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汇总13篇)
思考是思索问题、回顾经验的重要环节。写总结时应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将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进行组织,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撰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一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复习题。
20×3=200×3=2000×3=。
12×4=120×4=340×2=。
2.提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末尾有0的乘法(例11)”(师:天太热了,王老师实在受不了了,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
2.提问:怎样判断王老师的钱是否够用?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要想知道王老师带的钱是否够用,必须要先算出买3台录音机共用多少元钱)。
5.怎样计算: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6.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7.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方法一是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根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
8.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因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所以更喜欢第二种方法)。
9.板书:2500×3师问:怎样算简便?
10.找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11.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
1.第二个因数要写在第一个因数的末尾的0的前一位的下面;
2.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不能漏掉)。
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演示动画“末尾有零的乘法”
2.出示课件“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第二十二页第7题,请学生将答案直接写在教材。
4.你会计算2072×4和8×420吗?
末尾有0的乘法。
20×3=200×3=2000×3=2500×3=。
12×4=120×4=340×2=。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二
1、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师板书:37×8265×3159×6439×43。
让学生先做题,并说一说这四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这四道题,请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巡视指导,让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意识到好的书写是正确计算的基础。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只不过进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进位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认真。
1、笔算。
76×1845×3689×4638×21。
可以让学生任选两题计算,计算完后同桌互相讲述计算过程,互相订正结果和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老师指名学生把练习本拿来集体订正,做得又对又好的同学将一枚小动物印章。
让学生在书中完成第51页第6题。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蜜蜂应该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请同学们赶快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
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励学生“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1页的第7、第8题)。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
(3)通过集体订正,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解答方法或计算结果。
让学生看第50页的第4题。
(1)读题,并说明题意。
(2)说一说,这道题和刚才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但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钱?所以“每套12张”这个数据信息可以不用)。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6×3568×5318×2448×7924×28。
1、说一说,下面各题错在哪里,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862318。
×78×17×25。
64816190。
6022326。
666818435。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和练习,学生学会利用估算、只计算个位的乘积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计算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三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改进建议。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反馈。
估算。创设具体的学习情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4、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算法。
反馈。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介绍竖式。 12 因数。
× 3 因数。
36 积。
完成“做一做”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的1、2、3题。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作业独立完成。
板
书
设
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
12 因数。
× 3 因数。
36 积。
教
学
反
思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节课的教案中,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因此在教案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四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一、复习导入。
20×7=9×400=700×8=。
500×3=6×60=5×600=。
问题:直接说出得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问题:
1.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2.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算式?
3.为什么用乘法来解决呢?
4.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把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二)自主探究,明确算法。
问题:
1.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2.还可以怎样想?
3.这种方法谁读懂了?把12分成了哪两个数?
结合图,请你思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求出3个10是多少,再求出3个2是多少,最后再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36。)。
4.谁的想法和他们的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寻找共性,加深理解。
12×4=4821×8=8423×2=46。
问题:1.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算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2.这两道题又该怎样算呢?
3.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59第6题。
问题:(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个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管乐团有男生32人,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3倍,
女生有多少人?
问题:(1)谁来读一读这道题?
(2)你知道了什么?
(3)“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3倍”你是怎样理解的?
(4)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个算式?
(5)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二,第4题、第5题。
第59页练习十二,第7题、第9题。
课后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笔算乘法(不进位)。
12×3=36。
12+12+12=3610×3=30。
2×3=6。
30+6=。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五
第一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具准备:例2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 × 7 =。
二、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境是什么。(小红的妈妈带着小红去书店买书,小红要买一套12本,每本24元的书,她在想一共要付多少钱。)。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24×10,再用2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会想到用笔算乘法。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老师家以指导。
老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把每步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例1:24×12=288 (24×10=240 24×2=48 240+48=288)。
2 4。
× 1 2。
4 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
2 8 8 (个位的0可不写)。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乘了两层,因为第二因数是两位数,2和24乘完后,1和24还要乘,把两层乘得的结果相加。)。
(3)十位上的1和2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的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需要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做前4题,板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后4题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是 什么内容,应该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应注意的是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乘得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和个位乘得的积错开一位。)。
第二课时 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六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学习目标: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理解进位的道理,并尝试总结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61页。
1、王老师要买连环画,我知道,王老师买了( )套连环画,每套( )本?
2、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呢?用你的方法计算!
3、你能用笔算的方法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连环画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笔算乘法的时候,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
2、遇到个位相乘满十或满几十该怎么办?
三、达标检测。
1、列竖式计算。
3、完成书上61页做一做1、2题。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三3、4、5题。
2、拓展提高。
( )里应填几?
