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党课讲稿范文(精选5篇)
党课顾名思义,是一堂“大课”,必须要组织好课程内容、传递好思想力量。党课的内涵要以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政治素养为本,要引导广大党员从党的先进理论中学好知识、坚实担当,进一步强化党性知识锻造。党课要始终讲党性、讲担当,旗帜鲜明、本色坚定。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4年党课讲稿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2024年党课讲稿范文1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好今年基层干部“万人示范培训”,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中心工作,提升基层干部素质能力和履职水平,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突出重点课程。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地位,全面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布局,建立教学专题库,开发专题课程、情景教学等多种模式,用好“知之深爱之切”“千年大计”“团结就是力量”“塞罕坝精神”等特色党性教育品牌项目,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学细悟用好党的创新理论,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聚焦职责使命,牢记“国之大者”“党之大计”,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和事业发展需要,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突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题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两大主题,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千万工程”经验和新时代“枫桥经验”等,设置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组织建设等内容,推动培训工作“精准滴灌”。服务重大任务,注重实践锤炼检验,着眼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以及防汛救灾、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开设专题班次、抽调优质师资,教育基层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创新培训模式。把村庄当教室,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坚持干而论道、贴近实践,从基层找素材、让实践发声,让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影响参训学员、基层干部,提升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将大地当课堂,选取基地及周边党建示范点、产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采取看、谈、试、践等方式实地观摩,手把手传授、面对面交流,让学员感受到只要跟着干、照着做,就会有收获、有变化。让村官当老师,坚持“书记讲给书记听”,推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进教室、上讲台,邀请全国先进典型巡回授课、现身说法,让学员在同样的岗位、相似的经历中激起共鸣、学到本领。
强化组织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营造大抓基层干部培训的浓厚氛围。将培训工作纳入全省基层党建考核指标体系,按照省级示范、市级重点、县级兜底原则,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培训全覆盖。注重资源统筹,坚持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抽调相关职能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领导干部和优秀基层代表授课,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省级师资库。完善工作制度,坚持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从标准、流程、制度等方面抓起,围绕学员调训、教学管理、安全保障等环节,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让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2024年党课讲稿范文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必须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永葆清醒和坚定,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坚持守正创新,始终保持“赶考”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守正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唯物史观基础上自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保持“赶考”自信的实践总结。守正,守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保持正确的航向。如果偏离了“正”这个根本,不仅在世界观、方法论上破坏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源,而且也会迷失方向,犯颠覆性错误。要创新,就是要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理论勇气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只有创新,才能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守“赶考”自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至今始终坚守的“赶考”自觉,也是确保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源泉。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必须坚决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人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的。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弘扬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的巨大潜力作为发展动力,释放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坚决破除现代化发展中的阻力障碍,不断壮大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扬斗争精神,始终增强“赶考”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历史主动精神、创造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不断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要坚定斗争意志,永葆斗争本色,这是摆在每个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是非问题。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决反对不愿斗争的“软骨症”、不敢斗争的“恐惧症”、回避斗争的“妄想症”,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斗争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把准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确保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迷失方向、不走错道路。新时代“赶考”之路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前所未见,必须善于从规律的高度把握斗争形势,明确斗争任务,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局面。要探索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只有抓住斗争的要领,才能在斗争中抓住关键。“面对复杂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转化为谱写现代化新篇章的强大力量,以实际行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2024年党课讲稿范文3
1920年2月10日,天刚破晓,一辆带篷的骡车,从北京朝阳门匆匆驶出。车上的两人一副商人装扮,他们在篷车上就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事宜进行深入交流,郑重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头着手做建党准备。这两人就是李大钊和陈独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为党的创建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具体呈现了伟大建党精神中所包含的真理、理想、初心、使命、担当、斗争、忠诚、为民等价值追求和核心要素。
