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专业19篇)
总结是一种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规划。总结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不要泛泛而谈。下面的总结范文都是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感悟,欢迎大家参考。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一
姓名:乾。
学号:
目录。
中文摘要1。
abstra2。
1理论依据2。
2实验设计3。
2.1实验目的3。
2.2实验原理3。
2.3仪器试剂4。
2.5实验结果5。
2.6试验数据5。
3统计分析5。
3.1分析5。
3.2结果6。
4结束语6。
5参考文献7。
中文摘要。
统计学是把数学的语言引入具体的科学研究领域,将所研究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一门科学。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学科。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二
摘要:大学一年级新生的专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清专业脉络,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提高学习兴趣尤为关键。本文结合测绘类学生专业教育过程,对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专业教育,从创新实践层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专业教育是通过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增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评价,它包括专业的培养目标、理论体系、实践环节、发展前景以及就业去向等内容。[1]专业教育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努力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具有引领与导航作用。因此,有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创新学生专业教育体系。本文结合近年来测绘类专业新生专业教育实践活动,介绍总结了新生专业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做法。
大学生的专业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它是专业学习的支撑与动力,而对一年级新生开展的专业教育活动则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开展好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注意教育活动的时效性。
新生入学后,从熟悉的高中生活到相对陌生的大学校园,因环境的变化,也导致学生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问题,其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尤为突出。因此应合理统筹规划新生专业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注重教育的时效性,绝大部分工作都应该在大一上学期开展,像告知学生学习过程、学习任务、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等则应在学生开始课程学习之前进行,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2、注重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新生专业教育应注重教育内容实用性,应涵盖学校教学环境、专业培养目标、学习方法等,内容应具体可见,而不是空泛的说教,尤其是充分利用已毕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面临的困难和取得的成果等例证,让事实说话,用生动活泼的事例和故事打动学生,使得教育更加实用,具有针对性,更具说服力。
3、强化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专业教育还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有机会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亲身参与,动手实践。亲身参与的专业教育形式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会更加充分和丰富。
大一新生专业教育涵盖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活动,从新生入学一直持续到一年级期末,笔者结合近几年学院在测绘类专业学生当中开展的专业教育实践,就如何创新活动形式,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1、充分利用校内外行业平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开拓学生视野。
组织新生参观校园建筑、学院实验室是专业教育当中的常规做法,除此之外,学院更是把专业教育拓展到了校外: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博物馆这个专业科技平台,组织新生参观了解专业发展历程。通过博物馆声、光、电等专业的.教学化、实体化、可触摸、可操作的展示手段,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加直观形象;二是参观相关生产单位及数字产品生产中心,了解专业人员工作状态以及生产的工艺流程,使学生对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初步的印象,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2、组织高精尖专业仪器展示,提升学生专业兴趣。
测绘专业对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离不开仪器设备的支撑。近几年专业仪器的发展越来越精密、尖端,从普通水准仪、经纬仪到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激光跟踪仪、探地雷达、遥测直升飞机等,科技含量非常高。仪器展示期间,学院配备专业教师讲解,学生参观的同时还可以动手操作,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加具体。高精尖的专业仪器设备展示、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
3、开展“名师导航”及“博士论坛”活动,进一步强化专业教育与引导。
学院院长为北京市教名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专业领域颇有影响,学院安排其为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学院邀请国家测绘局副局长为学生做报告,讲解测绘学科发展最新前景;学院还安排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新生开系列论坛。通过名师、专家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引导,影响、感染大一新生,使他们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为大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4、“职业生涯教育”与“校友访谈”相结合,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目标,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学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在大一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系列活动,包括全球职业规划师讲座、优秀校友“点拨”、学长经验交流会等。同时利用寒暑假,组织“直击职场”、“校友访谈”等活动,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经验指导的同时,也走出校园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情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这两项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专业教育,巩固了专业认知。
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创新开展以来,受到了大一学生的欢迎与肯定,解决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经问卷调查,92%以上的一年级学生表示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活动,对专业的认知更加清晰具体。学校组织的专业教育情况调研座谈会上,测绘类专业学生对专业教育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肯定,显示出学院大一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创新实践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三
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鉴赏著名作家作品,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而随着现代文学作品的不断丰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化环境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则成为当前现代文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1.兴趣入手。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有意无意接收到的能够吸引兴趣的广播电视等作品众多,其中以视频、游戏为主的符合青年学生爱好的网络资源吸引了众多青年,因此,十几年前学生们业余时间在图书馆读书的场景越来越少见。以往学生们都会在图书馆排队借阅文学读物、在自习室抢占座位认真苦读,而当前图书馆的馆藏越来越丰富,自习室越来越宽敞,而以往的场面却已不见。当然一部分学生在寝室内通过互联网也在阅读文学作品,而大多数学生则因为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而走上了娱乐路线。因此,现代文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在课上让学生学会几篇名家名篇那么简单了,这门课程担当着重拾学生阅读兴趣的重任。因此,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就应该放在兴趣培养这里,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同学们对现代文学主动阅读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驱动其自愿自觉的进行阅读,从而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并让这种阅读习惯伴随终生。2.开拓视野。就文学作品而讲文学作品有时会显得枯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整合各种各类资源,让文学课上的知识含量丰富,让学生在阅读文字的本身还能起到开拓视野的作用。让学生期待每一节文学课。3.融入价值观教育。文学作品鉴赏不仅仅是知识的融入,更应该是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潜移默化的融入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了价值观的教育,要让现代文学课程承担起引导学生健康思维的重任。所谓教书育人,教师不能忽略了育人的重要职责,而当代青年当中,价值观混乱的越来越多,教师通过文学作品的讲解、作家的分析,要让学生们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激发起青年人对祖国、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意识。4.注重综合素质训练。如果说价值观教育是一种融入教育,那么综合素质的提升则一种需要训练才能提高的能力。大学生毕业后要面对就业、组成家庭等,因此,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思维等融入教学中进行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1.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对于现代文学课程,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成不同小组,然后在小组内实施任务驱动、讨论法等具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学习、在讨论中进步。2.研究型教学法。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很多问题是作家自己的思考,已经提升到哲学的高度,然而,由于现代文学本身就具有的.启蒙性,使其创作和接受都很艰难。因此,运用研究型教学法给学生思考研究作品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型教学法是通过研究学习知识的具体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并提高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在现代文学课程中运用研究型学习可以逐步开展,最初教师会给定研究的每一个主题和具体研究任务,让学生针对一个个任务去研究。逐渐演变为教师给定主题和框架,不给定具体任务。最终演变为教师只给定文章,各小组自己确立研究主题。这样,逐步开展、层层深入,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3.展示汇报。现代文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自愿主动自觉的过程,如果培养起学生的这种自主动意识,也需要采取具体的手段与方法。如通过展示汇报的具体手段,使学生形成学习的主动意识。教师可以安排每节课前10-15分钟做文学欣赏展示。这种展示不是由教师进行,而是由学生进行。每个人都有机会为全班同学展示一部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读后感,还是故事梗概讲解,再或是作者分析等形式不限。同时,还可以配合音乐、图画等其它艺术形式。实践中每个同学对于这样的展示机会十分重视、充分准备,并且讲解的清晰流畅,较平时有很大进步。四、小结当前现代文学课程对于提高青年人对于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甚至是价值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同时也要积极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如积极的运用音乐、视频、动画、图片以及微课等资源。
参考文献:
[1]付金艳.师范院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1).