( )( ) ( )6( )。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七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理解,并加强应用,培养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准备:课件、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讨计算方法。
1、估一估19×19大约是多少?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3、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4、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重点评议笔算。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分组选做2道。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争当小医生:下列题目对吗?有错的请改正。
3 4 2 2。
× 4 1 × 7 4。
3 4 8 8。
1 3 6 1 4 4。
1 6 0 1 5 2 8。
3、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4、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5、游戏。练习十六第2题。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课堂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3页。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
教后反思:在笔算前让学生先估一估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估算还能帮助检查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我在学生笔算之前,总要让学生先估一估,学生的乘法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巩固了乘法口算。进位乘法的算理和不进位的相同,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独立探究完成,在交流中注意进位的处理。尤其在第2步计算,总有进位的,如若学生口算有困难的就存在进位写法的问题,有的写在竖式中,显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记录在竖式旁边。但是在计算结果校对中发现错误率很高,除了算理不透外很多学生都是在口算时这儿或那儿出点问题。教材在练习十六里还安排了充分的练习。那么就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吧!建议在起步阶段的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轻声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每个数字都是怎么得来的。在说的过程中改善书写和计算中的一些马虎现象,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作业反馈:本次作业是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我要求学生每一道都列出竖式,如果书上已经出现竖式,就将竖式写完整,如果没有,就将竖式列在本子上夹进去。作业本上完成的情况比较理想。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八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计算题卡片。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
17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70。
6330。
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1、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2332。
4121。
2223。
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1、列竖式计算。
3421。
3113。
1212。
2211。
1125。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1、连一连。
1810860。
3112605。
20xx180。
5511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准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整捆和单根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2×3=6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或7×3=21或6×3=18。
4×3=125×3=1518+18=36。
24+12=36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如果没有电脑设备,也可板书。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略)。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十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2、放大棋盘学生观察结构。(明确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3、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4、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出算式1919。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全班组织交流。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实践应用。
1、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教后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十一
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学60页内容 ,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竖式的列法。
2 、通过自学60页内容,理解乘法笔算的一般方法,会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计算。
2、 竖式的列法及熟练应用。
一、自主学习。
1、(自学教材60页)。
三个小朋友在画画,一共有( )盒彩笔,每盒有( )枝。
我会算。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你能想方法计算出有多少枝彩笔吗?
2、你能列竖式计算吗?
( )。
× ............( )。
( )。
3、在计算上面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 )数位要对齐, 先算( )×( )=( ),再算( )×( )=( )最后算( )+( )=( )。
三、达标检测。
1、列竖式计算。
24×2= 123×3=。
3、完成60页做一做1、2题。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三1、2题。
2、拓展提高: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十二
1、借助点子图,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与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算理。
课件、点子图。
一、情境引入。
出示:
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列式:14×12)是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估算:
我们能不能估计出它的结果?估一估,14×12大约是多少?比如。
a:14估成10,12估成10,10×10=100。
b:14估成10,10×12=120。
c:12估成10,14×10=140。
……。
追问:那到底少估了多少呢?b:少估了4个12,c:少估了2个14。
到底需要多少钱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
2、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1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同桌交流:
能不能当小老师给你的同桌讲明白呢?(学生同桌互相交流)。
4、全班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
(1)连加:14+14+…+14=168(12个14相加)。
或者12+12+12+……+12+12=168(14个12相加)。
(2)连乘:14×2×6=168,14×3×4=168……。
(3)拆数:14×10+14×2=168,12×10+12×4=168。
(4)竖式:
14。
×12。
―――――。
28。
14。
―――――。
168。
逐一请学生上台汇报,把竖式和拆数两种典型思路板书在黑板上。
(反馈的顺序:横式、正确的竖式、竖式错例、非典型算法可以省略)。
5、共同探究笔算、口算之间的联系。
14。
×12。
―――――。
28……2套书的本数……14×2=28。
14……10套书的本数……14×10=140。
168……12套书的本数……28+140=168。
三、专项练习。
数学课本第47页“练习十”第一题:22×13。
借助几何直观,笔算的每一步从左边的点子图上圈出来,巩固算理。
四、巩固练习。
23×13、33×31、43×12、11×22。
2、错误医院:“练习十”第三题(可以单独设计、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成错误)。
3、(机动)解决问题:练习十第五题。
五、课堂小结。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篇十三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笔算乘法练习课。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60×2080×40400×7012×30。
12×4044×20230×270×311×400。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33×3143×1211×25。
23×3454×1339×2717×28。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稍做修改):
我每天训练要骑75千米。这位自行车运动员今年2月份要骑多少千米?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反馈。
三、综合练习:
1、
2、
3、
独立完成,板演校对。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4页。
板书设计: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的笔算正确率有较大的提高,且书上的题目难度不大,都只是一步解决的问题,学生完成得也比较理想。
作业反馈:此次作业前4题是笔算或是一步乘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完成得较好。但在做第5题时,学生产生了对题目意思没有正确理解就下笔的情况。第5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求一天总共需要多少桶水?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每桶水重19千克,一天共喝多少千克?第二个问题是承接第一个问题的,但学生受书上第8题卖明信片题目的影响,以为有一个条件是多余的,就把18个班级这一条件给省略了,出现了错误。此题需要对孩子们再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