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议论文(大全16篇)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优点和劣势,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让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思考议论文篇一
今天一上课,教师告诉我们,要学会写好作文,不但要学会说话,还要学会多角度考虑。说完,就把手中的粉笔往地上一扔,打开门走到外面,随手把门关上了。
教师出去后,有的同学在悄悄议论着教师去干什么,有的跟同学玩起了拳击,有的在静静的等待教师的到来。我在想:教师是不是去洗手间了呢?是不是什么东西落在办公室里去拿?还是准备器具给我们做游戏?一个个问号在我的脑瓜子里回想。教师终于回来了,她告诉我们,其实她什么也没干,就是想让我们学会考虑,猜测教师去做什么了。
接着教师给我们讲了个真实的故事:“湖南省某市三年级的学生刘强放学回家,发现爸爸妈妈没有回家,就想出去玩一玩,在路上遇见几个小同学,于是他们决定去公园里的鳄鱼池玩,他们来到鳄鱼池,发现鳄鱼在睡大觉,刘强那树枝去弄鳄鱼,鳄鱼没有反应,只是移开去了,刘强发现鳄鱼池里有几只鳄鱼蛋,他就想用棒把蛋弄过来然后拿走。当他把鳄鱼蛋移过来的时候,俄语妈妈纵身一跃,把刘强咬入水中,那些小同学们立刻想到去找大人,当人赶来的时候刘强已经不见了。后来,警察把那些鳄鱼都杀了,把它们的肚子割开,看见了一些刘强的尸体。”
听了这件事,我就按教师教导多方面去考虑,终于得出了以下三点:第一,孩子不对,如果他不去偷鳄鱼蛋,鳄鱼也不会主动袭击人,第二是警察不对,他不能没有弄明白事情的因果,就把无辜的鳄鱼杀了,那鳄鱼也是属于正当防为,我觉得不能杀。第三是,管理人的责任,管理人应该时时刻刻看着那儿,这样可以及时制止刘强的不良行为。
我这样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表扬了我,我真高兴。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要认真观察,注意细节,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考虑问题。
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打破思维定势是解决小学生们下笔无言较好的方法。小作者的文章有记有议,层次分明,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认真观察,注意细节,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考虑问题,就会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说小作者不简单的。
文档为doc格式。
思考议论文篇二
窗外吹来的风,冷得我直哆嗦,望向窗外天空依旧很蓝,几座小山峰也是如此安静,而坐在房间写作业的我却不安分起来,盯着窗外的景象,我想要探讨什么,却也无动于衷,于是我陷入了思考,又是那么几个问题,我却可以思考许久——因为它还未曾被我破解。
但思考这一切总还是没用的,你不仅需要去思考这一切你还需要去探究你所好奇的,光是思考是找不到答案的就像数学一样,不仅要求解答还需要证明。所以让我们去思考一切,探究一切吧!
【实用的思考作文合集七篇】。
思考议论文篇三
思考题:
1.你是怎样认识2012年我国gdp的目标比往年有所下降这一问题的?
2.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撞伤不如撞死”这一社会焦点问题?
3.你将来打算去考公务员吗?你是如何认识目前中国公务员这一职业的?
4.你熟悉刑事诉讼法么?对于这次两会的刑讼法修正案,你有何认识和体会?
5.2012年“两会”中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6.2012年“两会”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是什么?你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7.谈谈你学习2012年“两会”的主要收获。
8.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9.发达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做法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10.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你个人有何打算?
11.如何才能增强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2.如果你将来打算投身文化产业领域,会从哪几个方面做准备?
13.世界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14.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15.你是怎样认识欧债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作业基本要求。
1、论文的题目和内容为上述15道思考题中的任意一题。分数为60分。
平时成绩40分。
2、作业应是手写。论文字数最低不能少于1000字,观后感字数最低不能少于500字。
3、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一经发现,成绩即为不及格(论文雷。
同者,无论抄袭或被抄袭者,均以不合格论)。
4、对有新观点、新看法,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实际的作业予以高分鼓励。
5、在题目下一行一定要注明班级、姓名和学号。
6、作业按照学号顺序排好,在最后一次上课时上交。
思考议论文篇四
1.首先,将上海纺织工业局改名为上海纺织控股公司,由原来的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以资产为纽带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模式。
其次,上海纺织控股公司把全行业的机构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定位,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第三,为了加强资产管理,实现资产增值,上海纺织控股公司建立和完善了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体系,并且将各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人事、劳保、福利关系集中到控股公司,促使他们在资产运作过程中与控股公司坐在一起,拧成合力。
最后,上海控股公司以观念为先导,以资源配置为原则,在较大范围内实施资产流动与重组,着重抓四项工作:实施资产联结,企业重组,塑造资产运营载体;推行“三名”战略,扶优扶强,促进企业优势扩张;加大调整力度,重组止亏,从速改造不良资产;加快产权流动,变现求活,实现资本结构优化。
最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成国营企业改革。
11级企业管理公司管理方向。
11108039008刘辉辉。
思考议论文篇五
人生当中有很多时候都在等待。
等恋人,等友友,等亲人,等机会,等未来,很多很多!这期间,免不了内心那种忐忑不安的心!还有就是不同事,心态起伏跌宕也不尽相同的!
我这几天就是这样,先是等同学,再是等车,再是等客户,再是等机会!内心虽然准备了很多种方案,给自己缓解压力。但是还是,不停的思索变换;最终其实就是很简单就处理了。
坐在候车室里面闭上眼睛,思索这些天就是等朋友、合作伙伴、机会;但也可能就是见个面吧!但是事情都是需要从思想到到构建实施到成熟到产品(成功)!然后又在脑海里,思索着未来的发展,勾勒出未来团队框架,产品的结构,梦想的童景!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认真做事,谨慎做事,思索做事吧!
思考议论文篇六
选择海上钻井平台需要考虑因素。
海洋钻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几部分?
海洋钻机系统因采用电驱动方式,因此与一般机械驱动钻机系统略有不同,其主要组成包括:
(1)旋转设备:主要指转盘或顶驱钻井装置、水龙头。
(2)循环系统设备:包括泥浆泵、地面高压管汇、固控设备等。
(3)起升系统设备:主要有钻井绞车、辅助刹车、游动系统(钢丝绳、天车、游车及大钩)和井架,以及用于起下操作的井口i具及机械化设备,如吊环、吊卡、卡瓦、动力大钳或“铁钻工”立根移运机构等。
(4)动力系统设备:主要指柴油发电机组。
(5)scr及配电系统设备:包括scr系统、配电系统、马达控制中心、各种电缆等。
(6)控制系统和监测显示仪表:包括机械控制、气控、电控、液控和电、气、液混合控制装置,钻井仪表系统等。
(7)钻机底座。
(8)辅助设备:包括供气设备、辅助发电设备、井口防喷设备、辅助起重设备、照明设备等。
424.海洋钻机与陆地钻机有哪些区别?
总的来说海洋钻机与陆地钻机基本相同,大部分设备可通用,特殊的地方有:
(1)驱动形式不同:陆地钻机基本上采用柴油机联合机械驱动;而海洋钻机基本上采用scr电驱动,即采用柴油机交流发电机可控硅整流输出直流电直流电动机驱动各工作机。
(2)转盘开口直径不同:因为要装大直径的水下器具,所以海洋钻机要用开口直径大的转盘。
(3)设备要求高:由于许多设备在海洋环境中工作,而海洋环境的腐蚀比陆地腐蚀要大得多,因此海洋钻机要求采取严格的防腐措施。如井架要进行防腐热镀锌处理,防喷器也要进行防腐处理等。由于空间条件的限制,设备布置更紧凑。
(4)设备先进:由于海洋钻井比陆地钻井成本要高得多,为了提高钻井效率,海洋钻井用的设备比较先进。例如比常规钻机效率高得多的顶部驱动钻井系统在海洋钻井中用得很多,但在陆地钻井中用得比较少。
425.井架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井架是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井架的主要用途是安放和悬挂天车、游车、大钩、吊环、吊钳、吊卡等起升设备与工具,以起下、悬挂和存放钻具。
460.在石油钻井中,使用的顶驱主要有那几种?
目前在石油钻井中,使用的顶驱主要有两大类:电动顶驱和液压顶驱,其中电动顶驱又按照所采用的驱动电机分为直流电动顶驱和交流变频顶驱。
462.顶驱钻井系统的特点?
实践表明,顶驱钻井系统突出的优点是:可节省钻井时间20%一25%,可大大减少卡钻事故,可控制井涌,避免井喷,用于深井、超深井、斜井及各种高难度的定向井钻井时,其综合经济效益尤为显著。
和转盘——方钻杆旋转钻井法相比较,顶驱钻井系统旋转钻井法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1)直接采用立根(28m)钻进,节省2/3钻柱连接时间。
(2)起下钻时,顶驱钻井系统可在任意高度立即循环钻井液,实行倒划眼起钻和划眼下钻,大大减少了卡钻事故。
(3)系统具有遥控内防喷器(1bop),钻进或起钻中如有井涌迹象,可即时实施井控,大大提高了在复杂地层、钻井事故地区钻井的安全性。
(4)顶驱系统以28m立根钻水平井、丛式井、斜井时,不仅减少了钻柱连接时间,还减少了测量次数,容易控制井底马达的造斜方位,节省了定向钻井时间,提高了钻井效率。
(5)顶驱系统配备了钻杆上卸扣装置,实现了钻杆上卸扣操作机械化,快速便捷、安全可靠。不用转盘、方钻杆,避免了接单根钻进的频繁常规操作,不仅节省了时间,且大大减轻了钻井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降低了发生人身事故的机率。
常见海洋平台有哪几种类型?海洋平台分为移动式平台和固定式平台。常见的移动式平台有: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等。常见的固定式平台有:桩基导管架式平台、重力式平台、绷绳塔式平台、张力腿式平台等。其中张力腿式平台也可看作一种垂直锚系的半潜式平台。
99.坐底式平台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坐底式平台通常由上体(平台甲板)、支柱和下体(沉垫)三部分组成。上体为作业所需的平台,下体提供移动时所需的浮力,在上体和下体之间则由若干支柱加以连接。当平台需坐底作业时,在沉垫中打人压载水使之下沉坐底,上体仍高出水面;作业完毕后,则排出压载水,使沉垫上浮,再进行移位。
100.自升式平台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自升式平台通常由平台主体、桩腿和升降装置三部分组成。通过升降装置的动作,平台主体或桩腿可垂直升降。平台拖航到达井位后,先放桩腿下降至海底,然后提升主体,使之沿桩腿上升到离开海面一定高度;作业完毕后,先将主体下降到水面,利用水的浮力对主体的支持把桩腿从海地拔出、升起,然后拖航至新的井位。
101.半潜式平台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半潜式平台通常由平台主体、浮体、立柱和支撑四个部分组成。平台主体用以布置设备、作业场所及人员生活舱室等。浮体提供所需的绝大部分浮力,其内部空间可布置各种液体舱和泵舱等。立柱将平台主体和浮体连接起来,使重力和浮力得以相应传递和支承。支撑的作用在于保证平台主体、浮体、立柱三者间的可靠连接并确保平台的整体强度。可通过排水或灌水的方法使浮体亡浮或下沉。工作时浮体深沉于水线以下,以减小波浪对它的作用力;平台主体高出水面以上,以避开波浪的冲击;立柱以小水线面穿出水面,从而使平台在波浪中具有较小的运动响应。
102.桩基导管架平台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桩基导管架平台由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两部分组成。
上部结构指平台基础结构以上部分的梁、板、立柱(或桁架)结构。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作业场地、布置设备和人员生活设施等。
基础结构指导管架和桩。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承上部结构,把平台固定于海底,在使用载荷和环境载荷的作用下,保证平台的整体稳定,使平台能够正常地进行海上作业。
110.什么叫飞溅区、大气区、全浸区?
