤,认真做实验,仔细记录数据,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课后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小实验(如“悬挂法”找重心)或“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主动积极地去动手实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样,大家学习物理时也要做好预习、认真听讲、复习、练习等基本学习环节,但是物理的学习还需要学生更多的抽象思维,所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四
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
三、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四、如何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
五、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
六、如何选择教育科研方法。
七、如何撰写和发表教育科研论文。
大部分教师的误区:将教研作为教育科研,将教研论文作为教育科研论文。将教育科研论文写成工作经验总结,缺乏问题意识、科学方法、学术规范。
斯腾豪斯说过:
“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对偏爱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有效的实践观察者。不管从任何角度理解教育研究,都必须承认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我们教师常出现的选题不当:
一是范围太大;
二是研究问题不明确;
三是研究意义不大;
四是课题太难,条件不具备;
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问题。
通过听陈博士的讲座,我对教研与教育科研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前我分不清什么是教育科研什么是教研。而且,一想到写论文就怕,不知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通过今天的学习,课题的选取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课题的来源也很多,可以反思教育教学,留意各种争论,关注焦点、热点、难点,分析他人经验,探究问题的起因,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多注意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随时把它记下来,就可以作为日后的写作材料。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五
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是建筑教育与法学教育的交叉,其目前存在思想观念认识略有偏差、国内外法学教育的碰撞、课程体系设置不甚科学合理、教学方法略显单一等不足,可以通过对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内涵重新进行界定、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网络教育模式、不断优化课程结构等途径予以完善,使之趋向科学合理。
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是建筑教育与法学教育的交叉,和形式意义上的建筑法规教育与法学教育有一定的区别,它是在我国法学教育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兴培养模式,这也表明法律职业教育日趋明显。目前,我国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已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也形成了自身的教育特色,但现阶段它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有人认为法律职业就是司法职业,所以建筑类院校的法律职业教育也就成了培养建筑诉讼领域的司法人员的教育,并且与此相关的实践活动也被简单的认为是诉讼实践训练。事实上法律职业并非仅指司法职业,它还包括立法、行政执法、企业法务等工作人员的培养,所以法律职业教育的内涵要更深、更广;其次,有人认为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应该培养建筑方面的法律专家,当然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在其课程安排中有侧重于建筑课程的部分,但是正如多数人认为,法律人应当是具有多种素质的法律人才。法律人不仅是法律领域里的专材,而且是解决社会诸多问题的杂家。
(一)相关信息。
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规范的语言表达、一定的实际操作技术、快速融入社会交往的能力,这就要求法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应当注意拓展其它学科知识,加强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以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国外进行了全方位的吸收、融合和摩擦。因此,中国建筑类院校的法学教育同样面临着这种局面,为了更好的与国外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接轨,中国建筑类院校的法学教育需要审时度势,贯穿东西,严谨作出改革。
我国多数建筑类院校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讲授式。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投资主体中国家参与的方式也发生变化,大力推行“业主负责制”。在此种投资模式中,各个投资主体追逐自身投资效益,因各种矛盾冲突接踵而来,为了解决此种纠纷,国家也从法律的角度予以规制。近期,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多部法规规章,基本上形成了我国建筑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一名建筑类院校的法学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我国现行的建筑法律法规,因此开设专业的建筑法规课程势在必行,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建筑业走向法制化的今天,在保证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开设专门的建筑法规课程尤为重要。
我国建筑类院校在法学教育方法上也存在教学方法陈旧问题。首先,教学方法刻板传统。目前仍以讲授式授课方式为主,讨论式授课与案例式授课未能普遍开展,模拟法庭的训练次数有限。在课堂上通常是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考试时背笔记,此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社会发展必然。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法科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其具有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谈判能力、诉讼能力、调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这是一种素质教育的体现,通过素质教育,教给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法律职业的要求。
据了解,近些年来,部分建筑院校的法学院对课程进行调整,如压缩法理学、法史学(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和外国法制史等课程的统称)等基础理论课程的门数、学时,大量的开设经济、民商、行政等实用性课程,甚至国家颁布一部法律法规,就开设一门相应课程,这是应时的法学教育模式。另外,许多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许多学生盲目选课,由于法学课程具有相互逻辑关系,因此学生出现听课听不懂现象。这种现象源于学生未能扎实掌握法律基本理论,未领悟法律精神实质导致。因此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必须首先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以后,再逐渐精通各行各业的法律知识。
鉴于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的不足,对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进行改革显得尤为必要,意义重大。这种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合格的适应司法改革需要的人才,为立法、司法、法律服务等部门的人才培养提供严格的'法学教育,培养应用型法律职业类人才具有重大意义;这种教学改革适应对于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建筑业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建筑院校的法学教学改革对建筑业全面纳入法治的发展轨道,面向全社会和建筑业培养大批既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又具有本行业专业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充分发挥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法学教育是历史上较早的学科门类之一,法律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因此法学教育的重心是超越法律之上的系统的概念和原理,经常采用的教学法是注释教学法。而从法学本质属性看,法学教育各个学科的支持,借助不同学科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内容来丰富法学的内涵,从而培养法律人的批判思维和独立人格,使法律人尊重历史,服从已制定的法律,同时对法律精神变化不断深入研究,从而形成现实的法律观念。