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16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一
跳绳课从健身体育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自我锻炼的意识。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自练、互评能力,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活动目标:
1、掌握双脚跳绳的方法,发展弹跳、协调能力。
2、通过跳绳活动培养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意识。
3、学习各种跳绳的动作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跳绳的要领。
4、利用多种跳绳练习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协调、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
5、培养学生时间与空间的感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增强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发挥潜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措施与方法:
1、校内:各班可利用周三的第七节课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活动,将跳绳达标活动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训练,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班主任老师、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的作用,组织、指导并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跳绳达标活动,掀起我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
2、校外:班主任老师动员学生回家与家庭任何成员自由组合进行训练,形式不限,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家长(或亲人)亲身参与和了解学校活动,共享一份欢乐,达到共同健身、携手育人的目的。
四、活动安排:
五、周工作安排:
第1周:阅读性内容----体育常识:课堂常规
第2周:体验性内容----跳跃:双脚连续跳上跳下
第3周:延伸性内容----双脚交换跳单绳
第4周:体验性内容----双脚交换跳单绳看谁跳得多
第5周:体验性内容----并脚跳单绳
第6周:体验性内容----并脚跳单绳看谁跳的多
第7周:运动参与----行进间跳绳
第8周:运动参与----跳绳游戏
第9周:体验性内容----绳操
第10周:体验性内容----绳操和跳绳游戏
第11周:体验性内容----跳绳
第12周:体验性内容----行进间跳绳比赛
第13周:运动参与----跳绳
第14周:延伸性内容----体验双飞
第15周:体验性内容----跳绳,游戏
第16周:运动参与----自己创新跳绳
第17周:体验性内容----考核跳绳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二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2、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我校用学生平时上课用的短绳编排了一套“静力绳操”,把平时的广播体操换成“静力绳操”。这种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模式。
3、体育节系列竞赛活动。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
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学校体育节中举行各种形式的跳绳比赛。同时,增加了“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的表演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快乐跳绳”的体育运动精神。
4、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跳绳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跳绳兴趣小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
通过跳绳课堂教学、“静力绳操”、跳绳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节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跳绳运动氛围,使我校跳绳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跳绳运动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绳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积?这些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长。
2、评价的策略
(1)适时的教师评价。基本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跳绳练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后半段进行适当评价,过早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
(2)学习评价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单元初期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承担,而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正确引导学习,此时教师评价相对多一些,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对少些,单元学习后期,逐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
(3)评价方式和发展性内容。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已口头评价、学生的口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和相互评价、教师教学后记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性内容还根据教材发展有所变化。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未成熟,是从学习到熟练的定型时期,教师多指导,不要让学生在泛化期中过多接受评价,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学习的态度、行为上,应以激励和表扬语言来肯定学生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情趣。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三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跳绳”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跳绳”校本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跳绳”校本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材提示:
1、锻炼价值很大,可以锻炼耐力和体力,尤其能改善双脚移动能力,强化脚关节。
2、手臂参与旋转运动,可以锻炼肩关节和腕关节。从消耗热量看,是长跑的90%。
3、易学,不需要特殊技巧。一边,一边可以听音乐哼哼歌曲,轻松好心情。 俗话说:摇绳练臂力,练腿力,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跳长绳不灵敏的上去,跳短绳子不灵敏的摔倒在地。同时也是其它体育运动很好的练习方法。
二、实施建议:
一、学习方式、方法或组织形式、步骤:
1、初学,可以先将绳围绕身体摇一周跳跃(即加一次垫跳)。
2、反摇双脚跳时,摇绳要注意使绳子触地,防止绳摇得过高,兜脚失败。
3、时上下肢协调配合,运动要自然放松,上体要保持平衡。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
4、单摇熟练后进行:正反摇高抬腿跳;反正摇前踢腿跳;正反摇交*脚跳;打脚跳等。
5、双摇跳时,可先做徒手模仿双摇跳的动作。跳起两手做双摇(连续快摇两次)的动作。
6、定时跳。以1分钟一组,要求快速跳并计数,每次练习3—4组,也可分组比赛。
7、迎面接力。距离30—40米,也可绕杆跑,每杆8—10米,结合各类游戏。
8、带人跳包括:一人带一人跳;一人带多人齐跳;一人轮流带两人跳等。
9、集体“8”跳长绳、交*跳长绳、长绳中跳短绳、行进间跳长绳、旋转跳长绳。
10、跳双长绳。当跳入者近端的绳将要着地(或当跳入者远端的绳刚离地)的时候,学生由正面或斜面跑至绳的着地点附近,用单脚交换跳或双脚跳和方式进行跳跃。
三、学习重点及要求:
跳双长绳难度较大,重要是摇绳和跳入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再强调以相同的速度摇绳。跳双长绳的频率比跳单绳的频率快一倍,因此,开始练习时慢一些,待较熟练后再逐渐加快。可以先挑选个别同学试跳,注意强调跳入时机,以及三人配合协调一致。评价:单人要看:上体正直,不过分前倾,两手体测摇绳,前臂手腕配合与跳起同步。
双人要看:带人者摇绳子速度要均匀,被带者上绳时机掌握得好,两人协同配合。
跳长绳要看:摇绳人摇绳速度是否均匀,幅度是否稳定,两人默契协作好;人进绳、出绳的电动机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和同伴之间的配合。