飞溅区是指平台在潮汐和波浪作用下干湿交替的区间。飞溅区的范围为自设计高潮位以上波高(50年一遇平均波高)的2/3,至设计低潮位以下波高的1/3。
大气区:平台在飞溅区以上的部分。
全浸区:平台在飞溅区以下包括插入土中的部分。
115.平台的阴极保护可采用什么方法?平台的阴极保护可采用牺牲阳极法、外加电流法,或两种方法联合保护。
117.什么叫平台的正常作业状态、自存状态和迁航状态?
正常作业状态是指平台在作业点上作业或进行其它操作时承受设计限度内的组合环境载荷和作业载荷的状态。
自存状态是指平台承受最恶劣设计环境载荷,不进行作业时的状态。
迁航状态是指平台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时的状态。
119.自升式平台桩腿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哪几种?
白升式平台的桩腿有壳体式桩腿和桁架式桩腿。
壳体式桩腿有圆形的和方形的,一般适用于60m以内的水深;桁架式桩腿的截面形状有三角形的和正方形的,一般适用于60m以上的水深。
121.什么是导管架?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导管架是由数根导管和连接导管的纵横、倾斜杆系所组成的空间框架结构。导管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打桩时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
(3)在平台安装期间,可利用导管架架设临时工作台,加快安装速度和保证施工安全;
(4)在使用上可以在导管架上安装系靠船设备,便于船舶停撑。
127.自升式平台的主要构件有哪些?
自升式平台的主要构件主要有:
(1)圆柱形桩腿的外板。
(2)桁架型桩腿的全部骨材。
(3)平台主体内舱壁、甲板、舷侧板、底板上形成箱型或i字型主要支承结构的组合件。
(4)支承升降机构的结构构件以及传递桩腿载荷的桩靴。
(5)对于带沉垫的自升式平台,其承受主要均布载荷或集中载荷的沉垫支承结构的内隔壁、壳板或甲板。
145.自升式平台整个升降系统包括哪几部分?包括:动力系统、船体上的升降机械、桩腿上的升降结构和固桩结构。146.自升式平台最常用的升降装置是哪两种?各有何特点?自升式平台最常用的升降装置是齿轮齿条式和顶升液压缸式。
齿轮齿条式可实现连续升降,速度快、操作灵活;但需要复杂而庞大的减速机构,体积大,平台起升后用刹车进行固定,升降机构一直处于受力状态,对齿轮齿条的要求较高。液压式升降机构不需要复杂的变速机构,体积小,传动效率高,控制比较灵活;但不能连续升降,速度较慢,操作麻烦,对液压油和液压阀件要求较高。
147.齿轮齿条升降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齿轮齿条升降装置主要包括:齿条、小齿轮、齿轮架、减速齿轮、电动机(或液压马达)、固桩结构等。
齿轮齿条升降装置的齿条沿桩腿简体或弦杆(桁架式桩腿)铺设,通常是成对设置的,与齿条啮合的小齿轮安装在齿轮架上,并由电动机或液压马达经减速齿轮驱动。当主体漂浮于水面时,驱动齿轮可使桩腿升降;当桩腿支承于海底时,驱动齿轮可使主体升降。
148.顶升液压缸式升降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顶升液压缸式升降装置主要包括:销子、销孔、圈梁、顶升液压缸、插销油缸以及固桩结构等组成。
它是利用液压缸中活塞杆的伸缩带动圈梁上下运动,用销子将圈梁和桩腿锁紧使桩腿升降。升降装置靠液压系统、圈梁、销子以及桩腿上的销空等部分相互配合完成平台的升降动作。
149.自升式平台放桩和插桩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1)平台拖航至预定井位后,几根桩腿同时下放到桩端离海底几米的地方暂停下放。
(2)平台在拖轮的帮助下就位。
(3)就位完成后,迅速将全部桩腿同步下放到触地,以免平台被冲离井位而造成过大的定位误差。
(4)升平台,使平台主体离开水面一定高度,防止波浪冲击到平台主体底部,但不宜过高。
(5)对全部桩腿进行预压,直到桩端土壤承载力和桩周土壤摩擦力之和能够达到和略微超过风暴状态可能出现的最大轴向力为止。
(6)升平台至作业要求的高度,准备作业。
150.自升式平台拔桩和提桩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平台作业完成需要离开井位时,首先需将平台主体降至水面,然后开始拔桩。一般将主体降到预定的浮态吃水,并试拔桩腿,姐果拔不起来,可继续将主体降到超过预定吃水一定量的地方,再进行试拔。如仍拔不起,则要动用喷冲系统。在必须进行冲桩时,可以一根桩腿一根桩腿地进行,并将冲松的桩腿上提一定距离。待最后一根桩腿拔起后,应将所有桩腿立即提升至拖航时的位置。
海洋石油开发的内容。
海洋石油的开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地球物理勘探阶段、勘探钻井阶段和油气田开发阶段。
1.海上钻井。
开发海洋石油,首先是从浅水海区开始,然后逐渐向深水海区发展,所以钻井装置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固定式向移动式发展。
约在一个世纪前,为了开发从陆地向海底延伸的油田,曾采用在岸上向海底钻斜井的办法开发海底石油。随后又用围海筑堤填海、建人工岛、从岸边向海上架设栈桥等办法开发海底油田,见图1-8。但对离岸较远、水深和风浪较大的海区,这些办法在经济和技术上就不适用了。以后,有过各种木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海上钻、采平台,但离岸也不能远。
到20世纪40年代末,海上开始出现钢结构的所谓桩基固定平台。它是先在海底立一个钢管架(导管架),然后在所立的钢管内打桩使导管架固定.再在架顶铺设平台,作为石油开发的场地。这种平台适应的工作水深可从几米到一二百米,在现代海洋石油开发中,它仍被广泛地应用。但这种平台建成后就不易搬迁,因而不够经济,故现代主要用它作永久生产时的采油平台、储油平台、油气处理平台、动力平台、生活平台等,如图1—9所示。
海洋石油开发初期的大量钻探工作,需要有能灵活移动的海洋石油钻探装置。这类移动式钻井装置在40年代以后才陆续出现。
最早出现的是坐底式(沉浮式)钻井平台。它是下部为某种形式的浮箱、上部支起一个平台的装置,钻井前先往浮箱内灌水,使浮箱沉坐到海底,所以这种浮箱也叫沉垫。浮箱坐到海底后平台仍能露出海面作为钻井场地。钻完井,排出沉垫里的水,平台又可浮起拖走。这种平台因高度有限,一般只用于水深不超过20多米的浅海区,而且是非自航式。
到50年代初,出现一种所谓自升式钻井平台。这是一种可沿桩腿升降,以适应不同水深的移动式平台。平台本身是一个浮力相当大的驳船形浮体,浮体边部有几条能升降的桩腿,这些桩腿由气动、液压或电动的升降机构驱动。钻井前,桩腿下降,插到海底,平台被顶起脱离海面,在平台的甲板上就可以进行钻井作业。钻完后,升降机构先把浮体降回海面,拔起桩腿,就可拖走。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工作水深一般是十几米到上百米左右,大多是非自航式。
从钻井工艺的角度看,这两种移动式(活动式)平台钻井时有沉垫或桩腿支靠在海底,所以都可称为着底式钻井平台。它们在钻井时能提供稳定的工作场地,所以钻井效率较高。现代自升式平台仍是海洋石油钻探的主要设备。这两种着底式钻井平台着底时的情况,如图1—10所示。
和着底式平台相对应的是漂浮式钻探装置,即钻井作业是在漂浮的井场上进行。
最早的漂浮式钻井装置是50年代初的钻井驳船。它是把驳船甲板改作钻井井场。以后又在航海船舶甲板上铺设平台作井场。为提高钻井船的稳性和改善钻井作业的运动性能,又出现了双体或三体钻井船,如图1—11(a)、(b)所示。因为海船本身有推进器能自航,所以钻井船的机动性较好。钻井船到达井位后,先要锚泊住,即抛锚定位,现代又有动力定位。但无论哪种定位方法,船舶由于受海面风浪作用,总要上下升沉及前后左右摇摆,这对钻井作业是不利的。钻井时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保持船体定位。钻井船的工作水深一般是几十米到几百米,甚至千米以上。水深对它不是主要的限制,关键是风浪对它的影响。一般活动钻井平台在风速20汕s、波高7m时还能正常作业,钻井船则只限在风速10㈨s、波高3m以内能正常作业。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海洋石油钻探伸展到海况条件更恶劣的深海区,随之就出现了一种半潜式钻井平台。它在外形上和坐底式平台相似,只是沉垫和平台甲板间距较大。钻井时,向沉垫和立柱内灌水,沉垫和立柱下部下沉。当水浅时,沉垫可坐于海底,即与坐底式钻井平台相同。当工作水深较深时(在60~200m水深区),沉垫只是沉没于水中并不坐到海底,平台仍高出海面,也就是呈半潜的状态。这样,在海面受波浪作用的只是几根立柱,所以它比钻井船稳定得多。当然,半潜式平台也要用锚系或动力定位的方法,在钻井的井位上系留。钻完井,排出沉垫和立柱里的压载水,整个装置浮起,就可自航或拖航离开。半潜式平台的工作水深可从几十米到几百米。
半潜式平台的工作状况如图1-11(c)、(d)所示。
2,海上采油。
海上采油也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很多国家曾先后在浅海的堤坝、栈桥、人工岛及不同的木质、混凝土、钢质平台上进行过海底石油的开采。
在堤坝、栈桥、人工岛及各种固定平台上钻成的油井,装上采油井口设备就可采油。用移动式钻井平台时,要预先在海上建立简单的混凝土或钢质小平台。它们有单桩、三桩的,这种平台也叫油井护管架或油井保护平台。这种小平台因本身抵抗海上风、浪、潮、冰、海啸等的能力和承载力都较差,故只用在风浪不大的浅海区。小平台上只装油井的井口设备。当油井要进行检修或各种井下作业时,要用专门的修井船或作业船。
随着海洋石油钻探进入环境恶劣深海区,海上采油开始采用各种大型的固定平台。偶尔也有用移动式钻井平台作临时采油场地的情况。
现代在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海上油田,主要是用各种大型固定平台打生产井采油。在平台上除了安装采油井口设备外,还布置修井、井下作业、补充油层能量所用的种种机械设备。一座这样的平台,多的可以有几十口生产井。这种固定的海上钻、采平台,除了前面提到的桩基钢质固定平台外,70年代还建造了一种混凝土的所谓重力式固定平台。这种平台是靠本身重量稳定地坐在海底。它除供钻井、采油以外,本身还能储油,甚至供油轮系泊装油。由于它建造时用的钢材量少、防腐性能好、经济效果高,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但在水深二三百米的海域得到应用,在水深一二十米的海域也出现浅海用的重力式平台。图1—12所示是重力式平台的两种形式。
另外还有开发深水油气田用的牵索塔式平台和张力腿式平台,如图1—13所示。这类平台用绷绳或钢索和海底的基座(锚锭)连接。张力腿式平台通过垂直或斜向收紧钢索,使平台的吃水大于它静平衡时的吃水,导致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从而使钢索受到预张力。当平台受风、浪作用时,加有预张力的柔性钢索,就像插人海底的桩腿一样,使平台不发生升沉运动。因钢索是柔性的,平台在非张力控制方向可有一定的漂移。
张力腿式平台可以看做是一个垂直锚系的半潜式平台。它的最大工作水深可达600余米。张力腿式平台虽在60年代就已出现,但目前实际应用还不多。
上面所述的各种海上建筑物,因为采油井口设备就装于其上,所以也称其为海上采油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上的采油作业方法和所用的采油机械设备,同陆地的差别不大。
水深大于600m的海底油田,钻井以后因为固定平台上不去,就迫使人们去研究和发展新的海洋采油技术。
’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为了避免浮冰对海上采油设备的撞击,曾在20多米深的水下,安装过水下采油井口设备(当时是由潜水员进行安装的)。随着深海采油的需要,50年代中期又开始研究在海底建立采油系统。到60年代初,在60多米水深的海底,用导向索系统成功地安装了海底采油井口。
海底采油系统是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海洋石油开发技术,它具有设备简单、安全可靠和经济实用的特点。随着深海油田的增多,海底采油系统将日臻完善。
3。油气集输。
一般油井的产出物除油和天然气外,还多多少少地含些水和沙。另外,由于地面上的温度比油层温度低,从井里产出的油,因温度降低会凝结变稠,不易流动甚至固结,使管道堵塞。所以,要把每口井的产物汇集起来进行脱气、加温、脱水、脱沙等处理,还要计量油井的油气产量,这就是石油集输工艺的基本内容。
海洋石油集输要根据油田的位置、井的分布情况和生产情况,以及储存和运输的方式,采取不同的油气集输系统。
如果油井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井产物也在同一平台上汇集、处理和储存,然后定期把油装上油轮运走,这种集输系统是简便的,见图1—14所示。但这种系统只适于产量不大的小油田,在经济上是否合理需要考虑,因为这种大型平台造价高,最终从油田得到的石油产值能否互相抵偿尚未可知。、如果有几个生产平台或油井较分散,通常要通过海底集油管线将各井产物汇集到一处进行处理。离岸近的油田,可用海底输油管线送到岸上处理;离岸远的油田,常是在海上的集油、处理平台上集中处理,如图1—15所示。
有些油田产物中有大量凝析油,要用庞大的多级脱气或液化设备进行处理。在海上不具备这类设备时,容易将凝析油损失掉,故在海上进行脱水、计量后,就把油气从海底管线泵送到陆地上再处理。
在海上铺设海底管线是海洋石油开发的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它在海洋石油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筑海底管线的工程规模大、投资多,耗用的钢材、使用的船舶机具等也多,必须预先作慎重周密的考虑。因为海底管线建成后,可以连续输油,几乎不受水深、气候、地形等条件的影响,输油效率高、能力大,且管线铺设的工期短、投产快,所以在海上油气集输中被广泛应用。但这种管线坐在海底或埋在海底一定深度,检修和保养较困难。
4.油气储运。
海洋石油的储存和运输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区别主要是储存的场地是建立在陆地还是在海上,输送的工具是管道还是船舶。
在陆上储油,如果直接把油经海底管线泵送到陆上的油库,海上一般就不需要储油;如果用船舶定期往陆上运油,则海上要有适当的储油设备,油井才不至于停产。这类储油设备通常设在平台上或平台附近,图1—14是在平台上设储油罐,而图1—12所示的那种重力式平台,则可以在下面的筒形罐舱内储油。在平台附近储油,最简单的是在储油驳船中储油。而为了使油轮能停靠装油,平台或平台附近要有系泊和装油的设施,图1-16是一种平台单点系泊储油驳船储运方式。
如果海上的石油不经陆上油库而直接外运,就必须建立海上中转油库。这类油库的特点是储油量大、本身或附近有系泊和装卸油的设施。海上油库有浮在海面的,也有坐在海底的。图1-17所示是浮式和海底式海上储油库。
用油轮运油,要在海上建系泊和靠船的设施。除了平台、浮筒、海上储油装置上的系泊、靠船设施外,还应有固定的岛式码头和可移动的码头。这种活动码头除了供油轮系泊停靠和装卸石油外,本身还可储油。
综上所述,海洋石油开发总是通过各种海洋建筑物来实现其工艺目的,也正是由于海洋建筑技术的发展,海洋石油开发才从近岸浅海区扩展到环境恶劣的深海区。但也应指出,现代海洋石油开发的工艺技术基本上没有脱离陆上的传统工艺范畴,对海洋环境尚不尽适应。所以,研究适合海洋环境的石油开发工艺和设备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海洋石油开发的特点。
(一)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特点。
田寿命短的特点。
1.技术复杂、难度高。
海上油田开发工程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它涉及到海上物探工程技术、海上油藏工程技术、海上钻井工程技术、海上采油工程技术、海上油气集输工程技术、海上建筑工程技术、海上施工技术、海上定位导航技术、海上救捞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海上通信遥控技术、海上安全保障技术、海上运输、海洋气象、海上工程地质以及现代工程技术管理等诸多技术领域。因此,人们说海洋石油开发工程是一个知识、资金、技术密集而又具有风险的系统工程。
2.投资巨大。
