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阅读题(精选10篇)
报告在学术研究、工作汇报和市场调研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报告的框架应当合理,内容逻辑清晰,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和条理性。这些报告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参考和启示,使我们的报告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阅读题篇一
第12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昨天发布,调查显示,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58.1%,数字化阅读比例首次超过传统阅读,其中手机和微信阅读的增长最显著。报告同时显示,纸质读物阅读仍是近六成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
数字化阅读的“逆袭”,让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当“碎片化”成为阅读的主流,是否会造成现代人阅读素养的倒退,给出版行业带来致命打击。也有学者指出,既然新媒体阅读潮流来袭,不妨尝试通过朋友圈荐书、将更多经典阅读资源电子化等手段,为新媒体注入有价值的经典内容。
据此次调查,数字化阅读增速明显高于传统阅读,前者较上年增长8个百分点,而后者只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手机和微信阅读的增长最快。
大量的数字阅读会对出版与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有学者认为,电子阅读的发展看似只改变了阅读载体,其实对书写与阅读的内容本身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在“注意力经济”盛行的当下,“轻阅读”、“飘阅读”,已经对内容产生了反作用:注水严重或过度追求短平快,已经开始让数字阅读的体验开始打折扣。
与此同时,前不久公开的另一项数据则显示,电子阅读平台对于传统纸质内容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内90%的电子书市场,正在寻求传统纸质书资源的填补。
有评论认为,在泥沙俱下的内容大爆炸中,读者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其实并未减少,相反筛选的趋势会愈加明显。有评论称,新媒体不应成为低质内容的聚集地,现在亟需考虑的是,如何填补经典优质内容与新媒体间的沟壑,让两者相互激发。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阅读题篇二
4月22日报道,外国买家似乎将他们的一些重心从墨尔本市场转移到了新州,新州现在有五分之一的新房是卖给外国人。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21日公布了最新的《澳大利亚房地产季度调查》,发现除西澳外,所有州的消费者信心都有所提高,nab住房指数(residentialpropertyindex)被推高到21点,远高于长期平均14点。
数据显示,新州市场的外国买家现在与维州处于同等水平。至于外国买家所处的市场层次分布,有5%的外国人会买500万澳元以上的房子,41%的人选择50万至100万澳元之间的房子,有不足三分之一(30%)的人会购买50万澳元以下的房子。nab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alanoster)称,外国买家在新房市场更加活跃,占了全国新房总需求的15.6%。“不过外国买家的活动地点有了明显的转变,新州的外国买家比例提高至新水平21%,维州的从去年第四季度的33%降至20.7%。”他说,外国买家在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度要弱得多,今年第一季度只占了全国需求的7.5%,少于第四季度的8.7%。公寓继续是海外买家的心水选择,占了外国人买房总数的53%,其次是独立屋(30%)和改造屋(17%)。奥斯特说新州的消费情绪全国最高涨,其次是维州和昆州。他发现昆州和维州将是未来一至两年内最乐观的州,而西澳是最悲观的。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阅读题篇三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公布“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一事都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5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记者和《中华读书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浅阅读”有哪些表现和危害。(6分)。
(4)材料四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的?(8分)。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阅读题篇四
每个清晨,人们搭乘地铁,进入车厢的同时便拿出手机,打开移动新闻客户端,由新闻资讯的阅读开始一天的生活。每个夜晚,关灯之后,人们倚靠在床头,在移动新闻客户端依据兴趣智能推荐的各类资讯的陪伴之下,结束一天的生活。
伴随用户对移动新闻客户端产品依赖度的明显提升,用户对通过新闻客户端获取到的信息的信任度也明显上升,我们开始更加愿意将移动新闻客户端获得的资讯作为日常聊天的话题。
数据:阅读习惯养成、内容多元化趋势和人工智能上场。
这样的变化切实地反映在了数据上,据腾讯企鹅智酷调查显示,有63%的用户将新闻类网站及移动客户端作为获取资讯的第一途径,超过社交应用产品占比;81.5%的用户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日均使用时长超过1小时,日均使用时长1小时至3个小时的用户占比34.9%。同时,46.3%的用户认为来自移动新闻客户端的资讯更加值得信任,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传统媒体。
自2009年发迹以来,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始终保持着迅猛的增长态势。尽管从去年开始,关于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的未来发展出现过一些不同的声音,但在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的轻阅读习惯养成之后,2016年移动资讯市场依然坚挺的数据,让看衰者不得不闭上了嘴。
2016年,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不变的上行趋势之下当然也有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移动资讯的内容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除必不可少的图文形式之外,直播、视频等新的内容形式开始逐渐成为各大移动新闻客户端对内容新的展现方式;此外,深度学习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亦开始大规模应用于移动资讯行业,并逐渐成为移动新闻客户端未来发展中的x因素。
乱战:移动资讯江湖从未像2016这样热闹过。
继2015年个性化推荐新闻app集中爆发之后,2016年的移动资讯江湖的竞争持续火热。当内容作为“高性价比的流量承载物”在市场上被重新定位后,它已成为行业公认的新的流量入口。
对流量新入口的争夺带来的是四大门户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凤凰新闻、uc头条、百度号等移动资讯app之间的合纵连横和诉讼与反诉的频繁攻伐,一场场公关大战和噱头十足的新动向令人目不暇接。
