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经济建设总结(八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农村经济建设总结篇一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求对策,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意见,我们于20xx年3至4月,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采取听取有关部门情况介绍,深入青杠、大兴、健龙等地实地调查了解等方式,对我县农村公路、水利设施、供电、通讯和卫生、教育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村公路得到较大改观。现有县道154公里、乡镇道169公里、村道763公里、社道120xx年至20xx年,硬化改造乡镇主干道80余公里、新修水泥公路220xx年来的努力,建成盐井河水库1座,整治病险水库21座,治理河道、建设护城河堤15公里,改扩建水厂12座,改造电灌站20xx 年底,全县已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目前,已建成35kv 变电站6座,110kv变电站2座,220xx年底,全县农村固定电话达60000多部农村公路方面
一是我县村社公路仅仅是毛坯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等外级公路所占比重达64.23%,中低级路面和无路面公
路所占比重达80%以上,全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率仅为12%,难以发挥农村公路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二是村社道路管护难度大,改造资金严重不足。三是农民“一事一议”筹资、投劳难。四是机构改革后,镇乡交管站职能并入村建站,存在从事村社道路管理专职人员少、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给道路的建设与维护带来困难。五是目前农村公路的改造占地仍以农业税进行调剂,随着今后农业税的取消,公路占地问题将难以解决。
型水库,缺乏专人管理,以包代管,承包费挪作他用的多,用于工程维护的少,积小疾为大病。全县363处电灌站装机434台,其中20xx年代建安的323台已超过更新改造期限。四是乡镇供水工程落后,已建成的26个场镇水厂,普遍存在规模小、设施简陋、多数无净化处理系统,供水能力差,水质差等问题,有14个水厂需全面改造。五是农机新机具推广使用难。大型、先进机械不适于丘陵地区,且售价高,农民缺乏购买力,而适宜推广的小型农机,由于农机作业季节性强的特点,使用率不高,农民不愿投资购买。
农村通讯方面
近年来,我县农村通讯虽然发展较快,但普及率仍然不高,特别是在边远的乡镇更为突出。如健龙乡全乡9440户,已安装固定电话用户仅2680户,电话普及率为28.4%。在我县有多家通信企业中,只有电信璧山分公司承担了大部分农村
通讯任务,任务不均,电信公司投资大,负债多。同时,由
于农村用户分散、线路远,单户造价高,致使经营农村电话
效益差,给电信公司发展农村电话带来困难。有鉴于此,全
县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村安装电话难问题。全县各镇乡共有300多户农民已交装机工料费,但由于缺主干线,电信公司难以安装,群众意见很大。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
责任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
提条件。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
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因此,各级
各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搞好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加大
工作力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抓好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
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认识水平,增强建设
与管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明确县、街道、镇(乡)、
村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事权,建立事权与责任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分级负责制,并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惩。
县委、县政府应将此项工作纳入对街道、镇乡的年度综合目
标考核。
(二)立足长远,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的规划编制与实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先行。全县建制调整后,应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对相关规划作调整,并认
真组织实施,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1、按照《璧山县公路建设规划》和今年交通工作会对全县
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公路建
设步伐。本着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彻底改造农村公路,在保持一定宽度同时,一次性[4] 硬化道路路面,避免低档次的多次重复改进。2、认真执行《璧山县水利“十五”计划及20xx年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以开辟水源、整治病害、完善配套、节水改造为目标,有计划
地实施水源工程新增、病险水库整治、乡镇水厂完善、水保
基地建设、电力提灌站改造、堤防工程建设等“六个一批”工程,彻底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同时,加快水利工程管
理体制改革,水务一体化改革和水价改革,促进水利走可持
速发展的道路。3、我县经济发展所需能源,必须通过电网
从县外输入,针对我县电力不足、变电站布点少问题,尽快
修编完善璧山县电力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以110kv变电站为依托的璧山电网,力争110kv大路变电站在20xx年底建成
投运,110kv城南变电站早日立项,纳入20xx年电力工程项目计划,以适应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4、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农村通讯发展规划,切实解决农村安电话难问题。5、完善《璧山县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医疗机构布局,有效利用和合理布局卫生资源。6、认真实施《璧山县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针对目前中小学分散、入学高锋期已过的实际,结合全县建制调整,适时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除璧城、青杠、丁家、大兴、大路外,其余镇乡宜各设一所中心小学和一所初级中学,有可靠生源的非乡镇只设置教学点,以集中人、财、物力办好学校。
(三)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政府应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的要求,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积极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重点加大对农村公路、水利设施建设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等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
件。目前,我县920xx年10元的资金补助,努力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逐步安排资金,加快实现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目标。坚持分步实施、重点投入原则,扩大中小学规模,完善教学设施,增加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政府办教育行为,确保县级财政教育支出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依法实现财政对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多渠道筹集学校建设经费,大力发展校办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及市级财政支持。同时,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保证各级财政教育专项经费全额用于教育。
(四)采取切实措施,真正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严格履行基建程序,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是生命。要严格基建程序,做好勘查设计、质量监管、施工监理等工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比照市政设施建设的做法,对公路工程质量责任实行终生制。
2、加强已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三分建、七分养”,应高度重视已建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对蚕食、毁坏、侵占、污染公路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对《公路法》未涉及的村社公路路政管理,建议参照县乡道进行管理并落实管理责任,形成县、镇(乡)、村统一的管理体系。鉴于目前镇乡交管人员少的实际,建议在现有事业单位中进行调整,落实专职人员,明确其职责,切实加强对村社道路的管理工作。