开发海上油田,要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建造平台、铺设海底管道,确保海上油气生产作业的安全,这不仅技术复杂,而且所需的设备质高量大,使得开发海上油田的投资巨大。据统计,海上油田的投资额将随海区环境及水深的不同而比陆上高出3~10倍。例如,打一口深度为3000m的海上油井的投资为同等深度的陆上油井的4·倍;又如,某一水深为130m,年产原油17.51mt规模的海上油田,其建筑投资达53亿美元,投入正常生产后,每年操作费为4亿美元。
3.风险大。
由于恶劣的海洋环境会给海洋石油开发带来灾害,所以开发海洋石油具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海洋环境具有很强的区域特性,人们难以沿用其他海区的开发经验,同时在开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因此风险大。据记载,仅近十几年,国外就发生过4次大的事故。1980年3月27日,挪威的“亚历山大·阿尔基尔兰”钻井平台在北海倾覆,造成123人罹难;1982年2月15日,美国的“海洋巡逻者”号半潜式平台,在加拿大的海面上遭风暴袭击倾覆沉没,平台上84人全部丧生;1983年10月26日,美国阿科石油公司租用的“爪哇海”号平台遭台风袭击,在中国南海莺歌海区沉没,平台上82人全部死亡;1991年8月15日,美国麦克德默特公司的“db29”铺管船在中国南海珠江口海区遭到台风袭击沉没,21人死亡。
4.开发建设周期长而油田寿命短。
海上油田从勘探到开发一般需3~5年,从开发到投产需3—4年,总建设周期长达6~10年(陆上油田建设周期一般在2年以内)。其周期之所以长,主要由于海上油田的开发技术复杂、投资巨大,而又具风险性,因而必须经过详尽地分析论证。
思考议论文篇七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在信息时代下,教师应多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去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用电教激情去优化学生的心境、用先进的网络去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注意在开放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抓好教学的同时,还应看到目前体制上的弊端,要积极倡导体制的改革、观念的转变、课本的优化。
关健词:作文信息优化现状分析改革措施教育畅想。
一、现状分析。
(一)心理畏惧。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怀有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听说作文,如见猛兽”、“作文作文,听到就头疼”、“作文就是敌人”,怕写作文,又不得不写作文,背上了不轻的思想包袱。
(二)内容虚假。
一是内容空洞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流的多、畅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雨中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学生写作的救星,这类作文约占一半以上。另一种是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往往是苦闷、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渲泄,表现出一种青少年不应有的空虚消极心态。还有就是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
(三)结构死板。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多数学生硬套范文,死守模式,记叙文总是那么几大块,平铺直叙,不少人甚至写成了“流水账”;议论文脱不了惯常的三段论,比较机械、缺少变化。
(四)语言空乏。
大多数作文八股调、学生腔,青少年说成人的话,不自然,不活泼,缺少朝气和活力。许多学生的语言不过关,错别字不少,病句较多,词汇贫乏,文气不贯通;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部分学生观念上的迅速更新跟语言表达能力的滞后产生了矛盾,语言跟不上内容表达的需要。有些学生囫囵吞枣地搬用新名词、新术语和港台流行歌曲中的某些词句,欧化的句式和朦胧的词语时有出现,搞得不伦不类,十分别扭。
二、改革措施。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摆在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难以解决可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使现代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改革,一直处于“困难户”阶段的作文教学更是受益颇多。电教媒体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仔细聆听声情并茂的声音,认真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反复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一改过去那种呆板、单一、平面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丰富、新颖、多面、立体,而且可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观察、表达、作文、评改,从而优化了作文教学效果。笔者总结几年利用电教优化作文教学过程的心得,描述如下:
(一)正确引导,加大阅读量。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而社会信息化使学生学习的信源明显地增多了、扩展了。学生可以十分方便地上网查阅国内外各大图书馆的报纸杂志及图书网站。装入一张诸如《藏书大师》、《家庭藏书集锦》之类的光碟,无异于拥有了一座属于个人的中型图书馆,且比去图书馆更方便。课外视听读物更是应有尽有: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cd、vcd、dvd等。上网之后,更可以很方便地查阅国内外各大电台、电视台的节目。随着通讯和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各种人际交往远比现在方便得多,交际量也大得多。撷取信息途径的多源性,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发展了智力、增长了才干。当然,目前网络的管理还不够规范,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的同时,要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抵制不良诱惑。
(二)电教激情,优化心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乌申斯基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和爱好越强烈,思维的动力就会越大。是学生的自我表述的形式之一,是自内而外的输出。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积累少,作文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以至于作文内容空洞,题材狭窄,语言枯燥,形式呆板,作文时产生畏难心理。利用电教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老师》时,先让学生观看自制的录像片《老师的一天》。为使此次作文取得好的效果,事先摄下老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带领同学们活动、游戏等工作场景,并配上歌曲《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看着那一组组熟悉的画面,听着那动情的乐声,自然激起了对老师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时教者因势利导:“这就是老师平凡的工作,那么你喜爱的老师是谁?为什么喜欢他(她)?”这时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情动而辞发”。于是他们写出一篇篇饱含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可见,学生习作心境一旦得到优化,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这时的习作便成为学生的抒发自我情怀的“需要”,打破以前的“心无所思,情无所动”气氛,由原来难为的“无米之炊”变成大家乐为的“有米之炊”。
(三)优化过程,培养能力。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利用多媒体、网络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如用直观的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在指导苏教版初中教材第六册的作文《__的自述》时,采用把画面分解投影和展开投影的手段,把写作内容和观察顺序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因学生观察细致、深刻,加之老师的启发、点拨,因而学生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关键要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素材,形成鲜明而丰富的感性表象,然后用生动确切的语言文字来描述观察到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知觉形象。尔后指导对所获丰富素材的筛癣梳理,要使学生在明白写什么,用哪些最具典型意义的素材去反映后,接着还要弄清怎样写,还要应用学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写什么、怎样写两者达到和谐的统一。通常情况下通过开展活动或通过已具备的形象化的生活素材,启迪学生积极开启生活的仓库,积极思维,准确表达,这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再次运用电教手段,把作文的难点制成电视特写镜头,指导学生认真观察,重点描述,便可使“怎样写”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作文教学中,还应注意要充分利用电教以说促写,提高口头作文能力。其实作文包涵“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两方面内容。语言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之前,必须先在头脑中形成内部语言。而在“想”与“写”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那就是“说”的训练。一般地说,说得通,也就能写得顺。运用电教手段或创设说的情境,或再现生活画面,或拓展思维空间……是训练由说到写的最好手段。在指导《小议“学习和劳动”》一作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先让同学们上网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观看有关学生劳动的录像,然后展开辩论,不时用屏幕出示双方论据,最后,自然引出一个“适度”的观点。本次作文,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言辞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书面作文也因有了大量的材料而水到渠成了。
(四)开放评价,培养兴趣。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电教手段,能提高修改的效率。如在批改周记、作文的过程中,可设立多种奖项,挖掘学生不同的长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写作文、周记的兴趣。如“个性奖”,“好词奖”,“佳句奖”、“创新奖”、“进步奖”、“幻想家奖”等。评奖时注意学生习作的过程,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使学生在老师、同学、家长及自我肯定中激发习作动机。学生每次得奖后,都会及时的记在网络评价表上,以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有不少学生天天写日记练笔,还有的同学自发地组成雏鹰笔会,竟把写作当成高雅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实践证明: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能优化学生的习作心境、优化指导过程、优化评改途径,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表达有内容、作文有方法,解决了我探索多年的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大难题。
三、教育畅想。
笔者认为,当前的许多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扼杀优秀作文的凶手,要想真正改变作文教学的困境,还得从根入手。当前的教育应当作出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变革:
首先是人才观念的转变。我们培养人才,不能再把着眼点仅仅瞄准那可怜巴巴的升学率,而应瞄准未来信息社会的需要,瞄准21世纪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应当是只会背答案和考分数的庸才,而应当是既会学习,又会创造的高素质人才。这种人才应是德才兼备的,应是智能型、通才型的,还具有很强的语文实用能力。这样学生才不会为了写作而写作,化被动为主动,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大快事。
随着社会的不断信息化,语文能力的构成可能也要发生变化。一是听与说的重要性将会不断提高,因此要克服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力求四项能力全面发展。二是传统的“听说读写”可能就不足以概括语文能力的全部了。我认为“读”中应加上“视读”——“视读”影视声像资料;“写”中应加上“写图”和“写声”——在文字中添加图像和声音。因为那时的“书”已经不仅是纸质的,也不仅是用文字写成,而可能是“会说话的`”、“能活动的”、“立体的”;那时的“作文”,也不仅是文字或文章,而可能是图文并茂、声像并茂的,就像制作网页。到那时如果只会传统的“听说读写”而不会“视读”和“写图”、“写声”,可能会成为“现代文盲”。
语文课本要变。一是删除陈旧落后的篇目,及时吸收新时代的新内容,以缩短课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增强其可读性。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二是扩大容量,提高效率。三是配备电子课本,增加多媒体内容,如“影视语文”和“声像语文”(或称“视听语文”)。
结语:
“做人和作文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学生作文,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思考议论文篇八
今天,我在一本练习册上遇到了难题。
题目是这样的:小华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两门课的平均成绩是91分,如果加上英语,三门课的平均成绩是93分。小华英语考了几分?我想:91×2=182分,是小华语、数两门课的成绩,但加上多少分才能让平均成绩变成93呢?这是,妈妈走了过来。苦思不如让妈妈只指点指点,于是,我把练习册拿过去给妈妈看。