但目前高等法学教育并不是以学术教育为主要使命,如何平衡高等法学教育中的学术性与职业性,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逐步由国内本位向兼顾国际发展。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通讯和交通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球村正逐步形成,建筑类院校的法学教育应该在和国外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相互吸收、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因此,中国建筑类院校的法学教育须应社会全球化的需求,加强与具有各种法律文化传统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外,借鉴先进的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模式,促进中国建筑院校的法学教育能在发扬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其体系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强化职业教育。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对于法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中国专业法律人才较少,与国外优秀法律人才竞争激烈。当然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已意识到这点,但仍需强化,如加强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等。另外,应加强有关经济学教育,并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建筑类院校的法学教育也应适合此种发展形势,加强经济法、行政法课程建设,并可采用外国的相关原版教材,与此同时,加大双语教学比重,不断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这也是强化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最后,建立和完善网络教育模式,促进法学教育多元化。网络教育是新兴的教育模式,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应采取此种教学模式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因为它可以使不同国家或者具有不同文化传统法律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促进建筑院校法学教育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网络教育模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案例分析、法学研究、法学评论、精品课程、学术动态等大量的法律信息,还可以对社会公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这是建筑类院校的法学精英教育的必然要求。另外由于建筑类院校的法学人才培养与普通院校法学人才培养相比有其特色之处,因此更需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以达到建筑类院校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最优化的同时实现效果最佳控制[2]。
在14门法学核心课程之外,开设专门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是建筑类院校法学专业教育的特点,这样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精法律、懂建筑的专门人才。建筑法律法规是一个复杂的法律体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操作实践性。每部建筑法律法规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科学的教学内容编制具有必要性。一般来说,建筑法律法规可划分为3个体系:城乡建设法规,这一体系包括《城市规划法》以及《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内容;工程建设与建筑业法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规定》《中外合作设计工程项目暂行规定》《工程监督管理办法》《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等;房地产法规,这一体系包括《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规。所以建筑院校可以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讲授合适的课程内容,使建筑院校的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建筑行业发挥较强自身优势,这也是职业精英教育的目的[3]。
首先,建立教师特殊的人事机制。法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必须将书本的法律知识与法律实践结合。因此,法学教师自身需要具备实践经验,在课堂讲授中能够将这些经验与学生分享。因此加强法学教师的实践经验的来源之一就是对法学专业老师的人事机制作以下改革,建立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教师之间职业互换的渠道使富有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或律师可以到法学院系中在一定时间内担任专职教师或者兼职教师。同时,法学教师在掌握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后,在法官、检察官的工作岗位挂职锻炼或兼职锻炼,或者建立稳定的校外兼职律师制度,具有一定规模的院系建立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当然建筑院校法学专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凸现自己的专业特色。
其次,讲授式教学法与案例式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专家讲座制度。讲授式教学法是我国法学教育一直沿用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法学理论、原理参考有关教科书,并围绕教科书相关章节内容进行系统性的讲解,这种教学法主要是课堂讲授。案例式教学法是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案例式教学的基本方式是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法与讲授式教学法相比较,优势明显:一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二是使学生毕业时能尽快适应实际法律部门的环境;三是有利于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诊所式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法学院普遍兴起的一种法律实践性课程,其特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际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中应该具备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观念。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在资金运作上欠缺,再加上外部环境的限制,所以在现阶段可以考虑模拟法庭的教学方式,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我校模拟法庭的现有条件来发展我校的法学教育。所以,我们可以将3种教学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使三者充分融合。并在我院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尽情体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学会如何打官司,如何分析案情,如何写各种诉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首先,课程结构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设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在保持传统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增加建筑领域中的课程,凸显建筑类院校的特色;其次,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相关的理论课程,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具有深厚法律理论功底,以期能与法律职业、法律技术密切结合;再次,课程结构改革从学生需求出发,减少必修课科目,扩大选修课的范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选择各类选修课;最后,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增加其他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知识,使交叉学科及建筑特色化课程数量不断扩大。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改革,以期能为社会培养出适应国际化、网络化的专业法律人才,使其成为中国法治进程的中坚力量,同时为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六
:我国实施的“依法治国”战略,“法治”国家方针的建立,股动了高校法学教育的开展,一起为了习惯今世经济、政治、社会的开展,大学法学教育正在广泛遍及。但是因为我国法学教育制度自身存在的缺点、师资力气缺少等因素,致使法学教育方针不清晰、理论和实习相脱节等现状的发作。处理法学教育这些坏处,需求从法学教育制度自身着手,改善教育形式、方法、内容等,将理论与实习相联系,营建学法、遵法、崇法的空气。
大学生法学教育现状对策。