作者:王书英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辽源分校。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四
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办学也就十几年的时间,作为一门年轻的医学教育体系,与相对成熟的临床医学教育体系相比,尚需逐渐规范和完善。目前全国每年约输送千名左右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到检验工作岗位,这批人使检验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素质得到很大改善,也给检验医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与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发现毕业生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从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来看,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虽能胜任常规的临床检验工作,但是缺乏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提出新项目和合理、优化组合项目的能力,也不能从实验室的角度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和提供临床咨询。对此,在教务处允许的情况下,先后召开了医学检验专业校本部和临床医学教研室主任关于课程设置的改革会议,制定了改革方案,修订与医学检验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上将各专业学科有机联系起来,并增设了一些临床医学课程的选修课,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反馈信息看,在与临床沟通方面有所改善。
2建立适应新医学检验的实习课程。
对检验专业的实习课程减少了验证性试验,增加了一些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方法。
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多互动、由教师主导转化为多引导,努力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转变。课程讲授更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倡判断思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特长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原则。减少课内总学时,增加课外学习时间,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扩大选修课范围,系统设置选修课和自学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加强检验专业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交叉渗透。
学院要求任课教师每年都要到临床医院进修学习,掌握临床检验的最新进展,并多拓展自己的临床知识,以便在授课过程中将检验专业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应用到临床。通过以上改革,我们对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进行回访,反馈的信息是毕业生综合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也有改善。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五
[提要]本文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特点和目前该课程教学方法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地讨论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0日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特点。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这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政策与理论,也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理论性非常强,学生在课程内容理解上有很大困难,并且非常抽象。基于这样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另外,我们要十分注意,西方经济学是有其明显的阶级性的。顾名思义,西方经济学是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并且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或团体从根本上说都是利己的。因此,西方经济学的阶级立场和价值观在本质上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别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时,要对此点进行特别的注意。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推导过多,把经济学当数学来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现阶段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则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推导,要么就是引用国外的陈旧数据来进行教学。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很难应用到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去。
另外,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数学运算,因此有些老师。
就将西方经济学教成了“数学课”。因为财经类院校招收的学生既有文科又有理科,部分文科学生因为数学底子差,对于这样的课程根本就听不懂。这种教学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了教学效果很差。
(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大多数课程一样,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也就是进行期末考试,并且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这样的考试结果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另外,很多该课程的老师会在期末考试前划定考试范围,导致某些学生只需要在考试前将考试重点进行突击复习就会得到好成绩,这样的好成绩并不代表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状况,只是考察了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西方经济学课程所用的教材版本很多,虽然体系不同,但内容却是大体相同,教学内容主要是主流的经济学,基本内容都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成熟理论。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而这些新问题是无法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的。针对这些变化,西方国家的经济学教材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国内,我国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且更新缓慢,没有体现该学科在新时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不能解释在新时代中发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可以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复杂案例的分析处理能力。
(二)要注意剖析西方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学科性质。前文已经提到,西方经济学主要是阐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规律。因此,该课程的内容很多是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相径庭的。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就不能完全照搬课本内容,应该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取舍或者进行适当的评议。即便许多理论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对其是否复合我国国情来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准确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所理解,并且可以正确区分二者的关系。
(三)改进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对于掌握很多专业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必须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在考核方式上需要做大胆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期末成绩的比重降低,多注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解。那些可以提出很好的观点和问题、善于分析和总结的同学应该有一定的加分奖励。在考核内容上,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例如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热点话题。甚至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书本的知识去解决试卷中提到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另外,老师还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小组讨论以及开放式课题,并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就可以全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且还可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积极更新课程教材,增加西方经济学的最新前沿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对于课程的讲解至关重要,因此,要想增加西方经济学的新理论,教材必须是充分体现其时代特征的。所以,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西方经济学理论界的研究动态,进而抓好教材的建设。在教材中,可以吸收成熟的研究西方社会经济运行新现象、新问题的新理论、新观点,促进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快教学内容改革,促使国内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紧跟国外经济理论前沿。
另外,在教材更新的同时,西方经济学的授课老师也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及时地了解西方国家一些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教材的更新毕竟有些滞后,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介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大前沿问题,并且及时地进行更新和拓展,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除了前文提到的案例教学法以外,老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采用更多种的教学方法。各类方法可以优势互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另外,再加上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学好西方经济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理论和经验,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但是该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综合性较强,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主要参考文献: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六
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鉴赏著名作家作品,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而随着现代文学作品的不断丰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化环境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则成为当前现代文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1.兴趣入手。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有意无意接收到的能够吸引兴趣的广播电视等作品众多,其中以视频、游戏为主的符合青年学生爱好的网络资源吸引了众多青年,因此,十几年前学生们业余时间在图书馆读书的场景越来越少见。以往学生们都会在图书馆排队借阅文学读物、在自习室抢占座位认真苦读,而当前图书馆的馆藏越来越丰富,自习室越来越宽敞,而以往的场面却已不见。当然一部分学生在寝室内通过互联网也在阅读文学作品,而大多数学生则因为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而走上了娱乐路线。因此,现代文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在课上让学生学会几篇名家名篇那么简单了,这门课程担当着重拾学生阅读兴趣的重任。因此,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就应该放在兴趣培养这里,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同学们对现代文学主动阅读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驱动其自愿自觉的进行阅读,从而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并让这种阅读习惯伴随终生。2.开拓视野。就文学作品而讲文学作品有时会显得枯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整合各种各类资源,让文学课上的知识含量丰富,让学生在阅读文字的本身还能起到开拓视野的作用。让学生期待每一节文学课。3.融入价值观教育。文学作品鉴赏不仅仅是知识的'融入,更应该是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潜移默化的融入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了价值观的教育,要让现代文学课程承担起引导学生健康思维的重任。所谓教书育人,教师不能忽略了育人的重要职责,而当代青年当中,价值观混乱的越来越多,教师通过文学作品的讲解、作家的分析,要让学生们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激发起青年人对祖国、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意识。4.注重综合素质训练。如果说价值观教育是一种融入教育,那么综合素质的提升则一种需要训练才能提高的能力。大学生毕业后要面对就业、组成家庭等,因此,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思维等融入教学中进行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1.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对于现代文学课程,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成不同小组,然后在小组内实施任务驱动、讨论法等具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学习、在讨论中进步。2.研究型教学法。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很多问题是作家自己的思考,已经提升到哲学的高度,然而,由于现代文学本身就具有的启蒙性,使其创作和接受都很艰难。因此,运用研究型教学法给学生思考研究作品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型教学法是通过研究学习知识的具体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并提高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在现代文学课程中运用研究型学习可以逐步开展,最初教师会给定研究的每一个主题和具体研究任务,让学生针对一个个任务去研究。逐渐演变为教师给定主题和框架,不给定具体任务。最终演变为教师只给定文章,各小组自己确立研究主题。这样,逐步开展、层层深入,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3.展示汇报。现代文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自愿主动自觉的过程,如果培养起学生的这种自主动意识,也需要采取具体的手段与方法。如通过展示汇报的具体手段,使学生形成学习的主动意识。教师可以安排每节课前10-15分钟做文学欣赏展示。这种展示不是由教师进行,而是由学生进行。每个人都有机会为全班同学展示一部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读后感,还是故事梗概讲解,再或是作者分析等形式不限。同时,还可以配合音乐、图画等其它艺术形式。实践中每个同学对于这样的展示机会十分重视、充分准备,并且讲解的清晰流畅,较平时有很大进步。