妈妈只说了一句:“那93×3=几呢?”我马上反应过来了,直接用93×3=279分,279-182不就等于英语的成绩了吗?原来这道题是这么简单啊!妈妈还说:“你不能只往一个方向去思考,有时候想不出可以换一个思路想。”听完妈妈的话,我才知道换一个思路思考试多么重要。老往一个思路去想,你可能就像我一样把如此简单的题目变成复杂的题目哦!
接着,妈妈又出了一个类似较难的题目:小红和小明的语文平均成绩是89分,小明和小刚的语文平均成绩是92分,小刚考了93分,求小红考了几分?哈,我知道了!93×2=186分,186-93=87分,89×2=178分,178-87=91分,小红考了91分。哈,我以后不怕不会类似的题目了。
思考议论文篇九
中华民族依靠了中国传统文化,依靠了中医学几千年之久,就是现在,对一些现代医学来说束手无策的疑难病,中医依然不失为一种希望。《思考中医》的写作正是出于作者对中医的信念和感情及对中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者希望通过这部书,切实地为中医解决一些问题,特别是认识上的问题,因为《思考中医》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医问题不在理论,而在对理论的认识。同时正如《思考中医》所说,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分支领域,因此,《思考中医》在解决对中医的认识问题时,自然也澄清了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本文试就以下几方面谈一谈《思考中医》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在勾勒中国传统文化大线条的同时,引发深层的哲学思考。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是正确理解中医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思考中医》很明确地赞成梁漱溟先生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皆系人类文化之早熟品。”基于此,《思考中医》首先以不无代表性的杨振宁教授对中国文化不元代表性的理解为例,对比地提出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点认识。
(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理,治玉也”的解释,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或一种境界。她不仅在寻求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上毫不逊色于近现代科学,更进一步的是,她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出了要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顺应自然规律去解决问题的高超思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历来是引起争议的焦点之一。《思考中医》从《说文》:“理,治玉也。”的解释,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大的特点——整体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特点,也是与现代科学文化的最大分歧所在。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这个整体,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既是器质的又是功能的,既是体,又是用。总之是方方面面的统一。这也是与唯心论最大的不同。《思考中医》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理”的涵义的揭示,引发了对这两种哲学差异的深层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的结合。《内经》中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话,《思考中医》认为术数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推演的一面。
(三)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实验,而且,很可能是更高超的实验——内证实验法。因此,中医理论既不是单纯的不具备理论结构的经验医学,也不是仅凭思考得出来的结果,而是两者结合的产物。
造成现代人接受中医的困难所在。但总之,不管你个人信与不信都不应当否认中医理论的产生与实验有关。
(四)有无中介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在应用上的最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传统文化在应用和传承上的客观难度,使其在应用和传承上无法逾越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揭示出传统文化的独特研究方法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与别的文化差异明显,而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文化的核心——哲学。所以钱穆先生有言:讨论文化要自其汇通处看,不当专自其分别处寻。若研究文化问题,不能从其汇通处看,不能从其总体上求,则最多仍不免是一种文化之偏见。
《中医学导论》中指出中医学的危机与不足,共八条,其中第二条是:独特理论体系的封闭结构阻碍了学科的顺利发展。为此,突破原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医学的关键。
第四条:中医学的许多认识和思想正确性高、准确性差;且大多无法用现代科学手段加以研究。如不对这些人类认识的“粗产品”加以科学提炼,中医学将永远踏步不前。
第五条:方法论和方法虽有某些特色,但却与现代科学方法论存在着时代的差距。还有第八条:最为关键的是中医理论自身的缺陷,许多基本概念含糊不清,有不少是无法证伪的哲学术语的移植,对这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若不清晰地予以确定,发展中医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明确概念是共同进行任何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
《当中医遇到西医》引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研究员陈小野的观点:倡议彻底革新,尤其强调方法学的现代化。他指出,中医只应用现代技术并不足够。他在《中医理论现代化概述》中断言:“中医传统方法论与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非实证性和非逻辑性。”种种这些认识大都是抓住了文化之异,大多最终集中在了方法论的不同上。《思考中医》很鲜明地指出:“现在大家身边所感受的都是现代文化的气息,都习惯了用一种文化视角去看待问题,去思考问题……我的意见,中医至少不是局限在科学文化这一层面的东西,所以光从这一层面去看待它,研究它,就难免会出问题。”(p4143)“中医是这样的一门医学,它整个地是偏向于形而上的一面,是以形而上统形而下,是以治未病统治已病,而我们现在却在完完全全的用形而下的眼光去看待它,把它当作一门完完全全的形而下的学问,治已病的学问。我们提倡科研,提倡现代化,提倡现代中医教育,完全就是用现代科学这个形而下的筛孔去对中医进行过滤,滤过去的是精华,是可以继承的东西,滤不过去的东西,就是糟粕,就要扬弃掉,大家想一想这个通不过筛孔的部分是中医的哪一部分呢?必定是形而上的这部分。对上述问题我们思考清楚了,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所采用的现代教育方式,我们所采用的现代中医教育路子,只是一条培养造就下工的路子。”
说到哲学,《思考中医》没有过多地涉及,但对中国哲学的总体精要还是提到的,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基于此,《思考中医》得出一个结论:现代科学讨论的领域,实际上是气聚合以后的这个领域,对于气聚合以前即“夸克”之前是什么样,现代科学还无力回答,甚至难有希望回答(p2223)。《思考中医》总结性地指出:“传统文化,传统中医,虽然的确是道器合一的统一体,虽然它强调要形气相依,形神合一,但总的侧重却在道的一面、神的一面、气的一面,所以她是一门以道御器,以神御形,以形而上御形而下的学问。”(p24)。
如此看来,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在哲学。中医这个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察人体生理、病理的学问,果真换了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就可以得到“科学的中医方法”进而解决人体生理、病理的问题了吗?我可以想见,那样的唯一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医,从理论到方法的全面消亡——中医有可能成为当代的哥白尼、布鲁诺!
一点不在此文中展开,但有必要一提的是:正是其自身的这一特点给迷信以可乘之机,但科学不应走到另一个极端——把一时证明不了的全部否定。
三、倡导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方法。
提到认识,自然需要概念、需要解释。《思考中医》所解释的内容中,有两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内容:一是语言文字;一是时间。解释方法的特点是:突出以字释义,特别注重借助字形及《易经》的卦象做解释。
对于中国的语言文字,《思考中医》也是充满了感情,它深深感悟了汉字独特的释义能力的魅力。
中医》最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医是完完全全、彻头彻尾的时间(时相)医学。而绝不是部分的时间医学。沿着这个思路,《思考中医》对中医得出一个精辟的比喻:开方就是开时间。时间这个问题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数问题和相关性问题。可能这一思路也会对当今哲学及现代医学极具启示的。
汤一介先生一直在倡导创建中国的解释学,《思考中医》在这方面的大胆实践也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四、系统地阐明了《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
这一部分应当是《思考中医》主要的工作——导论《伤寒论》。
六经辨证一直是公认的来自于《伤寒论》的中医重要辨证方法之一。但历来对此争论颇多,且现代的中医教科书上也没有见到对于这种辨证方法及六经这一概念的清晰解释,像《思考中医》这样系统地解释,恐怕还是头一次。
《思考中医》从六经的本义、经义、府义、运气义全方位地阐述了六经,并对六经病的欲解时、欲剧时、脉证提纲和治法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使六经辩证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将脏腑,经脉,时间,治法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思考中医》揭示出中医中时间作为“象”的一种,进而用五行使之与反映生理、病理的六经相联系,让人大有开千古疑窦之叹,《思考中医》真可称得上中国的普罗米修斯!通过这样的导读,让人们清晰了对《伤寒论》这部经典的认识,它绝不仅仅局限于外感病,它用六经将人体的生理、病理与外界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思考中医》细致地阐发了其间的联系,使《伤寒论》为万世立法垂方的雄浑姿态跃然纸上。
五、提出了很多疑难病的治疗新思路。
由于《思考中医》揭示了很多崭新的对传统文化、对中医的解释,因此,自然而然对一些疑难病提出了崭新的治疗思路。如高血压,颈椎病,老年性痴呆等等,非常值得临床关注、验证。
六、收集了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神奇医案。
用清肺剂配理中汤加砂仁外敷神阙穴治愈老年重症肺炎;天津盲医仅用不同数目的绿豆、葡萄干等治病;小柴胡汤化截止住了吗啡无效的癌痛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如果说中西之争的积极意义,恐怕就应当是其促进了文化的反思。从《医林改错》的思想可以看出,即使没有后来的中医遇上西医,中医也好、中国传统文化也好,也会从自身中出现这种反思的局面。两种文化,两种文化下的医学的相遇,大大加速了这种反思。《思考中医》让这种反思增添了很多的理性成份,增添了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题目,当然,诚如《思考中医》所说,他还仅仅是针对一部《伤寒论》,中国的文化经典还很多,中国文化更是浩如烟海,真正对其做客观深入的反思自然不是简单之事,怕是要几代人的努力。《思考中医》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出的与当今哲**流的暗合更是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和无比的信心。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特点,使其在表达上永远存在问题,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写意,《思考中医》抓住了这一个大特点,很好地运用了“象”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工具,使我们在“意”上空前地接近了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的精髓,其间一些逻辑上的失误在所难免,但从上述文化之特点上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想看《思考中医》还是需要一些写意的。
《思考中医》的历史功绩有多大,就留待历史做答吧。
参考文献:
[1]刘力红:《思考中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陈勇:《钱穆传》,人民出版社,2001年。
[3]区结成:《当中医遇到西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社,1996年。
[5]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6]何裕民:《中医学导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
思考议论文篇十
“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
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三、十八大报告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四、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
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请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五、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六、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依据、要求、着力点是什么?
