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美术房子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一
一、课题:老房子
二、教材分析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该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如何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家乡的老房子?它有什么特点?如果你是画家,你会怎样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你心目中家乡的老房子?让学生回忆家乡的老房子,在爱家乡的情绪中观察,讨论家乡老房子的美感,分析老房子特有的结构,让学生在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同时更加的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环境。从教材的内容上看,这节课的设置能为学生以后学习美术绘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观察家乡的房屋建筑,了解有关知识。
2
、技能目标: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用流畅的线条描画出能体现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老房子。
3
、情感目标:了解老房子的历史,感受老房子的美感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培养爱家乡、爱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理解并运用平行透视的原理,表现老房子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
难点:能大胆用色或尝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出老房子的美感,提高造型表达能力。
五、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拓展。实施过程中,我立足面向全体学生,拓展思维,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教材内容设计合理,更贴近现实生活。在设计内容上亲切、自然、使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更容易接受。
六、教法学法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还有基本的知识结构水平和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结合本科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同时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活动探究”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综合素质。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老房子的图片资料以及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们深入欣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老房子
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老房子”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从欣赏家乡的老房子入手,播放家乡建筑景物的相关影片,营造身临其境的视听情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式样、风格,启发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概括表达。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说一说“城市里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为什么还保留一些老房子?”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想象,让学生了解老房子既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渗透着本乡本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观念。有目的的让学生观察,了解,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故乡、热爱故乡。从而引出课题——《老房子》。
(创设依据: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二)引导启发,用绘画等的方式表现家乡的老房子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面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构造出自己心目中家乡老房子的美丽景色。首先,我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家乡老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基本的欣赏步骤,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描画景物首先要学会取景和构图。可以通过展示同一景点不同取景的效果图,让学生掌握取景和构图的基本技巧——取景:画面景物的选择(根据景物的远近可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构图:将选择好的景物在画面上合理布局(大场景采取横幅俯视构图:物体适当画小一点,近景突出景物的近距离及局部结构;主要景物或者放在显要位置,或者用色鲜明);找出老房子中有特色的景物(注意取景和构图),定出大体位置,从画面中心开始画。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表现建筑景物的取景、构图及色彩搭配方法,拓展学生关于家乡老房子的认知。在训练学生形象记忆的同时引出房屋建筑的结构细节(地基、墙角、墙体、门窗、屋顶)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关于房屋构造的认知,为下一步的创作提供了多样的`素材,接着,我让学生交流探讨,引导学生选取合适颜色的色笔,构思自己家乡老房子的特色,选取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构图大致勾勒外形。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发了学生的想像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愿望,为后面的创作做了铺垫。
(创设依据: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自主探究,大胆创作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动笔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创作。“不管采用哪种表现形式,动笔前要做哪些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促使学生作画之前周密思考画面的构图(横、竖)画面的主体描绘对象的位置与大小及大致形状,接着在动笔。学生通过对自己所熟悉的房屋的描绘,学习深入细致地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线的丰富表现力,让学生初步掌握平行透视的基本知识(平行透视又称主点透视、一点透视、景物走向纵深时,与视平线相平行,即平行透视)。在学生完成之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教材范图,让学生赏析范例作品所表现的方法,评述该方法的具体效果。引导学生重点思考涂色工具与画面效果的关系(大块面对比强烈的用色——油画棒效果比较好;线条细腻精致的效果——水彩,荧光笔较好;整体感强的画面用油画棒图前景,水粉图背景等)。接着,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提示学生:不管用哪种方法务必注意房屋的结构特点,合理表现透视现象及线条疏密组合,画面效果才会出色。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讨,学生无拘无束地抒发自己的天真和质朴,描绘家乡的老房子。在此环节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地表现画面。
(创设依据: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理解、分析、概括、想像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展示评价
待学生绘制完毕后,我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各自叙述在绘制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和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评述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是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学会肯定自己,欣赏他人。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绘制好的作品带回家送给亲友,以表达他们的心意。
(创设依据: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考虑到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创作家乡老房子的体验和理解,加强实践能力。在解决绘制房屋的重难点时也紧密结合学生动手创作的进行。这就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九、板书设计
课题:
《老房子》
取景:近景、中景,远景
构图:横、竖
房屋结构:地基、墙角、墙体、门窗、屋顶
技法:透视,线条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二
苏教版小学美术《老房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每一条街巷,每一栋老屋,每一座桥梁,每一尺驳岸,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关丽的传说。《老房子》一课,着重引导学生从观察老房子的外形特点,了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让学生能真正触模城市的文脉,品味城市的精神,并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某种特殊的气氛,产生相应的情绪,并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本课的立意所在。
用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将拦房子在现在画面,是记录学生直接体验的`一种美术活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地区的老房子的特征,还要对各国、各民族的老房子的建筑有所知晓。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寻访本地老房子,对各国、各民族、各地区老房子的建筑风格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老房子的写生或记忆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家乡老房子别具风格的古朴美,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老房子历尽沧桑的陈旧感及别具风格的古朴美的体现。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
a课前采访祖辈老人或建筑师及查寻有关资料,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
b收集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房子的建筑图片、照片及文字资料。
c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写生工具。
五、教学过程:
○讨论、引领阶段:
学生将收集的各种老房子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结合各文字资料、图片讨论各国、各民族老房子有什么特点?
引导欣赏一些老房子的写生作品,并针对作品提出相关问题:
1你喜欢哪一幅写生作品,为什么?
2你喜欢哪种表现形式,能否学着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作品?
3如果让你来画,你准备如何表现?
