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管理要点范文(21篇)
学会管理情绪是保持心理健康和积极心态的关键,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看看以下的一些范文和写作案例,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一
为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体育服务功能,制定了渭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以下是办法的详细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中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体育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家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渭南市体育中心场馆运营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渭南市体育中心的体育场馆。渭南市体育中心具有体育场馆整体经营权,负责场馆和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维护,为公众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在坚持公益属性和体育服务功能,保障运动队训练、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等体育事业任务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和规范化运营原则,充分挖掘场馆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和服务,发展体育及相关产业,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市体育局对体育中心体育场馆运营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开展指导和检查,市体育中心负责具体运营。
第二章运营内容与方式。
第五条按照以体为本、多元经营的要求,突出体育功能,强化公共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运营效能。
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商贸、康体休闲、文化演艺等多元业态,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
第六条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需要、消费特点和趋势,统筹规划运营定位、服务项目和经营内容,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根据运营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场馆闲置空间,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合理开展适用性改造,完善场地和服务设施。
第七条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充分发挥场馆效能的运营模式。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推动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采取参股、合作、委托等方式,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主体,以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参与场馆运营。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水平。
第八条以体育本体经营为主,做好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培训、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
第九条在保障专业训练、比赛等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对社会开放。按国家要求每周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35小时,全年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330天。国家法定节假日、全民健身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因场馆类型、气候条件、承担专业训练和竞赛任务等原因,不能按照本办法规定对外开放的,可由是体育中心视具体情况自行制定开放时间要求,向公众公示。
第十条突出体育赛事和群体活动的承载功能,全年举办的活动中非体育类活动次数不得超过总活动次数的40%。自主举办具有自主品牌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承接职业联赛,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
第十一条应当完善配套服务,优化消费环境,提供与健身、竞赛、培训等功能相适应的商业服务,不得经营含有奢侈和低俗内容的商品和服务。
场馆主体部分,包括场地和看台等,除进行广告等无形资产开发外,不得占用进行商业开发。场馆主体部分附属设施,包括除主体部分以外的室内附属用房等,可在不影响设施原有功能的前提下,适度进行商业开发。
场馆配套设施,包括按规划建设的、与体育场馆或场馆群相配套的室内外非体育设施和用房,可结合城市发展需要,根据规划和功能定位进行多元开发。
第十二条充分挖掘利用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涉及冠名、广告等无形资产开发的,应当符合工商、市容、广告、安全等相关规定,禁止发布和变相发布国家工商和广告法律法规中明确禁止的广告内容。
第十三条加强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宣传普及健身知识,引入新型消费和服务模式,培育健身消费市场。
健全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客户维护体系,逐步建立网络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人性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第十四条利用体育场馆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依法办理审批手续,严格按照项目开放标准和要求开展经营活动。
第三章经营管理。
第十五条市体育中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
结合运营需要,配备专业运营团队,合理设置内设部门和岗位,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和绩效考核机制。
第十六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符合场馆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依法规范用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十七条制定服务规范,明确服务标准和流程,配备专职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
开展顾客服务满意度评价,及时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可以参与服务质量认证。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做好基础信息统计,加强健身人群、培训人数等数据统计和分析,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和服务方式。
第十八条保证场馆及设施符合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要求,配备安全保护设施和人员,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场馆设施安全正常使用。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应急救护措施和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培训和演习。
投保有关责任保险,提供意外伤害险购买服务并尽到提示购买义务。
第十九条所属房产出租、出借的,经营内容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和场馆运营规划,不得出租、出借给存在社会负面影响、易损害体育场馆社会形象的经营业态,且须符合国家和当地的相关规定。
体育场馆主体部分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时间单次一般不得超过10日;出租期间,不得进行改变功能的改造。租用期满应立即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场馆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条开展无形资产开发、房屋出租等经营,应引入第三方评估,并采用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合作对象和价格等内容。
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相关协议涉及到本办法有明确规定事项的.,需在合同中约定。
加强合同履行监管,及时制止擅自变更经营业态、擅自转租等行为,必要时按法定程序中止或解除合同。
第二十一条将运营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财务规范,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规范预算、收支和专项资金使用。
第二十二条应加强能源管理,采取节能措施,降低单位能耗,节约运营成本。
引入环卫、安保、工程、绿化等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场馆区域范围内物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配备全面视频监控,实行动态管理,场地等重要场所监控录像保留时间不低于30日。
第二十三条公示服务内容、开放时间、收费项目和价格、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措施等内容。除不可抗力外,因维修、保养、安全、训练、赛事等原因,不能向社会开放或调整开放时间的,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接受市体育局对体育中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体育场馆运营监督管理责任制,并将工作监督和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加大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提供必要的培训等服务。
第二十五条市体育局应当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补贴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的长效机制和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具体办法,保障体育场馆正常运行。
市体育局制定本级体育场馆运营目标和公共服务规范,开展运营目标考核和综合评价,并将运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综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财政补贴或奖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经费安排、人员考核与晋升等挂钩。
第二十六条体育中心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和出借的,应当从经济效益、经营业态、形象信誉、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按照国家和当地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根据资产总额的相应权限要求进行报批或备案。
第二十七条体育中心将场馆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市体育局备案,并于下一年度1月31日前向市体育局报告以下事项:
(一)场馆设施总体使用情况;。
(二)主要经营内容和服务项目调整情况;。
(三)对外开放时间及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情况;。
(四)体育赛事活动及非体育类活动举办情况;。
(五)商业经营开发情况;。
(六)场馆无形资产开发情况。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中心将建立体育场馆社会组织,发挥行业组织在制定行业标准、强化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权益方面的作用。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二