七、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
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也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就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请对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思考议论文篇十一
我才刚读过《红楼梦》,心在宝黛中飞翔,思绪万千。“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化?”一种矛盾的感情,缠绵了黛玉的一生,最终却只落个红颜薄命的.慨叹。
沉思着,试图穿过红楼佳人的一生,体会她们的喜,她们的悲。
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拂长剑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念及《五美吟》,不由心动,提笔涂抹。
瞬间,文字在跳动,心灵在跳动。
一瞬间,时间凝固,历史倒转。
一滴水,突然坠落在平静的杯面,串起团团涟漪。
就像我,终于落入流泪的故事。
思考有多长,人生就有多长。
是的,在感触中动笔,在动笔时不停地感触,在文字中回归历史。
是的,写作让我回到历史,亲睹现实;历史在写作中复活,在思考中改写。
别人的境遇,印上自己的影子,自己的自怨自艾,在文中主人公的坚强下退却。
总有太多的疑惑,总试图睁大眼睛将一切看穿,于是不停思考的头脑命令不愿休息的手提笔写作。
可是,我依然迷惑。
迷惑好人终不能好报,迷惑有情人无法成为眷属。
可是,这种思考,让我从狭小的内心世界转向茫茫宇宙,从迷惘转向理智。
推开窗,将满山青翠放入房中。
微笑着,抬起头来。
思考真好!
思考议论文篇十二
1.感谢科教科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中医经典的机会。我自己中医学的不太好,所以我就不在某个知识点上做深入的讲解了,今天主要讲讲认识和方法上的一些问题,大家也没有多少需要做笔记的内容,主要是认真听,仔细的去理解就好了。10年前,我看过一本书,叫《思考中医》,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刘力红教授写的,可能在座的有人也看过,写的非常精彩,很受启发,所以我在里面挑选了一小部分内容作为今天讲课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很多话都是引用的原文,部分引用的案例也是以本书作者的角度讲给大家听,并不一定是我本人真实的案例,希望大家听后能有所感悟,对中医的认识上有所启发,就足够了。
2.既然是思考,那就肯定要有问题才能思考,这次我们主要谈谈以下三个问题:中医是什么、中医怎么学、中医怎么用。听起来题目好大吧?不要紧,时间有限,我们简单点讲。3.首先,第一个问题,中医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吗,中医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嘛,我想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特别时学西医的人,是不是这样的呢?绝不是这么简单,这只是最肤浅的一层意思,中医的中字真正的含义是我的理解是中庸之道,什么叫中庸?不偏不倚谓之中庸。中医就是要让某样事物保持在中间或者动态平衡在某个水平的一门医学。那这个事物是什么,我们后面会讲到。
4.讲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说一个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那就是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这几十年来,中医的局面为什么没有办法突破?临床疗效为什么老上不去?遇到高热降不下来,最后还是得上抗生素?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中医的理论已经形成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没有大的突破,大的变化,会不会是因为理论落后,已经不能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指导了呢?大家可以思考,今天我们的临床落后,我们的治病水平上不去,是不是因为理论落后造成的?我的看法完全不是这样,恰恰相反,中医的理论不但没有落后,在很多领域还大大的超前,我们如果认为理论落后于临床,认为理论不能指导临床,那我们就要问自己,我们真正弄通中医理论没有?对于中医的理论,对于《内经》的理论,我们把握了多少?有十成把握没有?如果不到十成,两、三成呢?如果连两、三成都不到,有的甚至搞了一辈子中医,最后竟然还分不清阴阳,那我们怎么能说理论落后于临床?这个问题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没有认识好,那导致中医今天这样一个局面的症结就不容易抓到,我们今天看到的临床水平比较低下的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错误的把这个原因归结到理论的落后,而去寻找理论方面的原因,那我们就可能会形成真正的倒退,真正的落后!所以对于中医理论我们应该放心的去信任它,在绝大多数时候不是理论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认识出了问题。
5.前面刚才提到了,中医是要让某样事物保持在中间状态。这个事物是什么呢?很简单,两个字——阴阳。它也是中医里最重要的东西,最核心的东西,方方面面都要围绕它,离不开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现在人都知道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当我们问一句中医怎么治本,或者中医通过什么来治本呢?这就回答不上来了,其实,这个本就是阴阳,阴阳是一个关系到方方面面的,最本始的东西。6.阴平阳秘就是健康状态,阴阳失衡就是疾病状态,中医就是要恢复已经失去平衡的阴阳。7.那阴和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阴阳谈的是阴与阳两者之间的事,既然是两者,就有一个相互关系的问题,这也就是阴阳这门学问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有很精辟的论诉,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句话基本上将阴阳的主要方面包含进去了,因此,只要弄通了它,阴阳的学问也就可以基本解决。“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主要是讲一年里的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的生长情况,古人就是通过观察这些自然现象悟出来的这些道理。阳生阴长主要讲上半年,也就是春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阳渐渐生,阴渐渐长,两者关系非常协调。联系到具体的自然,春天以后,白日渐渐长,气温渐高,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阳气的不断增长。那么阴呢?阳化气、阴成形,这些成形的、属阴的万物也随着这个阳的增长而不断的繁茂,真正的一派欣欣向荣。这个过程真正是阳在生,阴在长,就像夫唱妇随一样。与以往我们所说的对立的、消长的关系好像不同,并不是阳产生了,万物反而消灭,完全不是这么一个情况。如果用现代一些语言来形容这个过程,那么,阳气就好比能量,我们可以设想在天地之间有这样一个能量库,而在春夏这两季,能量是处在一个释放的过程,随着能量的释放,万物得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便逐渐的生长、繁茂起来。否则、万物凭什么会生长繁茂呢?就是因为这个能量的释放造成的,这就是阳生阴长,希望我这样讲大家能理解了阳生阴长是什么意思了。同样道理,阳杀阴藏就很好理解了,阳杀与阳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能量的释放是不会无休无止的释放下去的,就好比我们打拳击,拳头伸展出去了,如果还是老停留在那个状态,就没办法进行第二次出拳,所以,必须先把拳头收回来,才能打下面的一击。阳气也是这样,达到顶峰后就要转为收藏,能量收藏起来了,万物得不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万物的生长就趋于停止,而且渐渐的凋零、枯萎,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秋冬景象。上述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后又要开始新一轮的生发、释放。这便是素问所讲的“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8.弄懂了阴阳,我们再看看第二个问题,中医怎么学,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真的很大,也是令很多中医学子困惑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复杂,我认为学好中医的有效方法就是依靠经典、熟读、记忆、理解经典,当然这个过程是很艰苦的,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现在很多中医院校已经将经典改为选修,从必修沦为选修,经典的这个地位大大的下降了,它给人们的信息就是对于中医的学习来说,经典已经不是必须的了。有关部门也做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很多人认为经典的学习没有太多意义,学也可,不学也没有什么损失。这是中医的悲哀,我的观点于上述这个认识截然相反,经典的东西不但不能消弱,而且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为什么呢?9.历史的经验会告诉我们一些理由。翻开历史,我们看一看,从张仲景直到清代,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凡是在中医这个领域有所成就的医家,我们研究一下他的经历,就会发现,大多数医家是从经典中走出来的,大多数医家是依靠经典而获得了公认的成就。中医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不得不使我们去思考,经典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从这些历史事实中我们感受到:自古医家出经典。那么近代和现代的人呢?只要我们翻阅周凤梧等编著的《名老中医之路》这本书,就会有相同的感受。就以大家比较熟悉的蒲辅周老中医为例,蒲老在初出茅庐时,就诊的病人很多,但是有有效的,也有无效的,为此,蒲老毅然停诊,闭门读书三年。将中医的经典熟读、精思、反复揣摩,三年后,复出江湖,便能在临床上得心应手,以致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屈一指的大医家。对于这段经历,蒲老深有感概的说:当时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实际是不懂得经典的价值。无独有偶,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也强调,要做好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每年应拿出三个月的时间来温习经典。两位老前辈的话值得我们重视。10.很多人可能会说,那些经典的书籍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写的,过时了、落后了,我们还学它干嘛。可是我要说的是,经典的年代虽然久远,但它不一定就过时了,落后了。所以,大家不要轻易地否定它、遗弃它。学习经典不是守旧。经典的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里给大家讲两个故事。南宁有一位老中医叫廖炳真,廖老从医几十年,在某些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经验,廖老有一次讲到蛇咬伤的治疗:在旧社会,有些江湖郎中治疗蛇伤往往会留一手,这一手的方法很巧妙,让你根本没办法察觉。郎中给你治蛇伤,很快就把蛇毒治住了,让你没有生命危险,很多症状也消除了,就是有一点,伤口老不好,隔上一段时间伤口又腐烂,你又得到郎中那里去买些药,在江湖上,这叫郎中钓病人,病人养郎中的招数,但是,这个窍门被廖老从他的父辈那里得知了,窍门就是什么呢?就是忌盐,如果让病人忌盐几天,再吃上几剂解毒、生肌的药,伤口很快就长好,而且再不腐烂,就这么一点小奥秘,可要是你不知道,就会被折腾的够呛。听完这个故事,大家仔细一琢磨,这不就是《内经》的东西吗?《素问.金匮真言论》上说:“北方黑色、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谷豆,其数六,其臭腐。”肾家的臭是腐,凡属腐烂一类性质的病变都与肾相关。肾病需要忌盐,“多食盐则伤肾”。蛇伤引起的伤口腐烂,忌盐几天,再吃几剂普通的中药,伤口便从此愈合,这是一个多么神秘而又极其简单的事实。经典的东西就是这样,没有揭开时,他非常神秘,揭开了,又这么简单。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廖老治骨癌的经验,骨癌的疼痛是非常剧烈的,而且这个疼痛往往很难止住,就是用上麻醉剂,效果也不理想。廖老对这个疼痛有个杀手锏,虽然骨癌最后不一定能治好,但这个疼痛却可以大大的减轻甚至消除,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廖老用的什么药呢?就是在一些草药里面加上一味特殊的东西,然后煎汤外洗患处,洗几次后疼痛就能逐渐消除。这个特殊的东西很灵验,加上它很快止痛,不加它完全没有这个效果。这个特殊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棺木的底板上长出的一种东西,过去人死了,用的是土葬,随着尸体逐渐腐烂,腐烂的这些东西就往下渗,渗到棺木的底板上,连同木质一同腐坏,上面的这个东西就是感受这个腐气而生的。大家可以沉思片刻,在所有的腐气里面,还有比人的尸体腐臭更厉害的吗,所以,说到腐字,根据前面讲的,大家应该就会悟到些什么了。按照内经讲的,它应该跟肾有非常特殊的关系,肾又主骨生髓,所以这个东西用在治骨癌上就有这样特殊的疗效。这么神奇的治疗又是《内经》的东西,为什么说学中医还需要点悟性呢,就是这个原因,不是非常聪明的人是学不好中医的,经典的东西早就告诉你了,就看你能不能领悟,能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应用于临床。