3、实行分级负责制,狠抓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对璧北骨干水利工程三江水库、璧南河综合整治世行贷款项目、璧南河大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长江提水工程等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投资额大的项目,由县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实施;对局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投资较大的工程项目,由受益乡镇、部门和业主组织实施,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对由村社及受益者实施的项目,按照“谁建谁管,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设与管理。目前,应对重点搞好配套设施的管护,以发挥现有水利资源的作用,降低农业用水成本,增强抗灾能力。建议加强山平塘的管护,采取各种措施,做到定期清淤平塘,认真协调解决养鱼和用水的矛盾。积极组织发动农民,大力兴建微型水利工程。切实抓好农业水费计收工作,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提供资金来源。
4、认真解决兴修水利工程占地问题。兴修水利如按国家大中型水利工程淹没拆迁安置补偿办法的规定给予补偿,工程造价高,影响投资积极性。建议对小型水利工程占地除享受农业结构调整用地政策外,退耕还水后享受退耕还林政策,以推进小型水利建设速度。
5、加快农机事业发展,提高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电灌站改造及农机新机具推广力度,切实落实对农民、农业机械作业组织购买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补贴和扶持政策,以提
高农机作业装备水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6、努力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用电问题。据调查,我县群众
普遍反映,农村发展种植、养殖业的电价高,影响农业结构
调整的积极性。建议电力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将其作为农业
生产用电,而不应作为工业用电或非居民照明用电。
[4] ;7、为切实解决农村通讯问题,建议县内各家通
信运营企业同电信公司一样,积极投资农村市场,共同承担
发展农村通讯任务,以促进农村通讯事业快速发展。针对目
前农村电话安装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议研究可行措施,对已交装机工料费的300多户农民电话安装问题予以解决。
8、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卫生体制改革。在各镇乡集中办好
一个卫生院的基础上,建议政府按照“两改两放一加强”的原则实施改革,可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职工内部控股
和租赁、托管、拍卖、有偿转让等措施,搞活卫生院管理模
式和经营形式,鼓励县直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兼并托管,领办乡镇卫生院。
9、重视办好职业教育,按照“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各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建议规划建设依托金加工等支柱产业的职业
学校,走产学结合的联办路子。
相关热词搜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农村经济建设总结篇二
;摘 要:本文基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进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维护
引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要缩小城乡差距,而城乡差距的关键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护。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发展现状,国家加快建设和管护农村的道路、用电、用水、改厕等基础设施的步伐,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比较薄弱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现状分析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
“十三五”期间,中央投资千亿元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地区间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实现了基本贯通,一些具备条件的县级实现了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并将资金用于贫困地区平整路面,进而扶持其资源运输、旅游和产业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建改建的乡村道路达127.5万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但是公路硬化以及公路塌方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建设主要着眼于“量”的发展,而忽略了“质”的提升。
2、环卫基础设施质量差
伴随着厕所革命的兴起,城区厕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农村的厕所问题仍旧严重。农村中随处可见的厕所不仅影响村庄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是存在极大的卫生隐患。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绝大部分传染病源于厕所粪便污染以及饮水不卫生,其中光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就达30多种,农村厕所问题亟待解决。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不到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文教、体育、娱乐等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提升,但是对于一些地区对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欠缺关注,对于拨付的经费未能做到专款专用,而且极尽可能挤占,所以导致经费投入不足,从而降低建设管护服务标准,导致设施使用主体实际体验较差,管理不到位,长此以往公共服务设施成为了一种摆设,造成资源闲置浪费。
二、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不到位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配套性强等特点决定了农村基础设施必须整体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并且后续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以及管理和维护才能正常顺畅运转。如果投资或管护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即使项目建成后也无法达到预期效益,只会形成资源闲置浪费。
就后续管护这一环节而言,并未有专项资金,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经费,绝大部分得依靠村委会进行自筹,但村委会出于政治选举等因素的考虑,筹资意愿并不强烈,导致农村基础设施的管护被拖延或搁置。此外农民自身并不富裕,揣在口袋里的才实在,尚且预料不到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给生产生活带来的益处,因此自筹动力不足。经费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就长期处于管理不到位的状态,建成的闲置,损坏的报废。
2、责任未明确
对于管理责任未明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缺乏制度规范。由于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各级政府还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未明确各级政府、居委会以及使用公共基础设施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二是建管脱节。当前,对于一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只追求建下来,至于后续的管下去就并未进行落实。对于一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一般是由市级相关部门发起,审批通过后,开始进行落实,村委会配合,农户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后也就意味着项目的完结,并不会对此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会计核算,更谈不上产权责任主体的问题。
3、效率待提升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存在设施使用无节度和设施闲置两大极端情况。一方面,比如道路、电力、污水处理等这样的基础设施,一些使用者从不考虑其实际承受能力,对设施进行过度使用,造成设施不堪其重进而损坏的情况比比皆是。另一方面,比如村内的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等设施,由于相应的软件设备配套不完善,以及缺乏相应服务人员来组织、引导使用这些设施,加上村民对于此类公共基础设施认识水平并不高,设施利用程度不高,并不能高效发挥设施功能。
三、对策建议