为切实做好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满足广大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现将安福县体育中心各体育场馆2023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方案公布如下:
安福县体育中心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城市,满足群众运动、健身、休闲、娱乐需求的公益工程。该工程2009年11月18日奠基,2012年12月底竣工。包含体育馆、体育场、健身广场、体育公园、环场馆路和防洪堤,占地166亩,总投资1.5亿元。体育中心办公室是体育馆的运营单位,旨在服务全民健身;组织体育赛事。上级主管单位是安福县教体局。
体育馆内设篮球馆和游泳馆。球馆大厅2000m,设有2500观众席,可举办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武术等赛事或大型集会和文艺演出等。游泳馆配有25*21m泳池和池水恒温循环系统,观众席500座,是室内游泳训练、比赛场所。
体育场位于体育馆东南面,是椭圆形封闭式田径运动场,内有400米塑胶跑道、足球场和田赛项目场地,东西两面的观众席、观礼台可容纳6000人就座。
健身广场在体育馆的南面,建有4个篮球场、2个网球场、1个笼式足球场、8个乒乓球台、2组健身路径,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附有停车场。
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项目、开放时间及收费标准。
(一)室外免费开放项目、场地和开放时间。
项目: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网球,足球,各类田径项目。
场地:体育场,健身广场。
收费标准:全年免费开放。
(二)低收费开放项目、开放时间及收费标准。
项目: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游泳。
场地:篮球馆,游泳馆。
收费标准:游泳馆30元/次,篮球馆10元/次。
三、举办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体育培训情况(见附件1)。
四、群众参加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接受体育培训、进行日常健身服务情况。
(一)室内体育场地。
体育场核心区、体育馆和游泳馆计划全年接待不低于108000人次、月均接待不低于9000人次、日均接待不低于300人次,全年室内体育场地每万平米平均接待不低于58000人次。
(二)室外体育场地。
体育场核心区、体育馆和游泳馆外围体育场地设施计划全年接待不低于720000人次、月均接待不低于60000人次、日均接待不低于2000人次,全年室外体育场地平均每万平米接待不低于460000人次。
五、为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服务情况。
截至2022年底,体育场馆将为14个运动项目俱乐部(群众体育组织)提供活动场所,会员总数将达到2300人(有关运动项目俱乐部、群众体育组织名单及其联系人、联系方式见附件2)。
六、成本支出情况。
2023年场馆开放成本支出预计最低为90万元,其中水电汽热能耗支出最低为35万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高校体育场馆的设施建立不断进行完善,体育场馆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由于先前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没有系统性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先例,因此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也就缺乏一致性。
借鉴于现今物业管理在公众资源管理中的良好效果,将物业管理模式引入到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文本通过对现今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物业管理模式结构,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提出相关优化措施。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四
由于社会发展进步,人民体育运动意识也得到提升。
高校体育场馆规模扩大、设施齐全、器材种类丰富,但高校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管理模式,导致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存在漏洞,使场馆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场馆设施也遭到损坏。
一方面体育部门和体育院系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进行单独的场馆人力管理分配,往往是由某人员兼任体育场馆的管理。
但体育场馆管理是一项场地范围大、设施较为繁杂的管理项目,这就造成人员管理精力不足,引发管理上的诸多问题[1]。
同时,由于体育场馆的发展迅速,前期也没有类似的.管理模式进行参照,造成在管理上的盲目和设置上的不合理。
其次,由于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同时需要相应的财力资源进行支持,但是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资金来源往往不能弥补支出,这就要求场馆管理人员利用场馆资源获取管理资金,这就造成了场馆需要收费的问题。
但同时高校体育场馆是为学生提供体育服务的地方,应当具备公益性,收费影响体育场馆建立目标的实现。
此外,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上还存在开放时间的设置、管理制度如何确立、管理人员如何分配等诸多问题。
物业管理是目前较为突出的一种管理模式。
自1981年从香港引入中国大陆后,物业管理得到广泛认可[2]。
经过多年发展,物业管理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行业内的企业数量超过了30000家,行业人员也超过了500万人[3]。
此外,物业作为服务行业,其范围囊括了住宅小区、写字楼、工业区、商场、会展中心等诸多方面。
行业管理总面积突破了100亿平方米,行业总产值也达到6000亿元以上,同时行业还在以每年20%的增长率增长[4]。
物业管理的飞速发展可见其管理的科学化和优质化。
因此在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进行研究时,我们可以充分借鉴物业管理的优秀模式,分析物业管理理念和模式结构特点,结合高校体育场馆的具体实际,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进行优化,从而达到促进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目的。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五
为规范体育馆消防安全的管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体育馆(场)的隶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分工负责安全的领导为直接管理人,将防火安全工作纳入单位负责人和职工的岗位责任。
二、体育馆(场)的工作人员要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人员疏散、会紧急避险、会逃生。具体负责日常的`防火安全管理工作。
三、体育馆(场)的防火管理,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馆(场)内严禁携带或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2、安全出口处应设明显标志。疏散通道、楼梯和安全疏散门必须保持畅通,禁止堆放物品。
3、设专人管理维护消防器材和设施,保证器材、设施完好有效。
四、体育馆(场)内电气设备的安装、维护,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定期检测电气设备。对破损、老化、绝缘不良的,及时维修、更换。改装、增设电气设备,须经消防干部审核,报防火负责人同意,由正式电工安装。
2、可移动的电气设备的电源线,必须使用橡胶软线。在地面铺设软线,应有防护设施。灯头线须采用耐高温线或套瓷管保护。配线接点应设金属接线盒。灯具与可燃物的距离不得小于0.5米。
五、在体育馆(场)内举办体育、文艺、展览、展销等活动,主
办单位必须根据体育馆(场)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防火安全方案。
防火安全方案应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人数、防火措施和应急疏散方案等,并由管理单位监督主办单位组织实施,并由管理单位加强检查、落实。
六、在体育馆(场)举办体育、文艺、展览、展销活动,必须遵守馆(场)防火管理规定:
1、随时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排除或停止与火险有关的活动。
2、搭建台、板以及使用道具、设置布景等,不得使用易燃材料。
3、增设巡逻、值班人员,加强巡逻、值班,确保安全。
4、活动结束后,对体育馆(场)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切断活动使用的电源。
七、开馆期间,须保证消防通道畅通。安全指示牌及指示灯要保证完整好用。安装的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要保证正常使用。
八、禁止在开馆期间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
九、灯光、音响设备由专人管理使用,其他人员不得随意使用。
十、闭馆前,管理人员须进行安全巡视检查,并认真填写《防火检查记录》。
十一、定期检查馆内消防设施保证正常使用。师生员工有权制止损坏、盗窃消防设施的行为。
十二、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访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四、严格按照年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全站人员参加消防教育、培训。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四)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六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是一个集体育比赛,健身运动、大型活动、休闲娱乐、旅游览景、特色购物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场所。作为物业项目,它是一个有别于单一型功能物业的综合超大型物业,其主要特征为物业构成元素多,科技含量高,无固定服务群体,物业管理(服务)与物业经营相互交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因此,静态常规物业管理(服务)与动态适时物业管理(服务)有机结合是本物业项目的基本管理思路,把“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工作法渗入准军事化管理中是本物业项目的基本而主要的管理方法,将其打造“五个中心”(竞技体育中心、商业体育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健康娱乐中心、会展中心),对全面提升南昌城市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占地1000余亩,坐落于红谷滩新区生米大桥以南,东临赣江,西倚丰和南大道,举目可望南昌地铁西客站,江西省人民政府,有可容纳6万人的体育场,1万人体育馆,2千人网球馆,1千人游泳跳水馆及综合训练馆,一场四馆,以及户外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极限运动场和水上乐园区域,可承担田竞,足球,体操,篮球,网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举重,击剑,柔道,游泳,跳水等项目的竞技比赛和各类大型会议,拥有15台无机房电梯、5台22kw锅炉、2组热泵空调机组,30组30kw商务空调、1组螺旋式空调机组、3组离心式空调机组。监控消控系统覆盖所有场馆,所有电力照明系统均为智能化控制,是迄今为止江西省最大的体育场馆。
观众席位6万个,建筑面积95022㎡。内设标准国际一级400m塑胶复合跑道,天然草皮的标准田径场。看台上设贵宾专用包厢,记者专用席,设有新闻中心,兴奋剂检测中心及其它附属设施,内设面积15000㎡运动员接待中心一个,经济增长点主要表现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大型演唱会、各单位及各公司大型活动、品牌酒店入驻、商铺租赁、酒吧入驻、健身俱乐部、广告位等租金收入和群众健身方面,实现“以体养场”“以文养场”“以商养场”的最终目标,紧抓场馆特色,经营“拳头”产品,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满足广大居民的健身、娱乐、商业需要。
(二)经营规划。
体育场共计6层,实际可利用为1层、2层、3层、4层,5层(6层为看台区及洗手间),贵宾厅因其用途特殊,室内财产价值高,暂定不进行运营考虑,外围滑轮、滑板运动场和山地自行车赛场。