11.学好经典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要具备一个基本条件,或者说一个基本的素质,就是信受奉行。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呢?字面上理解就是:信任、接受、去实践。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经典呢,你以一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只有这样,经典才学的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收获。经典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多人依靠经典成了名医,你有什么可担心呢?所以,对于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不具备这个条件,经典的学习就整个成了障碍。记得在读《本草纲目》的时候,读到白术这一条时,李时珍引了张锐《鸡峰备急方》的一则案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大家看到这个案例,第一感觉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会不相信,牙齿长到一定程度就定型了,怎么会越长越长,以致进食都困难呢?这太离谱了,即便是有这个髓溢病,怎么用白术漱漱口就能缩回去呢?简直太不科学了,但我不这么想,我首先是相信它,然后,再来思考它的道理。我们读古人医案,不是去考察它的真实性,而是要去理解它里面所蕴含的道理。首先这个病名很有意思,牙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牙齿日长,就好像是髓满了在往外溢一样,所以叫做髓溢病。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个牙齿为什么会日渐长长,髓为什么会往外溢,这一定是约束骨髓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骨髓由肾所生,肾为水藏,故骨髓亦属水类,按照五行规律,土克水,所以肯定是约束水的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髓溢了牙齿自然会日渐变长,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髓溢,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这就是对经典的思考,想通了,就会有收获,甚至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经典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曾经诊治一位跟骨骨刺的患者,疼痛厉害,足跟不敢落地,痛苦不堪,按常规的思路,补肾、活血、除痛等方法都无明显疗效,我突然想到了髓溢病这个案例,大家知道,骨刺是骨钙流失形成骨性赘生物,这与髓溢病有什么差别呢?道理应该是一样的,于是如法炮制,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两三次,每次20分钟,出乎意料,不几天疼痛就明显减轻,坚持1月余,足跟痛消失,痊愈了。这些案例给我们什么感受呢?经典的东西你必须相信,然后才有思考,才会有收获,你不相信,后面什么也不用谈了,中医你肯定学不好。
12.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中医怎么用,我们想尽各种办法努力学习中医,最后都是为了用中医来解决病人的痛苦,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用呢?不同的应用方法区分出了医者不同的层次,我们通常说医者分上工和下工,所谓下工层次就是对病欲愈,执方欲加者;上工层次就是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者。察机要和者,似迂而反捷,此贤者之所得,愚者之所失也。怎么理解这句话?下工就是我们所谓的庸医,看到一个病,很想让它快点好,拿个方子就乱加,咳嗽就加点止咳化痰的,发热就加点清热的,头痛就加点治头痛的,食欲不好再加点消食的,等等等等,病人一堆的症状,结果药就二三十味,却不知道病机到底在哪里,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大家遇到过这样的医生没有?我想一定大有人在。我们不要做这样的医生,我们要做上工,要做到临证察机,就是把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归纳总结,找到病机,就像从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树上找到树干一样,树干砍了,整个树自然就倒了,用不着一根根的去砍树枝,看上去我们好像在找病机的时候费了点周折,但收货的效果将是立竿见影的,似迂而反捷!这其实是跟西医的诊断思路一致的,西医诊断疾病讲究一元论,就是尽可能的用一个疾病去解释患者所有的症状,中医也一样,我们要尽可能的用一个病机去解释患者所有的症状,当你这个一元论成立的时候,诊断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13.察机实际上就是求本,“察机药和”就是治病求本,机就是导致事物发生的关键要素,病机就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那个最关键的因素。原子弹的威力大不大?当然很大,可是这个启动按钮没必要搞得那么大,一点就行了,病机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14.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审查好病机呢,审查病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勿失气宜,要抓住气宜,这个提法在至真要大论里有两处,其中一处说“谨候气宜,勿失病机”,实在的说,病机就是气宜,气宜就是病机,这两者讲的是一回事。那到底气宜是呢?很简单,就是我们常说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那么这个气宜要怎么求呢?比如现在天阴了,要下雨了,这个气宜我们知道不知道?当然容易知道!这是什么?是湿气来了,我们可以直接感受这个气宜的变化,在这个时候产生的疾病,不管它是什么病,都与这个气宜的有关,抓住了这一点,不失去这一点,那你就抓住了病机。如果天气突然转冷,北风来了,这就是寒的气宜,其他以此类推。这也就是我们写大病历的时候要写节气了,节气往往是六气变化的转折点,与病机有关,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点了。上面讲的这些气宜,都是我们可以很明显感受到的,可以叫做外气宜,还有一些我们不容易察觉出来的,叫做内气宜,内气宜可以通过舌脉来查出来,时间有限,今天就不展开讲了。
15.讲到病机这个词,就不得不提中医里著名的病机十九条。很多学中医的对病机十九条的认识不足,以为天下的疾病那么多,那么错综复杂,怎么可以就用这么简单的十九条病机加以概括?十九病机到底能不能概括?回答是肯定的,能。歧伯在这里用了“诸”,“皆”等一些非常肯定的词语,就如我们前面说到的信受奉行,既然歧伯这么肯定的说了,那你就必须信,不要怀疑,大胆用准没错。在运用之前我们还要了解其中的一句话“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这句话什么意思?有或者没有我们都要去寻找,是过盛还是不足,我们都要找它,必须先了解五行生克关系,五胜就是指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我们就拿其中的一条来举例子,看看我们如何运用病机十九条来察出病机。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条来说,凡是风、凡是掉眩,必定与肝有关系,你就从这个肝去找,一定能找到病机,一定能找到导致这个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眩晕的病人,病人一来,我们看到他一副肝病的模样,脸色青青,脉又弦,肝的色脉非常明显,这个叫有。但是,如果没有呢?如果我们看到这个眩晕的病人脸色不青,脉也不弦,一点肝家的色脉都没有,这怎么办呢?这种情况叫“无”,无者也要求之,反正就是认定它了,它就是与肝有关系,这是病机规定的前提,那怎么求呢?这就要根据“必先五胜”的原则,用五行之间的关系去求它。方法就是以肝为中心,利用五行生克的原则去考察。比如这个眩晕的病人你看到的是肾很虚的表现,那么,你就要思考,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是因为肾水很虚,母不生子导致的,所以治疗就应该补母生子,用补肾的方法这个眩晕就会治好。如果肾的情况没有,那就继续看,有没有肺的情况,如果是肺家盛,那你就又要开始思考了,肺属金,金克木,肺金太旺,那肝木就必遭克损,所以,治疗就应该是泄其太过,使木不遭克损,那疾病自然就会痊愈。同样道理,大家可以继续思考,如果是看到的心的情况、脾的情况又该怎么样去思考,从而发现病机。病机十九条是非常有用的,千万不能小看它,很多疑难杂症,它能帮你很大的忙,前提是你必须信它,认定它。它相当于帮我们把一个中心坐标确定了,你根据病人的实际表现,根据这个中心点去寻找,比你漫无边际的去寻找要方便很多,大家说是不是?这就是中医经典里的宝贝,大家可千万别把它丢了,要不真的太可惜了。
16.另外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抓主证”,抓主证是刘渡舟教授提出来的,在坐的可能有不少人对刘老有所了解,刘老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伤寒界的权威,人称北刘南陈,北刘就是指刘渡舟,南陈指陈亦人教授。刘老认为,抓主证反应了辨证论治的最高水平,因此,能否抓好主证,就成了临证的一个关键问题。
17.为什么主证那么重要,我的理解有两点:1.主证最能反映病机,而只有这个能反映病机的证才能称为主证,2.是主证最有可能反映疾病的祛除途径。它提示你,你应该用汗法、下法、还是吐法,或者用其他方法,这样的主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这个证就能辨别该从哪个方向着手。
18.说的比较抽象,举个例子大家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曾经有个女病人找我看病,西医的诊断是肾结石,肾积水,中西医都看过,效果不好,一位老病人介绍过来找我看。按照常规,结石、积水就要排石利水,对吧?一般人可能都这么想,也都这么开方,一般石韦散就开出来了。但是我没有这么考虑,只是静静的听病人讲诉病情,一边听一边思考,其实就是在等待主证的出现。当病人讲到这一个月都在拉肚子,心很烦躁,睡觉也睡不好,就是这一瞬间,主证出现了。我开出的方子是猪苓汤,没有加任何排石药,为什么开猪苓汤?因为伤寒论319条说:“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这里明确讲到,下利然后心烦不得眠,下利就是拉肚子,看看这个病人跟它所描述的是不是很像?主证符合,那你就大胆用猪苓汤吧。病人吃了半个月药,症状很快消失,复查肾积水没有了。19.如何才能抓好主证呢?当然,这要建立在对伤寒论条文非常熟悉的前提下,先是要熟记,然后逐渐明白其中说明的道理,最后还要在临床上多多实践,多用多体会,不断磨练。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熟记,明理,多用。
20.今天的课接近尾声了,讲了这么多不知道我讲明白没有,总之,大家应该牢牢记住,上工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下工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虽然我们不能马上成为上工,但既定目标应该有。大家应该处处注意养成上工的习惯,处处注意避免下工的行为,不要一个肿瘤病人来了,你就满脑子想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这些抗癌药,我想这个不是中医,充其量只是半吊子中医。既然是中医,你就要有中医的思路,你就要临证察机,也只有这样,你才容易有体会,你才容易有感受。否则,这个病人治好了,你不知道是怎么治好的,治差了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当了一辈子中医自己还是糊涂虫,岂不可怜。要是做这样的中医,那真的没意思,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上工,至少成为一个准上工。我想只要按照上面的这些方法去操作,我们在形式上就已经成为上工了。21.谢谢大家!
思考议论文篇十三
将近四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一遍《思考中医》,掩卷长叹充血的脑子里感觉总有一股憋胀的味道萦绕不散,有许多话想说,有许多想法在那儿懵懂的碰撞,此刻不是中医,是文化;不只是客观世界的一科学问,而是似乎融入自己血液的一种熟知。虽没有醍醐灌顶的豁然,却有阳气升腾的一种飞越。
西方文化90%的是研究客观世界,也就是现代科学,它必须是1+1=2,必须是无数个夸克排列组合而成一个个细胞组织。就如西方的绘画,就是一种写实。西方人想通过环境来改变主观。
中国画讲求意境美、朦胧美,那种让你产生共鸣的美感渲染的是画家自己内心的一种氛围。不同的人看见同一种事物就有不同的感悟,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这种种不同是因为人心的不同,每个人底蕴的不同,这是“无”又是“有”,所以,传统文化90%关注的是人文的内心世界的改变。人通过改变自己来顺应环境。
所以中医甚至传统文化就是“心”的文化,就是“火”的文化,就是“大象”的文化,就是“组方”的文化,因为这三者都“无形”!
