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计划表(六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表篇一
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导向,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书香校园,使校园充满智慧和生机。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提高欣赏的水平。
3、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到读书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4、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愉悦。
㈠教师读书活动
1、精心研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籍,切实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爱心与教育》);认真选读有关的优秀书籍,自觉开展“各读各的书”活动。既要读教育教学专著,也要读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业务类书籍,也要读理论类书籍。
2.加强校图书室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开放的港湾。
3、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以及组织学生读书活动的`案例,并积极上传到校园网 “读书心得”栏目。
4、组织读书体会的交流展示, 组织“同读一本书”读书征文比赛活动,组织“读书之星”的评比表彰。
5、认真组织学生读书活动,精心开展书香班级的个性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学生同读一本书”活动,营造更加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具体落实“大手牵小手——每天为学生读20分钟书”等读书活动。
6、进一步确立大语文教育观,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系通道。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
㈡学生读书活动
1.继续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让学生有书可读。各班大阅读课之前,提前和图书管理员联系借书内容,校图书室每月定期向各班出借图书2次。
2、建用好班级图书角。要求各个班级继续建好班级图书角,不断丰富书的种类。要求各班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提倡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好书交换”,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3.校园广播带动积极性。每天中午午饭后,从低年级开始每班安排一名朗读比较好的同学,在学校广播上为全校学生或讲故事,或朗诵优美的文章,以此营造读书氛围,激发读书兴趣。如此循环,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4.积极开展书香班级的创评工作。着重抓好古诗词诵读、年级推荐读物的阅读,积极组织“读书大王”活动工作等。各年级要及时推荐学生必读与选读书目,具体由年段长负责落实推荐书目,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推荐的书目,经常督促检查。要求每学期每位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籍不少于5本。在“读书周”活动中将进行 “书香班级”的评比表彰。
5.认真上好“阅读课堂”。 各班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为阅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将每周四下午的课外活动定为大阅读课时间,要求老师严格按照课程表开展阅读活动,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私自更改。老师做好班级读书活动的指导、交流、评比、表彰等工作。开展“每天诵诗”诵读活动,每天的语文课和课前一支歌后都要背诵一首古诗,做好对古诗的积累。
6、读考级感受读书成就
各班每月举行一次考级活动,已考级过关的同学担任评委,教师担任顾问。参加考级的学生首先要申报考级书目,由考级小组检查读书笔记的篇数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才有资格参加后面的考级环节。通过阅读考级的学生,我们除了发阅读考级证书外,还将他们的照片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内,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7.积极开展“读书大王”评比表彰活动。读完一本书,由班主任检查后记录下书名,发给“小书迷”卡片一张;学生获得五张卡片后,由学校行政人员检查后发给“读书之星”荣誉证书;学生获得三张“读书之星”证书后,由校长颁发“读书大王”荣誉证书。每月底(下月初)举行一次“读书之星”的表彰,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大王”的表彰。在这项活动中,要尤其重视学生阅读书目的选择,引导和鼓励学生首先要去读本年级推荐的必读与选读书籍。
8.作好“读书笔记”,三——五年级学生均需按统一要求配备“读书笔记”一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读书过程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一周一评。
㈢家庭读书活动
1.向家长倡议: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号召家长配合学生读书活动,带头读书,做到“五个一”,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确立一条家庭学习格言,家长与孩子搞一次学习交流(谈心或分享学习成果),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2.围绕读书活动,充实家长学校活动的内容,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我校读万卷书活动工程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
3.父母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给予一定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表篇二
阅读的个性化和个性化的阅读都要求学习主体的情感投入,都要求学习主体去仔细体会语言形式所反映的鲜活人物形象,生动的生活景象以及迷人的自然景观去感受语言形式的表现功能,去领悟情感,与文本作者实现视界的融合,心灵的碰撞,是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家园。
(1)设置情境,产生共鸣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无法代替的作用。
(2)走进文本,读中悟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只有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才能受到感染,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段落,深入理解,再现文中的画面,设身处地感受此情此景,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在读中反复推敲,来锻炼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获得充满激情的体验,为自己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
(3)表演、朗读,释放真情 通过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学生对文章便充满了一吐为快的表现欲望。教师这时不失时机的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学生情感升华的目的。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各类阅读资源,发挥多渠道阅读功能,激发学生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使学生广泛的阅读。这样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这无疑是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1)变阅览室、图书室为提高阅读能力的.练功房。
在这里,学生可以在放松状态中读出收获,可以在激情朗读中读出情趣,也可以在自由阅读中读出个性。在每周的下旬安排的交流课中大家相互展示,交流自己本周练功房里新学到的文章,每个人都来说一说、读一读、议一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生命体验与精神世界,因此他们对文本便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要尊重、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应把教师的思维强加给他们。久而久之学生在实践语言的过程中便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所在,这将会成为他们热爱语言的原动力。
(2)阅读与语文活动课相结合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的好助手,它可以给学生那燃烧未尽的满腔激情一个可以延伸、升华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一展自己语文素养的风采。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我们在引导学生感悟后,学生便有一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演一演课本剧的欲望,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环节放在语文活动课中完成。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的体会付诸与实践,这便是实践语言的最有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表篇三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阅读是基础中的基础。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学生提高各方面的素质都有重要影响。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内容中,阅读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两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学生唯有大量阅读才能积累更多的素材,才能保障写作顺利进行。从某种角度来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阅读体验的一种延伸与表现。