1)1层运营项目。
(1)体育:中心场地可举办体育活动项目为田径、足球、棒球、橄榄球。
(2)商业:a区为贵宾厅不做运营考虑,b区外圈有1110和1111两间大型训练用房,此两间大型训练用房可进行改造变成多间商铺,运营体育用品商店、银行、超市百货。内圈有1120、1122、1123、1124共4间用房,1120租赁办公,1122、1123和1124作为商铺仓库,有大型活动时可腾出作为艺人和工作人员休息室。c区外圈运营酒店,内圈有1125、1126、1127、1128、1129、1130、1131共7间用房,此7间用房进行改造后,运营棋牌室、茶餐厅和娱乐ktv。d区外圈有1113和1112两间训练用房,作为公司办公地点,不做运营考虑,内圈有1132、1133、1134、1135、1136、1137、1138、1139共8间用房,进行改造后,运营酒吧和健身中心。8个通道,4大4小,通道内壁对外做商业、公益、体育方面广告,大平台底下石柱做商业、公益、体育方面广告。
2)2层运营项目。
(1)体育:2层a区、b区、c区、d区为观众环廊、大平台、观众坐席及洗手间,没有相关用途房间,所以体育方面不可操作。
(2)商业:大平台运营临时移动商店、大型活动展览、商业广告,观众环廊运营临时移动商店和商业广告(楼梯环廊、石柱可做广告)。
3)3层运营项目。
(1)体育:3层为a区、b区、d区为观众坐席、c区为酒店客房。没有其他房间,体育方面不可操作。
(2)商业:酒店经营、a区、b区、d区观众看台可做广告。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七
单位工程验收:
单位工程验收由发包人组织。
验收合格后,由监理人向承包人出具经发包人签认的单位工程验收证书。移交后的单位工程由发包人负责照管。
三是承包人从后续施工管理的角度出发而提出单位工程提前验收的建议,并经发包人同意。
除了合同约定的单位工程分部移交的情况外,如果发包人在全部工程竣工前,使用已接收的单位工程运行影响了承包人的后续施工,发包人应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工期延误,并支付承包人合理利润。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八
2009年9月6日国务院公布《全民健身条例》。条例指出,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和社区体育视角下,高校和城市体育场馆整合是新时期体育健身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与城市场馆整合共享以后,场馆就成了人们开展文体活动的平台,通过这个交流平台,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和文化融合。
单位是指机关、团体、法人、企业等非自然人的实体或其下属部门,在中国社会变迁中起着积极作用,有着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单位之间有各自很强的独立性。高校与城市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各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各按各自的轨道运行,缺乏系统协调发展理念。
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并且是大势所趋。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实际问题,从调查中发现影响高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学习任务重、兴趣不足、体育场馆和器材不足、无人组织指导、缺乏经济后盾等[1]。此外,随着校外人员的大量流入,还出现校园环境设施的损耗、学生人身安全、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受影响等问题。
2.3对外开放时间的有限。
高校体育场馆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开展课余竞赛和体育活动提供了最佳硬件设施,为高水平竞技比赛表演提供了保障,是精神文明和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基础。周一到周五是学生学习时间,这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间的局限性。
2.4对外开放时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问题。
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多属于后勤管理工作,市场化,职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落后,体育场馆损耗大且利用率低。很多高校场馆仅限于体育教学,导致体育场馆管理和市场运行模式不科学,也很难吸引社会上的人群,其结果就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保养不利、损耗和浪费较大[2]。
制度是实施管理活动的最具体的依据,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效率。调查发现,高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还处于水平较低的管理运行状态,对外市场运作不完善,对外开放和经营的方式一般为场地设施出租,按单位时间收费,手段单一,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还不完善。虽然有些高校体育场地的管理规章制度较齐全,但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等都有待改善,缺少相应监督机制。
2.6城市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居民体育锻炼人群规模较小,体育健身方面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体育组织处于自发状态,各种民间体育俱乐部人数参与不多,俱乐部数量还较少。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经济条件有限,财力不足;缺少时间;缺乏体育管理组织与体育指导。
3对策与建议。
3.1加大资源整合和管理协调能力。
高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体育健身应落实于日常行为中,实施素质教育,把终生体育、快乐体育的理念贯彻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把高校学生体育抓扎实了,使增强学生体质落到实处。学生具备了终身锻炼的习惯和技能,使学生在高校中学到体育健身方法。高校和当地的体育主管部门应认真关注国内外体育发展,学习国外先进的体育场馆运作策略,关注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高校与城市社区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以创新的精神采取措施、形成合力,整合成一个为全民健身服务的系统。
3.2加大宣传力度和挖掘体育市场潜力。
出处 wwW.kaOYaNMIjI.coM
高校与城市体育主管部门应共同推动全民体育活动,特别要抓好大型体育,发挥大型赛事的辐射作用,使其活动影响大、范围广,起到引导示范作用。体育场馆应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开放,全面统筹,合理规划,大搞全民健身活动,通过各种俱乐部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正规的健身场所,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和环境,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需要,以吸引广大的消费者,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校所在城市政府应当加强对社区体育锻炼人群的培养,促进城市小区体育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使高等学校体育向社区体育延伸,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
3.4完善相关管理。
系统协调发展,开放整合应是新时期的指导理念,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也应由单一、封闭管理,逐渐向市场化、多元化、综合性的管理转变[3]。
应把各种场馆集中起来整合规划,形成规模和互补,兼顾多种经营,满足不同的健身人群。在规划和建造大型体育场馆时,应考虑场馆的综合效益。在新场馆建设的同时应该融入新的`理念,面向全民健身。高校体育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社会的配合支持,共同研究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办法,并指导督促此项工作的开展,形成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局面[4]。
4结语。
实现高校与城市的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学生和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的生活需求,形成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合力。高校是实施体育教育的园地,也是宣传教育的园地,有其人才、师资、专业知识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网络与交通设施的提高,为全民健身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高校体育场馆也逐渐成为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赛事活动的举办场所。体育场馆的资源共享必将引导更多的高校学生和群众投身全民体育活动,城市将为高校体育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加快各种文化、教育、科技的传播与融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九
根据《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的通知》(体规字〔20xx〕7号)、《四川省体育局关于做好2022年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川体群〔2022〕3号)要求,现将广元市澳源体育中心游泳馆2022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方案公布如下:
一、场馆简介。
广元市澳源体育中心游泳馆,位于广元市利州区雪峰教育园区,由市澳源体育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开放,该中心是市体育局直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正式编制7人。游泳馆占地约40亩,建筑面积14742平方米,座席1500座。内设50米标准比赛池、训练池、跳水池各一个及相关配套设施和功能用房,建设标准为乙级。项目总投资13797万元,11月开工,4月25日竣工并投入使用。游泳馆在市澳源体育服务中心指导下由市大蜀道体育产业公司具体负责开放工作,承担管理责任。游泳馆在确保赛事活动、竞技训练情况下,日常对外实施免费低收费开放(商业性赛事活动除外),并在主要入口明显位置制作安装免费低收费开放公示栏,公之于众,加强宣传。
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项目、开放时间及收费标准。
为规范和加强体育场馆免费开放管理,增强体育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场馆利用率,在保证广元市业余体校教学、训练和重要体育赛事情况下,该场馆对外实施免费低收费开放服务。
(一)游泳馆。
1.对外开放时间(有赛事活动除外)。
广元市业余体校训练时间:
日常周一至周五下午18:30——20:30。
双休日、国家法定假日、学校寒暑假:
(冬季)上午10:00——12:00下午14:00——17:00。
(夏季)上午09:00——12:00下午14:30——17:00。
训练泳道为比赛池2、3、4道。
对社会免费开放时间。
夏季:每周一、三、五早上07:00——08:30(开放负一楼训练池)。
冬季:每周一、三、五早上07:30——09:00(开放负一楼训练池)。
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全天开放(限人数开放)。
对社会低收费开放时间。
冬季夏季。
早场09:00——12:0009:00——12:0020元/人。
下午场14:00——17:0014:00——17:0028元/人。
晚场17:00——21:0017:00——22:0038元/人。
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军人、消防救援人员持证购票价格为18元/人。
注:上午场12点须清场,下午场不清场,在下午场结束前30分钟停止购票入场。
2.开放对象: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及65岁以下个人健身锻炼(进入2米以上深水区需持有深水证;65岁以上者须凭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方能购票进场)。
3.活动内容:游泳、健身器械锻炼。
4.联系(监督)电话:
(二)室外游泳池。
1.对外开放时间:6—8月的09:00—21:00。
2.开放性质:低收费开放。