四、小结。
当前现代文学课程对于提高青年人对于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甚至是价值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同时也要积极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如积极的运用音乐、视频、动画、图片以及微课等资源。
参考文献:
[1]付金艳.师范院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1).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七
统计知识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以至于包括分子生物学中的统计方法、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统计方法、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的统计方法、人类染色体工程研究中的生物统计方法在内的各统计应用领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
在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临床试验中的生物统计学研究愈来愈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是从试验数据中得到医学结论的关键环节。
有关临床试验生物统计研究,西方国家多年来达成了众多共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指导原则,即ich。
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在颁布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
从总体结构来看,我国的生物统计标准与国际上通行的ich是同步的。
但是,在临床试验的实践中人们发现这些共识和指导原则是高度概括性文献,并不足以使临床试验统计分析规范化[1]。
例如,在医药学中,关于吸烟与肺癌发病率联系的分析、关于某种新药效果的研究,都普遍使用统计方法。
2.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2.1生物药物和化学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
新药的上市经临床前的各项基础研究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需要由临床试验加以确认。
由于临床试验通常是根据研究的目的,通过样本来研究药物对疾病进程、预后等方面的作用,因此,临床研究设计必须应用统计学原理对试验相关的因素做出合理的、有效的安排,并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误差,提高试验质量,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在保证试验结果科学、可信的同时,尽可能做到高效、快速、经济。
因此,统计学在临床试验中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对药物临床研究的分期赋予了新的内涵,使我国对药物临床研究的要求更符合新药临床研究的基本规律,更趋于科学、合理。
因此,本次指导原则修订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原版指导原则的先进性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法规的变化以及我国药物临床研究的现状,参考了iche9文件以及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现行指导原则,力求符合中国国情,并使之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
本指导原则以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和统计学原理为重点,包含了对临床试验的总体考虑以及试验设计时、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时的统计学问题,旨在为药物注册申请人和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在整个临床试验中如何进行设计、实施、分析和评价提供指导,以期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
2.1生物制物和化学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
新药经临床前研究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需要由临床试验加以确认。
由于临床试验通常是根据研究的目的,通过足够数量的受试者(样本)来研究药物对疾病进程、预后等方面的作用,因此,临床试验设计必须应用统计学原理对试验相关的因素做出合理的、有效的安排,并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误差、提高试验质量以及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在保证试验结果科学、可信的同时,尽可能做到高效、快速、经济。
因此,统计学在临床试验中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本指导原则以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和统计学原理为重点,包含了对临床试验的总体考虑以及试验设计、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时的统计学问题,旨在为药品注册申请人和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在整个临床试验中如何进行设计、实施、分析和评价提供指导,以期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科学、严谨和规范。
2.3生物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分析规范性操作的探讨。
统计分析是药物临床试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的结果直接影响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判断。
随着人们对整个药物临床试验的认识不断深入,统计分析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目前药物临床试验的统计分析还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全面揭示药物的作用。
为此,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关于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分析规范化操作的指导原则,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用于保证统计分析结果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药物的性能。
经过一学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我对生物统计学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习这门课程也有了一定的感想。
学习生物统计学的收获和体会,并对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通过设计、分析手段,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性语句以表达自己想法的一门学问。
学好生物统计对我们以后设计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科学而精简的结论有很大帮助。
仅仅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
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物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3.3怎样学好生物统计学。
当我刚接触到生物统计学时,感觉它是一门很揪心的科目,部分理论非常抽象,学起来很困难,所以刚开始上课很不喜欢听。
后来在老师的讲解下慢慢的觉得,其实它也没那么难。
学习生物统计时不要老想去完全明白那些理论的每一个字,只要在老师的讲述下才理解了那些理论的含义,然后通过例题将这些理论带到实践中去,基本上就可以学会了。
所以想要学好生物统计,就要先学会理解。
最基本的就是熟悉概念,这样在审题的.时候就能立刻明白题目的主干意思,有利于进一步寻找解题方案。
明白了题目意思后,搜索脑海中所学的试验方法,选择相应的试验方案,就是什么类型的题目,对应什么类型的解题方案,这样才能解决一道困难的题目。
为了更深入的学习生物统计,除了要求平时上课仔细听课,课后的作业也要认真完成。
做完作业习题,还要学会总结分类,这样对书本的知识点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巩固了对生物统计学内容的掌握。
生物统计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学好。
不管是对于生物这门学科,还是对于我们的生活,它都有很大的帮助。
3
3.4学习统计学的建议。
经过一学期生物统计学的学习,就个人而言,提出一些建议:(1)虽说这是一门考察课,但是也要重视,图书馆的资源有限,尽量统一发课本。
(2)讲课时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积极思考。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例增加其趣味性。
可开设同学们感兴趣的实验,通过实例解决生物统计问题,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强,利于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生物统计学是贯穿生物学科的一门重要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老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的学好生物统计,以便于以后的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统计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j].医学经济报.(05).2-3。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八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微课被看成网络时代之中的新颖资源。微课背景之下的机械制图授课凸显了学生主体,提升原有的交互性,同时精悍简练。这类带有趣味特性的新颖教学正被逐渐采纳。机械制图科目的专业特性很强,应能培育高水准的绘图技能、对应的看图技能、拓展想象空间。与此同时,机械制图关联的基础科目也是偏难的,带有抽象特性。微课变更了惯用的枯燥方式,增添课堂趣味,让同学体悟出这一科目的学习乐趣。
关键词:微课背景;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改革。
机械制图被归类为基础科目,它表现出凸显的实践倾向,抽象性很强。高职学生原有的科目基础常常并不牢固,采纳传统的授课流程很难调动起同学的热情,提升授课效率。为化解这种疑难,有必要接纳微课协助下的新颖方式,变更授课模式。唯有这样,才能培育更高水准的综合技能,增添探究热情。对于此,应当摸索最适宜的变革思路。
1微课特有的优势。
微课促进学习,促进师生创新。机械制图授课之中,应依据拟定的新标准来拓展原有的授课实践,采纳视频这样的载体来设定多彩的授课流程,围绕精彩互动来展开平日的学习。围绕设定好的侧重点,开展精彩教学。对比传统流程,微课凸显了独有的优势:授课时段常常被缩减成10min。与此同时,微课拟定的授课活动很短,授课内涵被精简得很凝练,带有更高层级的交互特性。它的运用范畴很广,用于常规情形下的混合授课、远程在线讲解、平日常规讲解,供应了足量的认知资源,弥补授课之中的弊病。微课供应的在线工具,包含手提电脑、手机等。在授课前后,学生都可自主予以预习及复习,参与师生互动,解答他人疑惑。这样做,就释放了偏窄的授课空间,促进师生协作。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接纳新颖知识,变更了原有的单一传授,注重彼此配合。
2筛选最佳题材。
微课授课进程,在设定好的很短时段中就应调动起班内的注意力,能够聚集精力。为此,筛选题材应能带有精炼的优势,让学生快速辨识这一课节特有的主旨内涵、知识点关联的若干侧重点。机械制图这样的科目带有枯燥的特性,很难引入多样的趣味故事等。由此可见,这类科目涵盖着的课节,并不都适宜被拟定为微课的课节。筛选初始题材时,应注重辨识授课之中的疑难点,以及侧重点。授课之中的热点,应能激发潜藏着的初始动机,让同学体悟这一道理:平日之中的企业生产,都不可脱离这样的根本常识;微课促进下的新式授课,应能拓展初始的视野,激发认知兴趣。微课设定的侧重点,包含描画三视图、描画配件特有的组合体、投影关联的若干常识、延展的.表述方式。唯有依照规则来描画这样的图纸,才能投入运用。授课的疑难点应被设定成配件的后续组装。任何配件及成套的机械,都应依照描画出来的图纸予以确认,把原材变更为可用的零配件。
3新颖授课模式。
工科范畴中的机械制图,带有凸显的致密逻辑,同时也很抽象。在设定了时限的授课进程中,若要解析某一侧重点,就应设定最适宜的微课模式。例如:筛选凝练的初始导入步骤,把设定好的某一侧重点予以情节化,增添必备实例,以便激发兴趣。中间解析流程,应能完整并幽默。结尾也应凝练,留下回味余地。机械制图独有的特性,决定了可被筛选出来的授课程式涵盖了解说类型、课内演示操作、题目推理类型。(1)拓展思维空间。有着解析特性的微课模式,对应着大纲架构内的疑难点、必备的重点,它们应被详细辨析。应被演示操作这样的侧重点,是依托描绘出来的图例来解析关联的知识细节。适合被推理的这类模式,是依托视图解析这样的步骤,补充遗漏了的图形线条,强调缜密递推。这些新颖模式,都可拓展原有的想象空间,激发更多联想,从而提升原有的绘图技能。(2)强化彼此交流。创作微课之前,应能沟通企业,筛选典型特性的企业实例。结合授课专题来拟定系列架构下的微课授课。在这之后,应能整合筛选出来的这类题材,把它变更为新颖的幻灯片、三维架构的模型,或者制备成现场视频,搭配着解说等。这样做整合了多重的要素,把初始的复杂疑难予以简练化。借助带有可视化特性的这类立体场景,拓展空间思维,增添视觉冲击及更高的感染力。在很短课堂内,吸引同学注意,加深对这一科目的独特体悟。(3)摆脱多重限制。传统教学流程,师生都会受到特有的课堂限制。课余时段中,同学复习某一知识点,很难接触关联着的直观视频,也很难激发延展的联想。增添微课之后,师生摆脱了这一狭隘的阻隔,畅游知识海洋。微课衔接起了零散知识,倡导个性学习,提倡终身接纳知识。开发优质微课,协助师生来体悟更广的这类视野,把原本让人很畏惧的机械制图变更为让师生喜好的趣味科目。
4应注重的事项。
(1)鼓励发问质疑。微课带有简练的优势,这并不意味着缩减了课堂时段中的质疑时间。实际上,在微课协助下,教师更应接纳同学的质疑,耐心予以解答。强化交流互动,创造出喜好思考、发觉潜能这样的最佳氛围,才能鼓励探索。(2)巧妙设定对比。微课拓展了原有的逻辑思路,促进对比思维的渐渐发育。这类对比途径涵盖了次序的对比、图形正误探究、对比交错逻辑等。例如:在解析了图样表示这一课节以后,采纳对比流程来描画辨识剖面图、对应的断面图、其他类别图样。这类对比辨析了多样图形的细化类别、图形适用场合、搭配着的标注等。协助学生关联起各类的制图知识点,清晰分辨它们,巩固既有知识。通过对比正误,规避近似情形的制图误差。例如图形固有的界限确认、字头方向确认,都是常常发觉误差的知识点。(3)增添游戏环节。微课化解了科目枯燥的难题,但并不能省掉常用的游戏流程。制图授课带有偏大的授课局限,只有添加必备的游戏,才能增添趣味。例如:在解析线条投影这样的授课内涵时,把室内墙角设定为绘制对象,树立某一杆状物来设定标杆。这种情形下,让同学描画杆体的投影,辨识线条的类别。此外,动手亲自去描画某一图形,然后对比哪一个图形最为形象,也是常用的游戏。
5结语。
机械制图关联的微课制作,应能筛选趣味特性的微课题材,确保易懂通俗,让探究进程变得有趣。微课协助之下的新式授课,摆脱时空限制,整合了碎片式这样的授课步骤,创造个性课堂。未来进展中,应着手探究优良的这类新颖微课,化解潜在的畏难心态,让同学喜爱这一科目。
参考文献。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九
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重点,怎样让学生进入状态,学习起来又不觉得枯燥,在园林植物学教学中,我们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进,经过一年的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调整教学内容:全部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形态术语(四周)、缓冲(两周)、分类(温室及本地花卉)。
形态术语部分:根据季节与校园内植被进行讲解,内容与实物相对应,边讲解边观察,例如介绍根系的类型,不介绍概念,直接采集两种根系让同学观察,延伸介绍定根及不定根;每次在讲解时将植物种名直接告诉学生,让植物种名反复在学生记忆中出现,掌握识别和鉴定植物的基本技能,为学习植物分类学奠定基础。
缓冲:在两周课中,教师带学生去温室,学生以自学为主,把前一阶段所讲的内容综合复习;教师只负责告诉植物种名。接近尾声时,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这么长时间怎么没记住几个种?长得相近的植物种怎样区别?有什么好方法能尽快学会这些植物种名?而这正是我们的目的。
