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价彩礼的看法(3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对天价彩礼的看法篇一
古籍《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的“纳征”指送聘财,也就是现在的“彩礼”。结婚送彩礼作为我国传统婚俗习惯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象征幸福美满的传统文化。
但是,近几年攀比之风盛行,“难担高额彩礼男子自杀身亡”、“彩礼过高新人婚礼当天分手”等新闻层出不穷,铺排场、讲面子,让婚礼变了味。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因“天价彩礼”一再的推迟婚期,攒彩礼、借彩礼而“因婚致贫”。“高彩礼”甚至“天价彩礼”不仅背离了传统美德,也背离了爱情,背离了婚姻的实质。美好的婚俗转瞬间变成了“噬人的恶魇”,正可谓“谈礼色变”。
然而,河北邯郸的“零彩礼”、“弹壳婚戒”的新闻,像一股清流沁润着人们的心田。女方身为光荣的军嫂,敢于挑战世俗,打破传统的“枷锁”,婚礼一切从简。虽然没有彩礼、车子、房子、首饰;但是,她收获了丈夫的爱和真心。在她眼中,找到有担当、珍惜她、爱护她的老公比将几十万的“天价彩礼”攥在手中要踏实的多。
是啊,“六礼”之本意就是寓意男女双方在双亲的祝福下,能够婚姻幸福美满,演变至今的“天价彩礼”颇有本末倒置之嫌。彩礼重在“礼”,而爱比“价”高。军嫂“零彩礼”引爆网络,许多年轻人纷纷表示支持军嫂的做法,要向他学习,寻找失落的婚俗文化,引领社会移风易俗新风尚。
但是笔者认为,要真正推动移风易俗新风尚,还需综合发力:
一是,倡导文明健康的婚姻观。彩礼重在“礼”,而爱比“价”高。同时,也要积极宣传“零彩礼,爱情至上”正面的案例,树立公序良俗的模范,抵制拜金、攀比等风气和价值观。二是,因地制宜的制定乡规民约。可尝试成立移风易俗委员会、红白喜理事会等组织,因地制宜的规定本村或本社区各婚礼事项,引导正确的婚姻观。三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各地的党员干部应要以身作则,不参与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自觉抵制“天价彩礼”及奢靡浪费之风,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
“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整体素质达到一定高度,男女双方注重情感,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平等时,才能真正实现移风易俗,再现美好婚姻观的愿景。
对天价彩礼的看法篇二
2016年12月27日,河南濮阳台前县下文件,对红白事标准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文件出台后,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
台前县的指导文件提倡喜事新办,提倡简化婚前程序,简约订婚、结婚形式。要求进行彩礼控制,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摒弃因婚借贷、婚后还账尤其是让老人背账还账陋习。在农村彩礼越码越高,农民叫苦不迭的背景下,“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无疑成为大大的亮点。
众所周知,现在的农村婚嫁,农民彩礼等负担很重。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婚丧宴请风愈演愈烈,互相攀比、奢侈浪费现象严重。畸形的人情往来令不少群众“打肿脸充胖子”却无可奈何,或“入乡随俗”, 借贷支撑;或不甘示弱、大操大办,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家庭办一场婚礼下来,入不敷出还要还债多年。一时的风光换来无限的苦恼,甚至真心相爱的年轻人因为彩礼钱而被“棒打鸳鸯”,加剧了农村青年择偶难。沉重的现实环境下,“彩礼标准”的推出颇具积极意义。
彩礼“指导标准”有助于循序渐进,依法治理彩礼风。必须注意,台前县彩礼“指导标准”只是指导性文件,并没有强制性,但今后会依靠把这些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健全红白事理事会来进行管理。村规民约是由村民共同约定的自律性规范,经过了相应的程序、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通过,便可以发生效力。这种操作方式,既尊重村民集体意愿,又符合法定程序,有利于“彩礼标准”的逐步落实,规范和约束大操大办的铺张浪费行为。
