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教学随笔感言(优秀10篇)
写总结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机会,可以促使我们提升自己。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点,有重点地进行总结,避免泛泛而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绘画技巧和艺术作品,供大家学习和欣赏。
数学教学随笔感言篇一
我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已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成败交错。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也许它还可以成为后来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形成的“催化剂”吧!
经过新教材的教学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教材,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中的重要性,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会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应该说,没有哪个专家或老师可以说他的思想、教法就绝对的正确、绝对的好,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们的共识。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如农村的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这就是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学习课标、把握小学阶段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领域应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与同伴齐心协力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4、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开阔。由于新教材教学中突出了算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的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明显活跃与开阔。5、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逐渐形成。教学中每每让学生学会了某个知识点就让其举例应用,或是常以“看到这个数、算式、信息、公式、图形等,你能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哪些数学知识?”启发学生对呈现的知识进行再思考,进而形成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进行练习(又忧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切莫受诸如“一年级的学生不准布置家作”的规定的影响)。我可以大胆地说,我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每每遇到按老师的规定自己设置题目[如10道口算题、5道三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题……]练习,他们总会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习惯差(马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几年的教学中,大部分“解决问题”的内容都被购物、租车租船充斥着,以老师们的话说“二年级就开始租车租船,租到四年级差生才有点儿眉目,可解决其他综合性稍强的问题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传统教材中到三年级才进入两步应用题的思维训练,可是新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就涉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必须掌握“假设”、“尝试”、“整体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凑和”等思考才能解决,差生在这种问题的学习中根本就是坐飞机,就连稍好一点的学生都不能从中形成有条理的表达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们的话说“我是‘凑’的”,可这样的题目一道例题或是一个练习题就足以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而对差生来说是0效果。我想如果下一轮我再教学二年级,我一定要给学生设置一些与生活接近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朗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初步学会用分析法(要求什么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和综合法(知道什么信息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可以求什么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向学生渗透“摘录”、“画图”、“列表”、“模拟”、“简化”、“尝试”、“找规律”等策略;其次,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实验。
数学教学随笔感言篇二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结束了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紧张忙碌中,有许多的收获。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带三(1)、三(2)两个班的数学。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以高尚的师德育人。
我热爱和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关注教育改革。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能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以“高效课堂教学建设”为主要发展方向,在班内以分组进行学生间的“捆绑式教学评价”为主线,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以认真的态度学习。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面对的工作对象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以满腔的热情教学。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建立起知识结构的过程。”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本学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轴对称、实践活动、总复习这七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的数。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初步认识轴对称,知道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美,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认真提出本节课的预习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建的过程。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现在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看来已经不够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更重要考虑的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学会掌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理念;如何面对新标准、新教材的承接与变化;如何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等等,都是我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我愿与学生同行,与时代同行。
数学教学随笔感言篇三
一学期很快就要结束了,回想起这学期紧张忙碌而收获甚多。本学期里,我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和本组数学教师一起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
本学期里,全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我作为快奔五的人,在全年级组里年龄最大了,真的不想参加这种活动,因为身体原因,深知自己力不从心,比不上年轻教师,因此有些自暴自弃。可是学校领导再三强调要全员参与活动,本组教师们都在积极投入比赛活动之中,个个干劲十足,都在充分准备上好一节展示课。而我身患疾病正在治疗中,看到大家那么一股火热的参赛劲头,我禁不住主动请缨第一个献丑吧!我想把自己这么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评评我的教学经验,我好从中受益加以判定自己的价值到底何在?我上了一节单元复习整理课,这是很多老师不喜欢上的课。我想就是要上出一点特色,我先引导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点,疏通整理一下主要知识点后,再看看每个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个知识环节中你认为哪个知识点最重要?哪个知识点最难学的?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知识问题是什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解疑。这样通过同学们疏通整理后,大家对单元知识内容,重难点内容,关键内容一目了然,达到很好的效果。