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明不断开展的时期,对法学常识、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依据我国法治开展陈述材料显现,我国近三十年,法学专业建立在高校中增长了100倍,但是法学专业学生工作率却处于文科专业中的最低位,这种供求严重的不平衡和失常,对我国的大学生法学教育提出了质疑。这篇文章将对我国大学生法学教育的现状、现状发作的因素以及处理这种现状的对策进行探析。
(一)教育培养方针不清晰,教育理念滞后。
教育方针辅导着教育方法、内容,一起也是培养何种类型人才的指南。当时我国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因为短少社会实习,在专业技术方面存在很大缺少。关于本科生和研讨生的培养定位不精确,一般依照相同形式进行培养,致使我国法学人才习惯不了今世社会需求。法学专业是一门具有实习性、社会性和使用型的学科,因而培养实务性人才是当今大学生法学专业学生开展的方向。依据对我国法学专家的调研,“本科法学专业学生培养实务性法学专业人才,研讨生包含硕士和博士培养法学研讨型人才”是当时大多数专家共同附和的教育培养方针。但是当时我国法学专业的院校,关于本科专业的学生不能有用的定位,致使结业四五年后才能习惯工作岗位。在教育理念方面,重理论轻实习遍及存在,理论课所占的时刻远多于实习课的时刻。关于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培养理念和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培养理念方面存在模糊不清以及定位不精确等坏处。
(二)教育形式、方法、内容存在缺点。
法学自身是一门实习性十分强的门类,但是因为当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许多高校对法学的教育形式采纳单一的“填鸭式”教育和师本教育。这种教育形式不能习惯时代、社会的开展请求,一起也满意不了人才培养的请求。“统一性”的教育形式,致使学生培养的统一性和无特征性。在教育方法方面,老师一般选用简略地讲义解说,即便使用事例教育,也不能对事例进行详尽、透彻的剖析。教育的主战场被捆绑在课堂上,学生变成不了学习的主人,短少实习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内容方面,老师解说的内容首要源于教材,而教材自身短少立异性及常识点的陈腐。我国现有的教材一般是依照对现行立法的注释,短少从学理上进行的更多地探求。
(三)理论与实习相脱节。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法学作为一门实习性和使用性十分强的一门学科,现在呈现了严重的重理论轻实习的景象。许多法学专业或许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把学习法令条文、理论及概念等作为学习的要点和方针,乃至有的法学专业的学生结业后都会不会起草合同、文书及办案等。但是当今社会关于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使用法学常识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因而社会需求与校园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对立。“法学的封闭性很大程度源于法学练习和教育的传统”,因而传统的教育形式无法习惯当今社会的需求,假如想要打破这一封闭性就必须进行变革。理论和实习的脱节,晦气于我国法学工作的开展,一起也阻止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造。
(一)我国大学生法学教育制度自身存在坏处。
1.司法考试捆绑本质教育的培养。司法考试作为法学专业学生步入工作岗位的通行证,在法学学习以及学生思想中都占有很大的位置。因而现在许多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入司法考试常识,将大学作为司法考试的练习班,这种景象致使的一个结果即是学生、老师将学习、教育的要点放在应试上,疏忽了法学专业本质的培养,然后致使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法令技术方面存在很大的短少,一起法学涵养也缺少。
2.高手教育被群众教育所替代。据有关数据表明:在美国工作中社会位置与收入方面居于前两位的就有律师职业。而在我国法学专业的学生工作艰难,高专业本质的律师更是短少。这种景象发作的因素首要是我国法学专业院校十分遍及,不论是有没有教育实力的院校都开办,致使校园教育层次的良莠不齐。这种景象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的一面是能够遍及法学常识,让更多的人学习法学,构成学法、懂法、遵法的社会空气。晦气的一面是群众教育替代高手教育,致使高校培养出的学生不具有必定的专业本质和才能,无法习惯岗位的需求,工作率降低以及职位的不稳定性添加。
3.应试教育的坏处。我国采纳的应试教育给法学学习带来了严重的晦气影响,首要是搬运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的要点搬运到死记硬背法学常识方面,而疏忽了关于法理的专研以及实习的价值。其次是搬运校园、老师的注意力,校园为了提高工作率和司法考试经过率,在学生上学时期就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主要性的思想灌注,而且鼓舞学生考研升学,减轻工作压力。老师在教育方法和安排上,将理论常识的学习时刻远远多于社会实习的时刻。最终是给学法学习构成根深柢固的妨碍,法学本是专业性、使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复杂的法令条文、概念等假如死记硬背将晦气于学生的持久开展,但是应试教育为法学建立了重理论轻实习的思想,约束了法学的开展。
(二)校园设备短少、师资力气缺少。
现在多所开设法学专业课程的校园都没有完善的教育设备,如多媒体、模仿法庭、事例体会途径等。这制约着法学专业的开展以及学生专业技术的学习。老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职位,因而老师水平的凹凸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专业本质,而当今法学专业的老师仍存在诸多问题,首要是老师实习才能缺少,短少实战经验,就不能传给学生实习的经验,其次自己的文明水平及专业素养仍存在很大的短少,大专、本科学历仍占有老师的大多数,最终是短少出国进修学习的练习时机,没有时机学习国外领先的教育理念、方法。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法学专业学生的开展和我国法治的进程。
(三)社会的法学现状、空气的影响。
尽管我国实施的“依法治国”和建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法学的学习起到了无穷的股动作用,但是高校法学专业结业生面临着严重的工作艰难,致使全社会学习法学专业的热心收到了严重冲击。说到法学,家长、社会的反应即是工作难,这种思想制约着法学专业的开展。一起社会的这种法学空气也影响着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要想变成依法治国的国家,条件即是营建学法、遵法、崇法的社会空气,因而学法空气的缺少将对遵法、崇法带来很大的艰难。
(一)变革大学生法学教育制度自身。
教育制度是变革坏处的底子,因而要想处理这种晦气现状,关键即是要变革大学教育制度自身。首要,清晰司法考试的含义与价值。大学教育不只仅是传授某个法学概念、理论或许事例剖析,而是培养法学细致的逻辑思想和较高的法学专业本质。因而将大学学习与司法考试区分隔,一起变革司法考试,使其愈加习惯学生专业技术提高,将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学习的要点搬运到实务性人才培养上来。其次,建立高手教育的理念。法学需求遍及一起法学专业学生也需求高手似的培养,即对开设法学专业的校园进行详细、严厉的批阅,对未到达标准的校园撤销此专业的开设。对老师进行定时查核,筛选专业本质低的老师。经过对校园、老师方面的尽力,到达高手教育的方针,培养出习惯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端人才。最终,变革应试教育,将实习更多的进入到平时的学习、练习以及考试过程中,将培养学生专业本质以及涵养作为学习的要点。
(二)改善教育形式、方法、以及内容。
传统的单一教育形式、方法和内容无法习惯社会的开展需求,因而需求进行变革与完善。模仿法庭的建立能够给学生现场表现供给平台,一起也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的理论常识进行使用。还能够跟检察院、法院、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伙伴,供给学生现场体会的学习时机和逻辑思想培养、练习的时机。在教育内容方面,要突出法学的使用性、实习性的特色,能够经过生动的事例进行教育,一起表现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广泛参加,不只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热心,一起也提高了详细使用的才能。例如能够经过某起刑事犯罪进行探求,然后清晰“刑事犯罪”与“民事责任”的差异,一起也培养学生探求的趣味和逻辑思想的练习。
(三)将理论教育与实习亲近联系。
英国闻名法官科客有一句经典名言:“法令是一门艺术,在一自己能够取得对它的知道之前,需求长时间的学习和实习”。因而,关于法学的学习应当将理论与实习亲近联系在一起,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培养。这么请求高校应当定时举行模仿法庭实习活动,或许旁听等社会实习活动,这些活动关于学生的练习益处是不穷的,也是讲义所学不到的。还能够安排学生去律师事务所进行见习或许实习,把学生真实融入到社会实习过程中。
(四)营建学法、遵法、崇法的空气。
学法、遵法、崇法的空气有助于学生关于法的学习热心的股动以及对法在内心深处的遵守,而营建这种空气需求校园、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尽力。校园的“依法治校”,家里的遵法遵法以及社会的无违法乱纪等都有助于这种空气的构成。能够安排学生定时观看法令讲堂等电视节目,对法学部分概念能够有更深的学习和了解。
大学法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的高本质法学专业人才以及建立学法、遵法、崇法的理念,是我国建立“法治国家”的主要途径。但是我国的法学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存在教育培养方针不清晰,教育理念滞后;教育形式、方法、内容存在缺点;理论与实习相脱节等。致使这种景象的因素首要是我国大学生法学教育制度自身存在坏处、校园设备短少、师资力气缺少、社会的法学现状、空气的影响,变革和完善大学法学教育需求变革大学生法学教育制度自身、改善教育形式、方法、以及内容、将理论教育与实习亲近联系以及营建学法、遵法、崇法的空气等,经过这些对策我国的大学生法学教育将会培养出习惯社会需求的高本质人才,为国家的法制建造贡献力气。
[1]王小萍。高级法学教育中的法令道德教育探析。我国法学教育研讨。2009.