彩礼“指导标准”也有助于破除攀比之风。虽然近年来彩礼钱节节攀升,但很多人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些年轻人面对父母的愁苦奔波,也产生了沉重的愧疚心理。心理学上有一个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采取的符合于某种舆论或多数人意见的行为。当彩礼成为感情物化的筹码,婚姻成为明码实价的交易,即便有人不稀罕彩礼钱,但也可能因害怕另类的评判而不得不随大流。“彩礼标准”旗帜鲜明地亮出了统一规定,既节省婚礼开支,还照顾了村民的面子,失去了攀比的参考,彩礼的重量便不再是单边上涨的“铁板一块”。
有人认为,因缺乏约束力、强制性,“彩礼标准”极可能沦为纸面文章,其实不然。2015年11月,当地的曾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村里的红白事举办做出了规定,对于婚宴酒席标准最初村民有些抵触,到如今很多人颇为拥护。多地的实践证明,主张婚丧简办,倡导文明新风既符合中央精神,也不乏深厚的民意基础,更符合文明发展的时代要求,只要做好相关引导宣传落实工作,日臻完善的彩礼“指导标准”也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移风易俗、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若干个着力点,而彩礼“指导标准” 反对铺张浪费,弘扬文明进步,则是一个虽小但很好的切入点,当地相关部门在力推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实践中修正完善,其他地方也不妨探讨、借鉴,因势利导并逐步推行。从农民焦虑的事情抓起,在民众关注的方面发力,破除彩礼陋习,倡导新风良俗,不断发出移风易俗、弘扬文明的“好声音”,方能“积跬步以至千里,汇涓流乃成江河”。
<
对天价彩礼的看法篇三
结婚的彩礼问题经常引发双方家庭矛盾,据悉,如今农村婚嫁30万起步,让不少结婚的男方不堪重负。据悉,农村的天价彩礼,包括盖新房家电三金等,而不少人因为结婚花费太大再次陷入贫困。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本是人之常情。可是一些农村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结婚彩礼漫天要价,特别是一些条件不太好家庭,更是不堪重负,表面上是欢天喜地的大喜事,可一桩婚事背后,却给家庭留下沉重的债务。
彩礼变“财礼”,主要是人们心理上要面子,存在相互攀比的心态。老人都愿意自己子女的婚姻大事,能办得风风光光,有的农村青年男女也相互攀比,好像彩礼少了就比不上同龄人。“天价”彩礼盛行,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移风易俗势在必行,不可等闲视之。
从农村年轻人来讲,思想应当更加解放思想,主动抛弃落后思想的影响,带头移风易俗,倡导节俭办婚事。遇到双方父母的阻力,应该主动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应当有主动担当的意识,俗话说成家立业,农村青年结婚时很多还没有立业,因此高昂的彩礼往往由父母承担,成家之后有的分家另过,而因办喜事留下的债务则由年纪一年比一年大的父母承担,即使自己能过上好日子也不会安心,更应主动担当起家庭责任,替父母分忧。
从双方父母来讲,更应摒弃好面子、相互攀比的思想,婚姻大事,并非都要父母做主,现在打肿脸充胖子,最后的苦水只能自己来咽。给孩子们幸福的生活,不是体现在能给未来的儿媳多少彩礼,也不是体现在自己的闺女能收多少彩礼,双方情投意合,孝敬父母,勤俭持家才能换得更大的幸福。
从农村“两委”来讲,应该发挥引领作用。有的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有的则移风易俗,能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农村干部有更大关系。有的农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都按照相同的标准来办,防止互相攀比,因此村风正、民风淳,受到群众的支持和欢迎。
农村“天价”彩礼现象,不是一家一户的事,谁家条件好就大操大办,条件不太好的也去跟风,则会影响社会风气。全面小康社会,除了群众物质生活改善以外,精神文明提高
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希望彩礼变“财礼”的陋习尽早改变,让彩礼回归喜庆、祝福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