可以定时(如一分钟,计算次数);也可定次(中途子不失败)跳多少次。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四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将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基于“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结合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视作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逐步把本校建成教学上的高效益、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校本课程的依据
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林散之曾经这样说过:“学写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宇,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由此可见,规范性地写好汉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语文基本功。小学生写好字不仅可以培养他们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意志品格,更是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汉字是用线条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方块结构。在教师日积月累的教育中,孩子们逐渐对汉字的形体美有所感悟,就能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写好字的良好愿望。人能写字,反过来字也能“写”人。当学生将字写正确、结构比例恰当,达到整齐、清楚、易认、美观的要求后,便养成了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意志品格。汉字不只是纯粹的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演绎成一种文化。汉字它记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个性的精灵。写字不单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写字还具有审美的价值,她所传承的是民族文化,民族的精神。小学生学写汉字,写好汉字,就是接受汉字的熏陶。
我校试图从育德、启智和审美三个维度,努力构建一个把书法与育人功能相结合、书法训练与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相结合的训练体系。在我校“以学生为本”的教改精神引领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校提出了“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育人目标,学校开发实施了以书法为主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试图营造一种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课程的内容
四、课程实施的策略
1、优化师资,发挥团队精神
书法辅导教师综合素质和学识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书法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我校书法教师的专业水平,我校成立了教师书法社团。教师每周必须完成一定的书法作业,在期末,书法社团的教师必须上交作品,参加评比。
2、成立学生书法社团,外聘专家进行教学
为了培养我校学生书法兴趣,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我校成立了学生书法社团,并且外聘了两名书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两名书法教师均为常州市书法协会会员,不仅自身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而且在教学上也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外聘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的书法水平有了较快的进步,我校的部分学生在一些书法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寓赛于练,展赛结合
常州市和钟楼区每学年都要举行二、四年级的硬笔书法比赛,我校也将它作为一个固定赛事。做到每年有比赛、每学期有展览,学生现场书法比赛、师生毛笔书法作品展、班际手抄报作品展和书法课堂作业展。大型的展览安排在大展厅,小的展览则将书法作品张贴在橱窗展示。
每次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书法展览和比赛,我校都能认真辅导学生创作,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真正做到师生全力以赴、共同进步,达到了寓赛于练、以展览促比赛的目的,也达到了老师、学生和学校“三赢”的目的。
4、多元展示,提升品味,是书法特色教学的一大特色
我校将创建书法特色校园,这项工程加快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步伐。通过多渠道的文化传递和多元化地展示我校书法教学的成果,丰富了我校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全面美化了校园,整体提升了我校师生的审美品味,在校园内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艺术氛围。
(1)、我校将利用长廊和教室的走廊宣传我国书法的历史和书法名家的作品以及师生的书画作品,在校园内形成的书法艺术长廊,将用多块活动大展板固定在办公楼一楼大厅和有十几个可供书法作品展览的橱窗,这种展示规模本身就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2)、每个学期的教室环境布置评比,让学生自己书写座右铭、标语,出版黑板报、墙报等,学生整天沐浴在书法艺术氛围下,潜移默化的作用十分大。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五
为认真落实《××县教育局区域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水平,把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作为教育发展的灵魂,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根本,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校园文化创建工作计划,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校园文化特色学校。
一、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思想
立足学校实际,围绕创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建设,以“发扬传统文化,升华课程文化,创新活动文化,提升环境文化”为抓手,抓管理、抓建设、抓创新,打造一座环境整洁优美、管理制度完善、学习气氛浓厚、文化底蕴深厚、师生发展和谐的有山区特色的书香校园。
二、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目标
着眼于培育师生人文精神和提升人文素养,做到特色突出,成效显著;教育质量整体提高,教学管理规范发展。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积极创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精神家园、学习乐园和生活公园。
三、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1、发扬传统文化,用标识文化提升环境之品位。
建校时,我们在校园内设计了三处标志性建筑:一是古代状元旗样式的学校门口,二是少先队旗样式的建校纪念碑,三是最南端的“奋进”雕塑。三座建筑物相互呼应,寓意人才辈出。我校的实践基地、雕塑、办公室、教室、功能教室等都有命名,标识牌美观大方。一句提醒,让人体会出珍惜时间、感叹光阴的启示;温馨提示,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就连花丛间、树林中、草坪旁也点缀着石文化的光亮。这形态各异的观赏石与绿树、红花、碧草、天真烂漫的学生相映成趣,构成了师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标识文化提升了校园文化层次,拓展了德育美育的外延。
2、升华课程文化,构建农科教一体化教学模式。
我们把实施农科教一体化教学与创造高效课堂结合起来,深化山区素质教育。我们建立了四个校外实践基地:德育活动基地(响水崖村临朐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响水崖东沟村齐长城遗址)、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少年农校学习实习基地(苹果园、桃园、山茱萸园)、社区服务基地(镇敬老院、神牛谷风景区)。我校的农科教一体化教学,20xx年被市教育局评定为全县唯一的素质教育传统项目。
九山镇是著名的生态林果大镇,立足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挂牌成立少年农校,设立四处校内外实践基地,聘请3名当地人才为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基地学习果树管理知识,回家后协助农业劳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为完善农科教一体化,我们组建了“山里红”少年农科院和“白云”气象站两个社团,积极开展了科普学习、科学研究活动。
“山里红”少年农科院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搜集资料、社会调查、进行小课题研究,编写了印刷精美,内容丰富的五辑校本课程——《知识方舟》、《认识校园植物》和《果树管理知识》,一本本图书让学生爱不释手,弥补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不足,丰富了学习生活。我们还和县气象局联系,建起了“白云”气象站,成立了兴趣小组,学生学会了观测风向,测量风速、雨量、气温等,不但学得了气象知识和技能,而且还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管理果树提供了气象服务。
3、创新活动文化,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