[2]史亚杰。我国法学教育变革探析――以英美法对我国法学教育影响为视角。辽宁公安司法办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3]花瑞锋,高永明。论高校法学教育与大学生法治品格的刻画。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王鼎,牟宏微。新时期教育布景下我国高校实习型法学教育的探析。法制与社会。2007.
[5]徐娟。试议我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会。中小企业办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
[6]周林。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变革措施探析。智慧。2012.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七
法学方法是民法理论的灵魂,民法学就是民法解释学,表明法学方法论的基础性建构作用。探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于有效地沟通理论和实务,为理论的发展提供素材和动力,指引和规范司法裁判的实务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1、有助于限制法官任意裁判,保证法律的安定性。法律推理本应是一个演绎的过程,采取三段论的模式:大前提是“找法”,寻找应当适用的法律规范,小前提是确定案件事实;最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将抽象的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得出结论,即判决意见。而目前我们的一些法官,他首先确定判决结果,然后在法律条文和案件证据中寻找依据,即学者所谓的“被倒置的法律推理”。使判决结果成了法律推理的指南。至于这个判决结论怎样被确定的,却不得而知了。因此,案例分析法的确立有助于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法官依法裁判,从而维护法律的安定性,促进法治的实现。
2、有助于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仅凭自己的法感断案,不能带来可靠的公正,法官只有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才尽可能地达到以普遍或平等原则为基础的公正。法学分析方法体现了法律的形式正义,使得司法成为一个技术性的过程。裁判的技术化、形式化,使得判决书的公开和监督成为可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增强判决书的说理性和透明性。判决书公开使得法官的推理过程和论证方法受到公众的监督,以保障司法公正。
3、有助于司法效率的提高。案例分析方法采用标准化的程式,可以提高法官思维的明确性,简化思维的过程,避免分析案件的思维误区,从而使得司法裁判更具有效率,并且保障审判的质量。法官面对一个新的案件,不必考虑从何处下手,只需按照分析方法指引的步骤操作即可。因此,案例分析法可以与流水生产线相比较,使审判效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大为提高。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八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经过广泛市场调查,并与校企合作的`浙江远洲集团深入合作,邀请专业委员会成员共同研究并设计了基于工学交替的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过程及内容如下:
(一)设计“四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过去偏重于理论教学的模式,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目标,建立学习反应模型下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能力为目标,工学交替为基础,学习反应为依据,专业改革为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实践教学为关键,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采取分层培养,工学交替,“1+0.5+1+0.5”的“四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1-2学期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进行酒店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3学期依托合作企业,开展工学结合,与企业共同培养,激发学生不断增加自己人力资本的愿望,4-5学期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培养酒店督导层管理能力为主,强化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反应,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就业岗位。6学期采用顶岗实习模式,与企业再次零距离接触,实现学生就业与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重点落实“一体化,二结合,三层次,四阶段,五环节”,保证达到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
(二)构建层次化课程理念体系。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以职业岗位发展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形成层次化课程体系,如下表: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由酒店服务实务课程模块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服务技能;督导技能培养层由酒店督导实务课程模块完成,主要培养学生最基础的管理技能;管理技能培养层由管理实务课程模块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结合课程体系的3个层次递进规律,设置五个实践教学环节:
1、专业认识实习,通过讲座或参观等形式,使学生认识酒店管理专业的业务范围,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2、酒店服务技能实训,通过这一环节的实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酒店的服务技能,为后面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3、酒店管理技能实训,这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主要通过单项实习完成。
4、企业实践,是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部分。为了保证企业实践课程的质量,和企业专家一起对企业实践课程进行详细设计,课程包括应用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企业实践有详细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包括入职培训、服务知识与技能、管理知识和技能构成。在企业实践中,安排专门的实训指导教师,充分保证企业实践课程质量。
5、综合技能实践,学生具备了一定酒店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已能够从事酒店服务工作和基层管理工作后,学生通过学校推荐和自主选择,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实现就业。课程教学改变以前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对割裂开来的做法,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专业核心课程和骨干课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三)构建以酒店核心能力为基础的pmes课程实施体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针对岗位确定职业能力要求,再依据分解,通过具体课程重构进行教学。以服务技能、管理技能二项能力为主线,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标,专业知识加强针对性,实践教学重在培养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酒店管理课程体系。通过调研,我们获得了高星级酒店对酒店基层服务和基层管理人才及其岗位能力的需求,确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培养规格的两大能力主线(基本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课程体系的四大能力模块。