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点”与“转折点”读《后现代课程观》有感范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后现代课程观》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书中大量运用科学、物理和生物等现象进行阐述。以前,我常因为看不懂而直接“跳过”,但如今,我能理所当然地直面这些“不懂”,暗地里鼓励自己直面这些“不懂”的案例,借助网络搜查,边助力理解边坚持阅读。在书中,我对其开放性系统的阐述尤其感兴趣,原文是这样的:开放系统的主要挑战不是将过程引向终止,而是指导转化以维持过程的形成性。在这一个框架中,每一个结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个新起点都历史性地与其过去相联系。
一、 以“转折点”的思维面对就业
书中谈到,专业人员的基本培训模式是一种医学模式,始于理论科学,随后是应用科学,最后在临床经验中臻于完善。这也是教师专业培训的模式——先是理论基础,随后是方法,再后是实习教学。在我的理解里,这样的人员培训模式是科学的,通过理论学习,让受教育者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再学着怎么去做,最后在具体的场面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教学或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这过程中实现教育的目标。
现实中比较常见的实际情况是:教师毕业后就开始实践,大部分教师会努力地跟着身边的人学,学教学的方法,学班级管理的方法等。但缺乏再次学习理论提升的意识。当教师遇到问题时会提出来讨论,但所解决的方法是常规性的、是普遍性的,没有具体地潜下心来从教育理论中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样的思维方式面对工作是难以实现真正提升的。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不寒而栗:最可悲的是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没有通过阅读理论书籍提升个人教育素养的意识,没有对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的意识等,都是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较为严峻的问题。
教师的就业是“转折点”而不是“终点”。是人生就业过程中的一个学习能力提升的“转折点”,从单纯的理论学习转向于边学习、边实践,在这样的过程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的过程。
二、以“转折点”的态度开发课程
书中,作者建议发展一种“舞蹈型课程”。有关的阐述如下:其中的舞步是模式化的但却是独特的,是两个舞伴之间——教师与课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教化作用的结果。这段话强调了关系,课程的关系是建立在教师、课本、学生三者之间。期间的课本,在我的理解里是教材,教师如何使用教材,发挥教育素材的作用,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怎么能够产生良好的互动、影响和促进的作用?学生如何在教材的作用下走进知识的殿堂。在这三者中,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作用着的。
舞步指的是教师所使用的教学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模式,但确在不断地变化,能够令学生感受到新鲜、充满期待,但又在舒服、顺其自然的过程中接受着的教学方式。这种专业书籍中出现的新潮的语句,让我感受到出乎意外的“小清新”的同时,像是在提示着我们,要以“转折点”的态度面对课程的开发,不断调整、不断思考和勇于实践。
三、 以“终点”的意识面对学习
相信“学生的心灵是成长着的有机体”,相信“通向智慧的唯一道路是面对知识的自由”。怀海特、杜威与皮亚杰均步调一致,其中,后半部分是怀海特思想的关键要素:即成长和智慧发生在自由所能给予的创造机会与我们从学科中获得的知识之间达成平衡之际,自由应该“面向知识”面存在。
自由是以遵守法律法规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我个人理解中的自由是指选择面广,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去选择,有足够的机遇得到发展,这样的自由一定是自身所向往并且期待已久的,因为喜欢、期待和向往,所以充满魅力。这样的自由是建立在“面向知识”为基础上的,也就是当能力越强可以选择的机会就越多。这个道理我们不时在教育学生时用,对即将高考的学生鼓励时常用,对面临找工作的年轻人更多次这样啰嗦。这样的道理每一个人都懂,都接受,可在现实中,学习的动力,参与实践的行动力还是普遍出现不如意的状况?原因在于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懂得道理——付出行动——长时间地坚持努力——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情和努力提高效率——总结、提升,使其上升为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这就是我们的“终点”,通过简化生活、明确目标、意志克制等努力到达的学习境界——人生的最求“终点”。
教育需要等待,教育更要引领和带动,等待自身感悟的一天,才有可能把埋怨变成行动力。成功路上并不拥堵!以“转折点”的观念面对工作中的不如意,然后换取对明天充满机遇的期盼心理;以“终点”的意识面对学习,坚定地付出果断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