○示范、提示阶段:
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根据一张老房子的现场照片,讲解写生时取景与构图,并做相应的示范。
提出外出写生注意事项:
l写生时注意安全。(不要逗留水池边、马路上、建筑工地等地。)
2写生时尽可能不在太阳直射下作业。
3选景时果断,不要游移不定。
4写生时注意景物的取舍及主题的表现。
○练习、内化阶段:
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老房子写生,在联系住户后,写生前带领学生内外观察、增强感知。
巡回指导时帮助一部份学生取景,把印有老房子的图片和画有老房子的画面分发一部分学生,让其临摹或以部分临摹添画的形式完成作品,增强其自信心,鼓励勇于表达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现所思所想。
○小结、展评阶段:
集中写生一角,让学生自荐得意作品,进行个性评价(评价中鼓励学生用一些专业用语:以构图、线条、色彩、表现形式为界定)。
○收拾、整理阶段:
整理身边的丢弃物、爱护自然环境,保持周边整洁。
○拓展延伸:
带领学生到城市新盖的仿古建筑前,对比前面写生的老房子(或出示图片),讨论:人们都说老房子既有历史价值又有艺术价值,为什么有些地方既在拆除老房子,又在盖新的仿古建筑吸引游客,这符合国家保护文物的法律要求吗?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三
小学美术课件
一、教学目的:
1. 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记忆,想象,并有绘画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记忆,想象的能力。关于色彩的应用。
教具:放大范图若干张。二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画笔是小朋友的好伙伴,我们常常用它描画心中的梦想。可是小朋友知道吗?小画笔也有自己的梦想和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请小朋友说说,画画他们的故事好吗?板书课题《小画笔的童话》
2,读画。书本上有许多美丽的图画其中小画笔的一家画的小朋友和小画笔快乐地玩耍。画笔和天上的小星星-----画笔像树木一样的生长。这幅画和画笔小树林画得有点相似,这几幅画都把画笔拟人化,突出他们的可爱和实用。欣赏范图:小画笔愁眉苦脸,原来它们抱怨主人不好好爱护它们,把它们弄得遍体鳞伤,有的还折断了。这幅画教育我们什么?
生:……
3,作画步骤:
(1)先划出小画笔或小朋友的基本形。
(2)添画出画笔的花纹,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尽量表现出情节。
(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
三,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四,进行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指出不足之处。
[小学美术课件]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四
小学美术湘教版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画,想,做等方法对热带鱼进行装饰,初步理解装饰的概念。
2、使学生懂得运用画、剪、撕线条进行装饰的表现方法。
3、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观赏热带鱼的外形,花纹,色彩,指导学生掌握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添加上美丽的花纹。
教学准备:
教具:范作,示范用具,热带鱼的录像带,彩色笔,白纸
学具:教材、课堂练习、彩色水笔,彩纸,剪刀,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摇摇头,摆摆尾, 一串水泡吐出嘴。
水泡水泡水里游, 那是它的小皮球。
2、学生说出答案“鱼”,教师出示一条美丽的鱼。
3、出题:穿花衣的热带鱼
4、解释“热带鱼”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是穿花衣的.热带鱼和热带鱼有什么特点? 带着问题看录像。
二、欣赏教学,感受鱼的特征及美态
1、放录像,热带鱼的欣赏
指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加深对热带鱼特征的认识和记忆:鱼的外形的几何特征,鱼身花纹及色彩的特征。
2.小组讨论:你喜欢热带鱼吗?为什么喜欢?
通过提问,点出热带鱼的美感特征(外形美,花纹美,色彩美)并回应引入的问题。
三、学习装饰热带鱼
1、教师讲授与示范制作的过程。
1)折出(画,撕,剪)热带鱼的外形鼓励学生采用各种不同方法制作,外形上也可大胆创新。
2)示范用画和撕贴花纹的方法装饰热带鱼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运用画,剪,撕,折,贴等方法表现热带鱼。
五、情景教学,师生共同创作画面
1、教师出示一张黑板长度大的白纸――――海底世界
2、学生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做的鱼贴上大画面。
2)再鼓励学生联想录像带的海底世界,共同添画上或剪贴出背景及其他生物,使画面 丰富。
六、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谈感受。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五
第一课 明与暗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素描范画,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①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②把纸卷一下,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
③把纸折一下,放到灯光下,有什么变化?
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④把纸揉皱了,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通过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1.把石膏球体摆在桌上,观察光线照射时,我们有什么发现?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2.出示石膏几何体观察,找找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画出优秀的作品。
第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射灯、静物桌、衬布。
教学过程:
一、演示绘画
同学们,怎么作素描画呢?
师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并讲解画法。
1.整体观察分析。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标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铺大色调。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近实远虚。)
4.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二、学生实践
1.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明暗素描,师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三、欣赏讲评
1.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总结
通过同学们动手作画,谈谈你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表现了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
第1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请你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板书课题。
二:欣赏发现
1、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请你谈谈对图片的体会
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角度不同、远近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2、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请你谈谈这些自然的景色中,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
小结: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3、请你用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三: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六
小学人教版美术课件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知识、线条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 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这群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小学美术学习的基本方法,知道了课堂授课的基本程序。对于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可以做到熟练运用,对于剪刀、绳子等手工工具也有一定的认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的提高,在接下来的二年级美术课堂上,应该继续坚持绘画和动手的结合教学,使得孩子在意识和动手方面继续提高。
三、教学主要措施
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 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创造性的培养: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花花衣》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流动的颜色》
第二周《染色游戏》
第三周《装饰自己的名字》
第四周《彩泥世界欢乐多》
第五周国庆节休息
第六周《奇妙的电话机》
第七周《对折剪纸》
第八周《对印的图形》
第九周《蜻蜓飞飞》
第十周《画出你的想象》
第十一周《儿歌变画》
第十二周《巧用瓶盖》
第十三周《回家的路》
第十四周《做一道拿手“菜”》
第十五周《我和马儿在一起》
第十六周《风来了》
第十七周《会转的玩具》
第十八周《电脑美术》
第十九周《指偶剧场》
第十九周《丰富多彩的玩具》
第一课流动的颜色
教学目标:
1、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几张范作,以及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七
小学美术课件模板「推荐」
教学目标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线的组织及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线的种类
1、折线,反应心情,吸引孩子兴趣。
2、做找线游戏并揭题
二、授新课——线的美感及表现力
1、感受生活中的线
2、看课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
3、线的情感性
小组讨论、记录,回答。
4、线的运用和表现
(1) 欣赏课件中中外画家的几幅线造型艺术,感受美感
(2) 赏析赖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
(3)赏析线画《缅甸仰光大金塔》
(4)赏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画
三、课堂作业
1、讲述“我的.梦”(语言描述)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的梦,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述自己记忆最深最感兴趣的梦。
2、请大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用线画出来,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作业要求:可自己创作,也可自由组合共同完成。选择适合自己所画内容的纸、笔把它通过不同种类、不同粗细、不同疏密变化的线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画
五、作品评价,课外延伸
作业布置
用各种各样的线画一幅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可自己想象,要求表现出线的疏密变化又有秩序。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八
湘教版小学美术课件
湘教版小学美术课件
第一课 春节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
2、技能目标: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3、情感目标: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
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在哪里听过的?