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共产党人对理想的追求就是对真理的追求。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为救国救民追求真理和笃行真理,经过深入研究、反复比较、多方辩驳后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真理,坚信社会主义是未来中国的必然选择。他们对建党的酝酿、探索和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崇高精神和鲜明品格,这种精神品格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辛淬火成钢,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深层的思想根源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追求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革命理想高于天”,只有具备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培育出璀璨夺目的革命精神之花。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新征程上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坚定不移地阔步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有着深切的人民情怀,始终坚持救国与救民实践相统一。他们把“推进社会改革事业,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建党目的,甘于挺身而出,为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鲜明地展现了共产党人不负人民的博大情怀和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无产阶级政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拥有不竭力量源泉的根本所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办好让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一伟大事业。
成立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努力后的全面觉醒中、在实践和理论的艰辛探索中形成的自觉自主的选择。他们认定马克思主义是“拯救中国的导星”,革命是“创造将来历史之最努力最有效的方法”,主动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这一伟大历史使命,自觉踏上了一条伟大而又艰险的革命道路。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红色火种成燎原之势,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把握历史主动,才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赢得新时代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2024年党课讲稿范文4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强化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精准发力,攻坚克难,抓紧抓细抓实各项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严密基层组织体系。持续强化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作用和统筹能力,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完善指挥运行机制,确保上下级和左右间协调联动。抓实城乡网格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健全“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链条,在城市健全“街道—社区—小区—楼栋”组织链条,坚持把党的组织建在网格上,以严密的组织体系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扩大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深入开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集中攻坚,适应互联网平台和快递企业业务发展、组织架构、党员人数的变化,及时优化党组织设置,缩小覆盖单元,不断健全组织体系。依托街道社区、网点站点灵活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引导新就业群体就近就便参加组织活动。提升传统领域党组织活力,坚持分类别指导、分领域推进,用改革的精神、管用的办法破解难题,推动机关党组织在打造模范机关中彰显效能,学校党组织在立德树人上久久为功,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上把关定向,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锻造基层骨干队伍。要建强乡镇(街道)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党政领导班子,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关心关爱措施,拓展成长进步空间,保持乡镇领导班子任期内相对稳定,激励他们在一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要建强村(社区)带头人队伍,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实施“社区头雁”培养计划,以“三审一谈”为抓手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推动他们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要建强基层党员队伍,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实施党员素质提升计划,规范农村党员档案县级集中管理,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联系服务群众中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
夯实基层基础保障。要用好下沉干部,围绕落实“四下基层”,总结疫情防控、抗洪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选派干部下沉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常态化干部下沉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群众大走访、问题大起底、矛盾大化解、工作大落实,用发展的思维和办法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实现班子强、产业兴、社会稳。要配强党务力量,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要按要求配备专职党务干部,健全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提升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要落实工作经费,足额保障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党员活动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规范使用管理,强化跟踪问效。要建好活动阵地,持续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推进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升级,规范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挂牌,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信息网络,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村、社区延伸覆盖。
2024年党课讲稿范文5
1942年,由于日寇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封锁“扫荡”,加之华北遭遇旱灾,树叶成了军民主要的口粮。为了保障老百姓的生活,司令员聂荣臻签发过一道独特的训令—“树叶训令”,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要把它留给群众吃,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
战争年代,小小的树叶,折射出我们党的群众观。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立足新起点、阔步新征程,党员干部要感悟“树叶训令”背后的“精神密码”,坚定为民初心、涵养为民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要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挑战。一百多年来,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从“枫桥经验”到小岗村大包干,从开凿红旗渠到塞罕坝植树造林,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大胆探索和创造性实践。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党员干部只有用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充分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
满足人民所思所盼。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工作成效如何,群众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这意味着,干工作不能只盯着上级肯定的“奖杯”,更要看群众满意的“口碑”。因此,我们谋划推进工作,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在工作实践中,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倾听人民心声、把握人民愿望,才能真正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精准发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为民造福不仅意味着眼前的福祉,还须关注长远的需求。要尊重客观规律,考虑全局与系统,切不能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更不能热衷于虚造声势、做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不能“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要坚持“做事”不“作秀”,“造福”不“造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做出一番让人民满意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