腾讯天天快报搬来范冰冰、吴亦凡、薛之谦、tfboys以“有料体”刷墙造势;百度启动百家号的全面推广,将“内容生态”和“服务生态”与“金融生态”并列为百度三大公司级战略;uc将uc头条从浏览器中独立拆分后包下9大都市报头版进行pr;原uber高级副总裁柳甄履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在迎来陈彤入主后与凤凰新闻抱团取暖……2016年的资讯市场异常热闹。
bat中,当腾讯双子星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占据先机之后,uc作为阿里在移动资讯领域最重要的一枚棋子,自2015年8月开始了从工具型产品到移动资讯分发产品的转型,uc头条随之应用而生;随后,今年6月百度正式推出百家号,高调入场的同时祭出利益分享和开放推荐两大杀器;bat终于齐聚移动资讯行业。
有bat的地方就有恩怨和江湖,移动资讯行业从未像2016年这样热闹过。基于wifi万能钥匙9亿用户大数据的《2016年新闻资讯类app排行榜》显示,腾讯系在市场占有方面仍占据优势。另一方面,大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公布的移动新闻资讯产品11月最新数据也显示,月活跃度方面,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分别以2.2亿和9192万分列第一和第三名。数据方面表现较为优秀。
乱象:为何信息越爆炸,新闻越荒漠?
在移动资讯江湖一派欣欣向荣的热闹场景之下,并不全是朗朗乾坤,乱战也带来了诸多乱象。最为严重的有如下4点:
1、标题党和假消息。在移动资讯行业激烈的竞争下,各大新闻客户端为了抢占用户的注意力,以各种标题党和假消息博眼球的情况屡见不鲜,其严重程度已经引起国家层面的注意,由此可见一斑。
2、低俗化、浅薄化。年中在用户群体中,曾自发的出现过于一波“反今日头条行动”,主要矛头指向今日头条内推送的内容实在过于低俗和浅薄,令人难以忍受。事实上,这一问题并非个例,可能没有哪家移动新闻客户端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从没为了流量做过类似的行为。
3、同质化。一旦有名人离婚、出轨此类消息出现,除了必要的时政资讯以外,新闻客户端上十有八九都是与其关于相关内容,且造就了无数10万+甚至100万+,同质化如此严重的能,为何总在刷屏?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4、伪智能算法。人工智能技术进入移动资讯行业之后,智能推荐算法成为各大移动新闻客户端必备的功能,但目前来看,有不少个性化算法存在明显缺陷,是完全基于人性弱点进行推送的,会给用户带来信息茧房等问题,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当下无疑是一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人类在历史上的任何阶段都从未能如现在一样快速生产和创造出如此之丰富的资讯产品。但在移动资讯行业的诸多乱象背后,垃圾信息和浅薄的娱乐八卦塞满了用户有限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从而阻塞了具有启发意义的深度内容触及客户的通道,当新闻只剩下点击率和伪关注度,可怕的“新闻的荒漠”恐怕正在形成。
矛盾: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同落后的内容生产之间的矛盾。
仔细分析移动资讯行业目前的生存状态会发现,在“新闻荒漠”的背后,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同落后的内容生产之间的矛盾”,而这一主要矛盾背后的矛盾是“深度干货内容与快餐式浅阅读之间的矛盾”,用户对深度内容的情感可以概括为:又爱又恨。
事实上,各类内容平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场用户的“心理战”。谁的模式拥有最好的阅读体验,谁就掌握了用户市场的关键制高点。阅读观看成本之争、阅读深度广度之争、内容供给之争等都决定了用户的选择。从内容付费意识的崛起可见,信息爆炸的时代,优质专业内容因稀缺而金贵。
率先打破新闻荒漠化的尴尬格局,或许会成为移动资讯产品的突围之道,关键在于集中力量发展内容生产力,寻找用户阅读需求平衡点。事实上这一点从评判资讯产品的标准变化上得到印证,在2016年,除了传统的日活、月活、装机量等传统用户量统计外,出现了基于用户体验的新评判标准——《新闻媒体健康度研究报告》,其中有针对移动新闻客户端进行的研究。
该项报告采用新闻、社交大数据监测的统计方法,同时还增加在线调研来进行指标权重调校,数据来自于1000万个新闻微博账户、50万个微信公众号、国内排名靠前的多家新闻门户网站及新闻客户端,综合“媒体覆盖度”、“媒体公信力”、“产品体验”、“内容影响力”、“思想性”、“事件传播影响力”以及“品牌口碑”7项指标综合得出最终得分,从用户使用资讯产品的具体感知评判产品优劣。其中多项指标直指内容维度。
事实上,各大移动资讯产品已经意识到问题之所在,并已致力于此。具体说来,有如下方式:
1、在策略上重归内容。目前,各大移动资讯厂商已经充分认识到内容的重要意义,并均在此发力。腾讯系自2013年起着力打造“精品内容”,自有精品栏目较多,今年布局资讯直播将许多优质资讯选题直播化,出类似《一个女孩的车站》、《十三邀》等具有人文情怀和思想深度的直播节目,并发布“芒种计划”补贴2亿吸引优质自媒体人到企鹅媒体平台创作,一举奠定了如今top3的地位;今日头条召开头条号创作者大会并上线头条号&新榜媒体公开课;网易新闻推动网易号本地化转型;凤凰新闻开展主笔线下沙龙并引入凤凰卫视优质内容;一点资讯推出“点金计划”扶持自媒体。
2、重视和引导ugc。ugc已经是新闻资讯行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也是未来最强劲的.生产力,对ugc的重视和引导让深度内容更加具有“价值”。2016年,移动资讯厂商都在不约而同的推出各种流量分成的计划和方案,以此笼络自媒体内容创作者。
3、专业媒体转型。虽然传统媒体日渐衰落,但他们对内容的生产能力并未因为传播媒介的改变而彻底衰减,专业化的媒体仍是深度内容生产的主力军。传统媒体及专业媒体与新的传播途径的主动结合,正是他们的重获新生之路。
4、“爆款”内容之必不可少,需善加利用。信息爆炸时代,用户对“爆款”产品的偏爱有加。内容产品同样可以生产出爆款,也需要爆款,好的、正面的爆款内容或许正是优质内容攻占用户注意力的最好的先遣部队。
展望:2017,内容党与标题党,终有一战。
坊间曾有戏言称,老牌互联网公司打不过创业公司,但互联网世界终究是属于腾讯的。虽是一句玩笑,但也不无道理,对于移动资讯行业而言,经过7年的发展,行业的金字塔已然成型,以腾讯为代表占据头部的第一阵营将会拿走绝大部分流量和用户注意力,且行业的两极分化将日趋加剧。
从内容方面来说,在2017年,当流量红利不再,内容党和标题党之间势必要展开直接对话,二者终有一战,笔者认为内容党的胜算会更大,除了政策性因素之外,内容付费的兴起,其实比讲多少道理都更有说服力。
与此同时,移动资讯行业的竞争将会最终成为“人”的竞争,即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无论是内部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之间的较量,还是自媒体人数量与质量的较量,终将落到产出内容的“人”身上。成败得失,古语早有预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文档为doc格式。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阅读题篇五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在京发布。
调查显示,20xx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xx年增加0.38本,连续7年稳步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xx年增加0.13本,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在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据统计,20xx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xx年的77.20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xx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xx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