1、形成财政支农为核心的投资方式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决定了财政投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运行中应当扮演主要的角色。因此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管护必须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管护经费支持渠道,地方财政总支出应侧重于财政支农部分的投入比重。要统筹安排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集中使用,减少中间划拨环节,让财政支农资金直接集中支付。要加强对补贴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其次村集体一直以来是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管护的重要力量,在整治农村环境、兴建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及承担各类基础设施日常整修維护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将是促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的有效手段。再者还可以开辟新渠道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根据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自身属性来选择确定相匹配的投资方式,鼓励社会上的资本和村民进行筹资建设管护,对于营利性质的,适当放松政府管制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2、构建以村委会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在构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的主体中,村委会是村名选举产生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上达政府,下接民意,目的旨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村委会清楚地了解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及实际运行维护情况,也能够采取最有效率措施开展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但是基于自身的性质,村委会仅能采取有限措施;此外村民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和受益主体,但困于缺乏知识技能来最大化发挥公共基础设施的作用。因此,要是公共基础设施效用最大化,就要充分发挥村委会和村民的各自优势。除此之外还应鼓励租赁、承包等的运营形式,责任到个体,明晰设施管理维的护责任,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可以实现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三有”化。
3、设立以村民为主体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及管护的目的就是要让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以更好的服务村民,而村民的满意度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绩效的核心指标。因此要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绩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软件设施服务,由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让专门的人员去指导村民更好的利用这些设施,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第二,宣传教育引导,要通过宣传教育,主动引导村民转换思想观念、转变生活习惯,逐步适应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的积极性。第三,要积极引导村民成立专业化组织,让其自主决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方式,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业余组织村民有效利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丰富文化生活,便捷生产生活。最后,在农村公共基础的建设以及管护中,要悉心听取群众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的诉求,使建设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更能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
四、小结
综上所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应依靠政府斥资、村委会管理、村民自治三环节发力,进而对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现状,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工作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发挥支撑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相关热词搜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农村经济建设总结篇三
根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项目管理部门众多、点多面广的特点,项目立项论证审计应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查立项的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主要审查项目库对区域项目整体设计、筛选是否合理,项目筛选是否坚持先急后缓、弃劣择优的原则。重点审查立项项目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建设条件是否具备,技术论证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存在虚假申报、多报、重复申报立项、政绩工程等问题。二是审查项目概预算的经济性、合法性。重点审查项目概、预算是否按照科学、可行和节约的原则编制,项目的概算调整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存在改变投资计划、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变更建设内容等问题。三是审查项目资金来源的完整性、真实性。结合财政同级审计,掌握项目资金的规模和组织、分配渠道,以资金分配、管理为主要脉络,深入关联部门展开调查,摸清项目资金的性质、主管部门、规模、构成及具体用途。二是审查项目概预算的经济性、合法性。重点审查项目概、预算是否按照科学、可行和节约的原则编制,项目的概算调整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存在改变投资计划、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变更建设内容等问题。
以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为基础,建设项目为载体,建设资金运行为线索,充分掌握项目主管部门资金管理、分配方式及拨付渠道。根据资金性质、指标、规模、用途、拨付路径确定审计重点、审计方法。一是审计资金的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从账证及票据等原始凭证入手,审查各级项目主管部门是否对资金的使用、拨付环节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项目计划、经办、审批、付款等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项目资金流量、流向与项目计划、标准是否相符。重点审查资金的分配是否按项目、按进度拨付,资金投放是否符合政策,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截留、挪用、套取项目资金等违规问题。二是注重审查建设单位“在建工程”账户成本核算是否准确,是否严格正确归集、分配成本,是否将不属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支出列入工程成本,工程完工是否按合同规定的方式办理结算手续,帐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工程建设投资中的其它费用核算是否严格、合规,有无虚列支出套取资金问题。三是审计中将项目资金投向、拨付环节的合规、合法性审计与资金投向效率、资金使用效果审计有机结合,审查财政资金、配套资金到位率,项目资金节约或超支率,管理费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等。分析项目资金用于实体建设的比率,剖析项目资金支出结构,揭示建设过程中支出不合理、损失浪费等问题。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管理制度运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全方位审查项目实施各阶段管理系统中内部控制制度和责任机制是否健全、科学高效,是否存在薄弱环节,从管理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效益状况,促进相关项目单位加强管理,健全机制,提高建设项目总体效益。一是审查各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是否按要求成立相关的组织、管理机构,工作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完善,资金管理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分工是否合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职权界定是否科学明确、信息传递是否及时。二是审查实体建设施工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性和有效性,重点审查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竣工验收、公告公示制等制度执行情况,审查各项制度正常运作的保障措施是否健全有效。
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这一重要环节,制定严格的`审计操作流程,深入施工现场,对项目施工全程跟踪审计,及时纠正建设过程中规纪违规规行为,为最后的竣工决算打好基础。一是审查合同工程量与实际投资规模是否相符。对照相关工程资料逐项对工程量进行核对、丈量,做好现场勘测和摄影取证等记录,审查是否存在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变更建设内容等问题。二是审查施工材料、设备采购以及材料差价调整有无相应的管理办法、是否得到严格执行,是否按概算批准的内容进行采购,是否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三是严格审查定额套用和取费标准,审计中严格按遵守定额子目的设置、划分原则,对施工中存在的争议问题,组织造价咨询公司、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监理单位召开业务会,按工程量、施工步骤、材料规格、数量、市场价格、人工费组合计算,合理确定套用定额子目,对同一性质项目工程,做到材料价格、计价方法两统一;审查施工企业的资质及取费等级,审查是否存在挂靠其他建筑企业、无资质等级、无取费证书等问题,重点审计取费率是否正确,取费标准与资质等级是否相符,取费基数、计税基础及税率的取定和计算是否正确。