生:倾听歌曲《春节序曲》。
师: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小组讨论讨论。
生:小组讨论过程。
发表讨论结果:在过年的文艺晚会上经常听到。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厉害,听出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春节序曲》,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春节序曲》来《过春节》,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二、探索新知
师:首年老师可要发问了,每年的什么时候是“春节”?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师:教师总结。农历正月初一。除夕之夜是农历12月30日。
师:老师要问问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生:吃年饭、放鞭炮、看春节晚会、压岁钱、互送贺卡等。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那么老师给同学们今天带来了一些过年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欣赏过图片,那么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了,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过春节吗?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
生:小组之间讨论。得出结论:农历正月初一。
师:那么除夕之夜呢?
生:农历12月30日。(也就是小年)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精彩表演,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调动学生的情绪)
师:把你看到的记下来,看谁看的最仔细。(提出要求)
师:在刚才的小动画里你都看到了主要介绍出了春节的哪些活动?
生:扫除、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年画、爆竹。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课件(出示课件里主要介绍的几项活动项目)。
师:除此之外,你在小动画里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花灯笼,吃团圆饭、看春晚节目、舞龙舞狮、逛庙会等等。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课件(指出在课件中出示的画面,让学生更深刻理解)。
师:既然学生看到了这么多得画面,那你们想不想用手中的画笔把自己对春节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给描绘出来呢?
【学生活动】学生绘画过程。
三、展示学生作品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过春节的时间。
生:我学会了春节都有什么习俗。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真会用自己的眼镜善于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真是细心极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仅用眼镜去“看”,更要学会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看”。
第二课: 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
课件 、凸面镜 、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
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2b铅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你们,你们仔细地观察我,我们彼此永远地记住对方。(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你的眼睛真大!你的小鼻梁真高!你的眉毛真浓!……)
师:记住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远地记住你们了,你们记住老师了吗?谁能说出老师的特点?
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老师的多个特征。师及时进行评价:你看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特征!……
师(总结):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由此可见,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同学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观察密不可分。好,上课!
(二)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
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
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凸面镜和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师:先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轻轻地拿起你面前的小袋子,从里面拿出我们的教具。师拿出凸面镜,请小组内的同学看看镜子里你的脸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了?
生:脸变得鼓起来了。
生:眼睛和嘴巴变大了。
师:大家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就是凸面镜,我们的哈哈镜就是照这个原理制作的。
师:举起你面前的凸面镜或者小勺子,举得稍高一些,和头平齐,把它从远处慢慢地往前拉近,看看你的脸型和五官分别有什么变化?
生:脸变长了。
生:鼻子、嘴巴变得特别大。
生:鼻子、嘴巴都变长了。
生回答的同时,师在实物投影仪下板画。让同学们评价观察到的和老师画的是否一样。让学生感受作业纸内人物的大小及构图和线条的使用。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白色的作业纸上,添画上你变形后的眼睛、嘴巴和鼻子。
4、 精讲点拨,评价反馈。
师: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孩子说一下自己抓住哪些特点来画的。
生:我的眼睛变得特别大,所以,我突出了这个特点。
……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变化时我们要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
师:对,变形时,我们就是要抓住人物脸上或者是体型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完成板书)
5、巩固训练: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业。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
作业要求: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
6、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效果很好,评价时抓住以下两点: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2.了解黑白画的构成方式。
教学重点: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疏密组织的技巧,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
学 具: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感受黑白画
1.猜谜导入:(谜底:螃蟹)
2.了解螃蟹的形态、特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美术作品中的螃蟹,重点欣赏装饰画螃蟹,感受其美感。
3.导出课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黑白画的色彩只有黑、白、灰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运用了变化丰富的点、线、面来组织的,所以看上去显得那么丰富。你们知道这种独特的黑白色彩的画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黑白画
1.出示范画:请大家仔细观察,选择你感兴趣的花纹,找出画面当中黑、白、灰的变化方法。
2.得出结论:点、线、面的疏密变化、排列搭配,形成画面不同的黑白灰效果。
三、探究黑白画
1.探究黑、白、灰的效果:黑、白、灰是黑白画的三大要素,黑、白
第三课 春天来了
一、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生机蓬勃的季节。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美术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观察、了解、欣赏春的气息、春的风采,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初步训练观察的能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记忆和表现能力。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变化,有意地选择色彩和搭配颜色,用鲜艳、丰富的色彩表现春天的美丽。
教材展示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春天的绘画方式,如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油画棒画、水彩笔画、彩纸剪贴等,以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本节课可以与第2、第3、第4课组合成一个单元,从“造型表现”逐步演变到“设计应用”,从各个角度、用各种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表现春天,各课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好相互间的承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四、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季节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揭题。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出示课题:《春天来啦》。
3.引导思考。
(1)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天空、空气、水、花草树木……)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让学生了解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
(4)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
(5)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4.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
(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
5.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
7.作业展示,评议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2)让学生评议,教师小结。
8.延伸部分。
(1)提问:你还能换种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中欣赏春天美景。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 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
2.学生回答。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多媒体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 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三、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 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 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四、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 人物等细节。 (2)画上淡淡的水彩。 (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五、欣赏学生作业 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第二课时