3.联系(监督)电话:
(三)注意事项。
1.各健身人员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并承担运动健身风险责任。
2.各健身人员须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管理规定,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3.健身人员可到澳体中心监测室免费进行国民体质监测。
三、计划举办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体育培训情况。
注:赛事活动如有调整或变化,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四、群众参加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接受体育培训、进行日常健身服务情况。
(一)室内体育场地。
游泳馆计划全年接待不低于14万人次、月均接待不低于1.2万人次、日均接待不低于383人次、全年室内体育场地每万平方米平均接待不低于17万人次。
(二)室外附属体育场地。
游泳馆外围体育场地设施室外游泳池、全民健身路径计划全年接待不低于2万人次、月均接待不低于1500人次、日均接待不低于50人次;全年室外体育场地每万平方米平均接待不低于1.7万人次。
五、为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服务情况。
截至2022年底,游泳馆将为4个运动项目俱乐部(群众体育组织)提供活动场所,会员总数达到1500余人。
六、成本支出情况。
2022年游泳馆开放成本支出预计最低为605万元,其中水电气能耗支出最低为300万元,人工及药物费用最低150万元,维修维护、公益性赛事活动承办、培训等110万元,升级改造45万元。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十
基于物业管理的模式特点,根据高校体育场馆设立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进行优化。
3.1实施两权分离管理结构。
物业管理中物业管理权与资源所有权相互分离,即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5]。
所有者可以自主的选择管理经营者或者更换管理经营者。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也可以实行两权分离管理模式,将经营权赋予外部机构,学校拥有所有权。
管理单位在获取体育场馆管理权的过程中需要与同行业竞争,这既有效地降低了高校的管理成本,同时也有助于管理单位为保持行业优势而进行有效管理。
3.2管理主体自主经营。
在物业管理过程中,物业单位通过自主经营,制定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盈利方向,从而促进公共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也可以实施管理主体自主经营,类似目前高校食堂的经营模式,将体育场馆承包给管理单位,由单位自主经营,从而通过市场的竞争性和市场的供需调节作用,使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实现合理定价和优质管理的目标。
3.3进行监督和约束。
例如羽毛球等场内体育活动,学生要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必须要在体育场馆内进行。
当学校和周边院校只具备一个羽毛球场馆时,这就形成相对垄断的局面,容易发生管理单位乱标价格的现象。
这就要求学校进行相关约束和控制,例如像高校食堂管理一样,对价格进行合理区间的限制,以保障学生的利益。
同时,学校也相应地拨发一笔款项进行补助,从而保证高校学生体育运动推广目标的实现。
3.4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高校中具备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
像小区物业管理中充分利用小区老年资源实施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员成本,还能实现管理的便捷性。
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同样可以招聘一些学生兼职进行简单的体育场馆管理,一方面降低场馆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便于人员控制。
例如大型比赛期间,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增多,需要添加大量人员,而比赛结束后管理人员需求也就相应减少。
因此可以充分学生资源,进行场馆有效管理。
3.5管理方式结合高校情况。
基于物业管理中具体管理要根据小区的结构、人员等因素具体的情况而定,高校在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时,也要结合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包括师生人数、学校类别、场馆数量、学生活动时间等。
例如某高校羽毛球场馆开放,周一至周五白天30元,晚上50元;周末白天10元,晚上30元。
由于师生活动时间大多聚集在周末或者晚上,而这样定价不仅不能有效地实现人员分流使场馆得到充分利用,还会造成周末人员集聚引发管理上的混乱。
因此,体育场馆管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定。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模式的引进,能有效地解决现今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高校体育场馆得到有效管理。
一方面保障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良好运行,保证场馆内器械等的完善;另一方面也保证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充分利用,为学生体育娱乐提供良好的环境。
因此通过物业管理模式的考量和学习,进行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模式,但经过长久努力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体育场馆优质化管理。
参考文献:
[3]陈欢.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的社会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10(18):6-7.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十一
9月6日国务院公布《全民健身条例》。条例指出,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和社区体育视角下,高校和城市体育场馆整合是新时期体育健身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与城市场馆整合共享以后,场馆就成了人们开展文体活动的平台,通过这个交流平台,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和文化融合。
单位是指机关、团体、法人、企业等非自然人的实体或其下属部门,在中国社会变迁中起着积极作用,有着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单位之间有各自很强的独立性。高校与城市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各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各按各自的轨道运行,缺乏系统协调发展理念。
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并且是大势所趋。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实际问题,从调查中发现影响高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学习任务重、兴趣不足、体育场馆和器材不足、无人组织指导、缺乏经济后盾等[1]。此外,随着校外人员的大量流入,还出现校园环境设施的损耗、学生人身安全、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受影响等问题。
2.3对外开放时间的有限。
高校体育场馆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开展课余竞赛和体育活动提供了最佳硬件设施,为高水平竞技比赛表演提供了保障,是精神文明和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基础。周一到周五是学生学习时间,这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间的局限性。
2.4对外开放时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问题。
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多属于后勤管理工作,市场化,职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落后,体育场馆损耗大且利用率低。很多高校场馆仅限于体育教学,导致体育场馆管理和市场运行模式不科学,也很难吸引社会上的人群,其结果就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保养不利、损耗和浪费较大[2]。
制度是实施管理活动的最具体的依据,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效率。调查发现,高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还处于水平较低的管理运行状态,对外市场运作不完善,对外开放和经营的方式一般为场地设施出租,按单位时间收费,手段单一,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还不完善。虽然有些高校体育场地的管理规章制度较齐全,但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等都有待改善,缺少相应监督机制。
2.6城市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居民体育锻炼人群规模较小,体育健身方面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体育组织处于自发状态,各种民间体育俱乐部人数参与不多,俱乐部数量还较少。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经济条件有限,财力不足;缺少时间;缺乏体育管理组织与体育指导。
3对策与建议。
3.1加大资源整合和管理协调能力。
高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体育健身应落实于日常行为中,实施素质教育,把终生体育、快乐体育的理念贯彻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把高校学生体育抓扎实了,使增强学生体质落到实处。学生具备了终身锻炼的习惯和技能,使学生在高校中学到体育健身方法。高校和当地的体育主管部门应认真关注国内外体育发展,学习国外先进的体育场馆运作策略,关注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高校与城市社区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以创新的精神采取措施、形成合力,整合成一个为全民健身服务的系统。
3.2加大宣传力度和挖掘体育市场潜力。
出处 wwW.kaOYaNMIjI.coM
高校与城市体育主管部门应共同推动全民体育活动,特别要抓好大型体育,发挥大型赛事的辐射作用,使其活动影响大、范围广,起到引导示范作用。体育场馆应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开放,全面统筹,合理规划,大搞全民健身活动,通过各种俱乐部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正规的健身场所,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和环境,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需要,以吸引广大的消费者,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校所在城市政府应当加强对社区体育锻炼人群的培养,促进城市小区体育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使高等学校体育向社区体育延伸,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
3.4完善相关管理。
系统协调发展,开放整合应是新时期的指导理念,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也应由单一、封闭管理,逐渐向市场化、多元化、综合性的管理转变[3]。
应把各种场馆集中起来整合规划,形成规模和互补,兼顾多种经营,满足不同的健身人群。在规划和建造大型体育场馆时,应考虑场馆的综合效益。在新场馆建设的同时应该融入新的`理念,面向全民健身。高校体育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社会的配合支持,共同研究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办法,并指导督促此项工作的开展,形成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局面[4]。