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每个教室前设立了闪光台,张贴学生有创意的作品,展现学生的闪光点。学校设立了《校园之声》广播轮播制。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每日轮流主持校园广播。学生根据需要提前收集广播素材,准备演讲稿,并且能及时发现周围有意义、值得思考、借鉴的素材进行播报。
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全校性的最高学生艺术竞赛活动,至今已开展了十四届了,参赛作品都要经过精心准备,代表着各班学生最高的艺术水平。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 (包括歌咏比赛、书画比赛、普通话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英语发标准音比赛、文艺演出等),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素养,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心和荣誉感,培养一大批学生文艺骨干。另外我校的 “周末小星星儿童社区俱乐部”、“飞彩”社团、“小百灵”社团、“再绪神话”社团等等活动继续优化落实,共同构成我校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活动体系。
我校将一改往日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以“四项基本功”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而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个性,点亮文化之灯,扣开心灵之门,提高办学品味,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六
一、课程开设的需求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
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针对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规》进入校园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没有,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弟子规》第三、四部分讲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他人诚实守信,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由此可见在《弟子规》进校园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弟子规》校本课程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高一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阅读原文。
三、课程教学理念
《弟子规》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理念应当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1、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能懂会学的自主解决,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顾况《行路难》)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这一点,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优秀的经验,自无须赘言。《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弟子规》校本课程也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如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文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纵横联系,指导运用: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朱熹)。《弟子规》校本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弟子规》这样的古文古训,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礼仪行为的课程是可行的。但是,仅仅是诵读文字、解释句子、读懂意思,这样的课程,目标是有欠缺的。学生不会理解得很渗透,对行为改善的帮助不会很大。
作为校本课,引导现代的学生来学习古文古训,应该为其注入新的含义,在目标上加进一些现代的气息,这是该思考的。古时候的弟子规,多是从礼仪角度讲的。但是,做为现代人,我们该怎么样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校本课该思考的问题。
1、研究。研究就是去探究文字背后所存在的科学道理。把古人没有讲出来的意义、没有想到的意义研究出来。比如:“年方少,勿饮酒”,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字背后的科学道理。
2、悟理。悟理,就是用心来体会文字背后所表达的一般性的做人道理。有些行为礼节,现在已经不再讲究。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文字背后表达出的人与人交往的一般性要求。如“揖深圆、拜恭敬”
3、表演。表演就是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文字所描绘的行为动作,让孩子在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来产生对好的行为的“好”,对不良行为的“恶”,而不是停留在道理上。
4、批判。《弟子规》中有贞节烈女的一些要求。既然是古训,其间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我们不能够因为其间有糟粕就不再要求学习,也不会因为它是古训就全盘接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去批判。我们要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发展和培养的个性,主见意识。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其一,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宋代朱熹主张先读《近思录》,次读“四书”,而后及于“五经”,均要求熟读成诵。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弟子规》校本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
其二,《弟子规》是古代经典篇章。这些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规》校本课程所选内容,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故事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校本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使《弟子规》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五、评价建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来说,应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针对《弟子规》校本课程,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如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从学生《弟子规》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弟子规》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弟子规》,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使评价更具综合性。
自我评价。通过反思,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
小组间评价。同学之间互夸,互助,共同进步。对以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共同确定努力方向。
师生之间互相评价,《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不单单是学生的事,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这样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还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七
为了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进一步展示我校落实素质教育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学生都是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音色较好,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比较有音乐潜力及天赋的孩子。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有经过上学期的训练,也基本了解气息、歌唱的正确位置。但也存在气吸的浅、位置低、口腔张不开、下巴紧等现象。
二、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使学生达到声音上的和谐统一、自然清新、明亮甜美的效果,需要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现象。并逐渐扩充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吐字等现象。