对已完工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取得的效果、效率情况进行审计,从总体上评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使用效果、效益。审计中实行定量与定性、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分析相结合,货币性指标、非货币性指标分析相结合,对完工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进行审计,剖析完工项目当前经济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重点审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有利于保持和恢复生态平衡,是否对自然资源进行了合理、有效利用,是否起到了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作用,满足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农村经济建设总结篇四
;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从1998年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实验区以来,全区各族人民在中央、省的各级领导与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和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试验区三大主题,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04年,全区gdp实现196.03亿元,年均增长11.45%,其中第一产业为68.12亿元,年均增长4.15%,第二产业为69.79亿元,年均增长18.5%,第三产业为58.11亿元,年均增长15.31%;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2000年的44.3:30.5:25.2转变到2004年的34.8:35.6:29.6,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结构比趋向好转。全区2004年财政总收入为26.38亿元,年均增长17.48%;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29.4亿元,年均增长1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79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内.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县乡两级都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250个乡镇配齐了科技副乡镇长、4508个行政村基本上配备了科技副村主任,并成立以农、林、牧、水科技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技服务中心,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组成的农村科技队伍正逐渐壮大,一个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经营为一体的县、乡、村、组四级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正逐步走向成熟。一批批以科技为依托的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相继建成。
(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民办、高等、职业、成人等教育蓬勃发展。近年来,特别是“普九”期间,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绝大多数学校校园设施、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等基本齐全,小学初中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达标率均为100%,图书达标率在98%以上,实验、体育器材配齐率达到95%,90%以上的中学有了30台以上规模的电脑,除威宁、赫章两县外(注:威宁、赫章两县将于2019年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皆顺利通过了省“两基”评估验收。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全区通过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西部志愿者等行动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民办学校发展迅速,毕节学院正式挂牌招生,地直各中专学校和县市各职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区有医院31个、乡镇卫生院241个;
村卫生室4047个;
全区县级以上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2784人,乡镇卫生院2580人;
村卫生人员5738人。各县市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别有业务用房59122m2、118933m2、5724m2;
现有设备总额分别价值3112万元、1084.46万元、5.6万元。各县市卫生服务除县(市)中心医院外,另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乡镇一级的各个乡镇均有卫生院;
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专(兼)职的防疫、妇保人员。乡镇以下的村有招聘的防保人员与卫生室人员。从而构成由县、乡(镇)、村的三级防保体系。
(四)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我区在“十五”期间已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文物、文庙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设施有一定的改善,各县市农村中小学均有了体育运动场地和相应的体育设备,部分社区有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全民健身运动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加强。
(五)农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旅游服务体系得以建立。旅游业在全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全区依托织金洞、百里杜鹃、草海等著名景点,大力发展乡镇旅游业,如农家乐、民族文化旅游、水上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等皆得到不同程度发展。逐步完善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挖掘“红色旅游”潜力。
(六)农村社区建设开始启动,基础设施投入有待加强。我区农村社区建设除了县市政府所在地开始启动外,其余的皆是一片空白,这主要是由我区经济能力决定的。
(七)计划生育服务事业健康发展,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就。近几年来,全区加大计生服务阵地建设力度,全区250个乡镇均有计生服务站,能独立开展计划生育服务,90%以上的乡镇计生服务站达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标准要求,85%以上的村有了自己的服务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计生事业实现“两低一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毕节地区各项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同层次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因素多,因此,存在着如下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区农村科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体制创新活力不足,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制,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不够;
二是缺少科技项目资金,科技贷款手续繁琐,政府对农村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
三是部分乡镇不能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开展业务工作,科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科技人员学非所用;
四是人才匮乏,科技人员技术陈旧,知识老化;
五是没有建立一批依靠科技成长起来的涉农企业,农产品的加工没有得到科技的有力支持,申报和实施的科研项目少。
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太少,渠道不畅。农村税改后,取消了农村教育税附加,再加上实行标准太低的“一费制”以来,学生收费和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均没有设置教学设施装备专项经费,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力。
2、农村远程教育进展缓慢,小学英语开课率一片空白。全区农村初中虽然大部分已经装备了电脑,但农村小学装备电脑的极少,且农村学校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寥寥无几,不能让其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没有开课的达到95%以上,且严重缺乏英语教师。
3、“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难度加大。一是教育负债多,学校运行困难;
二是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后客观上削弱了乡镇一级对教育的积极性,导致与教育有关的实际工作基本上由学校包办代替;
三是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不合理,许多农村小孩上学路程远。
5、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住下来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吃不起饭,住不下来;
二是燃煤、用水、用电等设施的维护、维修等费用较大,学校支付较为困难。三是由于学校有寄读生,每校需增加炊事员、医务人员等,增加学校编制和财政负担。
6、民办学校受限于办学场所小,设施设备简陋,投资小,资金短缺,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不能有效地分流更多的适学儿童。