一、看相片,说故事
1.多媒体出示一组校园的相片。
2.学生欣赏。
3.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二、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1.多媒体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 现出构图的散与乱; 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 舍。
2.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 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三、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1. 多媒体出示一幢建筑的线描写生作业,引导学生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指导学生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 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四、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
2.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3.多媒体欣赏线描淡彩建筑设计效果图。
第五课 蔬果的联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蔬菜、瓜果、雕刻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 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 “池塘里的小青蛙”。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 知,巧妙联想
1. 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联想
形体(圆鼓鼓)
南瓜 色彩(黄绿色) 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
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要求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
四、赏析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
2.分组自由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 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3.教师拍摄作品。
4.欣赏石玩作品。
第六课 花团锦簇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2、养成细心、耐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等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 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课件展示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课件展示各种下花、绢花、塑料花、纸花等图片
二、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 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 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 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 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 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等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展示一瓶纸花实物 课件展示或板画与实物结合展示 课件或纸花实物展示
三、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 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 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展示各种鲜花的造型
四、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二课时
一、欣赏提高 1.欣赏花卉包装作品的图片,渲染温馨气氛。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包装纸花的方法和种类。 (1)包装材料:彩纸、纸盒、瓶子、花篮等。 (2)包装的花枝数量:几枝、多枝。 (3)礼物类型:花是包装主体,花是礼物上的附属装饰。 (4)其他。 课件展示花卉包装图片
二、交流讨论 1.分组讨论送花方案:做纸花想送给谁?送什么花,送几朵,怎么包装纸花? 2.分组讨论:采取合作还是单独制作的作业形式? 3.师生交流制作计划。 板书或课件展示送花方案
三、创造表现 1.根据计划制作纸花。 2.自主或合作包装纸花。
四、欣赏评述 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2.鼓励学生下课后把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第七课 剪纸故事
一、教材分析:
《剪纸故事》这节课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要求学生画出人物外形再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
二、教学目标:
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难点:
刻剪人物的外形和细节。
五、学具准备:
红纸、剪刀、刻刀、胶水、白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草地喂松鼠的故事”。(贴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剪纸的故事|”板书。
4、剪纸的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呢?
5、指名学生回答。
6、剪纸是我国民间的装饰艺术,它主要是用剪刀剪和刻刀刻统称剪纸。
二、故事交流
1、在你身上或你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1、先在纸上画人物的外形,然后剪出人物的外形。
2、剪出人物的细节,衣纹。
3、组合粘贴。
4、添加背景或道具。
四、欣赏、剪纸故事作品
1、教师贴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
2、打开课本16页欣赏学生的作品。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
1、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作品展评。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4、小结:故事每天都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发现受到启发愿我们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反思:这节课是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让学生把剪出的人物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剪纸的形式。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通过对剪纸这种独特的形式学习来和民族艺术更为贴近。但在巡视教学中发现学生不敢动手剪,有的剪了人物的外形,不会剪人物的细节,学生平时对剪纸接触少,动手能力差。
第八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
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案: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 (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1.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三、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五、交流评价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六、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第九课 妙笔生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3、使学生感受并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 爱。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中国画的技巧 教学准备 毛笔、墨水、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1、欣赏卡通毛笔动画 2、思考:用什么工具画的,这种画称为什么画?
3、小结:毛笔、颜料、墨、宣纸等为中国画的工具。 4、板书课题
(二)、尝试感受 1、学生用毛笔蘸墨在生宣纸上尝试练笔(点与线的组合) 2、思考:画出来的画有什么特点? 3、小结:纸能渗透、墨有浓淡的特点。
(三)、欣赏比较:
1、欣赏范作。
2、思考:自己的作品与范作有什么不同。
3、小结: 范作: (1)线条有粗细、长短、浓淡的变化。 (2)点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3)画有虚实的变化。
4、这种变化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四)、新授
1、教师示范四幅小作品,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小图的区别在哪里?
2、小结:①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完成;②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 较浓的颜色一笔完成;③先用墨画,再用色染;④先用笔画,再用墨点。
3、 学生尝试练笔。
(五)、拓展思维 1、学生欣赏教材上的中国画、花卉图片。 2、学生谈构想 3、请学生上来随意创作。 4、师生点评。
(六)、学生创作 (七)、交流赏析
第十课 中国龙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a、 能表现龙的形态特征,并画出较细致的花纹。
2、 过程与方法
a、 在探索中学习中国龙在中国文化的广泛应用。
b、 在小组合作中用线条表现龙的动态与花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a、 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b、 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发生兴趣。
二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中国龙的文化艺术,让学生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能运用线条画出较细致的花纹。
三 教学难点
能表现具体的龙的形态特征。
四 作业 要求
1、 基本要求:
小组合作绘画图案
2、 较高要求:
小组合作有细致纹样的龙图案
3、 个性探索:
小组合作绘画有整体美的龙图案
五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北京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欣赏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全景环视照片。
2、揭示课题----中国龙
* “中国的古代建筑和古代文化都用龙作装饰,为什么中国人民这么重视龙?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 学习”中国龙”英语单词——chinese dragon
二、新授
1、“同学们经过课前对龙的资料搜集,你知道龙在世界上到底存在吗?”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小组讨论:你听过有关龙的故事吗?你了解龙的文化吗?