课后评价时,朱校长说:开始听课觉得很平淡,可是越听越觉得很有趣味!很有特色!我们组数学老师们都认为我班学生在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整理复习的内容有章有序,气氛热烈,把一个单元知识内容整理得完完整整一点不漏,甚至有些知识点是我们老师忽略了的也被学生提出来了。这种复习整理课上得很有效果。
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我们所有教师们互听互评,互相取长补短,对自己课堂教学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二、课堂教学求实创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我觉得这种课堂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更是提升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达到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我深信我班的学生虽然考试分数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各方面的能力不是以分数能衡量得出来的,当他们的能力有机会发挥时不会落后于别人。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对于自己来讲认为成功的一点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我们是不断吸取有益经验,也不断总结不利因素,比如,有些知识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自以为学生学得很好,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没有加以重视。以为学生学好了就不会忘记,其实有些知识是要经常温故知新的。这次期末考试,我就是忽略了可能性知识方面的复习,我自以为考试不会考这个知识点,所以没有加以重点复习,导致这次考试全班学生有关可能性知识题丢分很严重,是我未料想的结果。这会引起我今后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视。
数学教学随笔感言篇四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本站)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正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服务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学生的各自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但是《卡》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分层次完成题目的时候,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并在解答过程中获得一份自信和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随笔感言篇五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未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平时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带领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始终以《教育法》、《教师法》做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依法执教,依法治教,教书育人,为人。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7、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数学教学随笔感言篇六
相信老师对数学教学这方面有很多随笔的感言想要抒发,接下来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随笔感言范文,欢迎阅读!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正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服务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学生的各自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但是《卡》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分层次完成题目的时候,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并在解答过程中获得一份自信和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我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已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成败交错。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也许它还可以成为后来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形成的“催化剂”吧!
经过新教材的教学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教材,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中的重要性,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会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应该说,没有哪个专家或老师可以说他的思想、教法就绝对的正确、绝对的好,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们的共识。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如农村的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这就是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学习课标、把握小学阶段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领域应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与同伴齐心协力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4、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开阔。由于新教材教学中突出了算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的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明显活跃与开阔。5、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逐渐形成。教学中每每让学生学会了某个知识点就让其举例应用,或是常以“看到这个数、算式、信息、公式、图形等,你能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哪些数学知识?”启发学生对呈现的知识进行再思考,进而形成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进行练习(又忧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切莫受诸如“一年级的学生不准布置家作”的规定的影响)。我可以大胆地说,我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每每遇到按老师的规定自己设置题目[如10道口算题、5道三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题……]练习,他们总会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习惯差(马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几年的教学中,大部分“解决问题”的内容都被购物、租车租船充斥着,以老师们的话说“二年级就开始租车租船,租到四年级差生才有点儿眉目,可解决其他综合性稍强的问题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传统教材中到三年级才进入两步应用题的思维训练,可是新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就涉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必须掌握“假设”、“尝试”、“整体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凑和”等思考才能解决,差生在这种问题的学习中根本就是坐飞机,就连稍好一点的学生都不能从中形成有条理的表达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们的话说“我是‘凑’的”,可这样的题目一道例题或是一个练习题就足以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而对差生来说是0效果。我想如果下一轮我再教学二年级,我一定要给学生设置一些与生活接近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朗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初步学会用分析法(要求什么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和综合法(知道什么信息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可以求什么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向学生渗透“摘录”、“画图”、“列表”、“模拟”、“简化”、“尝试”、“找规律”等策略;其次,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实验。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数学教学随笔感言篇七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在教学中,我尤为重视。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第六册“归一应用题”例一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在教学第六册例3“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作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我班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把这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掉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孩子犯错是很平常的事情,对大人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而言就是天大的错误。当孩子犯错后,换一个角度看孩子,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孩子犯错往往喜欢逃避职责,这样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一个不敢应对自己错误的人,无法承担重任,也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我们班上孩子,在以前,犯错是不敢主动承认的,原因很简单,怕老师责骂。之后,有同学犯错了,我没有直接骂,而是讲出他犯这个错误的后果,引导他们。此刻渐渐有人,发展到,只要自己犯错,都会主动和老师说。这些是我比较欣慰的。
