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与生活结课论文 化学与日常生活论文(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与生活结课论文 化学与日常生活论文篇一
班级:13工本1班 姓名:杜茂同
学号:201301801103
化学,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初中开始就已经开始接触它了。或许当初没有对化学感到太多的兴趣,所以到现在也是一知半解的。就化学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来说,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下面我就简单的进行分析第一章的知识。
选了这门课后,我又开始对化学有了新的认识。知道生命的定义,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了解了一些著名的为化学做出重要贡献的名人。例如,青霉素是苏格兰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的;三大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经典药物有阿西匹林,安定和青霉素。课堂上老师讲述了很多关于化学的小故事,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可以把这些故事告诉给更多的人。
化学,我了解很多东西。而米勒的穆尼实验更是进一步验证了寻求生物进化的轨迹。45亿年前地球形成,而人类出现距今有5亿年。再谈谈人体的细胞,它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我们都知道细胞种类有很多种,比如白细胞,红细胞等等。对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和研究生长规律,都是可以对我们人体有帮助的,学习这些东西能够促进我们对健康的追求。如何去更好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标准。细胞的衰老及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对此不必大惊小怪。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有助于身体的健康,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由元素构成的,其中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我们的健康长寿也与化学息息相关。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生命体中支撑着生命的是无数的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肽键、酶、核酸等。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类具有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它主要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它由c、h、o所组成,化学式为cn(h2o)n,又叫碳水化合物。糖类包括单糖、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生物界对能量的需要和利用均离不开糖类。糖类物质的主要生物功能就是通过生物氧化而提供能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生物界对太阳能的利用归根到底始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co2的固定,与这两种现象密切相关的都是糖类的合成。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将光能转化变为化学能的主要途径。糖类不仅是生物体的能量来源,而且在生物体内发挥其它作用,它对各类生物体的结构也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有时还起到解毒的作用等。总之,糖类是生命体维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
蛋白质亦然。所有蛋白质都含c,n,o,h元素,大多含s或p,有的还包含其它元素。蛋白质是氨基酸聚合物,水解时产生的单体叫氨基酸。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它的广泛而多变的功能决定了它们在生理上的重要性。有的蛋白质起运输作用,有的起调节或防御作用。酶也是蛋白质,起催化作用,对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dna是生物遗传物质,它们都是控制遗传的关键,其中dna的重组技术是遗传工程研究的主导技术。遗传工程的研究的发展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食品与营养、健康与环境、资源与能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新途径,也具有极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如果采用dn重组及细胞融合等技术改造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的生产菌,氨基酸的含量就能提高几十倍,生产成本就大大降低。这些氨基酸产品广泛用于营养食品、助鲜及饲料添加剂等生,从而部分代替了粮食产品。如果生物固氮的遗传工程能培养出自行供氮的作物,使一切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都像豆科植物一样能自行固定分子态氮并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状态,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作物的蛋白质含量,还能大大节省化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对遗传与基因的了解,知道它们的定义以及一些历史背景。1866年奥地利孟德尔定律的形成,连与交换定律的发现。明白显性与隐形基因的规律。更是学习了基因的重组规律。随着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基因工程开始慢慢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97年苏格兰科学家们研究成功的克隆羊了。既然有基因技术,那就难免会有转基因技术,目前,世界上的很多领域都有涉及转基因技术,所以科技的发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有涉及到一个伦理问题了,所谓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好好的利用,来造福人类。而不是做一些有位伦理道德的事。
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化学与生活结课论文 化学与日常生活论文篇二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2014级土木06班20145150 王强
绿色化学·书写中国梦反应式
摘要
在短短几百年间,人类文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究其原因,人们已经把对于事物的探究研究到了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的粒子研究水平。化学,这一研究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基本组成的学科,从本质上认识到了构成大千世界的一切实物,就像把握住了世界万物的咽喉,就在分子、原子组合间不断创造、创新,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化学,是与社会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一门基础性学科,随着化学科研事业的逐步发展,化学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环境问题、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方面。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转向治本【1】。运用绿色化学的方式从根本山上,实现绿色化学,社会和谐,实现新时期下的中国梦。运用化学的手段书写中国梦反应式:
化学生活 + 合理运用 =和谐社会 绿色化学 + 创造创新 = 中国梦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创新创造 化学与健康生活 化学与中国梦