5、龙文化的广泛运用。
欣赏:a、邮票、雕塑、器皿、玉器等;
b、 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四、学生作业
1、“原来龙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
2、 听音乐《龙的传人》,激起学生的民族热情。
3、 “让我们发扬龙的传人的团结精神,小组合作一起描绘我们中华民族的巨龙吧!”
五、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描绘
2、创造出来的龙的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六、课内小结
学生评价。(结合学生自己讲述的创造意图进行评析,以表扬、鼓励为主。)
1、 我认为哪一组最团结;
2、 我认为哪一组画得最棒。
第十一课 有趣的线造型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 在线绕活动中,有趣的线绕画发现有趣的线绕画形象。
实践与创造: 体验不同线条产生的艺术魅力有趣的线造型。
欣赏与评论: 介绍自己的有趣的线造型作品,有趣的线造型点评同伴的作品
知识点:
学习流畅的线条。
技能要求:
学会用胶水一笔画的同时把绳线粘上。
教学重点:
运用各种材质的绳线,绕成作品。
教学难点:
在一笔画基础上展开联想。
教具准备:
学具:各种绳线、胶水、油画棒
教具:有色卡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尝试:
1、欣赏课本
提问:课本上的画是用什么做的?
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有趣的线造型
3、教师拿一长线,演示线绕画。
①让学生欣赏到在随意的线绕中发现有趣的东西有趣的线造型。
②对绕出的形象进行想象。
象什么?
③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想象教师进行涂色、添画。
4、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用长线在桌上尝试绕线,随意地绕,注意线条流畅。
5、欣赏讲评
你们绕地的图形像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绕线时要有重叠、流畅。
二、讨论与制作
1、提问:用什么方法固定线?
2、小组讨论:固定方法是什么?
3、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演示固定方法。
注意:胶水不可太多,保持干净。
方法①边绕边涂胶水,固定。
②涂好胶水再绕线。
4、学生绕线练习
选择喜欢的纸与线,边戏边贴。
三、发散思维:
1、想一想
欣赏绕好的画,想象一下象什么?
2、添一添
在绕好的画上根据想象用水彩笔添色或添形象。
四、欣赏讲评
1、自评:学生交流创作体会。
2、互评:根据线条流畅,想象丰富的标准互相评价作品
3、奖励:比一比哪一组小星星最多,表扬。
板书设计:
有趣的线造型
第十二课 色彩取样
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自然色彩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2.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想象思维。
教学设计:本课实际上是两个教学环节,一是做色卡,二是移植色彩组合。教师可要求学生选择教材中三组色卡之一进行移植作业。学生的图案设计最好采用装饰画的形式,色彩组合比较自由,因为色彩的移植要比较严格地按照原颜色的比例搭配,学生作业时必须突破固有色的框框,不考虑物形根据颜色分类,只考虑颜色所占比例的大小在物形中调整安排。
教材分析:教材中选了蝴蝶、鹦鹉和鱼的图片为色彩取样,将它们身上的颜色整理归纳出来,成为一组组的色卡,用作图案设计的参考。本课正是向学生介绍这种获取优秀色彩范本的方法。
教具准备:范作,水彩画具。
学具准备:白纸,水彩或水粉画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人。
今天,先请同学们猜两个谜语:
1.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蝴蝶)
2.绿衣衫,套绿褂,住在房里爱上架,嘴尖舌快会说话,人家说啥它说啥。(鹦鹉)
学生猜出正确答案的同时,出示蝴蝶、鹦鹉挂图。
(二)新课讲授。(板书课题。)
1.色彩分析。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挂图,(和课本照片相同,也可用投影仪放出)想一想,蝴蝶和鹦鹉主要有什么色彩?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学生答。教师以蝴蝶为例进一步诱导:这些色彩所占面积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学生回答,教师迅速在黑板上按比例画出色彩。
2.教材分析。
请同学们看课本。原来这些色彩给人以浓浓的秋天的感觉。
3.作业步骤。
(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
(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组颜色涂绘。
4.作业要求。
(1)两只蝴蝶和鹦鹉的颜色任选一组。
(2)颜色面积配置与自然物图片的色彩大致相等。
(3)涂色尽量匀整。
5.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小结。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色彩取样
作业步骤:
(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
(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
第十三课 藏书票
教学目标:w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2、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纸板、剪刀、刻刀、报纸、水彩色、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这是什么?一般放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
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提问: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二、 发展阶段:
1、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
2、藏书票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制作:
(1)绘画(一次只能绘制一张,重复性小)
(2)用蜡笔拓印
(3)制版印制(一次制版印制的张数较多)
3、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制作制版的同学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四、作业展评
第十四课 风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 难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教具准备: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 学具准备: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不能把所有的材料都带来。不可能自己用竹子制作风筝的骨架。
教学建议 可以叫学生去买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然后叫学生进行组合拼装。这样就简单的多了。
课后反思
由于材料的局限性,不能够把风筝制作的很美观。
教 学 过 程 本人教学思路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1.导言(单元概述)。
(1)春天来临,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鸟在枝头歌唱,树木吐出嫩绿,泥土散发着芳香。春天象征着生命,春天象征着希望与力量。伴随着春风,美丽的风筝飞上了蓝天,它把人们的理想希望带入美妙的境界……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
(2)根据同学们的提议,我们将进行《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就是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届时将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优秀资料奖、优秀设计制作奖、放飞奖、合作奖等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
2.任务。
(1)你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你爱动脑动手,思维活跃,喜爱美术,你认为这次活动是你展现才能的机会,应该把握,即使没有做出优秀的作品,对你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实践与锻炼。
(2)请4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并且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
3.过程。
(1)活动1(课时1),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
①小组准备工作:
a.将全班同学4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
②收集信息资料:
访问网络查找你认为需要的信息。或者在图书馆查阅相应的资料。如果你访问了不止一个网站或者查阅了不止一本书,用分开的纸分别记录从每一个网站或每一本书中得到的信息。或进行风筝艺人访谈,市场上购买、收集各种风筝实物。
④整理、筛选、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
a.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调查报告,展示形式,风筝知识擂台赛,评出优秀资料奖小组。
b.在教室里举行收集的各种风筝展。
希望这些同学收集的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2)活动2(课时2),制作风筝。
活动建议:1.制订小组制作计划和分工,设计怎样的风筝样式图样?希望能够发挥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资料参考:风筝的图样集,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帮助。
①扎制风筝,上线是很关键的一步。
老师的提醒:
a.风筝的架子要求左右对称,不然风筝两边轻重不一,难飞上天。
b.连接可用棉线扎制,比较牢固。
c.贴桃花纸可以用胶水或双面胶,胶水不能太多,不然纸会破的。用的纸要略大于风筝架子。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再共同探讨解决。
②绘制风筝。
老师的建议:
a.风筝的图样装饰可以是传统的,可以是依样画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老师期望着你的创意表现!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b.画风筝的时候注意用颜料时水分不能多,不然纸要破的。
c.可以再次上网查询资料。
(3)活动3(课时3),放飞风筝。
在一个晴朗有风的下午,在学校举行放风筝比赛。
老师的活动建议:
①小组内分好工,让每位组员都参与放飞,跑步快的同学建议做领跑员,其余同学做风筝的架飞和保护工作。体验放飞风筝成功的快乐及小组合作放飞。
②如果几次放不上去,请同学不要灰心,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出色表现!