(一) 科学正确的气息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如静坐练习、抽泣练习、放松叹气练习、闻花香练习等来体会胸腹式呼吸法: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训练等。这一环节,我采用先集体示范讲解、再“一对一”严格把关检查指导的方法。
(二)重视发声训练
每节课根据学生的气息及声音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如: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弹跳有力的唱法训练等。
(三)努力做到字正腔圆
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学生“奶声”“扁嘴”的现象、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发声状态和正确的母音口形,多用“a”“o”的母音训练。针对字头吐不清、喷吐能力差的学生,多用爆破音的字进行练习。并让学生坚持说普通话。掌握好普通话的正确发音。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四)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先学低声部旋律。
三、歌曲的演唱:
掌握了声乐基本功,队员将把发声训练与歌曲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满足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需要,如:独唱、重唱、组唱等。使学生更多得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通过排练好一首歌曲,不仅有利于学生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四、曲目的选择:
本学期,将重点排练《让我们荡起双桨》
五、活动时间:周三下午两节课
总之,我将努力完善我的教学,尽我所能,让孩子们那甜美、纯净的童声充满校园。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八
一、校本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意图:
随着新目标英语全面推广使用,中考英语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不断增大,书面表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多。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课程目标:通过词法,句法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熟悉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能根据题目。提纲和图表,写出故事梗概,各种文体的,简单的应用文。要求内容贴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四、实施教师具体情况:
朱玉娟老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初三(一)、(二)班英语教师
五、选课学生具体情况:
初三(一)、(二)班全体学生练习写作,
六、具体实施方法:
(1)能熟练的运用基本词汇,扩大词汇量。
(2)巩固语法和结构,并适当加深语法知识、强化写作技能;扩大英语阅读量。
(3)通过提纲式写作,,给出关键词,写出完整文章等方法手段。
(4)通过学生练习写作,开发学生英语的思维和运用英语的各方面的能力 。
(5)要求学生呢个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培养篇章结构,书写较长篇幅作文。
(6)、给学生更多机会展示自已,授课过程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主,每写一个话题都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己写,自己练。
七、工作安排:
1、时间安排:4月份至6月份
2、课时安排:俩周一课时。
3、内容安排:通过对招领,日记,书信,通知,以及说明文,记叙 文,看图说话等的写作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4、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5、授课地点:教室
八、评定方式与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便主动。通过学生的作品给出优或良等。
九、达到效果: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会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日常应用文,以及一般内容的其它文体的文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社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九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我校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我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文件,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新课改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管理、考试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整体。为了改变现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所以有必要开发校本课程,并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课程开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特长培养,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开发的资源分析
小学年龄的孩子们都有爱动、爱跳的特点,而且模仿能力特别强,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孩子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姿势,还有的学生有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
少儿舞蹈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少儿舞蹈的动律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发掘和开发校本课程。
1、社会资源
现在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发展,特别是艺术教育。而且有的家长具有较好的艺术水准,对孩子的发展作用很大。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在于帮助那些正在成长历程中的孩子们,把他们生命中隐秘的天性之“美”挖掘出来。孩子们长期的接受系统而科学的舞蹈训练,会使其原有的“自然形体”变成“艺术形体”,即使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而是混杂在人群之中,也同样会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气质。
2、学校资源
原平第七小学是一所新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学校将准备在近几年中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一些市级或其他级别的舞蹈比赛。
3、教师资源
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有特长的教师,我们根据我校原有的师资力量,专兼结合,将实施的任务具体落实到体育和音乐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身上。
三、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和地方资源,设置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的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1、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包括压腿、下腰、肩部等柔软度的练习、身体协调性的练习、 音乐节奏感的练习、舞蹈组合的练习、 思维开发的练习。
2、让学生欣赏风格爵士舞,中国古典舞(基训、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蒙族、藏族、维族、朝鲜族、傣族、苗族、彝族、汉族) 及成品舞蹈等舞蹈。了解风格爵士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等舞蹈的特点。
3、通过舞蹈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少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身体素质;提升形体和气质美感,培养少儿活泼、大方,敢于表现的性格。
4、通过形体舞蹈的专业训练,增强幼儿肢体柔韧性,保持优美体态,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塑造形体的同时,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5、主要通过形体训练和舞蹈感觉的内在练习及节奏感训练等,培养孩子们的优美体态和审美情趣,提高学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6、让孩子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中去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在韵律的舞蹈下感受健康快乐的人生!让孩子体验学习舞蹈的快乐,在快乐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塑造他们优美的体形和健康的身心!