7、农村职校办学规模小、专业单一、专业教师缺乏、无实验基地、教学资金短缺,不能有效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由于受我区地广人多,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扶持困难等因素制约,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卫生技术人员补给机制欠灵活,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人员素质偏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主要有血压机、体温表等简单设备,少数卫生院仍靠“老三件”来诊治疾病。三是农村卫生体制及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具体是:a 、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举步唯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活,多数经营效益低下。b 、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乡镇卫生院有专业技术人员却没有较好的设备和诊疗仪器,而乡镇计生站有先进的仪器,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计生站还向着医疗领域延伸,与卫生院争夺市场。c 、村卫生室处于瘫痪状态,集体经济已经名存实亡,合作医疗名不符实,乡医半医半农,年龄知识老化,无力承担农村社会卫生工作。四是卫生投入不足,卫生事业总费用占地县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29%和1%。农村合作医疗力量发展缓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相当突出。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下降。
(四)由于我区许多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不少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发展。二是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四是农民看电影难、看书(报)难、看戏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开始蔓延泛滥。
(五)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受限于体育场所不足,体育锻炼方式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政府对其重视不足和资金投入极少,全民健身运动只是宣传而也,没有落到实处。
(六)农村旅游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低,基础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对发展农村旅游业的认识有待提高。发展农村旅游需要县乡(镇)政府提高认识,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地方群众的发展,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二是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投入不足。由于我区许多县属贫困县,只能保证运转外,根本没有资金投入在发展旅游事业上,许多乡镇是群众在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下自主发展起来的,因此,设施比较简陋,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景区可进入性条件差,未能与周边相对成熟景区连成一线,形不成感召力。三是地方群众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发展旅游业是政府的事,不结合地方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地方旅游,加之受传统的农业经济思想影响,安于现状。四是旅游经营管理体制落后,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状况,资源的开发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的战略决策及经营过程中权责明确的制度。
1、认识不足。目前出现社区建设发展贫乏,其原因是各部门有关单位、社区居民、社会团体对社区认识不足,认为社区无非是小整合为大,直接管理和指导的单位是乡镇,在目前来说乡镇主要工作是计划生育、财政税收,而无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社区发展问题。
(八)农村计生服务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人口过快增长与计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相当突出。二是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养子防老”等观念难以在短期内根除。三是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人员严重不足。
针对我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制约瓶颈因素,经过认真分析,从中找出关键点和切入点,提出以下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随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将成为我区发展和改革全局工作中的重要着力点。面临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和环境条件,我区农村社会事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和要求,按照“统筹考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城乡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地区协调发展,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统筹考虑发展与改革”的五大原则,以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己任,理清工作思路,搞好规划指导,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发展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综合协调,大力提高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快农村社会发展步伐。
(二)加大中央、省财政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1、要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乡镇科技活动经费比例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管理,建立科技信息网络。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科技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增强科技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大力推广农村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2、要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抓好我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的实施,作为切实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的切入点,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覆盖面,增加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要继续扩大乡镇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办学规模和增加办学点,大力在乡镇新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减少初中生毕业就进入社会就业和减轻农民教育费负担,特别是农村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不再享受“两免一补”将加大农村家庭的支出费用,许多家庭无力承担。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推进“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定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增加对民办教育的贷款支持力度,明确民办学校可同等享受农村“两免一补”的国家经费补贴。
3、要把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作为重点工作领域,重点抓好以基层乡镇卫生院尤其是中心乡镇为主体的农村医疗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建设力度,对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要充分利用医疗救助体系和医疗救助基金,大力推进和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使返贫农民尽早脱贫。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要继续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村医疗设备的投入。
4、要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摆在重要工作议程,继续加大基层文化馆(站)、图书馆和“村村通广电工程”等建设力度,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要尽可能早地建立村级文化室、公众娱乐室,要成立农村文化宣传队和村级文工队,加大破除农村不良习俗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文物的保护、维修、抢修力度,增加文物经费的投入。
5、要把改善计划生育基础服务设施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加快乡镇计生办改造步伐,按照“八化”要求,逐步建立医院或中心乡所,更新、配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医疗仪器。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消除农村独女户、二女户的后顾之忧。加大对计生人员的培训力度,继续开展“技术帮扶”工程。