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可以加强读写整合,以此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阅读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些典型的句子、一些自己的感想以及一些亲身体会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得到启发与应用。
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读写相融合开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归纳阅读文本的类型;书写感想或者体验、对文本阅读进行评价等,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深化阅读,加强学生的体验。
另外,读写结合能有效刺激学生深入阅读的欲望,促成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拓展空间。其中有的学生是以评析的方式来阅读的,阅读的过程中在空白处进行批注;也有一些学生通篇阅读提出自己的.阅读心得;还有的通过对这篇课文的阅读来指导自己在亲情方而的写作等,强化阅读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写作与口语表达等能力,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本质意义所体现。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促进阅读教学目标要将学生个性化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这也指明阅读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定位教学的起点与终点。
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加强学生作为个人对文本的不同感受与体验,以及对语言的积累与应用等。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独立的对话。这是当前比较推荐的一种阅读方式,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性格都会不一样,因此,他们阅读体验、感悟也会存在差异性。教师可以在高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阅读探究模式来实现学生个胜化阅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综合能力来选择阅读的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客观真实的认识到自我,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并尝试提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有的学生侧重体会到当时岁月的艰苦;有的学生体会战友之间的真情;有的学生侧重分析课文中对人物语言、神态以及动作方而的描写等。
在这种方式下开展阅读教学,学生可以自由交流与讨论,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个体对阅读文本的情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理解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推动了教学设备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转变。当前,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网络,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而阅读拓宽了收集信息的途径,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基于网络的优势,教师可以对网络进行灵活运用,加强网络阅读教学,即以网络环境为主要平台,让学生从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在形式丰富多样的资源中获取情感体验。
例如,学习《蛇与庄稼》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蛇与庄稼之间关系相关的资料,尤其食物链方而的内容,进而再引导学生对动物与庄稼之间的奥妙关系进行分析与感受。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画出猫、田鼠、土蜂之间的关系图,并尝试独立总结事物之间有哪些关系,并掌握这些事物关系的作用是什么等,尽可能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独立掌握相关阅读信息,随之教师再开展阅读信息之间的交流活动,保障学生之间的阅读信息可以实现共享,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通过网络阅读教学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阅读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基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征.对于课外阅读文本选择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范畴。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以我国的纪念日活动阅读文本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表篇四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我校特别推出了“读名著、背诗文”活动。进而达到“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阅读质”的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在阅读中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及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不仅要“读进去”,还要“吐出来”,更要“说开去”,进而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均能取得较大的突破。
2、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3、开阔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4、把“阅读教学”既作为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又作为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借助阅读手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最好伙伴,最佳的启迪者和组织者;学生通过阅读载体,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动求知者,资源交流的积极参与者,进而提高自学能力。
5、以读促说,以说促写,真正使“作文”和“阅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为深化优化课改实验的最佳支撑和组合。
1、教导处负主责抓好阅读教学的管理,既要督促各班创建好阅读环境,又要定期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2、学校开放图书馆,班级成立图书角,做到共享阅读资料。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阅读主题交流、阅读质量测试等各项活动。
(一)数量要求:
1、一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拼音读物为主);
2、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3、三年级不少于20万字;
4、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
5、五年级不少于70万字;
6、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7、每生每学期至少平均读五本书(包括假期)。
8、保证阅读时间:每周两节阅读课(每周五第七、八节两节校本课程时间),每月一次读书汇报会(每月的最后一节校本阅读课时间)。语文教师在阅读前,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抒发感想,多学以致用,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每天为自己留有有半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
(二)速度要求:
低年级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中年级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平均每分钟在100至120字;高年级提倡默读,每分钟为160字左右。
(三)内容要求:
1、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2、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以由语文教师依据年部、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年龄特征,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年组商议,并选择推荐。
(一)阅读实践方面。
1、积累笔记:
(1)按照语文教材要求,积累相关课文的词、句、段、篇;
(2)三—六年级每周一次课外积累(与日记相结合),提倡围绕习作主题进行有所为的积累;
(3)三—六年级每月一篇读后感,建议内容包括摘录有教育意义或精彩生动词句段落,包括按照书中的故事情节、段落、层次进行综合提炼的主要内容,更包括写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一月一次,每学期三次,汇报后在日记本上积累好,学期末学校进行抽测)。
2、背诵古诗词:
(1)必背篇目:
①一、二、三、四年级背诵古诗共计80首(选自《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一年级两学期背诵古诗16首,二年级两学期背诵古诗18首,三年级20首,四年级26首;