四、课程开发的策略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喜欢的活动方式。
研究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的欢乐的种种活动方式,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学习信心,因此,我们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调查学生的喜好,从而制订相应的课程种类,相应的教学方式,如何安排课内外联系等诸多因素,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加以编排。
3、专业舞蹈老师授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我校在教学中,让青年骨干教师、专业舞蹈老师任课执教。
4、安排学生从事实践活动。
安排实践活动,是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充分利用各级组织的活动,如新年联欢、“六一”联欢等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的运用于实践,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检验自己,使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开设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评价的主体
校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由上级领导、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教师等组成。
2、评价的内容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
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采取成长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评价方法
评价可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方法。
六、保障机制
1、制度监控保障
(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兰云霞 副组长:栗春霞 郝振武
成员:乔红丽 王新宇 刘昕 李旭佳 茹新悦 刘红霞 曹舒雯
顾问:校外名师、专家
(2)设置校本课程开发审查委员会
组长:郝振武 副组长:贺贤丽
成员:张梅芳 聂晓霞 樊辰华 王颖
(3)设置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指导委员会
组长:侯杰夫 副组长: 郝振武
成员:贺贤丽 张梅芳 聂晓霞 樊辰华 王颖
(4)设置校本课程开发顾问小组
校外名师、专家等
2、经费保障
为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将进行专款专用,给校本课程以充足的经费保障。
3、评价措施保障。
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准备阶段采用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和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价,层层监控,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背景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学校根据开发者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难易、课题开发的背景等进行背景性评价。
实质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编制阶段,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从数量、质量、速度等多方面进行实质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后,根据师生对校本课程的使用情况反馈意见、出现的情况等进行诊断性评价。
4、管理保障
校本课程,虽以活动为主,但从教学观点而言,它也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法定的,因而上足、上好学校课程也是严肃的。因此,我们对学校课程必须加强管理。
(1)学校课程组织管理。
在该项研究之初,我们认识到建立研究组织,加强学校课程的组织领导,是搞好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保征。学校建立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要负责审定方案和计划以及课程改革的外部环境的创设和协调工作。在领导小组之下组建学校课程的研究小组,教科室主任、学校课程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组成,具体承担实施研究工作。根据学校课程教学需要,分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网络形成正梯形结构,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
(2)学校课程教育思想的管理。
学校课程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把学校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与传统思想惯性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学校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要从21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我们培养的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活动课程在教育转轨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充分利用政治、业务学习,讨论、研究课程、教材改革的意义、目标、任务和要求;另外广泛宣传和发动社会各界及家长的支持,使学校课程改革逐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活动课程研究的顺利进行。
(3)学校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①教学计划的制定。各年级制定学校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有层次的各类活动。 ②活动方案的编写。
③严格教学制度。学校制订课题管理细则、教育科研奖惩条例,运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
(4)活动课程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管理。
现代教育环境是构成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我们不断创造条件、增加投入,改善场地设施,积极联系活动场地,开辟校外基地,发挥社区优势,同时优化师资素质,实行专兼结合,创设良好的活动条件。
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规划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收集资料。
2、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3、实施阶段,各年级根据校本课程的教材认真实施并征集意见,同时规划第二期的编写工作。
4、总结、完善、提高。
总之,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有助于学生形成特长,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有助于学校形成特色。我们将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把学校课程做强做大。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十
一、开设此特色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汪生虎
副组长:李建玲
组员:曹永川、赵春兰、宋占菊、汪玉福、张永兰
各年级实施教师:
三、课时
各班周四下午第三节为英语校本课,每周1节,每学期20节。
四、教学结构和方法
指导教师按年级分布,制定计划
六、特色校本课程研修的方法和对象
此特色校本课程在全校1——5年级学生中开展研修,以学期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修。
七、课堂教学结构:
1、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
2、操练句型。
3、学生分角色表演。
4、评价。
八、评价办法
1、班级评价
由小组长组织评比、评价和交流并评出每星期优秀学生,并在登记表中做记录。
对班级的评优代课教师自行奖励。
2、指导优秀教师评选标准
(1)指导教师工作负责、热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研态度及作风。2分
(2)指导教师能够结合教研小组的研究进度,适时为小组成员进行开题,中期及结题报告会,帮助学生对研究活动有更好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研意识。 2分
(3)指导教师能够经常与小组成员交流,沟通,了解与监督小组的教研进展,对同学们在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3分
(4)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学习达到规定的要求,完成质量好,优秀率高。3分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十一
课程名称:合唱
课程类型:艺术类型
授课对象:1-2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18课时,每周五下午二三两节课
课程定义:
我校开设小学合唱校本课程是按照课程的定位、性质及课改的心理念,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学生的现有水平,制定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音乐主线,通过音乐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坚持技能与情感的统一。指导学生在训练课程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现。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探索最终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经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统一。遵循本课程集体与个体和谐的特殊性,良好的处理其中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