基于能力矩阵中的两大能力主线和四大能力模块,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按照工作流程提炼出代表性工作任务,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需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整合,根据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形成了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提炼出一批课程,最终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基础,“模块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具有先进性、生产性和可持续性的开放型、区域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并根据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需要,也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补充,酒店管理专业还应建立多个形式多样、功能明确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用于专业入门教育的认识型,结合企业典型工作岗位任务的合作型,提供真实工作岗位的顶岗型。实训实习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制定有《合作企业实验、实训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开展人员培训的规定》、《教师脱产到企业顶岗实践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以协议的方式明确了校企合作双方的责、权、利,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校企合作业务的开展。实训管理制度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进行建设。为了保障制度的实施,制定配套保障制度来完成同时借鉴企业“6s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制订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基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学籍管理条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基于学生学习成效提高和技能掌握的成绩考核办法、以社会和企业评价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相关教学文件,完善督导与评价、检查与考核、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等教学质量监控方法,规范对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管理,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学生职业技能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体系。
(二)师资队伍建设。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着力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依托,以专项技能模块化课程建设小组为纽带,专兼结合、结构优化、教学与创新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九
人的心愿不外有三:健康的身体,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的富裕和看上去优雅美丽。
——柏拉图。
美是比任何语言都有力的推荐信。
——亚里士多德。
正是在我们的自然天性中,存在着一种激切的弥漫一切的情绪,这就是关注美、珍视美。如果忽视了我们心智的这种显著的力量,则对我们精神世界的任何描述都是不完全的。
——乔治·桑塔亚那。
法学论文写作对于学习法学和研究法学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对于本科阶段的同学们来说,法学论文主要体现为两种:一种是学年论文,也就是在每门课程结束的时候,作为一种考试方法的法学论文;另外一种是。
毕业论文。
也就是为了取得法学学士学位而写作的论文。两者尽管具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对于写作方法的要求基本相同我们在这里所谈论的法学论文写作包括这两种形式。
法学论文的写作最能够锻炼同学们用法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搜集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同学们将来在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奠定基础。
通常来说,法学论文,属于学术论文,也就是用来表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文体。学术论文包括一般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通常我们写的学术论文为一般的学术论文。从学位论文的层次上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不同的层次的学位论文有着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创新性、规范性和篇幅上等等。硕士论文一般要求字数在2.5万字以上,而博士论文的要求是在12万字以上,对于学士学位论文来说,只要求5000字以上;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客体应当有新的见解,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实际上来说,写论文只是学习如何做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便在将来学业完成后能够继续从事研究,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比较符合学术规范的形式予以公开和传播而已,所以本科阶段学习写论文的目的在于掌握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写作技巧。著名的当代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说到: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只要不抄袭,是自己想出来的,要完全没有创见就不容易。
一是端正态度,自己创作,把写作的过程作为自己学习的机会和过程,禁止抄袭。
在目前网络极为便利的时代,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上可以很轻易地获得各种题目的论文,要把不同的论文题目剪切组合在一起拼凑成新的论文,简直就是易如反掌,而且说实话,有的论文或者文章指导老师也不一定看得出来,所以这里就需要自律,有一种起码的学术道德的自我约束。他律,也就是将来的答辩委员会、指导教师或者同学们的约束也会起点作用,但最为关键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所以撰写论文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实事求是,诚信做人,一旦发现抄袭和请人代替,毕业论文成绩就将一律按照不及格处理。
二是要区分抄袭与引用、模仿的区别。
完全的不假思索的大幅的照抄照搬,是抄袭,是剽窃,是对他人的知识产权的侵犯,而对于别人的观点的引用,最好是加上自己的评论,这就不属于抄袭。
引用必须要注明出处,要注明你这个文献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个文献的基本信息,也就是文献的作者、名称、公开的时间等等,还要说明你引用的文字是从哪一页上得来的。为什么要写的这么详细啊?还要便于你的文章的读者可以自己去获得这些资料,也便于别人去核查一下你的资料是真的还是假的,你的资料引用是否有错误。这也是一个起码的学术道德水准和学术态度问题。
本科生(包括自考生)和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时候,答辩老师首先看什么?首先看你的论文的格式是否符合学位论文的要求啊,尤其是行为的段落格式(比如首行缩进两个字符等),再看你的注释(脚注和尾注),然后再看看你引用了哪些人的文章,你的文献的来源是否是来自高品位和高质量的学术刊物,你的文章总体上是否引用了该领域内最为重要的和最新的文献,最后才是看看你的论文的结构、论证方法、论证主题、结论又没有问题。