2012年11月,我国中央领导集体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了中国国家《复兴之路》展览。在这次参观过程中,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结合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现实情况,阐述了极具共鸣的“中国梦”话题:“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自己的梦”。
“没有梦是十分可怕的,没有梦将困死沼泽之间,梦是支撑的力量。”--余秋雨2013年黄帝国际论坛
化学是与人们生活水平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而化学正是立足于研究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基本组成,从本质上掌握了一切事物,就像把握住了世界万物/ 7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2014级土木06班20145150 王强 的咽喉,就在分子、原子组合间不断创造、创新,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无限可能。实行绿色化学,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浪费,从根本上发展创新,不断创造,是实现中国梦的梦想支撑。
一、化学生活 + 合理运用 = 和谐社会
在当今社会,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各方面,它和人类的发展进步情况密切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和化学密切相关。如果非要说化学取得的成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人类航天器的动力来源,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杂交水稻的成功问世,乃至人们生活中吃的调味盐醋。大到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小到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证明化学在人们生活中,在人类社会中的不凡的地位。它的成就,无疑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衣、食、住、行又离不开物质。在这些物质中,有的是天然存在的,比如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有的是由天然物质改造而成的,如我们吃的酱油、喝的酒,是由粮食加工和经过化学处理得到的。更多的物质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用化学方法由人工合成的,如化肥、农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它们形形色色、无所不在,使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采。放眼四顾,在厨房、餐桌、农田、厂矿,我们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五光十色的化学现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但以此同时,化学也带来许多不可预知的危害。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有毒气体的排放,噪声污染的日益严重等都给正常的生活添上了无以名状的忧患。危及生活、/ 7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2014级土木06班20145150 王强
危机健康、危机社会正常有序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危害,人们常常谈化学色变。
曾见人这样感慨:“这个点儿很饿了,是用瘦肉精炒农药菜好呢?还是用地沟油烹煮火腿好呢?是用石蜡锅煮胶面条好呢?还是喝皮革奶吃人造蛋好呢?
是吃苏丹红做的双氧翅好呢?还是吃硫磺椒干炒避孕鳝好呢?是吃个铝馒头好呢?还是吃碗毒米线好呢?是喝杯甲醇酒好呢?还是来杯氟化茶好呢······哇,幸福的好纠结啊······”
——引自新浪微博
虽然只是网友的调侃,但话语间真实发生的事件,一次次刺痛人们的紧张神经,在化学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诸如三鹿奶粉、染色馒头、工业酒精、瘦肉精、僵尸肉、滥用抗生素、毒品等,人们一次次受到化学带来的伤害。
不少人感叹现在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势利,不少商家唯利是图,为了一时的私利,违规违法过量使用某些添加物,甚至使用一些对人类身体有害的添加物,导致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社会和谐程度下降。
在新的时期下,化学在人类生存、生存质量和安全方面将会以新的思路、观念和方式发挥核心科学的作用。/ 7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2014级土木06班20145150 王强
运用化学的手段
1.从源头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 2.食品添加剂监管不只局限在食品
3.运用化学手段监测,检验检疫安全。
4.优化资源利用,控制人为和自然环境的核心位置不会改变。
(抗生素污染)
步入21世纪,眺望未来,生活对化学的要求和利用会日益加大。越来越多方面会更多的使用化学。“人们要用化学方法不断创造新的化学产品;纳米生物技术、基因疗法、转基因食品、干细胞技术、生态环保型服装、智能材料、生物质洁净能源等,创造新药品战胜癌症、艾滋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 ;战胜老年性痴呆、心脏病与中风等影响健康长寿的顽疾。”
在未来合理的利用化学这一核心科学,适当,合理运用化学保障人们生活的健康,保证社会生活的和谐,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二、绿色化学 + 创造创新 = 中国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许多成就,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家,人口密集大国,中国超高速的增长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效应。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对化工生产的需求也很大,急剧的增加入口,日益扩大的资源消耗,逐渐减少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的占有量下降,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 7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2014级土木06班20145150 王强
污染等等问题,亟待解决。1.环境污染
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化学是把双刃剑,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给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
战。
当今世界,各国生产使用着的化学品约十万种。仅美国化学工业每年就要排放约三十亿吨化学废弃物,其中进入大气的约60%,土壤10%,表面水系10%和地下20%
【2】,而在1995年香港为打捞
4765.6吨海上垃圾,耗资1200万港币【3】。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化学,主要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原料, 从源头制止污染【4】, 而不是在末端治理污染。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和溶剂它是从最基本的分子科学出发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办法,而不是以“绷带和补丁”的方式来降低危害【5】。
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
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6】。/ 7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2014级土木06班20145150 王强