贪,就是对某一物事的超额累积,这种过度执着最容易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而阴阳是中医的根本。两仪生四象后,中医生出的是六象,三阴三阳的开合枢只要在某个小环节上出了毛病就成其为“病”。水土合德、水火相依,12+2经络没有出现在解剖的世界里,所有被冠以不科学的学科,谁曾想左右蕴含的对称中的不对称,正如科学蕴涵于不科学里,真理最先就生长在无知里!贪就在口头拒贪的后面隐藏。我们可以体检出五脏的毛病,却难测其虚弱,更难测其“气数”!
被众多概念困扰,更被各种中医及传统文化的种种概念之关系纠缠,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三阴三阳之经脉穴位、五脏与五藏、三宫二十八宿、地球的“人相”及方位时辰之关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之道、中庸之道、阴阳的生长收藏、风湿暑热寒之辩证等等等等。当我们总是说不清楚“缘分”的时候,也许是我们的知识面太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伏藏的右脑”等等的纽带注定了你我会相遇相知。
就如:开方,就是开时间和方位一般。
所有这些的背后都有一股温暖支撑,那就是小肉球的存在,这种情感就像人体的“真阳命火”,得到他便可温温而生煦煦而养。上个星期天又搬家了,离小肉球的学校也越来越远了,见面的机会也少了,下个星期要去黑龙江出差一个多星期,但爱却越来越浓了,不时的想起,不时的泛起爱意,也许他不是最好的情人,但确是今生最好的爱人,那种敦厚,那种秀气,那种担当,那种纯净,那种幼稚,那种朴素,再过十天就认识九个月了,爱逐渐从血液渗入骨髓,穿透心脏。
思考中医读后感(二)。
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细读了三遍,每次均有不同的感受。作为一个90后在校学生,有一点感触想跟大家探讨。
首先,《思考中医》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一中医是怎样的一门的学问?如何正确认识中医?二现代中医教育模式是怎样的?中医适合什么样教育模式?三如何学习中医?四认识阴阳伤寒及中医的治疗原则五本书学术部分:三阴三阳治疗纲要。
刘力红教授在完整接受了现代中医教育后,转而拜师接受传统中医教育,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临床经验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对中医的见地,个人觉得非常有借鉴价值。尤其是他能在摈弃中医古典的浪潮中,坚守经典的阵地,保持对经典的执着,更是让我肃然起敬。
在网上看到了许多网友的尊见,其中不乏褒扬之词,但也有许多批评质疑之声。为此,我想谈谈我的观点。
首先,最多的是认为书中刻意对西医的挖苦甚至丑化,从而提高中医的地位,这引起了许多西医同仁的不满。关于刘教授对中西医文化的见解,他曾在早年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做了《传统文化与中医》的演讲,并对中西医文化作出对比。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认为西医在物质层面研究的很深刻,并表示西医能在众多疾病中找出共性的治疗方案实属不易,对之高度评价。相反,刘教授反对情绪化地看中西医,认为中西医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一种是人本文化;一种是物本文化,两者各有千秋,应互相借鉴。中医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自己的体系中挖掘精髓,能与西医找到某种契合点,并最好能指导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向。
《思考中医》一书出版后,曾引起了一阵中医热,人们重新审视中医,甚至将刘教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罗大伦教授合称为“南刘北罗”。其实行内的人都知道中医界更厉害的大师大有人在。人们记住了罗刘只是因为他们更多在公共媒体渠道宣扬中医,使民众了解中医,所以罗刘教授在某种意义上并不能代表中医的制高点。而网上许多网友对刘教授的学术观点大肆批评,认为中医博士不过如此,甚至进行了人格攻击。我作为一名中医院校大一的学生,对学术部分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评价,我只想说学无止境人无完人。更何况中医这一门浩瀚无边传统的学问?即使是博士这个群体也必然有知识不健全的地方,而恰恰刘教授让我崇敬并不是他渊博的才智,而是他在博士的名号下仍能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兼容并蓄并能在书出版后一一回复了批评的信函,我觉得这是任何一个学术人应有的治学态度。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我认为更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否则中医历史上怎会有温病四大家,金元四大家等一系列的中医名手?不都是对中医有不同的领悟么?真所谓“法门无高下,入道即是真”。
一次我在2ch(日本最大的web论坛)上看到这样一段留言,意思大致是这样的:汉字是非常了不起的文字,只不过在mao时代进行了文字简化,这真是个失败的决策。日本教育部门把汉字列为必修课,地位甚至比英文还高,日本学生学习对汉语的关注度也很高。这也难怪日本网友能提出如此一针见血的评价。在《思考中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环节,就是凡是对概念进行解释时,对文字必然要简变繁,并《说文解字》等书中找到对应,这一环节贯穿了所有章节。文以载道,文字是文明的载体,一个汉字包含的精义是任何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了解汉字承载的意义对学习任何传统学问来说都是必不可少得,这也是大家的一个共识。
《思考中医》成为近年来少有的中医文化畅销书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能站在“思考”的角度去审视中医,并且让大家也同时去思考“中医”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中医在学问意义上,一个是中医在行业意义上的。有些人说作者的观点态度过于激烈,这我也深有体会,我觉得这跟作者的写作动机相关,首先对于普通读者,刘教授非常希望他们真正认识中医接纳中医;而对于中医从业者来说,作者则希望他们坚持自己的选择,坚定中医的信念。这也可以在侧面看到刘教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信仰。
人们常说我们90后接受新鲜事物外来文化的能力高,这不能否认,问题是我们是否能转变我们的文化观去学习中医这门传统学问?目前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科学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文化环境中,这两种文化的特征就是时代性很强,日新月异,我们每天上网寻求最新时讯以免被时代狂潮甩在身后。人类大脑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我们必然会改变我们认识知识学习知识思考知识的方式(就像现在你也许正在跳跃性看本文),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难静下心认真阅读一本书了。高中老师教我们写作文的时一定要点题这样才可以高分,我的题目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语出自孔子《论语》,在《思》书中也出现过。我想这句话非常适合现在的中医学生,也包括当代大学生。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浮躁,人们急功近利,在加上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在校大学生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倍感迷茫,我的看法是不要在意这些,不患无位,不要担心自己以后没有工作,没有市场份额,患所以立,而是你凭什么去取得工作,创立自己的事业?特别是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每天许多同学疲于兼职接触社会,当然得到一些社会经验有利无害,但是我们要清楚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要找到自己社会定位,明确自己的目标,何况我们谋生不是靠耍嘴皮子,我们靠的是真才实学,大学一定要跟社会保持距离,大学是学术的圣地。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有时会被沙子掩盖”。但是掩盖的只是一时,不是一世,在拥有才能的同时,更要坚持自己的信仰。
《思考中医》是一本好书,是我中医启蒙的一本书,开启我对中医的信仰之门(至于你们信没信,反正我是信了)。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明白了中医并不局限在医学层面的框架中,他承载传统文化的积淀,他有他的科学层面,哲学层面,人文层面,甚至社会层面。从这个角度看,他是一门涵盖性很广的学科,我觉得中医作为一门传统文化学科可以弥补中国教育缺失的人格教育。
国外教科书在提起中国传统文化时会有这样一句描述:“汉文化发源于中国,发展于日本”。据统计,国际中医市场百分之九十的份额是由日韩把持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我们将中医这一国粹拱手相让给日韩,我们将愧对我们的祖先。所以在此我想对同辈的朋友们说:复兴传统文化,我们青年确实任重而道远。
思考议论文篇十四
今天的`第二节课,老师给我补了一节游戏课,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吹乒乓球》。规则是:将乒乓球从第一个杯吹到另一个杯,再吹到下一个杯,一直吹到最后一个杯子,如果一次吹过了两个以上的杯或直接吹到终点这都不算,得重来。
游戏开始了,我一吹球就到下一个杯子里,高兴之余,回头看看那位小女子,她还在目不转睛地顶着那乒乓球转,好在等待都会机会吹。我看她的样子,我觉得十分好笑,就继续往前吹,当我吹到第三个杯子,终点就在眼前了,我使劲一吹,啊!球飞出杯子了,但是没到达终点。失落的我回头看那女孩,依旧是稳稳当当地吹,最后她赢了第一局。
紧接着第二局,我吸取教训:不要太过于着急。有了这个教训,我就耐心地吹了。首先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球,当它转到了中间时,我一吹,“噔”一声它稳稳当当地落在我前面的杯子上,接着按照这种吹法,我过关斩将,无可披靡,所项无敌。吹球的速度,快得像脱了羁的野马,似离弦的弓箭,仅仅用了五秒钟的时间,比起原来的方法,还要快还要准。
比赛结束了,虽然我与小姑娘打成平手,但是我其实是输了,我输就输在我不能像小姑娘一样稳稳当当吹,输就输在我没有一颗冷静的心,输就输在我没有经过思考就擅自行动。对于这件事,我有了很深的体会:“无论今后遇到什么事,都要经过思考,做出最好的处理方法,做到省时,省力。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益啊!