③活动后用绘画日记的形式把放风筝的场面和放风筝的体会画下来写下来,如果你用其他的形式表现也可(如摄影)。
④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放飞奖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
(4)活动4(课时4),个人、小组空间展示《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展览——(评价)。
①老师和各小组长进行讨论,如何办好我们班级的《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的展览。
第十五 课银饰之美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金银材质的认识。2.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掌握银饰品基本款式的表现技能,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构想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重点 :
1、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构想思维的能力;
2、教学过程以银饰品造型训练为核心展开教学;
3、在提高学生的银饰品造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的观察与分析方法,并提高与之相应的艺术表现技能;
三、教学过程:
1、使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认识,明白本课程学习意图。
通过对金属材料、各类宝石的了解,使学生能够用肉眼区别其类别,能够更好的掌握与银搭配的能力。
2.老师简单地导入后,同学们分成了4组,带着湖南省博物馆教育中心精心制作的学生工作纸,到展厅去思考完成题目。当孩子们找到了工作纸上的重点文物时,兴奋地招呼着其他同学:“快来,快来,我找到了。”看着他们趴着在桌上填写文物资料的那股认真劲,你能感受到这群孩子对于苗族文化以及银饰艺术的浓厚兴趣。
3.同学们回到了活动区,老师和大家一起核对答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作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了解了苗族银饰的特点和苗族人为什么喜欢佩戴银饰之后,同学们分成4组开始自己动手做“银饰”,有的组制作发簪,有的组制作颈圈、胸吊牌,还有的组则负责银衣片、手镯、耳环、戒指等配饰的制作。大家认真地剪、贴、画,并热闹地讨论着、商量着,共同完成了“银饰”的制作。最后同学们推选了一位女生来扮演“苗族阿妹”,把制作好的“银饰”统统戴到了她身上,此次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九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 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3、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重、难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
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
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 蓝+黄=绿 红+蓝=紫
——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
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 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 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 戏珠”,精美异常。
1.学生欣赏分析。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c、 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 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 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2.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3.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4.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
(造型、材质、感受)
1.学生欣赏。
2.学生分析。
3.学生记录。
4.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交流本课的感受。
3.教师加入讨论。
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导入
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 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 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 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 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里昂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继续完成作业。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完成作业。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 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凝固的音乐——建筑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十一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二课《农家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场景,相对而言农村孩子对自然景观较为熟悉,本课的学习是绘画,剪贴,制作与活动的综合体验,通过不本课,即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又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愿望和憧憬,并体验到活动的.愉悦感。
学情分析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为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农村的美景,引起学生对农村环境的关注。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创造出农民劳动的情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和艺术互动中,体验画画过程的乐趣。
难点:尝试让学生独立构图,注意色彩搭配合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这首歌好听吗?