4结语。
实现高校与城市的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学生和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的生活需求,形成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合力。高校是实施体育教育的园地,也是宣传教育的园地,有其人才、师资、专业知识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网络与交通设施的提高,为全民健身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高校体育场馆也逐渐成为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赛事活动的举办场所。体育场馆的资源共享必将引导更多的高校学生和群众投身全民体育活动,城市将为高校体育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加快各种文化、教育、科技的传播与融合。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十二
业主将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发包给承包商施工。为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权利及责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及国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经双方协商,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就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责任,达成如下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安全目标。
不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不发生设备损坏事故;不发生一般施工机械损坏事故;不发生火灾事故;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不发生恶性误操作事故;不发生垮(坍)塌事故;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不发生职业卫生伤害事故。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第二条业主应承担的安全责任。
(一)负责对承包商的安全施工资质进行审核。
(二)开工前,业主负责对承包商工程项目负责人,承包商技术负责人,承包商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进行全面交底,并保留交底记录备案。
(三)如果承包商需要业主提供工程必备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费用由承包商支付。
(四)业主有权制止和处罚承包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违章现象,不服从管理的,业主有权终止合同。
(五)业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向承包商提供工作方便。
(六)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未按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及业主的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及隐患整改,业主将从安全保证金中扣除费用来进行整改。
(七)业主管理的同时委托本工程选定的监理单位对工程安全实施监理工作、并代表业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三条承包商应承担的安全责任。
(一)承包商项目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二)承包商应按工程规模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人员资质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三)承包商工程项目负责人应保证本单位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资金,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四)承包商应当对其施工人员进行不少于__个课时的__级安全教育培训,保证施工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承包商不得安排上岗作业。安全教育培训情况报业主和监理方备案。
(五)承包商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六)承包商应辨识本单位施工区域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形成重要环境及重要危险因素控制清单报业主备案,并向本单位施工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七)承包商必须为从业人员统一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八)承包商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
(九)承包商的施工起重机械必须由国家法定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使用。
(十)承包商应有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记录。应确保在用施工设备的安全可靠。承包商每次开工前应对施工机械、工器具及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用具进行检查,确保符合安全规定,并不超过检验周期。
(十一)承包商不得使用未成年工及有职业禁忌症人员,承包商应对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精神状况、技能水平、作业中的安全行为负责。
(十二)承包商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业主、监理批准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十三)承包商应当在本单位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孔洞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十四)承包商在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
(十五)承包商应当建立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本单位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
(十六)承包商应当服从业主和监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承包商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承包商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十七)承包商应为本单位全体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单报业主备案。
(十八)承包商应识别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如:扬尘污染、粉尘污染、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施工噪音等造成的环境危害。制定针对现场环境因素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措施。及时纠正和整改业主以及周边居民提出的投诉和意见。缴纳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开具的因承包商责任造成环境污染的相关罚款。
(十九)应急准备(可以和业主联合准备)。
承包商应根据可能发生的危急情况、事故隐患和突发事件(如:防火、防汛、防爆、防污染、设备异常状态、防食物中毒、传染病和流行病等)制定应急预案。承包商应就应急预案进行物资和措施准备。承包商应就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所有应急情况可能涉及的人员,包括指挥者、现场员工均应进行培训,并适时组织演习,并保留培训和演习记录。
(二十)承包商应对承担的工程项目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为保证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足够的安全投入,工程实行安全保证金、安全考核基金、安全施工措施费等制度。
(一)履约保证金中包含安全保证金,承包商法人代表或经法人代表授权的代理人在签订协议前必须向业主交纳安全保证金,在项目结束时依据项目执行过程中承包商安全施工情况予以支付。安全保证金标准为合同总价的_%。
(二)安全施工措施费:
双方签订的合同价格中,已经包含有承包商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投入的安全施工措施费用(合同价款的_%),承包商应在工程开工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要求及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本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报业主备案,业主在每次支付进度款时,按承包商提供的措施计划核对其执行落实情况,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投入的,在本次进度款中予以扣除。
第五条安全事故的处理。
承包商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应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应积极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妥善保护有关物证,并立即通知业主,然后在事故发生_小时内书面报告。如果不了解详细情况,可先报简要情况,随后再报详细情况和进展情况。甲乙双方共同组织事故调查,承包商现场人员应如实提供现场情况和事故处理原始材料,并保证其真实性。由业主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负责事故的上报工作。
第六条遵守国家、行业关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条遵守建设单位关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规定。
(一)乙方在履行合同中发生死亡事故,扣除安全保证金的_%;发生重伤事故,扣除安全保证金的_%;发生人身轻伤事故,扣除安全保证金的_%。其他安全生产异常情况时,按企业有关规定进行扣罚。
注:上述事故按照_人次标准考核,发生超过_人次的人身伤亡事故,累加考核。
(二)当承包商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且造成业主损失时,乙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第九条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根据相关国家、行业及业主行业相关规定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肆份,业主、承包商各执贰份。
本协议作为合同附件同时签订,无本附件合同无效。本协议作为合同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随合同生效而生效,随合同终止而终止。
业主盖章:___________承包商盖章: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年_____月____日。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十三
一.每个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消防知识,会使用消防器材。
二.消防装置、设备设施和体育馆门窗要定期检查,已损坏或有故障的要及时更换或修理。
三.为防治火灾发生,要防患未然,坚决杜绝下列行为的发生:
1.在教学、训练、竞赛或举行大型活动时,将安全出入口上锁;
3.违章用火、用电,如电器焊、电加热器、电炉等;
4.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馆内吸烟、燃放烟花、爆竹;
5.在未经馆方允许下,私自使用、加装大容量电器设备。
四.认真执行保安值班执勤制度,节假日要坚守岗位,遇到火灾、被盗等特殊情况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十四
xxxx学院球类场地是学院开展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体育竞赛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教学场所,为了更好地使用场馆,延长使用年限,特做如下规定:
一、凡进入各类体育场馆者,应无条件接受场地管理人员的管理。
二、所有进场人员必须穿软底鞋或运动鞋。
三、进入场馆者自觉爱护场内的各类体育设施,严禁推拉、挪动体育设备,严禁在体育设备上晾晒衣物,严禁嬉戏打闹、依靠或冲撞四周围网。
四、严禁在场内吸烟、使用明火、燃放烟花爆竹等,严禁随地吐痰、严禁乱扔果皮纸屑、口香糖、啤酒瓶等杂物,严禁携带具有可燃性、腐蚀性、污染性物品进入场馆。
五、严禁各类车辆进入,严禁携带宠物进入。
六、场地应优先保证体育课教学及运动队训练使用,上课期间严禁无关人员入场。无课期间,本校教职员工可凭有效证件进场活动。
七、场馆内禁止用锋利器物和硬物刺、划地面、墙壁,严禁在田径场地上挖、抓橡胶粒和石英砂,严禁故意掀翻草坪底部或破环性的拉扯草线、缝合接口处等,严禁用硬物、锐器等击打草坪。
八、学生上课、训练等需由体育教师带领入场,不得跨、钻、跳跃围栏(门)进入场地。严禁在跑道上踢足球,跑道上只允许进行田径及徒手类项目。严禁在草坪、跑道上进行标枪、铁饼、铅球、杠铃、哑铃等活动,投掷必须在投掷区进行。跑步时沿逆时针方向跑进,并请使用三、四、五、六跑道,内道尽量减少使用,以维护和提高内跑到的使用寿命。
九、各系、各部门使用场馆组织体育比赛,需提前一周向基础部提出申请,待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按要求使用。
十、经批准的各类比赛、集会在使用桌凳时,一定要符合有关规定,并经管理人员查看批准后方可带入。
十一、场地周边均架设监控设备,请进入运动场地活动者应自觉遵守上述各项规定,服从管理。
十二、凡人为破坏橡胶场地或体育设施的,一律以平方米为单位(不足一平方米按一平方米计算)或设备原有价格照价赔偿。
十三、学院乒羽中心对师生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16:20--19:20。
周末及节假日:14:30--17:30。
十四、田径及球类场地对师生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6:30--21:50。
周末及节假日:7:30--21:50。
凡遇雨雪天气一律停止使用。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十五
第一条为加强对体育馆(场)的防火安全管理,保障财产和人身安全,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体育馆(场)的防火安全工作,均按本规定管理。
第三条体育馆(场)的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管理单位)应建立防火安全责任制度,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知识教育,组织防火安全检查,排除火险隐患,完善消防设施,将防火安全工作纳入单位负责人和职工的岗位责任。
第四条管理单位应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人为防火负责人,负责防火安全管理工作,配备相应的消防干部,在防火负责人领导下,具体负责日常的'防火安全管理工作。防火负责人和消防干部的职责:。
一.建立健全防火责任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建立防火档案,制定火灾事故预案,组织消防演习。
三.负责对使用明火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审核。
五.监督举办体育、文艺、展览、展销活动的单位严格执行防火安全的各项制度。
第五条管理单位必须建立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人数不得少于体育馆(场)职工总人数的30%。
义务消防队应定期进行防火训练,队员必须熟练掌握防火、灭火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做到能进行防火检查,能扑救火灾。
一.馆(场)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二.馆(场)内不得擅自在额定座位外增设观众座位。
三.安全出口处应设明显标志。疏散通道、楼梯和安全疏散门必须保持畅通,禁止堆放物品。
四.馆(场)内修缮施工,按有关规定报消防监督机关审批或备案。
五.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在防火重点部位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备。
六.设专人管理维护消防器材和设施,保证器材、设施完好有效。
七.昼夜专人巡逻、值班。
第七条体育馆(场)内电气设备的安装、维护,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定期检测电气设备。对破损、老化、绝缘不良的,及时维修、更换。改装、增设电气设备,须经消防干部审核,报防火负责人同意,由正式电工安装。
二.可移动的电气设备的电源线,必须使用橡胶软线。在地面铺设软线,应有防护设施。灯头线须采用耐高温线或套瓷管保护。配线接点应设金属接线盒。灯具与可燃物的距离不得小于0.5米。
三.空调器不得安装在可燃结构上。采暖、空调设备与可燃物的距离应保持不小于0.1米;电热器具与可燃物的距离应保持不小于0.3米。
第八条体育馆(场)内设有宾馆、招待所的,管理单位应对住宿人员进行防火教育,加强管理;出租房间、厅、室的,管理单位应与承租人签订“防火安全协议书”,确定各自的防火责任。
第九条在体育馆(场)内举办大型体育、文艺、展览、展销等活动,主办单位必须根据体育馆(场)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防火安全方案,由管理单位和主办单位共同于举办活动前15日报消防监督机关审批;举办规模较小的体育、文艺、展览、展销等活动,由主办单位制定防火安全方案,由管理单位和主办单位共同于举办活动前7日报消防监督机关备案。
防火安全方案应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人数、防火措施和应急疏散方案等。
防火安全方案,由管理单位监督主办单位组织实施,并由管理单位加强检查、落实。
第十条在体育馆(场)举办体育、文艺、展览、展销活动,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随时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排除或停止与火险有关的活动。
二.搭建台、板以及使用道具、设置布景等,不得使用易燃材料。
三.观众人数不准超过额定座位数。
四.严格控制使用明火和易燃易爆物品,严格执行《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规定》。主办单位确需使用明火或易燃易爆物品的,须经管理单位消防干部审核同意;非经市公安局批准,不得燃放烟花爆竹。
五.增设巡逻、值班人员,加强巡逻、值班,确保安全。
六.活动结束后,对体育馆(场)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切断活动使用的电源。
第十一条参加在体育馆(场)举办的体育、文艺、展览、展销等活动的人员,必须遵守馆(场)防火管理制度,听从管理。禁止将明火和易燃易爆物品携入馆(场)内。除休息厅或演出需要外,体育馆内禁止吸烟。对违反馆(场)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的,工作人员应予劝阻;经劝阻无效的,送交消防监督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二条本规定由市消防局及各级消防监督机关监督实施。对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市人民政府关于防火安全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本规定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十六
为规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体育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体育系统各级各类体育场馆。
本办法所称体育场馆运营单位,是指具有体育场馆整体经营权,负责场馆和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维护,为公众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
体育场馆应当在坚持公益属性和体育服务功能,保障运动队训练、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等体育事业任务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和规范化运营原则,充分挖掘场馆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和服务,发展体育及相关产业,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级体育场馆运营的监督和管理。
上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对下级体育主管部门体育场馆运营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指导和检查。
第二章 运营内容与方式
第五条体育场馆应当按照以体为本、多元经营的要求,突出体育功能,强化公共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运营效能。
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商贸、康体休闲、文化演艺等多元业态,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
第六条体育场馆应当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需要、消费特点和趋势,统筹规划运营定位、服务项目和经营内容,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鼓励体育场馆根据运营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场馆闲置空间,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合理开展适用性改造,完善场地和服务设施。
第七条 体育场馆应当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充分发挥场馆效能的运营模式。
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推动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
鼓励采取参股、合作、委托等方式,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主体,以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参与场馆运营。鼓励有条件的场馆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水平。
第八条体育场馆应当以体育本体经营为主,做好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培训、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
第九条 训练场馆和专业性较强的场馆在保障专业训练、比赛等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对社会开放。
除上述场馆之外的其它体育场馆每周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35小时,全年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330天。国家法定节假日、全民健身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因场馆类型、气候条件、承担专业训练和竞赛任务等原因,不能按照本办法规定对外开放的,可由省级体育主管部门视具体情况自行制定开放时间要求,向公众公示。
第十条 体育场馆应当突出体育赛事和群体活动的承载功能,全年举办的活动中非体育类活动次数不得超过总活动次数的40%。
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举办具有自主品牌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承接职业联赛,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
第十一条体育场馆应当完善配套服务,优化消费环境,提供与健身、竞赛、培训等功能相适应的商业服务,不得经营含有奢侈和低俗内容的商品和服务。
场馆主体部分,包括场地和看台等,除进行广告等无形资产开发外,不得占用进行商业开发。
场馆主体部分附属设施,包括除主体部分以外的室内附属用房等,可在不影响设施原有功能的前提下,适度进行商业开发。
场馆配套设施,包括按规划建设的、与体育场馆或场馆群相配套的室内外非体育设施和用房,可结合城市发展需要,根据规划和功能定位进行多元开发。
第十二条
鼓励体育场馆充分挖掘利用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涉及冠名、广告等无形资产开发的,应当符合工商、市容、广告、安全等相关规定,禁止发布和变相发布国家工商和广告法律法规中明确禁止的广告内容。
第十三条 体育场馆应当加强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宣传普及健身知识,引入新型消费和服务模式,培育健身消费市场。