小武,经过一年多教育指导,学习上用心性不稳定,纪律上改变很多,不会无缘无故去打人。上个星期五,他第一个,早早的来到学校,能够看出他对学习的激情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自己冲动性格,在没有钥匙的状况下,一脚把门锁头踢坏了。这件事,我在班上问起时,他承认,但是,当应对要和他爸爸讲的时候,他却退缩了。
活动课的时候,他来办公室找我,一副犯错后悔悟的表情。“老师,你能把烂掉的锁头给我吗?”我不明白他要干嘛,但是尊重他的意愿,把锁头给他了。之后,小平跑到我的办公室说:“老师,门被小武修好了。”我好奇的问:“怎样修的?”“用笔修好的。”我准备看看小武的杰作,走上楼梯看了。用笔壳虽然插不稳,但是,也能够把门闭合。在那里,我看到了孩子小小的创造力。如果,鼓励他继续发挥自己的脑袋,发明创造,他将越来越聪明。
小平告诉我,小武害怕让他的父亲明白这件事。我特意接近小武,和他聊天,告诉他,他能主动承认错误,并且试图想办法自己解决,是一个十分有担当的人;修复门头,虽然不实用,但是,也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如今,就差应对了,你不敢跟父亲讲是因为不敢应对你爸爸。怕他明白后的反应,或者是害怕父亲失望。其实,只要你的态度诚恳,并且告诉他不会再犯错了,他是不会怪你的。主要是自己要做到。事后,他采纳了我的意见,他父亲也主动给我打了电话。
在这件事上,我并没有因为这个孩子的错误而生气。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教育孩子的错误,要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错误。
粗心是每个人都会犯的错,不仅仅是孩子身上存在的毛病,在我们这些成年人身上也或多或少地有存在。只不过粗心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我们经常会见到家长之间会问道:孩子粗心怎么办?每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或者试卷的时候,看见出错的地方很多都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甚至还有漏题没有做。于是父母有的苦口婆心进行矫正,有的大发雷霆训斥,而孩子却依然故我毫无改进,家长们也是伤透了脑筋。实际上,孩子粗心是有原因的。
1、没法集中注意力。粗心是与注意力密切相关的。注意力比较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收到的信息传入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很容易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研究表明,大多数在走路前没有充分爬过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中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的协调性差,从生理层面上来分析,难以甚至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官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以至于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视知觉不是视觉,是把眼睛将所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一种能力。有的孩子把69写成96;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抄写时却抄错了。这些或多或少的问题,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
孩子的视知觉能力因人而异。当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孩子的水平,这就会导致粗心现象的出现。
2、知识点掌握不全面,造成认知不清。比如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讲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讲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业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孩子由于对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这些孩子不能清晰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法则。如果对待这些差错和漏洞的态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差错就会越来越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知识状况就会对以后新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结果可想而知。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著名的数学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数学为很多生活问题建模。
例如举行一次野炊活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收集大量信息,深化统计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调查市场行情,让学生亲自去粮店买米,去菜场买菜,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买菜中的估算,人民币的支付,菜的搭配和选择等策略活动,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进程,让我们每天思考,每天探求,每天革新。“野炊”活动将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评论着自己所买的菜,交流着买菜的体验,充分展示了每个人的个人爱好,生活经验、情趣,也学习和交流着学习数学所包融的价值观,实用观,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
又如有一年经常下雨,玉米的收成不太好,农民议论说今年的玉米可能要减产几成了。于是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分小组调查自己村中的几户人家,了解他们种同样多的地,去年和今年的玉米收成情况,根据搜集的数据算出这几户人家今年比去年减少了几成,这几户人家平均减产几成。思考:是什么原因列出来,小组中的学生分工进行调查,完成调查后,合作写出一份调查报告,并给农民提出建议。这是融数学、科学、社交知识于一体的综合练习,前半部分是百分数(成数)的实际应用,没有给出具体数据,需要学生自己调查完成;后半部分是学生调查造成减产的原因:(1)与经常下雨有关。(2)管理不当,病虫害的缘故。(3)空气污染。(4)玉米品种问题。这样的作业设计取材农村特有的资源,从孩子们身边的现实问题入手,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锻炼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获取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充分发展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创造的课堂。
学习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学习能力。就如托勒密曾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改革要要求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将学生从能够“学会知识”向能够“会学知识”转化,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也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实践操作性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活动性,学生的学习材料上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做到让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去观察、思考、计算、实验、再观察、比较、归纳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与同伴合作交流,自主获取知识。这样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好学生“自学”的指导目标。在课前教师要向学生宣布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学生“自学”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下去,从实验、观察、对比等学习过程中学会努力寻求答案,并在寻求答案和学习过程中自主地与同伴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同伴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或是疑问来解决这个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为教师的引导提供依据,这就形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循环环境。