6、要加大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对乡镇、村、社区的体育器材的投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7、政府要提高对旅游业的认识,要加快对乡村旅游设施的建设速度,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向规范化、特色化、现代化、娱乐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旅游产业,要继续挖掘“红色旅游”的潜力和开发品牌旅游线路,要动员有实力的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
8、要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要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参与社区建设,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支持。
相关热词搜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农村经济建设总结篇五
政府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2019年全省安排6000万元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2019年安排1个亿,2019年将增加到1.2亿用于开展农村三项文化活动。为更好地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用好、用活,按照全市开展的“春节回乡见闻”调研活动的相关要求,我们通过集体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就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调研。
一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2019年政府为开展我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51.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基础建设、巩固文化阵地,全县16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服务站,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18名,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或阵地96个。部分乡镇还添置了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器材,开办了图书室、电影院、文化茶园、文化娱乐室,全县已有10个乡镇6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二是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自2019年12月份开始,已在全县各乡(镇、场、区)及行政自然村放映故事片、科教片630场次,观看人数达9.4万余人次。送戏下乡245场次,观看人数达23.5万余人次。举办村级文化培训班参加人数达1000余人,为农村文化站送书1200余册。三是群众文化显现生机。近年,我县不少集镇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共成立业余演出团体24个,每年文艺演出124场,观众人数达到9.92万人次。一些村还成立了农村开心乐队、威风舞龙队,每逢节庆、假日文艺团体便自发组织到全乡、镇、村巡回演出,得到农村群众的好评和首肯。走进我县农村,唱歌跳舞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看书读报的多了,打牌搓麻的少了;遵规守矩的多了,惹事生非的少了;移风易俗的多了,愚昧迷信的少了,文明新风随处可见。
我县农村文化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通过调研发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城市生活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这是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二是欠账太多,投入不足。虽然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非常重视,政府的专项资金也能足额及时下拔,但由于我县在资金投入上底子太薄,一下子很难根本改变农村文化事业基础薄弱的现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主要以乡镇为主,而乡镇由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三是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人才匮乏。我县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担纲专才,对全县文化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对农村文化发展也关注较少;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或长期“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中城区,农村百难挑一。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职能未转变。近年,文化主管部门不少精力陷于举办活动等具体事务,从宏观上规划、指导、推进全县文化发展,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着力较少,对业务单位工作管理督促不到位,常常是局里忙、馆里闲,未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不利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位置和积极推进。
1、解决好认识和位置问题。当前,我们已进入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基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县是农业大县,只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只有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县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从长远和发展看,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将其提上日程,摆上位置,真抓、重抓、实抓,是当务,也是职责。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从我县文化事业的现状看,农民文化需求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已不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乐”。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态。上层应变“蜻蜓点水”的“送”文化为实实在在的“建”基础,多给以物和资的投入。基层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改变投入“随意”,工作“应景”状况。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建设。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下乡制度,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养。面向社会招贤纳才,解决文化事业单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问题。乡镇要建立健全文体服务中心,配齐专职人员,稳定工作队伍。要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指导员(文化义工)队伍。通过强化“软件”建设,保障各层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保障农村文化积极健康发展。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要坚持以民为本,确立群众文化是基层文化工作重点,并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实。文化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弱“办”强“管”,致力于县级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协调、服务,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良好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改变一些单位、一部分人懒散无为状态,强化职能,激发活力,切实发挥群众文化、农村文化建设“领头羊”作用。各事业单位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不断增强自我发展实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农村经济建设总结篇六
一、投资计划及完成情况
(一)基建投资计划及完成情况
1、基建投资计划:
2、基建计划完成情况:
(二)""计划及完成情况
3、""计划:
4、""计划完成情况:
""综合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部分项目尚未完成竣工结算。
(三)工程结算审计工作
已完成部内审核项目共计x项(其中新建工程x项,xx万元以上改造项目xx项),比去年增加了xx项,审核投资4x万元。
x年工程结算审计工作,无论从项目数量上,还是审核金额上,均比x年有较大幅度增加。部内审核质量有很大提高,送学校审计项目中,校审计室已审定结算xx项,审计金额x万元,审减额xx万元,为送审金额的x.%,比x年的x.4%下降.x%;图书馆扩建工程 x年完成竣工结算审计,原计划总投资为x万元,由于工程各环节注意节约投资,结算严格把关,因而实际竣工造价为x万元,比计划投资减少x万元。
二、工程项目管理
指导思想:以工程质量为核心,全面控制质量,投资,进度,做好服务和文明施工等各项工作。
(一)新建工程项目
1、理科楼群4#楼工程:x年x月xx日开工,该工程建筑面积mx。x年xx月xx日结构封顶。经北京市长城杯评选小组评定(项目管理与组织,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文明施工)五项指标全部为"精"级,一次通过长城杯验收。