象很多论文比赛等,作为评审老师,也是这么看待的。这里可以说用一本书的名字来表达“漂亮者生存”,学术论文也是,没有漂亮的外表是无法在读者和评阅者的世界里存活的,因为“外表是一个人最公开、最外在的部分,它是我们的仪式,是这个世界认为可以由此而得知其内在心灵的人的可见的自我。”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模仿是可以比较快速地学习和掌握法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规范的。
现在我们学校的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主要体现在:
1、严格确定一个指导教师所能够指导的毕业生的数量,是1比20,也就是说一个老师最多只能够指导20各学生的毕业论文。
2、加强了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1)确定指导教师。选择指导教师和选择题目一样重要,有时仅仅从名气和一些外在的东西作为选择的标准不见得是明智之举,应当以是否严格作为标准,因为这样的教授,因为他们更有效率,而且更看重你的研究。
(2)确定题目,进行开题。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向指导教师或者开题委员会报告你选择的题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你做了哪些准备,比如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文章,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以及你对自己论文写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指导教师或者开题委员会回你就所拟写的题目提出各种意见,支持的意见,反对的意见,改进的意见等等。
按照现在不少老师的要求,在正式写作之前,是先要搜集资料和撰写提纲的,因为对于指导老师来说,判定一个学生的论文到底能够写道什么水平,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你搜集到了什么样的文献资料,没有好的米是一定做不出味道好的米饭的,另一个就是要看你的论文的提纲如何安排布局,这个论文提纲包含了你的论文的结构和主题,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的写作思路,所以至关重要。
(3)初稿写作阶段。在完成了以上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进入初稿写作阶段了;在初稿写作之中,可以就遇到的问题同指导教师交换意见,也可以向同学或者其他的先进们寻求帮助。
(4)定稿和答辩。初稿写就之后,要送给老师审阅,请老师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在发给同学们进行修改,这样的修改可能会经过好几次,直至最后,经指导老师同意就可以定稿了,教师签署意见推荐答辩。
与同学们论文写作密切相关的主要的就是要经过这几个步骤。
(二)题目的选择与设计。
1、题目的选择。
题目的选择有的是教师制定题目,有的是同学们自主选择题目。目前在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向指导教师征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力争达到一人一题。
指导教师指定题目,分配给大家,这样也可能写出好的学位论文来,但是学生没有学会如何选题,学术研究能力就不完整,缺乏选题的能力。学会选题,学会自己设计课题,对于培养高水平的法学人才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能力。
2、题目的设计。
题目的设计,也就是题目如何表述的问题。题目应当设计的尽可能的适中,不宜过大或者过小,而且题目的设计尽可能的表明你的论文写作的主要内容,往往各个教研室提供给学生的题目清单,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学生自己选择了一个之后,应当对这个题目在进行细化,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内容。
比如在今年民商法学院的学年论文题目清单中就有很多题目,其中选择不当得利制度研究的就有很多人,如果每个人都选择相同的“不当得利”作为题目,势必造成协作的论文的结构上和内容上的雷同,反而使得自己的论文不能够在成绩评定中胜出,所以选择这个主题的人就开始对题目进行分工,有的写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的写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沿革,有的写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制度价值取向的比较等等,这样就能够比较有的放失,写出出色文章来。
(三)论文提纲的组织与安排。
论文提纲的组织和安排注意两个问题:
1、论文提纲应当是由一系列的命题所组成的,这一系列的命题代表了论文的基本观点和论证的逻辑思路。
对于写作者来说,便于检查自己的论证思路在逻辑上和事实上是否站的住脚;。
对于指导者来说,便于检查写作者的论证方法和主要观点是否能够通过答辩。
2、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一、(一)1.(1)。
实例:当代俄罗斯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一、当代俄罗斯宪法精神的变化和基本原则。
二、当代俄罗斯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一般规定:私有财产上的自由与义务。
(一)当代俄罗斯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模式:自由与义务。
(二)当代俄罗斯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自由方面。
(三)当代俄罗斯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义务方面。
1.对一般私有财产的限制。
2.对特殊私有财产的限制。
三、俄罗斯宪法法院在私有财产保护方面的作用。
(一)俄罗斯宪法法院的历史和运作机制。
(二)对俄罗斯宪法法院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实践。
(四)论文资料搜集。
1、论文资料搜集的意义 。
论文资料的搜集就是信息情报的搜集,使整个论文写作成功的关键所在,论文的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资料的新颖性,新资料是非常珍贵的和值得研究的对象。尤其在我国法学转型的过程中,亟需从国外了解更多的关于某些法律制度的情况,梁慧星教授也认为,把某外国某项法律制度研究清楚,工作我国立法和理论研究的参考,这就是价值。将外国的某项制度、理论引入国内,使之体系化、条理化,以便我们能够了解、把握、借鉴,这就是学术性和实践性。
对于一个现代的高素质的法学专家,无论是律师,还是法官,特别是法学研究人员来说,信息搜集能力是一个人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人专业素养的体现。据说,在日本的中小学校里就开设了专门的情报搜集课程。
2、论文资料的类型。
论文资料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
(1)书面文件和电子文件。
后者主要是指来自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网上期刊[j/ol]。
(2)中文资料和外文资料。
在目前中国的法学论文中,存在着对于外文资料的偏好。甚至存在着照搬外文资料的情况。
对于外文资料的运用应当注意从中提炼出基本的命题或者问题出来。如何从外国法学文献中学习法学论文写作?邓正来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提到,他原来是川外外语专业毕业的,在多年的研究中,坚持边读外语原著,便将外语原著翻译为汉语,积累了几百万字的素材和资料,翻译出版了多部著作,也出版了多部专著。纵观当今时代的青年法学家如贺卫方、顾陪东等都有一个阶段翻译了许多外语原著的时期,所以朱苏力曾经说过年轻的转型时期的法学家都有一个通过翻译学习的阶段。
【思考:外语水平的高低对当代法学人才培养有何重要意义?】。
(3)文献的类型的缩略语。
专著为m,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为n,学术报告为r,学位论文为d,论文集为c,不知道的文献类型为z。
(1)【按图索骥法】。
(2)【图书馆实地搜检法】。
当然如果有时间和空闲的话,就不停地在图书馆里转悠,将图书馆里相关部分的资料,反复搜检,将发现的有用的资料全部借阅。
(3)【e时代的e方法】。
【寻找文献信息的一般方法:一般的互联网查询方法】。
有的人喜欢使用google、百度、雅虎、搜狐等一般地互联网搜索网站,使用这种网站的缺点是资料信息太多,内容和主题驳杂,而且搜集来的资料缺乏准确性和可复查性,往往是没有办法和对你查询到的东西是否就真是的和准确的。通常的论文写作中很少用这些东西去搜集。
但是最近google推出了专门的学术互联网搜索网站,这个比较好,能够检索都所有的关于某一主题的期刊文章,他列出了文章的名称、作者、发表的期刊的刊名和期号,便于大家去寻找原文。较为方便,目前由于刚刚推出所以使用的还是比较少的。建议大家使用!