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国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其中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xx年的16.52分钟增加了5.18分钟。
据中国新闻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获取便利”是我国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方便随时随地阅读”和“方便信息检索”,也成为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原因。魏玉山表示,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4年持续上升,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5%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阅读不重要的比例仅为5.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立法和规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徐硙)。
材料二: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xx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xx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xx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xx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xx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xx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xx年增加了0.13本。与20xx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xx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xx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xx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xx年4月23日01版)。
材料三:
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20xx年4月25日)。
材料四: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摘自20xx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阅读题篇六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昨日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首次调查的微信阅读指标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其中,成年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此外,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58.1%。
据了解,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二次。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xx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xx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xx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5.1%,较xx年的52.7%上升了2.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3%,较xx年的38.3%上升了2.0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较xx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综合以上各媒介,xx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8.6%,较xx年的76.7%上升了1.9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和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均表示,相关统计显示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
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本4.56。
此外,xx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65.03期(份)和6.07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与xx年相比,期刊和电子书的阅读量均有所提升,纸质图书和报纸的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xx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56本,与xx年的4.77本相比,减少了0.21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65.03期(份)和6.07期(份)。与xx年相比,人均报纸阅读量下降了5.82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增加了0.56期(份)。魏玉山表示,这与数字出版、数字阅读的发展相关。
手机阅读。
成年国民接触率。
首次超过50%。
调查显示,xx年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8%,较xx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时长稳步增长,在xx年首次超过了半个小时,达33.82分钟。xx年成年国民选择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为56.2%,与通过电脑上网的比例(56.9%)基本持平。
听音乐、用微信、手机qq等是我国成年国民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的重点消费内容。
微信阅读。
聊天、看朋友圈。
比例均超80%。
数据显示,我国成年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率为每天2次,成年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据调查,有34.4%的成年国民在xx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而在成年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4%)进行过微信阅读。成年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使用频率为每天2次。从微信阅读时长来看,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其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7.22分钟,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40.98分钟。