生:听过,好听。
板书课题。
师:你们喜欢农村吗?现在老师这里有几张美丽的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生:喜欢,想看。
播放(课件):欣赏美景
展示农村美景的图片。
1.教师介绍这四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来介
绍。为学生分组评述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2.学生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他的原因。
3.学习后的汇报和工作。要多鼓励和表扬发言的同学。
二、巧设活动,快乐学习
活动一,画出自己心中的农村
活动二,举办以美丽的农村为主题的小画展
三、拓展教学内容,畅谈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从农村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农民画家以真诚,朴实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他们的画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色彩强烈,画面热闹,他们用画笔表现出我们的新时代,新生活,真了不起。
小结:许多同学刚才都能用线和形表达自己一定的思想情感,希望你们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景物,画出一些更好看的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练习并自主讨论、互评、互帮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就体验成功的乐趣,满足好奇好学的心理需要。
二、让学生自己更能体验运乐趣,还能使学生身心玩中乐、乐中玩而达到放松的目的。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十二
怎样进行手抄报的设计与制作,大体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准备工作:
1、材料的准备: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办小报得要在之前有充分的准备,这包括: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金水笔(时尚的,颜色里带有洒金粉的,效果特别棒,孩子们喜欢),直尺(50cm左右)、黑水笔(中性的)。(展示准备用具图片)
2、办手抄报的第一要务就是组织稿件。手抄报的稿件一般是从报刊、杂志或书籍上得来的,也可以是由自己写的。对这些材料需要进行选择、加工、提炼从中选出最合适的。选用材料时,应注意:
(1)、要贴近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势来确定内容,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2)、要短小精悍。手抄报的篇幅小,不宜采用过长的文章。
二、版面设计与美化过程:
选择好材料之后,手抄报的又一工作就是编排版面。版面的编排是有很多讲究的,这里只简单地介绍版面变化的两个问题。
1、 体裁的变化。一个版面要有几种体裁,这样版面可以显得比较丰富。特别重要的是,要有文有图,图文并茂。一个版面上没有插图,黑压压的一片文字,就难单调。版面上如果能配合几幅插图,既可以增加版面的变化,还可以从图片视觉形象中得到美的享受。
2、 标题的变化。标题是版面的眼睛,最引人注目。因此注意标题的变化对于创造版面的美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标题的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与正文内容比较)。
⑴颜色的变化。
⑵字号、字体的变化。
⑶位置的变化。
手抄报的美化与设计涉及的范围主要有:版面设计与报头、题花、插图、尾花和花边设计等。
1、版面设计是出好手抄报的重要环节。
要设计好版面,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本期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选用有一定意义的报头(即报名)。一般报头应设计在最醒目的`位置(通常在报的左上角处),报头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必须紧密配合主题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手抄报的主要思想。报名要取得有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名字。(如丝路花雨、苗苗园地等等)
(2)报头一般由主题图形,报头文字和几何形体色块或花边而定,或严肃或活泼、或方形或圆形、或素雅或重彩。
(3)报头设计还应注意:构图要稳定,画面结构要紧凑,报头在设计与表现手法上力求简炼,要反映手抄报的主题,起“一目了然”之效;其字要大,字体或行或楷或其他字体,或彩色或黑白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十三
小学美术免费课件
一年级美术上册《美丽的天空》教案
教学内容:
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的绘画或手工作品。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彩纸、剪刀、胶水、吹塑纸、水粉等材料和工具用多种方法表现美丽的天空。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自由、大胆 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色。。
3.学习剪贴画和绘画技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和对美术课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剪贴或转印等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天空。
教学难点:
作品的新颖和富于情趣 。
教学用具:
视频、ppt、音乐、水粉颜料、水粉纸、水粉笔、调色盒、 白纸等 。
学生用具:
各种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看视频听歌曲《美丽的天空》 设问:视频里的动画和歌曲都在表现同样的一个内容,是什么?(兴趣导入)
生答:美丽的天空 板书:天空
师总:在生活中,我们的天空随着日月星辰、白天晚上等自然现象的出现, 天空也会变成非常神秘……同学们想知道天空是什么样的吗?跟老师一起来了解天空。
二、授新课
1.设问:天空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初步感受并认识天空的颜色)
生答:……
ppt出示几组不同色彩的天空图片(感受天空的美丽)
师总:天空不止是一片蔚蓝,天空也有绚丽的色彩……
2.设问:你在天空都见到过哪些神奇的自然现象?(学生了解常见自然现像) 生答:……
ppt出示几组自然现象的天空(感受天空的美丽)
师总:天空不止是一片蔚蓝,天空也有日、月、星辰……
3.设问:你在天空都见到过哪些东西?(让学生知道天空作为一种空间,它 可以承载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从而丰富天空的内涵)
生答:……
ppt出示几组生活中常见的天空(感受天空的美丽)
师总:天空不止是一片蔚蓝,天空也有朵朵伞花、银燕展翅……
4.这些天空漂亮吗,如果我们要给这些神奇的天空起一个名字,叫什么合适?
生答:漂亮的天空
5. 美丽的天空变幻莫测,我们一起来看看画家是怎样表现美丽的天空的……
ppt出示康定斯基的画《天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表现出幻想中的天空)
设问:他们都像些什么呢?
生答 :……
ppt出示荷兰画家梵高的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技法表现天空)
设问:请你观察一下荷兰画家梵高是怎样表现天空中美丽的云朵的?
生答:……
6.设问:如果让我们来表现一个美丽的天空,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变现呢?
生答:剪、粘贴、撕、绘画……
三、练习
1.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可将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提前做好的天空挂图上 。
2.教师巡视,并及时表扬有创意的作品、纠正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提醒学生注意用剪刀的安全并保持教室的卫生】
四、评价阶段
1.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从内容和制作技巧上进行评价,其他学生也可对其作品提出自己的异议 2.教师对个别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五、教师总结
在自然界中,天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季节和早晚的变化,天空会出现多种美丽的色彩,千变万化的云朵、风、沙、雨及雷鸣电闪,在天空还会有许多鸟、昆虫、飞机、风筝和气球……
今天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天空,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美丽的天空永远的留在自己的心中。
二年级美术上册《新颖的泥名片》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成年人用名片与他人沟通,本课教学力图让学生用简单的浅浮雕的表现方法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爱好。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生活种有许多需要展示和介绍的东西,如动物园里的动物、商店中的各种商品,至于对人们自己的介绍,就要靠名片了。动物、 植物、商品标牌、说明卡都需要用美术技法进行装饰和设计,名片也不例外,泥 名片是儿童们介绍自我的一种尝试。 应会: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隐性内容与目标: 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 表现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
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四、 教具准备:
泥、录像、垫板、现有的压印工具。
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体会泥工制作的基本技法。
1.教师出示及发给学生泥,学生拿出垫板熟悉泥的性能练习泥工的基本制作方法。
2.做一做、比一比游戏。团个汤圆、搓根面条、捏个方块、压个大饼,看谁做的 又快又好。
(二)、揭示课题。
1.看录像,观察录像中的名片,说说名片的形状和花纹、内容,选出造型及设计 最美的名片。
2.观看录像,欣赏做泥名片的工艺过程。说说泥名片的色彩、形状、及装饰说说名片与泥名片的相同与不同。
(三)、体验创新练习做泥名片。
1.讨论:想做什么形状与花纹的泥名片?