绿色化学是在绿色化学新学科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阻止环境污染以及全程治理、综合利用的化工技术,以期在化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实现废物的“零排放”【7】。通过对能源的二次回收利用及处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友好型化学。
从源头杜绝污染,同时运用化学的方式,对已有污染实现转化,提炼进一步利用。用化学的方式创造一些事物,以应对沙尘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实现土地在绿化,资源再利用,原子高利用率,零排放,零污染。3.化学创造创新
在未来合理的利用化学这一核心科学,结合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化学、绿色化学、能源化学、药物化学、计算化学、纳米化学等众多新兴的交叉领域将大大地改变传统的化学科学的范畴与意义,掌握纳米生物技术、基因疗法、转基因食品、干细胞技术、生态环保型服装、智能材料、生物质洁净能源等,创造新药品战胜癌症、艾滋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来改变社会和个人的生存、发展及生活方式。4.化学与中国梦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物化的社会。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人类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必定跟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相关。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运用化学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进行创造创新,寻找新的高效低污染的能源。运用化学实现对于现有难题的攻克。如利用风能,太阳能高效催化剂,寻找自动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等理想燃料的催化剂,要从节约能源、资源,特别是防止生态和环境污染的观点重新审视和革新传统化学【8】,不断更新进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7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2014级土木06班20145150 王强
结语
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是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它的高级目标是让人类与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在内的大自然和谐发展与共存。它是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良性循环,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维护人类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之一。将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创造机会,为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提供先决条件。
【1】汪朝阳.绿色化学通用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2】唐有祺.化学通报.1998 【3】吴棣华.化学进展.1998 【4】闵恩泽 傅军.化学通报,1999 【5】闫立峰,绿色化学[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6】刘小玉绿色化学的兴起与发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报,2006 【7】梁文平唐晋当代化学的一个重要前沿——绿色化学[j],化学进展2005 【8】杨德红,杨本勇,李慧,张留学。绿色化学[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 7
化学与生活结课论文 化学与日常生活论文篇三
化学与生活——核污染
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11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1111100227
姓名:席静扬
电话:***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
核污染来源的主要途径:核武器实验、使用,核电站泄露,工业或医疗上使用的核物质遗失等。可见,无论是战争状态下还是和平建设的进程中,核污染都会出现。
核污染危害范围大,对周围生物破坏极为严重,持续时期长,事后处理危险复杂。如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13万人被疏散,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
一、战争中核污染
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1945年8月6日清晨8点15分,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造成了数十万日本人失去生命。据最新统计,死于原子弹爆炸的人数达到275230人。
1.核爆炸
上文中已经提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核物质和平情况下的使用失误都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与损失,何况是美军“蓄谋已久”的核弹爆炸呢。据统计,直接死于核爆炸的日本平民大运时五万多人,但是在核爆后的几年间,有数以十万计的普通人因为白血病,骨癌,败血病等恶疾离开人世。
鉴于核爆炸的爆炸当量难以估计,以及核爆炸后存在严重的核污染问题,我认为我们对于核爆炸应该做好防范,时刻准备着,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复杂的国际
环境中。对于那些敌视中国的西方高层政客而言,随着中国军事技术和国防科技的迅猛发展,那些看似威力巨大的常规武器或已经无法对华构成多少的威胁,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对话使用核武或将提上他们的议程。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中国受到核打击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具备战略和反击的能力。但是,借用那句俗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还是要做好应对措施,因为一旦受到核打击,那后果将是无法设想的。
2.常规武器核污染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开始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北约这一侵略行径,开了当代国际关系中极其恶劣的先例,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
北约在对南联盟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中,出动2.6万多架次的飞机,在南联盟1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下了 2.1万多吨炸弹,击毁了包括学校、工厂、企业、桥梁、医院、电站、新闻机构等民用设施在内的许多目标。南联盟在这场战争中共有上千平民死亡,6000多人受伤。5月8日,美国飞机悍然袭击中国驻南使馆,造成中国3名新闻工作者牺牲,20余名外交官受伤,馆舍严重毁坏。北约的野蛮行径激起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强烈愤慨和谴责。
更加可恨的是,美国在南联盟投下31000枚贫铀弹,严重破坏了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生态环境。由于美国已预做防范,其战后维和士兵避开了那些受贫铀弹污染严重的地区,并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然而,这却遭祸害了美国那些欧洲盟友,这种背后插刀的行为已引起它们的强烈不满。
所谓的贫铀弹,就是用高密度的贫铀合金做弹芯的炮弹和炸弹,多用来穿透坦克装甲和高防护建筑物。
作为一种常规武器,贫铀弹在爆炸瞬间造成的爆破伤害虽然巨大,但那毕竟作用时间短。最为可怕的是,其爆炸后长达几十年的辐射残留危害。
国际上还是应该加强立法,规范含核辐射武器的生产和使用,深化监督机制,预防南联盟甚至广岛惨案的发生。
二、和平建设中的核污染
在和平建设进程中,核污染主要来自于一些损坏的核电设施以及房子的建造和装修过程。