2、科技发展中心二期工程:x年4月x日开工,该工程总建筑面积mx,x年xx月xx日结构封顶,经北京市长城杯评选小组评定五项指标全部为"精",一次通过长城杯验收。
3、新建kv变电站工程:该工程系学校"生命线"工程,对学校今后发展致关重大,该工程总建筑面积mx,土建工程于x年x月 xx日竣工,设备安装x年xx月完成。变电站外线工程,由于要穿五道口商业街及京包铁路,城市铁路,前期协调难度极大,在铁路,市政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x年xx月初开工,在海淀区政府积极支持帮助下,解决了施工中各种问题。
4、附中教学西楼,学生宿舍及食堂,青年教师周转楼等项工程①教学西楼工程:建筑面积x44mx。施工期间,工作总结范文工程建设办公室管理人员积极配合附中教师,精心组织施工,全面控制工期和质量目标,x年x月xx日竣工,保证附中暑期开学用房。②学生宿舍及食堂工程:该工程建筑面积为 mx,于x年x月xx日开工。施工中附中提出设计变更增加楼层,使工期延长,目前该工程宿舍结构封顶,装修穿插进行。③青年教师周转楼工程:建筑面积mx,刚开工进行基础施工。
5、考古教学楼工程该工程建筑面积mx,位于校园文物保护区内,尚有需保护的古建筑"花神庙",校景亭和方池及古树。x年x月开工,目前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进入装修阶段。计划x年xx月竣工。
6、学生宿舍楼工程x年暑期学校决定立即启动学生宿舍4x#乙及#、#楼建设,总建筑面积mx。按常规完成工程报批手续至少x个月时间,但留给我们仅有三个月时间,工作难度非常大,为保证x年暑期用房,郭树元、阎宝亮同志全力以赴,争分夺秒,不辞辛苦,带病坚持工作,牺牲节假日,采取各项措施,超常规完成报建任务,保证了工程顺利开工,为学生宿舍按期竣工奠定基础。学生宿舍4x#乙楼,x年xx月x日开工,截止到x年年底完成地基处理,底板钢筋混凝土以及地下室板墙的完成。学生宿舍#、#楼,x年xx月xx日开工,x年年底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完成,±x.以上部分钢筋绑扎,大模板进场保温等。
(二)综合改造工程
x年完成学校大量房屋维修改造工程,维修改造建筑面积约mx。主要项目xx项:⑴物理北楼;⑵计算中心东、西楼;⑶三院、六院;⑷ 老地学楼;⑸昌平图书馆;⑹博雅塔避雷;⑺昌平学生宿舍x#;⑻资产部平房;⑼镜春园号;⑽化学放射实验室;⑾4x楼门房;⑿资源西楼办公用房;⒀博士后、青年教师公寓装修;⒁燕南园#装修;⒂学生宿舍#楼;⒃金仙庵复建;⒄蔚秀园老干部门球场;⒅校内x4#楼粉刷等。
(三)天然气工程
x年天然气工程主要完成项目:①燕南园#;②学生宿舍#、#切改线;③移建学生宿舍楼茶炉房;④燕北园x甲、甲;⑤博士后公寓、青年教师公寓天然气热水器安装;⑥物理楼实验室;⑦x4楼地下茶炉燃气切线;⑧员二食堂燃气切线;⑨方正大厦天然气安装;⑩燕北园服务楼天然气切线等。
众,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基建党总支和行政领导充分认识基建近年工作形势和任务,一方面积极鼓舞大家面对繁重任务,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想尽办法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积极支持工会工作,千方百计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x年基建工会部门委员会进行改选,新组成工会干部班子,配合党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各项活动。如组织全体职工积极参加校工会安排的全民健身冬季长跑活动,4x名工会会员,有4x名会员参加了此次长跑活动,受到校工会表彰。又如,基建职工尤晋坤同志,身患胰腺癌已到晚期,党政工共同发起"帮助病危职工,奉献一份爱心"捐款活动,得到全体同志积极响应,体现了基建集体的温暖和友情,增强了基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展望x年,继续为发展和建设再创辉煌
1、续建工程:
⑴x年暑期必须竣工项目:
①考古教学楼;
②学生宿舍#乙楼;
③学生宿舍#、#楼;
④附中教学西楼(阶梯教室);
⑤学生宿舍、食堂。
⑵x月初竣工项目:
科技二期工程,燕南园号翻建。
⑶xx月底竣工项目:理科楼群x#楼。
2、新开工程:
①学生宿舍楼;②学生公寓畅春园楼;③学生公寓篓斗桥x#楼、x#楼;④附小教学楼;⑤附小学生宿舍。
3、准备新建工程项目:
①北大浴室综合楼;②企业家研修院;③新化学南楼。
4、规划设计方案项目:
①南校门三组小院;②电教楼改造方案;③经济学院建设方案。
在新的一年里,基建任务仍很繁重,我们将继续努力,以"规范管理,提高水平,保证质量,创造精品"为指导思想,继续坚持和总结以往工作作风和经验,乘"xx大"东风,为发展和建设再创辉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农村经济建设总结篇七
;某某镇2006年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某某镇政府
二00五年十二月十日
某某镇2006年移民点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某某镇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编制单位:某某镇政府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期限:一年(2006年)
实施单位:某某镇某某村、中沟村、观蒲村、泥沟村
二、项目背景
某某镇现有移民400多人,形成移民点5个,分别位于横沟村新四组、某某村十组、观蒲四组农场、中沟村六组和泥沟村四组。近年来,通过多方支持和移民们的辛勤劳动,移民点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我镇对移民点的建设也非常重视,积极争取国家“三西”扶贫资金,先后完成观蒲村移民点水塔、渠道建设,某某村移民点道路及人畜饮水设施改造,横沟村移民点水塔等项目的建设。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限制,各移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非常落后,移民们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道路难行、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比较普遍。由于镇政府资金有限,以上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妥善解决,因吃水、灌溉等问题引起的群众上访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各村也积极组织村民进行讨论,并拿出了工程实施方案及筹资筹劳意见。为此,镇政府决定2006年争取国家扶贫资金,对中沟六组、横沟四组移、观蒲农场、某某九组等移民点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以解决各移民点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1、观蒲农场移民点道路建设。新建观蒲农场至观蒲五组道路1.3公里、桥涵2座;
2、中沟村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50立小型水塔1座,新建道路2公里,改造人畜饮水管线2000米;
3、某某村移民点水利设施建设
改造原有机井1眼,配套安装变压器1台,架设高压输电线路1.2公里,新建“u”型渠道2公里;
4、泥沟村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道路2公里,改造人畜饮水管线4500米,衬砌农渠(c段渠)2.4公里。
四、实施期限及步骤
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一年(2006年)。项目计划批准下达后由有关各村分别负责实施,争取于年内完工。
五、投资概算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85.13万元。其中:观蒲村道路建设10.05万元,中沟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25万元,某某移民点水利工程建设18.5万元,泥沟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31.58万元。
资金来源:自筹30.13万元(包括受益农户筹资筹劳),申请国家扶贫资金55万元。
项目投资概算见后附投资概算表。
六、项目效益分析
本项目投资意义为巨大的社会效益。项目完成后,将使各移民点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移民点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设施环境,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劳动技能得到大幅提升,这将推进我镇及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七、项目管理
项目获得批准后,将在项目建设上执行“四制”管理,将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要求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贯穿始终,严格执行。在项目的资金管理上保证做到专款专用,项目管理单位、承担单位将对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保证资金安全使用,圆满完成项目建设工作。
某某水利站负责水利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技术设计,并负责完成观蒲村道路路基实地测量。市农林局和某某镇政府作为项目主管单位,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检查,组织项目验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严格控制资金使用方向,做到“三到位”即资金到位、建设到位、服务到位。
附表1
某某镇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概算表
序 号
工 程 项 目
工程量
单位
单价
总投资
备注
1
观蒲村道路建设
1.3
km
105000
2
中沟村基础设施建设
250000
2.1
50立水塔
1
座
60000
60000
2.2
道路
2
km
170000
2.3
人畜饮水管线
2
km
20000
3
某某村水利设施建设
km
185000
3.1
原机井改造
1
眼
50000
50000
3.2
变压器
1
台
15000
15000
3.3
高压输电线路
1.2
km
50000
60000
3.4
渠道建设
2
km
30000
60000
4
泥沟村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
315800
4.1
道路
2
km
170000
人畜饮水管线
4500
m
10
45000
渠道
2.4
km
42000
100800
5
合 计
851300