二、改变授课方式。
植物学教学分二学期完成:第一学期形态术语及温室植物,第二学期介绍本地植物及教学实习。
(一)温室花卉分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周):每班分3组,以植物教师讲为主,因为此时学生学的知识较零散,头脑中几乎没有成形的内容,不知从哪儿下手。两周之后,大部分学生已掌握描述植物的基本过程,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如下教学方式:预习――实物观察――教师归纳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1。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1小节),学生通过预习,写出植物识别要点,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更多接触、熟悉教材,而且学生记笔记的能力逐渐提高。因学生个人素质、心理因素不同,可将预习部分分为三个层次:
(1)只写出识别要点。
(2)绘出简图。
(3)根据预习内容写出花程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2。实地实物观察(2小节):本节分组进行,以学生观察为主,教师主要是予以点拨,强调重点;对照预习内容,学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随着进程,学得快的同学可以指导慢的同学;同时,希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一次课下来植物种名(中文名)及主要形态基本能记住。
3。教师归纳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1小节):学生手中有理论和实物,教师最终予以总结,或列表比较或播放多媒体图片,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鉴定的权威性及可靠性,学会使用工具书。
(二)本地花卉。
1。前6周主要介绍校园内植物,以讲做结合为主(边讲边看);一小节讲课,一小节到实验室看标本。
2。从第七周开始,进行模块化教学,这部分内容可根据植物的花期调整,使学生不错过每种植物的花期。利用一上午或一天时间到周边教学(即边看边讲边采集标本),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了标本采集的整个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书――《高等植物图鉴》、《内蒙古植物志》、《呼伦贝尔检索表》等。
3。教学实习一周,因为有了一个多月的室外讲课,学生对植物采集有了一定的目标,采集的标本种类多、质量好,压制、翻晾、换纸及上台纸的合格率90%,实习效果在技能大赛上表现尤为突出。
三、笔记书写格式:此方法借鉴了教师教案的书写格式。
预习部分:学生一开始基本全部抄下,第三次以后部分学生会有意识地摘抄重点,6周之后,大多数学生能够迅速写出重点而且绘出简图。
补充内容:教师讲解及学生观察两部分。
这种记笔记的方式有如下优点:
1。教师补充的内容一目了然。
2。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时的状态:好学生及时鼓励,学生有错可及时纠正,对于不认真的学生及时教育。
3。有利于复习。
4。在评成绩打分时有据可依。
四、经过一年的实践,效果非常显着。
第一:学生从一开始茫然听课到有意识听教师讲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出处 kaoyAnmijI.cOM
第二:现在的学生自卑、好胜心强、不知道怎样表现自己。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应启用各种方法:鼓励法、激将法、点拨法、以点带面法、移花接木法等。鼓励法:学生有一点进步,就应表扬。移花接木法:有一学生擅长绘图,所以我就说:“把这个图放在那个描述中,该多精彩呀”,他的反应是“真的.吗?”。激将法:每次课结束时,利用一点时间,总结上一次课,最后一句话是:他们成绩比我们高,我们怎样做?回应是:我们一定会做好。
第三: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工人和其他教师的介绍,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植物,学生慢慢意识到了植物学名的重要性。例如扶桑和木槿,这两个植物种,在教材上和图鉴上完全相反,而且扶桑在图鉴主页上没有,只有通过学名来找。
第四: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在实物观察时,教师并不急于介绍,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例如:在讲解棕榈和蒲葵两种植物时,只给一种植物,让学生确认是棕榈还是蒲葵,双方为证实自己的判断正确,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辩论非常激烈。
第五:教师归纳总结一定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针对不同班级、不同状况,每一次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让学生感觉到总结这一部分内容是必须进行的。
第六:学会使用工具书: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在教材上迅速找到内容或在图书室利用《高等植物图鉴》《内蒙古植物志》《呼伦贝尔检索表》查阅植物形态。
总之,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现在的学生,学生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慢慢提高,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现在优秀生学得有劲,后进生奋起直追,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逐渐形成。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十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所有东西都是由教参搬到教案上,再由教案搬到课堂;教材上没有讲的不敢讲,书本上没有说的不敢说,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是不会真正表现出来的。新材料是指别人不曾使用或较少使用过的材料。笔者认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另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对新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更好的对新材料正确、灵活、创造性的运用。
所谓新问题,就是要谈新出现的问题,谈热点问题,谈有争议的问题,谈没有定论的问题,谈别人认识不清的问题。很多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而教材又是十几年不变,脱离实际,陈旧空洞,所以不吸引人,学生不愿意听。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应该善于抓新问题,触角敏感,思维走在学生的前面,即使讲的是旧理论,也有个结合新世纪的问题,即用生动具体的新材料检验旧理论,用旧理论来指导新实践。
二、选新角度,讲新观点。
能用新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固然很好,但有时没有恰当的新材料,那么换一种角度来认识旧材料,即从旧材料中开掘出新意,同样值得肯定。讲新观点就是要讲又创见性的观点,讲别人没有讲过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演讲家李燕杰的报告很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又很多观点比较新颖,看问题角度独特。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讲给学生。
三、用新方法,设新环节。
讲课没有固定的方法,完全可以因所讲内容的不同和听众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讲法。“教无定法”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今天的学生的学习思维理念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被动式“学会”的学习结果。必须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动的思维观念,以教者的思维唤起学者的思维;以教者的情感唤起学者的情感;以教者的兴趣唤起学者的兴趣;以教者的所知唤起学者的未知。在平等互动的思维理念中,以情导,以理梳,入情入理,情理结合,双向沟通,互相讨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思维畅达。
1.个案分析。个案分析是对现实工作中发生过的某个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它始终贯穿的主题是“你将怎么做?”和“为什么?”而且你的答案必须是切实的`和最好的。个案分析的教学方式实质上就是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来引导大家的思路,逐步分析问题的一种技术。其特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学习者不仅可以熟练掌握、使用已学过的概念、观点,而且可以发展自己的技巧,乃至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思路。同时个案教学比看教科书更加生动、真实。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非正式的表演,它通过学员亲自参与解决各种与人们有关的问题,扮演各种实际工作中的角色,通过别人的眼睛去看问题,去体验别人的事情,或者去体验别人在特定的环境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和行为。角色扮演活动程序一定要首先是扮演者,其次是观察者,最后是教员。学员在扮演角色时要能把自己融入进去,观察者在观察时要能集中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并使自己沉浸在具体事例中,以便判断学员扮演角色的真实性。最后,教员通过列举一些更加具体、细致表演的行为,总结出整个学习的要点。
例如,我在讲解营销学和管理学中都有的知识点“沟通”的时候,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董事长、总经理及员工,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加深了沟通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3.管理游戏。把管理游戏作为一种培训方式是美国管理协会1957年首次使用的。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它帮助参与者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景下学会一个技巧。
例如,我在讲解营销四要素4p中的place时,组织学生模拟了一个久负盛名的啤酒游戏,让学生扮演生产商、中间商、零售商甚至顾客,从游戏中切实感受到了渠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
4.自我测试或评估。课程内容结束后,可在课尾或课下,由学生进行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自我测试或评估。自我评估(心理测试)是针对所学内容列出几条选择项,供学生自我评估检测;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5.拓展实践空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一件事,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于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了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此学习场所不应当只局限于教室,应让学生走出去,把学习场所扩展到学生的一切生活领域,如家庭、学校、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
在我的每学期授课中,尽量每学科都抽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寻求研究对象,研究其特征。如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上,我让学生在校园里选取调查对象来完成自己设计的大学生消费能力调查问卷;在营销策划的课堂上,我让他们去超市实地发现和研究定价策略。课堂只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的真实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
四、借新工具,建新媒体。
从教学手段来看,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要有时间观、价值观、质量观。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每一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发展。
当前信息科学、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学习提供越来越充分的保证。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科学、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理解教材内容,认知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查阅大量资料,扩大知识面,了解新技术。
1.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以增强感染力,并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2.网络冲浪。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现实企业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管理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以上列举的只是众多可选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中的几种,不管哪种形式,都便于学生从切身体验中实现情感参与,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也便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去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师生面对面交流,相互激荡,以唤起教与学的热情。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双向互动是针对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式而言,并不是主张摒弃讲授这一教学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讲,讲授还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的基础。但是仅有讲授这单一方式是无论如何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理念呼唤着随堂实验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而一个新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从不成熟而走成熟的过程,只有更深更多地思考,更精更细地去做,教学水平才能达到更高更强。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从传统的单项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尝试多种创新,并敢于在教学中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带路人,而应融入其中,做一粒铺路石,以自己的知识和道德修养,为学生拓展一条走向未来的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思想,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十一
摘要:平面设计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应该结合平面设计的学科特点,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以此来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当前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教学方法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平面设计在商品包装、书籍装帧、广告设计以及产品展示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社会发展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平面设计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了教育部门所高度重视的课题。目前,整个教育行业对平面设计专业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教学理念落后、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所以,平面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一、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传统教学中,教学主体始终是授课教师,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被动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模仿,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独立思考,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导致学习效率有些不尽人意。所以,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要明确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能够收获多少知识和技能,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方法改革工作。