另外,要多鼓励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思考、交流。在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下,同学之间可以形成相应的学习竞赛小组,对比学习经验和结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引导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追问引发学生的不同见解,课堂气氛也会因此活跃起来,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向同学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学习所得,当得到肯定时,他们会喜形于色享受成功的快乐;当他们的理解偏差得不到师生认同甚至被反对时,他们就会静下心来认真倾听讲解,重新对知识加以理解认识。
再者,就是要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让大家分享其创新过程和所得结果,鼓励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以此逐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此同时去加强学困生的辅导,教师要认真巡视,除了注意收集错例外,还要对学困生适当地进行辅导,辅导的方式可以采取“师生互动(一帮一)”与“教师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让学困生在自学过程中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感言》,欢迎阅读。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在教学中,我尤为重视。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第六册“归一应用题”例一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在教学第六册例3“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作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我班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把这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掉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孩子犯错是很平常的事情,对大人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而言就是天大的错误。当孩子犯错后,换一个角度看孩子,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孩子犯错往往喜欢逃避职责,这样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一个不敢应对自己错误的人,无法承担重任,也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我们班上孩子,在以前,犯错是不敢主动承认的,原因很简单,怕老师责骂。之后,有同学犯错了,我没有直接骂,而是讲出他犯这个错误的后果,引导他们。此刻渐渐有人,发展到,只要自己犯错,都会主动和老师说。这些是我比较欣慰的。
小武,经过一年多教育指导,学习上用心性不稳定,纪律上改变很多,不会无缘无故去打人。上个星期五,他第一个,早早的来到学校,能够看出他对学习的激情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自己冲动性格,在没有钥匙的状况下,一脚把门锁头踢坏了。这件事,我在班上问起时,他承认,但是,当应对要和他爸爸讲的时候,他却退缩了。
活动课的时候,他来办公室找我,一副犯错后悔悟的表情。“老师,你能把烂掉的锁头给我吗?”我不明白他要干嘛,但是尊重他的意愿,把锁头给他了。之后,小平跑到我的办公室说:“老师,门被小武修好了。”我好奇的问:“怎样修的?”“用笔修好的。”我准备看看小武的杰作,走上楼梯看了。用笔壳虽然插不稳,但是,也能够把门闭合。在那里,我看到了孩子小小的创造力。如果,鼓励他继续发挥自己的脑袋,发明创造,他将越来越聪明。
小平告诉我,小武害怕让他的父亲明白这件事。我特意接近小武,和他聊天,告诉他,他能主动承认错误,并且试图想办法自己解决,是一个十分有担当的人;修复门头,虽然不实用,但是,也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如今,就差应对了,你不敢跟父亲讲是因为不敢应对你爸爸。怕他明白后的反应,或者是害怕父亲失望。其实,只要你的态度诚恳,并且告诉他不会再犯错了,他是不会怪你的。主要是自己要做到。事后,他采纳了我的意见,他父亲也主动给我打了电话。
在这件事上,我并没有因为这个孩子的错误而生气。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教育孩子的错误,要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错误。
粗心是每个人都会犯的错,不仅仅是孩子身上存在的毛病,在我们这些成年人身上也或多或少地有存在。只不过粗心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我们经常会见到家长之间会问道:孩子粗心怎么办?每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或者试卷的时候,看见出错的地方很多都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甚至还有漏题没有做。于是父母有的苦口婆心进行矫正,有的大发雷霆训斥,而孩子却依然故我毫无改进,家长们也是伤透了脑筋。实际上,孩子粗心是有原因的。
1、没法集中注意力。粗心是与注意力密切相关的。注意力比较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收到的信息传入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很容易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研究表明,大多数在走路前没有充分爬过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中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的协调性差,从生理层面上来分析,难以甚至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官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以至于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视知觉不是视觉,是把眼睛将所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一种能力。有的孩子把69写成96;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抄写时却抄错了。这些或多或少的问题,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
孩子的视知觉能力因人而异。当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孩子的水平,这就会导致粗心现象的出现。
2、知识点掌握不全面,造成认知不清。比如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讲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讲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业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孩子由于对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这些孩子不能清晰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法则。如果对待这些差错和漏洞的态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差错就会越来越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知识状况就会对以后新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结果可想而知。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著名的数学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数学为很多生活问题建模。
例如举行一次野炊活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收集大量信息,深化统计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调查市场行情,让学生亲自去粮店买米,去菜场买菜,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买菜中的估算,人民币的支付,菜的搭配和选择等策略活动,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进程,让我们每天思考,每天探求,每天革新。“野炊”活动将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评论着自己所买的菜,交流着买菜的体验,充分展示了每个人的个人爱好,生活经验、情趣,也学习和交流着学习数学所包融的价值观,实用观,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
又如有一年经常下雨,玉米的收成不太好,农民议论说今年的玉米可能要减产几成了。于是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分小组调查自己村中的几户人家,了解他们种同样多的地,去年和今年的玉米收成情况,根据搜集的数据算出这几户人家今年比去年减少了几成,这几户人家平均减产几成。思考:是什么原因列出来,小组中的学生分工进行调查,完成调查后,合作写出一份调查报告,并给农民提出建议。这是融数学、科学、社交知识于一体的综合练习,前半部分是百分数(成数)的实际应用,没有给出具体数据,需要学生自己调查完成;后半部分是学生调查造成减产的原因:(1)与经常下雨有关。(2)管理不当,病虫害的缘故。(3)空气污染。(4)玉米品种问题。这样的作业设计取材农村特有的资源,从孩子们身边的现实问题入手,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锻炼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获取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充分发展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创造的课堂。