聊天、查看朋友圈这两项活动是成年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选择比例均超过80%。而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也是很多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看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阅读公众订阅号发布文章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2.9%、67.1%和20.9%。徐升国认为,社交阅读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有利推手,同时,内容上以碎片化、浅阅读为主,不能取代传统纸书阅读在内容上深刻和系统性的需求,浅阅读与深阅读,碎片化阅读与系统化阅读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延伸解析。
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人均阅读量。
不同国家“人均每年读几本书”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昨天徐升国也表示,对于此前媒体上盛行的以色列人均每年读60多本书的说法并不准确。当然经了解,以色列的阅读量确实比较高,图书馆分布、借阅量也在世界名列前茅,但经过他们的调查并没有看到以色列人均阅读量调查的有关数据。在国际上人均阅读数量是一个比较通约的指标,就其收集到的其他国家的数据来看,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xx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阅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国民保险意识。
养生固本,增强国民体质论文。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全文。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阅读题篇七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xx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的阅读率均有所上升。其中,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xx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5.1%,较xx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3%,较xx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即数字化阅读率)为58.1%,较xx年上升了8.0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首次超过传统图书的阅读率。
手机阅读率首次超过50%阅读群体呈低龄化趋势。
报告显示,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的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例如,xx年有49.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比xx年增加了5.0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xx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8%,较xx年上升了9.9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个小时。
调查发现,手机阅读主力人群呈现“年龄越小,阅读率越高”的现象。手机阅读人群的年龄大多集中在18~29周岁、30~39周岁、40~49周岁这三个年龄段,占到手机阅读人群总体的九成(90.7%)。其中,18~29周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为42.7%。
手机阅读群体最喜欢的手机小说类型为言情,占26.3%。其次为武侠,占20.7%。接下来依次是青春(17.0%)、玄幻(16.4%)、穿越(14.0%)和古韵(4.6%)。
在对微信使用情况的考察发现,有34.4%的成年国民在xx年进行过微信阅读,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4%)进行过微信阅读,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聊天、查看朋友圈中的朋友状态是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选择比例均超过80%。看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阅读公众订阅号发布文章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2.9%、67.1%和20.9%。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认为,目前微信阅读主要呈现碎片化、跳跃式的形态,不少内容不准确,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因此目前完全依赖微信阅读来获取知识是不可能的。
68.6%国民呼吁当地举办读书活动专家建议向农村倾斜。
调查显示,在xx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2.0%的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8.2%的国民认为阅读数量比较多,38.3%的国民认为阅读数量一般,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从成年国民对于个人总体阅读情况的评价来看,25.8%的国民表示满意,16.3%的国民表示不满意,另有47.6%的国民表示一般。
对我国国民偏好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57.2%的成年国民更偏好“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4.3%的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23.5%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3.4%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另外,有8.0%的数字阅读接触者表示,在阅读过某一电子书后还购买过该书的纸质版本,较xx年的7.1%上升了0.9个百分点。
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期望程度要高于城镇居民。有68.6%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比xx年的66.3%略有上升。其中,城镇居民认为当地应该举办阅读活动的比例为65.5%,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则高达72.3%。魏玉山建议,全民阅读推广的活动应该多向乡镇、偏远山区倾斜,满足居民的阅读需求。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阅读题篇八
据媒体报道,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较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成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提高,20首次超过50%,达到51.8%。同时,我国成人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新媒体阅读已经形成规模。