2.教材实用性不高。目前,大部分院校所选用的教材都是分章分节的,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都是单独介绍,然后通过简单的实例练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种单独讲解的授课方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授课效果,但由于教材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灵活性,加上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学习,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实现所学知识的外化,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
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了解当前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依据。就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面向社会发展中与平面设计专业相关的企业,如视觉动画、广告设计、印刷生产制作等,为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平面设计人才,推动企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2)创新是平面设计的核心,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设计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也是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目标;(3)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掌握新科技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只有使学生熟练使用设计软件,不断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才能够使其设计出更好的作品。只有明确上述目标,并以此为依据,才能够使教学方法改革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使改革措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上文提到的教学问题而言,想要将其有效解决,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具体来讲,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教学过程的改革提升课堂效率。首先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对优秀作品制作流程的讲解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设计师的构思和创意进行探索,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了能够增加使学生养成阅读资料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学生讲解环节,促使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而且通过对作品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扎实的掌握平面设计的操作技巧,对于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讲解完成之后组织学生一起进行探讨,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对待今后的学习。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持与行业的无缝对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后如果不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那么理论知识的作用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挥。所以,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都知道,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基于此,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应该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设置实战演练和顶岗实习,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通过这样的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岗位需求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此来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考核测评体系。在过去的时间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考核测评多以笔试和递交作品的形式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也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出来,但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那些有创意有思想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上文提到,平面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所以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的时候,也应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结合当前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来看,考核体系若想科学、合理,应该将学生的平时成绩、讲解成绩和合作项目成绩有效结合起来,按照30%、20%、50%的比例进行考核。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在对合作项目作品进行考核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作品上传至qq群,由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说服力。由此可见,考核测评体系的完善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就我国目前设计教育的发展形势来看,平面设计教学若想达到预期的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从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平面设计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平面设计教学水平,将该学科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龚波.探究高等职业院校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15).[2]程显琳.议平面设计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0(07).[3]周胜.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2(05).(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十二
摘要:本文是对改进《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实践,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论述了探索创新型教学法的内涵,选用了程序案例教学法,最后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学方法;探索创新型教学法;程序案例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是办学的核心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趋势中,高等学校办学的竞争日益加剧。教学质量将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教学质量是教育者、管理者不可不思、不可不谋、不可不为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各高校都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开始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1][2]。但是,对不同层次的高校而言,教育培养的对象虽然都是大学生,但各校均有自己的特性,在教学方法上,有其共性,也具有特殊性,互相之间,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而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文是以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为对象,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
二、研究对象的诊断分析。
《程序设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人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应具备算法、程序设计方法和语言工具的知识,其中,算法是灵魂,数据结构是加工对象,而语言是工具。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等。只有当这些因素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相处和谐时,才能取得实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记,课后完成作业就了事,似乎已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心,学生自主意识淡薄,依附的心理严重,不敢对课堂教学提出质疑,教师照本宣科,只教不育,只训不导,讲者昭昭,听者却昏昏。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点根深蒂固,教师高高在上,教训传道,难以体现出民主自由的精神。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目的都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才能实现。不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不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许多程序设计语言方面的教材,完全以语法制导,以讲解语法规则为主,每讲一种规则,都安排一些简单的程序实例来讲解语法,很少有较复杂、较实用的程序。因此,其内容比较肤浅,不适宜作为学习程序设计技术的教材。所以,重新编写一本适合当前教学的教材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对“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学生对大学阶段的环境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自觉性差,对编写程序感到索然无味,毫无兴趣,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求教师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创设实用的程序案例,引导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质疑,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3]。
四、实践与效果分析。
现今普遍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都是从语法入手,详细地讲解各种编程语言的语法,而涉及的程序案例却很少,虽然有一些例题,但很简单,距离解决实际问题的复杂度相差甚远,学生在学习之后,常常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构建程序设计的思维,而且机械式的记忆语法规则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很难激发学习的兴趣。以《c++程序设计》为例,针对各种语法规则,我们创建了16个实用的程序案例:
1.库存清单应用程序(变量,输入)。
2.工资计算应用程序(算法,伪代码)。
3.牙科付费应用程序(逻辑运算符,字符串)。
4.购车还贷应用程序(while循环语句)。
5.计算班级平均成绩应用程序(标记控制循环)。
6.利息计算应用程序(for循环语句和数学函数)。
7.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用程序(多分支选择语句switch)。
8.捐款管理应用程序(作用域与函数原型)。
9.游戏应用程序(生成随机数和枚举)。
10.薪金统计应用程序(一维数组)。
11.学生成绩统计应用程序(二维数组)。
12.数字时钟应用程序(自定义类和对象)。
13.购物清单管理应用程序(指针,引用及动态数据结构)。
14.工资表应用程序(继承与多态性)。
15.便笺信息应用程序(顺序访问文件)。
16.屏幕抓取应用程序(字符串处理)。
首先教师给出程序案例的框架结构,学生经过思考,择合适的算法和指令语句,经互相讨论,完善和丰富程序案例,然后上机调试,通过运行来检验结果。程序案例的教学法是从兴趣入手,首先给人们编程的乐趣,继而带领学生进入程序的天地,提高了探索的欲望,使学习编程变得生动而有趣。经过对计算机科学专业9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其中94人赞成这种教学方法,在反馈的意见中,认为这种方法效果很好,能够很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既学到了应得的知识,又感受到编程的快乐,既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得到了探索的乐趣。考核的成绩表明,85%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其中有20%的学生达到了优秀的水平,虽然,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有15%的学生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表明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今后将进一步研究不足之处,寻求适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3]d.r.choffnes[m].simplyc++deitel&associatescompany2005.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十三
最近在看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前研一的《低智商社会》时,对大前先生列举出某些日本企业家的怪异心态现象比较深刻:
“这段时间,经常能听到“日本是产业大国、技术大国”这样的话,可是在5年前,人们还在说“日本可以成为技术先进国”,但事实上,比如说在半导体领域,尤其是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领域,日本企业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输给韩国的三星。
对于韩国三星,如果以前是因为疏忽而小觑了它,那么现在就对三星做一个彻底的研究,或者成立一个研究协会,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但日本的企业家似乎都没有要这样做的意思。可能从心理上来说,日本人认为“三星只不过是抄袭了日本的技术,没有必要向他们学习什么”。
不仅如此,有些日本企业家还说“再也不想听到有关韩国三星的任何事情”之类的话。但是当听到李健熙因为向长子不正当转让股份而被检举时,他们则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完全停止了思考,内心没有任何危机感。
相反,三星总裁李健熙对于三星的未来有很强的危机感,他呼吁全体员工“为了应对难以预测的危机,必须抱有危机意识”,而这种危机意识的形成则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是不管怎样,如果没有这种远见的话,就不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这种现象令人对日本经济重振感到担忧!