学习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学习能力。就如托勒密曾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改革要要求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将学生从能够“学会知识”向能够“会学知识”转化,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也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实践操作性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活动性,学生的学习材料上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做到让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去观察、思考、计算、实验、再观察、比较、归纳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与同伴合作交流,自主获取知识。这样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好学生“自学”的指导目标。在课前教师要向学生宣布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学生“自学”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下去,从实验、观察、对比等学习过程中学会努力寻求答案,并在寻求答案和学习过程中自主地与同伴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同伴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或是疑问来解决这个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为教师的引导提供依据,这就形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循环环境。
另外,要多鼓励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思考、交流。在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下,同学之间可以形成相应的学习竞赛小组,对比学习经验和结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引导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追问引发学生的不同见解,课堂气氛也会因此活跃起来,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向同学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学习所得,当得到肯定时,他们会喜形于色享受成功的快乐;当他们的理解偏差得不到师生认同甚至被反对时,他们就会静下心来认真倾听讲解,重新对知识加以理解认识。
再者,就是要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让大家分享其创新过程和所得结果,鼓励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以此逐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此同时去加强学困生的辅导,教师要认真巡视,除了注意收集错例外,还要对学困生适当地进行辅导,辅导的方式可以采取“师生互动(一帮一)”与“教师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让学困生在自学过程中,把最基础的知识加以理解、记忆,使得学困生也能在课堂上尽量地多学知识,少带学习帐。
通过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是对学生求知天性的释放,这也是对个体差异的尊重。
数学教学随笔感言篇八
引导语:如何写一篇数学教学随笔感言?以下是整理好的范文,欢迎阅读!更多精彩的范文尽在感言栏目。
我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已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成败交错。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也许它还可以成为后来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形成的“催化剂”吧!
经过新教材的教学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教材,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中的重要性,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会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应该说,没有哪个专家或老师可以说他的思想、教法就绝对的正确、绝对的好,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们的共识。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如农村的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这就是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学习课标、把握小学阶段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领域应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与同伴齐心协力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4、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开阔。由于新教材教学中突出了算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的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明显活跃与开阔。5、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逐渐形成。教学中每每让学生学会了某个知识点就让其举例应用,或是常以“看到这个数、算式、信息、公式、图形等,你能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哪些数学知识?”启发学生对呈现的知识进行再思考,进而形成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随笔感言篇九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再就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我所任教的三年级数学,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较多,我接过这个班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继续实行“阳光助跑”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作为数学教师我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定期在数学活动课上交流总结。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学写钢笔字,有的学生尽然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写字风格和写字速度,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的还比较正规,但是家庭作业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字迹比较潦草。这与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不定期、不定人的上交化,这样有效的控制了学生字迹潦草的现象。
对于一步的计算题,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竖式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提起数学,学生常会与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复杂的逻辑推理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枯燥的、辛苦的劳动。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和实践,我体会到:学生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外界环境刺激的积极反应。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提起数学,学生常会与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复杂的逻辑推理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枯燥的、辛苦的劳动。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和实践,我体会到:学生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外界环境刺激的积极反应。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低年级学生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持久性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加上数学内容单一,常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样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要求,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到哪里,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有时间要多帮助他们,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合作交流较少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我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已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成败交错。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也许它还可以成为后来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形成的“催化剂”吧!