体育场馆应当健全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客户维护体系,有条件的场馆可建立网络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人性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第十四条 利用体育场馆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严格按照项目开放标准和要求开展经营活动。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五条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结合运营需要,配备专业运营团队,合理设置内设部门和岗位,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和绩效考核机制。
第十六条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符合场馆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依法规范用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十七条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服务规范,明确服务标准和流程,配备专职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开展顾客服务满意度评价,及时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鼓励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参与服务质量认证。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做好基础信息统计,加强健身人群、培训人数等数据统计和分析,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和服务方式。
第十八条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保证场馆及设施符合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要求,配备安全保护设施和人员,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场馆设施安全正常使用。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应急救护措施和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培训和演习。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投保有关责任保险,提供意外伤害险购买服务并尽到提示购买义务。
第十九条
体育场馆所属房产出租、出借的,经营内容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和场馆运营规划,不得出租、出借给存在社会负面影响、易损害体育场馆社会形象的经营业态,且须符合国家和当地的相关规定。
体育场馆主体部分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时间单次一般不得超过10日;出租期间,不得进行改变功能的改造。租用期满应立即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场馆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条体育场馆开展无形资产开发、房屋出租等经营,应引入第三方评估,并采用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合作对象和价格等内容。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相关协议涉及到本办法有明确规定事项的,需在合同中约定。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合同履行监管,及时制止擅自变更经营业态、擅自转租等行为,必要时按法定程序中止或解除合同。
第二十一条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将运营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财务规范,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规范预算、收支和专项资金使用。
第二十二条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加强能源管理,采取节能措施,降低单位能耗,节约运营成本。
鼓励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引入环卫、安保、工程、绿化等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场馆区域范围内物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鼓励有条件的场馆配备全面视频监控,实行动态管理,场地等重要场所监控录像保留时间不低于30日。
第二十三条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公示服务内容、开放时间、收费项目和价格、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措施等内容。除不可抗力外,因维修、保养、安全、训练、赛事等原因,不能向社会开放或调整开放时间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体育场馆运营监督管理责任制,并将工作监督和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加大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提供必要的培训等服务。
第二十五条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补贴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的长效机制和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具体办法,保障体育场馆正常运行。
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级体育场馆运营目标和公共服务规范,开展运营目标考核和综合评价,并将运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综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财政补贴或奖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经费安排、人员考核与晋升等挂钩。
第二十六条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和出借的,应当从经济效益、经营业态、形象信誉、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按照国家和当地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根据资产总额的相应权限要求进行报批或备案。
第二十七条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将场馆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本级体育主管部门备案,并于下一年度1月31日前向本级体育主管部门报告以下事项:
(一)场馆设施总体使用情况;
(二)主要经营内容和服务项目调整情况;
(三)对外开放时间及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情况;
(四)体育赛事活动及非体育类活动举办情况;
(五)商业经营开发情况;
(六)场馆无形资产开发情况。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鼓励建立体育场馆社会组织,发挥行业组织在制定行业标准、强化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权益方面的作用。
一、学校要对运动场地、体育教学设施器材设施等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隐患,严防发生事故。
二、体育器械、设备必须牢固安全。各类器材在使用前,需先进行安全检查,方可使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装,穿运动鞋。上课前检查服装,上、下课都必须清点人数,课后要进行登记。上课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基本动作要领,做好全面的保护工作,防止出现意外伤害。学生要服从体育教师的安排,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不得擅自进行教师没有布置的活动项目,课上学生不准带有尖锐器具,防止事故发生。
四、体育运动教学危险的运动场地和器械要有警示标志,比赛必须向学生进行运动安全常识教育,告知具有哪些体质和疾病的学生不能参加运动,有特异体质或疾病的学生,教师视其身体状况可拒绝参加体育运动。
五、学生在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并按体育活动项目所规定的安全要求进行。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要在指定场地上进行,不能乱窜乱跑,影响其他班级学生活动。严禁学生之间互相争执、吵闹甚至斗殴。
六、出现场地或器材隐患,要及时报告学校总务后勤分管领导,待隐患排除后方可投入使用。
七、活动过程中,如出现意外事故,教师要及时规范处置,并及时报告学校体育卫生组负责人和学校校长。
八、组织召开全校学生运动会,必须提前将运动会的时间、地点、项目、参加人员、活动方案、安全工作预案等报学校校长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十七
摘要: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进行体育教育的硬件基础,也是学生运动健身的主要场所,高校体育馆运营管理关乎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需要引起各个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就高校体育场馆进行研究,分析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使高校体育场馆能更好的发挥服务大众的作用。
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数量众多,规模较大,基础设施比较齐全,主要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服务,同时满足了在校师生的体育锻炼与健身需求。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学校对外开放的加强,高校呈现市场化与社会化的趋势,高校体育场馆对外有偿开放能实现自身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全民健身出一份力,而且能为高校带来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
1、提高资源利用率。
高校体育场馆在投入使用之后,必然会产生成本费用和一定的设施维护费用,因此高校的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不够,利用率不高。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够把体育赛事等活动纳入到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中,到体育场馆健身锻炼的人数增加,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2、创造效益。
借助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在对外开放加强的情况下,高校周边的居民与企事业单位工作者可以利用高校的体育设施资源锻炼健身,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创造社会效益;同时体育场馆的有偿使用也能为高校带来维护设施的收益,解决了体育场馆运营的经费问题。
3、服务功能最大化。
在体育场馆投入使用的维护经费得到解决,并且配有专业化的运营管理人员后,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能够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为在校师生与社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最大程度地发挥体育场馆的服务功能。
1、设施建设情况。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基本上呈现数量众多、面积大、趋于智能化的特点,科技水平较高,器材质量也越来越好。但与全国的大学生数量进行对比,人均体育设施占有比重尚有不足,类型多样但层次比例不均衡,体育馆较多而体育场或者综合体育场相对较少,这一情况在近年来得到改善,体育场馆数量与规模快速增长。
2、服务面较窄。