2.说说:泥名片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1) 捏出或团出名片外形的面块。 (2)压平成薄片。 (3)借助各类工具装饰花纹。
3.找找身边的学具,可做什么样的花纹。
(1)铅笔尖头一端可画线,平头一端可压点,笔帽、瓶盖可压大小不同的圆圈 等。
(2)用工具在泥上试着装饰,后录像演示。学生做做泥名片,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想象加以鼓励指导。
( 四)、展评。
泥名片演示、讲评、课堂小结。
1.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讲评。
2.请制作有创意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做法。
3.鼓励成功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泥产生兴趣。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十四
小学美术课件资料模板
小学美术课件资料模板:《美丽的鸟》
课时:1课时
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鸟的结构,用各种形式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
2、情感:让学生感受鸟的美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做到保护有益动物。
3、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鸟的结构,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大胆创造各种鸟的形象。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的。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表现形式设计表现美丽的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分组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范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各种材料
(如:图画纸、彩笔、橡皮泥、彩纸、胶水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讲故事《美丽的孔雀》
2、小鸟们很想像孔雀那样变成一只漂亮的鸟,你能帮他们实现愿望吗?
3、导入课题:同学们这么喜欢小鸟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画小鸟好吗?看看谁画的小鸟最美
二、探究学习
1、把你搜集到的鸟的资料介绍给小组的同学,看看谁知道的多。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这些鸟在外形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看课件分析鸟的花纹、抓子、嘴的特点。
(3)放大一只鸟的图片,说说这只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学生根据鸟的结构特点摆拼图。
4、看各种鸟的姿态摆图形。
5、欣赏和鸟有关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6、了解不同表象形式的作品:
出示《写生珍禽图》,介绍写实手法。出示《凤凰图》,问学生画的是什么鸟?世界上有这种鸟吗?它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7、“凤凰”是人们想象出的形象,非常美丽。你能想象并表现出一只美丽的鸟吗?说说你心中美丽的小鸟是什么样的?
三、提出作业要求
用你喜欢的表现形式设计一只美丽的鸟。还可以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再让它到鸟林里来做客。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及课后延伸
1、鸟林里来了这么多小伙伴,谁愿意把自己带来的鸟介绍给大家?
2、谁是最美丽的鸟?谁的样子最奇特?
3、你知道那些鸟是人类的朋友吗?你想对小鸟说什么?
小学美术房子教案篇十五
小学美术吹泡泡课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泡泡吹画的基础上想象添画。
2.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并能创造美。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养成良好的做画习惯。
活动准备:
1.小鱼头饰、泡泡水、抹布、吸管(人手一根)、颜料(红、黄、蓝、绿橙)、幼儿美术画册。
2.美工区提供许多圆形,引导幼儿想像将它们可以变成哪些图形,并把它操作出来。
3.已熟悉歌曲《吹泡泡》。
活动过程
(一)玩吹泡泡的游戏,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
教师和幼儿扮演小鱼跟随音乐的节拍走进教师。教师:“鱼宝宝们,我们一起去水里游一游吧。(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走进教室。)在水里游泳真快活,我们一起来吐泡泡吧!”(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吹泡泡。)
(二)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泡泡吹落在画纸上,引导幼儿想象添画。
1.引导幼儿讨论留住泡泡的方法。
教师:“彩色的泡泡可真漂亮,可是泡泡一会儿就不见了。你们有没有办法将泡泡留下来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幼儿一起尝试。)
2. 引导幼儿想象添画。
教师:“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我看到的泡泡是圆圆的。/我看到的泡泡是彩色的,好漂亮哦。
教师:“你觉得这些圆圆的泡泡像什么呢?”
幼:圆圆的像太阳。/圆圆的像气球。/圆圆的像花。/圆圆的像月亮。/圆圆的像盘子……
(三)幼儿集体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1.提醒幼儿不要将泡泡吹得太大,注意及时更换吹泡泡工具,以免将颜色混杂。
2.在添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醒幼儿,每个泡泡只能变成一种东西。
(四)欣赏与评价。
教师:“快邀请你的好朋友快来看看,告诉他,你将泡泡变成了哪些有趣的东西。”
案例分析
这一活动环境的创设很有童趣,让孩子扮演小鱼的角色,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过程中教师更多以接纳、尊重的态度去倾听、鼓励、支持,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向新的**,孩子们大胆想象,在纸上尽情尽兴地“变着魔术”,有的变成了太阳,有的变成了气球,有的变成了花朵,有的变成了葫芦娃,还有的变成了毛毛虫……他们构思奇巧,想象奇特。同时,教师多方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努力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欣赏与评价时,并不是简单以“像不像”、“好不好”的评价标准,而是一边欣赏自己的创造,一边赞叹他人的成果,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分享了成功的快乐。
案例反思
1.玩中求乐,玩中长知识,玩中激发学习主动性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儿童一般好动喜玩,对世间一切充满新鲜感、好奇感,什么都尝试一下。因此幼儿美术启蒙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玩。活动开始教师便为幼儿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亲切、轻松的氛围: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小鱼跟随音乐的节拍到水里游一游、吐泡泡,幼儿始终沉浸在兴奋、激动中,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从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运用语言、图像加以梳理,使脑海中的形象更加清晰,幼儿的创作欲望很快就激发起来。
2.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作为一个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融入活动中,顺应童心、倾听他们的见解,潜移默化地引领,把从“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幼儿学”为主,让幼儿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给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给幼儿自由创作的机会,给幼儿自我欣赏的机会,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检查正面评价。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的基础上,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坚持从正面加以引导,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
①在提供的材料上要考虑科学、合理,长短适宜;
②要指导孩子合理布局画面,不是吹得越多越好,而应重在创作;
③教师的个别指导非常重要。
结合指南精神,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美术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的误区,以前我们老师往往重视技巧,儿现在则要重视创造,要让孩子学会观察,用手中的画笔自由自在的表达心智和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