相关热词搜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农村经济建设总结篇八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提升农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是当下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对于农村文化建设有着较大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佳,很难满足农村发展需要,从而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制约。文中分析了云南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文化;
基础设施建设;
云南地区
21世纪以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就云南农村文化基础建设问题展开了分析,阐述了云南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并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了指导云南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云南农村地区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各村设置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体育场、阅报栏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村民的文化需要。村民在闲暇之余,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通过查阅农业书籍,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同时,一些农村地区还设置了电子阅览室,使农民能够接触到网络,更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云南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大力度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使农村文艺活动质量得到了提升。文艺活动的开展,使村民文化素质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也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云南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受资金影响较大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村委财政资金短缺,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较少,这就导致设施、设备不够齐全。同时,在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空白点,并且未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导致基础设施遭受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再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不能够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较好的引导,导致一些文化基础设施并为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文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云南农村地区基层文化队伍素质较低,缺乏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结合实际情况,这就导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实际发展需求。一些地区虽然设置了文化建设管理人员,但是工作人员年级较大,普遍超过50岁,相关专业知识也已经老化,难以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这样一来,受到人才队伍限制,导致文化建设水平较低,给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云南农村地区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的在于更好地开展文化活动,但是由于缺乏关键性人才,导致文化活动开展不利,反过来影响到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3、各村委推行政策缺乏可行性
云南农村地区响应国家号召,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各村委缺乏对实际情况进行考虑,重视性不足,推行的策略不合理,限制了文化活动的开展。同时,由于政策推行方面的原因,导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较低,缺乏更新换代,仍然局限于初级阶段,从而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时代发展存在脱节的问题。
4、对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之间的关系缺乏考虑
云南农村地区开展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对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关系予以把握,保证供需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文化品位也有所上升。地方政府在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农民文化需求把握不到位,导致农民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能够对各年龄段农民的需求予以把握,文化活动开展未达到预期效果。受此影响,在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实际形势予以考虑,导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文化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大有存在。
三、云南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策探究
云南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情况,牢牢把握住农民的实际需求,保证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农民素质,带动农业经济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云南农村地区在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势必涉及到资金投入问题,如何对资金进行安排和使用,对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和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做好统筹工作,对当地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加大必要资金投入,为各村增加文化活动器材以及公共文化产品和相应的服务,使农村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以提升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进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好坏。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引入专业化的人才,能够对农村文化活动进行有效引导,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同时,注重对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发扬,尤其考虑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民情,保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真正地满足农民需求。
3、地方政府应把握实际情况
地方政府在进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相关政策的推行,必须要立足于实际情况,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政策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从而对问题进行解决。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农民意识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使农民能够对文化基础设施进行较好的保护,并科学、合理的应用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活动水平和文化活动质量。
4、加强对文化基础设施的监管工作
文化基礎设施监管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在于对文化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并及时地进行更新换代,保证文化基础设施符合农民需求。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在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时,要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对文化基础设施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保证文化基础设施满足农民活动需要。同时,文化基础设施监管过程中,要保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高的开放性,真正地为农民所用。
四、结束语
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注重立足于地区实际情况,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保证文化基础设施满足农民的需要。同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加强管理和维护,加大资金、技术投入,积极对农民进行引导,使文化基础设施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