②五、六年级增设宋词背诵(题目附后),其中,五年级两学期共背诵宋词14首,六年级两学期共背诵宋词16首。
(2)推荐背篇目: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积累素质高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篇目推荐,以进一步增强其阅读积累的拓展面。
3、背诵古文:
(1)一、二年级《三字经》每学期背诵四分之一;
(2)三、四年级《弟子规》每学期背诵四分之一;
(3)五、六年级《论语》及古文。其中五年级上学期《学而篇》,下学期《为政篇》;为了体现中小衔接,六年级上学期背诵《论语十则》(初一课文)、沈复的《童趣》(初一课文)和周敦颐的《爱莲说》,六年级下学期背诵陶渊明的《陋室铭》和《桃花源记》。
4、课内、外名篇佳作积累成诵,进而丰富自己的文学底蕴。
5、开放学校图书馆。
(二)阅读考核方法:
采取书面阅读竞赛和古诗文闯关相结合的方式。
1、书面阅读竞赛内容:文学常识、课内名篇佳作积累、课外阅读拓展等检测题。
2、古诗文闯关:会背各年级规定的必背古诗文及教材中所规定积累的课文片段。
3、教导处月抽查学生日记(含积累)、习作、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表篇五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过于古板和落后,比如:课堂上,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语,经由学生口中道来,平淡无奇,甚而有念读、唱读之势,老师可能原有的一腔激情,顿遭瓢泼冰雨……针对这种语文教学的弊端,我想就此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从“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诵背十分强调,但在我们的眼中这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有读熟了课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过去和当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
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
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
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
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创设情境,诱发孩子高涨的朗读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我们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出味来。
第二,巧用示范,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可以老师示范,让学生听,也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模仿。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语感还没有成熟,而且模仿能力很强。教师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怎么用示范?一是老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二是尽量让学生来示范,老师“示范”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指导低年级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倘若老师只是从道理上讲应怀着什么感情读,哪个字读重音,哪里应该读得快,哪里应该读得慢……是不够的,而且,“强加”的东西只能是“外在”的。俗话说:说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师范读一下要现实的多,有效的多。
第三,多形式练,促进孩子感情朗读的快速成长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更是如此,要想学生都能有感情的朗读,多练习,多种形式的读是关键。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在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配乐读、师生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主体了,积极性也就高了。
第四,互动评读,提升孩子感情朗读的能力。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例如: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孩子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来。听老师这么一说,一部分原来胆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下?”……实践下来发现,评读,使大部分学生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倾注自己的体会,虽然读法有别,各具特色,但都进入了境界。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海量阅读”,那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可以到达一个新的境界。我们可以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第二阶段: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第三阶段:四、五、六年级则“海量阅读经典”。
一年级“海量阅读”中识字。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为此,我们开一个可以给不会拼音的一年级新生编一本他们能够“自学”的小册子———《读儿歌识汉字》。这本小册子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生最熟悉的儿歌。如《上学校》:“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儿歌的后面,附上要认的字词:“功劳——劳动——太阳——小鸟——为什么——长大——学校——学习——迟到——书包”,我先带着学生唱一唱、念一念,之后我就教他们“自学”生字的办法:念儿歌下面的生字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到儿歌中找。
第二部分有《小书包》、《国旗》、《坐得正》、《写字姿势》、《爱护眼睛》等儿歌。这是我结合入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孩子们喜欢,我也因此一举两得。
第三部分是汉语拼音情境歌,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学生读熟儿歌,认读儿歌下面生字的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
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我们把二、三年级归为中年级段,这一年段的特点是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有了一年级的基础,语文课本学生们来说很简单。从二年级开始,只消半个月时间就能读完整本语文书。我的教学方法也很简单:一是略读教材,如《小英雄雨来》《猎人海力布》等,学生自己默读一遍就行了;二是精读的文章也不去条分缕析,只要求有感情朗读,学生诵读的文章越多,朗诵、理解能力越高。到三年级时,不经过预习,只要默读一遍,或听一遍录音,学生就能有感情朗读。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表篇六
这种方式是应用于学生能够通顺朗读课文之后。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画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句,然后进行反复阅读,加深认识和理解。学生能找出重点的词句,必然有自己的理解。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在阅读时能加入个人情感,对其初步感知该课文的内容有重要作用。
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然后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可以做到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目的明确。
比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进行提问,学生的问题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所以笔者就选择了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很轻易就能体会到课文中揭示的道理。
充满感情地进行阅读,是读书的一种境界,读者只有在透彻理解了文中内容之时,才会包含感情进行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的情感已和课文融合为一体时,教师就无须使用过多的语言进行诱导,应该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再次走进文章中,这才能达到阅读的真境界。
比如,在教授《小音乐家杨科》一课时,当学生谈感受比较真切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因为这是学生感情外露的时刻,这时的阅读时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很多段落和语句我都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学生发挥得非常好,朗读时充满感情。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平时的阅读不应该只局限于课上,应该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候,往往喜欢选择新奇的图画书籍。有的学生阅读时囫囵吞枣,只求速度;有的学生阅读时不切实际读厚书;有的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受一些不良书籍的毒害。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应该读哪些书,不应该读哪些书。同时还应该针对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内容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比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姑娘》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