居安思危,是提升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能源之一。而危机感,有一部分来自于你的竞争对手对你带来的威胁。如果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当有一天竞争对手突然爬在你前头时,估计你能做的只剩下目瞪口呆和措手不及了。就像案例里那些日本企业家,宁愿把责任归咎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复制、抄袭之类的自我安慰理由,都不愿从自身状况去思考与反省,为什么被竞争对手超过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在高处沾沾自喜时,竞争对手可能已对自己做情报收集研究并详细分析,吸收经验并发展新技术,急速发展壮大了。当察觉时才惊讶对方跟自己攀上行业同级别水平甚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一切都为时已晚!
也许企业目前的发展确实顺风顺水,某些技术等优势高出于其他同行竞争者,但是企业没有必要因此而忘乎所以,停止继续发展的步伐。“骄兵必败”这四个字已有无数案例故事作为验证参考和总结教训。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在保持自身竞争力优势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广阔的市场环境,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态。一方面不断地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关注收集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适当进行竞争情报调研;另一方面着眼于自身经营、管理、素质等内部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关系的处理,防患于未然。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十四
当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题海战术已经流行,在此之前,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已介绍进来。我学习了国内外的多种教育、教学理论,借鉴、尝试着别人的先进方法和经验,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国内的条件及教育现状,作深入的思考,想摸索出一套适合国情的好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应能提高教学效率,较好地解决学生在理解、记忆,及运用所学知识方面的各种问题;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最好能适用于不同的课程,不同的阶段,学生的负担还不能太重。
多少年来,我一直朝这个目标努力着。在此期间,题海战术愈演愈烈,对我国教育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阻碍国家的发展,也使广大中小学生的负担越来越沉重。
其实,题目千变万化,只是变着法子在考查你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如何。题目数量虽然多如海洋,解题时的思路、方法却非常有限。完全可以用有限来驾驭无限:教材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把它学懂、学通、学活;解题的思路、方法是有限的,通过训练达到熟练掌握,自如运用,有了这两条就能驾驭看似无限的习题。
本方法经过多年改进,已较为成熟。它不仅具有上述提及的各种长处,还能比题海战术得到更高的考分。
其内容主要有:科学思想、探索教学、智力训练、自学方法、化难为易,和解题规律六个方面。下面展开介绍:
一、科学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缺少科学思想,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这是重要原因之一。要使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必须要让我们的学生掌握这关于创造性的重要思想武器。
科学思想,是指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用到的,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我不是科学家,当初也不知如何搞研究,就从教材内容去推求。经过反复的思考、推断,逐步弄明白:科学家也和常人一样,是通过感觉器官和大脑来认识世界的。他们首先观察到的,是生活或实验时的各种现象。他们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善于观察,能发现一般人易疏忽的变化;善于思考,要找出现象中的规律,并进一步思考其原因、本质;猜想并验证,根据已知的现象,猜想其可能的机理,并设计实验来检验所想是否正确。若想法被证实为正确,就进一步延伸其研究;若原想法被发现有错误,则修正后继续用新的实验检验。
把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断拓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从现象到规律,从现象到原因、本质,从研究到应用。
最初的零星发现,通过拓宽、挖深,不断研究,到后来就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了成果,又运用所得的规律、原理,制成机器、仪器等设备,应用于生活、生产、或科研等方面,造福人类。
这些,就是我们急需掌握的科学思想。不仅物理学的研究如此,其他学科的研究,也基本如此。
教学时,我们应尽可能按“科学思想”来组织教材,把科学思想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掌握它。
二、探索教学。
学生学习,所学的是别人的研究成果。人家总结出来的东西,总不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象深刻。要学习效果好,最好由他们自己来研究,让他们自己得到这些结论。如何实施?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我采用了带领学生探索的教法。
不是由教师演绎,更不是灌输,而是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按照科学思想的知识发展顺序,教师提供条件并不断作出提示、启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指点探索的方向,帮助解决他们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让学生去发现“新现象”,带领他们通过实验或理论推导来寻找“新规律”。教师的作用:在课前,设计教学过程;,课上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措施。从开始时的引导甚至示范,逐步变为指导,再变成协助。尽可能让学生动脑筋,由他们自己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做法见教学示例)。
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个好方法: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时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对所学内容理解透彻,印象深刻,还同时学习如何搞研究。由于不断尝到成功的欢乐,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特别的享受。他们不再怕学,而是变得爱学、想学。
三、智力训练。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智力,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要让学生变聪明,就要让他多思考,而且要学会正确地思考。为此,教师应从教材中挖掘尽可能多的训练素材,使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正确训练。
物理课上的智力训练,有学习物理知识时的训练,和解题时的训练。这里先谈学习时的训练,包括观察、思维和实验三个方面。
尽可能用有趣的演示实验来引入课题。对展示的现象,要指出:应看什么部位,为什么要看这里。有无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要学生注意,不能忽略微小的变化。这种训练,直到学生能自觉地正确观察,才告一段落。
不仅会观察,还要学生们知道那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对每个演示实验,都要学生明白它表示的物理原理。不能由教师讲述,一定要学生自己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得到思维锻炼。开始时,不少学生不会想。教师就引导他们想,教他们想,要训练到他们自己会想。
每次训练,智力提高的程度是微小的,经过积累,提高就会变得明显。一般经过几十次的训练,学生的智力就有了质的变化。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和规律。对概念,要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定义这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对规律,要学生弄清:它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用这方法求得,为什么要这样实验或推导,这规律的适用范围如何。
学生的水平总是有好有差,教师如何引导、启发,对整体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启发的步子太小,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没味道;但是若步子太大,一般学生就跟不上。
为解决这种矛盾,开始时,我先提出跨度较大的问题,但想出办法的学生只能举手示意,不可说出答案。接着缩小跨度,使大部分学生能找到解决办法。他们同样只能举手表示。又再次缩步,基本上让所有学生都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再具体解决该问题。这样,在学生水平不一的情况下,使全班学生都动了脑筋,都学懂了这部分知识。
物理知识的应用实例,在中学教材中的地位一般并不重要,许多教师对它不够重视,我却把它作为训练学生发明、设计能力的素材。
一般是引导学生考虑:所学知识可用在什么领域,作何种具体的用途。或是就某一设备,根据它的功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并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一步步地把它设计出来。
学生做实验,不能仅照着现成的指令操作一下仪器,而是要求他们根据学习、研究的需要,从提供的器材中选用合适的仪器,自己设计出简单的实验,并自己来操作、完成。
所以,开始做分组实验时,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实现这目的,根据什么原理,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该用哪些仪器,如何组装,哪个量先测,哪些量该后测,最后算出什么量,该用什么形式的表格来记录数据等。
各种仪器,不能光会操作,而要对它有较深入的理解:它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功能,该如何正确操作,为什么要这样。
这样教物理,使学生知识越学越活,能力越来越强,头脑越来越聪明。
四、自学能力。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能自学感兴趣或所需的知识,对促进他们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也使学生能各有所长,各具特色。
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我觉得应教会他们:提取知识点,多问为什么,能比较相同和不同,及善于寻找知识间内在联系。
学生学习,离不开教科书。一节课文要掌握的知识点,少则二、三点,多至六、七点,其余的文字多数是为它们服务的。在初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对课文分不清主次,对概念、规律的文字表述,抓不住要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示例,指导他们学会提取知识点,抓住关键字。
学习要会质疑。前面智力训练时教师启发学生的那些问题,也就是学生自学时应该想到的问题。能够提出问题,又能通过思索、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就具有往深处钻研的能力。
比较,是又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相似的东西,容易混淆。通过比较,弄清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不再混淆,理解也更深。
知识本身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不去找出这种联系,完整的知识就成了碎片,觉得既多又杂,难以记住。学会了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仅使所学知识变得系统,易于记忆,而且具备了向广度拓展知识的能力。
为教会学生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就应作出示范,并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练习。
在教新课时,可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根据各种联系拓展学习的内容,并把这种联系明确揭示给学生。在复习时,就可让学生将各部分内容有机联系,编织知识网络。每个单元都这样练习,到后来,学生就善于找出知识间的.联系,并能据此找出拓展知识的方向。
五、化难为易。
物理课对不少学生来说,是感到比较难学的。难学,有时是教材难,有时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教材太复杂,可以将其分解。先将每个部分弄清楚,再解决整体问题就不难。
如教抽水机,可分为三部分:阀门、活塞、手柄。先让学生弄清阀门的作用。它朝哪边开,怎样会开,怎样会关。再弄清活塞上下运动时,两边压强有无变化,怎样变化,它对阀门的开关有无影响。接着看手柄揿动时,活塞将如何运动。这三部分都清楚后,学生对抽水机的整个工作过程及其原理的理解就变得很容易了。
教材比较抽象时,可用相似的比较形象的事物帮助理解。
如教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时,可让学生回想分子扩散现象的实验:当红墨水滴入烧杯中,可看到红色在扩散,杯中水却并不流动。这时极易理解:水分子的扩散并不引起水的流动,。借此为桥梁,就容易理解电荷的无规则运动不会产生导线中的电流。
当教材缺少某些台阶时,就应设法补上。如教凸透镜成像时,就必需补充:“物距增大或缩小时,将引起像距怎样复化”以及“像物高之比与像物距之比间的关系”。否则,许多学生在解相关习题时,就会感到非常困难。