【寻找文献信息的专门方法:专门的电子查询系统】。
在各大学或者国家图书馆的查询系统上查询,在此类的查询系统上,只能够免费得到论文的题目、所在的期刊的名称、期号,作者等等,但是不能够得到原文;查到了这些目录后就可以在图书馆里查找这些论文了。
在不少大学,图书馆都购买了专门的电子数据库,特别是cnki、万方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北大法宝等都可以查询文章的电子版全文。在我们,学校就有以上数据库,同学们可以在宿舍里直接通过互联网查询(方法是登录学校图书馆网站,点击相应的主题,就可以进入某一数据库进行查询,校内用户不需要密码和用户名)。
对于在校外的时候如何查询?通常在校外登录这些数据库是需要密码和用户名的,校内可以免费使用的在校外的时候就不可以使用了。建议大家登录“听风博客”,这个个人博客里边搜集了相当多的这些数据库的密码和用户名,还有相当多的电子图书的信息,甚至还有一些国外的数据库。
还需要的主要的是,在你自己的电脑上和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的电子期刊数据库上查询得到的全文,必须下载专用的浏览软件,通常是pdf阅读软件,比较流行的软件有两种,一种是adobereader,可以在网上搜索,这个软件的缺点是比较大,打开的时候需要的时间长。另外一中比较好的阅读软件是foxitreader,这个软件属于绿色软件,比较下而且使用携带很方便。可以在网上搜索下载。
4、论文资料的数目要求。
对于做一个毕业论文来说,最为理想的是将相关的资料全部查到,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对某一个专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一份博士论文通常需要至少250多种文献,注释甚至在700-1000多。
对于法学本科所协作的论文来说,最为不济的做法也应当查阅至少10份以上的专题论文资料,而且不包括教科书。
(五)论文的架构。
1、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编、摘要(写论文的大致观点)、关键词。
从民法典编纂的政治化和反政治化角度看民法典编纂的必要性。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法典编纂中的政治化与反政治化的现象入手,分析了民法典编纂的政治化与通常的民法典编纂的政治性的区别,揭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所独有的民法典编纂的政治化与反政治化现象,从而提出民法典编纂在中国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内在必要性的问题。
2、前言:在前言里,一般要简要交待选择本题目的意义、本论文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方法。
3、正文:正文部分,主要要围绕提出问题——展开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
提出问题就是要提出一你在这篇文章中所要研究的问题,说明问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和资料,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展开,介绍理论上的不同观点,然后是实践上的观点,包括司法解释、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是什么样的,还可以在比较法上的展开,介绍国外的一些理论和相关的案例。所以阅读和分析较多的资料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你更快地站在某一问题研究的理论前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就可能超过巨人!
分析问题就是对问题的形成和演变的分析,不同的理论和制度的成因为什么,理论形成的背景,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是怎么样的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分析其原因和意义。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一旦在问题的分析上出现了错误,就可能导致后面所有的主张、建构、制度设计等都可能被推翻,所以它是一篇文章的最精华,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最后提出你的理论主张、制度设计就是解决问题了,研究了这么多,你想要说明什么问题,想要做什么,说清楚了就可以。如何解决,也是最后表明你的观点,是你的智力劳动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
4、结论。
通常,需要在文章的结尾,对文章已经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做出总结性的说明,便于读者可以很快地了解你的论文的观点,也便于比较和查验你的论症是否符合逻辑。
(六)参考文献与注释。
1、参考文献与注释。
所谓的参看文献是指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要集中列表于文末;而注释则是对论著征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的解释或者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的页脚。
2、现代法学杂志与期刊以及学术论文写作中教师对形式的偏好。
(2)著作引文:
统一规格:作者、书名、卷次、文献类型,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十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管理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迎接信息时代管理模式更新的挑战。在新的时代应该要具备的新的思路创新管理模式,建设好以人为本管理先进的高校图书馆。通过创新自我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的需要。笔者就今年来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现状来谈一谈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创新思路。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学的基本保障。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将会依赖于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质量为高校高等教育服务。在过去的几年,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管理经验也不断完善,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也正面对不少新的问题。随着读者对阅读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读者对阅读读物的需求也变得更加的大。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继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因而,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需要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发掘创新管理思路。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总体上说,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相比前进有了很大进步。高校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管理队伍也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图书馆管理水平还是满足不了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管理的需求。随着时代更新,高素质人才涌入高校,学生需求图书的多样性增加,学生对书籍文献内容要求也不断提高,此外学生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也不断增加。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将不再适应这些变化,这必将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增加很大的困难。如今高校图书馆将面临以下几种困难。
一方面,图书馆管理的队伍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却在管理上不够专业,在图书管理行业图书管理员往往有较高的学历却不专业,真正图书管理专业的人员却很少。另一方面,虽然信息时代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就高校图书馆管理而言,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管理没能够普及。当然图书馆管理现今也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这些都是有待我们去解决的问题。
1.创新管理理念。
《周易》曾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同样也适用这个道理。当高校图书管理正面临许多挑战时,就应当创新管理念换一个角度解决问题。图书馆的管理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恐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步伐。所以我们要推陈出新,更新管理理念。
信息时代是时代的发展的潮流,信息化正开始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图书馆管理应当顺应信息化发展的理念,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步伐。原有的管理模式过于封闭疏散,在很多方面仍然依靠人工,这样不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引进信息化发展理念有利于提供管理办事效率,减少管理的成本,在图书馆管理方面可以做这样一个大胆的创新。此外,信息化时代下的“大数据”统计可以有效的分析图书管理中的各种信息,提升图书管理的准确度。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高校图书馆的设立是服务于广大高校师生的。图书馆管理者应当树立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对需要帮助的师生提供人性化服务。对于需要借书的同学图书馆在管理时可以提供网上预约、电子查询、人工引导服务满足师生的`各种需求。只有更好的服务才能更好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从而提升图书馆管理的水平。
2.创新管理方式。
方式的选择往往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很重要,一个好的方式往往会使事情事半功倍。过去图书馆普遍采用人工管理,图书管理事物的方方面面广泛的应用人工,由于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面对繁琐的图书管理人工不可能总是做到尽善尽美,难免会出差错。倘若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节约管理时间,提高管理效率。所在在图书馆创新管理方式方面,不妨引进信息化设备提高管理效率。
在对图书管理上也需要管理方式上的创新。过去图书较少,对图书的检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不需要细致的编辑。而现今图书种类内容变得多起来,原来方式的图书管理检索方法可能会不顺应现今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对图书进行编排检索寻找到合适的检索图书方法,让学生方便寻找到自己心仪的图书。同时,图书馆可以设立网上检索,图书馆建立自己的搜索引擎和目录浏览方便需要借书的同学便捷的寻找书籍。
3.创新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但从图书馆管理发展来看未来还需迎接很大的挑战。而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很多人员仍不具备专业图书馆管理素质。因此,我们需要在管理者自身创立可行的机制推动自我发展。