核电设施损坏时会释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一些“寿命短”的放射性物质相对来说危害不大,另一些“寿命长”的放射性物质则要危险得多,例如——u-235,u-238。据了解,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出另一种危险物质铯-137。铯-137有剧毒。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人会通过食物和水将其摄入,或类似灰尘被人吸入。与其接触,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对于和平建设进程中的核污染,福岛事故家喻户晓2011年3月11日因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影响造成1f所有的涡轮机及反应堆自动停止,之后亦发生紧急用的柴油发电机故障停止运转。随之发生冷却水循环系统异常。为释放围阻体压力也将蒸汽排放到大气中,之后发生氢气爆炸、接着建筑物崩落等事故。
因此,核污染具有其偶然性,所以防范变得非常重要。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1.严格控制能引起核污染的原料生产加工使用。
2.通过立法限制核的使用和核原料的买卖,交易。
3.使用核能源要确定其安全性,以安全最大化为原则。
4.加快核能的科技研究,更深入的了解其原理,以更好的掌握和利用核能。
5.避免核战争,约束有核国家关于核武器的研制和开发。
6.进行核试验和开发核能,应尽量使之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进行,如果有事故,使其造成损失最小。
7.加强管理削减核污染源、加强现有处理方法的联用、开发微生物处理新技术和开发基因工程修复植物。
8.加强食品,特别是海洋食品(比如食盐)的核污染检测,防止大面积污染。
化学与生活结课论文 化学与日常生活论文篇四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浅谈食品安全
学院: 软件学院
专业: 软件工程
班级: 2011级3班 学号: 20112021
姓名: 张益君
浅谈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近些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 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亟待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
因此,我就三个方面浅谈一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分别是: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中国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问题案例、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发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忧心忡忡,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的恐惧心理。当然这种担惊受怕是过于偏激的,但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的中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我把这些问题主要概括如下: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
3.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例如,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类食品、“注水猪肉”(给猪注水等于注毒,食用后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等。
4.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由于受城市某些工矿企业违规排除废水的影响,致使一些地区人畜饮用水源和农作物灌溉水源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主要是铅、锡、汞、锌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过量浸入到水源中去,受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饮用水和农产品食品进入到人体后,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另外,一些用来盛放食品的包装纸、包装袋、不锈钢餐具等也是铅、铬、镍等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些重金属物质一旦超标超量的渗入了食品中,人们食用后就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
(二)中国食品恶性事件安全案例
1.时间: 2009年6月
事件: 零度可乐“致癌门”
中毒原因: 主要是它含有一种叫做阿斯巴甜的甜味剂成分,网络盛传该成分可能导致偏头痛甚至致癌。阿斯巴甜在体内降解过程中,还生成甲醇,因此这种甜味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自20世纪70年代始,陆续有试验结果指出其动物毒性作用并有个体不良反应报告,如可引起头痛、乏力、性格改变、恶心、呕吐、关节疼痛、视力减退和内分泌失调等,也可使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升高。2.时间:2010年1月
事件:海南毒豇豆
中毒原因:主要是有机磷农药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由于豇豆在种植过程中喷洒过量的有机磷类农药,就随即供应市场,导致豇豆中的有机磷农药超标,引起食物中毒。3.时间:2010年3月
事件:地沟油
中毒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沟油中含有的黄曲霉素具有强烈致癌作用,还可导致肝脏病变、肝细胞变性、坏死。
(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发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原因: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不管不顾、相互推诿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 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解决办法:
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2. 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 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解决办法:
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对此,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同时,要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解决办法:
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通过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化学与生活结课论文 化学与日常生活论文篇五
《化学与人类生活》课程论文
《化学与人类生活》 2015-1课程论文
选课课号 考勤序号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学 号 上课时间 上课教室 交稿日期 成绩评价
本页打印 不得手写
《化学与人类生活》课程论文
化学与室内环境污染
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外环境之一。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健康。继“煤烟型”和“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次污染时期,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极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据美国环保总局对各种建筑物室内空气连续5年监测结果表明,已在室内空气中发现有数千种化学物质,其中某些有毒化学物质含量比室外多20倍。室内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是室外空气的2-3倍,某些情况下,甚至100多倍。