当下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对社会的开放程度不够,只服务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双休以及节假日的利用率比较低,对外的有偿服务面较窄,学校的场馆资源与基础设施以及教师资源都没能充分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同时闭塞、独立的情况使得与外界的联系匮乏,社会赛事与体育活动不能在高校开展,相关的赞助与资助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场馆自身的发展。
3、管理滞后。
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机制缺乏,一般由体育教师管理或者学校后勤组织管理,缺乏专业化的培训,类似于物业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滞后。具备体育基础知识与管理知识的运营管理人才欠缺,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低。
1、转变观念。
封闭保守的观念已经很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立足,观念的转变相当迫切。高校的管理部门要重视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与商业化。将其作为一种亟待开发的资源,实现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加大对外有偿开放的同时,吸引社会投资,在互惠的基础上完善体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师生与社会。就社会人员而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愈发强烈,但较好的运动健身场馆价格过高,便宜的设施条件过差,体育场所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高校可以利用基础设施条件与价格优势,打开社会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创造社会与经济价值。
2、加强体育场馆的开发力度。
高校体育场馆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体育场馆的开发力度,提高利用率是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体育场馆的开发不能过于单一,综合性质的体育场馆拥有较高的竞争力。比如学生热衷的体育项目或者大众化的体育项目设施建设,体育设施能够高效利用,对于体育场馆的不足能起到缓解作用。体育运营不能只着眼于学校的体育教育,在能满足基础的体育教育与健身运动要求的同时,多样化的场馆功能能进一步吸引外界的目光,比如大型的文艺汇演、展览或者高品质的体育赛事,由于体育场馆自身的规模较大,与一般社会场所相比能容纳更多的人,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大会或者运动会也可以在高校的体育场馆开展。至于其附属项目经营,比如餐饮、商场等也可以进行尝试,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情况下,类型多样的经营方式能更好地利用场馆资源,提高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率。
体育教师或者学校后勤人员管理体育场馆,无法满足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要求,因而引进专业化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势在必行。对于学校本身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可以组织相关培训,强化管理技能与服务意识,使其朝着社会化的管理与市场经营方向发展。对于场馆的专业化管理人才,既熟悉体育运动又懂得市场竞争的人才引入至关重要。要实行相关的分工,经营管理者要做好场馆的管理与对外的营销,将体育场馆推向社会;技术人员则要负责场馆的设备维护和操作。在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也不可或缺,在制度的规范下,对相关人员能进行高效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人员一方面可以从内部选拔产生,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可以由外部引入,为运营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两种渠道并存应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把权利与责任结合起来,可以实现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科学合理管理。
四、结语。
本文就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对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高校的体育场馆在满足于自身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师生体育锻炼的同时,要转变保守闭塞的观念,着眼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进步,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实行对外开放,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在有偿开放的前提下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为高校师生与社会大众做好服务工作,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警.分析提升体育场馆各项管理力度的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5(03).
[2]何浩,王现强.论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及改革[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3]刘勇.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4(20).
[4]林克明,陈勃源,谢美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困扰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8).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十八
早晨7:00--9:30、晚间18:00—20:00。
周六、周日及节假日期间全天开放。
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馆。
1.到校活动人员按规定开放时间到学校体育场地活动。
2.到校活动人员必须在门卫室进行登记。
3.到校活动人员须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不服从管理者将取消到校活动资格。
4.凡来校参加活动的人员要爱护环境,禁止带宠物进入校园,禁止在活动场地内吃东西、抽烟,禁止乱扔垃圾。
5.校园监控全覆盖,请自觉爱护学校财物,损坏必须按价赔偿。
6.禁止有高血压、心脏病、传染病和无行为能力者等不适合在公众场所运动的人员进入校园活动。
7.在学校体育场地活动期间,要注意安全,禁止从事不健康的、危险的活动,如若造成他人或自己受伤者,后果自负,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8.在学校修缮期间和恶劣天气情况下,学校活动场地停止对外开放。
9.遇学校有重要教育教学活动等其他活动,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10.门卫室值班人员负责组织参与锻炼人员填写好使用记录,并注意做好场地巡查工作。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十九
在本工程上实现我公司的承诺和我公司环境管理方针和目标,对施工中的噪音、粉尘、运输遗撒、光污染要按有关要求进行控制,使整个施工过程的环境状况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追求'绿色施工',为北京环保作出贡献。
二、编制依据。
遵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顾客要求(招标文件),结合gb/t24001-2004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国家标准及本公司程序文件要求,编制该工程环境管理方案。
三、环境管理方针。
'全员环保意识,追求绿色施工,遵守法律法规,持续治理预防。'。
本方针是我公司向社会各界作出的承诺,是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工作总的宗旨和方向。
'全员环保意识':全体职工都应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学习、遵守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
'追求绿色施工':我公司的产品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加强环境管理,避免、减少及控制对环境的污染。
'遵守法律法规':要认真学习建筑施工方面国家规定的相应法律法规条款,按照规定的法律法规条款来规范我们的行为。
'持续治理预防':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不足,不断地改进环境管理体系,起到预防环境污染的作用。
四、施工环境因素识别。
1、施工环境因素识别范围:是自承接工程始至完全撤出人员止,全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考虑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紧急),和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将来),从环境因素的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识别:。
向大气排放;。
向水系排放;。
土地污染;。
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
其它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
2、确定以上环境因素后,要定期进行评价,内容如下:。
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发生频次;。
社区关注程度;。
是否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
资源消耗和可节约程度。
当发生以下变化时,应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评价。
1)承接新项目或施工中发生较大的变化;。
2)法律法规、顾客及其它要求更新。
第二节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施工噪声污染的措施。
一、成立由工程经理部项目经理为首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二、每半月召开一次'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
三、对进场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有关环境保护、场纪场规等教育。
现场成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执法队',按照有关要求对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并检查落实情况。屡次出现不符合应由责任人员查找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杜绝今后再发生。
对屡次出现不符合的责任单位及人员依据情节和上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二十
竣工验收的条件:
(1)除甩项外,承包人的施工已完成合同范围内的全部单位工程以及有关工作;。
(2)已按合同约定的内容和份数备齐了符合要求的竣工资料;。
(4)监理人要求在竣工验收前应完成的其他工作;。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体育场馆管理要点篇二十一
3、进入足球场的所有人员都应服从管理员的管理,爱护场内设施,维护场内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和体育道德,保持场内清洁。
4、足球场地开放期间,活动者须爱护体育设备与器材、场内严禁吸烟、乱扔杂物(饮料瓶、果壳、口香糖渣、烟蒂、纸屑、吐痰、玻璃碎瓶等),严禁碳酸饮料带入场内,保持场地卫生整洁。
5、树立主人翁思想,爱护公物。
6、严禁擅自挪动场内附属设施,严禁攀爬挡网。
7、严禁机动车辆、电动车、自行车等进入场内,严禁携带宠物入内。
8、严禁穿高跟鞋进入足球场内。
9、请保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以防丢失。
10、使用时,要熟悉器材的使用方法并正确操作,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的陪同下进入运动场内进行足球运动。
12、自愿到xxx体育场内进行健身活动的群众,要对自己安全负责。活动期间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