新媒体阅读的确容易形成碎片化倾向,但也有较多优势。最重要的是,它让全民阅读得到落实。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6.8亿,很多都通过智能手机,来浏览相关图片,查询资料,就连最偏僻的乡镇角落,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者,也学会了“现代化阅读方式”,阅读行为通过手机传达到了基层角落。公民阅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朴实扎实,深入人心。
苏格拉底曾把文字比作“有毒的礼物”“会拉大人与人心灵与心灵直接对话的距离”。我们用传统思维“一味否定新媒体阅读”,何尝不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担忧”呢?作为新阅读实施者,他们有没有得到收获,愿不愿意继续阅读,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国民阅读率的不断上升,也证明了他们愿意选择这种方式。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利文森认为,人的主体性会促进媒介向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观点显得更积极一些。
与其抱怨,不如对新媒体阅读进行科学引导。如可以建立现代化的公共阅读资源库,为公众提供更多方便。另外,还要多提醒网络阅读的“双刃剑效应”,让大家提升网络自控力,逐步培养独立自主、懂得思考的网络阅读习惯。
更多调查报告范文推荐阅读: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阅读题篇九
“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精神世界以及未来的成长轨迹。因此,谈及全民阅读,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优秀读物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至关重要。
某中学曾做过调查,一年静下心来读完10本书的教师已是少数,学生的平均数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没时间看书”。
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好的读物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远。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创十年新低说明啥。
xx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xx年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xx年提高1.48本。相较于成年国民xx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77本,青少年阅读的状况略好一些。
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一方面,该调查是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2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仍较低。
来自北大图书馆的调研更不容乐观,据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教授介绍,xx年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总数为62万本,是近xx年的最低数量,而在xx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
除了阅读量的不尽如人意,阅读的内容也不容乐观:许多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显示,近年来最受大学生欢迎、高居排行榜前三的大多是《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和《盗墓笔记》之类的通俗作品。同时,“相比原著,青年人更喜欢看经典作品的影视版,以别人的视角代替自己的阅读。”武汉大学文学院赵小琪教授还指出,远离原著是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普遍趋势,而这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有知识,却缺乏独立和深刻的思想”。
“回忆20年前的大学时代,‘至乐莫如读书’是那时许多人的座右铭,读书、思考、讨论成为那个时代公共领域的一个基本特征,大多数学生毕业前几乎读遍了校园流行的哲学著作和图书馆的争鸣小说,现在的大学生却鲜能如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君超教授分析。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阅读题篇十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78.6%,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6.6%,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45本。
本次调查从20xx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调查对成年人群的调研放开了年龄上限70周岁的限制,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全年龄段人口。
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97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回收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并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57亿。
(一)国民阅读率上升0.2个百分点。
(二)三分之一的人使用微信阅读。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
(四)纸质图书阅读和手机阅读时长增势明显。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增势较为明显;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
(五)调查新增pad阅读数据。
(六)阅读新闻仍为主要网上活动。
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具体来说,有74.8%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3.6%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同时,互联网的娱乐功能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64.4%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3.4%的网民将看视频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6.1%的网民将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还有35.6%的网民将网络游戏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19.5%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七)纸质阅读地位未被撼动。
另外,有8.0%的数字阅读接触者表示,在阅读过某一电子书后还购买过该书的纸质版本,较20xx年的7.1%上升了0.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