物理现象本身是复杂的,为了减少初学者的困难,中学物理,特别是初中物理,作了相当程度的简化。如:力学中一般不考虑物体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热学中物体的温度应是均匀的,一般不考虑热量损失。电学中不考虑电源的内电阻,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等。所以,有些问题按中学物理思考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如果我们不把这个背景告诉学生,就会造成困惑,特别是成绩较好学生的困惑。
所以,上述简化处理的背景应向学生讲清楚。遇到相关问题时点明一下,可以大大减少“题目虽会做,脑子仍糊涂”的现象。
有时教材并不难,某些学生却感到困难。有不少是因为忘记了相关的预备知识。
知识是连贯的,前面未学好,会影响后面的学习。我们在教学时若把有关的物理、数学方面预备知识交代一下,就减少了那些基础不札实者的听课困难。
困难减少了,能使更多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
六、解题规律。
任何事物皆有规律,掌握了规律,做事就易于成功。解题也有规律,掌握了解题规律,就无须把所有习题一一加以演练。即使是从未见过的新题,也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解题规律,就是解题时经常用到的思路、方法。通过总结、归纳,我发现主要有下列这些:
把题目从文字变为头脑中的图象。弄清题目中有哪几个物体,发生了什么现象,涉及到哪些量。量与量之间有何种关系(相等的量与不变的量往往尤为重要)。把题目中的条件与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思考,选出适用的规律。以一个或几个物体作对象,在统一单位后,将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建立某种联系:用公式算,用比例法解,或立方程组。高中还较常用作图或利用图像来解。
较复杂的题,可设法简化:从“已知”推想“可知”,从“求解目标”想到“需知条件”来缩小题目的跨度;或将题目分解为几个部分,化繁为简;有时从“已知条件多,未知因素最少”处先打开个突破口;有的则将一个复杂过程等效处理为两个简单过程等。
上述规律,是我自己先解一些难题,然后回顾是怎样想出解法,来逐步总结的。前后共花了几年的时间。我希望总结的规律能普遍适用:适用于物理学的各个部分,各种习题;适用于初中、高中、大学各个阶段。尽量使它能适应其他各学科。适用的范围越大,其价值就越高。
通过总结,我自己解难题的能力也有提高。学生掌握了它,解题的本领就更是大幅上升。
这些规律,如果只是向学生介绍,而不作任何训练,大部分人仍不能掌握、运用。要使它发挥作用,必需要对学生进行训练。
训练的方法是: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就提示他按上述规律来思考。开始时,题目不能太难,提示也只是其中的一点、二点。根据题目的内容选择适合的内容,一般采用问题的形式来启发学生思考。
如:根据这个已知条件,通过推理,你可以知道什么?要求出这个,你需要知道什么?同时将有关规律用简略形式写出:已知---可知,所求―-需知。
通过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迅速提高。不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是智力的提高。一般经过约二十课时的训练,就有显著的进步。随着他们掌握的规律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头脑就变得越来越聪明。到后来,就很少有题目能难住他们了。
当然,他们必需对所学知识能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他们必需有高度熟练的基本技能,他们必需从解题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
我的教学实践,已使不少本来较优秀的学生变得出类拔萃,使更多的原来属于差生的学生,逐步变为及格、良好,甚至有不少达到优秀的水平。
这种高效教学法,变通后可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我希望通过推广它,将题海战术赶出中国教育阵地,救亿万学生出水深火热,为爰遗嘌大量优秀有创造性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贡献。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十五
审美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与德、智、体、劳育一起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里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孩子去观察美,同时去思考美和人的高尚品格。”为了培育新世纪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我们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而作为历史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通过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意识,可以帮助学生追求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提高,引导他们的人格健康和谐地发展。那么在历史课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正所谓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人物品格美、先进文化美、人文精神美、民族精神美、创新意识美等等。历史教材中人物品格美的内容很丰富,如在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通过对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在讲辛亥革命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时,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愈挫愈勇的精神和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历史教材中的先进文化美也很多,如在讲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学时,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领略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风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时,通过分析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取得的成就和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教育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历史教材中人文精神美的内容也很丰富,如在讲文艺复兴时,通过对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的学习时,培养学生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在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时,通过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学习,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历史教材中民族精神美的内容极其广泛,如在讲巴黎公社时,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在讲抗日战争时,通过对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一系列史实的讲述,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历史教材中创新意识美的内容也很丰富,如在讲近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时通过对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事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科学理论需要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有在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通过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由此可见,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努力创造教学手段的艺术美。
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过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手段的重要性。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变得越来越先进,如果能把现代科技和教学手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视听手段,能很好地创造教学手段的艺术美。如在学习孔子和早期儒家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介绍2003年底至2004年初,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孔子文化展”的一些内容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孔府、孔庙、孔林”的图片,通过这些“活着”的历史,尽量地从时空上将孔子拉近,消除历史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临近孔子,了解孔子。在学习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时,在导入本课时,多媒体播放希腊文化的资料片,由学生讲述所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通过故事中诸神的人格化,导出希腊是欧洲文化中心,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努力创造历史教学手段的艺术美,广泛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事物和场景,增强历史的真实性和课堂的新颖性、生动性,使得历史课更加的生动优美,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努力设计教学过程的过程美。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努力设计教学过程的过程美,主要体现在设计愉快、优美的`教学过程和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多党合作制,并与西方的一党制、多党制区别开来,可以采取召开辩论会的方法,设正反方观点双方进行争论,再由学生评论,评出最佳辩手等。最后由教师归纳、小结,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愉悦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又如在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可以结合学生对《汉武大帝》《武则天》《大明宫词》等一些电视剧的了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历史剧表演(每一组分别代表汉唐、宋、明清时期),鼓励创新。通过每个小组的演示和小组间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总结出所代表朝代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从汉朝到清朝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通过创新演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成功。
四、努力创造历史课外活动的活动美。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历史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或专门的考古发掘等,如在学习“充满魅力的戏曲艺术”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苏州的昆曲博物馆,让他们领略我们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或者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历史访问,如访问一些革命前辈、著名历史事件的参加者或目睹者,如走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的老红军、八路军战士,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形式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竞赛、观看重大的历史表演活动等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因此,历史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之外,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努力创造历史课外活动的活动美,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实他们的历史知识和熏陶他们的道德情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在越来越重视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今天,美育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他们积淀一些积极的情感,为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基础,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正如列宁所说:“美育不仅能让人感受美,而且能驱使人去追求美,去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坚强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实现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苏]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十六
巴尔博士的一句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一块纯洁的净土,是需要我们耐心的、细心的播上优良的种子,以获得生命的希望。教育不应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在家庭由家长开始。