1、 以生动形象为手段,以陶冶感情,培养情操为特点,通过富有个性的自由形式,潜移默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形式美和内容美来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促进儿童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让学生通过舞蹈认识美、体验美、表现美。
2、发挥合唱活动教学的种种优势和特长,重视它的美育功能,在教育孩子时能起到“健全其体魄,完善其心智”的作用。
3、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感性的,实践的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
1、基本功训练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来难度更大。但是,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注意呼吸训练和发声训练和歌曲的艺术处理。
合唱教学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只有在两下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做到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总之,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有表情地歌唱可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还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进团结,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赏析优秀合唱实例
经常选听选听少儿金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等名曲,让北京银河少儿合唱团和上海小荧星伙伴合唱团的歌声为他们提供典范。提高欣赏水平,了解一些优秀合唱作品的表演风格和表现形式。要精心选取能够唤起儿童美感的合唱歌曲,把它合理地组织在一起,然后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系统教育。
3、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对孩子们所实施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发展儿童全面素质这一中心来进行。合唱教学虽有其独特性,但也要围绕这一教育总目标来进行,既要发挥合唱教学独有的育人功能,又要为儿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整体效应。
a在培养孩子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健康情感时,就可以选择像《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这一类题材。优美的旋律也将给他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爱国主义教育亦在潜移默化中地进行。
b在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时,则选用像《星星的暑假》《小足球队员》等歌曲,寓教于乐,使学生们在愉快、乐趣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三、课程实施建议:
1、表现和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小学教育中,合唱是理想的美育教学形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生动,求实是他们的天性之一。通过声音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所以我们教师的素质要不断提高。
2、合唱音乐是音乐和文学(诗歌)的结合,也是声乐和器乐的结合,适合表现诗的意境和哲理性思想内涵,历代各个时期作曲家常用乐曲的精华谱写成合唱音乐来表达博大精深的创作思想。从浩如烟海的中西方合唱音乐中挖掘、精选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古典的、现代的、艺术的、创作的、革命的合唱作品。引导学生们整理、收集、查阅作曲家的经历,作品的历史背景、体裁形式、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演唱合唱作品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场地,简单易行,是行之有效的启迪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团队精
四、课程评价建议
1、教师所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否丰富多彩,符合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新意,有价值。
2、合唱艺术教会学生对音乐、对人生、对社会的功能和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演唱熟悉的作品给了学生们成就感和满足感。作为合唱辅导教师,强调我们自己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师以美育人、以美储德、以美启智、以美创景的能力,需要我们教师对合唱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之外,还要教师对合唱艺术教育、教学都要有所研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并以能够开展高水平的课外艺术教学活动为荣,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为荣。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十二
一、背景与目的
“校本课程”的思想,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基础课程改革中已经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它从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校的跳绳活动,一直在宝应处于优先地位,拥有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及教科研能力较强的体育教师队伍。上述优势为开设绳毽校本课程提供了资源、人力保障,同时营造了课程开发得天独厚的氛围。因此,我们萌发了开发校本课程的设想,试图通过绳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创办学校办学特色,推进素质教育。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20xx年6月《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2、学生的需要。由于校本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是课程的开设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此,校本课程的设置是考虑学生的需要,使绳毽校本课程成为对学生发展“真正有意义”的课程。
3、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a、人力资源。(如学校现有技术水平较高的教练员队伍,有较多掌握跳绳技术的家长及文化课教师)。b、先进的现代化设施,(设施宽敞的室外场地)。
(二)、课程目标:
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符合我校实际,能满足学生需求的绳毽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我校跳绳在宝应乃至扬州市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学校素质教育。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跳绳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拼搏精神,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形成。通过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和运动能力。
(三)、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的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跳绳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跳绳”校本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跳绳”校本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开发过程
1、启动阶段:20xx年2月—20xx0xx年3月
启动、筹备、学习理论、设计方案、组织讨论、论证、确定方案、编写校本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①、第一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按照研究目标,初步实施方案,由跳绳教学入手,逐步向课外体育活动、跳绳比赛延伸。
②、第二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研究。
③、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跳绳校本课程体系;认真梳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3、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撰写结题研究报告。
三、实施途径、内容、方法
(一)、跳绳教学——抓好普及。
我校在跳绳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体质、掌握跳绳技术技能为目标;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提出“参与 热爱 享受”的口号。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做到人手一绳,注重知识性、娱乐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行为能力、运动能力,以及较强的体育意识和习惯。
(二)、课程超市——发展特长。