思考议论文篇十五
摘要:建筑环境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结果,其实,建筑环境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人与自然之间,而是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建筑环境利益之争,是人们在工业化过程中从事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地结果。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建筑环境关系的冲突与对立是通过人与社会建筑环境关系的不协调反映并转化为现实的。从而,建筑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自然辨证法是把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整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并探求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从自然辨证法的角度对建筑环境问题进行研究,要求人类活动既不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环境问题哲学可持续发展。
1前言。
人类的产生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形成。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不仅源于自然,还把大自然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世界范围历史解读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崇尚与依赖自然的古代,这一时期,是人直接依赖自然界现存物质资料生活、人与自然界直接统一的时代;试图控制与统治自然地近代,这是人与自然界加深分裂的时代;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与协调发展的现代。
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进步,但有些进步是用惨重的代价换来的,在古代,由于人类活动水平低、规模小、进展慢,因而自然对人的负面作用大多是潜在的、轻微的、局部的。从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的两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的广度、深度与力度方面全面跃进,建造了宏伟的楼宇水榭,发明了神奇的飞机火箭,制造了原子弹与高能加速器等。当人们正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巨大利益和欢愉之时,现代文明也大大加剧了不利于自身的异己力量,其负面效应与日俱增,愈益昭彰,带给人类一个又一个苦涩之果。如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氟利昂气体造成的臭氧层破坏、酸雨所带来的湖泊酸化及森林破坏、土地退化与荒漠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人口剧增,周围生存建筑环境恶化。总之,地球建筑环境与生态圈正遭到工业文明以来最为严重的侵蚀,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的现代人,又用自己的双手制造一系列富有现代特征的全球性建筑环境问题。
2建筑环境问题的提出。
2.1建筑环境成了“问题”
到20世纪中旬,周围建筑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并朝着持续不断恶化的趋势发展,带来的后果是生态系统失衡,已严重危及人的生存状况与条件、人的幸福与利益。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环境问题从区域性、局部性向全球性、整体性趋势扩展,难怪有人惊呼20世纪是“全球规模建筑环境破坏的世纪”。建筑环境问题从社会的边缘问题上升为社会的中心问题。
认定建筑环境问题成为大问题,从社会生活的边缘问题上升为中心问题,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建筑环境问题表现为“全球问题”。所谓“全球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现阶段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失去控制带来的影响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极其复杂的自然和社会问题,包括“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控制的人口增长,各国人民之间的生活差距和分隔,社会的不公正、饥饿和营养不良,贫困、失业、拼命追求物质增长、货币贬值、经济危机、能源危机、民主危机等。这些问题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其自身的变化,但它们往往都相互影响”。
2.2研究建筑环境问题的意义。
2.2.1建筑环境问题的厘定。
建筑环境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指与人类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因素或作用的总和。建筑环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所有物质来源;二是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各种作用的场所。
建筑环境问题,又称建筑环境危机,由于建筑环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建筑环境危机也称为生态危机。它是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当代社会生产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由于人的认识、经济、技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历史制约作用而产生的,反映20世纪以来人对自然的`作用导致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极为不利的后果。根据《自然辩证法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建筑环境危机的本义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建筑环境污染与破坏,从而引起我们整个建筑环境的生态退化趋势和资源、能源面临下降的趋势”。或者说,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2.2建筑环境问题的意义。
就字面意义理解,“危机”包括危险地“危”和社会的“机”。由于危险的存在,人类面临困境,必须进行思想和行为的调整,这就为人类提供一个机会。也就是说,当人类认识到危机产生的根源、性质、规模和对人类的危害时,就能面对挑战,调整自己的发展观念,树立建筑环境意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危机得以缓解与客服。
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的角度看,危机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客体的生成与进化对主体的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体现了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结果的矛盾。一般说来,主体的人改造与变更客体,是人类活动发挥外化功能的过程,也是主体客体化的活动。同时,客体的进化与发展,本质上是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和自由个性,这实质上是客体主体化的活动,即人类活动发挥内化功能的过程,“人在建造自己的世界的过程中,同样也‘完成’了自己的存在,换句话说,人不仅造就了世界,也造就了自己。更准确的说,人在世界中造就了自己”。主体的客体化与客体的主体化的双向运行,构成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与共促关系,主体的人与活动的产物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实在内容。然而,在以往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类活动所创造与变更的客体也常常表现出意料不到的负面后果,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具有利弊二重性的特点。
面对建筑环境危机,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它,在认识和行动上麻木不仁或反应迟钝,那么它将会以更加严重的症状来报复我们。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建筑环境问题必然会引起社会的稳定度下降,造成社会的混乱,导致社会发展进程发生中断。如玛雅文明的消失就是最好的案例。据考证,玛雅人曾建造了雄伟壮观的神殿庙宇,去探寻天国的秘密,发明了象形文字,并掌握了只有少数早期文明所拥有的高深的数学等等,被称为文明史的奇迹。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灿烂的玛雅文明很快就因人口激增、人为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系统失去生命支撑能力而衰败。如果人们能够冷静反思,从思想上寻找建筑环境危机的成因与根源,认识其紧迫性与严重性,并从行动上探索克服危机的手段、方式与道路,树立建筑环境危机意识,实施创新行为,人就能绝处逢生,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3建筑环境问题的根源分析。
3.1建筑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
3.1.1工业化发展观利弊分析。
工业化发展观,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与动力,将工业和经济增长率视为社会发展水平的惟一尺度,追求gnp的增长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和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当做是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具体表现为注重速度而忽视效益、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注重局部而忽视整体、注重当前而忽视未来、注重自然而忽视社会、注重“客体”而忽视“主体”等等。
传统的经济学家习惯用投入、产出、效益、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等去阐明他们的理论和基本概念,或在表达上刻意追求数学式的简洁和美感,试图以经典自然科学的创立为模板,很少考虑经济活动所不能脱离的生态背景,不顾及经济活动所付出的建筑环境成本、生态代价以及各种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事实上,经济行为一刻也不能脱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主要是非线性的相互协同关系,很少存在线性的因果决定关系。所以,天真地设想去追求经济增长的线性态势,没有考虑建筑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往往以牺牲生态建筑环境的承载力为代价,必然导致资源“赤字”、生态灾难、自然系统失衡。
威廉莱斯是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马尔库塞的弟子。《自然的控制》是他的代表作。莱斯指出,控制自然这一观念才是建筑环境问题的最深刻的根源,“控制自然这一观念是自相矛盾的,它既是其进步性也是其退步性的根源。”而“人类控制自然观念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阻碍对人际关系中新发展的控制形式的觉悟”。即控制自然与控制人之间存在相互关联,通过控制人使得人丧失对建筑环境问题根源的认识、觉醒与预防。
3.3交往层面:建筑环境问题的社会历史根源。
建筑环境问题说到底是由人造成的,是生活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的作为与影响的结果。错误在于人类社会――在于社会用来赢得、分配和使用那种由人类劳动从这个星球上的各种资源中所摄取来的财富的方式。美国著名生态学者巴里康芒纳在分析建筑环境危机的根源时指出:“危机既不是一个自然的骤然而来的结果,也不是人类的生物学活动的力量用错了方向。地球受污染的原因,不关乎人口自身的数量,也不关乎人类本身的数值。而仅仅取决于人类本身的行为方式一旦危机的社会根源被弄清楚了,我们就可以开始去计划可行的解决它的社会行动。”
4中国的建筑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众多的人口给中国生态建筑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建筑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解决建筑环境问题的艰巨性。要认识中国的建筑环境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国情着手。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建筑领域我们要关注建筑本身的可持续化,减少建筑垃圾对于我们美丽家园的破坏,促进生态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5结语。
建筑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折。人们必须认识到,意识到我们自己活动的结果对于环境的影响与危害,不仅要看到现实的,当前的结果,还必须看到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后果。为了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人类要把眼前自己的利益与世界生态环境的长远利益结合相结合起来,人类只有将自己的目光放得远一点,以一个更长的时间作为参考的坐标,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建筑环境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必须把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式落实到行动上,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思考议论文篇十六
从图书馆出来,沉闷的气息被秋天的风席卷而走。橘黄色的灯光被树叶切成碎片,透过树缝把视野变得模糊。手中温热的水杯传递着暖意,晚风吹过也感觉不到寒冷。安静的时间,寂静的校园。看一看现在,想一想曾经。
夜晚,很美丽的一个词。在夜色中潜行,走在人影寥寥的校园。漫不经心扫视熟悉又陌生的景色。二教门口开得不再灿烂的银杏树摆脱喧闹,开始享受不受关注的宁静。那些天,云层散去,阳光洒下,金黄色的树叶将阳光的色彩渲染到极致。立在广场开阔的地方,看着我们匆匆走过,看着我们留恋的眼光,看着我们在树下仰望,看着我们拾起它用了一年时光写好又随意挥洒的明信片。有人眯着眼睛,有人停下脚步,有人嘴角翘起,有人支起画板,有人拿起相机。用身心去享受,用色彩去记录。它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像阳光一样散布温暖,像岁月一样落下时间的碎片。现在,它像一棵普通的树一样独立、安详。树下金黄色的蝶翼被秋风吹散,幻想化作泥土静候护花;被收进黑色的塑料袋,化作灰色的尘埃在天空飞扬;随着雨水流入狭窄的下水道,开始一段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旅程。没有人会再往树下摆放一颗让人遐想无边的蝴蝶桃心,就像没有人会再拿着相机对准失去焦点的银杏。夜色里,它安静一如既往。
我转过身,融入银杏对面的树荫之下。繁密的枝叶让灯光变得极为暗淡,让夜更接近它的本色。有这样一些树,四季的颜色从不更替,没有过多的变换,叶落的时候很少,沉默的时候很多。那些夏天聚集在树荫下的人将它遗忘在时间的角落。也许,不曾记得也就算不上遗忘。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夏天到来了,冬天都会离去吗?脚下延长很远的幼稚的粉笔画在对我说夏天的故事现在依旧在上演。过于忙碌的我们,忙得不知所措的我们忘记了很多事情。有些事我们不记得了,但在我们眼中没有长大的孩子总会记得。地上的粉笔画是一条长长的路,通向天真的笑脸,通向我们已经遗忘又想拾起的时光。童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越长越大也并不意味着越变越好。了解这个世界是我们一生都在做的事。
面对老图侧面的角落还有一棵挂满繁星的银杏。在这样的角落,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还有一身轻轻摇曳的树叶。树下正好有一盏耀目的路灯散发橘色的光芒掩盖了它的色彩。昏黄的灯光照映在闪烁的叶片上恰恰相得益彰。在不受人关注的角落,慢慢褪去身上的鳞片,悄悄迎接冬天的到来。没有波澜不惊,没有心似狂潮。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度过一生。树下,叶子一层一层堆叠了起来。没有人来打扫,也就没有人来打扰。等到来年,化作春泥更护花。安静等待,安静付出,在被遗漏的缝隙中呼吸。
旁边,新开的书吧吸引了不少人。暖色调的灯光透过玻璃投射到涟漪微起的水面上,化作聚集又分散的点点繁星。夜色下一方不大不小的水池也足够让人沉醉。柔顺的柳条垂在水面之上,留着薄纸一样的距离悬在镜面上,不忍点破。这样的临界点是世界精美绝伦的设计。就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无比贴近,伸出手想抓住的东西仿佛触手可及,却始终不敢越过那薄薄的纸窗。因为一旦轻点,便会波澜起伏,无法预料破碎的平静何时能够停息。
视野被夜间的雾霭阻隔着,岁月在悄无声息里沉沦。
幻变的的生命里,岁月是最大的小偷。这一年,它从我身边偷走了很多东西。也许不叫偷走,只是在我还没来得及挽留就离开了。有些人,有些物,有些感觉,丢了之后就再也找不回来。再也看不到和蔼的微笑的旧影。于是去尝试读懂离开的的意义。你想悄然离我而去,但心却还停留。在闲暇时,我在透明的玻璃窗上看到你温暖的微笑,我听见你在安静的夜晚躲在门后微笑,我转身感觉你一直都没离开过。手机上永远不会再显示的电话号码,房间里永久失去的喧闹,心照不宣地努力微笑。生命的长度会被延续,带着对你的思念行走四方。我思故你在,你思故我在。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有些故事依然像一杯散发淡淡清香的茶,有些人会成为生命里隽永的篇章。
若有所失,若有所得。好像什么都发生过了,又好像一切如初。有人离开了,有人来到了。陌生的,熟悉的。亲密的,遥远的。天边的,眼前的。有的人来了又走了,有的人还没来得及靠近就已远离。有些故事,没有人能讲完。只要心有所属,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那些意外的故事会被我们当做剧情写进脚本。
思想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被我们忽视的风景好像总是会在某个瞬间想起。
也许这是一种进步,因为我曾经还在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开始微笑,既然上帝赋役了我们生命,给我们活着的权利,思考就不应该停止。思考是生命的真实,也是一切痛苦的快乐的源泉。
既然活着,就应该积极、快乐的活着更应该是思考的活着,没有了思考的活着与其说是活着不如说是完成生命的轮回。人生的路需要思考的甘露滋润,更需要灵魂之水的灌溉,兢兢业业的呵护,生命之花才会在活着的土地上争奇斗艳。或许我们有时活得很虚伪、很累,带着面具,装上防备,但是当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抚摸到真实的时候,活着就一定会绽放出诱人的美丽。人是一生应该是奋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更是思考的一生。
痛并快乐的活着,同时把快乐洒向别人心田的人是幸福的。人的一生应该是思考的一生,百转千回、激流险滩的人生旅途中,唯有善于思考的人才有处乱不惊的镇定。活着,也需要境界。当生命之舟即将你而去的时候,你也就成为真正的智者,理解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也许我们离般若的境界还很遥远,但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应该是必要的。活着,就应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