图书馆内部应当设立奖惩机制,创新先行的管理制度,激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图书馆建立考核机制,对于工作认真能够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当给予符合其作出贡献的奖励,通过相应的奖励来推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相反,对于自身与别人存在差距在工作中又不积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员工适当给予批评处罚,让其知耻而后勇在日后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最好。通过一套奖惩机制的建立推动图书馆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图书馆管理更加专业化。
总之,为了图书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服务于高等教育,高校图书馆不得不引入创新思路。在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形式、新的管理机制的共同促进下,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定会显著提高,高校图书馆定将会迎来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小菁,范并思.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
[2]韩兆宏.也谈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j].图书馆学刊,2014(12)。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十一
达·芬奇曾说;“水波离开了它产生的地方,而那里的水并不离开,就像风在原野里掀起的麦浪。我们看到,麦浪滚滚地向田野里奔去,但是麦子却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其中却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为什么事情是这个样子的?其中有什么奥秘呢?还有什么实例是和这个一样的呢?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去多思考,多问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一个人只要对一件事物有了好奇心,有了兴趣,那他的物理学习就拥有了最好的老师,在讲授和学习知识时也会更容易理解接受。
比如,在讲解光现象时,我们可以给他们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举例。如夜晚中拿手电筒照射天空可以发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把筷子放入水中在水面处好似已经弯折。通过这些现象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导他们去思考探索,再讲解丁达尔现象和折射现象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学习。
二、勤于动手,多做物理实验。
普朗克说:“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是拓展思维、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时期,通过演示和实验能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自主实验的意识。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实验原理,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拉近学生们和物理的距离,让学生们觉得物理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实验并不一定要都在课堂上做,那样时间可能也不会允许。老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们回家完成。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去做的实验有:测量盐水和糖水的凝固点,往热水瓶里倒水音调的变化,敲击含有不同体积水的同一瓶子音调的变化,用一张纸盖住装满水的杯子倒置水不会流出。
三、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模式。
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说,物理是很难学好的一门课,特别容易听不懂,所以初中物理老师讲课过程中要适当暂停,及时检查听课质量特别重要。比如,随机提问几个课堂小问题,学生答对了给予几句口头表扬,学生也乐于继续听,有了互动,也方便教学继续进行。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十二
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增强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四、适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收集和整理.要求学生按章节物理知识点和规律观察身边相应的物理现象,并由专题小组收集整理与知识过关同步进行.例如,有的学生回家看到妈妈把孵化一段时间的鸡蛋放到盛水的盆中观察和检验,他起初大惑不解,便写了篇观察记录,并通过小组讨论弄懂了其中的奥妙.事后他在回忆中风趣地写到“原来我妈妈也懂得运用物理知识呢?”
五、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驳论文的基本方法篇十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论文写作前应全盘考虑。如实评价一下,自己得了些什么新的结果,自己起了些什么作用。应该问一下自己,这些结果值不值得写,该不该由自己来写,该写些什么,该不该这样写,等等。对自己的工作既不要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也不要缺乏信心,妄自菲薄。应该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尤其下面几个关系要处理好:
(一)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基础,观点是灵魂,文字是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内容,文字是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获得的效率与质量。整篇论文是由若干工作单元组成的,每一工作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实验。每天工作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将来论文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收集保存。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从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灵魂,是贯穿始终的。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
文字要自然流畅,“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也不要华丽雕琢,目的是“文以载道”。叙述要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朴素真实,分寸恰当。
二)准备和动笔。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于准备。会写文章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腹稿后,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干锤百炼。
不会写文章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写几下就停。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忽儿找材料,忽儿查数据,忽儿补实验。忽儿撕掉一页,忽儿抄上几句。忽儿哀声叹气,搔头模耳,咬笔杆,踱方步。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三个阶段。
1.近期(写时)准备。
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写作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腹稿,列出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幄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中期(做时)准备。
会写论文的人不是做完实验后才开始考虑写文章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都考虑着写文章。“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种思考的凝炼。“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写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了。“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资料整理等过程中不断积累、整理而来的。“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人员经常讨论商量,查阅和分析文献等过程后最后归纳而成的,是将平时思考过的众多问题集中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结论”则只须将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会写文章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形成着最后的论文。这整个过程就是中期准备。可见,中期准备以题目之始为始,以题目之终为终。题目结束之日,也就是中期准备完成之时。
3.远期(学时)准备。
如果只是着力于做好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写出上乘的文章,这就要看作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的写作水平,而写作水平又影响着作者作品的传播。这种能力不是临用时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从年轻时就下苦功的。
(三)审稿与修改。
一气呵成写好稿件后,是要反复修改、干锤百炼的。不仅自己应该反复锤炼,还应请有关人员提意见,最后还要通过编辑部请相关专家审阅。修改时凡是属于写作规格和篇幅方面的问题应按刊物规定的要求修改。作为论文作者,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实验数据当然十分珍惜,总希望在论文中尽量表达。但审稿者旁观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合并或删除的意见。这时作者应该冷静考虑,该列入的列入,不必列入的不要列入。写文章只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才能“领导标新”地开出“二月花”。
审稿者也常会对所论观点提出意见。这是需要认真推敲决定是否采纳修改的。作者毕竟对自己的工作已有过长期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观点。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相当根据的。只要言之有理,述之有据,可以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解释,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有时作者自己局处一隅,想法越来越钻牛角尖。审稿人从更高的角度宏观审视,一针见血地指出立论和观点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这时作者就应该认真思考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推敲,决定取合。既不固执已见,也不曲意迎合。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论文通过审稿,有些意见不大,稍事修改即可发表。有些要有较大的改动才能发表。有的甚至认为基本事实不可靠或基本观点有误而无法发表。作者应冷静分析这些意见,妥善处理。一切都应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自己确认结果和观点无误,那么可以在退稿后改投他刊。同一时候是不能一稿二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