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好地落实区局课程超市的实施意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为体现体育活动的自主性、趣味性、科学性、实效性,结合“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体育活动,以竞赛促活动,以普及促提高,发展学生的特长。
1、活动对象:七至八年级全体学生。
2、活动时间:
(1)、校内活动:
(2)、校外活动:节假日(包括寒、暑假,星期天) 放学后
3、活动办法:
(1)、活动内容
(一) 1、入门练习
2、基本跳法:单摇等
(二)、:1、单人单摇
2、单人双
3、双人的入门练习
4、基本跳法:一带一单摇等
5、花样
6、游戏
(2)、活动形式:1、集中辅导
2、分散练习
3、优生表演
4、教师讲评
(3)、具体操作办法: 1、学校统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学生家长负责技术指导。
3、班主任负责组织管理。
4、学生自己利用时间进行活动。
(三)、跳绳比赛——促进提高。
每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跳绳比赛
校本课程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施以科学的跳绳锻炼方法,使他们的身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校本课程还可培养学生从事终身体育的能力,并让他们认识到跳绳校本课程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在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十三
课程目标:
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参与花样跳绳学习的热情,要让学生“爱跳绳、会跳绳、跳好绳” ,让学生掌握花样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同时提高学生体能、自主锻炼的能力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及高尚的团队精神,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学校方面:通过特色活动开展,培养一批热心于花样跳绳教学的教师,部分教师在特色教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花绳教学方法,探索花绳教育的育人功能,并加以推广;全面推动学生特色工程,使花绳活动真正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打造学校花绳文化。
课程实施办法与课时分配:
课程实施采用体育课教学和活动课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每班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花绳教学,下午的活动课全校统一进行花绳练习。
课程评价:
一、开发花绳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是体育新课程和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我们确定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培养主线,以“快乐体育”贯彻教学全过程的改革思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因此,学校开发花绳校本课程是体育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全面开面体育阳光运动的要求,同时还是园区教育局开展“体教结合”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1、从身体方面来说,可以有效增强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使学生的身体更健壮。
2、从心里方面来说,跳绳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自信心,提升承受力。
3、从伦理方面来说,能让学生养成自律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从智力方面来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平衡感和节奏感。
理论价值:1、肩负增强学生体质的“使命。”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接班人的身体状况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号召在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因此,花样跳绳肩负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使命”。
2、行为彰显的课程活动平台。花样跳绳活动,只要开发合理,设计科学,可以成为有目的有计划引领学生把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行为彰显的课程活动平台”。
二、开发花绳校本课程的优势。
根据学校学生多,场地相对比较小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开展花样校本课程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一)简单易行,利于全面开展。花样跳绳是在普通跳绳的基础上适当加上花样动作,比较简单。且该项目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半小时可跳,三分钟也可跳,操场上可跳,走廊里也可跳,只需一根绳子就可以,因此可以发动全校学生参与此项活动。
(二)可简可繁,根据实际情况编排花样。花样跳绳的动作繁多,学校可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创编不同难度的动作,难度可大可小。
(三)花样繁多,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绝大部分孩子觉得跳绳是很有趣的事情,花样跳绳因为加入了更多的花样动作,同时在加入花样的时候还可以创编一些顺口溜、童谣等,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观赏性强,可以表演展示。花样跳绳因为其花样变化多端,因此有很强的观赏性,适合在各种场合进行表演、展示。学校在普及花样跳绳的基础上可以组建校队,加大训练难度,有机会可以走出学校进行展示及参加各类比赛。
(五)增强体质,激发学生意志。花样跳绳比普通的跳绳更能训练人的弹跳、速度、平衡、耐力和爆发力,同时可培养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顽强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六)危险性小,安全可靠。就器械稳定性,运动危险性,场地安全性来说,都是安全可靠、让人放心的运动项目。
三、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的设定。
课程目标明确、清晰,充分考虑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提出了花绳课程的总体目标及不同年段的阶段目标。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编排,教材框架清晰,层次分明,科学合理。学校将花绳特色纳入体育课程,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初步摸索出了适合各年级段的教学方法。一、二年级以“情境激趣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绳趣;三、四年级“竞争合作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手脚协调的能力;五、六年级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组织培养学生的花式跳绳水平。
四、花绳课程的评价体系。
制定了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作用的评价标准。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一般适合于花样跳绳、双人跳绳、集体跳绳的评价,定性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定量评价一般适合于个人跳绳评价,定量评价时应因人而异,对不同年级、性别、和基础不同的同学要有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跳绳的评价应把定性和定量评价二者结合起来。下面例出学校一至六年级跳绳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参考。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校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增强审美意识,为向往艺术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目标。
二、课程开发的目的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绘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绘画教学与研究,我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我校拥有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和优美如画的校园环境;全校学生对学绘画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办特色学校,育合格人才”“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是我校办学的宗旨和目标,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一贯的追求。实施绘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考虑,决定将国画作为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三、课程组织机构
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苗龙
副组长:孙利军
成 员:刘艳会 张凤勤 张晓燕 高明利
四、课程实施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中国绘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具有绘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绘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低年级
1、了解点、线、面的关系。了解不同的线的变化会带来不
同的画面效果。
2、描画临摹
(1)收集素材。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寻找收集儿童眼中的素材。
(2)接触现成的线描画。
(3)分析线描画。
(4)临摹。
3、写生