经过新教材的教学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教材,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中的重要性,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会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应该说,没有哪个专家或老师可以说他的思想、教法就绝对的正确、绝对的好,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们的共识。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你能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哪些数学知识。启发学生对呈现的知识进行再思考,进而形成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实验。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数学素质,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当前,要想让学生一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
今年也是我第一次带三年级的数学课,今年是我和学生一起来学习。因为学生是从二年级带上来的,所以少了师生之间的磨合,可以很快进入到学习当中。二年级时,有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但仍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相当差劲,今年的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作为教师的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二年级教学时对他们的了解,总体来说孩子们的计算能力较差,在课堂上做练习会出现数指头、口算等不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我更注重孩子的态度、习惯而不是成绩,所以对于孩子上课听讲以及作业书写情况要求较高,有问题时能够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发现将近一半的孩子不会自觉学习,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学习。
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学随笔感言篇十
教育、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颗凡星,虽不夺目,但却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虽不壮观,但却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
在身为人师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习着、实践着;努力着、进取着;奉献着、收获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动的足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1990年我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这句话就成了我工作的。
座右铭。
作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平时对自身的师德修养比较重视,努力以自己的行为、作风和品质去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年青的我,以认真踏实不断进取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全体学生;以虚心好学的精神与组内老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课程新理念、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人文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等实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以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在实践中,不仅增强了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兴趣,还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尝试着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收获颇丰。不断地将研究课,互观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们的许多问题,在认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亲近学生,研究学生,才能展现自我,树立威望。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爱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和"爱"。
因此多年来,我总是在工作中不断思索,在思索中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艺术性。虽然因为工作的繁忙有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忘记了微笑。但通过理论学习,反思与同伴互助,很快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做。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多溶入了些宽容、理解,多讲了些艺术性。
我也终于发现,只有我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走近孩子,关心孩子,即便是批评,也会被他们所接受。孩子们只有真正接受了我这个他们所喜欢的老师,才会接受我。每接一个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对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给他信心,唤醒他内心的渴望,这就等于给他自己体内安了发动机。
我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已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成败交错。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也许它还可以成为后来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形成的“催化剂”吧!
经过新教材的教学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教材,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中的重要性,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会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应该说,没有哪个专家或老师可以说他的思想、教法就绝对的正确、绝对的好,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们的共识。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如农村的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这就是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学习课标、把握小学阶段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领域应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
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与同伴齐心协力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
4、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开阔。由于新教材教学中突出了算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的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明显活跃与开阔。
5、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逐渐形成。
教学中每每让学生学会了某个知识点就让其举例应用,或是常以“看到这个数、算式、信息、公式、图形等,你能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哪些数学知识?”启发学生对呈现的知识进行再思考,进而形成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
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进行练习(又忧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切莫受诸如“一年级的学生不准布置家作”的规定的影响)。
我可以大胆地说,我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每每遇到按老师的规定自己设置题目[如10道口算题、5道三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题……]练习,他们总会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习惯差(马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几年的教学中,大部分“解决问题”的内容都被购物、租车租船充斥着,以老师们的话说“二年级就开始租车租船,租到四年级差生才有点儿眉目,可解决其他综合性稍强的问题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传统教材中到三年级才进入两步应用题的思维训练,可是新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就涉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必须掌握“假设”、“尝试”、“整体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凑和”等思考才能解决,差生在这种问题的学习中根本就是坐飞机,就连稍好一点的学生都不能从中形成有条理的表达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们的话说“我是‘凑’的”,可这样的题目一道例题或是一个练习题就足以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而对差生来说是0效果。
我想如果下一轮我再教学二年级,我一定要给学生设置一些与生活接近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朗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初步学会用分析法(要求什么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和综合法(知道什么信息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可以求什么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向学生渗透“摘录”、“画图”、“列表”、“模拟”、“简化”、“尝试”、“找规律”等策略;其次,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实验。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