我认为这非常有道理。作为孩子的家长,望子成龙与望女成凤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才是每一个家长都要面对的课题,并不是每一人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因为做家长也不是天生就会的,也需要学习,也需要用心去经营的。往往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包办孩子的一切就是疼爱,这不是站在发展的眼光去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有时也会困惑,如何去更好的发掘与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做父母头等大事。面对一个不太听话的孩子,家长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办法,有的敦敦教导,有的色厉内荏,有的循循善诱,总之不一而足。但方法不一样造成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孩子将来命运的收获就有所不同。所以说,作家长的一定要揣摩教育子女的力度,调节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断调整教育孩子的心态,这是造就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孩子的教育是从家长开始的,从孩子出生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都不断的受到家长的影响,这是基于孩子的生长环境所决定,是家长天天在影响着他,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从家长日常饮食起居的生活习惯,到工作学习的态度与处世的手段与原则,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行为准则。在不知不觉间就留下了家长的烙印,或者受此影响而形成他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所以说,作为家长一定要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榜样,最好能成为一面旗帜。让孩子继承优秀,摒弃低级恶俗的东西,让他们怀着感恩与来尊敬对待自己的父母,让这世界充满了爱。
其实,家庭就是学校之外的另一所大学,它比孩子上的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学期都要长,它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也可能是一辈子。对于那些孩子个个都能成才的家庭来说,他们的家庭就是一所成功的育人与树人的大学。从我们身边就能看出,有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他们教育的孩子个顶个的都能成才,说明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必然有其合适的地方。因此,作为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家长来说,一定要多思考、多交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让孩子在较高的教育水准上得到全面发展。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十七
1、把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学校农远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教室的利用率,让师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
2、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培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探索总结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学方法。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光盘教学环境下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利用随机出现的音、视频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
二月份:
1、参加课题组成员会议,认真学习研究方案。
2、依据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协助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好子课题研究方案。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参加课题实验课听课评课,并写好感受上传到博客中。
三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理论知识。
(2)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3)丰富博客内容。
(4)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市局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四月份:
(1)做好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个人博客。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
(5)认真准备课题实验课。
五月份:
(1)做好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2)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个人博客。
六月份:
(1)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2)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3)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4)组织整理各类资料入盒。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十八
一、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忧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二、指导思想: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深化“三学一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模式。
3、在实践活动中,精癣开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形成东风小学必要的活动系例。
四、研究对象:东风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原则、策略。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调查法。
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策略;全员参与,主题研究,案例教育,滚动深入。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佟岳。
组员:全体干部,刘长荣、段景明。
2、加强校科研室建设。
使教科室成为教育教学的参谋部,教育理论的宣传站,科研骨干的培训站,课题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和管理中心。
教科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的扩展工作。
3、培训队伍。
1)、学习主体教育理论及有关21世纪教育四个支柱的论述,特别是关于合作方面的论述,转变观念。
2)、自我总结“xx”期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生活的实例,加以完善,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4、成立三个子课题组(与主要研究内容相对应),分别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为组长。
生物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篇十九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组织、实施提升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切实提高我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课堂互动能力。
2、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实施“提升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实验研究,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数学骨干教师。
二、研究目标: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在这一阶段里,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分为两个方面分步实施,层次突破。
1、通过培训、研究课等形式,提升数学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方法的意识,学会分析各类课堂教学方法对高效课堂的影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问、讲、评,每一种问、讲、评所针对的对象是一位学生、一类学生,还是全班学生。
2、从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课堂有效评价的策略,有效导入、过渡、结束语的设计策略,以及课堂语言规范表达,提高数学素养的策略四个方面实施研究,提高老师课堂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从课堂教学方法有效到课堂整体实效的追求。
三、研究内容:
1、教学,是唤醒的艺术。有效的'导入设计、富有感染力的导入语言,是一节好课的开始。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运用怎样的导入方式和激励性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2、课堂提问的类型分析及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3、评价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对高效课堂的影响和分析。
四、研究措施: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因此在本学期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继续抓好学习、行动、反思、写作、梳理等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加强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鼓励自学。
一是要求课题组成员订阅教育杂志报刊,做好学习笔记,指导教师学习有关课题方面的知识。二是鼓励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在这个信息时代里,我们缺乏的不是信息,而是搜索信息的眼光和好学的精神。
(2)集中性学习根据课题开展的需要,一是组织课题组内骨干成员作阶段理论引领;二是充分发挥外出学习的老师的作用,要求每个外派学习的老师要作一次与课堂语言相关的学习心得体会的讲座;三是组织教师学习外出购回的录像课以及专家讲座;四是课题研究的老师作阶段性研讨课讨论。
(3)互动性学习课题组成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周四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强调互助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建立集体备课、研课制度。
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为教研活动时间。由组内成员轮流主持。严格考勤,并把教研活动制度纳入教师学期量化。
3、抓好课堂教学研究。
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我们重视全面铺开与抓重点相结合。
结合教研组研讨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做到每学期每位课题组成员必上一节课题教研课,教研课应围绕研究重点,在课题研讨课中展示个人研究的阶段成果,并在评课交流中解决实践的困惑。在教研课的要求上,要求做到精心预设,重点突出,课后研讨,自我反思,案例写作相结合。
4、重视反思,总结改进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建立反思型的教研模式。
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录的方式,促进教师的自我变革。采用“学习――行动—对行动反思—意识到关键所在—创造其它行动方法—尝试(本身又是一种新的行动)”的反思型教研模式,积极培养教师反思教学的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良好习惯。
(1)上课教案要有关键事件的反思,构成个人教学反思录。
(2)反思过程中要有问题的存在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5、建立对话交流制度。
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对话,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自由的讨论,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使课题组活动有一个学术对话的学术批评的氛围。
6、及时梳理,总结成果。
对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问题困惑,或是成功之处鼓励教师及时记录下来,或是典型的案例等进行有目的的整理,形成一手资料。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及时摘抄或翦帖下来。积累经验,形成有见解的文字材料并积极投稿,提高研究成果的效度。特别提出的是:课题组成员在本阶段应及时对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进行梳理,对课题研究内容形成的策略或模式初步形成理论性的文字,为后续总结成果储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