(1) 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进行写生。
(2) 师生共赏,共评。
(3) 针对在写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分析。
4、课外活动。
(1)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画展。
(2)条件允许的话,带学生室外写生、
(二)、中年级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纸方法。
4、利用色彩调配产生的变化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构图的方法及策略,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
(三)、高年级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2、认识笔、墨、色彩。
墨: 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笔及色彩变化。
4、让学生体验绘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绘画。
5、欣赏绘画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并能落款命题等。
9、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秦巴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10、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创作。
六、课程实施安排
1、时间安排:每天学生和教师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集体活动。
2、活动形式: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共同学习绘画。
3、课外活动:挑选绘画较好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 定时组织活动。
六、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级,并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作业、参赛、评比等形式得以展示,还可以让学生将最满意的作品装入学生成长记录册中。
2、教师评价
(1)教师每周上交绘画作品(根据所学内容上交)。
(2)教师要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规定的课时任务。
(3)教师要注意做好学生作品以及在各级各类参赛活动中取得成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七、总结与反思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做好评价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通过评价来不断完善和修订,并把前一轮评价结论作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实施的依据,使校本课程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切实加以改进。要积极吸纳新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校本课程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
八、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评价小组进行检查评价,计入教师量化考核。
2、对于组织较好的教师在教师绩效工资方面给予考虑。
3、 对于此项工作突出的教师在评优评模方面给予加分。
4、学校在经费投入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十五
一、课程开发目标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
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课程开发安排
美术校本课程:漫画、设计、国画、素描、美术字及应用。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校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成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形成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艺术教育校本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温情,附着到每一个发展主体上,延着主体的个性特长润湿、蔓延,甚至深入到主体的骨髓中去,使主体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编写教材,付诸实施。把对学生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开发教师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各类研究成果展示。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将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长廊”,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手抄报、一个小制作……)放到艺术长廊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些作品将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四、保障的措施:
1、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3、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贾利民
成员:李占宇、陈连华、赵福民、付德才、张福义
授课教师:和明明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总结篇十六
一、研究对象,问题来源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七号文件)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当前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跳绳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活动所需场地小,活动时间地点都可因人而异,适宜于所有的孩子参与;其次,跳绳类项目在我校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绳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学生的体质,辅之以花样变化,孩子们喜欢,容易学会、乐于接受,掌握一两项技能可以确保终身锻炼的需要。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通过“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创建研究,在丰富学校阳光体育内涵,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互助共进合作精神的同时,切实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并让学生感受跳绳带来的成功体验。
具体如下:
1、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跳绳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套学校自编独创的绳操;
2、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绳”技能,熟练掌握2种花样 “跳绳”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应用,为未来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3、通过的扎实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提升;
4、在开展学校“跳绳”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校本化实施形式的“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努力形成学校绳类体育特色文化,特色学校。
三、研究措施
1、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
2、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
3、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习、使用情况:座谈、问卷、观察、个别访问。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跳绳项目的开展情况的研究,找出理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
3、归纳整理法:搜集、整理调查、考察所得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
根据阳光体育项目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研究目标的具体要求,我校的绳类体育特色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自编一套适合学生的、活泼有趣的绳操。
2、 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集体项目和个体项目相结合、基本与花样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3、 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课内如何确保基本技能的达成,课外如何调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大课间、活动课、体育节如何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各种途径实施的有效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前测数据与后测数据对比分析体质变化情况);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如何在实践中形成文本经验、如何对项目实施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或方法(提炼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