人们的生活与活动离不开各种化学物品,如塑料制品、皮革沙发及家具、建筑和装饰材料、办公用品等,这些都含有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重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目前已鉴定出500多种,其中有20多种为致癌物或致突变物。vocs中除醛类外,常见的还有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萘、二异氰酸酯类等。主要都来源于使用各种家用化学品、家具、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及各种溶剂、粘合剂等化工产品。例如某些人造革沙发能释放出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办公环境中使用的设备可以放出大量的有毒污染物,其中包括复印机(放出臭氧、炭、无炭复印纸复印机的挥发物)、摄像设备(放出醋酸)、图像机(放出丙烯酸酯)等。
很多分歧格的建材或装饰材料造成对人体的危害。主要的有毒物质有六种:甲醛、苯、酯、三氯乙烯和氨气、氡气。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
甲醛主要来自保温材料、绝缘材料、地板胶、涂料、塑料贴面等,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它各类装饰材料。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气体,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剩以及视力障碍,且能抑制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浓度较高时,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产生毒害。
苯主要来自建筑装饰中使用大量的化工原材料,如涂料,粘合剂,填料及各种有要溶剂等,都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经装修后发到室内。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甲苯、二甲苯同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轻者有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致昏迷以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果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甲苯、二甲苯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苯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
酯和三氯乙烯主要来自油漆、干洗剂、粘结剂等,它们可引起眼睛结膜炎、咽喉炎
本页打印 不得手写
《化学与人类生活》课程论文
等疾病。
氨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等外加剂、防火板中的阻燃剂等。因氨极易溶于水,对眼、喉、上呼吸道作用快,刺激性强,轻者引起充血和分泌物增多,进而可引起肺水肿。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氨,可引起喉炎、声音嘶哑。重者则可发生喉头水肿、喉痉挛而引起窒息,也可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昏迷和休克等。
氡来源于建筑物的地基和周围的土壤约占室内氡的60.4,来自建筑材料和室外空气的分别占19.5和17.8。确定性效应表现为:暴露在高浓度氡下,肌体出现血细胞的变化。氡对人体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特别是与神经系统结合后,危害更大。随机效应主要表现为肿瘤的发生。由于氡是放射性气体,当人们吸入体内后,氡衰变产生的阿尔法粒子可在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专家研究表明,氡是除吸烟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认为氡是室内重要致癌物质。
预防室内空气污染的方法有很多,选择绿色建筑施工与建材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如,使用甲基氯仿作为溶剂代替四氯化碳;使用甲苯代替苯;室内提倡绿色装修,力求简洁,尽量挑选刺激气味少的家具、能制氧的油漆、可杀菌的涂料;必须选用具有环保检测证书的材料,因此,刚装修好的新居应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待空气监测合格后再入住。
吸附法
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有毒气体也是一种有效办法。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焦炭和活性炭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活性炭。活性炭对对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醚、煤油、汽油、苯乙烯、氯乙烯等物质都有吸附功能。由三级活性炭组成的黑钻金乌炭是以椰壳和果壳为主要原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确保其吸附室内有害污染物的前提下还兼顾其装饰性。黑钻金乌炭无色无味,可被用来吸附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甲苯、氯气、氨气、氡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又可将其制成装饰工艺品。
绿色植物消除法
近年来,人们对绿色植物消除污染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由于绿色植物对污染的空气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环境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植物也被大量移植于室内。美国科学家威廉•沃维尔经过多年测试,发现各种绿色植物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养料,如,芦荟,在24 h照明的条件下会消除1 m空气中所含的90%的醛;常青藤,会消除90%的苯;垂挂兰,能吞食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另外,花卉也具有很强的排污、杀菌能力,如夜来香、锦紫苏等氛香气味具有驱除蚊蝇的作用;薄荷能抑制臭氧;天门冬、文竹、常青菔、秋海棠有杀菌抑菌能力,天门冬还可清除重金属微粒;虎尾兰,白天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吊兰,能排放出杀菌素,杀死病菌,并有效地吸牧二氧化碳。因此,栽两盆虎尾兰或吊兰,就可保持空气清
本页打印 不得手写
《化学与人类生活》课程论文
新,不受甲醛之害。
总之,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危害的措施包括:工艺控制、污染源的排除与处理、绿化环境、通风与空气净化、生物方法及行政干预。进入21世纪,人们在室内度过的时间急剧增加,地点包括办公室、商场、家庭和密闭车辆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室内空气质量恶劣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当然,人们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生活,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抑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各项措施和办法也必将在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中产生。
参考文献:
[1]贾衡.冯义.人与建筑环境[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任仁.张敦信.化学与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袭著革.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刘天齐.黄小林.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杨英.居室的化学污染[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本页打印 不得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